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1991-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尔巴德半信半疑的打开了文件,当他的眼神扫过第一行字之后,神色就变了。看完了第一页文件之后,他就连忙抬起头问道,“这份文件里的内容是真的吗?为什么克伦茨会放出这样一份秘密文件?该死的,我现在到底应该相信美国,还是相信你们。”
阿尔巴德从看到文件时已经落入了苏联的圈套之中。
列昂尼德轻描淡写的说道,“这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签订的秘密协议,就连美国总统也不知道这一内幕。之前他们不是许诺只要介入轰炸罗马尼亚的战争,他们就会帮你们加入欧盟的游戏之中么?”
他的提问没有得到回答。列昂尼德指出了另外几点有趣的情况。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份文件是假的,不过你可以咨询一下德国驻匈牙利大使,他们或许会知晓这份文件的内幕。当求证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再来谈接下来的内容。”
阿尔巴德深吸了一口气,他在思考这项计划的可行性。
美国人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美妙的骗局,而现在苏联则提出了另一份交易。
阿尔巴德再厌恶共产主义,但是在利益面前还是不得不服软。政治家之间只讲求利益,资本和共产之间的争执是幼稚的。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可以从敌人变成朋友。
“而且匈牙利不是唯一一个受到了邀请的国家,但是欧盟的门户开放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最终决定谁能够进入欧盟,主动权完全的掌握在德国人手中。”
列昂尼德不急不缓,因为局势完全偏向了自己。以欧盟来要挟对方退出战争,才是明智之举。
“只要你们愿意退出罗马尼亚的轰炸,这上面所有的条件都会如约的实行。如果不愿意的话,我们只能用全世界通用的一种方式来表达苏联的抗议了。”
“战争。”
列昂尼德的语气依旧平淡,但是从他嘴里吐出的每一句话都带着压迫感和杀意。让阿尔巴德无法反驳。
“否则接下来进入罗马尼亚境内所有战斗机都将失去音讯,就像当初两个战斗机编队在罗马尼亚上空莫名其妙的消失一样。所有的战斗机飞行员最后都会以烈士的身份,回国安葬。”
苏联向来说一不二,亚纳耶夫在某些方面一向手段残忍,赶尽杀绝,干脆利落。他在隐忍但不代表他不会出手,以欧盟为条件的让步已经是底线了。
列昂尼德举手投足之间已经有了杀伐果断的气息,这不是与匈牙利的商量,而是最后的警告。警告对方别在苏联失去耐心之间做出某些错误的事情。
“我向你保证,阿尔巴德总统。苏联现在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这并不是在针对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罗马尼亚的空域制造一道绝对的禁飞区。”
“苏联有这个实力和底蕴。”
“你们有胆量死战到底吗?”
阿尔巴德嘲讽道,“苏联行事还是如此的简单粗暴,难道你们的总书记就没有教会你们不要再全世界树立敌人吗?要挟东欧国家小心成为西方世界集火的目标。”
“我很难向你反驳什么,因为靠一张嘴来说服别人是很苦难的事情。”列昂尼德不屑的嘲笑他的迂腐和成见。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世界称慕斯林为恐怖分子,他们却自称自由战士。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他们自己是正确的,资本主义者认为他们是正确的,共产主义者当然也宣扬自己时对的。所以没人能通过讲理来劝服任何人任何事。再看看你们所有这些体面地腐朽之辈在议会或者国会里孜孜不倦的教诲着他人的同时,至少在公共场合下,还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
“主义不决定谁是对的,实力决定谁是对的。现在苏联有震慑欧洲的实力,所以我就是对的。”
简单,粗暴却由无法反驳的逻辑,把阿尔巴德说的一时语塞。
他涨红了脸,反驳说道,“你们没有未来,亚纳耶夫只是延缓了社会主义的死亡宣判而已。”
阿尔巴德恼羞成怒的于对方的强词夺理,并且试图进行反驳,但列昂尼德却一句话把他打回了圆形。
“俄罗斯。”
“这是斯拉夫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无数的沙皇,领主,暴君还有你们口中独裁者的故乡。1991年是戈尔巴乔夫政权行政失败的终极典范,他们天真的认为只要放弃了自己的制度,西方世界就愿意伸一把手,把他们建造成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东欧解体之后曾经许诺的西方领导人却任由那些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自身自灭。别忘了,是苏联接过了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拔掉了吸附在国家身上的寄生虫,并且将他们重新改造。”
“你们所看到的罗马尼亚,看到的德国,不仅仅是战乱和政变的代名词,他还代表了繁荣和未来。”
大使参赞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一个邪恶资本家们不敢动手的平等国度。”
阿尔巴德已经被反驳的哑口无言,最后列昂尼德扬了扬手中的“条件”,微笑问道,“苏联拥有让匈牙利加入西方世界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实力。”
第九百零六章 画上句号的终章(2)
捷克谈判桌上的周旋不比匈牙利那边来的轻松。他们同样需要那份“秘密文件”的内容来要挟对方。东欧剧变之后并非所有国家都穷困潦倒,有赢家也有输家。匈牙利和捷克无疑是那一小撮赢家俱乐部里的会员。
捷克和匈牙利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欧剧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就算强调欧盟的高门槛,五年之后也达到了入门水准。这也是为什么克伦茨愿意和亚纳耶夫做这笔交易的原因。东欧穷国他是看不上眼,欧盟不是用来一带一路的扶贫项目,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是来着不拒。
哈维尔只是纳闷为什么会由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跟他做这笔交易,难道不应该是克伦茨来向他们讨论入欧盟申请么?
苏联驻捷克大使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隐忍和克制的姿态,来跟捷克总统讨论这个问题。
表面上不做什么的多余的表态,哈维尔但暗中多留了一个心眼。在苏联驻捷克大使馆的人员走了之后,就立刻私底下的联络德国驻捷克大使馆,希望能够求证这一事件。
经历过布拉格事件的人总会对那个宣称共产主义的国家没有半点的好感。他对苏联大使馆参赞提出的这份条件表示非常惊讶。
“我不相信,不相信这帮人有这样的能耐。德国没有理由要帮助苏联这么做,即便美国欺骗了我们,也不能相信亚纳耶夫的谎话连篇。立刻向德国大使馆求证。”
虽然嘴上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还有有些在意的望向那份计划,如果是真的,捷克应该做出什么选择?
当初同意轰炸不过是被美国人怂恿,现在入欧的决定权却在苏联身上,就连他们也不清楚美国,德国和苏联之间有着怎样的交易。处于局势的考虑,哈维尔还需要再观望一阵子。目前的局势尚未明朗,空袭也已经停止了,就看最后事态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哈维尔的自我安慰很快就被一声电话铃声打破,他接到了来自德国驻捷克大使馆的电话。德国大使格雷兹曼出现在总统府时,哈维尔感到意外。
“我们已经了解到事态的情况了,那份文件的确出自柏林……并且是由克伦茨总理经过批准的。”
格雷兹曼这样一说,就让捷克总统感到奇怪。
“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件事,连欧盟内部都没有通知?而且克伦茨刚刚强调了要提高欧盟入门标准,背地里还会收纳新的国家进入?”
哈维尔最在意的就是整个欧盟都没有风吹草动,按道理来讲即便是德国也会召开一场会议讨论捷克是否有资格加入整个欧洲最大型的组织。
格雷兹曼平静的回答对方,“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捷克和匈牙利之间。具体如何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哈维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只有一个名额是什么意思?”
“这次欧盟会先接纳少部分的国家,然后再看后续发展如何。”
但随即想想,他就明白了格雷兹曼的意思。克伦茨想要做出一个表率,表示他们愿意将东欧国家接纳到欧盟的体系之中,但是面对良莠不齐的东欧,捷克和匈牙利这个两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是最好的选择。
亚纳耶夫以入欧来换取罗马尼亚和平,也不过是顺水推舟的功劳而已。
苏联应该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入欧的谈判一直在持续,反正他们之中迟早都会成为欧盟的成员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但更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哈维尔的面前,那就是他们的任期。
如果能将他们的国家拉入欧盟的格局之中,也就意味着选票和声望的大增,也为连任打下基础。哪个政客不希望自己成为这个国家的英雄?而且还能获得连任的机会。
“匈牙利……他们也有收到了吗?波兰呢?或许同样的话三个国家都收到了吧?亚纳耶夫真不简单啊,这样以来谁在罗马尼亚的问题上撇的越干净,谁入欧的希望就越大么?啧啧啧,入欧和轰炸,哪个更让人心动一目了然。”
人性,私心,利益,他全部都算到了。
“我听说匈牙利那边也有了回馈,可能在近期会有消息传回。哈维尔总统,如果你有打算的话,做好准备吧。”
大使的暗示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的相关利益已经和千里之外的罗马尼亚战场捆绑在一起。不去说苏联到底在背后与德国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但这一份隐藏的内容不是他所能想象的。
挤在德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哈维尔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尤其是几天之后,他看到了阿尔巴德宣布匈牙利终止对罗马尼亚的轰炸之后,就明白对方已经开始动手了。
屏幕面前的新闻发言人义正言辞,以团结欧洲为名,终止一切轰炸,希望维和部队能够介入维持罗马尼亚地区的和平。不知道马里奥总统看到这一幕时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他处心积虑的维持罗马尼亚战事就被对方一个利益胁迫直接放弃。
哈维尔明白过来,如果他再不行动的话,只会让机会白白的流失。
接下来不仅在罗马尼亚的轰炸问题上做文章,还要采取更多的心动。
“欧洲要变天了啊,没想到一向以西欧立场为主的德国,居然会选择这种模糊不清的方式和苏联合作,苏联已经踏出了东欧的关键一步,罗马尼亚的沦陷不可避免。”
“怕是又要恢复两极格局了?”
他站在窗户面前,愁眉紧锁,两极格局是东欧和中欧国家最都疼得局面。这样一来之前将苏联视为洪水猛兽的家伙可能争先恐后去巴结对方,最早得到了消息的自己有必要在其他国家受到情报之前,先人一步的访问莫斯科,奠定两国之间友好合作的基础。
两面都混得开,才是保住国家根基的重点。
哈维尔坐上苏联的国宾车前往克里姆林宫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他即将见到是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虽然在危险的红色巨熊旁边兢兢战战过了这么多年,一直相安无事。亚纳耶夫低调的几乎察觉不到他的存在。
也就近两年来,他越来越多的听到这位枭雄人物的名字,在人们口耳相传中的,东欧政局的角逐中的最终赢家。
哈维尔在会晤时强调了捷克与苏联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有些好奇的询问,他是如何在1991年几乎崩溃的情况下,稳住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
亚纳耶夫笑了笑,缓缓说道,“1991年的莫斯科,是苏联政府最无能时期的典范,我再没见过比其还无能的政府。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人士长驱直入,为所欲为,好像这是他们的权利似得。无助的政府和军队甚至要寻求西方的帮助,全世界万分惊讶的问为什么这一小撮人能把这么一个伟大,这么有实力的国家踏在脚下,他们究竟是何方神圣?我告诉他们,他们只是普通人,有着愿意做一切事情来达成目标,不带任何情绪,不带任何偏见的普通人。一旦你懂得这些基本道理,做什么都不难。民主,自由,都只不过是达成目标的口号与手段,那群高高在上的官僚们根本没有想清楚,或者说脑袋浸泡了酒精的家伙们已经没有办法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翻译只是将这段话的大体内容翻译了过去,那些激进言论的小细节都被修饰了一番。
“用信仰拯救了这个国家?”
哈维尔愣了愣,似乎对亚纳耶夫的解释有些不以为意。
对方笑了笑,也没有多做解释,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他们的理想,只有小部分人为了那面旗帜和世界大同的想法。
就像西方世界认为共产主义只不过是虚妄的谎言,以追求利润为代表的资本家们根本不会相信,那些试图让人类真正平等的伟大理想。或许他们永远都不会明白,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是什么概念。
亚纳耶夫收敛了神色,一字一句的向对方解释,他心中的想法。
“是的,1991年当时敌人已兵临城下,就连莫斯科也摇摇欲坠,不过我们是绝不会让他们赢的。不管我在不在,我所发起的事将会持续进行。我最多只是个引导大家前往我们共同命运的媒介罢了。我希望在我们孩子的有生之年,再也不会有恐怖,饥荒,压迫和暴力,他们将会见证一个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世界,一个没有政府的暴政,人为制造的不同以及错误的信念的世界,一个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下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第九百零七章 画上句号的终章(3)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当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对他们加以限制,这些商人就会持续的剥削人民,事实上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区别并不大。”
出自资本论里的那句话历历在目,这次的访问不像是两个政府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反而更像关于主义的辩论。哈维尔原本就是哲学家出生,所以他才会这么有耐心的跟亚纳耶夫探讨这些事情。
亚纳耶夫所说的话还历历在目,哈维尔不知道眼前沉默的领导人到底是精于算计的怪物,还是一位悲哀的理想主义者。东欧的沦陷和剧变都意味着某些大势已去,他能以一己之力保住这个国家,已经是不可思议的壮举。换做是其他人,可能最终面临的结局只是签订了那份加盟国解散协议,最终宣布这个国家不复存在而已。
“无论西方世界如何宣扬自由世界的平等与自由,都改变不了资本家的本质是追逐利润的事实,你们真的应该读一下毛选的第五集,就算是对手写下的东西,但是在某些看法上依旧这有令人脊椎发凉的清醒。”
哈维尔轻轻咳嗽了一声,他来这里不是跟亚纳耶夫探讨这些问题,经过短暂的离题之后他们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
哈维尔想知道入欧名单到底有没有自己。
但是对方却将问题敷衍过去,亚纳耶夫打了一个哈哈,掩盖道,“这是克伦茨与欧盟之间的协议,苏联最多发挥一个参考的角色,并不能决定你们之间到底谁能够成为欧盟新的入选者。”
这一手欲盖弥彰的说法分明在告诉对方,虽然你们的名单确定在小范围的几个人,但是苏联的意见也有着相当的参考作用。
这样一来,他们既不敢贸然的在罗马尼亚问题上施压,也不敢贸然的疏远这位有着关键决定权的领导人。
这一手让人进退两难啊。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哈维尔只能在这个问题上尽量与莫斯科周旋,他还要去一趟柏林,打探一下克伦茨的口风。之前他以为可以借用社会主义时代的捷克驻柏林参赞去套旧情,结果却被克伦茨一口拒绝。看来只有自己动手,才会显得诚意十足。
“1998年的欧洲注定不会是平静的,哈维尔总统,很多事情……好好保重。”
离别之前,亚纳耶夫最后一句话说的别有深意,他向对方挥了挥手,神情肃然。果然脱欧之后奔向经济繁荣的国家才是亚纳耶夫最忌惮的角色,因为他们的存在,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阵营普遍贫穷的说法就站不住脚跟。匈牙利和捷克,是拦截在亚纳耶夫面前的敌人。只是出于战略问题的考虑,才会成为短暂的盟友。
哈维尔点点头,说道,“你也一样,亚纳耶夫总书记。”
捷克总统回国之后,立刻发表声明,宣布退出罗马尼亚战争,并且将一切转交给北约和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不再派遣战斗机进行任何的轰炸行动。
这是哈维尔的投名状。
当马里奥听到这个消息时,神情有些绝望。能动用的东欧国家基本上被亚纳耶夫收买了。原本以为选择亲西方国家的匈牙利和捷克能起到带头作用,但没想到这两个家伙翻脸快过翻书。
克伦茨的放出的风声是秘密的,马里奥一时半会还没有揣测到里面有什么阴谋。但是当他听到克伦茨想要秘密的从中欧或者东欧国家中发展一个欧盟成员国时,马里奥就明白了。
原来苏联是利用这个来挑拨他们跟美国人的关系。
无利不起早,既然美国愿意许诺重利,那么他们的分量就比美国人还要沉重。资本到百分之三百时便能让人铤而走险,显然亚纳耶夫给出的投资回报利润已经超过了那百分之三百。
政治讲究利益,当有人愿意提供百分之三百以上的利润时,就没有永远的敌人这一说法了。
“罗马尼亚现在看来,除了我们自己出兵之外已经机关算尽了。把中情局的情报顾问和军事训练教官投入战场上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美国悍然出兵的话可能会造成整个东欧问题的复杂化。所以马里奥总统,我们已经阻止不了苏联的扩张了。”
伯杰顾问语带歉意,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当他意识到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之时,亚纳耶夫离拿下罗马尼亚只差一步了。
他,包括白宫的所有智囊团都输在了太过聪明,聪明人想得多,自然落入的圈套也就更多。亚纳耶夫每一次都比他们多算了两步。而这两步的结果是,他们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
“而且欧洲的轴心组织已经形成,由法国,德国与苏联之间的联合已经对我们形成了严重的隐患,已经开始表现出苗头的迹象,再这样下去的话,我们面临的欧洲问题将会更加的复杂。”
“有解决的办法吗?”
马里奥总统不是来听国家安全顾问废话的,白宫和国会每年拨款养这群“知识分子”,就是为了让他们解决任何可能威胁到美利坚全球利益的安全事项。在得到短暂的回复之后,他表情淡漠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没有的话我会召开特别会议,嗯,现在正是需要群策群力的时候,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本,时间和精力对搅乱东欧,结果却交了一份这样令人失望的答案。”
马里奥叹了一口气。他从来没有低估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甚至对方一个特别一点的动作,或者一句平淡无常的话,都能引来一群克里姆林宫学的家伙绞尽脑汁思考半天。
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马里奥本以为凭借着美国在二战中积累的大量财富,资本和实力,足以要挟整个中东欧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但没有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刻,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
美利坚看起来的确非常风光,一统江山千秋万代,但经历了这么多年来的折腾之后,也把老底挥霍出去了一大半。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实际上是无数被他搞得家破人亡的仇家紧紧的盯着自己。
比如在八十年代盛赞的阿富汗自由战士,在海湾战争之后也调转了枪口瞄准美国人。在永恒利益的驱动之下,也将矛头对准了马里奥为首的白宫。只是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范畴,也没有真正的掀起惊涛骇浪。
“把幕僚长,国防部长和中情局局长叫来,我要召开特别会议,是的,在该死的苏联把红色实力拓展到我们面前之前,总得有人想办法阻拦他们的进攻,无论用上什么办法。”
白宫幕僚长约翰·波斯塔第一次参与到马里奥的智囊团队之中,实际上从过去白宫幕僚长,助理幕僚长到白宫顾问作为马里奥的白宫政策班子,都很少的参与到国际事件的政策内,马里奥将国内政策的大权全权交付给了幕僚长这位守门人,从而脱手出来专心针对国际危机。
现在看来国际危机没有解决,倒是引起了新一轮的政治较量。把幕僚长引入自己的“国际小团队”是为了群策群力。
现在的马里奥总统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支团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相比起吵吵嚷嚷要在罗马尼亚派驻军队的国防部长,上任之初的波斯塔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议。
像放弃一笔毫无利润收入并且持续亏损的交易一样放弃罗马利亚。
“就这么简单?”
马里奥冷了一下,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努力了这么久,换来的确实一句放弃。
“的确就这么简单,现在美国付出的代价已经足够多了。就算我们有充足的资金继续往无底洞里砸钱,能得到什么?最多只是滞缓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实际上罗马尼亚的沦陷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讲非常艰难,之前因为对局势估算错误的缘故,我们都以为只要增加投资就能有所回报,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天真了。苏联根本两个政权并立的想法,他们提出要求只是缓兵之计而已,缓和美国对局势的冲突,然后积蓄力量平推了整个罗马尼亚。”
波斯塔把接触到的情报全部摆上了桌面,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
“这是一个月之前的战报,这是半个月之前的战报,也这是最近整理的战报。诸位看出倪端了吗?”
马里奥把眼睛凑上去,仔细对比了一下这十几份电报,似乎没能从其中窥伺到什么蛛丝马迹。
波斯塔在白板上画出一道奇怪的曲线,X轴是时间,Y是情况的危险程度。然后马里奥看见在某几个时间点,情况紧急上升的曲线突然增加了。而那几个时间点是美国的战斗机被萨姆导弹击落和波兰装甲部队首战折戟的前后。
他才意识到这些电报所代表的含义。
还有从身体上传来的寒意。
可怕……
波斯塔指着建立的数据模型,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些东西,“这些电报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情况的危机程度上升趋向,几乎在某几个时间点突然的飙升。配合上之前的情报可以推测出,那是苏联从军事援助开始,到后来神秘的不败军团出现在战场上这两个时期。于是我得出了大胆的推断,苏联将罗马尼亚的重要程度看作是打破东欧封锁线的第一道关卡。如果连罗马尼亚都失败了,恐怕下一任领导人,或者下下任领导人都会被困死在寒冷的冻土大陆。亚纳耶夫要抓住这次转瞬即逝的机会,想方设法在罗马尼亚的问题上掀起风波。现在看来他做的很好。”
国防部长内心一沉,幕僚长的危言耸听再加上美国总统的犹豫不决,他怕这仗是打不起来了。
“不管你们想不想承认,这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输了,无论如何想方设法的扭转,都逃不脱失败的困境。可能总统阁下会认为派驻部队过去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首先这个问题是不明智的,伊拉克战争我们能够绕过联合国,罗马尼亚却未必能够。中东问题未曾牵涉到罗马尼亚的核心,所以苏联总书记可以不在乎。但是罗马尼亚牵涉到核心利益,他们不可能不在乎,也就注定了联合国安理会上回出现困难重重。”
“派兵之后最可怕的并非打垮布加勒斯特的政权,而是之后我们能否成功扶植自己的势力。不过从之前的举动看来,我们都失败了,包括最近的伊拉克,民主政权建立起来却不是萨达姆军队的对手,经历了海湾战争的失败他改变了策略,既然不能用自己的军队把侵略者驱逐出去,就玩起了游击战的套路,而且从之前的战况看来,还不算差。治安战争拖泥带水,陷进去了就很难全身而退。”
说完了这么多之后,波斯塔停顿下来。来来回回列举的事例只是为了告诉他们止损的重要性,不要再把家底去填补无底洞,现在国内还一团糟糕,在这样糟蹋“纳税人的钱”,马里奥就该下台了。
能爬到这层的家伙都是人精,他们自然明白道理。但是国防部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趁着战争的非常时期,扩大国会对国防部的预算,把罗马尼亚拉进去也是抱着这种想法。
国防部,白宫和国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战争还未开始,你就确定我们会输了吗?”
马里奥缓缓说道,他的语气已经从一开始的坚定不移变得怀疑,困惑。好像自己看清了很久的棋局到最后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波斯塔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不是我们会输。”
“而是我们连开战的机会都没有。”
第九百零八章 毒计
最恶毒的政客,最心狠手辣的资本家大抵都一样,做人要有野心,境界决定了他们的眼界和格局,也更容易才想到对方在想什么。爬到了权势金字塔之上的那一小撮人总是喜欢用取舍和利益来考量他们的下一步行动,比如现在的波斯塔就向马里奥总统抛出了一条“毒计”。
就连总统阁下听到计划之后,也忍不住犹豫的询问这么做到底行不行。这一招太损,一旦没有用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反扑。毕竟谁也承担不起最终的后果。
会议室的沉默和波斯塔的侃侃而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都想知道新上任的白宫幕僚长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危机。
马里奥有些失望,他以为对方会说出更加高明的手段,但最后也只是以退兵为要挟。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而且这计谋……会让我们得罪现在支持的罗马尼亚政府吧?”
“我不同意。”
情报局长特尼特举起手,语气有些争锋相对,“那么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怎么办?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付之东流?当初五角大楼召集了所有智囊团对局势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只要继续介入,最不济也是两权并立。”
“或许你们应该换一批智囊团了,这不怪五角大楼,是你们想当然的把对手想的太弱,而把盟友想的太靠谱。既要让他为我们出生入死,又不给应有的奖励,那个国家会傻的跟你这么做?吊死在国会大厦外面的家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几乎美国的盟友不是被反对派用炸弹刺杀,就是以绞刑处死。
波斯塔点点头,用一种壮士断腕的语气调侃,“当然行,将卢克日的大资本家,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