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代魏成蜀(咖啡)-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咨光想着自己会赢了,根本没有考虑到输。
他随口答道:“没想到薛将军如此有度量,胸怀如此宽广。某自叹不如!也罢,这些人随我多年,真的不忍心看着他们战死沙场。如果我输了,定然带着他们归顺汉庭。来吧!”、
薛立回头交代宗欲几句,策马来到阵前,将方天画戟一横,说道:“唐将军,请注意了!”
“某会小心的,还是将军多加注意才是!”言毕,唐咨拧枪便刺,直取薛立的哽嗓咽喉。
薛立乃是会者不忙,一摆大戟向外就磕。
“嘡”的一声将唐咨的大枪可开,二马错蹬,相互拉开。
他拨马而回,方天画戟在上挑下刺,来攻唐咨。
唐咨摆枪相迎,二人枪戟相加,便战在一处。
这一交手,唐咨可就知道了这个统领十数万兵马的汉军都护使手下功夫当真不含糊,这柄方天画戟用的是神出鬼没。
上挑下刺、左钩右砍,每一戟此过来都是又快又狠,几乎招招直对要害。
这功夫平日里得多下多少工夫呀?受了多少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那李苏与人家比起来差多了。
他一面寻思着,一面全力施为,却是慢慢的变成了只有招架之功,还手之力已无。
薛立将方天戟施展开,但是每一招都拿捏好了分寸,并没有攻击唐咨的要害部位,只是用凌厉的攻击,使唐咨忙于招架而已。
数回合过去之后,薛立猛然将方天戟击出,打击在唐咨的长枪枪杆之上,把唐咨的兵刃震歪,再回手大戟贴着唐咨的肩膀就扫了过去。
唐咨一愣,竟然忘记了躲闪。
却见薛立硬生生将方天戟从唐咨肩上撤了回去。
“啊!”这一出,不仅仅是唐咨这个当事人,就连后面观阵的众人也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唐咨回过神来,摸了一把脸上的冷汗,拱手对薛立言道:“多谢将军手下留情!咨愿归顺朝廷!”
他真的是一个聪明人,立时改变了称呼。
薛立一抱拳,笑着说道:“唐将军,你等弃暗投明,前途无量也!某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将军能够答应!”
唐咨问道:“将军若有驱使,尽管吩咐。”
“某想请将军带着麾下部分兵马返回曹文烈营中,以作内应。”薛立盯着唐咨说道。
什么?看来这是不相信我呀!但不知道他许给我多少兵马?
说实在的,这个时期的人都将一个感情、义气、脸面。若不是情不得已,哪一个愿意投降敌军呢?
薛立自然不会傻不拉几的认为这场比试就能够把唐咨慑服的服服帖帖的,这番用意不过是让他唐咨找个投名状罢了。
唐咨小心翼翼的问道:“敢问将军许给末将多少人马?”
聪明呀!此人当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反应如此快速。还好曹昂、曹休没有给予他太多的权利,某还可以给他许个空头支票。
薛立笑着说道:“某麾下五万多人对付你区区万人,若是被你带回去太多怕是被曹文烈怀疑。某许汝败兵两千余,不知可足用乎?”
两千余?一个多么恰当的数字呀?扣下八千士兵,自己带回两千,即便是如实的将这个过程告诉曹休,怕是曹休也不会相信!倒不如直接说自己败兵而回,显得真实一些!而且有着两千余人,完全可以作为内应,在魏军营寨中行事搞破坏!看来这个薛立真的够毒的呀!
“将军所言甚是。两千兵马足够了!”唐咨不得不答应下来。
唐咨是否能够蒙骗过曹休曹文烈?他是否真的将这个投降要进行到底了?暂且请大家先猜一猜,接下来讲的是正在发生的战斗。
他们这里取得了胜利,而徐州地境的战斗汉军却接连败退,司马懿的先锋部队已经攻下了任城、昌卢,直逼下邳。
且说陈褰、刘茂、弓遵三人引兵过了济南,进入鲁城,使兵马休整了一天。
此日,陈褰告辞了鲁城郡守,引兵往任城攻来。
任城守将乃是魏国降将张温,夏侯和的师兄。
当初,洪武皇帝刘罡本欲调遣他们回内地,在边防另派大将把守。
丞相诸葛亮以为不可,因为夏侯渊等人新降,频繁调动会造成这些降将们的思想波动,反而不好。
所以,当初洪武帝派遣董渊就任都护使,便只是增加了一部骁骑师的兵力,大部分兵力都是原来徐州兵马。尤其几个边防郡城、县城的守卫兵马都是原来徐州的老兵。也就是说,整个徐州兵马十余万只有一个整编骁骑师的兵力是汉朝的嫡系兵马。
面对鹰扬探马得来的消息,张温根本就没有理会。
陈褰、刘茂、弓遵?些许小人,何足挂齿?
他对那鹰扬探马说道:“区区几千兵马,不来则已,若是真敢进犯我边境,定叫他有来无回!”
鹰扬探马知道此人乃是新降将领,而且是魏军降将,便以为他对进犯之兵甚是了解,才有如此认识!他丝毫没有想到这是张温骄傲自大的吹嘘而已!
徐州彭城都护府。
都护使董渊手中拿着信报,仔细端详,不由得有些皱起眉头。
看罢多时,他对身边护卫说道:“传令下去,火速召集八位将军前来议事。”
八位将军:骁骑师骁骑将军周伟、夏侯和,游击将军方夜、夏侯称,突击将军何般、夏侯威,参谋将军庞会、夏侯荣。
不多时,八人先后来到都护府前厅,拜见董渊。
董渊将手中的信报递给他们,说道:“魏更始帝曹昂又重新启用了司马懿,出兵十五万,欲取我徐州。现在先锋部队已经到了鲁城。”
夏侯和看了书信,遂说道:“任城、昌卢两城都有我师兄的独立团,应当可以狙击敌军前锋部队。”
庞会则看着沙盘,说道:“不管任城,还是昌卢,若是敌军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都会不堪一击的!都督,是否将大军压上去?”
董渊看了看众人说道:“若是我军两个师部压上,司马懿遣兵袭我彭城,我等该如何以待?”
“都督,司马懿诡计多端,若是此时提兵相持,怕是为时过早也!等到司马懿大军赶到之时,我军在出兵不迟。”参谋将军夏侯荣说道。
“等到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之时,任城、昌卢,甚至彭城都该被魏军夺去了!都督,我部愿前往敌之。”骁骑将军周伟对于按兵不动,十分不满,嚷嚷着出兵。
两支骁骑师的将领明显形成了两派,汉军老牌劲旅逢战必进,乃是主战一派;而夏侯渊的几个儿子这一脉魏军投降过来的将军依旧是以谨慎为目的,乃是主张观看形势如何,再做打算。
直到此时,董渊才知道自己这个差事有多难了。
夏侯家的兵马还是要由夏侯家的将领来统领,整个军事行动上,还是要更多的依仗他们才是!现在还不能够惹恼他们。
自己现在只有周伟只一个骁骑师和四个近卫营的实际兵力,不过四万多人,在整个徐州都护府兵马人数中只不过三成左右的兵力而已。
对付夏侯家这些公子们,他只有维护。说白了,就是要通过和稀泥的方式,使他们为自己所用。
他董渊,为人圆滑,且武艺非凡。所以得到了天子、诸位元帅和丞相诸葛亮的认可。
双方各持己见,争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假咳一声:“咳!”
众人闻声,顿时安静下来。军中长幼清楚、等级分明,他们还是十分清楚这位都护使治军的铁血手段的。
他看了一眼双方,神情严肃的说道:“你们全部以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分析这件事,很好!但是,你们所犯的错误亦是不可饶恕的!你们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观点结合一下呢?”
什么?一个出兵抗敌,一个静观其变,怎么结合?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吗。
八员大将一下子被他搞糊涂了。
他看到几人的茫然的表情,站起身来,用教鞭一指沙盘上的任城,说道:“敌军先锋部队已到任城,那么任城兵马当可出兵拒敌。昌卢兵马暂不作行动,且观敌军动态便是!若任城兵马不敌,昌卢兵马火速出击,二军夹击之;若是敌军大军赶到,可是任城兵马尽数退往昌卢便是!”
他这一番话,在表面上可谓是将两方的观点全部采纳了;但是实际上还是采纳了人家夏侯家的观点。不过他这是在消耗夏侯家的兵力,在变相的消耗夏侯家的兵力。只有这样他的权力才会得到保证,他的命令才能彻底贯通。
夏侯荣虽然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对,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些深远的含义;而夏侯和等人一介武夫,又如何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只是感觉到都督实际上是采纳了自己建议而高兴呢!
董渊没有派兵,而是派了一名信使带着书信送往昌卢、任城。
可惜这封书信还没有送到,任城便已经被司马懿的前锋部队陈褰一部夺了下来。
陈褰、刘茂、弓遵三人引兵七千出鲁城,直奔任城。
任城内,张温得到探马禀报,遂使副将尽起城内兵马,出城迎战。
张温随夏侯渊归顺朝廷之后,从副将被提升为团练将军,官居从五品将军俸禄。这是从没有品的牙门将,一步连跳三阶。这叫无功不受,受禄之后便一直想着立功。
所以,他一听说魏军又出兵了,立刻来了精神。
第412章 败张温首得任城,诈张绍又取昌卢
第412章败张温首得任城,诈张绍又取昌卢
张温引兵而出,意欲决战于郊外。
陈褰得闻大喜,哈哈一笑,望着前方说道:“真是意欲过河有船队,本意出猎雁飞来。张温小儿,若是他人前来,某尚需掂量掂量。既然是你来送死,谋便随了你的心愿!”
作为同僚一场,陈褰可是对张温兄弟清楚的很呀!张温,冲动、易怒,城府不深,昔日一起共事时,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便与人争执;倒是张绍要好一些,只不过有些慢热而已。
随后,他对弓遵、刘茂讲到:“张温乃是夏侯和的师兄,一身武艺甚是了得!此战我等当智取,不可硬抗!弓遵,汝引兵马两千伏于大路左侧的树林中;刘茂,汝引兵马两千伏于大路右侧的草丛中,待我等与敌兵短兵相接之后起而攻之。”
“诺!”二人答应一声,遂各点兵马进行埋伏。
张温,说来也不是一般的武将。虽然平日里依仗着夏侯家的势力,与那些曹军的将领多有争执。但是他并不象陈褰所认为的那样莽撞、冲动,更多的时候显示出来了他的聪明,懂得利用眼下的关系而已。
不过,现在不同了。夏侯家归顺了汉朝,失去了昔日在曹家统治下的开国元老的光环,所以需要更多的军功来充实目前这个夏侯家。
因此,他急于立功。
人在很多的时候,一旦专注于某些事情,就会忽略其他的事情。常常在这种情况下遗漏一些重要的环节,从而造成事情的失败。
张温便是这样。
他自认为武艺不错,足可以击败陈褰。因此,立功心切的他引兵出城,在探马的引导下,朝着陈褰所部迎来。
陈褰早早列好阵势,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就像一个张开口的口袋,等待着那自投罗网的鸟雀一样。他们十分安静的带着汉军的到来。
那些躲藏在道路两旁的士兵一个个屏气凝声,小心翼翼的盯着通向远方的大路;远在道路另一端的陈褰将兵马阵型整齐的在宽敞地方摆好。
张温引兵急行而来,遥遥望见远处一员大将绰刀立马站在大道中央,身后数千士兵早已摆好了阵型,在那里等待着。
往脸上一看,行!不是陈褰陈1元庆又是谁?
他把马儿丝缰一提,立马站住,高声喝道:“陈1元庆,你因何引兵进犯我县?”
陈褰哈哈一笑,说道:“张温,尔等随同夏侯妙才背叛了更始大帝,如今竟然如此无耻的问我等进犯?可笑呀可笑!”
笑罢!他一挥大刀,便带着麾下兵马朝着张温所部冲了过去。
“来的好!”张温喊了一声,挥枪迎了上去。
张温部下全部都是当初夏侯和麾下的兵马,看到敌军冲过来,也都挥舞着兵器冲了上去,和陈褰所部的魏军战在一起。
虽然张温所部多于陈褰的兵马,可是交战刚刚开始,刘茂、弓遵二人尽起伏兵朝着大路中间的汉军包夹而来。
面对徒然出现的敌军,张温的部下显然是不知道如何应付这种变故,一个个慌慌张张的加喊着:“不好了!后面有敌军冲过来了,我们被敌军包围了!”
好嘛!前面正在交战的张温一下子被这种变故,吓懵了。
慌忙狠狠向陈褰连刺数枪,他拨马便往回撤。
他身边的团副将和团参将也不比他强到哪里去,慌慌张张的奔至他左右,言道:“将军,我们被包围了,快撤吧!”
撤吧!不撤也不行了!
若是遇到汉军的一般部队,就算是遇到伏兵,也不至于如此慌张。因为在汉军的日常训练中早已安排了遇伏后的应变训练,士兵们能够很好的调整应变对策。
而徐州新降,夏侯麾下兵马原有数万,朝廷并没有派遣将领进入夏侯渊麾下那些军队,只是对军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设立了统领、团练等官职而已!
所以,在面对紧急事情时,这些兵马并没有那些应变能力。这也是当时汉军屡战屡胜的原因,换句话说,这是机制管理上的优势决定了胜负。
在两名副将和数名亲卫的掩护下,张温带着部分兵丁朝外冲去。
陈褰岂肯放弃,纵马直追。
那在前面拦截的刘茂、弓遵二人则从两面包抄而来。
一个收口袋的局势逐渐成形,张温心中着急,回头看了看身后已经死伤不知道多少的军士,紧随自己身后的只有两名副将、五名统领和数十名骑兵卫士。
他不由得暗然失色,说道:“敌军欲将我们堵死在这里。看现在的形势,只有冲出去,才有机会生还。不然,我等在被他们所获,只有死路一条!毕竟,我们刚刚从魏国投降了汉朝。兄弟们,随我冲吧!”
言毕,他一马当先,朝着弓遵所部的边缘冲了过去。
为何他要朝着弓遵这边进攻呢?
原来,张温与弓遵之间有些渊源。张温的妻子是弓遵未出五福的姑姑家的一个姐姐,按辈分来说弓遵还要叫张温一声姐夫呢!
张温便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才往这边行来。
弓遵引兵拦住了张温,说道:“姐夫,别来无恙乎?”
“废话,今天汝若不放我一马,怕是你姐姐就再也看不见我了!”张温倒很直白,直言不讳的冲着弓遵喊道。
“两国交兵,各位其主。姐夫,怕是你打错了算盘。若是你回心转意,再侍魏国,某当誓死保汝。若是你一意孤行,非要归顺汉朝,怕是我这一关,你就过不去了!”弓遵冷冷的说道。
“孽障,汝耳不清、眼不明。难道你看不到魏国的颓势,看不清魏国今日的统治不成?相对比,汉朝政通令明,天子英明,群臣策力,何去何从?难道要为兄细说不成?”张温一听,什么?你小子在这里拦我,岂不是置我于死地吗?
“哼!黑说黑好,白说白好!某倒不知道魏国如何颓势!”弓遵把脑袋一不愣,就是不同意。
张温回头看了看越来越近的陈褰、刘茂,心中着急,怒声说道:“既然你不放我走,我便自己杀出去!”
说完,他一马当先,带着身后诸人朝着弓遵杀了过去。
冲到弓遵面前,他当胸就是一枪,迅捷猛力。
弓遵急忙摆枪相迎。
他弓遵知道,自己这两下子还真不是这位姐夫的对手。毕竟自己的功夫基本上都是这位姐夫所授。
张温一心想着逃跑,再加上弓遵是自己的小舅子,所以他虽然施力冲杀,却是对弓遵有心留情。
迫开弓遵,他便冲入魏军之中,一阵冲杀,便带着两名副将和包括统领在内的数十人冲出了包围圈。
“将军,我们去哪里呀?现在怕是敌军已经开始攻打任城了?”幸存的一营统领张阿三问道。
“现在在什么方位?离任城多远呀?”张温问道。他还是想着回任城,哪怕是只有这几个人也要守一守。毕竟这次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了这次的失败。
“回将军,这里快到腾镇了!”另外一名统领说道。
“腾镇?完了。任城恐怕已经回不去了。”张温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去昌卢吧。”
言毕,他便带着这些人慢慢地朝着昌卢行去。
此时,他的心情非常沉痛,身边的副将全部阵亡,只余下两名营统领和四十四名亲卫。麾下六千兵丁可都是跟随他从壶关一直转战过来的士兵呀!
行至半路,却见张绍带着麾下兵马朝着这个方向赶来。
张温大惊,赶忙策马迎上,问道:“兄弟,你这是上哪里呀?”
张绍闻言不解的问道:“兄长,不是你派人向我求救吗?一听说你被陈褰所部包围,弓遵为了救你和陈褰火拼,我便十分着急,立刻尽起大军前来营救!莫非你……”
不等他说完,张温连忙制止,说道:“不好!你中计了!弓遵哪里会为了我和陈褰火拼呀?他们把我们包围了……”说着,他便把一往经过向自己兄弟诉说一遍。
听完大哥的讲述,张绍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慌忙说道:“不好,昌卢不保!兄长,我们先回昌卢再说!”
可惜,他们还是晚了一步。
原来陈褰看到张温往外冲,便在后面收降了那些慌张逃窜的任城士兵,接着便派弓遵引兵两千急行军往昌卢而去。
靠近昌卢,弓遵依照陈褰的计策,派人假装张温部下,诱使张绍出城救援。
张绍属于那种三思而后明的人,对于急发情况的判断不能很好地处理。所以,当得知兄长被围,他立刻点起城内全部兵马,出城救援。
弓遵看着他引兵离去,这才引兵入城,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昌卢。
返回昌卢,张绍看到城上早已换了旗帜,上面绣着硕大的“魏”是那样的刺眼。他的心中犹如刀割一般的疼痛。
他暗自懊悔,如此轻易地丢失了一座城市,不知道那位都护使大人会如何处置自己?
回过头,他看向自己的哥哥,问道:“兄长,如今当如何应对呀?”
张温看了看身后的士兵,现下出兵都是急行军,连粮食都没有,根本没有攻城或者做持久战的条件。
“哎!”他叹了口气,说道:“二弟,当今之计,怕是只有赶往下邳,投奔仲权将军了!”
张绍气愤的朝着昌卢城吐了口痰,愤愤的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某一定会回来的!”说完,他拨马而走。
第413章 行军法败将降职,战司马仲权麓兵
第413章行军法败将降职,战司马仲权麓兵
下邳城外,张温、张绍二人陈兵城外,来到城边。
早有城防士兵发现,慌忙跑到城中向劲骑将军夏侯霸禀报。
“什么?张温、张绍兵败至此?”夏侯霸听闻,大惊失色,慌忙随同兵士来到城上观看。
来到城上,他往城下一看,可不是张温、张绍,更是何人?
“二位贤兄,何以至此?”夏侯霸问道。
“哎!说来惭愧,一言难尽呀!还请仲权将军准我等入城。”张温在马上恳切的说道。
夏侯霸看了看二人,遂使士兵打开城门,放了他们入城。
将兵马交给夏侯霸麾下的将官,张温、张绍二人和张绍的团副将一同跟着夏侯霸来到下邳城的郡府前厅。
分位坐下,夏侯霸问道:“二位贤兄,到底何事呀?莫非司马懿已经引兵攻下了二位的城池不成?”
张温一脸的懊悔之意尽显面色,叩打哀声,说道:“某得知司马仲达遣陈褰为先锋,引兵七千欲谋我任城。心想投诚之后便官拜五品将军,做了团练。无功不受禄,心中总是犯嘀咕。可有了机会,我便想要杀退陈褰,谋求这个功名。不想却着了陈褰的道,中了他的埋伏!”
说着,他便将以往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说到自己麾下六千兵马仅剩下四十多人的悲惨结果更是泪流满面,伤痛不已。
夏侯霸好言劝慰了他一会儿,又问张绍。
张绍遂将自己受骗上当,失去昌卢一事向夏侯霸讲了一遍。
夏侯霸闻言,心中不由得担心起二人的遭遇是否要受到惩罚。毕竟汉朝军队像这种失败的事情还是罕见,真的不知道董渊会如何责罚二人。
看到夏侯霸面露忧色,张温小心翼翼的问道:“将军,面露忧色,敢问将军顾忌何事?”
夏侯霸看了看二人,说道:“二位将军失了城池,难道不怕都护使大人责罚不成?”
这?还真没有想到,毕竟有师弟夏侯和在都护使身旁,应该不会太过严重吧!
二人心中虽然这样想,但是却不敢再夏侯霸面前这样说。
张绍说道:“还请将军明示。”
夏侯霸摇摇头,说道:“你们两个都是因为失误造成了城池失守,这是军法所不能容忍的。怕是要对你二人行军法了,汉朝军队向来军法严明,任何人都不得违抗。哪怕是你逃脱了这里,也会有一种专门行使的人,追到你身边也要将军法执行完!”
“啊?!”闻言,二人大吃一惊,不约而同的叫出了声音。
张温问道:“不知我等所犯军法为何?”
夏侯霸看着二人,严肃的说道:“军法第十七条,为将者临危不能顾全大局,独自逃脱者,当杖责五十杖,降职、降爵一阶;军法第十六条,为将者不能预敌以先,妄动刀兵,而失城丢粮者,当杖责三十,酌情降职、降爵。”
“这么严重?”二人失声问道。
就在夏侯霸准备给二人解释的时候,从外面传来一声:“彭城都护府来人,请劲骑将军夏侯仲权、任城独立团团练将军张温、昌卢独立团团练将军张绍接令。”
夏侯霸三人慌忙离座,欲外出接应。
却见从外面闯入数人,为首一人,头戴豹头吞云盔,身着锁子连环甲,左手扶着腰间宝剑,右手执掌一柄令箭,背后藏蓝色的大披风则说明了他的身份骁骑师参谋将军专用披风,上面绣着一个诺大的猫头鹰的脑袋。
一看此人,夏侯霸等人全都露出恭维的模样。
此人是谁呀?周伟骁骑师的参谋将军,庞德之子庞会是也!
“霸(温、绍)拜见庞参谋!”三人躬身向庞会行了一个军礼。
庞会一摆手,说道:“某奉了都督的命令,前来调查二位张将军失城兵败之事。今,某已经调查清楚,二位将军没有遵从我军独立团留守城池之令,应当受罚!不知二位,心中可服气否?”
张温、张绍二人相互对视一眼,随即点头说道:“末将甘愿受罚。”
庞会点点头,转身来到大厅当中的帅案后面的大座之上,对夏侯霸言道:“仲权将军,某暂且借用一下你的座位。”
说完,他一提惊堂木往桌上一拍,沉声喝道:“张温、张绍,你二人身为主将,对敌不清,妄动刀枪,又弃军士而不顾,违反了我军军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你等可知罪否?”
张温、张绍二人跪在地上,一头贴地,应声答道:“末将知罪。”
庞会言道:“都督念你二人新归朝庭,军法不熟,治军不利,刑罚暂且不受,然官职所在不能胜任,今降张温为团副将,张绍为团副将;张绍所领雄步团,遣五品偏将军庞元就任团练将军,张温、张绍同为团副将,原团副将调往都护府就职。”
“谢都督不罚之恩。”二人心中暗自庆幸,赶忙谢恩。
任城外,陈褰、刘茂和弓遵三人带着一众将校在城门外恭候司马懿。
司马仲达在城前下马,将马儿丝缰递给马夫,一把搀起已经拜倒在地的陈褰,说道:“都起来吧!你等可是为老夫立下了首功,可喜可贺呀!”
陈褰赶紧说道:“为都督效马前之功,乃是末将等职责所在。攻下此城,不过是都督提点有方而已。”
“哈哈!”司马懿闻言,哈哈大笑。
来到城中,司马懿召集众将,商议攻打下邳的方案。
司马懿看了众将一眼,说道:“任城、昌卢不过敌军前哨的两个团一样的编制,兵马不过六七千人。而下邳城内,据探马来报城中兵马两万余,守城大将乃是夏侯霸夏侯仲权。其麾下有汉军的两员大将全部是汉军的调派而来的,他麾下兵马与张温、张绍二人的兵马相比,区别便是他麾下兵马有一部分是汉朝老兵。”
陈褰从他的话中听出一些味道,问道:“莫非汉朝老兵和新兵还有区别?”
司马懿心有余悸的说道:“那是自然。张温、张绍所部全部是夏侯渊昔日的旧部,其兵马与你我麾下的兵马无异;但是汉朝兵马就不同了,他们的训练十分苛刻,士兵的适应能力很强,应变能力也十分强而迅速。这便是他们的区别,也是我军与汉军的最大区别。”
陈褰从没有与汉军交锋作战,自然不知道这些利害关系,哪里肯信?他瞪着疑惑的目光问道:“都督,若是如此,汉朝兵马岂不早就将统一了全国,岂有如今天下三分之势?”
振武将军孙立出列言道:“将军,徐州之地兵马十余万,其中汉军派遣来的兵马占其三四成。当不得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且汉军那个所谓的都督董渊不过一介武夫,又岂是都督你的对手?”
司马懿看向远方,似乎在缅怀昔日与诸葛亮对阵的故事。
司马师在其身侧,连声叫道:“父亲,父亲……”
“啊!?”被司马师唤醒,他才意识到一个远在长安的诸葛亮竟然对自己有如此大的影响,脸上一丝慌张稍瞬即逝,竟然正容说道:“就算是董渊有天大的能耐,怕是也难及诸葛孔明之一二。且下邳兵马不过两万余,某当起兵攻打下邳,不知哪位将军愿意引兵为前部先锋?”
征北将军程喜抢在了诸将前面请令:“末将愿领本部兵马前去攻打下邳。”
司马懿点点头,说道:“也好。汝引本部兵马两万,务必在明日傍晚前抵达下邳。任城、昌卢两城之战,我军皆胜,士兵士气正旺,恰是用兵的好时候,汝切记不得出现纰漏导致我军兵败;否则我军士气定然大打折扣,影响我军整体战力。”
“诺!末将明白,”程喜应声答应道。
司马懿十分满意的点点头,遂使其带着副将下去准备。
程喜,程昱侄子。曹操薨前,因平乱袁氏之难,立下战功,受封为孝奉中郎将;曹昂等级后,他又以剿灭青州匪患,进阶受封为征北将军。其麾下有强兵战将五六员:任贤、孔仪、令狐绍、成何、国渊。
他不仅秉承了程家的才智,亦是练就了一生好本领,手持一柄宣花斧,两膀有数百斤之力。寻常武将三五个不能近其身前,勇猛之状可见一斑。
下邳城内,劲骑将军夏侯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