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翰的话虽很露骨,一点不给自己留情面,但说得都是事实,让自己一点反驳的理由都找不到。
强行压制住自己心中怒后,杨兴国尽可能一脸平静回答:“上校先生说得不错,我辽东军在教育。工业,医疗等等方面,的确一点底子都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你们德国的支援下,这几个方面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
约翰非常爽快,直接回答:“没有问题,既我们德国已经同意加深同你进行合作,只要你有需要。我们德国一定会帮助你。但是,杨司令应该知道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有收获,那必须要有付出。”
“可以……”约翰如此直接,杨兴国也非常爽快,想没想就回答。
但是,为了掌握整个谈判主动权,杨兴国没有给约翰说话机会就抢着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德国想要我的练兵方法和新式武器……”
“只要你们德国同意给我们援建一个炮厂,一个炮弹厂。一个重机枪厂,一个弹药厂,后再支援我们三条步枪生产线,一套一千吨的锻压设备,这两样东西我就给你们……”
约翰同身边部下小声交流了几句话后,直接一副大吃一惊的表情反驳道。
“不,不可能,你们开出的条件太高了,我们德国绝不会答应……”
“你刚刚提出的那些条件,如果用银子进行衡量。至少价值五百万两白银。而我并不认为你用来交换的这两样东西价值五百万两白银……”
”那约翰上校你认为这两样东西价值多少?“杨兴国皱着眉头反问道。
”最多价值三条步枪生产线,一个弹药厂,一百万两白银……“约翰想了想后回答。
两个根本不可能保密太长时间的东西能从德国换到这么多东西,杨兴国心里已经很满意了。
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也许以后再也没有同德国谈条件的可能了。
这一次,一脸凝重的杨兴国足足经过一分钟犹豫才再一次回答:“就一个弹药厂和三条步枪生产线……”
就在约翰忍不住长松一口气,脸上刚准备露出一丝笑容时。杨兴国话风一转,继续说道:“但是。我还有一个其他条件……”
“炮厂,炮弹厂,重机枪厂,一千吨的锻压设备,你们德国必须用四百万两白银的价格卖给我……”
“这四百万两白银我会用粮食,铁矿,煤矿进行偿还。不出意外,半个月后,我辽东军就可以给你们德国提供价值两百万两的粮食……”
对于国土面积小,但是人口却很多的德国来说,粮食也是非常紧缺的。
再加上铁矿和煤矿,这样的诱惑对于德国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但这么大的事情,并不是约翰能做主的。
所以,约翰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的回到:“这件事我要向国内汇报……”
最后的结果毫无疑问,德国同意了杨兴国的提议。但是,杨兴国用来抵款的粮食和矿产,必须以市场价的八折进行结算。
这样算下来,杨兴国虽要多付出近百万两白银的物资。
但为了辽东军的未来,为了给辽东军建立一个坚实的工业底子,杨兴国最终还是同意了。
最大的问题解决后,杨兴国继续提议道:“从今年开始,我辽东军每年都会向你们德国派出五百名留学生,包含了军事,教育,医疗,工业……各方面人才,所有留学生费用由我辽东军自行进行承担……”
“另外,我希望德国能派出不少于一百人的德国军官来我辽东军进行军事交流……”
“这一百人的军官必须囊括军中所有军种……”
“当,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你们德国能派出几个军校老师来我们辽动军官学校当老师,把欧美各国最先进的军事文化带近我们辽东军……”
最后,除了派军校老师加入辽东军军官学校外,杨兴国提出来的其他条件,德国人都答应了。
不仅如此,因为德国军队长时间没有进行过战斗,德国参谋部竟希望派出两百名中层军官直接加入辽东军担任副职,真正的深入战场同日军和俄军进行战斗。
能让自己部下如此近距离接近德国军官,并且从他们身上学到正统的军事知识,杨兴国求之不得。
所以,德国参谋部的提议一送到杨兴国手里,杨兴国就同意了。
不仅如此,为了表示自己大度,杨兴国直接告诉德国参谋部,他们可以把派来的军官人数增加到三百人……
最后,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为期三天时间的谈判顺利结束。
杨兴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军工和工业基础,一个庞大的人才培养计划。
德国人则得到了他们急需的各种资源,部队新式训练法,以及一个盟友……
第三百九十一章 人才大丰收
营口码头,卸完所有机械设备后,来自德国的三艘货轮并没有马上离开。
用约翰的话说,既三艘货轮已经来了,总不能空着回去。
毫无疑问,约翰是在等秋收,带着辽东军抵扣设备款的粮食,一起回到德国。
清楚德国人的想法后,杨兴国眼睛一亮,马上让周中举把在凤城缴获日本人的存粮给德国人。
反正现在距离秋收已经不足半个月,粮食对于辽东军而言已经不再是问题。
与其把存粮留着储备,还不如抵扣给德国人,等新的粮食收上来后,储备新粮。
杨兴国命令下达后,刚刚运输完设备的数百粮大车再次忙碌起来。
满载粮食的大车,源源不断把粮食从辽中送到营口码头,并且装上德国货轮。
就在这时,营口码头再次醒来一支船队,从南方回来的黄兴到了。
跟着黄兴下船后,莫文昌虽一脸疲惫,但还是被停靠在码头上的三艘货轮给吸引了目光。
看到码头一片繁忙的景象,莫文昌震惊之余,马上对身边黄兴感慨道:“黄主任,那些船都是德国最先进的货轮,一般码头绝对看不到。我们辽东军竟同德国人还有生意?”
“具体我也不清楚,毕竟我离开了一个月时间。不过,从码头上看,应该是真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船,本来就热闹的码头,忽涌入上千人后,就变得更热闹了。
面对眼前一片繁忙的码头,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一副既震惊而又激动的表情。
因为,眼前的画面已经告诉他们,辽动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荒凉。在这里,他们也许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报复。
特别是当他们看到城外一片片成熟水稻形成的金黄色浪潮,一片片玉米杆形成的玉米林,几乎看不到边时。他们就更加肯定,这里就是他们实现报复的最好地方。
至于那些前来考察的商人,看到城外即将丰收的场景,再看到城内略微冷清的街道。他们马上知道。黄兴对他们说得都是事实。
在几乎没有商业基础情况下,只要城外成片成片粮食获得丰收,这里一定会出现大量商机。
谁的胆子大,第一个来辽动,谁就会成为这杯羹的第一个。也是最大受益着。
黄兴带着大家进入营口县城时,得到消息的杨兴国,也恰好赶到营口。
看到黄兴身后密密麻麻的人头,杨兴国知道,有这些人才的加入,辽动军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快展阶段。
高兴之余,他没有忘记这件事的功臣,马上走到黄兴面前,一脸感慨说道:“黄主任,辛苦你了……有你带回来的这些人才。我们的实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只能说是幸不辱命……“黄兴一脸谦虚回答。
说着,黄兴就把几本花名册递到杨兴国面前。
趁着杨兴国翻看花名册的时间,黄兴简单介绍道:“司令,此次湖北之行,我们从汉阳枪炮厂和铁厂一共挖到技工3o9人,包括一些技工的家属,一共有672人……”
“本来只能挖到两百个技工的,但听了我们开出的各种条件后,用武器从张之洞手里换回来的两百个技工主动回去劝说他们同事,最后就多出了1o9人……”
“另外还有我们在湖北招揽到的各方面人才184人。包括他们家属,一共499人。”
“最后一百多人都是跟我一起来辽动,准备对辽动进行考察的商人和商人代表……”
迅扫了一遍手里的花名册后,杨兴国脸上的笑容就更浓了。
扭头对兵工厂厂长肖文昌问道:“肖厂长。让你去湖北,就是让你给黄主任把关的。我想要知道,这些技工的水平怎么样,能不能独立操纵相关的设备。”
“没问题……”肖文昌想没想就回答。
“三百多技工,全部都是两年以上的老技工。”
“好……”杨兴国一脸满意回答。
“三百多技工,一个人带两个学徒。那就是上千人……肖厂长,如果我把这一千人全部交给你,你能不能保证炼铁厂,炼钢厂,电厂,药厂,还有你的兵工厂全部运转起来……”
肖文昌想了想后回答:“我还要三千普通工人,才能保证所有工厂全部动起来……”杨兴国点头肯定道:“可以,我现在就给你在我们的控制区域招普通工人,工钱按普通士兵的一半饷银进行放,每个月三两银子,应该会有很多青壮抢着来当工人……”
肖文昌还是没有马上回答,想了想后继续说道:“司令,就算有了人,工厂设备全部运转起来,前几个月我也不敢保证产能。无论是技工还是普通工人,都需要时间对新设备进行一个适应,而且新设备也需要时间去磨合,后才能马力全开进行生产。“
杨兴国想了想后回答:“可以,设备安装和磨合,包括技工的适应,我给你三个月时间……”
这时,肖文昌继续说道:“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原料,从设备磨合开始,几大工厂就需要大量原料,特别是铁矿和煤矿。司令必须保证所有原料的充足供应,我才能保证这些工厂的产能……”
杨兴国同样没有做太长时间犹豫就回答:“这个我可以给你保证……设备磨合期,司令部后勤处给你提供原料。正式开始生产后,到时候会有商家直接给你供应各种原料……”
说完后,杨兴国继续说道:“现在,几个工厂的所有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德国人也派来几个工程师协助我们安装设备。”
“你马上带着你的人回兵工厂,一边把这些新来的技工和家人安排下来,一边武装设备……”
“回到司令部后,我会让副司令再给你送来一万两白银,专门用来安排这些新到的技工和家人。”
“三个月,我希望三个月以后,你管理的这些工厂能达到盈利状态,不仅不再需要司令部资金资源,还能给司令部提供资金……”
肖文昌带着的人一离开,一千多人马上就少了一半还要多。
这时,杨兴国已经把目光转移到黄兴身上。
“黄主任,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不过,现在还不是休息得时候。我的想法是,你带着从湖北招揽到的人才回司令部,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意愿,同副司令一起决定他们的分配。争取十天以后,所有人都有自己岗位……”
“至于我,负责陪一陪那几十个商人和代表,想办法把他们都留下,让他们愿意来我辽动投资……”
黄兴带着人离开后,杨兴国面前就只剩五十多个以一个中年人为的商人和代表。
杨兴国走到大家面前后非常爽快说道:“诸位好,我是辽东军司令杨兴国,接下来几天,我会陪着大家好好考察一下辽动。让大家知道,我们黄主任没有欺骗大家,辽动到处都是商机,只要大家愿意来,就能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
杨兴国的出现就已经让这些人很激动了,毕竟,如今的杨兴国在关内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完全一个民族英雄的标榜。
而眼前,杨兴国不仅出现了,还会在接下来几天陪着大家一起考察,那就让几十个人更激动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几倍利润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了解了一下考察团成员身份,并且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后,杨兴国也带着他们往辽中方向赶路。
当他们完全离开营口县城,被成熟的水稻和玉米给包围时,杨兴国直接对身后考察团问道。
“你们中间有没有粮商……”
“我是……我也是……”马上就有两个人打马赶到杨兴国身边。
杨兴国直接问道:“既是粮商,那你们对江南和京城的粮价应该很了解,不知道你们谁能告诉我,从江南运粮食到京城,一担粮食能赚到多少银子……”
“我经常在江南和京城之间贩卖粮食,我清楚……”
“江南的水稻大约一两五银子一担,京城的价格是两倍还要多,大概三两五一担。如果磨成大米,价格分别是二两银子一旦和四两五银子一担。”
”表面上看粮食有两倍的差距,但实际的利润却非常少。“
”我们都知道,粮食走水路省钱,但就算是水路,一担粮食北上也需要一两五银子的路费,再加上人工方面的花费和税收,一担水稻在京城卖出去,我只能赚两钱银子。一担大米能赚到四钱银子……“
短暂沉默后杨兴国回答:“利润说高也不高,毕竟,从江南运粮食到京城,整个运输周期太长了……”
“的确不高……”刚刚说话的商人一脸无奈回答。
“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最多只能赚到两三万两白银…”
杨兴国点点头继续问道:“如果从辽动收粮食,水稻二两银子一担,大米三两五银子一担。
商人想了想后回答:“从这里到京城,就算从山海关走官道,那也只有几百里。平均一担粮食的运费大约七钱银子,如果从营口码头走水路,运费降低到五钱银子都有可能……”
“这样的话……”话说道这里,这个商人的一双眼睛已经向外射出两道充满炙热的目光。
深吸一口气后。强压住自己内心激动,用自己尽可能平静的武器回答。
“每担粮食都可以多赚至少四钱银子,甚至是五钱,六钱银子,利润比从江南运粮食过去多了两倍还不止。”
两三倍原来的利润。这对于商人来说,绝对是想也不敢想的。
所以,话说完后,这个商人足足经过了半分钟震惊才反应过来。随后,对着杨兴国一脸期待追问道:“不知道辽东军控制的辽中五县,一共能产出多少粮食……”
对方的表现让杨兴国意识到,眼前的粮商已经被巨大的利润给吸引了。
想了想后,一脸微笑回答:”因为时间紧迫,今年辽中五县只有百万亩良田种了粮食。“
”其中水稻九十多万亩,粗粮玉米三十多万亩。”
“现在。辽中五县的人口数量已经过一百万,在大量难民的开垦下,明天,我们至少有三百万亩良田可以种上粮食。”
明年的事情这些商人不会管,也管不到。
在他们看来,眼前近在咫尺的秋收,就已经是一个在向他们招手的聚宝盆。
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一亩地收获三担粮食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就算一亩地三担粮食,一百多万亩良田全部加起来那也是三四百万担粮食。
如此数量庞大的粮食,就算对外销售一百万担。按照一担粮食至少五钱银子。不,甚至是七八钱银子的利润。一百万担粮食全部加起来,那也是七八十万两白银的存利润。
到时候,就算自己只分到其中一成得利润。那也是七八万两白银,抵得上自己在关内做三年的生意。”
想到这里,两个粮商心中马上做出决定:现在就回江南筹集银子,来辽动做粮食生意。
于是,两个人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同时对杨兴国说道:”杨司令。我决定来辽动投资,辽东军控制的每个县城都要来至少一个粮店。另外,我还想在辽动大量收购粮食往京城方向销售。现在距离秋收还有十天时间了,时间紧迫,我想现在就回湖北筹集银两……”
“可以!”杨兴国非常爽快回答。
而就在两个人面色一喜时,杨兴国话风忽一转,继续说道:“但是,我要提醒你们的是,在我辽东军地盘上经商,必须要守我们辽东军的规矩。另外,为了保障百姓利益,我辽东军会以二两银子一担的价格和你们一起收粮食。也就是说,你们的收购价格只能等于或者是多余二两银子一担粮食,觉不能低于……“
”可以,没有问题……“两个商人想没想就回答。
看到两个粮商脸上的激动笑容,同他们明显很熟,而且关系很好的几个商人,赶紧围了过来说道:”老王,咱们可是老朋友,这么赚钱的生意可不能忘了我,我入股两万两白银怎么样……“
”我也入股两万两白银……咱们合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一定要同意……“
看着热情高涨的众人,杨兴国一脸满意说道:“请诸位放心,大家现在看到的只是辽动的一个很小商机,接下来,我还有更多的商机告诉你们……”
就算有了杨兴国提醒,两个粮商仍收获了十几万两白银的投资。
同杨兴国打了招呼后,两个粮商就匆匆赶回营口码头,准备跟着船队一起会湖北,筹集银子。
看着两个粮商匆匆离开的身影,其他人除了羡慕就是期待。
所有人都看着杨兴国,期待杨兴国也给他们带来一个大商机……
很快,一行人就进入一个两千多人的移民点。
经过几个月建设,这个移民点已经有了镇子的样子。但是,宽阔的街道上,除了寥寥无几几个百姓,连一间商铺都没有。
这时杨兴国忽提示道:“这里的人都是来自因为战乱而来到这里的难民,除了辽东军给他们提供的必须口粮,现在他们什么都缺。”
“但是,这也只能代表现在,用不了多久,他们手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因为,镇外那些良田都是他们的,十天后,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有五亩地的收入……”
一个商人马上反应过来,激动说道:“我明白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就算有银子,这里的人也买不到东西。这里马上就要入冬了,如果我从江南运过来大量棉布和棉衣,一定能赚很多银子……”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三百九十三章 成功招商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这个商人一提醒,其他商人纷纷反应过来。而后,根据自己在湖北的生意,提出自己可能在辽动的投资。
一番热闹的分析过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只要肯来这里投资,这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等着他们来赚。
杨兴国当着所有人的面再一次强调了辽东军规矩后,就留下已经做出原则的十几个商人,带着剩下不到三十个人,继续往辽中方向赶路。
走着走着,杨兴国竟放弃官道,带着大家走上一条小路。
半小时后,大家就走到一座大山的山脚。
就在众人脸上纷纷流露出疑惑和不解表情是,其中一个商人忽激动叫道:“铁矿,这里有铁矿……”
杨兴国点头肯定道:“没错,就是铁矿。
”这座山上一共有三个矿洞,都是原来老毛子开的,开矿设备也都是齐的。我辽东军决定重新开采这些铁矿。只要大家愿意,这些铁矿都可以交给诸位进行开采……“
最先现铁矿石的商人,眼睛一亮追问道:“杨司令,你们是打算把这些铁矿一次性出卖还是?”
“不,我们不卖……”杨兴国摇头回答。
“铁矿在地下,谁也不知道值多少银子。所以,辽东军控制下的所有铁矿都不会卖……”
“我的想法是,我辽东军同大家一起,合资经营境内所有矿产……辽东军以矿产入股,占五成,剩下经营和投资占五成,也就是你们的……”
“这些矿洞恢复生产后,辽东军只参与分红,不参与任何管理……”
“前两年。我们会履行承诺,给大家免税,两年后,大家除了要给辽东军分成外。还要承担税收。当,这个税收是分成前的税收,辽东军和大家各自分担一半……”
“怎么样,有没有人愿意投资开矿……”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辽东军控制的所有区域。一共有大小25个铁矿矿洞,大小18个煤矿矿洞。这些矿洞,都可以交给大家经营……”
经过半分钟沉默和犹豫后,还是刚刚那个现铁矿的商人再次站出来问道。
“销路,只要这些铁矿和煤矿有一个好的销路,我愿意经营这座矿山上的所有矿洞……”
杨兴国一脸自信回答:“销路绝对没有问题……“
”大家也许还不知道,一个月以后,我辽东军控制的第一个炼铁厂,第一个炼钢厂,第一个电厂。都会建立起来。有这三座工厂在,你们还担心你们开出来的铁矿和煤矿没有销路吗?“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可以告诉诸位。我辽东军已经联系上德国并且同德国展开了合作。诸位开出来的铁矿和煤矿运到营口码头后,有多少德国就会收购多少,至于德国人的收购价格,完全按照国际上的价格给大家,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当,如果你们想要进一步增加收入,我辽东军可以和大家一起,投资修建一条到营口的铁路。这样一来。大家的运输费用绝对能节省一半以上……“
销路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解决后,马上就有七八个商人站出来想要经营矿产。
这时候,杨兴国指着身后的大山继续说道:“除了矿产,我身后这座大山还有两件宝贝……”
杨兴国话说完后。脸上刚露出一副意味深长的笑容,一个商人就站出来说道。
“我知道,是药材……关内人人都知道,长白山人参是最好的药材。但是他们不知道,关外除了长白山人参,还有很多其他珍贵药材都是关内没有的……”
杨兴国点点头全是默认。而后继续问道:”还有一个宝贝谁知道……“
看到众人纷纷摇头,杨兴国也不隐瞒,直接回答:”药材是一个,另外一个宝贝就是皮毛……“
”关在到处都是猎物,再加上这里还有很多牧场,牛羊成群,每年都可以出产大量的皮毛……“
”皮毛可以用来做一副,做手套,做鞋子,做帽子……再加上这里好冷的天气,如果谁能在这里办一个皮毛加工厂,我相信,他一定能赚到大笔的银子。“
”至于药材,办一个药材加工厂,把加工好的药材送到关内,同样能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
”另外,你们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罐头吧,你们可以在这里办一个肉罐头厂,专门加工各种牛羊肉。只要产品质量合格,我保证,光辽东军每年的采购量都能让你们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
“还有,我辽中五县一下子涌入这么多难民。现在过一半的难民都还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就连大家刚才经过的镇子,里面过八成的房租都是土呸房。”
“这种情况下,就算你们拿银子在各地建一个最简单的砖厂,那都能赚到银子……”
当杨兴国一路介绍回到辽中司令部时,几十个商人和代表,竟走的一个不剩。
当,这个走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辽东军失望而离开。
而是他们都在杨兴国的讲解中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
为了早点把商机变成银子,这些商人都非常着急的想要回到湖北,筹集银子和人手,早点来辽动进行投资。
黄兴从杨兴国口中得知这一切后,脸上直接就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一脸不相信反问道:“司令,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初我可是花了好大功夫才说动他们来辽动考察。这才一天时间,你就说动了他们到我们辽中投资……”
杨兴国一脸平静回答:”利益,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没有商人不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
”我这边的招商问题解决了,你这边招揽回来的人才,都安排好了吗?“
“已经差不多了……”黄兴一脸肯定回答……
“一百多个人,三分之一愿意跟着我加入辽东军,从基层教导员做起……”
“三分之一愿意跟着副司令,进去地方政府当官……”
“还有三分之一都是专业性质很强的人才,有医生,有学机械的大学生,有护士,也有老师……我们打算让他们挥自己长处,分别加入医院,兵工厂等部门。”
“至于十几个专门教西学的老师,我和副司令商量一下,准备以他们为底子,办一所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
“安排很合理……”杨兴国一脸满意回答。
想想后命令道:“不过,就这么让他们一下子身居高位,未免太仓促了。我的想法是,先让他们全部进入军队轮训三个月时间。一方面,让他们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保命东西。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在军队当三个月的夜校老师,就当做实习……”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丰收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十月,对东北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
接下来一年时间自己能不能过上一个好日子,就要看这个月自己能从地里收获多少粮食。
伴随这个月的到来,辽东军控制下的一百多万亩良田,也迎来恳荒后的第一次丰收。
东北肥沃的土地没有让杨兴国失望。
解决完黄兴招揽回来的所有人才和技工后,杨兴国也把目光投入到了这场收获之中。
带着周中举等几个人的杨兴国,穿着便装来到距离县城不到二十里的一个庄子。
这个庄子里,过八成的农田都是去年入冬时期开垦出来的。
这时,天刚亮不久,走在庄子入口处的杨兴国还能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
但是,拥有一千多人的庄子,完全不受寒意影响,非常热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