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了,菲儿?”武琦云问道。
“没什么……”苏菲儿摇了摇头,微笑说道,“只是……让小姐陪我和这些下人们一起用餐,太委屈了……”
“说什么呢?”武琦云略微嗔怪地瞪了她一眼,“除了王妃,其他的女眷都是不能上正席的。我不和你们一起过节,难道要我冷冷清清地一个人呆在房子里么?”
“其实……”苏菲儿欲言又止。脸色有些微微发红,轻声说道,“武先生早该给你提亲了么……”
“什么、什么?”武琦云睁大了眼睛怔怔的看着苏菲儿。
“就是嘛……你那么喜欢汉王,汉王也挺喜欢你的……”苏菲儿越说越小声,渐渐的都没声音了。
武琦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伸出一手就来挠她的痒痒:“菲儿,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坏了?!你是自己想嫁人了吧不料苏菲儿一点儿也没有笑。她摇了摇头,甚是有些落寞的说道:“我才没有呢,我哪有什么资格嫁……人。我只希望一辈子在汉王身边服侍,不被嫌弃就可以了。”
武琦云微微一怔,暗自道:菲儿……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她是认为,自己地身份太过卑微了吧?……
正厅里,酒席正进行到了最热烈的时候。众人都乐得兴起,连李世民都下了席,到中间跳起舞来。曲乐也换成了李世民最为熟悉的《秦王破阵乐》,高固和野诗良辅等一批武将,跟着跳起了唐军的军舞,惹得众人一阵乐哈哈的大笑。
酒正香,曲正盎,众人都一敞心扉,尽情玩乐。唯有武元衡,仍是平常那副面带微笑波澜不惊地样子,静静坐在一旁浅酌。
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暗自留意。
二个多时辰以后,酒宴方散,大家尽兴而归。薛存诚和武元衡就住在汉王府里,李世民将他们二人请住,一起喝茶解酒。
寒暄了一阵后,武元衡终于说起了正事:“殿下,今日过节,臣下本不该提起这事来扫兴。不过……兹事体大,也不得不告知殿下了。”
李世民早有预料,说道:“刚刚我见你就有些闷闷不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武元衡拿出一份黄皮书笺递给李世民,说道:“这是朝廷刚刚下发给剑南西川节度的令诰。今天我去成都府时,韦皋交给我地,也还只有臣下一人拆看了。”
李世民眉头微皱接了过来,展笺看了一眼,不由得呵呵的笑了起来:“我当是什么事情………不就是皇帝和朝廷找我要钱要粮么?预料之中的事情罢了!”
“预料之中?”武元衡眉头皱起,以示不解。
薛存诚接过去看了看,顿时就呲笑起来:“这也太不近人情了一点吧?狮子大开口啊,简直就是想把西川生吞了!…………三百万贯钱、五十万石粮草和十万匹绢、一万匹马,用以资助朝廷平定淮西。朝廷把我西川当成什么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至从朱之乱后,皇帝开始疯狂的敛财。严令各个节度每年必须上缴年俸。而年俸的多少,又没有一个定数,全凭朝廷上的那些人,凭着自己的印象揣度。之前我已经献了二十万贯钱、十万石粮草和五千匹绢了。这下倒好,翻了好几倍再来找我勒索这些东西。我要是按朝廷所说的这个量上交年俸,西川地百姓吃什么呀?”
“就是!”薛存诚有些怒怨的说道,“朝廷不顾民生死活。也不让我西川顾上一顾么?殿下一来西川,就废除了不近人道的间架税和除陌税,减轻了茶税、粮税和若干劳役。百姓们这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好不容易才迎来了一个丰收之年。现在倒好,朝廷看不得谁的日子好过。非要让我们也变得跟他们一样,扮起恶人去搜刮民脂民膏。殿下,这样的事情千万干不得!”
李世民面带微笑的看着薛存诚:“我固然知道这样地事情干不得……可是,又该如何回复朝廷呢?你要知道,资助朝廷平叛。这可是善举和义举。如果我拒绝,可是会授人以柄,大失人心的。”
“这……”薛存诚有些郁闷的皱起了眉头。摇摇头道,“的确有些难办。这贡奉,交也不是,不交也不是,两难
一旁武元衡面带微笑,静默不语。李世民看了他几眼,说道:“伯苍似乎成竹在胸?”
“臣下和资明兄一样,也是一筹莫展。”武元衡微笑道。“不过臣下知道,既然汉王认为此事是预料之中,必定会有解决之法了。所以,既然汉王已经成竹在胸,臣下倒是不着急。”
“呵呵!还是伯苍了解我呀!”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你们二位。都不是外人,我不妨对你们推心置腑的说话。历来,皇帝就对我深深忌惮,要不然,我也不会出走长安,来到西川。这二三年来,我先是打了个岐山大捷收复了凤翔,然后又与吐蕃大战了一场,取得了巨大地胜利。让大唐在西川奠定了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诸多蛮邦主动请求归附。这些人到了长安见到皇帝,会说些什么呢?这个我固然不得而之。但可以想像的是,皇帝肯定又坐不住了。因为我名声太大,出的风头太多了。尤其是在西川保卫战之前的立场问题上,朝廷颇受诟病,而我却赢得了巨大地民意的支持。之后的胜利与对赤松德赞地外交对决,更让我赢得了许多让皇帝心慌的声望。我了解皇帝的个性。他是不会无视我坐大的。他肯定要做点什么,来打压一下我的势头,削弱我的实力。既然现在不能明目张胆的提兵来兴师问罪,就只好在钱粮上做文章,拿道义王法来逼我就范了。”
武元衡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在皇帝和朝廷那些人看来,我西川肯定是富得冒油了。打了大胜仗得了无数战利品,今年蜀中又大熟丰收。可他们哪里知道,光是安顿那十万回归大唐的吐蕃汉奴,我们就几乎将仓禀倒了个干净。那个时候,朝廷可是没有拨来一个铜板或是一粒粮食,全凭我们自己节衣缩食奋力拼搏,才堪堪地挺了过来。现在好不容易能喘上一口气,皇帝就急忙忙的给我们设锁下套了,还真是……哎!”
薛存诚冷笑一声说道:“我说伯苍,你还真是幼稚。这么多年了,你早该将一些事情看穿了。可你现在居然还在报怨朝廷没能洞察民意体恤下情……要是朝廷真能洞察民意体恤下情,至于让大唐闹到今天这步境地么?”
李世民笑了笑,摆摆手示意薛存诚不要说了,然后说道:“现在说这些,是没什么意义。皇帝要出招,那我也只能接招了。针对皇帝来要钱要粮这件事,我早已拟好了急中缓三个法子。不妨都说出来给你们听听,请你们帮我参谋一下,出出主意。”
“汉王请讲。”武元衡和薛存诚都一下来了精神,异口同声的道。
李世民徐徐说道:“三条对策,缓急侧重各不相同,其结果肯定也是不相同的。我自己也在一直权衡思量,你们也要想清楚了答复我。”
“这第一条对策么,是为缓策,也是最柔和的。这两日来,我在一直都呆在成都府衙,亲自清点了一下府库和粮仓,以及各类物资地帐薄。其实朝廷要的东西,我们还是给得起地。只不过我要是给了,势必影响来年的春耕和水利农桑建设,军队的装备的训练也会停滞下来。可以说,如果行缓策,我们又会像打了一场西川保卫战一样,半年缓不过气来。”
“第二条对策,是为中策。我可以把西川这一年的收支情况,报给朝廷。当然,我绝不会告诉他们,我府库里的真实情况。我要让皇帝知道,西川这一年其实过得有多苦,百姓军民费了多大力气才勉强能过上平实的生活。同时,安置那十万百姓的时候,按理说朝廷是应该给予资助安排的,可他们没有。这时候,我还可以倒搭一耙,跟朝廷算算帐。也就是说,中策,就是跟皇帝讨价还价。贡奉肯定是会给的,但绝不会给得太多,不会让我自己伤了元气。毕竟,如果朝廷真要平淮西,也是一件大事。理当相助。”
武元衡和薛存诚齐声道:“那急策呢?”
第三卷 九鼎
第247章 压岁钱
“这急策嘛……”李世民悠然的笑了一笑,慢条斯礼的说道,“在说之前,我们不妨先理清一下当前的头绪。从大的局势上看,大唐的朝廷,的确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了。虽然百姓们心中还是对它抱有希望,但这种希望也在逐渐的变成失望。朝廷对地方诸镇节度失去了控制力,对外的表现也是软弱无能,朝堂之上也是一天天的腐败堕落,不见一丝起色。照此下去,大唐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
薛存诚惶然一怔,压低声音道:“你、你不会是想反了,取而代之吧?!”
“别急!”李世民一扬手,说道,“听我把话说完!…………不管大唐的朝廷如何的不堪,在天下万民的心目中,仍然是正统。不管是谁想打它的主意反叛,不管是出于任何一个理由,都会成为万人唾骂的叛国贼子,这是肯定的。所以,不管我现在声望如何卓著,朝廷如何的大失人心,我也绝对不会主动起事谋叛。这样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干的。就算最后我能成功,也是坐不稳位子,会被天下人唾弃和憎恨的。”
薛存诚轻吁了一口气:“汉王能想明白这一点,殊属天下之大幸事……嗯,殿下接着说。”
李世民说道:“现在的朝廷,就像一个怨妇。眼看着手中的权力和威望一点点失去,既伤心、无奈又愤怒。先有淮西和河北叛乱,后有朱霸占了龙廷,现在,我这个西川又成了皇帝的眼中砂肉中刺。朱已经完了。淮西与河北是公然的称王叛变,朝廷打不过,所以只好忍气吞生。那么,皇帝等人的眼神,只会眼巴巴的瞅向我这里了。其实也未必就是当今皇帝这样。换作是任何一个皇帝,也不会让谁凌驾于自己之上的。眼看着西川一天天坐大,皇帝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他首先对我用上了打压手段,让我交出钱粮。如果我应承了他,下次说不定就是要兵马。直到最后,把我这个节度使掏成空壳子。或者干脆把我废了也有可能。所以,急策就是,绝对不答应朝廷的这一无理要求,一个铜板也不给他。”
武元衡眉头微皱,说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你是想……将皇帝逼急。让他用上非常手段。到时候再……顺势而上?”
李世民眼神炯炯:“正是。”
薛存诚愕然道:“可是……如果天下人知道,西川节度对圣旨置若罔闻,不支持朝廷平叛,也会让殿下信望尽失地!而且,就算到时候朝廷真的用上了非常手段。给汉王扣上一个不臣的罪名前来平剿,汉王又该如何应付?到那时候,朝廷的兵马就师出有名。响应的人也就多了。”
武元衡说道:“如果只算实力,西川的确是具备了和朝廷叫板的能耐。李晟、浑、李怀光,西线地三大元帅,统率了大唐朝廷三分之一的兵马。这些人,与汉王是生死之交,历来也对朝廷甚是不满。西川境内,只要汉王振臂一挥,十万精锐瞬间云集。再加上汉王和三大元帅用兵打仗的能力。单从军事上讲,打败朝廷绝对没有问题。只不过,正如汉王所说,就算最终能胜,也是极不划算的。毕竟。我大唐关起门来内斗,在一旁偷笑着看好戏的。是吐蕃人。当我们打得两败俱伤地时候,吐蕃人就有机可趁了。所以,臣下认为,急策不可行。顶多只能算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万一皇帝不顾一切的豁出去了,非要自己先走上这条路,我们西川才被迫与之周旋。”
“我也同意伯苍这个观点。”薛存诚说道,“不管怎么样,战争,尤其是内战,始终都是下下之策。现在,西川刚刚缓过劲来,也正需要堰武修文休养生息。现在,汉王要尽力先稳住皇帝,稳住朝廷,让他们也不往这条路上走来是为上佳。”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说道,“其实,我比你们都不想看到这一幕。但是作为统帅者,我们也不得不做好这一手的准备。从感情上讲,我是绝对不愿意在大唐内部掀起战争的。不管最后胜负如何,大唐都会蒙受重创。但是从现实上看,最后出现这样地局面,也未必就没有可能。当我们和朝廷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战争,就会势在必行。当然,在这之前,我会尽力做好自己的本份,尽量避免战争地出现。其实我心中,更倾向于中策,通过一些政治手腕,与朝廷斡旋较量。不就范,不主动,不回避…………这就是我自己心中所划定的原则和底线。”
武元衡顿时点头赞道:“好一个不就范,不主动,不回避,正是汉王殿下三条策略的核心所在。殿下刚刚所说的缓策,臣下认为也不可行。原因就是正如殿下所说…………不就范。如果我们低眉顺目的顺从朝廷这一次的请求,难保下一次他们又要来要兵马,甚至其他更过分的请求。皇帝要掏空汉王,其用意昭然若揭。对于汉王的观点,我深表赞同。我同意用一些委婉地手段,与皇帝讨价还价,先让国内的局势稳定再说。毕竟,外有吐蕃人虎视眈眈,内有淮西和河北心怀不轨。如果我们这边和朝廷公然闹矛盾了,这两方人马,就会顺势而起的作乱。到那时候,汉王就会成为始作俑者,为天下万民和子孙后代所唾弃。几乎就与当年的安碌山、史思明无异了。”
“是啊……”薛存诚也说道,“不就范,不主动,不回避,的确是一个比较合理地态度。无论如何,汉王不能让九州大地上,再生战乱,让我们自己内乱起来。朝廷再如何不堪,可汉王也不能沦为反贼。用政治手段与朝廷斡旋,我看可行。至于具体该怎么办,我想……凭汉王的才华和能力,肯定不输与皇帝。只要西川能赢得喘息之机。大唐避免战争不生内乱,就是上上之策。”
“嗯,看来,我们地意见还比较统一的。”李世民说道,“那就先这样办吧。过年以后,我先送上十万贯钱,五万石粮。五千匹绢。再向朝廷说明原委和苦衷。事情后续如何,也就看皇帝的意思了。如果他非要把我往死里逼……哎,先不说这个。但愿,一切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无论如何,我是不想看到大唐天下的汉人子民。自相残杀的。”
武元衡和薛存诚都默然地点了点头,心中同时想到:希望皇帝,也会想得和汉王一样……
薛存诚酒量较浅,这时先告辞回房休息去了。李世民和武元衡仍然坐在火炉边,各自静静的想着心思。一言不发。
过了许久,武元衡才开口说道:“殿下,你心中仍有顾虑?”
“嗯……”李世民轻轻点了点头。面色沉寂。
武元衡说道:“其实,臣下心中,也想到了一些事情。”
“说来听听?”李世民抬起头来,看着武元衡。
“是这样的……”武元衡说道,“刚刚殿下召我们议事的时候,所说的情况,都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说。有些一厢情愿的忽视了许多重要地客观因素。”
“嗯,接着说。”
武元衡说道:“比如说,吐蕃的存在。我总感觉,吐蕃人在这一次的事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战事是他们挑起的。和盟也是他们提出地。现在,吐蕃人龟缩到高原上不露形迹了。朝廷马上开始对西川施压。这其中,难度没有他们的动作吗?现在,汉王对赤松德赞来说,就是眼中刺、肉中钉、刻骨的仇人。他无法通过武力来战胜你,在外交上又吃了大亏……如果我是赤松德赞,肯定会想到,通过大唐的朝廷来削弱你的力量。如果能让大唐地朝廷与西川内乱起来,得到最大好处的,就是吐蕃人。所以我猜想,吐蕃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要针对西川。之前用的是金戈铁马,现在用地是阴谋诡计。”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赞道:“不愧是武伯苍啊,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赤松德赞的三十万大军杀来了,我根本就不怕他。可是现在他耍上了这样的阴谋……我就算明知道这是他的阴谋,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接招,真是无奈啊!我只是恨……为什么皇帝就不明白这个人的道理?或者说,就算是明白了,还非要这样做呢?”
武元衡平静的看着李世民,淡然说道:“殿下刚刚自己也说了,也未必就是当今皇帝会这样……换作是任何一个皇帝,也许都会这样做。”
李世民无奈的摇头苦笑:“或许是吧……”心中叹道:帝王地心思,帝王之术啊!……李适,你实在学得太差了一点。手下的确是不能有盖过自己的臣子出现。可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永远是天下大局。不然,不管你这个皇帝的位子如何稳固,也是一个差劲地皇帝!而且眼前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你这个皇帝引起地。大唐天下一天天沉沦,你要负最大的责任!
武元衡说道:“殿下,还有一件事情,臣下有异议。”
“嗯,讲。”
武元衡说道:“刚刚殿下所说,要在过年之后再给皇帝献贡奉。臣下以为,最好是马上动手,在过年前给皇帝送去。”
李世民眉头微皱,说道:“理由呢?我这样稍事拖一拖,是为了表现得更加困难手头紧。”
武元衡说道:“现在,表诚意,比表困难重要一些。如果拖到了明年,那时候皇帝的怒气已经郁结了有些日子了。再送去东西,他根本视而不见,只记得你的抗旨无理。如果早一点出发早一点送到,他或许还会有稍稍舒坦一点。殿下想要拖,可以。但不是现在。下次朝廷再来张口催促了,就可以拖了。因为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春耕农忙等等,让府库亏空……现在刚刚年底有了收成,如果就说府库空虚,也没什么人相信。这样也就做得太过明显了一点。圣旨一到,西川马上献上一批东西,这样皇帝就认为,你还是很在乎朝廷,很听他这个皇帝的话的。或许他真想要的,并不是多少钱粮,而是试探你的心思。这样一来,不是更容易稳住他么?臣下以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稳定。”
李世民略作寻思,点头道:“说得对。这一处,倒是我疏忽了。稳住皇帝,现在的确比什么事情都重要。如果战事真的无法避免,能拖一天,我们也多一分好处。毕竟,西川也要时间喘息。好吧,明天我们就去一趟成都府。马上清点起这批物资,给皇帝送去。”
武元衡拱手拜道:“汉王英明!这点小事,就让臣下与韦大人代劳吧,不必汉王亲力亲为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只在冷笑:不肖子孙,这批钱粮,就当是老祖宗给你过年发的压岁钱!
第二天,武元衡就到了成都府,用汉王谕令打开了府库。他清点了一批物资,派出了一队人马,在风雪之中送往了北方。看着大队的民夫走在雪地里,赶着骡马艰难前行,武元衡暗自叹道:蜀道难哪……但愿他们能在二十天之内,抵达长安。皇帝呀皇帝,你可要稳着点,别再逼汉王了!
小知识压岁钱,始见于汉朝,那时称为厌胜钱。唐时过年,官廷之中的人开始喜欢往来拜节(在春节,也就是唐时所说的立春日)。拜节时,彼此赠送钱银和避邪的压祟护身符。祟,音同岁,是一种小妖。因此,这种赠钱也称为压岁钱。当时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到了宋元才开始在民间兴起。
第三卷 九鼎
第248章 圣旨到
雪域高原,冰封万里。
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桑耶寺的一间静室中。赤松德赞身着一身佛衣,手捧佛珠,正在闭目颂经。在他身旁,就是刚刚剃度驻寺的七名贵族子弟,和吐蕃佛教的大师、主持修建桑耶寺的大僧人莲花生。
室内清烟袅袅,佛声朗朗。一副安详肃穆的样子。
自从上次兵败而回后,赤松德赞就经常栖身在这座他亲手建造的寺院里,修心养性,平息内心的愤怒和暴躁。除非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否则一般没什么人敢来打扰他。
可是今天,却有一人前来,专程求见赞普。
慈严庄正的大师莲花生,睁开眼睛看了看正在闭目养神的赤松德赞,说道:“赞普,去吧。雪域高原上,可能又要发生大事了。”
赤松德赞稽首行了一礼,站起身来。睁开的眼睛中,一阵凛冽的光芒突闪。几名僧人上前来,给他更换上赞普的服饰行头,然后走出了静室。
“赞普……”尚结赞的腰几乎就要弯得挨着了地,行了一个大礼。
“起来。”赤松德赞言语平和,淡然说道,“什么事情?”
尚结赞的眼神中也是一线星芒闪现:“唐廷,将出大事!”
赤松德赞精神一凛,沉声道:“西川?!”
“正是!”
李世民伸了一个懒腰,一条手臂仍然被墨衣压着,感觉有些发麻。他轻拍了拍墨衣光滑的脊背,说道:“日上三竿,该起床啦!”
“不嘛,再睡会儿。”墨衣伸手赤溜溜的光洁手臂环到他胸前,身子也紧紧的挨了上来,柔声说道。“大过年的,你就不能多歇一会儿吗?这又不会有什么事情忙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将墨衣抱得紧了一些。至从打完仗回成都后,墨衣就不能像以前在军队里时享受专宠了,要与吴月琳分抢枕头。每逢他进房,墨衣总是十分的不舍。而李世民,也有意识的平衡着对待两个女人的态度。没有厚此薄彼。相比以往,墨衣自然感觉受到了一些冷落。好在吴月琳和墨衣都是心宽娴雅之人,汉王府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争风吃醋地情况。墨衣与吴月琳,也亲如姐妹一般的在相处,获得了汉王府内所有人的一致赞叹。
墨衣均匀的呼吸声在李世民耳边轻响。一支素手却有些不安份的在他胸前、腹间来回的游走拨弄,而且作势要往下滑走。
“干什么?”李世民轻掐了她一下。
“你要当爹了……”墨衣的声音轻如蚊蚋。
“什么?”李世民心头一震,但有些没听清楚,马上急急地追问。
墨衣嘻嘻的笑了一笑,将头深深埋在他的臂弯里。声音提高了一些:“你要当爹了!”
“真的?!”乍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惊喜过望。她将墨衣紧紧抱住大声道,“你可是没有骗我?!”
“哎哟。疼啦!”墨衣轻轻的挣扎了一上,李世民慌忙松手。她凑到李世民耳边,面带红霞地低声说道:“是真的啦!天葵月余没来,我心里就怀疑了。后来找了医士把脉……说我害喜了。”
“真的?是真的!哈哈哈!”李世民大声笑了起来,激动的抱着墨衣说道,“我终于要当爹了!”
重生之后地李世民,在发现自己能像年轻人一样身强体健、有男性能力以后,没少高兴。可是这几年来。墨衣和吴月琳的肚子一直没动静,也没少让他心中忐忑…………莫非我重生之后,空有体魄,却无生育能力?
现在好了,一切阴云散去………墨衣怀孕了!
这的确是一个让李世民极度兴奋地好消息。
墨衣看着汉王这么兴奋。自己也跟着高兴。她的脸上,也浮现出特有的媚态。轻轻拨弄着李世民的鼻尖说道:“怀胎十月,很辛苦的哦……你要怎么感激和补偿我呢?”李世民握住她的手,极尽温柔的说道:“放心……我会比以前更好的待你。从今天起,你身边加派四名丫鬟和一名医士,我再专门派个厨子给你。你不是喜欢大唐江南地小吃吗?我派人去江南给你请师傅来。”
“嗯…………”墨衣厥起嘴来,有些调皮的轻轻摇头,“这些都无所谓。我要你…………陪我!每天都来陪我,直到孩子出生!”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那月琳那边,怎么办?”
“哎呀,我可没有那么霸道。”墨衣说道,“我又没请你每天过来睡……只是,每天都让我看到你一眼,说上几句话就行了。月琳妹儿那里,你也要多去陪陪,别厚此薄彼了。人家也是大家闺秀名媒正娶嫁过来的呢,可别委屈了她。再说了,你这个英名神武的汉王殿下,怎么能只有我这一个女人给你怀子嗣呢?你加把劲,让月琳妹妹的肚子也涨起来,嘻!”
李世民呵呵地笑了起来:“东女国的女王,果然不同凡响哪!也幸好你不是醋坛子,不然我可就难做了。”
“不会、不会。”墨衣嫣然笑道,“我非但不习惯吃醋这种事情,而且我清楚,要当汉人、尤其是大唐皇族地媳妇,最先要做到的就是淡泊名利,不要弄权争宠。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为家事麻烦的。不管是月琳妹妹,还是以后再过门的妾室,我都能和她们好好的相处,当个安份的王妃。我只要你每天都让我看到一眼,说上几句话,就能很满足了。怕就怕,你像上次出征鄂陵湖那样,一去月余不见人影……害人担心死了!”
李世民开心的笑了起来,内心也是轻吁了一口气:墨衣,的确是个难得的佳人。其实像她这样文武双全不输男儿的女子,换作是任何一个皇族子弟娶了她。也会有些心中忐忑。当然,我李世民不会。现在看来,也根本不用。她就是一个绝色美人和贤妻良母。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子,显然很明白,自己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那个武媚娘,要是我当初没有暴毙而是多活了几年……哼!
“喂。你在想什么?这种时候,都在走神……”墨衣有些嗔怨地拨弄起他的胡茬儿来。
“好,不走神了。”李世民一个翻身将墨衣压倒下来,坏笑几声说道,“那我们专心办事?”
“办什么事呀?”墨衣故作迷惑。装出一副不懂事的小丫头的懵懂模样。
李世民也故作一本正经,正色说道:“爱妃为本王怀了喜胎,本王特意赏赐你一件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快拿来哟!”墨衣忍俊不禁,嘻嘻哈哈的坏笑起来。一只手却是沿着他的小腹,不停往下移。
“哇,这是什么怪东西。好巨大哟!”
这个年,过得很舒心,很安逸,当然也十足的喜庆。
独孤王妃怀喜地消息,让整个汉王府的人都喜上眉梢。其实众人不说,可都在心中疑惑汉王是否无法生育。现在好了,眼看着汉王后继有人,众人都跟着高兴。别看吴月琳是个大家闺秀。可是针线女红活儿,也很出色。听到消息后,她马上动手,开始亲手给墨衣怀的孩子裁绣襁褓衣袍了,乐得就像自己要生了一样。看到吴月琳这副样子。李世民对这个温柔如水的女子,也多生出了几分喜爱。于是也开始十分努力想让吴月琳也给自己怀上。到时候双喜临门。才是好事呢。
正月里来,人人喜笑颜开。走门窜户的同僚好友,将汉王府地门槛都要踩烂了。汉王妃怀孕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西川治下的百姓,也都跟着一起高兴。汉王有后,在他们看来也是大好的事情。
一阵春风吹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空气中,也平添了一丝暖意。寒冽的溪水也暖和了三分。瑞雪早已预兆了丰年,此时万物欣荣,生机蓬然。西川地每个人,都打从骨子里有了一些喜气,生活安详又美满。
墨衣的肚子已经小有了一些规模。经常可以看到汉王带着几个小丫鬟,扶着她在庭院里散步。吴月琳也幸不辱命,喜结珠胎怀上了汉王的血脉。
这一天,两个王妃正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