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最担心的事情生了。
很多商人听到招商大会就是号召大家去辽东投资时,马上就不顾身份的开始大骂起来。
“去辽东投资,那不是送死吗?”
“你们辽东外贸公司安的是什么心思,竟让我们去辽东送死……”
“我明白了,一定是辽东军没钱了,等我们带着银子到辽东后,直接把我们带过去的银子抢走,一定是这样,你们太可耻了,这样的伎俩都能想出来……”
“辽东外贸公司今天必须要给我们一个说法。让我们去辽东投资,根本就是人财两空。”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骂辽东外贸公司的部队,整个会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混乱,黄兴一张脸马上就因为愤怒而变得通红。
因为。他清楚看到,最先起哄的并不是中国商人,而是几个不请自来的外国洋行的中国买办。
辽东外贸公司开始销售武器后,把武器卖成天价的他们,马上就失去生意。
如此一来。谢谢洋行的中国买办,就把辽东外贸公司视为对手,用各种手段来对付自己。
面对眼前越来越混乱的局面,黄兴知道,仅凭自己一个人,根本制止不了。
既无奈而又担忧的他,只能对身边保护自己的警卫连长点点头。
随后,黄兴身后的房门就被推开,一身军装,端着上好刺刀步枪的几十个辽东军。迅从房间涌了出来。以黄兴为中心,一字排开,一动不动站在黄兴两侧。
面对眼前忽出现的变故,面对几十杆步枪枪头散出阵阵寒气的刺刀。
刚才还是热闹的会场,马上就变得安静下来。
特别是那几个叫得最凶的外国洋行帮办,一些人脸上甚至因为紧张而流淌出冷汗。
当,也有不怕死的商人。
经过短暂震惊后,直接一脸愤怒的对黄兴质问道:“黄先生,你想干什么?难道我们不同意去辽东投资,你还要用部队逼我们去辽东不成……或者是你黄兴恼羞成怒。想要杀人……”
马上,会场上就有十几双充满怒的目光全部聚集到黄兴身上。
黄兴赶紧站出来否定道:“不……大家误会了,我黄兴既不会逼大家去辽东投资,也不会杀人……之所以让身边这些将士们出来。目的就一个,威慑大家中间的某些人……”
“大家中间有一些人,仗着外国人支持就为虎作伥,连自己祖宗都忘了……大家认为,这样数典忘祖的人,是不是应该好好教训一下他们。”
黄兴的回答铿锵有力。声音传到了会场每个人耳朵。
而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来参加大会的人都不傻。
黄兴话一说出口,大家就明白黄兴口中的那些人是谁。
再加上这些外国洋行帮办平时确实如同黄兴所说,而来参加大会的中国商人,或多或少都被他们打压过。所以,对这些洋行帮办,没有一个中国商人喜欢。
无形之中,这几个洋行帮办就被大家孤立起来,孤零零的站在会场中间。
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他们,继续呆下去,一定不会有好。
所以,不断往外冒着冷汗的他们,非常明智原则了灰溜溜离开大会。
没有这些人捣乱,会场气氛顿时好了不少,起到威慑作用的几十个辽东军,也重新回到房间。
不过,经此一闹,即使辽东军离开了,会场剩下的人也不敢再有什么不好的举动。
所有人都盯着黄兴,等待黄兴下文。
迅整理了一下脑子里混乱思路的黄兴,没让大家等太久就继续说道。
“诸位刚刚的怀疑和担忧,我会一一给大家一个解释。但是,在解释前,我先给大家说一说我们辽东军给大家的招商条件……”
“只要愿意去辽东投资,不管规模大小,全部免税两年……”
“其次,投资过程中,银子如果不够,辽东军还可以提供上限一万两白银,免息两年的贷款。但是,你的贷款总额不能过你的投资数额……”
说完后,也不给大家反应和思考时间,黄兴就继续说道:“刚刚有人说,去辽东投资就是送死,毕竟日俄两大列强正在辽东大仗。”
“但是,我要告诉诸位的是,辽东是在大仗,但战争只生在很小区域。别的不敢保证,我辽东军控制的地盘上,绝不会爆战争……“
”我辽东军能在日俄两大列强军队的不断围剿和进攻下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展壮大,那是因为我们辽东军拥有的数万精锐不是吃素的。不管敌人是谁,只要敢主动进攻我们,我辽东军数万精锐都有能力打败他们。”
“另外,诸位刚刚还提出,辽东属关外,除了土地肥沃一点,没有任何商机可以让诸位去投资,去赚银子……”
“但是,我要告诉诸位的是,辽东到处都是商机,而且还是非常赚钱,甚至是稳赚不陪的商机……”
在一双双充满怀疑和不相信目光的注视下,黄兴马上把杨兴国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原封不动说给大家听。一边说一边观察大家脸上的表情。
没有让黄兴失望,自己快要介绍完的时候,面前很多商人脸上都就苦楚一副动容的表情。
第三百八十七章 德国考察团
“诸位,每年数百上千万两白银的商机,就算你们在这里,也很难碰得到。只要你们去辽动,这些银子就是你们的……”黄兴介绍完以后,用一句充满诱惑的话,最后怂恿道。
对于商人而言,追求利益永远被他们摆在第一位。
所以,黄兴的话说完后,一些眼红的商人,恨不得马上跑到辽动去看看。
这时,一个商人在谨慎之余还是忍不住问道:“黄先生,你说的关外和我们了解到的关外完全不一样。在我们的脑子里,关外不仅荒凉,而且还没有人烟,我们怎么相信你说得都是真的?”
黄兴一脸平静回答:“我不要求大家马上相信我。两天以后,这里会有一个船队去辽动,诸位可以派人跟我一起去辽动看看。当,诸位如果有人愿意,则可以自己去……”
“另外,我辽东军在这里开办辽动外贸公司后,每个月的一号和十五号,都会有一个船队在辽动营口和汉阳码头出,通过水路保证两地的联系……”
让黄兴激动的是,两天后自己准备离开汉阳时,竟有五十多个商人派了代表和自己同行,前往辽中。加上黄兴从兵工厂换来的技工和他们家属,再加上辽东外贸公司自己招揽的人才,竟有千人之多。
这么多人,再加上自己从汉阳购买的一些物资,本来准备好的五艘大船显是不够的。
不得已情况下,黄兴只能厚着脸皮找到张之洞,让张之洞又给自己调拨了五艘大船。
于是,满载大量人才和物资的十艘大船,在黄兴指挥下,浩浩荡荡离开码头,进去长江航道,最后进入近海,北上辽动营口码头……
这时候,经过近一个月的整训和展。辽东军控制的辽中五县已经大变样。
辽东军四个主力师,在补充近两万新兵后,全部达到满编,并且开始训练。
被辽东军控制的辽中五县。百万亩良田,也都到了收获季节。
到处都是成熟水稻的金黄色浪潮,一根根成熟玉米杆汇集而成的玉米林。
当,最让杨兴国满意的是辽动军官学校。
半个多月的适应过后,数百名军官的学习已经完全走入正轨。
其中。大部分连字都认识不到多少的军官,为了学到更多的军事知识,每天晚上都抢着去夜校学习认字。
军官如此上进的情况下,杨兴国自信,经过三个月的短暂轮训,这几百军官一定会生翻天覆地变化。
就在这时,又一个好消息被送到杨兴国手里。
“司令,德国人威廉来了,他让我转告您,从德国过来的设备已经在营口码头外。随时可以靠岸……”
“终于来了,马上通知副司令,跟我一起去码头验货……另外,把兵工厂剩下几个技师全部带上,在设备方面,他们比我们更有经验……”一脸激动的杨兴国想没想就命令道。
花费大半天时间快马加鞭好不容易赶到码头时,三艘来自德国的货轮已经停靠在码头上。
提前一步赶到码头的威廉,正陪着几十个德国人聊着什么。
从威廉对其中一个德国人的态度,杨兴国肯定,他就是德国派来的考察团团长约翰上校。
果。自己带着周中举刚刚走到威廉一行面前,威廉就互相介绍了各自的身份。同杨兴国猜测的一样,被威廉一直恭维着的德国人,就是约翰上校。
也许是因为半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实在是太累了。没说上几句话,约翰脸上就露出一副疲惫表情。一直想着抽空去码头看设备的杨兴国,正好借坡下驴,安排他们去营口县城休息。
送走约翰上校一行几十个人后,既激动而又期待的杨兴国就在威廉带领下,登上货轮。
一眼望过去。货轮宽阔的甲板上,除了箱子还是箱子。
就在杨兴国震惊之余,旁边的威廉马上介绍道:“杨司令,这艘货轮运输的是炼铁厂和炼钢厂的所有设备,为了方便运输,设备全部拆解成零件装在箱子里。”
“其中,最大的箱子重一吨,必须要大车才能运输……”
“为了保证所有设备正常组装并且运行,国内专门派来四名工程师指导你们安装设备……”
一脸满意的验收完三艘货轮甲板上的所有设备后,杨兴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直接就把剩下几十万两白银交给威廉。
随后,杨兴国就命令部队开始卸船,通过准备好的两百多辆大车,就好像蚂蚁搬家,一点点往辽中县城运输。
忙活了一整天,三艘货轮才卸了其中一艘。
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的杨兴国,只能把这件事交给副司令周中举。自己带着警卫,前往营口县城,同约翰上校进行一场正是会面。
“杨司令,你应该清楚我们过来的目的……想要同德意志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你必须要拿出一个可以打动德意志的理由……”约翰没有同杨兴国客气,直言了当就说出了自己目的。
约翰的爽快很合杨兴国胃口,想没想就对约翰回答:“我自信,你们德意志在远东,一定会原则同我进行深一步合作……”
“如果上校先生在这里休息好了的话,可以跟我去辽中。只有在那里,你才能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东西……”
“可以……”约翰非常爽快回答。
作为军人,约翰最感兴趣的,毫无疑问是军队。
所以,一进入辽中,约翰就在杨兴国带领下进去警卫旅驻地。
这时,警卫旅数千将士正在进行常规训练。
面对警卫旅很多他从未见过的常规训练动作,一开始,约翰并没有将这些动作放在心上。
在约翰看来,落后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出现比西方更好的训练部队方法。
但是,性格谨慎的约翰,为了让考察更严密,仍每个动作都尝试了一遍。
很快,约翰脸上的轻视表情就被严肃给覆盖。
完成整个一连串动作后,自认为能轻轻松松的约翰,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对于此刻的约翰来说,累只是他在这里的一个很小收获。
最最大的收获则是震惊,亲身体验一遍那些训练动作后,作为上校军官的约翰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辽东军的这些训练动作,比德意志军队的训练方法更加有效,能让一个新兵在最短时间内增强体魄,学会各种战术动作。
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些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队列训练,在约翰看来,绝对是增强部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的最好方法。
第三百八十八章 强大的辽东军
这时,不仅仅约翰,好几个跟在约翰身后的军官脸上,都露出一副震惊表情。
他们的震惊并没有出乎杨兴国预料。
要知道,辽东军组建的时间虽很短。但辽东军的各种训练方法,都是杨兴国从后世照办过来的。同现在各国训练军队的方式相比,至少先进了五十年。
这也是辽东军自组建而来,部队之所以能迅形成战斗力,杨兴国之所以要求所有部队必须进行封闭训练,没有允许,任何人都不能把训练方法外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将这些德国人脸上的震惊表情看在眼里后,杨兴国马上提议道:“上校先生,这仅仅是一些基本的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想要确认一支部队是否真有战斗力,攻防演练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如我把部队集合起来,上校先生你随便挑两个连队,当着大家的面演练一下……”
“可以……”看到新式训练方法后,约翰最想看到的就是这种训练方法练出来的部队到底怎么样。于是,约翰上校想没想就回答。
“滴滴滴……”马上,一串紧急集合的哨声就在训练场响起。
刚才还是以连为单位,各自进行训练的数千辽东军,在约翰看来,仅仅瞎玩功夫,就变成一群饿狼。
在各自军官的叫骂声中,迅找到自己武器,向自己所在位置冲过来,度非常之快。
约翰专门用怀表计算了一下,从哨声响起到近五千将士集合完毕,前后只用了一分半钟不到。
作为德意志军队的一个上校军官,约翰自认为德**队是世界上军纪最严,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可是,如果把五千德意志军队分散在这么大的训练场上,约翰自认为德意志军队做不到一分半钟集合完毕。“
看到这里,约翰已经可以肯定,眼前这支部队。绝对是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就在约翰越看越心惊的时候,五千将士的武器装备,再一次引起约翰的注意。
一个步兵排装备两挺麦德森轻机枪。一个步兵连装备两挺重机枪。就轻武器而言,这样的力已经可以称得上奢华。放眼所有德意志军队,也就皇室卫队能达到这个标准。至于普通军队,每个连队的轻重机枪数量仅有辽东军的三分之二。
“辽东军怎么可能给部队装备这么多轻重机枪……”约翰上校在自己心中暗暗想到。
不过,他并没有说出来。而是在杨兴国示意下。随便点了两个连队,准备看看他们的攻防演练。同时,也可以通过攻防演练看到,这么多的轻重机枪配置在战场上是否有作用。
很快,警卫旅旅长就跑到杨兴国面前报告道:“司令,我们先演练我军一个步兵连进攻俄军一个步兵连,守军一个步兵连会按照俄军标准,配置一挺重机枪……”
“整场演练全部用空包弹,只要被子弹命中就退出战场……”
约翰听了翻译后,直接对杨兴国点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杨兴国就命令道:“那就按照你说得打,争取半个小时占领对方阵地。”
演练一开始,防守方的重机枪就向进攻部队射出密集的阻击力,普通步枪手也不甘落后,朝着阵地前一切可疑目标射出子弹。
看到守军阵地前弹雨横飞的场景,约翰的眉头一皱说道:“守军力太猛,进攻部队就算能拿下守军阵地也会损失惨重。”
杨兴国听了后,仅仅摇了摇自己脑袋,并没有说话。
就在这时,进攻部队动了。
两挺分开布置的重机枪。迅向守军重机枪射出两条交叉舍。
两挺重机枪一开枪,守军重机枪就因为重机枪手中弹而熄。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两条交叉力的射击下,不管守军重机枪选择同哪一挺重机枪进行对射。另一挺重机枪马上就向它射来一串子弹。
如此一来,守军的重机枪力马上就变得断断续续起来,无法起到力压制的作用。至于他们的重机枪手,每个人上去最多坚持三秒钟,就会被子弹命中。
看到这里,约翰的脸色马上就变得严肃起来。
在他看来。守军一旦失去了重机枪这个防守利器,守军的防守能力至少要降低三成。
面对辽东军进攻部队一开始就给自己带来的惊喜,约翰在震惊之余,马上盯着进攻部队,想要看看进攻部队还有没有自己没看过的新招数。
很快,进攻部队的进攻就开始了。
六挺麦德森轻机枪,两挺一组,互相掩护着对守军阵地射出子弹。
因为战场上至始至终都有三条舍不断横扫守军阵地,很多露头进行阻击的守军先后被子弹命中。
如此一来,守军的阻击力马上就变得微乎其微。
进攻部队一百多步兵,马上抓住机会冲了出去。
就算到了这个时候,进攻的辽东军仍没有像约翰想象中的那样,排着散兵线,浩浩荡荡向守军动进攻。
而是三人一个战斗小组,端着步枪,交替掩护向前进攻。
一旦三人中间有一个人被攻击,剩下两个人马上就能反击,趁着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用两子弹将其解决。
面对这种既新奇而又犀利的进攻方式,守军仅仅坚持五分钟时间就损失过半。
而这时候,进攻部队已经冲到距离他们不到五十米位置。
就在约翰再一次做出判断,进攻部队要冲进守军阵地,用刺刀结束战斗时。
冲在最前面几十个步枪手竟掏出一个铁疙瘩,狠狠扔进守军阵地,随后,守军阵地就升起几十股黑烟,进攻部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击就成功杀入守军阵地,全歼对手,结束战斗。
面对这个结果,因为震惊而张着嘴巴的约翰上校,足足过了一分钟才反应过来。
随后,直接对杨兴国感慨道:“我不得不承认,贵军的战斗力远远过我的想象,甚至在很多方面,我们德意志军队都比不过贵军……”
“杨司令,如果不介意,我想要一份贵军的训练方法……当,我们德意志绝对不会亏待朋友,我们一定会用等价的东西来交换……”
“另外,我还想要知道,贵军进攻的最后阶段使用了什么武器。为什么这种武器一落到守军阵地,守军就被杀得几乎全军覆灭……”
杨兴国想了想后,装作一副为难的表情回答:“上校先生,这可是我们辽东军之所以能一次次打败日军和俄军的关键,给了你们,那日军和俄军不就……”
约翰赶紧回答:“你要相信我们德国,德国的保密措施绝对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严格……”
“另外,只要你开出的条件合理,我相信我们德国一定会答应你。”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封电报
“好,我可以把你要的两样东西卖给你们……”杨兴国想了想后回答。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说杨兴国傻了,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卖给别人,那辽东军今后不是没有任何优势而言,自取灭亡吗?
其实不,辽东军有数万将士,光能够看到训练手册的军官就有上千人。
这种情况下,就算辽东军的保密措施再好,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
只要德国人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和财力,照样能把完整的训练方法搞到手。
至于手榴弹,不出意外,今天年底俄国人就会把他用在战场上,到时候德国仍会知道。
既如此,那自己为什么不趁着这两样东西还有价值,从德国人手里换一些自己急需的东西呢?
当,这时的约翰脸上,已经因为杨兴国肯定而露出非常激动的想法,完全不知道杨兴国此刻的心中想法。
要不,这个约翰一定会恨死杨兴国,大骂杨兴国狡猾。
高兴归高兴,约翰并没有忘记自己这个考察团团长的任务。
想了想后,对着杨兴国问道:“杨司令,不知道贵军有多少这样的部队……”
“只有不到八千人,也就是我的警卫旅。在警卫旅近八千将士中,新兵只占了两成,剩下老兵都是从几个主力师挑出来的。不出意外,这些老兵在战场上至少杀死过一个敌人……”
这个回答在约翰看来,绝对是情理之中。
这种把精锐集中到一支部队的做法,不仅仅辽东军,就连德国也是一样。
并没有表现出太多诧异的约翰继续问道:“那贵军还有几个主力师,战斗力怎么样?”
也许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太唐突了,约翰紧跟着解释道:“请杨司令不要介意,我并没有刺探军情的意思。只有清楚了辽东军战斗力和规模,我们才能对辽东军整体实力进行评估。”
杨兴国点点头回答:“我辽东军还有三个主力师,一个新编师,一个炮兵师。四个师的新老兵比例都一样。但三个主力师已经组建大半年时间,而新编师才刚组建一个月不到……”
“那我们去这个新编师看看……我想知道,你们辽东军的新式训练方法对新兵的作用大不大,能不能让新兵迅学会各种战术动作。”
进去训练场。又一副让约翰目瞪口呆的事情出现了。
巨大的训练场上,一个团两千多将士,正以连为单位进行热朝天的训练。
盯着其中一个连队看了整整半小时后,约翰现,这些人的各种战术动作已经很标准了。只是,因为训练时间太短,他们还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刚开始,即使有杨兴国介绍,约翰也不相信这些新兵只训练了一个月时间。
可是,当约翰从中挑了好几个新兵,并且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都是刚刚加入辽东军不到一个月时间后,约翰终于信了。
于此同时,对辽东军的训练方法。约翰也变得更加眼色。
当,对辽东军的真实军事实力,约翰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
可是,约翰并不知道,这些新兵之所以成长如此迅,除了杨兴国照搬后世总结了上百年的新式训练方式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那就是新编师的新老兵比例。
一比一的新老兵比例,让每个新兵都有一个老兵进行一对一训练。
如此一来,在老兵督促和严格训练下。这些新兵不进步都不可能。
一天的考察结束后,约翰仍沉浸在各种震惊之中。
匆匆吃过杨兴国准备的晚饭后,约翰就带着几个人回到自己房间,给国内写电报。汇报一天的成果。
看完约翰用一个小时写完的电报后,其中一个部下小声提醒道:“长官,这样写是不是把辽东军的战斗力太夸大了……”
“夸大了吗?我不觉得……”约翰一脸严肃回答。
“还记得我们上午看到的那场攻防演练吗……如果让德意志一个步兵连去进攻俄军一个连,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这……”部下脸上马上露出一副犹豫表情。
想想后回答:“我们德意志军队一定能拿下俄军阵地,取得胜利……”
“只是,以我们德意志军队的力配置和进攻方式。至少需要半小时才能结束战斗,而且还要付出进攻部队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
约翰点点头算起认可了部下回答。
但没过多久,约翰再次一脸严肃反问道:“如果把防守阵地的俄军换成德意志一个步兵连,还是由辽东军一个连动进攻,最后的结果会如何……”
部下脸色马上就变得难堪起来,一脸犹豫回答:“辽东军进攻部队占领我们阵地,并且消灭我们……”
“那就是了……”约翰果断回答。
“现在你们还认为我的报告由夸大辽东军战斗力的成分吗?”
几个部下赶紧摇头否定。可就在这时,又一个部下提醒道。
“长官,你在电报上说,中国东北这几个省份,最后都会被辽东军控制,杨兴国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不知道有什么依据。毕竟,还在的东北,还控制在日本和俄国手里。“
“辽东军的战斗力的确很强悍,但他们毕竟兵力有限,而且还没有战斗潜力。一到日本和俄国集中精力去对付他,不管是哪个国家,都可以轻而易举消灭辽东军。”
听到这里,约翰笑了,而且还笑得非常神秘。
对着几个部下回答:“辽东军能在日俄之间的夹缝中生存下来,那就证明辽东军除了战斗力,其他方面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至于日俄两国,在我看来,谁都不可能真正控制东北……”
“就算日俄战争最后能分出一个输赢,东北也不会属于赢得一方……”
“至于具体原因,那就牵扯到如今的国际关系,你们还没有资格知道……”
“除了这个问题,其他方面如果没有疑问,我们就按照这个内容给国内电报……”
几个部下纷纷摇头表示没有问题。
最后,一个部下一脸期待说道:“:长官,我肯定,这封电报传回国内后,一定会在国内引起轩大波,震惊很多人……”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仅仅一封电报,我绝对不相信,落后的中国,竟拥有比德意志更加先进而且有效的部队训练方法,甚至还有德意志没有装备的新式武器。“
第三百九十章 中德合作
约翰等人的判断没有错,他们的报告传到参谋部后,的确引起了轩大波,甚至还惊动了德皇威廉二世。
当他确认辽东军确实拥有比德意志更好的军队训练方式以及德意志军队还没有装备的新式武器后,马上给约翰回电,不惜一切代价搞到这两样东西,提高德意志军队战斗力。
第二天,走进辽东军司令部的约翰不再去军队,而是想看看德意志非常稀缺的矿产资源。
当约翰确认辽东军控制区域有大量铁矿和煤矿,并且把消息传回德国本部后。
德国参谋部直接就沸腾了,德皇威廉二世也非常高兴。
面对实力远超大家想象,并且给德意志提供大量矿产资源的辽东军。威廉二世和德国参谋部几乎没有多做考虑,就委托约翰同辽东军进行谈判,进一步加深同辽东军之间的合作。
“杨司令,贵部表现出来的实力很让我吃惊,经过上报,我们决定进一步加深同贵部的合作……”
杨兴国的眼睛一亮,赶紧回答:“我需要和你们德国在军事,工业,教育,医疗……各方面加强合作……“
约翰笑了一下回答:”合作……杨司令,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个事实,据我所知,你们辽东军连最起码的工业,医疗,教育底子都没有,怎么同我德意志进行合作……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合作,还不如说是支援……“
杨兴国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心里虽憋了一肚子气想要发泄出来,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百度搜索→
约翰的话虽很露骨,一点不给自己留情面,但说得都是事实,让自己一点反驳的理由都找不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