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地盘在元末-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的就是那些胥吏了,这些胥吏本来多是南宋灭亡后小官小吏的后代,大多也是学了父辈的不少本事。但这些年来大多也是不熟悉了。唯一没有落下的怕就是那些见风使舵的本事了。

看人面色更是看家本领,一见如此便是知道他们原来的老大人现在事情怕是错了。自己如此跟着新上司扛着,指不定下次萧羽就给他们小鞋穿。

一念及此,胥吏们便是冷汗淋漓。几个手脚快的都是暗自落座,低着头,放这手,跟只老猫似的乖巧。哪里看得出原本的奸猾之色?

于是,史意古三人所受到的压力也是愈加大了起来。尤其是精武门众人冷眼地看着,更是让史意古三天背上冷汗不断流下。

而随着萧羽默不作声,背负双手,对着前面的巨画。这是刘由在时留下的,据说也某位名家所留。

而此时房间里压抑的气氛也是愈加严重。

滴滴答答……

一刻钟过去了

滴答滴答……雨水也渐渐小了起来

两个钟过去了…………

房间里的气氛已经近乎压抑到极点了。

宁静到死寂的房间里空气近乎凝固,就是原本信心满满的迪深温老爷子二人也是心神动摇起来。

当……

萧羽的食指屈起,敲在案桌上,一道不轻不重的声音瞬间传遍整个房间:“诸位还是各自归座吧,我自会给你们解释!”

呼呼呼……

此起彼伏的呼气声音传来,仿佛得到神仙妙药般,一下子哮喘病就好了般,恨不得将以后所有的空气一下子吸完一样。

如似千斤卸去,众人感到大为放松的同时也是目光移向静坐在首位的这个年轻男子。

虽然极大的压力骤然消散,代价却是继续等待萧羽的审判。

此时的萧羽心中也是感叹不已,本来萧羽是无意制造如此压抑的气氛的。但现在琉球权力明显有着分散的状况。萧羽本来就是一个外来者,虽然温佳妮现在已经明确成为了萧羽的妻子。但饶是如此也未必能让众人将萧羽视为自己人。

所以即使萧羽身居此位,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得不依靠温迪而已。虽然海盗事件后,萧羽的威信以及权力都得到切实彻底的巩固和提高。但现在温迪二人已联手就能爆发出来如此强大的号召力,仍然让萧羽心中暗自惊醒。

虽然他们不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恶意。但现在琉球的权力和意志必须以一个人为转移。这样才能让潜藏在其中的强大力量激发出来,配合萧羽的努力,琉球才能在这个乱世取得立足之地。进而,争霸天下!

至于温迪二人的不赞同,萧羽自然有办法处理。不过是时候给所有人敲敲警钟,让他们知道,这里谁才是能一锤定音的人,看看萧羽的威势!

“迪老!”萧羽第一个点名的便是德高望重的迪深。

迪深缓缓起身,望着萧羽道:“还请乡正指教!”

“指教倒是谈不上!迪老所言,从倪氏,夏氏,赵氏等处购买精良武器铠甲自然是可行的。但琉球自成一体,若是在这等要害之处受他人控制,将来某一日,诸位也将为他人家臣?琉球之壮大更是无从谈起!”

迪深缓缓坐下,看向萧羽已经是不同。

“温老!”

“不用客套了,我的话都是跟迪老头商量过的。若是真有什么缺漏该是有的。你也不必顾忌我的面子,径直说吧!”温老爽朗道。

“其一:温老一生从事匠业,自然知道。现在最佳的炼钢之法,是南北朝时所创立的灌钢法。但小子不才,也是有些见解的。所用之人,百人足以。自然,若是假以时日,我琉球壮大了。自然会增添更多匠户!”

“其二:铁矿石问题。小子也是在天文地理上学过一些时日。去琉球一西不足十里,铁矿深埋地下。他日,问土著可得详细地址。”

“其三:若是剩余问题,若是炼制钢铁多余。可造房子,造兵械出售。就是船厂里不少东西,想必优良的钢铁也是用得上的!”

“唉,老不如少喽。今日,我温植服了你!”干笑了两声,温老坐下便深思起来。

“诸位,可还有不服?”萧羽朗声道。

“我等服气了!”

“我等服气了!”

“我等服气了!”

“我等服气了!”

…………………………

第二十九章压榨

 萧羽在后世的时候,看科幻小说。往往在宇宙时期,人类也是有许多帝制国家的。在萧羽看来,这些帝制国家也许其他人特点萧羽已经完全记不清了,但一条。萧羽确实记得清清楚楚……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战争实力!

那些科幻小说中,凡是写到帝制国家,在战争爆发中,取得明显有利形势的都是帝制国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在权力高度集中体制下对战争的影响了。

而在现代时期,苏联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是萧羽迫不及待将权力收缩到手中的原因。

于是,这些天下,随着一道道明确强硬命令的下达。整个琉球也随着萧羽的一声令下,动员起来。

首先便是铁矿!

琉球产铁,在鸡笼山等处因为复杂的地质原因,就产很多矿物。自然,铁矿是不缺的。

但,琉球人少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加上,琉球经过刘由的强力压制大受损伤,在经过海盗的侵袭,更是元气大伤。若是萧羽一意孤行真的将琉球的人都赶去建立铁厂,能不能挨过这个冬天都为未可知。

因为种田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然,琉球必须保证此时农业的生产。而且,琉球也快来了,若是秋收的时候,萧羽大肆征工,对琉球的农业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

所以,思来想去的萧羽决定学习,改革开放后来到中国外企的方法。寻求廉价劳动力。

而琉球周围要说人最多的,却不是汉人。而是土著人,上次琉球打掉的那个部落虽然不小。但也不过是因为打起来厉害,打起汉人来手是一点也不软,故而在方圆三百里的地方无人敢惹。

但论及人口,也不过区区万人出头。比这个部落人多的数之不及,于是乎,萧羽将注意打上了土著人。

“昆成,自我离去后。你的部落现在如何了?”萧羽脸上和曦,招呼着现在依附琉球的昆成道。

“承蒙主公恩典,部落里已经没有饿死的人已经不多了。”看到萧羽脸上和曦,更是客气地招呼自己坐下,也算熟悉汉人生活的昆成很是感激,脸上激动得连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去。

“呵呵,不用紧张。就是,问问你们部落的现状,毕竟你现在也算琉球体系中的一份子了。若是不能让你们生活比以前好,我这个主公又能如何安心?罢了,先坐下再说吧。”萧羽轻笑几声,对昆成的称呼也是哭笑不得。也不知道现在元末还是不是有主公这个称呼……不过还是先让激动不已的昆成先坐下了。

“是,是,是。我先坐下。”昆成也是连忙坐下,但还是只敢让屁股挨着椅子边上。正襟危坐起来,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了。要说起来,以前昆成面对萧羽的时候,还不是如此的。不过,自从萧羽接连攻破那个在昆成看来凶险无比的大寨子后,又是回师解了上千名海盗的袭击。这样强大无匹的实力顿时让还有点小心思的昆成彻彻底底的安静下来。

再加上,萧羽随后和土著人的贸易让昆成部落的粮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更是让昆成开心地张不开嘴了。最后一点芥蒂也是消散不见了。所以才会如此。

“嗯,既然你归附于我。我也不会亏待你,你先说说你们部落现在能劳动的有多少人?”萧羽坐在主位上,左右边上站着英武挺拔的亲卫堂亲卫。加上,萧羽本来就是气度不凡,更是让昆成以为神仙中人,面上的神色恭敬道无以复加了。

“回禀主公,现在部落中,有可动之男子五千余,女子可动的有七千余。”

“哦?很好,很好。我现在有一桩大好事,看你昆成部落能不能接住了。”萧羽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见此,本来紧张不已的昆成也是放松下来。昆成也是见过萧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的,就是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对抗萧羽。一听到好事更是心中欢喜。

连忙上前作势就要答应,也看到萧羽那似笑非笑的眼神,硬生生地打断下来。恭敬道“:主公有什么吩咐,自然欣然前往。哪里还敢提什么报酬。”

“呵,你跟着澎湖那帮子奸商住过几年。嘴上的本事倒没落下。”萧羽笑骂一句,也不再去评论,接着道:“我也不跟你拐弯抹角。就是你想做小动作,谅你也逃不出我的眼睛!这是明令,看清楚了!”

说完,扔给昆成一卷纸张。也不管昆成的反应,径直走了。至于昆成答不答应,在萧羽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昆成一个附属的部落首领,只有结束的权利!

不去考虑西方殖民史上的血腥和悲惨。昆成此时也完全不知道有那回事儿,就似忽然天上掉下金子一样。昆成完全被萧羽的手令给惊喜的要晕厥了。

“萧氏铁厂不日将开厂,广购铁矿。鸡笼山左右盛产铁矿,而鸡笼之民,若有铁矿,速购不限!”

纸上寥寥几十个字,但其中的惊喜却足以让昆成欢喜上几十年了。

鸡笼山上产铁砂这是所有土著人都知道的。但这些铁矿对土著人来说却是完全无用的东西。而铁厂一旦开产,定然是需要铁矿的,源源不绝的铁矿需求也就意味着土著人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收入!

而这些和原本小量零散的贸易不同,这将是长期的高额的合同。还是铁合同,虽然合同的主笔方在琉球。但无论如何,对昆成部落也是不会亏待的。

这样,本来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出产的昆成部落将迅速找到一份有分量的出产。而将意味着,本来失业率百分百的昆成部落可以急剧下降到几个百分点。也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将流入昆成的口袋。这样巨大的幸福瞬间就将昆成打晕了。以至于就是扫地了来绕了几圈这个土著人也没有从惊喜中醒来,还是萧羽一声令下,这才屁颠屁颠地跑了回去,开始连夜挖矿去了。

“先生,弟子有一事不明。”金智看到萧羽面带含笑,心中不错。问道。

“哦,说说,什么事情?”萧羽回道。

“这铁矿是我们辛辛苦苦发现了,就是大部分的工具也是我们提供了,为什么却要这群蛮夷来为挖矿?岂不是将好处都给了他们?”金智疑惑道。

“呵呵,你倒是也精明。只是,精明是好,却不能让你具备大胸怀。”萧羽点评了一句,接着道:“琉球缺东西。几乎什么都缺,我们缺人,缺时间,缺物资,缺粮食……什么都缺。但暂时来说,琉球是不缺钱的,你说,我用我们不缺的东西换取了大量我们缺的东西,这笔买卖如何?”

“弟子,明白了!”萧羽的解释很通俗,金智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呵呵,下一步,去看看作坊吧。这么多天下来,应该完善好了。”萧羽道。

其实萧羽心中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说出来,但在这种公开的场合,萧羽无论如何是不会这么说出来的。

土著们在尝到为琉球卖命的甜头后,肯定是欢欣鼓舞,对琉球充满感激不说。干活肯定也会卖力,初步赚到了土著人的民心不是萧羽最需要的。这一步是为以后做的打算。

土著们依附琉球,琉球自然不可能就这么不管不顾地等他们最后反叛,而让土著们老老实实地为琉球鞍前马后,自然必须给他们一些甜头。

而这次铁矿的挖掘工作交给他们,就是第一步。

但萧羽心中冷笑,自己放出去这么一大块肉就是那么好吃的么?等到土著们对琉球充满感激的时候,萧羽还会给他们更丰厚的“肉块”。

要知道,矿工可不是这么好做的。

萧羽的工具虽然不少,也都颇为先进。但要说起来,就是跟后世小煤矿比起来,也是相差巨大。

可那些小煤矿的人都时不时的弄死几十上百人,更何况现在的琉球?

现在的煤铁矿虽然多为露天的,容易开采。但随着琉球生产需求的扩大,这么露天的容易开始的矿产很快就将被采完。

而其后,开采的难度随着定会加大。

到那个时候,说不定深达十数米的隧道也将建立。而几乎没有多大改变的落后工具,以及开采技术根本就不跟支撑这种强度的劳作。随之而来的,将是频繁的矿难,以及人员伤亡。

这些,都不是琉球汉人百姓可以承担的,但对于那时已经成为唯一工作的土著人来讲。就是在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他们也必须咬牙带这血吞下。

现在,萧羽所说的作坊,自然不是什么生产糖果的地方。而是萧羽早在造盐池的时候就准备好了的研究机构。为的,就是将来萧羽炼铁时改进炼铁之法而用的。

而为此,萧羽将自己所用知道的炼铁知识都给掏了出来,这才让今天用了见得青天的日子。不然,炼铁厂所用的人力可不是现在琉球能承担的。殚精竭力地琉球的腾飞,萧羽付出了太多的努力,而现在,关系到今后琉球能否自立的最关键因素,萧羽绝不容有失误!更不用说,失败!

第三十章 风力,水力,高炉

 钢铁厂作为现在琉球最紧要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泄露出去。虽然周近之人都有耳闻琉球要炼铁,但在这些人看来也不过是,建立几个打铁的铁匠铺或者一个小作坊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内陆地区很多偏僻的地方都有,因为地处偏僻没有外商过来贩卖一些生活必须的铁器,不得以下,自己制造劣质的铁器。其他的就是一些大商豪族了,他们有强大的实力,自然也有自己的匠人团队。

所以,想到这里的路人们,自然不会再去关心了。即使一些有心人听到了此事,想要打听,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是打探不出来。最后费尽心机却将精武门的风讯堂给引了出来,结果靠着背后的主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逃脱。这才让一些有心人的眼光悄悄转移了。

就是琉球五堂三科的普通成员也是好奇不已,但每每问及,同事之间竟然一个也不知道,有些胆子大的问上峰,却是被紧急勒令不准提及此事。消息一传开,几个部门的头头勒令下,再也五人敢去问及。但一些猜到眉目的科员看到钢铁厂所用的巨额支出,仍是乍舌不已。但由于是萧羽亲自操作,倒鲜有人非议。不过也正是如此,让钢铁厂的真正地址变得愈发神秘起来。

即使在后世,钢铁厂也是庞大无比的。其组成部分可不是几间厂房就可以代替的,在奥运会时期为了保证北京的空气质量,首都钢铁就被迁出了北京。由此可见,首都钢铁一个企业竟然能对整个城市造成巨大影响,也就另一个侧面反应出钢铁厂的占地的巨大。

所以,炼铁厂自然是不可能建立在琉球旁边的。不然,就是日后琉球的高速发展起来后,所需要的地皮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不说这些,现在萧羽已经来到了钢铁厂的地址。

虽然是初创,但准备的时间,可不算短。铁厂周围还是一片荒芜,但地理位置却是让萧羽很是满意。

琉球大部分地区都是处在没有经过任何开发的原始状态。所以,萧羽先是一把大火放下,烧出了将近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

萧羽满意的不是这个地方的广阔平坦,而是其水力资源!现在这个时期萧羽是不可能期望什么蒸汽机电力的,自然靠的便是风力和水力。

琉球处沿海,海风从来都是不缺的,只要地势平坦,加上琉球优秀工匠潜心研制的风车,动力上的问题倒是先被解决了一部分。但风力却有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稳定!

不论是强度,还是方向以及各个时段的情况,谁也不能保证可以支持生产。这样一来,很多东西都不能用这个。相比之下,水力虽然也受到季节降水的影响,但稳定的时间却是着实有很久的。

所以,在继高高的带着欧洲荷兰异味风情的风车后,萧羽紧接着和众位手艺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一起设计了一种集历史上各家之长的琉球水车!自然,萧羽设计的风车也被称为了琉球风车,成为不日后琉球对外出口的畅销品。

除去这些人力制造的工具,这里的地势也是萧羽满意的。一条六七丈来宽【古代的河流比现在要大多了】流淌其间,波光粼粼的煞是喜人。

河的源头在山区,经过五六十米的落差留下来的河水力上极为丰富。

工人们在西面靠河的地方,从上游挖来引流渠,渠边架起了大大小小十多个水车,为冶炼提供动力。

而东面是一排砖头砌成,半截埋在地下的炭窑。之所以半埋地下是为了可以有效的保温,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它的结构类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用来烧火加热,二楼放置烧制木炭的原料木材。

“记住了,一楼是用来烧火的,二楼才是放置柴火的。”忙碌的温班不时嘱咐着工人们。这些工人大多是精武门弟子的家眷,萧羽在录取工人的时候,首先就让他们优先了。

自然,家眷们对萧羽是感恩戴德,精武门弟子更是忠心拼命训练了。

“那个,说你呢!都说了,煤炭要做成粉,弄碎,这样才烧得好!”

…………

“哎呀,东家怎么来了?”温班看到萧羽,连忙迎了上来。温迪二人虽然最终同意了萧羽建立铁厂,但在出资上,琉球大院可是一分也没有。全都萧羽个人的资产,自然,萧羽也是乐见如此。而温班就是萧羽聘用了在工厂的厂长兼职总工程师。自然称呼萧羽为东家也是常理。

于是,继琉球乡长科长后,温班这个厂长也理所当然地被当成了官了,让温班一想到这里,就觉得特有面子。自然,虽然听不懂总工程师是什么意思,但总之是个不下于厂长的职位了。

“我来看看,钢厂初创很多东西,不仅你们一头雾水,我也是不大清楚。不过,我若不在这里,只怕很多事情就要耽误。我能亲眼看见,早点解决,自然上佳!先去看看有什么疏漏吧。”萧羽说了几句,便不去解释。直接切入了正题,但这样几句解释还是让旁边的人看出了温班在萧羽心中的地位。

“这个窑的功用,你们现在清楚了么?”萧羽指着冒着前面的一个两楼楼房似的东西道。

“东家,这些我们都弄清楚…………”听到萧羽问起,旁边一个显得老相的匠人道了出来。

按照萧羽自己的理解:

木材搬进窑后,在一楼的火嘴处点火,二楼窑中木材被火炙烤,木材中的水分蒸发,混合其他挥发物,形成灰白的冷烟,因为温度不高,从烟囱中冒出后并不向上升去,而是平着沿地面扩散。

温度渐渐升高,此时一楼的煤炭已经烧尽,二楼窑内木材自身开始氧化发热,如果有一双透视眼就能清晰地看见,木质材料发生热分解反应,其组成开始发生了变化。其中不稳定组成,如半纤维素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质。

木材自身分解发热把窑内温度推到了最高点,大约摄氏400度,木质材料急剧地进行热分解,木材表面有粘稠的油状物流出,那是反应生成的大量醋酸、甲醇和木焦油,时不时的还会鼓起一个气泡,这是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它们在炉内缺氧的环境下缓慢燃烧,释放热量、保持窑温。

而此时,工人们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了。接下来的东西就是木材自己的事情,而工人的工作却不仅仅是如此。

视木材湿度、厚薄,12-24小时后准备出窑。学徒们堵住了窑顶的烟囱,本来烟囱很小,窑内就是在非常缺氧的环境下反应,这下彻底堵住了氧气,窑内氧化反应就慢慢停下来,窑温逐渐变低。

紧急情况下,可以早点开窑,再往烧成的木炭上浇水;如果不急,可以等它在窑内自然冷却到摄氏一百度以下,再开窑。

可用于冶炼优质铁料的木炭,就这样烧成了。它的炭含量极高,磷、硫等杂质含量低,还原性强,还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在高炉炼铁中比焦炭更加优秀。

空地上,东边堆着四五丈高,一大堆的黑乎乎木炭;西边堆着三丈多高,一大堆棕褐色带着星星点点黄斑的磁铁矿石。

前者便是萧羽炼制的木炭,后者就是土著们欢欣鼓舞卖过来的磁铁矿石。

在琉球铁矿王五的主持下,座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类似景德镇花瓶的高炉,在这片钢铁厂离河岸不远的位置,沉积岩台地的地基上树立起来了。

这个王五就是王才的父亲,虽然王才犯过打错。但无可厚非的是,王五在打铁上就是在东南几省中也是佼佼者的。所以,萧羽念在王才最后的功劳上,将这个重要的活给了他。自然,王五也是千恩万谢的努力做这份工作,至于王才之死也实在没有什么怨念的,毕竟算起来王才之死的凶手是刘由,不是萧羽。

博闻强识的人可能知道萧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错,就是高炉。

奉劝一句,永远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高炉虽然是个很现代的词汇,但实际上在宋代已经出现,并且在国有铁厂普及了。

北宋元丰年间,朝廷军器监在汴河两岸架设高炉,炼铁的红光映日,昼夜不息。生产的高峰期,仅华北地区年钢铁产量就达到了15万吨;要知道,大英帝国在整整七百年后才达到7。6万吨的钢铁年产量,那时候它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整个宋朝期间,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时期国土面积狭小,包括了战乱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的不利因素,居然能达到3。5-7万吨平均钢铁年产量!

南宋时期福建钢铁产业发达,有的大型高炉,一次就可以冶炼上万斤生铁。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

琉球史上第一座高炉,高四丈五尺,高炉容积约15立方米――比这个时代任何一座高炉都大,但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国内200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小时本甚至已经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炉了。

但仅仅这些,萧羽和王五一众工匠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

第三十一章 奇迹的产量

 首先萧羽根据土着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高铝粘土,这玩意氧化铝含量高,研磨后加上石灰石煅烧,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压制成砖,在1300度的高温下可以烧制成耐火砖。

按说,在这个时代直接用粘土或者砖厂烧制的红砖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萧羽却不想日后维护太过麻烦,所以这个貌似偷工减料的注意很快被萧羽否定掉了。

为了提高寿命,便于维护,萧羽在高炉内部使用了现代才用的高级耐火砖。

但接下来的鼓风机,萧羽又是困惑了。这个时代可以使用的有两种方案。不像现代,用的都是马力强大的专用鼓风机。

这时用的还是风箱。

风箱有两种类型,一种像手风琴,上下是木板,四周围着折叠的皮革,用的时候一下一下的踩踏鼓风,另一种是个大木箱子,有活门,推拉鼓风。

第一种风箱被萧羽否决了。使用久了皮革会老化,萧羽害怕到时候换都来不及。到时候送风不足高炉炸炉,滚热的铁水流出来附近的工人全得成焦炭。

还是活门推拉的保险,早前建的水车提供动力,利用偏心轮把旋转运动变成往复运动。整个高炉布置了四台风箱、四个风道,另外做了两台备用的风箱,以防意外。

萧羽拍拍手,为自己设计的备用风箱有些得意,一旁的工匠现在多是目瞪口呆起来了。这些手段若说是个一辈子浸淫此道的老匠人他们还有些相信这样的近乎神计的手段,但这些放在一个弱冠之年的娃娃身上,即使这个娃娃是琉球的乡正,杀人不眨眼的凶神。他们也很难相信。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彻底叹服了。

进气道最后入炉前的一段并在一起,下方设有和进气道隔离的火池,内盛燃煤,空气在进炉前,就被加热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气预热,这是现代钢铁生产中,提高炼铁效率的最关键一步。但在萧羽的记忆中,至少在明末以前全世界都没掌握这门技术。萧羽身为穿越人士的强大此刻再一次体现出来。

庞大的炉身外,还用扎实的木头搭建了支撑点落在地面的独立式检修塔。另用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了炉顶上料系统。

高炉炼出的铁水是含碳量高、杂质多的生铁,但是已经可以用来铸造大型铁件,比如铁锚之类的东西,于是在出铁口外接一条沟槽,平时封闭,如有需要就打开,烧红的铁水直接注入模具,浇铸大型铁件。

看到这里,这些匠人中惊讶莫名的表情已经变得呆滞起来了。虽然很多东西他们都不认识,不少原件都是萧羽手把手教着炼制出来的。有何功用,如何使用它们都是不知道,但饶是如此,这些一辈子跟炼铁打交道的老匠人还是大致猜了出来。

但越是猜,越是想。这些老匠人就越是心惊,面上呆滞的神情再好不过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惊诧,不可想象,还有一丝丝的窃喜。为自己能亲眼目睹并且见证而感到惊喜。

高炉旁边修建了一台大型炒铁炉――就是亨利。科特在1784年发明的反射式搅炼炉。这台炒铁炉的外形有点像功夫茶的茶杯,是焰、铁隔离的反射炉型。它用耐火砖整体建造,炉床底部中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底部。

它的结构可以看作三层楼,三楼和二楼互相隔离,一楼和二楼之间是多个可翻动的铁栅栏。使用时铁水从高炉流到三楼,二楼煤炭躺在铁栅栏上燃烧,加热楼上的铁水,煤炭烧过后翻翻铁栅栏,炭渣就掉进了一楼的除渣室,铁栅栏放平,又能从斜向下45度的进煤道向它上面添加煤炭。

同样是水力鼓风,与高炉不同,它的侧面还修了个高高的烟囱。

明代的炒铁炉是用人力搅拌,炉边总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拿着根熟铁做的炒铁棒,挥汗如雨的来回搅动。

爱惜人命的萧羽显然不会让工人们做这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工作。他在炉顶上做了个支架,正中悬挂着一个大圆滚子,下面有三根熟铁棍子斜斜地伸向炉床,仍旧是水车提供动力,但在古代让琉球就有了机械化的炒铁设备。

以往生铁是冷却成锭后再加热,炼成熟铁;楚风现在使用的技术,是把高炉出来的生铁水直接炒成熟铁,本来是要到明朝才会出现的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

熟铁就可以直接制作锄头铁锨之类的农具了,当然,制作过程需要锻打、渗碳和淬火,熟铁柔软,可锻性强,加工性能优越。

楚风又修筑了一字儿排开的六台锻炉,这东西的基本结构,和所有农村铁匠修理锄头铁锨等农具的锻炉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要加大、加厚,加大是为了锻造大型铁件,加厚是为了保温,毕竟这是长时间使用的,节约燃料嘛。不用说,依然采用水力鼓风机,当然和高炉、炒铁炉的鼓风机比起来,这些就是孙子辈的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