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按照1市斤5文钱,一吨煤炭大约价值达到10两银子。而100万吨煤矿全部开发出来,经济效益将会达到1000万两之巨。而保守估计,煤炭开采至少有50%的利润率,也就是说如果充分开采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获得500万两以上的横财!
肖图白心中一动,与将岸商量道:“这些煤、铁,皆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如果雇佣人开采,则又能够变成我总顾问衙门新的一笔财源。这些资源属于葛沽镇,便让葛沽成立一家‘天津煤业公司’,开采这些煤矿吧!”
将岸有点迟疑道:“北方向来不缺煤矿,尤其是北京城中也有大型的煤山、煤田。这葛沽的煤矿开采出来后,天津的本地市场有限,而京城市场又未必竞争得过京城煤,大人这件事应该慎重”
肖图白笑道:“大刀阔斧干就是了!煤炭销售方面,本官想出两件利器——煤炉和蜂窝煤!”
“大人,下官愚钝,煤炉顾名思义应该是烧煤的炉子,那蜂窝煤却是?”将岸有点迷糊道。
肖图白令人取来了铅笔和白纸,绘制出了煤炉、蜂窝煤的外形。接着,肖图白再解释这两种发明的作用和意义。
明朝时期,虽然已经不少市民用煤炭作为燃料,但是依然是使用过去烧柴草的锅灶。这种锅灶除了占场地之外,更主要的是对于燃料形成了巨大的浪费。普通家庭用传统的锅灶,一天少说要用五六斤煤炭。
而在历史上,近代时国内才开始出现专门的“煤炉”。煤炉结构炉口向上,可以将蜂窝煤放置在内。而炉下有一个通风的小洞,将洞口敞开越大的口子,空气充分进入煤炉,煤炭燃烧的更快,火力就会旺盛。而如果将炉下的小洞,只留下缝隙小孔,空气流通不足,那么炉火就会变小,从而节约煤炭。
用这种专门制作出来的煤炉和蜂窝煤,炉子中的火更可以一直是燃烧的,每天只需要换煤即可,无需要烹饪的时候,急急忙忙生火!
炉火能够一直不灭,这是蜂窝煤炉的一大优势。
将岸疑惑道:“大人,你这发明,可是为大户人家所创?炉火不灭,那一天要浪费多少斤煤炭,小户人家如何消耗的起?”
肖图白笑道:“普通的三四口之家,一天用多少斤煤炭?”
将岸思考一般说道:“北京和天津来看,一般的家庭一天需要用五六斤煤!而且,为了省钱,小户人家都是刚刚煮完饭菜,就要扑灭炉火,以防煤炭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肖图白笑道:“如此一来,每天都要生火数次,每次生火短则十分钟,长则一个小时。一天光是给炉灶生火,便浪费了大量的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我都为我大明子民每天在这点琐事上浪费的光阴可惜!”
“这不是没有办法么!如果是大户人家,不在乎煤炭的消耗,一般都是炉火不灭。不过,这样一来,一个炉子一天少说要二三十斤煤炭!”将岸说道。
肖图白笑道:“将岸,你猜我这煤炉和蜂窝煤,一日之间炉火不熄,要用多少斤煤炭?”
将岸小心道:“哪怕是再如何省煤,也要十斤八斤吧?”
“且让工匠做出煤炉和蜂窝煤,试验一番看看!”肖图白淡然说道。
事实上,肖图白对于“先知”行为很是克制。因为他嘴中说出来的结果,哪怕是正确的,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影响还是有限的。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肖图白仅仅提点一下方向,让明朝人从无到有的将产品做出来,逐渐培养明朝人的发明创造激情,这才更有意义。
镇子上,已经有了一家铁匠铺。
老铁匠王铁锤带着6名徒弟,以及其家庭成员,在这里打铁谋生。制作锄头、铁犁,以及对农具进行修补。因此铁匠铺只此一家,所以生意特别的好。
而王铁锤也知道,生意兴隆多是运气好,以及葛沽镇的政策使然。
听说国师肖大人要其制作煤炉,虽然王铁锤过去从没有做过,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按照国师大人的图纸去摸索着制作。
煤炉用铁皮外壳,陶土作为内壁烧制。王铁匠制作铁皮外壳,而镇子中契约奴中会烧陶的,做出了煤炉的内壁,第一个实验性的煤炉成本达到了1两银子。
而蜂窝煤也很简单,将煤炭粉碎,再加上水、掺黄土,使得煤炭容易塑性。之后,用铁制成的模子。将煤炭压制成蜂窝煤的形状,晒干之后即可做出标准的蜂窝煤。
蜂窝煤是必须要掺杂一些黄土,否则容易碎!
不过,肖图白很有良心仅仅掺杂了20%的黄土,煤炭含量达到80%。而不像后世蜂窝煤厂家掺杂黄土上瘾,部分黑心煤厂的煤炭和黄土比例是2:1,肉眼都看到蜂窝煤的外表发黄了。
蜂窝煤和煤炉都制作完成之后,每块蜂窝煤重量达到1斤。在给煤炉生火之后,肖图白在煤炉中放入两块蜂窝煤。之后,将通风的口子开的很小,一整天过去,在只用小火的情况下,仅仅烧了一块煤!
接着,又开始试验,在正常的烹饪、烧开水的情况下。一天炉火不灭,一般也只需要两三块蜂窝煤足矣!
正文 第三十六章 蜂窝煤的暴利(一)
将岸是见证了煤炉和蜂窝煤的制作和实验过程,依然感觉到吃惊不已,道:“神了,简直是太神了”
肖图白面露微笑,道:“将先生依你看,这煤炉和蜂窝煤,一同推出市场,有没有市场前景?”
将岸满脸通红道:“有前景,简直太有市场前景了!既然能够炉火不灭,而且还能节省煤炭,只要让百姓知道这些优点,煤炉和蜂窝煤肯定会大行其道!”
“看来将先生是看好市场前景的!”肖图白笑道。
将岸脸上优点害臊道:“如果不是大人您有先见之明,以将某的愚昧,可能会错过这条财路!不过,这炉子和蜂窝煤,也并不复杂。如果咱生意火起来了,别人仿制这该如何是好?”
肖图白笑道:“仿制也仅仅能够对产品本身进行仿制。但是,并不能够学会我们的制作工艺!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工艺,想办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增加生产效率。”
“别人是小作坊的时候,咱们已经发展成几百人、几千人的大工厂。别人还以手工制作蜂窝煤,咱们便研发出大规模生产蜂窝煤的机器。”
“手工的铁模子,一天只能制作几百块煤!而一台机器效率每日生产几千块、几万块蜂窝煤,成本低廉、产量大!只要如果我们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别人如何与我们竞争?任何一门生意,失败不在于对手的恶劣抄袭模仿,而在于我们自己停滞不前!”
将岸恍然大悟道:“大人远见!”
远见?是啊
他能够比任何人都看得远!
肖图白看着远方的田园,心中充满蓬勃的力量,拥有领先世界300多年的见识,他可以自豪的认为,自己就是代表世界最先进生产力!
——————————
煤炉与蜂窝煤,这是两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没有煤炉,蜂窝煤也难以有市场。而没有蜂窝煤,煤炉的的优势也将大减。
由于,葛沽镇拥有煤炭资源,卖煤的生意已经属于暴利,也没有必要自己去争煤炉那一点的微薄利益。不过,蜂窝煤必须要有配套的煤炉,才能够形成消费市场。
经过斟酌,肖图白决定让葛沽镇的王铁锤去生产煤炉。
“大人,小人的手艺主要就是制作、修理农具。而且农具的生意非常稳定,煤炉生意咱可从未做过,要是做出来的炉子卖不掉怎么办?”王铁锤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肖图白笑道:“这简单,咱葛沽镇投资1000两银子,成立葛沽炉厂。你以手艺入股,占据51%的股权。官府不直接参与炉厂的日常经营管理,这个厂子的经营发展,完全交给你王铁匠。经营不好,就关门破产。如果生意兴隆,厂子越做越红火,官府保证不会收回厂子,也依然给你经营。当然了,厂子利润滚滚的话,官府作为股东,也享有分红权”
由于涉及到股份制,王铁锤也不太了解。为此,肖图白不得不去给王铁锤去解释股份制公司的概念和规则。
“哦,将一门生意切分成为很多份。股份越多,便一拥有越多的产权。真是一个不耐的主义。”王铁锤忽然说道,“如果生意做的好了,老汉想要自己拿出私房钱,购买其他人的股权,将厂子完全变成老汉一个人所有,中不中?”
肖图白笑道:“完全可以啊!不过,到时候要协商,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卖,也不能强买强卖,你说是不?”
王铁锤点头道:“老汉去做那铁炉生意,也行!不过,老汉的儿子和徒弟们,留几个继续做那铁匠铺生意,不知道大人准不准?”
肖图白笑道:“可以啊!让你管理炉厂,也并不禁止你继续做铁匠铺生意。当然了,你掌握炉厂经营权,可不准以权谋私,让铁匠铺占炉厂便宜!”
王铁锤道:“老汉自然晓得分寸,断然不会损公肥私!”
葛沽炉厂成立后仅有1000两白银,作为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不过,葛沽镇却将铁矿资源,无偿划拨给厂子。并且,还拨给了面积达到3亩的厂房。
政策上的扶持,不可谓不多!
而厂子的董事长和厂长由王铁锤担任。王铁锤的儿子王铁柱,以及徒弟李大力、赵打铁是厂子的技术骨干。而葛沽镇则是将20名能烧陶的契约奴,送到厂子中打工。暂时,契约奴不用工钱,只要厂子管吃住。等到契约满,成为民户之后,厂子按照效益情况,给予这些工匠开设合理的工钱。
而限于劳动力数量的紧缺,葛沽炉厂每天可以生产10多个炉子。随着王铁匠不断在生产中想办法改进,一个炉子的生产成本控制在700文钱左右。
而炉厂生产的炉子,由天津煤业公司以每个炉子1两银子收购。暂时而言,炉厂一个炉子生产出来,已经能够稳定获利300文。每天生产10个炉子便能产生3两银子的毛利润,用来维持厂子的经营和发展,已经够了。
而天津煤业公司,是葛沽镇所直接经营的政府产业。煤业公司雇佣20名矿工,凿井挖煤。由于开采的是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简单,人工成本也是很低。平均每个矿工一天,可以开采2000斤煤炭。一天之内,开采出来的煤矿达到4万多斤。
之后,煤厂中还有100多名工人,用铁匠铺所制造的蜂窝煤的模子,制作出蜂窝煤。一天下来,能够生产5万块蜂窝煤。
当然了,天津煤业公司,更是在肖图白的建议下,招募了10名业务员。这些业务员,主要的任务,就是向客户推销煤炉、蜂窝煤。
此时,葛沽镇已经有30多家商户,在镇子上做生意。这些外来的人口,也多是习惯用煤炭作为日常的燃料。
天津煤业的销售人员,显然将练手的目标放在了镇子上的商户们身上。
“这位大妈,这是我们葛沽镇自己研发出来的煤炉,以及蜂窝煤。使用这种炉子和煤,优势自然是节省、方便!您没有考虑买?呵呵,没有关系,仅仅浪费您一点时间。介绍您一种新的炉子和煤,您不买也没有关系。”
“我来给您演示一番,用这个火剪子,可以方面的夹起蜂窝煤,燃烧中的煤炭,也能够捡取出来。炉子下面有个可以开大、开小的洞。洞口开大,外面的气进去的多了,炉火燃烧的旺盛。如果被洞口封起来,外面的气进入的少,炉子中的火力很小,能够省煤。”
“大妈,您家里一天用多少斤煤?什么,5斤煤,呵呵,如果用我们的这种炉子,估计您一天之内炉子都不用熄火,也只要3块蜂窝煤,也就是3斤”
“大妈!呵呵,公司给我权限,每个月可以向客户无偿赠送10个炉子。这个炉子,我就送给您了。还有给您留下10块蜂窝煤,和这种专门用来夹煤的剪子。”
“这都不要钱,您用了之后,觉得方便之后,可以去天津煤业公司买煤。问我蜂窝煤的价格啊?呵呵,非常便宜,葛沽镇居民给予优惠和照顾,一块煤只要3文钱。如果外地人要买,一块煤至少要5文钱”
天津煤业的业务员,不断的在葛沽镇中奔走。
很快以赠送的方式,向镇子中送出了10个煤炉子和火剪子,用了大约10两银子的推广费。
不过,收到赠送炉子的10户幸运家庭,用起煤炉后确实觉得方便、省钱。之后,这些家庭纷纷的向天津煤业公司订购蜂窝煤。
光是这十户人家一个月就要消费1000块蜂窝煤。每块蜂窝煤在葛沽镇内部的售价是3文钱,而天津煤业公司生产蜂窝煤,每块的生产成本仅仅要文钱。所以,卖掉一块蜂窝煤就能够赚文钱。光是10户家庭的消费,一个月就能够给天津煤业公司带来两的利润。
而这些用了煤炉和蜂窝煤的商人家庭,自然要向其他的家庭吹嘘煤炉的方便、省钱,以及他们运气多好,收到了天津煤业公司的免费赠送的煤炉。
之后,葛沽镇入驻的那些商人们,开始全面开花的普及了煤炉和蜂窝煤。尤其是,妓院、赌场、酒楼、茶馆,对于煤炉和蜂窝煤的需求巨大。这些服务业经营场所,一共采购了150多个煤炉,一个月需要消费煤炭3万斤。
小小的煤炉和蜂窝煤,却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光是葛沽镇的内需消费,一个月已经能够创造150两的经济效益,以及70多两银子的利润。
而煤炉和蜂窝煤的市场需求,每时每刻都在呈现快速的增长。
目前来看,葛沽镇内需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因为,6000多名的契约奴,是政府给予吃住,所以根本不产生消费。再过九个月后,契约奴的合约陆续的到期,自动转为民户之后,雇佣他们劳动将会付给工钱。
与此同时,新增的6000名民户领到工钱后,自然会有消费需求。葛沽镇到时候蜂窝煤的内需市场,估计还要暴涨五六倍以上。
当然了,天津煤业自然不能满足葛沽镇的这么一丁点煤炭消费需求,而是不断的派业务员,前往天津城内介绍煤炉和蜂窝煤,继续复制葛沽镇上的成功。
————————
PS:求推荐票
正文 第三十七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
明朝人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明朝中期获悉西方火器比大明更强,明朝技术官员便迅速的集中国内最优秀的工匠对西方火枪进行攻关、仿制。
再如明朝中后期,西方的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工匠很快就开始量产大明版的桌钟。
至于玻璃镜片磨制的眼镜、放大镜、望远镜之类的器材,明朝皆是积极的引进、消化。还有西方的数学、几何、天文等等自然学科知识,明朝末年更是大规模的翻译、吸收。
连外国的技术和文化,明朝人接受的都非常快,更何况明朝本土出现的煤炉和蜂窝煤呢?
随着,铁皮煤炉和蜂窝煤,方便和节省,两大优点逐渐被天津煤业的业务员们挨家挨户的宣传广告之后。
天津卫城中,铁皮煤炉的订货单蜂拥而来。
一百个、两百个、五百个
疯狂增长的订单,使得葛沽炉厂的王铁锤乐的直抓胡子!
不过,整个葛沽炉厂才不满三十人,一天才做出10多个炉子。哪怕是随着熟能生巧,一天也不过是加工三四十个铁皮煤炉。
以厂子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却是很难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订单。
“天啊,这该如何是好”王铁锤显然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之中。
这时候,一名制陶的工匠建议说:“厂长,制约产能的瓶颈,主要是因为铁皮壳子生产比较慢?”
王铁锤点头说道:“那是当然,陶制内胆烧的贼快,如果我的铁皮制作速度能够有烧制内胆一半快,就阿弥陀佛了!”
制匠道:“厂长,小的觉得如果仅用内胆,不加铁皮外壳,也能做出煤炉”
王铁锤瞪了他一眼说道:“胡扯!没有铁皮壳子套着,那么丑的内胆炉子,谁会买?再说,炉子底下的通风洞口,由铁皮制成,洞口开大、开小来调节炉火,很是方便。变成了全陶制成,炉火的控制,怎么实现?”
王铁锤听闻陶匠的建议后,本能的抵触。
因为铁皮煤炉生意蒸蒸日上,而技术的关键是在于他铁匠制作的铁皮外壳。如果炉子全部用陶制,不用铁皮了,他今后在厂子中的地位,还能稳如泰山?
工匠笑道:“铁皮壳子的煤炉,自然是精巧、方便。但是,纯陶制的炉子。胜在成本更低,制作更快。铁皮炉子要700文钱成本,一天最多制作几十个。咱全部用陶制的,成本200文钱不到,一天能烧制几百个。虽然全陶炉子质量和外观不如铁皮的,但是咱可以两种炉子都制作。铁皮的出厂价1两银子,陶制的出厂价300文,您说会不会非常有前途?”
王铁锤犹豫不决,一方面觉得这陶匠说的有道理,按照他的办法,厂子能够更快的发展,赚钱也将更迅猛。
但是陶制的煤炉大行其道,今后这炉厂中陶匠的重要性将会超过铁匠了!那时候,炉厂难道要换陶匠们当家做主?
“师傅,不干了、不干了,又要做20个壳子,还要做20把火剪。咱才4个铁匠,简直当10个人在用啊”这的王铁锤的二徒弟赵打铁的乱吼,“要么您多招一些人,要么咱不干了!”
火剪
王铁锤闻言忽然眼睛一亮!
从煤炉中夹取蜂窝煤的火剪,这只有铁匠能做,陶匠再如何厉害,也做不出火剪的!
心中念头通达之后,王铁锤对着陶匠说道:“先按照你的办法试一试,如果陶制的炉子,卖得出去,咱就制!回头如果能成,咱给你发奖金!”
陶匠闻言不由心中一震,喜道:“厂长英明!”
事实上,此时厂子里面的陶匠基本上都是契约奴出身,吃住都是政府提供,厂子里面也不发给工钱。不过,等到他们的契约到期转为民户之后,依然会在炉厂工作的,那时候工钱开始由厂子里面发放,所以陶匠们真心希望将厂子越办越好!
至于与王铁锤夺取厂子的管理权之类的,陶匠们想都没想过。毕竟,王铁锤可是厂子的大股东和厂长,并且有总顾问衙门给其公司拥有的产权背书。只要葛沽镇还是由总顾问衙门掌控,谁也不能动摇王铁锤的地位。
在接受了陶匠的建议后,葛沽炉厂的发展开始一日千里,每天的炉子的产能迅速扩张到了100个以上!
其中陶制的煤炉,占据煤炉产量的90%以上。这些陶制煤炉,胜在售价低廉,而且基本上拥有铁皮煤炉的大半的性能,所以受到城市中底层的市民们的欢迎。
由于煤炉的供不应求,葛沽炉厂一天的利润,也是超过20两银子。而且,根本不需炉厂运到市场上兜售,这些产品在出厂之后,迅速的被天津煤业公司打包定订走了。
之后,天津煤业公司,将煤炉与蜂窝煤两项产品进行捆绑销售。
根据天津煤业公司的估计,平均每销售一个煤炉,蜂窝煤的月销售业绩便能够增长60块左右,每块蜂窝煤能够赚取文钱。每多销售一个炉子,煤业公司一个月便多赚90文钱。
90文的利润看起来很少,但是这些客户尝到了蜂窝煤的甜头之后,便会成为公司的长久客户。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每个月煤炉的出货量将会达到3000个。也就是说,煤业公司月增长3000名新增客户。
3000名新增客户,每月将会消费18万块煤炭,贡献900两的营业额,以及270两的净利润!
看起来现在发展的不快,但是每个月的市场都在快速的增长之中。再过一年之后,将会形成一个如何庞大的市场需求?
肖图白了解之后,颇为兴奋。
不过,很快他冷静下来,消费煤炭的主要是城市居民。天津卫城中大约有一万户的城市居民,也就是说,最多有一万名潜在的消费者。
至于广大的农村,拥有大量的柴草作为燃料,在农村中普及煤炭燃料很是困难。毕竟农村的柴草不要钱的,只要农作物收获时期,将这些收购的干草,堆放、晒干,便足以供应一家一户的烧饭菜的需求了。
除此之外,农村的交通不方便,蜂窝煤向农村运输的成本太高。所以,肖图白并没有疯狂想要搞“煤炉下乡”。
经过盘算,肖图白知道,自己的一切的发展,都是根源于城市。至于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之类的想法,肖图白只有摇头苦笑。
相反,他要不断的加速大明的城市化进度,不断吸纳农村的失业人口,壮大城市工商业的力量。只有商品经济极其发达的城镇,才是肖图白的舞台。
乡村中,还是地主们的天下。
肖图白心中不由有种笑意:“不知道将来,文人地主们会不会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对付咱?”
很快肖图白摇头,“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要充分的调动农民,让农民觉醒,才能够产生惊人的效果。
而封建时代的地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乡村一直实行愚民手段,不让农民知道朝廷政策,不让农民知道外界信息,才更有利于他们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地主们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使得他们哪怕是占据了广阔的农村,也不可能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
三月初,万物萌发,山野碧绿的时候,平静的山东,忽然如同油锅一般的炸开了。各路山头的土匪、竿子们,不知道怎么的,就惹起了山东总兵刘泽清的怒火。
刘泽清居然启动山东镇3万精兵,先从他驻守的登州诸县开始扫荡。接着,兵分数路,莱州府、青州府、济南府各路的山寨纷纷被拔掉。
不但是土匪的寨子遭到扫荡,就是一些养着家丁武装的地主,也纷纷被当做匪徒镇压。这倒不是刘泽清打土豪分田地,而是因为他举着鸡毛当令箭,有东林党大佬撑腰,洗劫地方大发横财。
往日他怕人弹劾,一般仅仅以敲诈勒索的办法,在地方敛财。而他手下的兵痞们抢劫的,也仅仅是没有背景的泥腿子,至于有背景的富商和大地主,往日刘泽清是不敢洗劫的。
军纪之所以败坏至此,除了因为大明的中央朝廷财政不足,只能优先给前线打仗的军队发军饷,至于没有上战场打仗的各路兵马,则是朝廷发少量军饷,大多数军饷靠将领在地方自筹。
山东镇十万大军坐镇登州府,军饷也多是在登州自筹。所谓自筹常规的税收手段自然是筹不到足够的饷银,所以“抢劫”、“勒索”也成为了自筹军饷的惯用伎俩。
这一次,刘泽清要趁机抢劫一些地主富户,主要是因为他实在太缺钱了!
因为,刘泽清平时生活奢侈无度也就罢了,关键是他养着3000多名精锐的家丁,以及山东镇10万乌合之众的军队。靠着3000只向刘泽清效忠的家丁,使得他控制了山东镇10万大军。
在崇祯九年时的山东镇其实早就军阀化了,十万大军只知刘泽清不知朝廷!
而为了养活手下这些士兵,刘泽清每年需要私人筹集百万两的军费。这一次,不借机大抢特抢,刘泽清觉得自己会后悔一辈子!
山东中南部沂蒙山区,有个地方叫做孟良崮。
孟良崮当地有某土豪在山坡上建立一座庄园,家养几十名壮丁。平时既是地主豪强又是土匪,既欺压佃农,又常带人去附近村寨蒙面抢劫。
而这个土豪,家里有亲戚在朝中做官,平时横行乡里,倒无人可制!然而,孟良崮上的土豪劣绅,遇到了山东镇的兵痞,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见到,那土豪的庄园外,百多名山东兵,拿着火铳、弓箭,乱射一通后,山庄中的壮丁,纷纷的崩溃,器械而逃
不久后,地主家庭成员,纷纷被拽出。
“大人,冤枉啊,咱一家老少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不可能是匪”一名地主老汉,哭啼啼的说道。
“走开,说你是匪你就是匪!仅仅抄家算你走运,再不滚,要你老命!”粗暴的士兵,冷冷的说道。
老地主脸上恨意一闪而逝,心想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泽清走着瞧,老子要向朝廷举报你。正在他们全家要仓皇而逃,准备回头参刘泽清一本时。
一名把总看到了地主的千娇百媚的儿媳,眼睛一亮,道:“等等,这个女人留下,我怀疑她是闻香教余孽!”
“不可能,我妻茹茹是书香门第出身,怎么可能是闻香教余孽?”地主家的公子连忙护着爱妻。
把总冷笑的让士兵一刀砍死碍事者,之后扛着地主儿媳,猖狂笑道:“滚,再不不滚,杀你全家!”
“还有没有天理啊,有没有公道”这名老地主嚎啕大哭。平日里,他虽然为非作歹,欺压佃户,但是面对比土匪更凶残的刘泽清部兵痞们,自然只能如同待宰羔羊。
被洗劫的地主、土豪,倒不止一家。而去弹劾、起诉刘泽清的也不止一家,但是刘泽清想来,有东林党巨头罩着他,这点地方上的弹劾,也不过是毛毛雨,伤不到他分毫。
山东镇的士兵,也倒不是赶尽杀绝。只要这些被驱赶的乱民,朝着天津的方向去逃,山东兵马也不会越境去追。但是如果这些被驱出家园的土匪和百姓敢南返,却是会遭到刘泽清部的凶残杀戮。
杀那些土匪,自然是理直气壮,官军剿匪这是本分工作。
至于,错杀了良民,刘泽清也理直气壮以对方通匪的理由搪塞过去。反正,朝中有东林党的大佬们罩着他!
借着这一次“剿匪”,刘泽清手下的官兵,至少洗劫了200多个村庄,劫掠了才超过百万两的金银财富,其他的各类人畜、田产之类的财富,足以让山东镇参与此次行动的军官大发一笔。
“瞧着没有,刘总兵这是奉着上头的指示发财!以前孔有德那帮子匪徒在朝中没有靠山和北京,仅仅因为士兵肚子饿,抢了地主家的一只鸡,就被逼的造反。虽然侥幸逃到鞑子那边,不过早先那些造反的乱兵,十有八九死在战场中了。而咱刘总背后有人,以剿匪为名出兵,不知道让多少地主破家,屁事没有!”一名山东镇的老兵痞大口的吃着酒肉,笑道。
“杀人放火金腰带,古人诚不欺我!”
“听说了那个洗劫孟良崮的把总,将地主儿媳献给了刘总兵,总兵大人玩弄之后,吟诗一首曰‘孟良崮上床单飘,地主儿媳百媚娇!’引起了不少地方文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