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料的肥效,会比原本的粪便更高。

    按照加工而成的土化肥,在葛沽至少能够给六七万亩的田地进行施肥。

    肖图白推算,按照明朝的生产水平,种植马铃薯、红薯等等作物,在不施肥的情况下,保守估计能够收获五六百斤以上。而施肥的话,产量增长一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在现代社会,正常的情况下马铃薯是能够获5000斤以上。而一些优良的种子,在专业人士照料下,可以做到亩产2万斤。

    而国际上马铃薯技术最顶级的国家,可以实现平均亩产3~4吨;换算成中国的古代的重量单位,大约是亩产500石的水平!

    不过,肖图白知道,那是二十一世界的农业水平。

    按照17世纪的水平,如果能够做到不施肥亩产10石,施肥后亩产20石,肖图白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毕竟,在大明的北方地区,种植高粱、麦子之类的粗粮,亩产才能够达到2石!如果有亩产10石的逆天农作物,足以缓解大明朝的粮食危机问题。

    于此同时,廉价的粮食倾销,也有利于城市居民,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打击乡村的封建地主势力

正文 第三十二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

    崇祯九年二月,过年之后,邸报消息也开始繁忙起来。作为大明朝廷的一个正式的衙门,肖图白的总顾问衙门虽然不受文官体制待见,但是也是会收到朝廷送来的邸报的。

    从消息上看,大部分的内容是剿匪,洪承畴剿匪西北,卢象升剿匪东南。两人皆是能征惯战的儒将,斩首数百、俘虏数千、击败数万的捷报,基本上是连绵不断。

    而曹变蛟、祖宽、祖大乐等等邸报上曝光率很高的将领,也均是展露出了大明将门世家子弟最后的辉煌。

    按照大明朝堂诸公想法,剿灭所有匪患指日可待!然而,问题是大明的敌人,可不仅仅是农民起义军。

    崇祯九年,大明精锐部队集中在中原剿匪时。满清便瞅准时机,在六月时十万大军再次入关,连续攻破几十座县城,兵临北京城下,并掳走18万人口。

    简单说,国都设立在北方,使得明军在战略上已经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泥潭中。注意力集中在中原剿匪,满清八旗兵就会趁机入关作乱。而注意力集中在与满清作战时,内地的农民起义军,又会死灰复燃。

    除了剿匪的最新动态之外,邸报上还有“山西饥荒,人相食”、“宁夏镇兵变,杀御史王楫”等等一系列的新问题,更看得出来北方的溃烂。

    肖图白拍了拍桌上的邸报,冷冷道:“剿灭了农民起义军,八旗兵又有可能入关。击退了八旗,境内贼军又死灰复燃。哪怕贼军、八旗都偃旗息鼓。大明朝能够安定吗?不,不可能的大明朝拖欠百万将士的军饷,那些个拖欠军饷的士兵,又要闹饷兵变。朝廷在北方的格局已经彻底失控了!再加上东林党蛀虫们把持朝廷七八成的要害职位,再不迁都,哼哼”

    王启年儒雅的笑道:“大人所言甚是,如果迁都南京,大明最少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反而能够坐山观虎斗,看北方各路人马之间的乱斗。而在南方更可以模仿太祖的作法,广积粮、练精兵。咱有钱有兵,看敌人斗的精疲力竭,便大举北伐!至于东林党嘛,大人也不要一竿子全打死,你看孙承宗、卢象升、洪承畴、徐光启、茅元仪之类您所赞赏的人物,不也是东林党人”

    肖图白摇头道:“少数出类拔萃的人才,也不能掩盖东林党祸国殃民的事实!”

    什么叫做东林党,本质上就是为了利益而抱团结党的文人官僚地主商人集团!

    儒林清流可以是东林党,南方出身的书香世家子弟可以是东林党,给东林党人捐钱的富商大地主,也是东林党。

    因为鱼龙混杂,使得他们没有统一的纲领,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随着东林党这个团体不断的扩大,逐渐成为了整个大明朝最大的利益集团。而拥有东林党势力撑腰的地主商人,开始以抗税抗法为荣。

    因为有在朝的东林党官员支持,在野的东林党地主富商利益集团,每年减少纳税超过千万两以上。

    因为东林党不收大地主大商人的税收,国家财政变少了。自然要裁军、克扣军饷。反正武人在东林党文人看来,不过是一群任由他们揉捏的蝼蚁。

    因为文人集团对武人的吝啬、歧视,使得大明朝的士兵们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成为最贫穷的一批弱势群体。

    除此之外,东林党执政减少了东南等地地主富商的税,为了弥补亏空,自然要从穷困的自耕农身上加税。

    无论东林党人如何掩饰,都掩盖不住其反动的本质!

    面对东林党,肖图白只有一句话——灭东林党,才能救大明!

    而要彻底击败东林党,光是暴政、军事都很难做到。因为东林党,实际上就是封建地主利益集团,他们的话语权,来自于雄厚的经济基础!

    真正的击败东林党,只有粉碎封建地主经济模式!

    让城市工商业经济,击溃乡村地主佃农经济。才能够在真正意义行消灭东林党,以及与东林党一脉相承的地主官僚利益集团!

    现在,肖图白所控制下的葛沽镇,主要的人员构成就是政府、商人、打工者、契约奴,基本上是看不到地主利益集团的踪影。

    随着城镇建设加速,越来越多的商人入驻葛沽,除了有杂货铺、书店、妓院之外,又开始有了粮店、菜市场、木器店、铁匠铺、布店、文具店、酒楼、茶座、赌场

    葛沽镇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于葛沽镇房屋的租金,一个是来自于工商业的税收。

    至于农业税?恩,葛沽的农田,都是政府所开辟的农场。现在是契约奴在劳作,而将来契约奴合同到期后,便只有给农场打工的产业工人,而不会有地主、佃农。

    而葛沽的农田经营本身是不交税的,只有农作物上市销售,才按照三十税一征收商业税。

    当然了,暂时而言农作物离收获还很远,再说农场本身就是政府产业,缴税也是左手交给右手。虽然如此,不过到时候农场肯定会纳税的。葛沽镇没有不纳税的产业,不纳税的产业是蛀虫!

    由于,葛沽镇的商业店铺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用以出租的产业。租金方面暂时为每平米月租金1文钱。目前葛沽镇政府共计出租了2000平米的商铺,每月能够获得20两的租金收入。

    除了房屋的租金之外,葛沽镇政府的第二个收入来源的工商业税收。按照葛沽镇的规定,妓院、赌场等等产业,征税10%;普通的产业,三十税一。

    纳税过程在葛沽镇得到了严格的执行,政府收税人员,不准多收也不准少收,每次收税必须开具相关的税票。

    暂时而言,葛沽镇的妓院、赌场行业,贡献的营业税每月达到了100两,堪称是葛沽真的纳税大户。而其他的商人每月加起来,大约纳税15两银子。

    而葛沽镇已经开始拥有了财政税收了,每月只有135两银子,还不足支付行政人员的薪水。

    但是,随着将来契约奴的合约到期成为了民户之后,他们都是要付房租钱的。那时候,葛沽镇的财政收入将会增长十倍以上

    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50万亩农作物的丰收,将会带来的惊人收益!

    肖图白看着健康发展的葛沽镇经济模式,对于大明的未来,忽然充满了信心!

    大明整个国家也许是被利益集团腐蚀的千疮百孔。但是葛沽镇这样的自己能够管辖到的地区,却是相对的干净一些!

    也许自己暂时不能盘活整个国家的体制。不过,只要能够建设更多的葛沽,让葛沽这种新兴的工商业为主导的城镇,以“特区”的方式,存在于大明国土上,大明就会拥有脱胎换骨的契机!

    大明其他的部分,还是按照东林党人的办法治理。

    而肖图白要开辟少数的特区,每个特区城市逐渐发展到占据国内GDP的3%~10%的程度。只要有四五个特区,肖图白统治下的经济规模达到大明生产总值的20%以上。到时候,按照%的税率,每年特区征收到是税收也能够超过2000万两,而特区政府经营的各种产业,更会比征收到的税收收入高数倍!

    凭借着以工业商业为主的特区城市的实力,肖图白军事、经济上的能够调动的力量,将会比现在大明朝廷的数倍以上。

    那时候,无论是用兵,还是与境内外的势力展开经济战争,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此,肖图白精神为之一震,兴奋道:“全盘大局老子继续扔给东林党这帮子蛀虫糟蹋,让他们帮老子分担最烂的一部分摊子。老子只要将特区发展好了,便能够有钱有后勤有军队”

    “枪杆子出政权,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到时候任何势力老子都不怕”

    事实上,哪怕现在就将大明的统治权,完全交给肖图白,他也不能迅速的收拾那些烂摊子。但是,肖图白知道,自己管好有限的几个特区,在特区中培育出拯救中国的力量,还是有把握的。

    打铁还要自身硬,只要自己掌握足够的力量,便能不惧任何人!

正文 第三十三章 仙肥、女兵、农庄

    农历二月中旬,惊蛰!

    天津地区天气逐渐的暖和起来,葛沽镇准备给田地播种了。镇外总计开垦出来的田地,大约有50万亩。而将岸已经按照肖图白的秘方,将“土化肥”制作出来。

    土化肥这个名称,将岸觉得有点不雅。

    “大人,这些方子,是您使用仙法,洞察天机所看到的。不如叫做‘仙家肥’吧!”将岸苦劝说道。

    “仙家肥”肖图白差点将口中喝下的茶水给喷出来!

    后世的土化肥明明又被称为“农家肥”,感情后世的农民,在明朝人眼里变成了神仙一般了。不过,肖图白稍微一想,便同意改名。

    因为,肖图白除了借助皇帝分身之外,还要借助封建迷信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威。将人神话,也许放在后世是很愚昧的作法。但是肖图白事业草创,尤其是在争取人心方面,存在在不少的劣势。

    比如,东林党掌握了高端的话语权,能够获得富商、大地主、文人的支持。

    农民起义军,也通过“均贫富”、“开仓放粮”、“吃大户”的手段,获得破产农民的支持。

    哪怕是满清八旗,也通过强悍的军事力量,吸引了一些投机者的投奔。

    而肖图白发现,自己的根基实在太浅,就连在总顾问衙门内的影响力其实也是借了崇祯分身的势!

    必须真正的收拢大量的人心,才能够站稳脚跟。而通过“仙家肥”,来神话肖图白,显然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考虑到了这些之后,肖图白开始吩咐将岸——要给仙家肥造势

    将岸得了鸡毛当令箭之后,组织镇上的契约奴给农田施肥、播种时,更是不断的宣传,肖国师用神仙手段,赐予了“仙家肥”,粮食亩产将来必会倍增。

    一时之间,肖图白的神仙传说,在城镇中不断的蔓延。不但是契约奴迷信肖图白国师大人,哪怕是一些雇佣来干农活的军户、民户,也或多或少有人对肖图白产生了迷信心理。

    肖图白听闻之后,对于将岸办事非常的满意,表示等到几个月后大丰收,肯定会给予其厚厚的赏赐。

    经历了繁忙的春耕播种。

    田间

    已经不见播种时的忙碌了。

    一名老契约奴看着乱糟糟的农田,说道:“那些雇工,太敷衍了事了。衙门的官老爷,居然还付钱?要是在家乡的那些地主,看到田被这般乱种,多半要将短工送上衙门告官”

    另一位中年契约奴说道:“爹,这也是没有办法。今年的时间太紧迫了,先要开荒,后又挖渠。接着便施肥、播种。这般的仓促下,能给50万亩田都播上种,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不过,爹,你说‘仙家肥’真的能够让亩产倍增?”

    老契约奴目光中放出精芒,说道:“如果是一般人如此乱说,是唬不住你爹的。但是,国师爷是活神仙,这仙肥是国师爷令人制作的,效果应该假不了!”

    中年契约奴,心中想道,爹爹一辈子都不信仙佛,到老来居然信国师爷。罢了,国师爷是咱们的恩公,信国师爷,总比信庙里的泥菩萨要强的多

    ————————

    农田方面,肖图白并不是专家,但是他优点是不耻下问。而且,他非常重视读书、总结,大明读书人并不太关注的技术书籍,在肖图白看来如获珍宝。

    像《农政全书》、《农书》、《开工开物》之类的书籍,很多都是言简意赅,并且没有标点符号,而且还是用繁体字从右到左的竖着写,也都影响了肖图白的阅读理解的速度。

    此时,肖图白令人编写的《皇家字典》还没有编完。不过,肖图白已经自己编写了一份《简繁字体对照表》,这份对照表暂时是肖图白自己编、自己用,未来有机会才会推广。

    而在《对照表》编写之后,肖图白又将《汉语拼音字母表》整出来了,并且用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当然,顺手还将《标点符号规则》写了出来。

    《对照表》、《拼音表》、《标点符号》弄出来之后,肖图白先让柳馨予、赵柔娘两女学会。而柳馨予、赵柔娘学会后,再将三大规则教会文工团女兵们。

    这些文工团女兵文化程度非常高,学习这点新知识消化的非常快。而文工团女兵学会了《对照表》、《拼音表》、《标点符号》之后,她们又有了一项新的工作——将大明国内已出版的各类科学书籍进行“标点符号化”!

    儒家思想,没有标点符号,肖图白不在乎。那玩意,因为句逗问题而出现歧义,也不是天大的事情。不外乎是让儒家分成不同流派,互相吵架打笔仗而已。不会像欧洲、中东那般的宗教狂热,会为了教义理解不同,发动声势浩大的战争。

    但是,科普书籍如果因为标点符号问题,而造成阻碍理解,那就是整个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随着肖图白的一声令下,文工团女兵们启动了“标点符号工程”工程,对大明的各种图书,进行标点符号化。

    女兵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大明的文化传播、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给图书标注标点符号的过程中,也使得女兵们阅读了大量科学书籍。后来这批文工团女兵中,涌现了不少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发明家

    ——————————

    用“仙家肥”给农作物施肥的面积,达到了6万亩。其中有3万亩的马铃薯,1万亩的红薯,还有1万亩稻、1万亩麦。对于已经施肥的农田,将来自然要精心照顾。

    而剩下还有未施肥的20万亩马铃薯、10万亩红薯、3万亩稻、3万亩麦、2000亩棉花,准备粗放式经营。毕竟,葛沽镇的劳动力是非常紧缺的,根本没有办法对50万亩的田地精细照料。

    事实上,整个葛沽镇的农业相关的劳动力只有2000多人。用2000多人照顾50万亩的田地,人均照看200多亩田地,在明朝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按照大明传统的农田管理方式,“人耕10亩,牛耕倍之”。也就是说,小农经济模式下,一名农民自己照看的田地一般不超过20亩。如果拥有土地超过了20亩,农民就想办法将土地租给没有土地的佃农去种,自己成为地主。

    中国的地主佃农经济模式,地主只管收租金,考虑的是从有限的田亩中榨取更多租金。而不会考虑,利用更少的人去照看更多土地。

    哪怕地主拥有100万亩田地,多半是租给10多万户农民去耕种。这种模式,地主租金利益最大化,然而劳动力却被大量的浪费在土地中了。当然了,佃农也属于自由民,他有选择不去种地主田地的权利。

    欧洲那边的封建时代,因为地广人稀,而田地基本都是贵族所有,连带附属在土地范围内的人民,都是贵族的奴隶,他们没有选择如何去劳动的权利。贵族不督促他们劳动,他们是不会劳动的。只有贵族老爷眼皮底下监督,他们才能更卖力的劳动。

    于是,欧洲贵族对农业管理的模式,自然是自己带着士兵,用鞭子和武器,督促农奴进行集体劳动。贵族统筹全局,对劳动力进行分工。这样的模式,使得欧洲中世纪的平均亩产不高,优点却是更少的人去耕种更多的田地。

    肖图白提倡的是商业经济社会,自然不能学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将80%的劳动力,都束缚在农业上。也不会学欧洲的农奴模式,毕竟那种农奴模式需要用士兵、武器、皮鞭的监督,农奴劳动积极性非常低的。

    而是吸取了中西方农业管理中的优点,弄出了拥有中国特色的农庄集体劳动模式。

    而葛沽镇仅仅用了2000多名劳动力,去管理50万亩的农田。这种模式,平均亩产比精耕细作要差的多,但是有土豆、番薯等等美洲高产农作物,再加上“神仙肥”这种有增产效果的肥料,肖图白可以预料到,这种管理模式下,既能够拥有不菲的产量,既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而葛沽镇的将来规划,农业人口至多5000人即可,契约奴合约到期之后,采用雇佣的方式,支付工钱让其种田。将来,葛沽镇也会继续用目前的农庄经济模式,而不采用佃农经济模式。

    农业人口少,而其他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人口众多,可以使得葛沽镇成为一个典型的工商业城镇,而不一个农业城镇。

正文 第三十四章 阴谋

    天津巡抚府。

    总兵巢丕昌正在与巡抚贺世寿对弈。

    在明初,天津因其战略意义设立了卫所,其时天津卫所军官,负责天津的军政事务。在明朝中期建立天津兵备道,天津的军政大权归属兵备道管。虽然兵备道的官员也多是文官,但是天津在名义上还是归军队在管。

    到了明末,天津设立巡抚,地方军政大权被巡抚衙门独揽。而历任天津巡抚始终是东林党人。在崇祯四年前任的天津巡抚翟凤翀,请旨设立天津镇总兵,统领整个天津20多营士兵。

    而天津总兵的人选,也是亲近东林党的巢丕昌。

    天津总兵巢丕昌在历史上谈不出多少功绩,反而因为其汉奸行为,而被载入史册中。崇祯九年六月八旗兵入关,巢丕昌奉命在在昌平县组织防御。结果,昌平县在满清买通的2000名内应的配合下陷落,而巢丕昌被俘后,毫无气节的剃发投降,成为了大明朝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总兵官。

    “大人,那个肖图白,在葛沽镇真会折腾,组织6000流民开荒也就罢了,居然还雇佣军户、民户,付钱让他们做短工,这不是糟蹋皇上的钱吗!”巢丕昌有点气愤的说道,“还有,咱天津镇好歹有3万兵马,每年朝廷拨款也才不到40万两饷银。而那肖某人的那个皇家新军,仅仅3000人一年军费100万。对了,大人!前段日子,咱去码头看到了令公子,他整个人都从白脸书生,晒成黑不溜秋的泥腿子一般了”

    贺世寿道:“犬子的事,老夫心里有数!只要不死,吃点苦头无妨!”

    “大人,不若下官筹2万两银子,将公子赎回来?”巢丕昌试探道。

    贺世寿沉声道:“不用!那肖图白越乖戾,越猖狂,便会死得越快。我倒不信,他肖某人真能将我那蠢货儿子关一辈子!”

    “大人,总让那肖图白骑在咱头上撒尿,念头不能通达啊!所以,末将倒想出一个主意,给那肖某人制造一些麻烦!”巢丕昌脸上露出了阴险笑意。

    “哦?”贺世寿脸上流露出了兴趣。

    贺世寿不是不想对付肖图白,但是他却不愿意自己去当那只出头鸟。如果有巢丕昌主动给他当枪使,贺世寿倒也是乐意于利用他来对付肖图白。

    成事自然皆大欢喜,不成则让巢丕昌给自己背黑锅!

    巢丕昌笑道:“下官与山东镇的刘总兵也有几分情面,而山东这些年的兵祸、匪乱从未断绝过。整个山东境内,到处是流贼、溃兵,虽然不如中原等地的高迎祥、张献忠等人那般成气候。但是少则几十人一股,多则数千人一群,也实在细数不过来。如果刘泽清派兵以剿匪的名义,将流匪向天津葛沽驱赶”

    贺世寿吓了一跳道:“你你这似乎有点大逆不道吧?再说,如果流贼肆虐天津,甚至攻破城池,本官和你多半都会掉脑袋的!”

    巢丕昌不以为意,笑道:“大人多虑了!咱们有三万兵马,到时候一直守在城中观望,怎么可能被小股流贼攻破城池?事实上,刘总兵在山东剿匪,能窜到天津的流贼,估计也只有几万人。那几万人乌合之众,对于天津城自然毫无威胁。而咱到时候再四处宣传,说葛沽镇中藏有大量粮食、金银,还有皇帝赏赐肖图白500名绝色美女!您说,那些流贼的首领听到这些传言后,会如何”

    “葛沽镇也有数千百姓,流贼窜至葛沽,他们”转眼,贺世寿又摇头,道,“那肖图白乖戾跋扈,蒙蔽圣听!此时,未酿成巨祸之前,将之铲除也是国家之幸。仅仅连累数千百姓就能够铲除肖图白,也算是物有所值!”

    “大人英明!”巢丕昌笑道。

    两人各自心照不宣的笑了笑。之后,巢丕昌开始派出家丁,带着价值万两的厚礼,去拜访那山东总兵刘泽清。

    这个刘泽清倒不是东林党人一系的,却是与阉党有着一些关系,甚至还有一些闻香教背景。

    天启中,刘泽清是户部尚书郭允厚的家奴,而郭某人却是阉党一系。崇祯年,郭允厚因是阉党余孽,而被罢官去职。

    而在天启末年,刘泽清年仅二十一岁时,已经开始从军,从本州捕盗弓手开始奋斗,又加入关宁军中历练。在天启年末,刘泽清在镇压山东闻香教起义中崛起。而崇祯年间,刘泽清又参与镇压登、莱叛军之役,以收复登州的功劳被封予山东总兵。

    刘泽清一个奴仆出身者,大约用了十年时间就从底层的小兵,奋斗至武将最顶层的总兵官,这简直是大明武将中最励志的传说。当然了,刘泽清也并不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武将,相反却是一个充满劣根性的军阀。

    刘泽清为养活军队,纵容士兵劫掠地方,其军队的军纪败坏,靠着劫掠地方百姓维持军费开支。更令人发指的是,刘泽清生性变态,居然饲养两只专门吃人脑浆的黑猩猩。有一次,居然当成客人的面,敲碎囚犯脑浆,让黑猩猩食用。并且号称要请客吃人脑人肝,宾客都被骇得胆颤心裂。

    三天后,山东登州。

    刘泽清宅中。

    “刘大人,我家大人,令老仆给您送信”巢总兵家中的仆人巢真,将信递上。

    “嗯!”刘泽清神色淡淡,他与巢丕昌也不过是泛泛之交。以前镇压山东叛军时候,曾经合作过。

    不过,当时已经是天津总兵的巢丕昌是前来抢功劳而已,那时刘泽清羽翼未成,贿赂了巢丕昌5000两银子,加上500颗叛军首级,以及30名俘虏而来的美女,送到巢某人府上,才使得巢某人没有刁难他。

    现在,刘泽清也是总兵,而且他刘某人拥有十万大军。比起那只有三万军队的巢丕昌,实力要强出了几倍。

    如果不是看在厚礼的份上,他刘某人都懒得看这封信。不过,很快刘泽清一愣,信中巢某人隐约的提到,驱赶山东的各路土匪去天津

    “他巢老头脑袋坏了,居然让本官将山东贼赶往天津境内?”刘泽清愕然,“这里面有什么文章?”

    巢真将嘴凑到刘泽清耳中,暗喻朝中的某些东林巨头,想要借流贼、土匪的力量,除掉那个神棍国师肖图白。

    “哼!”刘泽清忽然怒道,“那肖国师是皇上的亲信之人,如果他未死,并晓得了本官参与你们的这些阴谋勾当,那本官该当如何是好?”

    巢真笑道:“将军!您是山东总兵,在山东境内剿匪,这是天经地义。哪怕是那肖图白未死又如何?也抓不住您什么把柄!而如果您做了这件事,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向东林诸公卖个人情!”

    刘泽清心中盘算厉害,忽然咬牙道:“好,本将军答应就是!”

    明朝时期的山东,军户数量超过民户。原本绝大多数的田地属于军户土地,百万军户世代屯田倒也天下太平。

    不过,卫所的世袭军官们,不断鲸吞军户土地,令普通的军户变成了佃农。由于军户不能经商,不能读书当官。再加上不少的军官剥削过度,使得军户人家生活赤贫,比普通的民户更为贫困。所以山东从万历年开始,就有军户举家逃亡,或隐姓埋名,或干脆到山区成为土匪。

    由于大明最精锐的关宁军驻地离山东不远,所以山东的土匪,也就是武装割据山头,没有杀官造反的勇气,平时也就是像一般农民一般耕田。如果有过路的商旅,遇弱劫杀,遇强躲避。

    甚至,土匪害怕官军围剿,都会给刘泽清送上孝敬。一般情况下,只要土匪们不是公然杀官造反,刘泽清也懒得去管他们。偶尔去剿匪,也是剿一些没有给他送上孝敬的土匪。

    不过,东林党大佬指使他用剿匪来搞阴谋,刘泽清心中只能暗道:“除了少数孝敬特别多的土匪之外,交情浅的就只能对不起了!”

正文 第三十五章 蜂窝煤和煤炉

    在崇祯九年的三月初,葛沽镇农忙结束,一些契约奴在挖沟渠的过程中,顺带的发现了3个小煤矿、一个小铁矿。

    根据矿工评估,这几个煤矿加起来也就只有100万吨左右的储量,不过胜在是露天,只要向地下挖两三米,既可看见煤炭。

    而小铁矿也属于露天的小矿,大约只有十万吨左右的矿石,优点是铁矿的品位不错,含铁量达到70%以上,这样的小铁矿并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之用,也只能给铁匠铺作坊式炼铁、打铁所需。

    至于煤矿,无需复杂技术,只需挖上来就能卖钱,利润则是非常的庞大了!明朝时期,煤炭已经是国人主要的燃料来源之一,尤其是像北京、天津这般人口众多,柴草资源供应不足的城市,已经将煤炭作为常用的燃料。

    在明朝初年,煤炭与米价格差不多,一斤煤炭能够换一斤米。不过,明末时期米加腾贵,涨到了每斤米30文钱。而煤炭的价格涨幅不大,一斤煤炭5文钱左右。

    如果按照1市斤5文钱,一吨煤炭大约价值达到10两银子。而100万吨煤矿全部开发出来,经济效益将会达到1000万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