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怕是盖成住房,出租给民户,一亩地的年租金也达到10两银子,比起地主的农田,收取的租金更高。

    而政府收取了租金后,又不断投资,创造就业岗位,给百姓提供机会。取之于民的财政收入,再化作政府的投资,刺激葛沽的工业、商业的发展。这种政府充裕财政主导下,百姓的生活、收入水平,肯定比大明其他地区人均收入要高几倍!

    将岸激动的表示:“大人以前说过一句话——只有城市工商业经济,才能够救大明。以前不太理解,现在将某越发的佩服!而且,将某认为,只有政府能够收到大量税收,并且将税收再次投入分配到市场中,这样的工商业经济,才是最好的工商业经济!至于南方地区,政府收不到税收的商品经济模式,只会造成政府穷百姓穷,少数的地主和大商人富裕!”

    肖图白听闻了将岸说的头头是道,不禁刮目相看。事实上,将岸的商品经济理论,都是肖图白教他的,但是现在看来,将岸已经能够消化这些理论,并且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者的倾向。

正文 第四十五章 葛沽镇的新生活(求推荐票!)

    “大人,您还是多抓一些俘虏吧!”将岸现在看着每一名劳动力,眼中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女性契约奴被吓坏就算了,不少的男性契约奴,也产生了巨大的误会。要是在后世,人们会以“双向插头”怀疑将某人的性取向。

    肖图白斥责道:“那些都是我大明的子民,他们不过是一时走了错误的道路,改过自新后,依然是我大明奉公守法的好子民,请不要以看牲口的眼光看他们!”

    “是是是!合约到期之后,他们都是民户!”将岸心中嘀咕。

    契约奴合约没有到期之前,这些人都是不要付工钱的廉价牲口,而且给他们画大饼,讲述未来的美好生活,每个契约奴劳动积极性大增,创造的经济效益,比起牛马之类是牲口更多。

    “还有!收编、俘虏他们,可是我皇家新军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为的是保卫天津的乡土安宁,而不仅仅是为了抓人!皇家新军,又不是捕奴队!”肖图白再次强调。

    将岸心中道,三万多的劳改犯、契约奴难道是自己前来投奔的?

    肖图白虽然竭力给皇家新军洗白,套上正义、伟岸的外衣。不过,无论如何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改变不了皇家新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抓捕流民作为廉价的劳动力。

    在将岸这样的文官看来,皇家新军怎么也难以洗脱“捕奴队”的嫌疑。

    之后,肖图白与将岸谈军事话题,表示大明北方局势越来越乱,潜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所以葛沽镇除了需要皇家新军这支精锐的正规军之外,更需要一批规模庞大、廉价的民兵队伍。

    此前,葛沽镇也训练民兵,但也仅仅是在农闲的时候,将一些农业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和大明的卫所军户差不多,主要是以“屯田”为主,而不是以军事技能训练为主。

    之所以要努力搞好民兵体系,是因为葛沽镇经济发展趋势是非常向好的,但是这些财富迟早会引来强盗。

    尤其是下半年,满清入关抢劫物资的行动,就是葛沽的生死大考!

    相比天津城有城墙和炮台,并且有3万的正规军。

    葛沽则是没有那么优越的环境。为此,在镇子上组织一些民兵,护卫镇子上的人口和财产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民兵也无需天天操练,每个月抽出10天时间,进行速成的冷兵器操练。比如,“竹枪阵”就是一种很容易速成的练兵方式。也许竹枪阵,遇到了火铳兵轮射,会成为活靶子。不过,竹枪阵对付其他的冷兵器兵种,还是有着巨大的优势。

    肖图白做出决定之后,很快将岸开始认真的组织镇子中的一些老实本分,对镇政府心怀的一些契约奴,挑选了1万名青壮,正规化的大搞民兵训练。

    民兵每月需要抽出10天训练,并且参与了民兵训练的契约奴,每月已经可以领200文钱的民兵训练津贴。

    这样一来,民兵每月训练有好处可拿,所以训练也充满激情

    ——————————

    刚刚从流贼中俘虏的契约奴,合约是两年时间。

    在付出两年没有薪水的劳动之后,他们将会恢复成为民户。不过,契约奴每天只需要付出10个小时左右的劳动,便能够有可以遮风躲雨的住所,冬天有暖和的衣服和棉被,平日能够吃粗粮、蔬菜和海鱼。生病有医生帮其治,儿童能够读书认字,老人获得妥善的赡养。

    这种生活已经让许多颠沛流离,从山东逃到天津的流民,流露出幸福的眼泪。因为这样的待遇已经非常接近豪门的仆役了。

    而去年之前,被收容的第一批契约奴们,也纷纷给这些新来的契约奴讲解葛沽的各种规矩、道理。

    比如葛沽镇许多墙上的标语,就是被重点宣传,让契约奴更快了解葛沽所提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幸福不是靠老天和别人赐予的,而是要通过自己一砖一瓦建设获得!”

    “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知识就是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枪炮!”

    葛沽镇几乎每一条街道上街道,都有这一类白话文写成的标语、警句。不少的新来的契约奴,听人解释了这些积极向上标语后,纷纷都感觉到有所触动。

    而为了让新来的契约奴尽快融入这个城镇,葛沽更派出了大量闲散的老年人志愿者,让他们去给新来的契约奴,介绍各种状况。

    这些老契约,平时被葛沽镇养着,做到了老有所养之后,对于葛沽充满了感激。所以,做起事来也非常认真、充满激情。

    对于新来的契约奴们,老契约奴们基本上有问必答,不但给新契约奴进行讲解一些常见的葛沽规矩,更重要的是,老契约奴们还热衷于神话国师大人!

    “陈老先生,葛沽镇的那些标语,说的真好!”一名十三四岁的新契约奴,在不断询问人,获悉墙面上的文字后。开始握着拳头贪婪的盯着墙面的每一行字,似乎要从字面上汲取力量。

    “那当然,这都是我们国师大人说过的话!国师大人是真正的神仙下凡,凡人的智慧,如何能与国师大人相比?”一名叫老陈的契约奴,淡然的说道,“比如,这面墙上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比那些混账东林党人水平高一万倍!”

    “陈老先生,您也能够识字?”小契约奴忽然感觉到吃惊。

    “年轻时候读过一点书,后来都忘了。到了葛沽后,国师大人提倡新生活,希望葛沽镇民都能够利用空闲的时间,读书认字追求进步。老汉就去了葛沽成年人教育班报名,经过了三个月的系统学习,以前忘掉了知识,基本都记起来了。认识字容易,不过写起来还是挺难的。”陈老头笑道。

    小契约奴忽然流露出期盼道:“陈老先生,您能教我读书认字吗?”

    陈老一愣道:“小家伙,你还属于未成年吧。葛沽对所有的未成年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如果你想要报名,老汉带你去!等到将来脱掉奴籍,恢复民户之后,能考功名去就考,不能的话留在葛沽镇,找份体面工作也挺容易”

    这名小契约奴逐渐融入葛沽新生活的过程,仅是整个葛沽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肖图白的不断引导下,葛沽镇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变化。

    这里没有大明其他地区的暮气,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朝气,人人都能够通过努力的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待遇。

    努力便能够有收获的社会氛围,使得葛沽哪怕是契约奴,也为之骄傲。因为,所有的契约奴,短则几个月,长则两三年便能够成为民户。而成为民户之后,能够获得远比大明朝其他地方要丰厚得多的月薪、福利待遇。

    所以,每一名契约奴,都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而不像流民时期,心中被绝望填满

正文 第四十六章 圣旨

    在3月中旬,一批从北京来的宣旨宦官来到了天津。天津巡抚贺世寿焚香跪地接旨,随着太监宣读圣旨的语气越来越硬,越来越接近于斥责。

    贺世寿低着头,跪地的双膝酸痛不已,心中更是越来越冷。

    太监宣旨过后,贺家仆役趁机塞钱,希望打探一些有用的消息。

    不料,那太监居然冷冷看了他一眼,道:“杂家是顾问党人外围成员!顾问党人,不贪污、不受贿,这是基本原则。与你们这些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清流全然不同!”

    “公公”

    “你好自为之吧!”那名自称是顾问党外围成员的公公甩袖而去。

    事实上,这也是顾问党人对于宦官的改造成果,肖图白对于宫内的宦官,也是区别对待,不是一概以阉党来概括。而是对一部分有文化知识、思想进步的宦官,进行拉拢、改造。其中,推出了顾问党的观察期外围党员,通过了观察期之后,便能够加入顾问党。成为了正式顾问党人,则有机会被调到宫外去做一些事。

    成了顾问党的宦官,有的人主持皇庄拍卖,有的人在主持天津市舶司政务,也有一些在葛沽镇担任农业、行政等等方面的小官吏。

    总顾问衙门对于宦官一视同仁,将之视为正常的官员,而不是向东林党人一般将之视为妖魔鬼怪。

    也正是因为顾问党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阉人,使得一些进步的宦官们,逐渐开始渴望加入顾问党,为顾问党办事!

    而肖图白也是从历史的高度,赞扬自古以来涌现的一些做出伟大事业的宦官。

    是谁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阉人司马迁!

    是谁改良了造纸术,传承了人类文明?——是阉人蔡伦!

    是谁伏边定远,为大唐平定西南蛮夷?——是阉人杨思勖!

    是谁操持国政;挽唐廷于既倒?——是阉人鱼朝恩!

    是谁拓边西北,经略幽燕?——是阉人童贯!

    是谁扬帆远航,扬国威于万里之外?——是阉人郑和

    如此多身残志坚阉人,不因阉人身份而自卑,通过发奋努力,做出一番巨大的事业,最终名留青史。

    肖图白举了如此多形象正面的阉人例子,更是让一些亲近顾问党的阉人们,隐隐胸中涌起万丈豪情,以前辈为榜样,哪怕是没有了下面的一坨东西,也要做出比常人更壮丽的伟大事业!

    贺世寿苦笑,低头看着手中圣旨,圣旨中对于流贼窜入天津,而天津巡抚的不作为,感觉到了非常失望。虽然,没有对他撤职查办,但是已经说明一个问题,皇上对贺世寿非常的不满!

    圣旨上令其限期3个月清剿匪患,以免整个直隶局势溃烂。如不能清剿匪患,便请之告老还乡

    与此同时,朝中的东林诸公们,也纷纷派人送来信件表示对贺世寿的鲁莽行径感觉到极其失望。因为,朝中的东林党诸公,也多是参与了皇庄拍卖盛宴,斥资巨万在直隶买下了几千亩、几万亩田地。所以,这些东林党诸公们,对于直隶的安全形势和社会治安,也变的极其关心。

    一连串的打击,令贺世寿感觉到天旋地转,一口老血喷出。

    仆从纷纷摇晃之,道:“老爷,您怎么了”

    “没事,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贺世寿摇头,虽然他感觉到空前的孤立,似乎整个东林党都抛弃了他。

    不过,贺世寿心中知道,只要自己还是巡抚一方,大权在握。东林党诸公抛弃他也是暂时的,迟早会有需要用到他的时候。

    “派人去让巢总兵来一趟!”贺世寿心中有点郁闷,引山东的匪来借刀杀人,那馊主意其实正是那巢丕昌所出的。但是眼下还必须要仰仗巢丕昌指挥天津的各营兵马,去平息匪患

    虽然,贺世寿闻葛沽镇的肖图白的皇家新军,屡战屡胜。不过,在其看来多半是肖图白吹嘘。

    “哼!既然你葛沽镇有皇家新军,葛沽镇的匪患便由你肖某人自己解决,咱只清剿直隶其他地区!”贺世寿打定主意暗道。

    ————————————

    事实上,崇祯皇帝发圣旨斥责贺世寿,这也是肖图白的手段。之前肖图白已经怀疑山东那边的诡异剿匪,将流民向直隶驱赶的的动机。

    之后,经过锦衣卫抽丝剥茧的调查,发现了其中与天津巡抚贺世寿以及天津总兵巢丕昌有着直接的关联。

    知晓了这些秘密之中,肖图白心中冷笑道:“不出所料,这些个东林党做实事不行,阴谋诡计却层出不穷!”

    “大人,您为什么不将证据公布于众,让朝廷堂堂正正诛杀杀贺世寿和巢丕昌?”肖白浪脸上露出了杀气。

    正是贺世寿这种小人作祟,才使得皇家新军的士兵不断有人为此牺牲。也许整个东林党并非全部是坏人,但是枪毙十个东林党,最少有八个以上能够找到其取死之道。

    肖图白摇头道:“暂时不杀他们,是为了大局着想啊!”

    “难道大局就是让那些罪人逍遥法外?”皇家新军诸人纷纷心有不甘。

    “整个大明的体制,除了咱总顾问衙门之外,已经烂透了!我们是在腐烂的肢体中,洒出一个新生的种子,等到种子彻底的长成参天大树,自然可以不理会之前的腐朽体制。但是现在种子才刚刚发芽,还是需要从哪个腐烂的躯体中吸收养料。”

    肖图白看着自己的下属们,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新生的种子还很幼小,需要继续吸收腐烂而庞大的体制上的养料。等到我们的新生体制,逐步吸收足够的养料,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之后,腐烂的体制便失去了利用价值!”

    肖图白不准备直接动手诛杀两个仇人。不过,再过几个月鞑子便会入关,肖图白完全可是借刀杀人,让贺某人鞑子必经之上布防,以鞑子一路攻破四十多城,杀死大量文官武将数百,到时候贺世寿多半凶多吉少。

    当然了,如果贺世寿这样的东林党巨头投降满清那就更妙了——可以从舆论上给予东林党势力的沉重一击!

    鞑子攻入直隶山东等地,天津的兵马肯定要出战抵御。

    而历史上崇祯九年天津总兵巢丕昌,却是第一个投降变节的大明总兵官。巢丕昌这个昏庸无能的小人,在明廷是个总兵,肖图白并好直接下手杀之,否则会整个大明几十位总兵兔死狐悲,加速大明各镇军阀化的速度。

    等到巢丕昌投降满清,成为汉奸之后,肖图白则可以理直气壮派兵杀之。

    满清是肖图白迟早要去剿灭的野蛮势力!

    肖图白有自信自己打造的军事政治经济体制,一旦成熟之后,满清那种落后体制的军队,迟早会被被扫入历史垃圾堆中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收容难民

    从山东流窜到北方直隶的大约30万流民,基本成不了气候。因为这批流民没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之类的职业造反首领,也没有统一的纲领。

    而在圣旨逼迫天津巡抚贺世寿限期剿匪时,便是注定了30万流民的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因为限期剿匪的压力,天津巡抚贺世寿与天津总兵巢丕昌,迅速的组织三万大军进行快速的剿匪。

    由于,天津巡抚衙门的财政,连天津镇的正规军的军饷都时常拖欠,更别说养活突然涌来的流民了!

    所以,贺世寿做出一个残忍的决定:“流贼本性反复,难以驯服。天津财政不足,更无银养之,故应以剿、杀为主!”与此同时,贺世寿鼓励地主派出家丁、团练剿匪,杀死贼人,一具首级,官府给1两银子作为赏金。

    获得了天津巡抚授意之后,天津总兵巢丕昌更是令士兵对流民大举杀戮,就连主动投降,手无寸铁的流民,也遭到野蛮屠杀。

    而天津当地的地主们,在获得了天津官府的鼓励和许可下,对于这些“流贼”,也是毫不客气的举起了屠刀!

    官府、豪门、地主已经联合行动。

    一时之间天津一带自是杀的人头滚滚!每天各村各寨,都看到官军或者是地主家丁们,压着大量俘虏的流民进行砍头。

    这批地主们,杀起流民来毫不手软,但是历次的满清入关劫掠人口时,却是一个个吓的充当缩头乌龟!

    说这些北方的地主势力,反动透顶也是毫不为过!

    肖图白听闻之后,心中充满汹涌的怒意:“这就是我大明朝的官府和地主缙绅!当一个流民被迫流离失所,难以维持生计的时候,他们首先不考虑去赈济、安置,反而举起屠刀,大砍大杀,连手无寸铁者都不肯放过!这简直和那些贼军、鞑子们毫无两样!”

    意识到这些山东来的流民的苦难,而肖图白还没有做好准备,现在就去和这些地主势力翻脸算账。所以,暂时而言,是以拯救更多无辜的流民为主!

    只要不是犯下了**妇女,残杀百姓之类的罪行,普通的流民完全是可以拯救其性命,并逐渐通过在葛沽的劳动改造他们习惯。

    肖图白毅然让皇家新军倾巢而出,仅仅留下300名亲兵连和文工团女兵留守营地。

    皇家新军的宣传旗号也换成了——

    “要活命,投新军!”

    “葛沽欢迎您!”

    “来葛沽,人人需劳动,人人有吃穿!”

    皇家新军与其说是剿匪,不如说是收容难民。每天收容的难民数量超过3000人,各自签署2年期的“奴隶契约”,合约期内属于仅提供食宿,不提供工钱的“契约奴”,两年期满之后,契约奴将会成为民户。

    很快“契约奴”的数量增长,人数一路上升至5万人以上。

    而安置这5万人,葛沽镇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总顾问衙门的雄厚经济实力,采购了大量衣物、食物、建材。

    当然了,安置这5万人口,第一年之内需要投入150万的安置预算。之后,这些人都稳定下来,并且逐步都能通过劳动创造效益时,葛沽镇的财政方面的压力会逐渐降低,甚至还能够将原本的财政压力变成创造经济效益!

    现在的葛沽各行各业发展的特别快,地方政府拥有蜂窝煤、煤炉、医院等等赚钱利器,以及从葛沽镇商人征收到了店铺租金、税收等等收益。

    而再过两个月,葛沽播种的50万亩农作物即将能够收获,到那时葛沽镇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将大为缓解。

    再加上,安置起来的大多数流民,皆是很快的被安排就业。很快的就业项目,比如炉厂、煤厂之类的,劳动力投入进去后,立马就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减轻了葛沽镇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葛沽镇按照这些“契约奴”的工作技能和特长,将之编入不同的工农业生产的岗位。而将岸的“八大厂”计划,因为这些劳动力的加入,已经开始提前的进入了筹备阶段。

    八大厂计划中,一共吸纳了2万多名劳动力,每次厂子规模都迅速的膨胀。

    其中,作为葛沽工业龙头企业——天津煤炭公司更是一口气吸纳了5000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可不仅仅是挖煤和用铁模子手工制作蜂窝煤那么简单了。

    在肖图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煤炭厂子更是会利用蜂窝煤的生产销售创造的效益,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

    虽然,此时的蜂窝煤的生产工具的简陋,使得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天才能够制作出五六百块的蜂窝煤。

    但是,天津煤业已经开始在研究机器制煤,一旦研发有了突破性进展,那么很快的蜂窝煤的生产效率会骤增几十倍、几百倍!

    在农业方面,葛沽有50万亩田地,按照计划,葛沽农业人口的上限是5000人足矣,再多的话,就是严重浪费劳动力资源了!

    按照大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每个农民种植5亩地,50万亩农田就要捆绑了10万名劳动力,对劳动力本身,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而葛沽的农场经济模式是1个农民照顾100亩以上的土地,这种模式下也许亩均产值低,不过人均的产值却是非常高,非常节省劳动力资源。

    当然了,还有一些“契约奴”中的读书人,如果数学成绩相当好,那么往往会被安置到葛沽政府的行政部门,或者是各大企业的管理部门。等到这些担任政企行政管理工作的“契约奴”将来转成民户之后,也可以继续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不过,流民中的读书人本身就很少,基本上20人中才有一名读书人。而数学成绩好的读书人更是罕见。十个读书人,有一个数学成绩好就不错了。

    因此,5万契约奴中,也只有200多名读书人幸运的加入了葛沽行政系统。葛沽隶属总顾问衙门,基本上这些人将来表现出优异的能力,也只能在总顾问衙门系统中升迁,倒是不惧大明传统的体制来挖墙角!

    “大人,除了老弱妇孺之外,还有大约3000名劳动力,很难找到安置的岗位了!”将岸头疼说道。

    人口太多,也使得劳动力的就业安排,产生了困难。

    “这样啊?”肖图白思索片刻后道,“让这些3000名剩余的劳动力,去给葛沽镇修建防御体系吧,城墙还是有必要的!”

    几个月后,八旗兵十万大军南下,主力自然是兵临北京城下。不过,八旗兵主力在北京城下进行围城仅仅是幌子。实际上八旗兵主要是在直隶、山东各地抢劫人口、物资。

    而天津是漕运、海运、盐业生产的重镇,光是堆积在天津各大码头仓库中的粮食、货物、盐,总价值估计有千万两以上。

    而葛沽的财富,虽然不如天津城那么诱人,但是天津城有城墙、有大炮、有大军把守。葛沽镇聚集了5万多人口,却没有城墙的保护,一旦满清军队纵兵进入葛沽后果不堪设想

正文 第四十八章 银荒(求推荐票)

    大明崇祯九年以来,大明内忧外患非常明显。饥荒、战乱、兵变,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恶化大明王朝的财政。

    作为肖图白的分身,崇祯也算是半个穿越者,自然是对于财政问题异常敏感。肖国白在外开府建衙,投资实业用以开源的话,崇祯分身受到体制的束缚更大,所以在节流方面下功夫。

    从崇祯八年尾开始,皇帝开始裁撤宫廷宦官内侍的人数,平均每个月裁撤3000人。连续三个多月,宫中实行裁撤了将近万名宦官、宫女,每月可以节省2万两的开支。

    除此之外,崇祯九年初的“山西大饥,人相食”、“宁夏饥,兵变”两场的祸患,皇帝的处置相当的漂亮。

    除了免灾区90多个县三年税收之外,更是直接敞开内库,拿出200万两款项,用于赈灾和支付宁夏镇官兵的欠饷。

    而历史上,朝廷仅能拿出1000多两的赈灾款项,根本是杯水车薪,徒然造成灾区至少有数十万人饿死惨象。

    由于此次朝廷赈灾的力度空前给力,先是令灾区当地府库及时开仓放粮,接着又在天津港购买了50万石的粗粮、咸鱼等等救灾物资输往灾区,使得山西的饥荒还未发展到“人相食”那个地步。

    历史上的宁夏镇的兵变,士兵先是扣押宁夏巡抚王楫,以此要挟朝廷补发欠饷,但是最终要挟未能达成目的,士兵无奈逼迫杀巡抚造反。之后,虽然兵变风波虽然平息,但是却也杀戮了数千人以上,使得宁夏镇士兵进一步与朝廷离心背德。

    这一次对于宁夏兵变的处理方案是派出了钦差,同意补发宁夏镇每名士兵30两饷银,将历年欠的军饷一笔勾销。事实上,宁夏镇到底欠下多少军饷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镇向来是闹饷兵变最积极的一个。正是因为到底欠下多少军饷向来是糊涂账,所以一次发30两,将以往欠下的军饷一笔勾销,以后就没有旧帐可翻。

    当然了,宁夏闹饷的士兵也不过是讨要个三两五两银子,解决家庭燃眉之急便可。因此,皇帝给宁夏镇上万名官兵每人一次性发30两银子,不由使得士兵高呼皇恩浩荡。

    两场危机的化解,都是从皇帝私人内库中拨款。而内库的银两充裕,主要是来自于总顾问衙门皇庄拍卖所筹集的现款。

    此时的皇庄已经卖掉了350多万亩,大约获得了5780万两的银子。不过,由于北方地主们家中地窖藏银耗费过剧,不少地主对于购买土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皇庄拍卖价,也开始屡创新低。

    大明朝其实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一年的生产总值规模达到了30亿两白银之巨,但是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不足,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流通的白银大约只有2亿两,远远不足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大明朝大多数的商品交换,还在用铜钱作为货币,甚至部分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

    当然了,如果有信誉被市场接受的纸币,倒是能够解决货币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大明朝的宝钞早在明朝中期,已经成为废纸。由于市场不接受持续贬值的宝钞,到了明末宝钞已经彻底废止。而张居正的改革之后,大明开始进入了银本位为主的金融体制。

    因为大明市场上流通白银数量的严重不足,总顾问衙门的庄田拍卖生意虽然还在持续进行,但是拍卖的价格却是屡创新低。剩下的土地,平均每亩的价格降低至10两。估计这剩下的70万亩皇庄田地卖掉,再获得五六百万两银子,就是极限了。

    至于皇庄拍卖的所得的银两,肖图白将1000万两银子,上缴给了内库,让崇祯去解决一些大明王朝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起到的是“维稳基金”的效果!

    而其余的银两则留在总顾问衙门,由于总顾问衙门投资能够创造效益的实业经营之中,因此总顾问衙门的4700多万两的现银,是被看做是“发展基金”!

    无论如何,两个目标都是需要有大量的货币!

    尤其是总顾问衙门,各项投资都需要与白银打交道,白银在市场上流通的速度,更是限制了总顾问衙门的各项产业的发展。

    大明朝虽然是银本位国家,却本身却并非产银大国,这怎么办?肖图白不由想到了日本和墨西哥的海外白银。

    日本在此时,乃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产金、产银国,所以尽管在大航海时代,日本的工农业生产并不是很发达,却给人予财大气粗的印象,这主要是日本本土充满了金山、银山。

    尤其是日本在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