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兄这是哪里话?”李诵还是那副憨厚老实的样子,笑呵呵的说道,“皇兄远在西蜀,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这一次一定要多住几天才行。来人,快给汉王殿下一行搬取行礼,安排客房…………啊,这一位是?……”

李诵的眼神,完全定格在了独孤凡地身上。

独孤凡感觉到了这个男人的眼光,心里一阵犯窘,脸上就快要露出了怒气。没办法,只得忍耐。他学着女人的样子,款款行了一礼。一旁的苏菲儿险些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李世民连忙解释道:“这是我地小姨子…………独孤王妃的一个姐姐。天生不能言语,无法给殿下问安,还请恕罪。”

李诵脸上的表情,瞬间千变万化。他盯着独孤凡看了半响,才勉强挤出一丝笑来,说道:“原来是皇兄地宝眷,愚弟真是唐突了。皇兄快请,宴席已经备好了。愚弟为皇兄揭风洗尘。”

“太子先请!”一行人朝容德殿走去。

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自然是让独孤凡心里一阵恼火郁闷。李世民心里也想了起来,当初墨衣在长安的时候,太子可是将她请过去做过客。要说太子对墨衣没有企图,绝对是瞎话。像墨衣那样的女人,对于男人来讲,然是人见人爱。可惜后来墨衣在汉王府穿了帮,不得不离开了长安。为此,李诵肯定没少郁闷。后来又听闻墨衣在西川嫁给了汉王,难保就要打翻了醋坛子。也难怪他刚刚看到和墨衣有几分相似的独孤凡时,做出那种表情了。

对于太子李诵,李世民并不是太了解。只是在印象里,感觉这个人比皇帝要厚道一点,但也绝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敦厚老实。他的心术城府,比皇帝要厉害多了。至于在男女之事方面气度如何,还真的不太清楚。他会不会因为墨衣地事情,而在心里对汉王耿耿于怀呢?也许除了李诵自己,谁也不清楚。

酒席间,李诵表现得很是热情和客气,做足了一个弟弟的样子。只不过他的酒量似乎并不太好,没喝几杯就有些舌头哆嗦了。不过他的自控能力挺强的。知道酒量不行也就没有逞强和汉王这样地海量人仕舍命相陪。酒至半酣以后,他却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地眼神,不停地朝独孤凡的身上瞟。

独孤凡侍立在李世民身后伺候,早就感觉到了太子暖昧奇怪的眼神,心里一阵恼火和郁闷,恨不得飞身而起一剑就削了这个家伙。

酒席散后,李世民一行人等。自然是回客房安歇。东宫可就不比一般的亲王府了。这里有东宫六率的皇家卫队,人数不下五六千人,全是太子自己的私人武装。东宫地官属僚属设置,也十分的完备充分,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和小皇宫。东宫六率的人专职保护太子戒备东宫。将这里戒备得宛如铁桶。、

不得不说,皇帝和太子针对如何对付汉王,还真是动了一些脑筋的。关进大牢?显然是不合理的。汉王立功归来面见皇帝,是积极主动地要讲和。皇帝如果这样做肯定做招致全天下人的反对。如果将汉王放任不管,显然又不会放心。鬼知道他会在长安城里干出什么事情来呢?李晟、李怀光那些将军现在也在长安。仕族之中他与郭家的关系也不错。

左右算将起来,将汉王留在东宫软禁,是最合适不过的办法了。

一路走来。李世民看到东宫里是三步一亭五步一岗,自己一行人所住的院落,更是防备森严。汉王自己所带来地那十一个卫士,也被安排在了汉王旁边的客房里居住,当成了客人来看待。负责守卫的卫士则全是东宫六率地人,人数极多,明显比其他地方的守备禁严多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哪里是什么款待。根本就是软禁。李世民看在眼里也不发作,只在心中冷笑。言行举指却是悠然自得,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紧张和不满。

入夜之后,李世民正准备安歇,太子倒是来亲自拜访了。走巧走到门口时碰到担着洗脚水离开的苏菲儿。李诵特意多看了几眼,啧啧的赞了几句。说汉王身边的侍婢都这么漂亮。弄得苏菲儿小脸通红,羞急的走了。

“皇兄对这里可曾满意?”李诵笑容可掬十分的热情,“愚弟怕手下人手脚笨伺候不好皇兄,特意前来看看。皇兄有什么不满意地,只管跟我说。那些蠢笨的下人,只管打骂就是,不必客气。”

“不,很好,我很满意。”李世民微笑道,“太子手下的人都很能干,将这里打理得非常不错。我住在这里,感觉十分的舒服和安全。”不轻不重的,李世民将李诵挖苦了一阵,暗指他派了那么多地兵在外面看着。

李诵却是装傻充愣的呵呵笑道:“皇兄满意就好,满意就好。”

李世民眉头微皱:“太子……什么事情吗?”

“呃?咳!……”李诵尴尬地干咳了一声,“大事是没有,有些小事想同皇兄说说。”

“那就说吧。”李世民心中冷笑:还能有什么事情?皇族子弟之间这样凑到了一起,不聊公事私下里还有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声色犬马这种事儿。看李诵这副尴尬的表情,难道他又一眼瞅上了独孤凡?

那可就有点意思了……

“皇兄……”李诵的脸上挂起了暖昧的笑,压低了一些声音说道,“你身边的侍婢,果然个个天姿国色呀!”

李世民回之一个暖昧的笑:“怎么,有你看上的么?兄弟之间别客气,有话就直说吧。”

“嘿嘿……皇兄果然是直爽人。”李诵一副憨态的贼笑,表情显得很是古怪,“愚弟想知道,那个独孤氏……也就是皇兄的姨姐,跟皇兄是什么关系?”

“能有什么关系?姨姐就是姨姐呀!”李世民强忍住笑,装傻说道,“你不知道,独孤王妃是个醋坛子。她怕我到长安来拈花惹草,特意派了个凶悍的姐姐来看着我。这个女人,天生有哑疾,性子又狠又倔,连我都对她忌惮几分。”

“这么说,这个女人跟皇兄,并没有特殊的关系了?”李诵的眼角流露出了欣喜的光芒。

“什么叫特殊关系?”李世民明知故问,心里已经笑开了,“你不是看上了这个女人吧。”

“嘿嘿!”原本一脸憨态的李诵贼笑起来,表情就比较怪异了。他凑近了一些说道:“实不相瞒皇兄,愚弟的确是看上这个冰山美人了。那些投怀送抱的女人,小弟真的是厌腻了。第一眼看到这个独孤氏的时候,小弟都险些要失态了。皇兄,她是你的人,你就做做好事,成全我吧!”

“这……不好吧。”李世民故作为难,“她可是独孤王妃的姐姐,算起来本王也该对她礼加相待的,做不得她的主。除非她自己愿意跟太子,否则,我可做不了她的主。”

“是这样呀……”李诵摸着自己颌下的黑须,眼睛里精光流溢。寻思了片刻,他说道:“既然皇兄对小弟的行为没有意见,小弟也就能放心了。皇兄放心,小弟不会胡来的,毕竟对她礼尚有佳。如果她能甘心跟我那是最好,如果不愿意,小弟也不会干出浑事来。这一点,皇兄尽管放心。”

李世民也十分配合的露出了暖昧的贼笑:“那你可就是努力了!说不定,咱们兄弟俩还真的能成为连襟!”

“小弟先谢过皇兄美意了!”李诵喜滋滋的谢过了李世民,浑身轻松的告辞走了。

李诵走出没多远,李世民终于忍不住锤着桌子大笑起来。

一阵旋风刮过,独孤凡从屋梁上翻身而下,一脸怒气的瞪着李世民:“你疯了吗?!”

第三卷 九鼎

第269章 烈火欲燎原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诵将软禁的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滴水不漏。汉王一行人住在容德殿后厢房里,表面上看还是很自由,但是要离开东宫,可就难了。就连去一趟太庙祭祖,也由太子带着几百铁甲亲自作陪。李世民也曾故意试探的走到东宫重明门,那里的守卒们顿时如临大敌。

李世民心暗自冷笑,自然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意思,也没必要故意与他们冲撞发生冲突,于是又调转往回走。

汉王一行人就这样每天锦衣玉食的留在了东宫里,几乎与世隔绝。李晟、浑、李怀光这些人比汉王的情形稍稍好一点,但是也勒令不能离开长安城。他们三人好几次想要进东宫见一见汉王,都被直接挡在了皇宫之外,甚是苦恼。吴仲孺也想了许多法子要进宫见一见自己的女婿,无奈东宫的人就是软硬不吃,不给他放行。这些人也只能在皇宫外干着急,没了什么法子。

就这样,李世民几乎和外界完全断绝了关系。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世民身边的那些人,渐渐有些焦躁沉不住气了。那些侍卫们甚至还想死保汉王杀出东宫去。被李世民好一顿臭骂。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沉住气。”李世民对他们说道,“现在他们就愁没有借口对我们下手,你们就着急的要授人以柄么?”

无奈,众人又只得按捺了下来。

李诵还是每天都来看望汉王一次。不过李世民清楚,他更多的是想来看独孤凡。独孤凡恨得牙痒痒,就差忍不住要动手废了李诵了。每次他来的时候,独孤凡都躲得远远的,根本找不到人。李诵几乎每一次都悻悻而归。

汉王被软禁在东宫的消息,几乎成了长安城里公开的秘密。人们偷偷的窃窃私语,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渐渐的。参预议论地人越来越多,消息也越传越广。一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几乎大唐天下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汉王,再一次成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消息传到西川,自然是引起了一阵轰动和哗然。军队里的那些将军们以野诗良辅为首,马上就炸了窝。吵嚷嚷的要提兵上京解救汉王。百姓们的呼声也很大,反感朝廷和皇帝地情绪,几乎达到了巅峰。好在武元衡早有准备,费尽心力的做了一番工作,才将蜀地的人们安抚了下来。由于两个王妃都待产。武元衡下令封名锁了消息没让他们知道,以免影响到了她们的心情。

其实这个时候,全天下最忧心烦闷的一个人,绝对是马燧。立功后归来地马燧,被皇帝封赏了许多东西。已经完全超越了李晟等人成为了大唐第一将军。可是他一点也不见开心,每天将自己关在府里任何人也不愿意见。汉王在东宫里安之若素的每天吃喝玩乐,他却是愁白了头。生怕汉王会出什么大问题。每天费尽了心力托人打探东宫中汉王的消息,却很少知道有用的东西。这让他无比忧心寝食不安。汉王的事情传来越来越广,人们议论地时候,也常常带上马燧。隐隐已经有人说,马燧只为了自己的前途和赏赐,根本不顾天下大义就将汉王强行带到了长安。原本是民族英雄一般的马燧,现在形象和名声渐渐陨落,这更让他忧心忡忡。短短地一两个月时间。原本老而弥坚的马燧,几乎老去了十岁,这下真的成了一个老头子了。

其实李世民在东宫,也未必就是过得不好。软禁归软禁,可是待遇还是相当优厚的。每天衣食无忧无所事事。李世民就带着自己手下的那些人玩蹴鞠、唱茶听曲、饮酒作乐。这个时候,仿佛几年前那个纨绔子弟李谊又回来了。

看到汉王这副样子。皇帝和太子自然是暗自舒心,各自得意。

时间过得很快。夏日已逝,秋天来临。李世民依旧每天吃喝玩乐,什么事也不管。可是他心里,有一件事情却是越来越让他牵肠挂肚。那就是,墨衣应该快要临盆了。再世为人,再世为人父,李世民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和渴望,真想插上一双翅膀现在就飞到西川,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人世。亲手抱一抱他,给他送上来到人世的第一份见面礼。

可是这一切,现在看来已是不可能了。他心中有了一股很强烈地失落感,同时,对皇帝等人的怨怒和憎恨,又加深了一层。

这一天傍晚,汉王府里已经是忙成了一团。一个女人,成了西川千万百姓牵挂的焦点。

墨衣正痛苦的在床榻上哀号呻吟…………她的孩子,终于要来到人世了。

武元衡和薛存诚以及汉王最重要地幕僚将军们,全都在议事厅内静坐、等待。没有一个人说话出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仿佛即将出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一般。他们心里都清楚的得,汉王世子的出生,不仅仅是汉王续后这么简单……这对汉王的命运和西川乃至整个大唐,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力,甚至不亚于之前的两场重大战争。

“生了、生了!”稳婆激动万分的跑到议事厅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叫道,“汉王千岁,祖宗神明眷顾…………是个世子,汉王有后了!”

“啊…………好!”所有人顿时大松一口气,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武元衡沉寂了一天的脸色,终于放出晴色。他重重的打赏了稳婆等人,并将照顾独孤王妃的事情全盘安排了下来。

“众位同僚。”武元衡对西川众官将们说道,“汉王被软禁在长安,无法亲眼见到刚刚出生的世子。但是,取名字的事情,还是得要汉王亲自来。派人往长安送去消息,请汉王为世子取名。”

数十匹快马,连同汉王得嗣的消息,如同一道烈火一般。飞龙闪电一般的涌向了长安。武元衡特意作下了安排,将世子出生的事情大肆宣扬了出去,大造声势,争取要闹得沸沸扬扬,让全天下人都知道。

因为这件事本身是件喜事,倒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汉王曾与他密切商议过,定下了这条策略。舆论和人心。在长安这个地方太重要了。人伦和道义,也是衡量君王与臣子的一道标尺。当这一杆标尺挥出地时候,既可以让人变得伟大和强大,也可以像刀剑一样,砍去一个人的头胪。

汉王得嗣的消息。就是这样的一杆标尺。

消息传到长安时,果然一阵哗然。几乎是一夜之间,长安百万民众人人皆知。这段时间以来,汉王的事情本来就在街头巷尾传个没完。这一下,人们更加讨论得凶了。要知道。皇家长子得嗣(哪怕他不是太子),对于皇室、对于整个天下来说,都是十分重大的事情。更何况。汉王还是众多亲王(包括太子)这些人当中,最为引人注目、最被人期待的一个。他有了后,对大唐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这个时候,皇宫里地李适可就有些坐不住了。他将李诵唤了到了书房,忿然的说道:“李谊生了个儿子,怎么比朕当初生了你还要引起轰动?这些人是怎么了,都患了失心疯么?!”

“父皇……”李诵平静的说道,“汉王现在名望实在太大了。他的一举一动。天下人都在注意着。早在之前,长安的街头巷尾就一直有人在议论,说父皇将汉王软禁了不让他回西川。现在汉王得子地消息传得这么厉害,肯定是西川的那些人在故意造声势,无非就是要搅起舆论来。让父皇放汉王回西川见一见王妃和刚刚出生的世子,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因为从人伦道义上讲。父皇似乎必须这么做?”

“人伦道义?……”李适微微一愣,随即冷哼了一声,面如寒霜的不说话了。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却在东宫里每天望眼欲穿等着西川来地消息,却是没有一个人告诉他。渐渐的,内心那种思念、牵挂和无奈、愤怒,已经越来越强烈。要不是他非常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怕是早就干出什么出格地事情了。

这一天的早朝,气氛明显和以往有些不同。

马燧、李晟、浑、李怀光,四个大将军齐齐的站了出来,同时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请求:送汉王回西川,与刚刚临产的王妃和刚则出世的世子,团聚!

李适的脸色很难看。

李晟等人这么做,他倒是不奇怪,自己也早想好了应对之策。他没有想到,一向对自己耿耿忠心的马燧,这一次居然也会和李晟这些人站到了一起。

而且,马燧的声音最大:“陛下!自古以为,道义伦常就是经国济世之本。汉王立下赫赫战功进京受赏,现在却仍然一直羁留在长安没能回家与家人团聚。独孤王妃为李氏又添血脉,汉王得嗣,这是天大地喜事。这个时候,汉王理应回到西川,与家人团聚一叙人伦之情。”

李适面色铁青,居高临下的看着马燧说道:“马燧,我李家有多少皇子皇孙,每年新添的血脉又有多少,这个你知道吗?汉王得了一个子嗣你就激动成这个样子,成何体统?”“陛下!”李晟上前一步,大声说道,“汉王少年英雄,为大唐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早年在朱之乱中,汉王的妻妾子嗣全部丧失了。如今再添骨血,却与一般的皇家添丁意义不同。更何况,汉王被羁留在长安,天下人已经议论纷纷,说陛下软禁了汉王,不放他入川。如今独孤王妃为汉王新添了骨血,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陛下都理当放汉王回川,与家人团聚。一来以成全汉王人伦之美,二来也可以平息一些风言***,实在是一举多得!”

浑与李怀光没有李晟这么能说会道,这时候自然是跟着一阵附和。

李适气得胡子都要吹得翘起来了。看着自己地四个大元帅一起跟自己对着干,他心里一股怒火已是无法平息。马燧与李晟等人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四个人加起来,其威力可不是一般地朝臣所能相抗衡的。所以,一些有心帮皇帝说话的朝臣们,也都有些惶然不敢不出声,躲着风头不说话。

“够了!”李适一拍龙桌,大声喝道,“这是朕的家事,不用你们指责朕,告诉朕该怎么做。朕留汉王在长安,另有深意,你们是不会知道的。如果一定要汉王与家人团聚,朕可以将他的家人全部接到长安来就是了。你们这样吵吵嚷嚷的,莫非别有用心?!”

四大元帅赫然一愣,马燧更是忍无可忍,大声说道:“陛下!汉王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当初因为吐蕃的挑拨陛下发兵征讨西川,汉王忍辱负重以大局为重,击退了阴谋巅覆西川的吐蕃人。然后,又光明磊落的随微臣进京,消除与陛下之间的误会,令大唐天下的局势稳定。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汉王都对得起陛下、对得起大唐、对得起华夏万民!微臣斗胆问一声:陛下将汉王软禁在东宫不放他入川,莫非是担心他有反意?微臣要说的是,如果汉王要反,早就反了!微臣当初带去的十五万人马,在剑川军和汉王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马燧,你太放肆了!”李适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没想到一向听话的马燧,这一回居然挺着脖子豁出去了:“微臣不敬,请陛下治臣死罪!但微臣仍然要说…………陛下必须要放汉王回西川!如果不这样做,陛下将会大失信望,令天下人寒心!微臣句句肺腑之言,全是为了陛下和朝廷着想。请陛下三思啊!”

李适气得一脸通红,怒拍龙桌:“来人,将大逆不道的马燧,给朕拿下!”

第三卷 九鼎

第270章 手段

李适,那样一个从来不在旁人面前大发雷霆的皇帝,今天居然动了真怒!

“将马燧拿下”…………这几个字吼出来的时候,满朝臣工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马燧本人自然也是惶然一惊。这个时候,几个宫庭侍卫已经从门口跑了进来。

皇帝的这一举动,让李晟、浑和李怀光这三人,有了一种同仇敌忾的味道。李晟稳妥冷静,还是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发作。眼看着浑和李怀光二人也按捺不住了,李晟慌忙给二人递眼色。浑离得近一些,被他从旁拉了一下袍袖回过了神来。李怀光的性子本来就烈,被扣在长安这些日子以来,早就满肚子怒气了,这时候哪里还顾得了许多。

“皇帝陛下!”李怀光上前一步踏到马燧面前,大声喝道,“你听不进忠言,居然还要将马大帅给抓了!这样下去,迟早众叛亲离!汉王什么地方得罪你了?他不就是能干了一点、忠心了一点么?你身为皇帝,能有这么能干的皇子应该感到庆幸!没想到,你却是嫉贤妒能,处处为难汉王!大唐天下,就是因为你这个心胸狭隘的皇帝,一天不如一天!”

“放肆!放肆!”李适暴跳如雷,将龙桌拍得啪啪作响,“反了!反了!来人,将李怀光也给朕拿下!连同马燧一起,投入天牢!”

“啊…………”满朝文武百官顿时一片哗然。

七八个宫庭侍卫已然跑到了李怀光和马燧面前,就要拿人。

李怀光也正到了气头上,猛然转过身来怒目瞪着那些侍卫:“谁敢动我?!”

众侍卫惶然一惊,居然都愣住了,不敢动弹。

马燧长叹了一声,对李怀光说道:“李兄……我们做臣子的,不要坏了做臣子的本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罢了。你我就在黄泉路上,做个伴吧!”说罢,他转过身来,对着皇帝恭恭敬敬的跪下,叩了几个响头。然后对那些侍卫们说道:“带老夫下去吧。”

几个侍卫犹豫不决的上前,将马燧架住。

李怀光恨恨的瞪了皇帝几眼,粗声道:“照这样下去。大唐迟早完蛋!…………混小子们,带老子去天牢吧!”

二人被侍卫们架走。

满朝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没一个再出声。

场面安静得出奇。

李适红着脸喘了一阵粗气,半晌才冷静下来。这个时候。他仿佛又有点后悔了。可是眼下,他已经全然没了台阶可下,只得赤裸裸的面对自己一手弄成的这个局面。

李晟与浑,悄然地退到了一边,不说话了。李适尴尬极了。

过了许久。太子才站出身来打破了场面的沉寂,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讲。”

“说吧。”李适暗自吁了一口气。放松了一下自己,坐到了龙椅上。

“儿臣以为……马燧等人的提议,虽然言辞过于激烈,但也有采纳的价值。”李诵不急不徐的说道,“夫妻父子团聚,的确是人伦之情。但是眼下,汉王留在长安还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办。不如……陛下下旨,将汉王一家宝眷。请到长安来住进汉王府,一家人团聚。”

李适心中一动:还是我那孩儿聪明……李谊不能去西川,可他地夫人孩子却是可以来长安嘛!而且李诵刚才隐晦的说到,住进汉王府,看来是暗示我。暂时将李谊从东宫放出来……这样也好,至少可以平息一下眼前汹涌澎湃的舆论。

想通了这些。李适马上说道:“太子言之有理。这样吧,传朕旨令,宣汉王妃独孤氏与世子进京,即日请汉王重回汉王府。待王妃与世子到达长安后,朕再给他们封赏赐爵,汉王一家团聚。”

满朝的臣工们,包括李晟和浑,都没有再说什么。皇帝的用意已经十分地明显了,死活就是不放汉王回川。谁敢再上前触霉头,马燧与李怀光,就是榜样!

散朝之后,李适余怒未消,独自在书房中生起了闷气。李诵求见,父子二人聚到了一起。

“父皇……”李诵皱着眉头说道,“刚刚的早朝上,父皇是不是太冲动了一点?再怎么样,也不该将马燧投入大牢的。这样恐怕……”

“我知道的。我自有分寸。”李适死鸭子嘴硬,说道,“马燧是我们自己人,打几下骂几下,不会有什么问题。朕就是要拿他开刀,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稍后再去安抚他一下就行了。你没有看到,朕拿下了马燧和李怀光以后,连李晟和浑,也不敢造次了么?”

李诵仍然忧心忡忡:“李怀光雄踞朔方十余年,数万朔方军对他死命效忠……儿臣恐怕,会生出什么变故。马燧被投进了大牢,儿臣会去亲自抚慰,但愿不会出什么问题。”

李诵心里惊了一惊,面上却没有什么表现,摆了摆手:“马燧地事情,交给你了。李怀光……先关几天再说。朕累了,你且先退下。”

李诵满是担扰的看了李适几眼,无奈,只得拱手退下。

李晟与浑,自从散朝后就各自径直回了家,没跟任何人打照面。他们的府院外,也增加了百余名侍卫…………当然是皇帝派来地跟班和随从。名为保护,实则监视。

朝堂之上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幽居在东宫里的汉王,却是浑然不觉。

太子今天来访的时候,表情神态显得极为轻松。

“皇兄,近段日子以来,过得可好?”李诵一如往日的问候。

“托太子鸿福,微臣一直过得很好。”李世民微笑的回话。他注意着李诵的表情,隐约感觉,他今天似乎有些异样。

“愚弟今日前来,是有好消息要告诉皇兄。”李诵好不容易做出了一副兴奋的样子。高兴地说道,“皇兄听了,可别太过高兴。”

“是什么?你快讲!”李世民心中一个悸荡,马上就想起了自己远在西川的女人和孩子。

“恭喜皇兄,贺喜皇兄!”李诵连连拱手拜道,“皇兄有后了…………独孤王妃,为皇兄生了一个世子!”

“啊?!…………太好了!”李世民兴奋得一跺脚。连连搓着手问道,“他们,母子可曾平安?是哪一天出生地?!”

这种兴奋与快乐,可不是详装出来的。李诵看到汉王这副表情,心中也暗自有些愧疚。详细的一一作答。

李世民连声说好,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终于有后了!…………这对他来说,可是天下最好地消息!

“看到皇兄这么同举,愚弟也跟着高兴。”李诵说道,“父皇已经下旨。请汉王妃独孤氏与汉王世子,一起进京来,与汉王团聚。愚弟虽然希望皇兄在东宫里能多住些日子。与愚弟一叙兄弟之情。但是,也不能冷落了王妃和世子呀!因此,愚弟也就不敢再留皇兄住在东宫了。皇兄作做准备,随时都可以搬入汉王府居住。”

“哦?……”李世民的心中顿时翻腾出千百个念头,此时也只是轻轻地应了一声,拱了拱手说道:“微臣打扰了太子这么长的时间,真是过意不去。改日太子有时间,一定要到敝府上小住几日。让微臣一尽地主之谊。”

“一定,一定。”李诵客套地笑了笑。

二人闲聊了几句,李诵便请告辞。

李世民紧紧攥起拳头来在半空中扬了几下,心中自言自语道:我的儿子!你出生得太是时候了!墨衣呀墨衣,你真是我李世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独孤凡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现在了李世民的房中。声如冰块的静静说道:“皇帝要把我妹子和外甥搬到长安来,你还有心情高兴成这样?你莫非真地是疯了?”

李世民将手指放在唇间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先离开东宫再说…………让其他人准备一下。我们今天就回汉王府。皇帝,已经不敢再将我软禁在东宫了。我们的机会,来了!”

“机会……么?”独孤凡愣了一愣,随即咬牙切齿的说道,“我最先要宰了那个李诵!”

“别胡说!”李世民脸色一沉,“我所说的机会,可不是你理解地那种机会。”

“有区别么?”独孤凡冷哼一声,将头偏向一边。

汉王一行人,在天黑之前,又搬回了汉王府。

表面上看来,汉王还真的是在东宫享受了一顿好招待,做了一回客然后回来了。可是现在的汉王府,从内到外布了六七层岗哨和侍卫,全是皇宫近卫,戒备得如同铁桶一般。看到这般情形,是人都会明白,皇帝只不过是将软禁地地点,换在了汉王府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