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颜冰也跟着自己发愁起来,杨兴国一脸欣慰的同时赶紧拒绝道:“你只要给副司令筹集一百万两白银应急就行了,剩下的信息我来想办法!”

    颜冰一脸担忧反问道:“你能有什么办法,这是八九百万两白银,不是八九十万两。司令,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也要给你分忧。十天内,我给副司令准备两百万两白银。另外,以后每个月,我再给副司令提供三十万两白银。”

    看到颜冰这么坚持,完全一副女强人的架势,杨兴国就算再怎么心痛也只能点头同意。

    不过,就算自己解决了其中两百万两白银,那也还剩下八百万两银子。

    作为辽东军经济部长,颜冰管着辽东军钱袋子,非常清楚一次筹集这么多银子的困难。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渠道,以辽东军现有的实力和地盘,绝对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八百万两白银的巨款。

    所以,即使杨兴国答应自己请求,颜冰仍忧心忡忡的继续问道。

    “司令,你打算怎么做?”

    杨兴国想想后回答:“此次反围剿作战,部队在战场缴获了一百二十多万两白银。我本来想让部队自己留下,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另外,部队还缴获了我们用不上的八万多条步枪和近两千万发子弹。既我们自己用不上,那就全部换成银子。不出意外,这些武器弹药可以换回来两百多万两白银!”

    “另外,我们在凤城和日军占领的其他十多个县城缴获了大量粮食,这本来是十多万日军超过三个月的军粮。但是,如果把这些军粮换成更便宜的粗粮,而且省着点吃的话,应该够两百万难民吃两到三个月时间,相当于省了近一百万两白银。”

    “这样算下来,就解决了四百多万两白银。至于剩下三百多万两白银,我再想其他办法解决!”

    周中举想想后回答:“如果能先解决六百万两白银,剩下的银子可以往后拖两个月再给我!”

    “那就够了!”杨兴国眼睛一亮说道。

    旁边的颜冰可没有那么乐观,一脸担忧提醒道:“司令,八万条步枪和配套弹药,就算按照关内市场价的八成来销售,也不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全部换成银子!”

    杨兴国刚舒展开来的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

    就在这时,周中举下面一个负责情报的副手忽走了进来,一走到周中举面前就报告道:“副司令,京城朝廷刚送出来的情报,和司令有关系,很重要!”

    迅速看完情报后,周中举眉头跟着就皱了起来,一边把情报递给杨兴国一边说道:“司令,这个袁世凯太可恨了。我们和他无怨无仇,竟一次又一次在朝堂上算计我们!”

    “就在一天前,袁世凯利用日本发给朝廷的抗议书,怂恿太后认为我辽东军不忠,并且怂恿太后让你去京城面圣。这不是明显想让你离开辽东军,孤身进入京城好控制你,从而瓦解我辽东军吗?”

    周中举的话杨兴国没有听进去。

    一看完周中举递过来的情报,杨兴国就陷入沉思,分析这件事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而周中举和颜冰两个人则是皱着眉头,分析此去京城的利与弊。分析来分析去,两个人最后的意见竟非常一致:此去京城实在是太危险了,就算朝廷最后把辽东军说成叛军,杨兴国也不能孤身去京城面圣。

    这时,杨兴国似乎也想到了什么,眯成一条线的一双眼睛迅速向外射出两道精光。

    后在周中举和颜冰两个人注视下,非常意外的回答:“刚才不是还在发愁,怎么在短时间内把八万多条步枪变成银子吗?现在机会来了,去京城,卖给朝廷。放眼整个关内,也就朝廷有能力一次性拿出两百多万两白银!”

    “不行!”周中举和颜冰两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反对道。

    没想到自己一个决定会引起两人这么大反应的杨兴国,还没来得及开口,周中举就接着说道。

    “这明显是朝廷解除你军权的一个阴谋。还有袁世凯,在朝廷已经不止一次算计我们了。去过你孤身去京城,我肯定,袁世凯一定不会放过这个算计你的机会!”

    颜冰脸一红跟着说道:“我也反对你去京城,此去京城太危险了,很可能进了京城就出不来了!当,如果你一定要去京城,我也要跟着。如果真被困在京城,我们还能在一起!”

    杨兴国赶紧回答:“你们都想太多了!此去京城面圣,的确是朝廷算计我的一个阴谋。但是我肯定,以我现在的威望,只要不直接造反,朝廷绝不敢马上杀了我!”

    “还有,只要朝廷不马上杀了我,以我自己的身手,只要朝廷不把我关到监狱,我就有自信活着离开京城,回到辽东。二叔,对于我的身手,你应该再了解不过了。那么大的京城,根本困不住我!”

    周中举还是摇头拒绝道:“如果你低估了朝廷想要瓦解我辽东军的决心,你一进京城朝廷就把你关到牢房呢?到时候你该怎么办!兴国,这一次无论如何你都要听我的,我们的命都只有一条,我们赌不起。大不了真的被朝廷宣布为叛军,就算如此,以我辽东军的战斗力,我们也有信心守住辽东现在的地盘!”

 第五百六十五章 谁说没仗打了

    无论周中举和颜冰怎么反对,都没办法改变杨兴国进京的决心。

    但是,为了让两个人放心,杨兴国也有妥协。

    在杨兴国开来,此次进京尽管有风险,但自己安全和顺利离开京城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刚开始,杨兴国只打算带上一个连的警卫进京。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被周中举和颜冰两个人一起否决了。

    在两个人强烈要求下,妥协的杨兴国只能把护卫从一个警卫连增加到一个警卫营。

    后再从骑兵师抽调一个骑兵团,以连为单位分散到京城周边,随时接应杨兴国出城。

    最后,为了保证杨兴国在京城的安全,从特战支队抽三个中队,由副支队长王宏亲自带队,提前进京潜伏起来,随时应对杨兴国进京后可能出现的意外。

    杨兴国奉旨同意进京面圣,消息传到京城,很多人都是大跌眼睛,并且对杨兴国表现出来的胆量表示敬佩。

    当,在这些朝臣中也有高兴的,比如说袁世凯。

    一收到杨兴国即将进京的消息后,袁世凯就开始召集幕僚商议,怎么在京城除掉杨兴国,就算除不掉杨兴国那也要把杨兴国留在京城,脱离辽东军。

    在袁世凯看来,这件事如果成了,以北洋军如今在朝堂上的实力和地位,很容易就能吞下辽东军数万精锐,把它们变成自己部下。

    几天后,一路快马加鞭的杨兴国就到了京城,并且在第二****会上见到了慈禧。

    为了给辽东军争取多的和平发展时间,同时也为了自己此行的安全,从朝廷要到自己急需的银子。即使杨兴国再怎么不愿意,最后也当着朝臣的面给慈禧行了一个大礼。

    作为大清国掌权人,慈禧没有那么多客气好讲,一上来就问杨兴国当初为什么不奉旨送奉天日军离开,还要借机让日军留下那么多武器才胖离开辽东。

    一下子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就全部集中到杨兴国身上,有的担忧,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平静。

    稍微酝酿一下自己情绪后,杨兴国马上摆出一副无奈的架势回答:“请太后息怒,末将也是实在没有办法!”

    “为了把日本军队赶出辽东,末将统领的辽东军一共损失四五万人,其中光战死的就超过四万人!”

    “他们加入辽东军的时候末将曾经对它们许诺过。加入加入辽东军打俄国人和日本人,如果不幸战死了,末将会给他们家人五十两白银的扶恤!”

    之所以不把一百两白银的扶恤说出来是因为杨兴国不想让朝廷误会自己有什么图谋,给士兵的扶恤竟比朝廷还要高。结合朝廷军队的扶恤,一番分以后的杨兴国最终把对朝廷上报的抚恤金定位五十两,比朝廷稍微高一点点。

    如果朝堂上真有人针对自己,拿这件事来说事。

    自己完全可以解释辽东军在关在作战,关在人口本来就不多。如果没有丰厚的抚恤金,关在根本没有人愿意加入辽东军打额国人和日本人。

    果不其,自己刚把抚恤金数量说出来,朝堂上一个武将就站出来拿这件事来质问自己。

    而杨兴国马上把自己早就想好的解释说了出来。

    完了后,这个武将即使心有不甘,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快就被自己给化解了。但面对周围看向自己的几十双目光,只能一脸无奈退了回去。

    这时,慈禧开口了:“这件事可以理解,关在我去过,的确非常荒凉,没有多少人口。杨爱卿通过增加抚恤金招兵打俄国人和日本人也是无奈之举。诸位爱卿就不要再讨论了!”

    说到这里,慈禧话风一转,对着杨兴国继续质问道:“可是,杨爱卿,哀家还是不明白,抚恤金和你违抗圣旨,截留日军数大量武器有什么关系?”

    杨兴国赶紧回答:“有关系,而且还有很大关系!”

    “按照末将对辽东军所有将士的许诺,一个战死将士五十两白银的抚恤金,四万多将士就是两百多万两白银!加上受伤将士的扶恤,全部加起来就是三百万两白银。”

    “辽东军占领的那些县城,因为日俄战争影响,百姓几乎都逃了。没有人就意味着没有税收。为了筹集到三百万两白银,给战死将士一个交代,末将只能从缴获上想办法!”

    “而所有缴获中,只有武器弹药最值钱。为了缴获到足够的武器弹药给战死将士换回足够的抚恤金,末将只能出此下策,截留日军撤退部队的武器弹药!”

    看到慈禧脸上的表情已经慢慢变得动容起来,身怕自己精心创造出来的局面就这么被杨兴国给破解的袁世凯,只能自己站出来,一副冷嘲热讽的对杨兴国说道。

    “杨总兵还真是大方,拿三百万两白银给战死将士发抚恤金。这么多银子,如果给朝廷,你知道能做多少事吗?”

    “太后,臣以为杨总兵这是强词夺理。现在日俄战争已经结束,日本军队也被赶出了辽东,辽东军几乎不会再遇到什么大事,臣不相信杨总兵真会拿三百万两白银去给战死将士家属发抚恤金!”

    袁世凯话里的隐含意思非常明显:战争结束了,辽东军的作用也就没有那么大。杨兴国完全没有必要把抚恤金完全发下去。到时候,就算辽东军剩下将士有意见那也没什么,反正辽东军已经不需要再打仗了。

    可是,让袁世凯意外的是,杨兴国脸上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冷嘲热讽发怒,平静的脸上反而还闪过一丝冷笑。

    没等袁世凯退到自己位置,杨兴国就继果断否定道:“袁大人此言差矣!如果末将不按照许诺下发抚恤金,那辽东军剩余将士就会对末将,对朝廷失去信心。”

    “从今以后,他们就不再相信末将,不相信朝廷。整个辽东军的战斗力也会大大降低!”

    “这种情况下,辽东军如果再遇到战斗,还能打败敌人吗?”

    袁世凯不为所动继续嘲讽道:”战斗,辽东军已经打败了日本军队,在辽东,甚至整个关外,都是一家独大,怎么可能还有战斗?“

    杨兴国不怒反笑道:“袁大人,是谁告诉辽东没有战斗了!“

 第五百六十六章 吓死你

    袁世凯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杨兴国已经继续说道。

    “太后,此次日军进攻我辽东军。尽管失败了,但日军仍有五六万人之多。更重要的是,我辽东军被打残了,部队损失惨重,几乎失去战斗力!”

    “臣肯定,关外日军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已经查到我辽东军的损失情况。”

    “要不,日军也不会在小小的旅顺附近集结十多万精锐。不出意外,这十多万精锐一定是针对我辽东军的。只要他们补充足够的武器弹药,他们就会趁着辽东军最虚弱的时候,出兵消灭我们辽东军,占领辽东,后一步一步蚕食关外!”

    杨兴国忽说出来的消息是袁世凯不知道的

    毕竟,困守旅顺一带的日军,从地形上来看,完全处于辽东军包围之中。

    至于旅顺通向外界的海路,因为日本海军大量活动在旅顺军港,不要说大清国的普通海船不敢靠近旅顺,就是大清国的北洋舰队都不敢靠近旅顺。

    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和朝廷想要知道旅顺的消息,几乎不可能。

    现在一听杨兴国说,日军还在旅顺集结了十多万大军,随时准备北上。不仅慈禧被吓了一大跳,袁世凯也被吓了一大跳。

    辽东的战才停下来不久,对朝廷很重要的奉天也才刚刚被朝廷收回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慈禧都不想看到关外再一次爆发战斗。

    当,就算真有战斗,慈禧也想辽东军把战场控制在辽东,不要波及到刚被朝廷收回来的奉天。

    脑子里迅速想完这些东西后,慈禧赶紧追问道:“杨爱卿,你刚才说得都是真的,日本人还有想继续进攻辽东,蚕食关外的想法!”

    “是的!太后。如果太后不相信,现在就能派人从辽东前往旅顺一带侦查。十多万日本军队全部驻扎在旅顺境内,严阵以待,随时可能进攻我辽东军!”

    听到这里,慈禧忍不住长叹一口气,后一脸无奈说道:“看来倭寇想玩霸占我关外的心不死啊!关外是我大清国的龙兴之地,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到倭寇手里!”

    听了慈禧的回答,再看到旁边皱着眉头一言不发的袁世凯。杨兴国肯定,自己此来京城的危机算是解除了。

    旁边的袁世凯一定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竟利用日本军队解决了他精心给自己准备的一个大阴谋。

    既自己在京城的危机解除了,杨兴国不介意利用旅顺的日本人,好好恶心一把不知道为什么一直盯着自己并且算计自己的袁世凯。

    想到这里,杨兴国马上对慈禧建议道:“太后,臣没有银子给辽东军战死将士发放抚恤金,辽东军剩余将士的士气和战斗力一定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末将肯定,辽东军一定挡不住日军进攻。为了保证辽东和关外的安全,末将恳请太后抽调北洋新军两个镇的兵力北上出关,同辽东军一起抵抗日军进攻,保护辽东,保护关外。”

    当年在朝鲜的时候,袁世凯和日军打过交道,非常清楚日军的强悍战斗力。

    尽管袁世凯不知道辽东军是怎么一次又一次打败日军的,但最起码的一点自知自明袁世凯还是知道的。

    在他看来,以北洋新军现在的战斗力和装备情况,到了关外,绝不可能是日军的对手。

    这种情况下,杨兴国让太后调北洋新军出关作战,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狠狠瞪了一眼杨兴国后,去过不是在朝堂上被算计的袁世凯很可能直接冲到杨兴国面前和他干上一架。

    但是,在慈禧和几十个朝臣的注视下,他只能把这股怒压在心底。

    面对杨兴国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袁世凯知道,这是杨兴国在报复自己。

    但是,作为枭雄,袁世凯还是很快做出反应。脸一红对着慈禧回答:“太后,老臣也想亲自带领北洋新军出关作战。但是,关外的环境太恶劣了,我北洋新军将士都是关内的。老臣担心部队出关以后,还没有同日军交战部队就因为不适应关外恶劣气候而损失过半!”

    “到时候,北洋军肯定不是日军的对手!”

    “而辽东军就不一样了,他们适应关外环境,而且多次打败过日军。让他们出战,我相信网总兵一定不会让朝廷失望。”

    袁世凯回答的冠冕堂皇,但十个人都明白,袁世凯是怕了,被杨兴国口里的日本人给吓着了。不想拿出自己在朝廷立足的北洋新军去冒险。

    说得更直接一点,袁世凯他想保存实力。

    慈禧虽老了,但他并不糊涂。

    袁世凯冠冕堂皇的解释一出口,她就对袁世凯变得失望起来。

    将慈禧脸上的变化看在眼里后,杨兴国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一个改变慈禧对辽东军态度,给辽东军争取更长发展时间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自己能把握住。

    就在大家表情各异的看着袁世凯,等着看笑话时。

    杨兴国果断站出来回答:“太后,既袁大人说让我辽东军上,那我辽东军就上。反正我辽东军组建以来就是为了保证辽东不被日俄占领。”

    “为了辽东,我辽东军上下几万人就算全部战死也没有什么!

    这句话一出口,朝堂上的反应同刚才袁世凯那句话说完后的到反应相比,只能用截相反这四个字来形容。

    甚至有很多大臣直接变得热血沸腾起来。就连慈禧太后脸上都流露出一副非常满意的欣慰笑容,一点也看不到刚开始表现出来的对杨兴国不满和怀疑。

    这时,杨兴国话风一转,继续说道:“不过,末将刚才也说了,在没有解决战死将士的抚恤金之前,辽东军上下的士气一定会变得非常低落!”

    “这样一来,辽东军肯定挡不住日军进攻。末将不怕死,但末将就怕自己死了,仍挡不住日军攻势,保护不了辽东,对不起朝廷和太后。”

    “所以,末将希望朝廷为了辽东能支持辽东军一些银子,不需要太多,只要能把抚恤金全部发下去就行了!”

 第五百六十七章 后手

    眼前的慈禧和即使上的评价一样,一听到杨兴国问她要银子,脸色就变得不好看起来。

    察言观色的户部尚书赶紧站出来对杨兴国解释道:“杨总兵,实不相瞒,朝廷也没有银子了。不说几百万两白银,就是三十万两白银朝廷都那不出来!”

    朝廷刚收完税收不久就没有银子了,对户部尚书的回答,杨兴国打死也不相信。

    这时候,慈禧也许感觉到就这么拒绝实在是太不近人情。

    老话说得好,想要马儿炮又不想让马儿吃草,就算杨兴国表面没有什么意见,真正到了战场,谁也不敢保证杨兴国不会掉链子。

    所以,户部尚书话刚一说完,慈禧就跟着说道,而且还是一副大义凛的样子。

    “当,不管朝廷再怎么没有银子,那也不能苦了前线将士。哀家决定,从各部抽调二十万两白银给辽东军。一旦日军发动进攻,辽东军务必不惜一切代价挡住日军进攻!”

    “慈禧这个老太婆还真好意思说出口!”杨兴国在自己心里暗暗诽道。

    在杨兴国看来,慈禧就是再怎么扣,看在自己是为朝廷做事的份上也会给自己两三成的银子。可没有想到,慈禧一开口竟只给自己不到一成的银子。

    听了这个结果,杨兴国很想骂人。但想到如今这么好的局面可别被自己一句话给破坏了,杨兴国最终还是忍住了。

    再说了,二十万两银子不要白不要,反正自己也没有付出什么。

    不仅如此,除了慈禧白给自己的二十万两白银,自己还准备了后手,要不杨兴国也不会冒这么大风险进京。

    想到这些,杨兴国赶紧叩谢道:“谢太后,末将一定用好这二十万两白银!”

    说到这里,杨兴国话风一转,继续说道:“可是,同辽东军需要的三百万两白银相比,这二十万两白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当,末将也知道朝廷的困难,所以朝廷能支持末将二十万两白银,末将已经很高兴了!”

    “但是,银子的缺口毕竟还有那么大,为了让辽东军不因为抚恤金而陷入混乱,末将这里有一个想法可以解决不少银子,请太后批准!”

    “说来听听!”说出二十万两白银后,慈禧也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中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杨兴国话一出口,她就开口问道。

    “末将听闻朝廷正在各省组建新军,从国外购买武器。末将这里有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八万条日军制式步枪和一千八百万发子弹,如果朝廷直接从日本人手里购买,至少需要三百五十万两白银。臣考虑到朝廷财政困难,只要二百八十万两,让末将有钱给辽东军战死将士发抚恤金就行了。再低就不行了,毕竟这些步枪都是那些战死将士用姓名换回来的。”

    杨兴国话一出口,朝堂上很多人都两眼放光的盯着杨兴国,慈禧也不例外。

    对武器还算熟悉的兵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对杨兴国质问道:“杨总兵,你说的全部都属实,八万条步枪全都是日军现在装备的新式步枪而不是他们已经淘汰换装的老式步枪。“

    杨兴国点头肯定道:“八万条步枪全部都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而且都有八成新。不仅如此,其中还有大概两万条步枪是刚装备部队的新枪!”

    看到杨兴国如此肯定,兵部尚书马上对慈禧说道:“太后,八万条新式步枪,我们就算想买,日本人也不肯卖给我们。就算日本人同意,以老臣对日本人的了解,没有四百万两白银绝对拿不下来。”

    “如果杨总兵真愿意以二百八十万两白银的价格把这些武器卖给朝廷,朝廷不仅省下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更是得到了八万条买也买不到的新式步枪。这对提升朝廷军队战斗力,绝对有很大作用。”

    各省新军扩军的情况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也在大肆扩军。

    对于这些步枪,袁世凯也非常眼红。

    尽管他对杨兴国这么快就解决此次进京危机非常不满,而且还知道自己在朝堂上开口促成这场交易就是帮杨兴国。但八万条步枪对袁世凯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逼着他不得不放弃眼前的恩怨去帮助自己潜在的对手和敌人。

    朝堂上很多人都站出来希望朝廷同意这场交易后,眼红的袁世凯也站出来对慈禧说道。

    “太后,老臣愿意从北洋新军军费中拿出七十万两白银从杨总兵手里购买两万条步枪和四百五十万发子弹!”

    袁世凯的话无疑提醒了朝堂上很多带兵武将,就算朝廷不同意这场交易,自己也可以用军费直接从辽东军手里购买。

    毕竟,这么便宜可以购买到这么好步枪的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

    很快,你二十万两,我十万两就把杨兴国手里的八万条步枪给瓜分干净。

    至于一直没有开口的慈禧,也很想购买一些步枪装备自己的禁军。但慈禧舍不得银子,眼睁睁看着八万条步枪就这么被各路诸侯瓜分的一干二净,慈禧脸色慢慢变得难堪起来。

    不过,各路诸侯全部加起来也不是好惹的,即使自己是大清国的掌权者。

    所以,即使也想购买武器的慈禧心有不满,他也只能把不满压在心底。

    杨兴国应付这些诸侯时,一双眼睛却没有离开慈禧。

    为了彻底消除慈禧对自己和辽东军的怀疑,给辽东军争取更长的和平发展时间。

    应付完各路手握军权的武将后,杨兴国马上站出来说道:“太后,末将听闻太后的禁军还缺少不少武器。进京之前,末将已经准备了五千条日军装备的新枪和一百万发子弹,免费送给朝廷,装备新军,保护太后!”

    慈禧的眼睛一亮,非常满意回答:“好!杨爱卿不愧是朝廷的忠臣,朝廷的福将,爱卿你的心意,哀家领了!”

    “另外,为了解除杨爱卿的后顾之忧,带领辽东军安心打退日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哀家特许加封杨爱卿为辽东巡府。替朝廷守好辽东,守好关外!”

 第五百六十八章 养寇自重

    一下子大家看向杨兴国的目光就不同了。

    因为,慈禧的话直接告诉大家,杨兴国再次被他信任,成为她眼里的忠臣。

    要知道,总兵加巡府,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如果不是因为辽东那地方太小,没有多少人口,杨兴国就是同两湖总督一样的地方诸侯,手握辽东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辽东王。

    朝会结束,很多人都过来恭喜杨兴国如何如何受到重用,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量的时候。即使用很便宜的价格从杨兴国手里买到了两万条步枪,袁世凯仍阴沉着一张脸,带着几个心腹部下,朝会一结束就匆匆离开。

    一回到自己衙门,袁世凯就把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对自己幕僚说了一遍。

    很快,其中一个幕僚就对着袁世凯肯定道:“大人,下官肯定,这个杨兴国绝对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不出意外,这个杨兴国一定会成为我们北洋新军今后的最大敌人!”

    “下官也是这么想的!这一次没有除掉他,以杨兴国在这几年暴露出来的实力,以后再想打压他,消灭他,一定会非常困难!”另一个幕僚跟着赞同道。

    从朝会上下来,心情本来就不好的袁世凯,听到这些话心情就更不好了。

    眉头一皱,对着几个幕僚非常不满说道:“我要的是解决办法,不是你们的马后炮!”

    没有说话的一个幕僚赶紧回答:“在没有可以打压杨兴国的证据之前,想要改变太后对杨兴国的看法,几乎不可能。毕竟,杨兴国在对待太后的时候,又是给太后省银子,又是给太后送武器!说得更直接点,太后现在欠了杨兴国人情,在很长时间内,太后都会念杨兴国的好。除非太后忽发现,自己信任的杨兴国骗了她。“

    袁世凯眼前一亮说道:“我明白了!杨兴国之所以能打消太后对他的顾忌,最重要原因就是仍盘居在旅顺的日本人。但是,这都是杨兴国得一面之词。如果我们查出来这是假的,那太后一定会大发雷霆。”

    “不管怎么样,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机会!张大人,你马上派人通过辽东军防区进入旅顺,看看旅顺是不是真集结了数万日军,随时可能进攻辽东!”

    被自己下了命令的幕僚一离开,袁世凯就继续命令道:“老话说得好,打铁还要自身硬。不管侦查会不会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只有把我们北洋新军的实力和战斗力提高了,我们才不惧怕任何人。所以,我们接下来的首要任何还是练兵,扩军!”

    “这一次,我又带回来两万条步枪,同时也得到朝廷许可,北洋新军再扩军两个镇,达到五个镇的规模。下去后你们务必各司其职,两个月内让新扩军的两个镇达到满编状态!”

    朝会结束,杨兴国也回到了自己在城内临时购买的宅子。

    可以肯定,今天这场惊心动魄的朝会,自己收益是最大的。不仅解决了朝廷对辽东军的信任危机,给辽东军发展争取大量时间。还从朝廷得到了辽东军急需的银子和一个自己能更好掌握辽东的官位,可谓是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