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良跃农门-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欣不信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话,但她娘说的,她还是给面子的,而且她也真心希望自己能生个儿子,便点了点头,摸着肚子笑道:“听到了吗宝贝儿,外婆说你是男孩子,你可要争气点儿是个男孩子呀,不然外婆要说错了,就要被我们羞羞了。”

刘氏听得乐道:“你往常也这样跟你肚里的娃说话?”

李欣点头。

“他又听不到,跟他说话干啥。”

刘氏只是觉得好笑,李欣想跟她娘说胎教的道理,想想还是算了。

众人吃了顿饭,下晌闲着没事做,李欣睡了起来后便跟自己娘家嫂子弟妹闲聊。

张氏和江氏都是春风得意,张氏呢是村长夫人,家中有做活的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地忙碌,衣食不愁,当然是万事皆顺。江氏和李二郎在镇上开的串串香和大锅饭铺子生意红火,每日也是赚得盆钵满体,生活质量当然也改善了,日子十分有盼头。

三人说着也是一脸喜气。

李欣便笑叹道:“就是铭儿没回来,不然我们全家才算是团圆。”

张氏笑道:“三郎不是说有遇见贵人吗?说不准哪一天就回来了。”

贵人?

贵人!

李欣顿时拍了拍脑门儿:“我差点儿忘了,我去找阿文,有件事儿还得跟爹和娘说。”

李欣赶紧找到关文,问他有没有跟李厚仲和刘氏说那贵人苏大人他们俩认识的事儿,关文也懵了一下:“我忘了。”

李欣笑道:“我记起来就成,先跟爹娘说说。”

关文和李欣隐了旁的没提,就说这位苏大人他们夫妻认识,还算是熟识。

李厚仲和刘氏对这个事儿没多少的感知,只听说李铭的贵人是关文和李欣都认识的人,曾经还打过交道,况且交情还不浅,便更加放下心来,只盼着李铭早日归家。

☆、第六百八十四章 过年

姜寒留下来吃了顿便饭,并不多留,又与关文等人寒暄了两句便告辞离开了。

关文送他上马,家中其他人都来相送。

姜寒坐在马背上对着他们一笑,道:“今日叨扰了,改日我们有空再聚。”

旁人的反应倒是一般,扬儿和小康却是十分高兴,连连点头。特别是扬儿,抢着道:“苏大人一诺千金,一定不会食言的!”

姜寒哈哈笑了一声,朝他点了点头,扬了马鞭。

马蹄扬起,前蹄再次踏落时烦躁地在地上不断踱步。姜寒眼神在下边儿逡巡了一阵,到底还是扯了马缰,大叫一声“驾”,骑着马渐渐没见了踪影。

扬儿满口都是对姜寒的崇拜,一会儿姜师傅一会儿苏大人的,把称谓搞得颠来倒去,让李欣哭笑不得。

但更重要的还是先问问崔姨娘,姜寒到底问了她些什么。

姜寒在的时候关文和李欣自然不好问,现在姜寒走了,他们才方便问询。

崔姨娘茫然地摇了摇头:“就问了问这几年我们的生活,做了些什么,结交了些什么人。”

说着崔姨娘便将告诉姜寒的又复述了一遍告诉了关文和李欣。

关明和关止承回来,关文从来没有去问过他们这些年到底是去了哪里,过了怎样的生活。这对关文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当时他和李欣烦躁的也是要是关明和关止承再赖回来可怎么办,自然对过往他们离开后的生活不感兴趣。

如今听崔姨娘说起来,确实是有些跌宕起伏,但也丝毫激不起关文和李欣再探询的欲望。

关文仔细听后皱眉摇头:“这也好像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对啊,那位大人也这般说。”崔姨娘道:“他还特别问了我几个问题,我答了以后他便只摇头,然后就让我出来了。”

“问了你什么问题?”

“问我公爹和止承见过什么人,是不是有遇到贵人,公爹和止承有没有告诉过我家中一些秘事……”崔姨娘道:“可是我的确是没什么好说的,便也只是摇头,我说的答案那位大人好像也并不满意。”

关文眉头皱的更深,望向李欣,两人眼中传达着同样的疑问:姜寒探查关家隐私做什么?

“算了,既然猜不透便不猜了。”关文叹了口气,道:“想来姜师傅也不会害我们,他瞧着一身正派,与我们也没有什么仇,又是个官老爷,不会为难我们的。”

李欣想想也是,便也点了点头,摸了摸肚子道:“但愿如此。”

后日便是大年三十,年关近了,家中也布置一新,小耿儿跟在李歌屁股后边儿跑,他两个大哥哥都不跟他玩儿,只能跟着大自己一个辈分的李歌玩儿。李歌也确实是个开朗的孩子,长相水灵灵不说,声音特别清脆,像百灵鸟儿一样。

相比之前悠悠便文静许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安安静静的,哪怕是跟李欣撒娇,那也是娇娇俏俏的模样,十分可人疼。但悠悠很喜欢笑,见着谁都能送上个笑脸来,所以家中不管谁都喜欢她。

吃了年夜饭,初一去给老关头和周氏上了坟。年前关文便给了钱出来让修缮老关头和周氏的坟茔,现如今这坟茔瞧着是要比周围几座坟头气派些。

让重孙辈的耿儿、悠悠还有暮春给老关头磕了头,关文洒了酒,又跟老关头说了会儿如今家中的境况。

初四那天关文陪李欣回了李家。

李歌就像是归巢的鸟儿似的,马车还没停稳便迫不及待地遛了下去,吓得青丫差点儿腿软,好在李歌没摔着。

李歌一边疯跑着一边冲着院墙里吼:“爹,娘,我回来了!”

本就热闹的李家人顿时门扉敞开,山子头一个跑进来,瞧见他小姑姑顿时嗤了一声,然后迎着扬儿走去,很是熟稔地搭上了扬儿的肩头。

“扬儿老弟,老哥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李欣被他这人小鬼大老气横秋的话给逗得一乐,道:“山子跟谁学得这般说话的?”

山子瞪着眼睛道:“学塾里先生就是这般说话的。”

李欣笑着摆摆手,让他们哥俩好去玩儿去,自己则是跟在关文后边儿进了李家院子。

刘氏笑得开心,拉了李欣的手道:“可算是回来了,家中事情多吧?不少字”

李欣点点头,指了指这会儿绕着李大郎转圈圈的李歌笑道:“娘,我把妹妹送回来了。”

“麻烦你了,本来过年就该让她回来的,谁知道她死犟,就是不肯回来。”刘氏笑骂李歌道:“去你姐家你就顾不得自己家了,不然我把你送给你姐姐去,以后你甭回来了可好?”

李歌顿时垮了脸,哼哼两声:“娘就是想把我扫地出门。”

“扫地出门”四个字李歌说得极其委屈,最后的“门”字还带上浓浓的鼻音,况且这四个字哪是李歌这样的小姑娘用的?顿时这话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刘氏抱了悠悠在怀里,对悠悠笑道:“瞧瞧你小姨母,咱们羞羞她。”

悠悠便咧开嘴,手指比在自己脸上对着李歌羞羞。

众人寒暄完毕以后方才坐到了大堂屋里,李厚仲珍而重之供着的那大石头还搁在那高架上的龛里,前边儿还摆了香案插了香烛。

刘氏撇撇嘴,对李欣道:“你爹早晚三炷香,愣说咱们家有今儿这样的家底儿都是你阿嬷走前塞给你爹的这块石头冥冥之中保护着的。你大伯居然还信了,旁敲侧击地想让你爹答应,请了这石头去他们家里日夜拜拜,话说得挺隐晦,也不知道你爹是真没听懂还是装没听懂,反正这石头如今就还搁在咱们家里边儿,谁要是去动一下,你爹就跟谁急。”

李欣掩唇笑道:“娘,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你就由着爹去吧。”

刘氏便叹道:“也是,比以前你爹好赌这茬,好到哪儿去了。我也没管他,他爱咋咋地。”

李厚仲开口关心起女儿女婿来,道:“阿文呐,听说你在镇上生意做得不错,怎么样,生意啥的都还顺利吧?不少字”

过年当然是报喜不报忧,况且关文手下铺子的生意的确是不错,关文便也是很老实地点头回答道:“都挺顺利的,岳父不用操心。”

李厚仲便眯眼笑着点头:“顺利就好,不求多富贵,能过得去就成,不缺吃喝比啥都强。”

“你就那点儿出息。”刘氏不屑地道:“女婿本事大着呢,哪跟你似的。”

“我咋了?”李厚仲不乐意了,“我平日里还编竹子呢,家里的笼子啥的都我编的,我又没闲着不干事儿。”

刘氏懒得说他,李厚仲又絮叨起如今风水轮流转,谁家下去了,谁家上来了,还扯到了李欣大伯和三叔什么什么的。

正说到李欣三叔李厚叔过得不好,刘氏不耐烦地打断他:“女儿女婿回来你说这干啥,大过年的发这一通牢骚,你说不烦,女儿女婿也听得烦。”

李厚仲鼓了鼓眼,却没敢反驳刘氏的话,只能闷闷地抽了口旱烟,敲了敲烟杆子。

刘氏道:“你们在家歇一晚上,明儿再回去吧?不少字”

关文点头道:“欣儿得要休息一晚才行,就麻烦岳母安排了。”

“不麻烦不麻烦,你们多住几天都成。”刘氏笑眯眯地点头,视线挪到李欣的肚子上,笑得更加欢。

私下里刘氏对李欣道:“瞧你这肚子有些尖,肯定是个男娃子。”

李欣不信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话,但她娘说的,她还是给面子的,而且她也真心希望自己能生个儿子,便点了点头,摸着肚子笑道:“听到了吗宝贝儿,外婆说你是男孩子,你可要争气点儿是个男孩子呀,不然外婆要说错了,就要被我们羞羞了。”

刘氏听得乐道:“你往常也这样跟你肚里的娃说话?”

李欣点头。

“他又听不到,跟他说话干啥。”

刘氏只是觉得好笑,李欣想跟她娘说胎教的道理,想想还是算了。

众人吃了顿饭,下晌闲着没事做,李欣睡了起来后便跟自己娘家嫂子弟妹闲聊。

张氏和江氏都是春风得意,张氏呢是村长夫人,家中有做活的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地忙碌,衣食不愁,当然是万事皆顺。江氏和李二郎在镇上开的串串香和大锅饭铺子生意红火,每日也是赚得盆钵满体,生活质量当然也改善了,日子十分有盼头。

三人说着也是一脸喜气。

李欣便笑叹道:“就是铭儿没回来,不然我们全家才算是团圆。”

张氏笑道:“三郎不是说有遇见贵人吗?说不准哪一天就回来了。”

贵人?

贵人!

李欣顿时拍了拍脑门儿:“我差点儿忘了,我去找阿文,有件事儿还得跟爹和娘说。”

李欣赶紧找到关文,问他有没有跟李厚仲和刘氏说那贵人苏大人他们俩认识的事儿,关文也懵了一下:“我忘了。”

李欣笑道:“我记起来就成,先跟爹娘说说。”

关文和李欣隐了旁的没提,就说这位苏大人他们夫妻认识,还算是熟识。

李厚仲和刘氏对这个事儿没多少的感知,只听说李铭的贵人是关文和李欣都认识的人,曾经还打过交道,况且交情还不浅,便更加放下心来,只盼着李铭早日归家。

☆、第六百八十五章 果林子

扬子路受牛却是对的,那就是恕,境界上差了一点,却能弘扬起来。

这一理论也让郑朗继承。

不说什么虚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这时代很难有。

有人说侬智高是民族英雄,晕了,这时代有民族主义吗?

得拿一些现实的东西出来,让他们看到想到,才能保障他们的忠心。

对这个周渊不能明白的,听了有些感动,然后又说道:“郑公,你什么时候回朝堂?”

去年问过,今年复问。

因为从朝堂政局上看,形势越来越不乐观。几人心中皆没有底,郑朗不起用,他们就难以重用。

郑朗说道:“不用担心。这时候乃是一夜最黑暗的时刻,四更时分,但到了四更时分,天也就快亮了。不用多长时间,一年半足矣。”

“喏,”为什么一年半时间足矣,周渊不敢问,但知道郑朗肯定有所安排。心满意足地离开郑州。

无人知道此事。

朝堂上最黑暗时刻到来。

范纯仁与吕大防合奏:“豺狼当路,击逐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伏见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议,妄引经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欲累濮王以不正之号,将陷陛下于过举之讥。朝论骇闻,天下失望。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弃。……臣等及修,岂可俱进?言不足用,愿从窜责,上不辜陛下之任使,下不废朝廷之职业,臣等之志足矣。”

韩琦与欧阳修乃是豹狼当路。

所做的事,人神共弃。

臣等不愿与此种人一道呆在朝堂之上,若继续用欧阳修,请将我们黜出朝堂吧。有欧阳修,就没有俺们范吕,要我们范吕,就不能用欧阳修。

特别是范纯仁。

范氏一门,天下无双。平时在范家吃一点肉糜都让人惊讶了,你们一家人这么朴素,怎么舍得吃一丝肉星的?

其中最佳者乃是范纯仁。本来资质就好,又随郑朗学习多年,中途偶通信往来,郑朗对其不断指拨。一路所来,升迁虽不快,可所过之处,皆有政绩,其人又刚直不阿,隐然有当年范仲淹之风采。

名气虽不及欧阳修,可也不逊色多少。

书上,而且用如此激烈的语气上书的,对于范纯仁来说,是罕有之事,一时风云失色。

然不报。

再奏:“自古人君之御天下,未尝不以人心为本,得之则中才可免危乱,失之则贤智不能保其治安。故曰民犹水也,可以载舟,可以覆舟。人心之得失,可不慎哉?岂有备位大臣,与国同体,希合上意,内营己私,移过於人君,失望於天下?为臣之恶,孰重于此!···…今不正濮王之礼,则无以慰众心,不罪首恶之臣,则无以清朝政。”

赵允让名位要定下来了,不能再拖。

定的是濮王,而不是皇考。为什么不定,主要就是两个宰执希合上意,内营于私。与皇上你无关,虽有这个想法,若是宰执贤,一劝你还是能听的,但这两小子乃是恶人,刻意希你的心意,换取荣华富贵,故意让你背上这个黑锅。也就是赵曙无错,之所以犯错,乃是韩琦与欧阳修蛊惑的。

书上还是不报。

二人再次联手三奏:“修备位政府,不能以古先哲王致治之术,开广上意,发号施令,动合人心,使亿兆之民,鼓舞神化。希意邀宠,倡为邪说,违礼llL法,不顾大义,将陷陛下于有过之地,而修方扬扬得志,自以为忠。及乎近臣集议,礼官讨论,迁延经时,大议不决。而又牵合前代衰替之世所行缪迹,以饰奸言,拒塞正论,挟邪罔上,心实不忠。为臣如此,岂可以参国论哉?琦庇恶遂非,沮抑公议。公亮及概,依违其间,曾不辨正,亦非大臣辅弼之体。伏望圣慈奋然独断,将臣等前後章疏,付外施行,庶分邪正,以服天下。”

直接说了欧阳修这几年来的品行,学问好啊,用些文饰扬扬得志,掩饰其奸言。实际乃是一个大奸臣。韩琦包庇欧阳修,沮抑公议,同样不是好东西。曾公亮与赵概虽没有什么恶行,身为辅臣,不敢辨正,亦非辅弼大臣之体。

中书整个烂掉了。

按照他们的说法,不但中书几名大佬全部要黜出去,韩琦要关进大牢,欧阳修更是要砍头示众。

皆是一群浑蛋。

范纯仁与吕大防对准了欧阳修,吕诲直接对准韩琦。欧阳修仅是一头狈,失去了韩琦这匹狼什么也不是。韩琦才是祸害之首。上书道,观韩琦之才,未如霍光,李德裕,丁谓,曹利用,而骄恣之色过之

范镇仅是引了一次周公,就立即下放。周公,你作梦吧。不但不是周公,而是更坏的四个人,这四人要么废过皇上,要么欺侮过太后,迫害同僚,人神共愤的主。

你才华是不如他们,但你骄恣不法,比他们更过份。

肯定有一点,假如不看文章与他们被后人俺盖起来才有的名气,赵曙朝的韩琦与欧阳修称为奸臣过了,但不会比丁谓好上多少。

风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大家协手同力准备替朝廷铲除“两大奸臣”之时,中书突然降下手书:“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见施行。吾再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仍尊濮安懿王为濮安懿皇,谯国、襄国、仙游并称后。”

大臣闻听,恍若晴天霹雳,一个个目瞪口呆。难道曹太后脑袋也坏塌不成?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关文也算是松乏了绷了很久的神经,偷得几日放松,好好休息了几日功夫。不过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关文和李欣还是得回镇上去。不光是铺子里一些事情需要关文拿主意,关文还想着扬儿和悠悠也都大了,镇上元宵灯会也该带他们去看看,让他们高兴高兴。

理了家中的账册,李欣将叫了陈伯和花婆婆来郑重嘱咐了两句。

花婆婆问李欣道:“我瞧着那些个大户人家都会在村里边儿起庄子什么的,咱们村儿也有的。

我看咱们这处地方依山傍水的风水很是不错,主家有没有想过也找处地方起个庄子?”

李欣愣了下,花婆婆继续道:“旁的不说,就是悠悠以后大了嫁人,陪嫁田产铺子什么的,主家自然是会斟酌,可要是能添个庄子,好歹也有自己一处落脚的地儿。”

李欣琢磨了,觉得花婆婆说的甚有道理。

沈四太太孩子没了以后疯魔了,不也是被送到庄子里去疗养了吗?乡下地方清静,空气也好,李欣起初不想搬去镇上也是有这个原因。比起镇上,乡下的景色开阔多了。

青丫也在一边儿笑道:“夫人,奴婢觉得花婆婆说得挺对的,起个小庄子,小姐没出嫁前,老爷和夫人也可以来游玩。”

李欣摸了摸下巴:“这倒是可行,不过庄子也分好几种,温泉庄子,果园庄子,还有便是一般的田产套着的田庄······咱们这边儿没温泉,一般的田产套的田庄,就咱们家名下的,附近周围也没地方起庄子。”

李欣想了想道:“好像西南边儿挨着李家村儿那一片果林子,是没主儿的?”

花婆婆点头道:“那片地方确实是没主儿,不过坡有些陡以前一些娃子喜欢去摘那无主的果子吃,只是后来发生了蹊跷事儿,村里人就说那片地方邪门儿,不再让娃子们去。久而久之的那片儿果林子便闲置起来了。这事儿李家村和荷花村的人都知道。”

李欣略感诧异“我倒是没怎么听说过。”又好奇问道:“什么蹊跷的事儿?”

“说是有天儿五个娃子伙在一起相约去打枣子,三个娃子上了树去勾枣子,两个娃子就在下边儿接,本来天气好好的,忽然就阴云密布了起来,紧接着就听到闷雷声,过了不久就下了雨。五个娃子本来说想回家又舍不得那枣子,在树上的三个便接着勾枣子,树下边儿的两个挨着树干,借着枝叶躲雨。”

李欣顿觉不对:下雨天怎么能躲在树下呢?

花婆婆接着道:“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儿大家也都不清楚,只是后来雨停了以后,几家大人出来找娃子,才发现那五个娃子,三个在树上挂着都没声气儿了,下边儿也断气了一个,剩下一个估计是被吓的从此以后就傻呆呆的了。那天发生的事儿也是后来断断续续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他说瞧见一道亮光,再往后说,他就说不明白了。”

李欣暗自惋惜,想着这几个孩子估计是被雷电击中了。

李欣道:“那后来呢?”

“后来大家就说那四个娃子是被雷给劈死的,他们去那片林子打枣子犯了天神的忌讳。更有那碎嘴的,就说那被雷劈死的人家做了什么缺德亏心事,报应在了子孙身上。想想那几家人也真是可怜····…不久后因为流言蜚语的实在是太让人苦恼,死了娃子的几家就举家搬迁了,剩下的娃子痴呆了的那家人也觉得这是个伤心地跟着也搬走了。流言平息下来以后,大家也都不敢让孩子去那片果林子,生怕自家孩子也犯了天神忌讳。”

这实在是场悲剧······要是有常识,知道打雷闪电的时候不能躲在大树底下,兴许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也只能说那时候发生的事儿太巧合了。

“那那片果林子,村里是什么章程?”

“都不愿意碰也没其他的章程。”陈伯在一边回道:“花妹子讲的那都是好几十年前的事儿了,这几十年来,那片果林子就一直长在那儿,果子熟了却也没人敢去摘,都是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去慢慢腐烂了。我也去瞧过好些次,只觉得可惜,可让我去拿,我又不敢……”

“可那块地总是划出来了的吧?”

“这就得去问村长了。”花婆婆道,又有些担心地看向李欣:“夫人该不会是对那处地方感兴趣吧?可别啊,那地方我总觉得······有些个邪门儿。”

李欣笑了笑,她当然不信那些传言。当初挖荷塘大家不也说会得罪荷花神吗?可这些年下来,也没见荷花神展开报复,

☆、第六百八十六章 少年婚事

最终买果林子的事儿也如了李欣的心愿,关文拿荷塘子的合作事宜的事与买果林子的事跟孙鸿雁做了交易,让渡手续办得也快,正月十五还没到,契约便拿到手了。

关文请孙鸿雁来家中做客,孙鸿雁和白慧带着两个女儿依约前来。

男人说事,李欣和白慧便去了另一处地方闲聊。

蘅儿芜儿两个小姑娘也开始抽条,往高了长,尤其是蘅儿,瞧着比扬儿还要高一个帽子。

“蘅儿是比扬儿要小个月份吧?这都那么高了。”李欣牵着蘅儿的手笑叹道:“女大十八变,这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眨眼间蘅儿就好像长大了不少。”

白慧望着自己两个闺女也是十分高兴,点头道:“这会儿都该给她们说亲事儿了,前两日公爹婆母还叨叨呢,说要寻个好孙女婿,让这俩丫头以后衣食无忧。”

孙鸿雁如今是村长,他的女儿自然也算得上矜贵,想跟村长攀亲的人家可不会少。

李欣便笑道:“到时候上门提亲的人太多,你眼睛准得挑花。”

白慧乐得合不拢嘴,拍着李欣的手道:“那到时候你这个做姨姨的,可也要帮着我挑挑啊。”

这不过是客套话,到时候真要给蘅儿芜儿挑夫婿,哪里轮得到她一个外人提意见?就算真要她提,她也不会提,这毕竟是人家闺女的终身大事,她可不能插手去管。

但场面上李欣还是笑道:“成,我也给蘅儿芜儿掌掌眼,免得你这个当娘的到时候挑得头晕眼花。”

白慧笑了笑,视线又转到悠悠身上,夸赞了悠悠几句,又不经意地问:“你家扬儿人呢?”

李欣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往镇上去住,她差点儿给忘了,白慧一直是很看重扬儿的·几次三番旁敲侧击明示暗示打算让扬儿挑一个她闺女定下亲事。

同为女人,同为母亲,李欣当然理解白慧的举动。只是她到底对孩子的亲事儿全由做父母的一力把持这种事觉得反感,不希望孩子早婚早育·也不希望孩子将来婚姻生活不幸福。

李欣道:“跟他小康弟弟去后山玩儿了吧,他在别人学馆里附学,万事都要讲规矩,也是憋坏了,回来自然是要好好活络活络筋骨。”

白慧便很感兴趣地问起扬儿附学的事情来。

正说着,扬儿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大声嚷嚷着:“娘·娘!我跟康弟弟在后山发现了药草!”

话音刚落,扬儿便紧急停住脚步,有些不好意思:“娘,家里有客人呐?”

李欣笑着招手让他过来:“这是孙叔叔家的慧姨,还记得吗?”

扬儿忙点头,对白慧有礼地笑道:“慧姨好,好些日子不见,您身体一向可好?”

扬儿规矩守礼·态度亲和,白慧对他十分满意,点点头笑道:“慧姨向来都好·倒是扬儿,瞧着比以前瘦了。”

“他抽条长呢,瞧着是有些瘦,可每顿饭他都要吃三大碗,着实吃得不少。”李欣掩唇笑了笑,问扬儿:“小康呢?”

“在外边儿等着。”扬儿道:“娘,那我先出去了。”

“去吧。”

打发走了扬儿,李欣看向白慧说:“到底还是孩子,有些莽撞。”

白慧摇头:“扬儿挺不错的,懂规矩·有礼节。”说着试探地问李欣:“去镇上可有谁家夫人太太的打听扬儿?”

李欣尴尬地摇了摇头。

关文虽然如今做生意,见的世面更加广了,认识的人也更加多了,可他到底没有什么积蕴,扬儿又不是他的亲子,那些太太夫人的自然不会多关注扬儿多少·更别说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扬儿了——在她们的眼里,将来扬儿长大是分不到关文一分钱财的。

没有人相信关文和李欣会把扬儿当做自己的亲儿子对待,自然更加不会相信将来关文分家产会也给扬儿算上一份。

这些暂且不提,只单说白慧,见李欣摇头,心中越发欣喜,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旧事重提。

“扬儿也渐渐大了,我家蘅儿芜儿也越发懂事了。李欣,你看咱们这儿女亲家……能不能定下来?”

李欣扯着嘴角尴尬地笑笑,白慧叹道:“你也知道我的情况,虽然说我娘家那边儿背景有些深,可到底我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这个孙家媳妇儿,嫁过来十年有余,也只生了蘅儿和芜儿两个闺女。我但凡有一个儿子,我也不会太过焦躁。公爹婆母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们心里还是有几分不满的。”

李欣很理解白慧的处境,对她这样的情况却也有两分无可奈何。

跟她说她还年轻,不到三十,生孩又不是不可能?这种劝慰的话想想都有些无力。

视线转到蘅儿芜儿两姐妹脸上,她们坐得稍微有些远,但还是听得到这边儿说话的,蘅儿微微红着脸,芜儿却一脸好奇地支着耳朵听,瞧着一副鬼灵精的样子,很是灵动。

白慧恳切地拉着李欣,道:“我这不仅是在给两个闺女铺路,我也要替自己打算。鸿雁虽然没有一点儿不满,可也要应付公爹婆母那边儿。要是我两个女儿能找到个好婆家,婆家的人还能对她们好,这不仅是了了我一个心愿,我也不亏钱她们什么,公爹婆母即便是想给我脸色看,那也要顾忌孙女和孙女婿的面子······”

李欣连连点头,叹了口气问她道:“孙大哥是知道你的想法的?”

“他同意了的。”白慧道。

“那······我再跟阿文商量商量。”李欣道:“我尽量促成这事儿。”

白慧松了口气,道:“我真挺感激老天爷,能让我交到你这个朋友。”

李欣笑得有些僵,到底还是叹了口气。

隔天关文和李欣便打理行装回镇上去了,到了关宅,李欣便叫上关文跟他说了白慧的意思,道:“其实我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蘅儿和芜儿一个稳重一个灵动,孙鸿雁和白慧教出来的闺女也不会不好,做我们的儿媳妇儿是没什么问题。我就怕……扬儿那边儿······”

关文稳稳坐了下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扬儿不会有什么意见。他读圣贤书,这种事自然也是听从我们做爹娘的。”

李欣撇撇嘴,不理关文的歪论,道:“扬儿虽然叫我们爹娘,可到底不是我们亲生的,魏家族人那边儿我们可以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