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市井田园-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有人介绍唐家堡会说考中了举人的唐家堡,也有人出门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会说自己和唐举人是一村的,买卖东西都能沾点便宜,这些唐家自己出门少倒是不知道。

过两日是九月九重阳节,唐家堡是没有山登高的,大家也不过是借着过节时候吃吃喝喝,串串门找一起聊天休息一下,孩子们能吃集市上买来的菊花糕、大蜜枣等甜果子。春天缠着大人买风筝没得逞的孩子这也是个机会,买了风筝,或者小泥人吱嘎老虎,聚堆玩得不亦乐乎。

文沁带着孩子来串过门,给家里送了点心等吃食,还悄悄给李氏一百文钱。文沁家如今日子过得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却也吃喝不愁,又不用下地劳动,依然细皮嫩肉的。

他们家铺子如今生意好,四年前也开始卖包子馒头面条之类的吃食,文沁一直按照市价把大嫂家多余的麦子和那些绿豆之类的都买去。

这两年被唐妙侍弄的麦子格外白一点,而且出面上也好一些,活了面韧劲足,做的饺子馒头格外有嚼头,吃着份外香甜。用高氏家麦子做吃食卖得格外好,半年前有位曹姓客人打探好了,只要是这样的吃食他一次性高价全买去,还说如果再有依旧全要。

文沁公公懂这些,跟儿媳妇说回头要多给大嫂家一些钱,不能白赚人家便宜,文沁回来说,高氏却不肯多要钱。

生意来了

文沁就急了,“大嫂,是我公公说的,你家麦子磨面做的吃食人家愿意高价买,自然是麦子好,要多加钱。”又怕嫂子不肯要,便道,“嫂子以后是不是不想卖给我们了,所以不要钱!”

高氏跟文沁关系向来好,嫁进来的时候,她才是丫头,笑了笑捶了她一拳头,“都做娘的人,还跟孩子似的。”高氏答应收了钱,说以后的还给她留着,文沁又委托她给说说家里还想收点棒子、花生什么的。

高氏跟老三家和其他一些要好邻居说打了招呼,这几天市价收麦子、棒子和花生,大家都答应了,只是有几家等钱急用,前两天就送去清水镇粜了。其实一个村下来,没有几家能拿出余粮来的,就算有也没多少,所以收粮食也有点困难。文沁家能在娘家收到,觉得很方便,基本有多少要多少的。

两天后吃晚饭时候,王氏来唐妙家串门,问高氏能不能把麦子卖给她,她娘家有个亲戚在收。

高氏诧异道:“我们不是才答应孩子三姑给他们家留着?这两年我们的粮食都给他们的。”

王氏吧嗒着嘴巴,抬掌根擦了擦吃饭时候流在下巴上的一点菜水,“那么他们说其实可以高一点,一斗多给几个钱。我那个表妹家也是新开的铺子。”

杏儿吃了饭收拾桌子,道:“三娘娘,他们怎么不去别的地方买?新开的铺子能多大?十里八乡地买到我们家来?他们自己村也够了吧?”

王氏眨巴着眼睛,“那么不是亲戚吗?亲戚帮亲戚!”

杏儿笑了笑,“多几个钱,那还买贵了,还不如自己村里买的好!”

王氏便道:“现下没几家有余粮的。你看我们虽然才三口人,可那十几亩地也不够吃的,还是得掺粗粮吃饼子地瓜,可不如你们顿顿细面卷子,他们那里地差,收成更不行!”

杏儿不等高氏说话又抢着道:“三娘娘,这个事不好办,说亲戚,三姑更亲不是,我看你家也别卖给别人,给我三姑家留着吧。我们一年到头,白吃人家多少点心啊!”

王氏立刻脸拉下来,看着阴呼呼的。

唐妙正在拿自己做的柳条炭笔画水车的模型一直没插嘴,感觉气氛有点不对,抬头问道:“你们说什么呢?怎么冷飕飕的!”

高氏笑了笑,“这东西有个先来后到的。”

王氏讪讪说也是,本来还寻思跟大嫂说说能行的,她一向好说话,麦子买了去,也断然不会多要那点钱的,没想到被杏儿搅和了,有点不乐意。

她又道:“大嫂,那,你们麦种有没有剩下,要是有的话倒是换一石给我。”

高氏把刷好的碗放在饭桌上,让杏儿端走,“你们不是都种上了?又要麦种干嘛?”

王氏便说自己娘家收拾了几亩荒地,麦种不够了,别人家也不现成!高氏看了小女儿一眼,这些东西是她弄得,自己不好说什么,当初收了试验田之后,自己觉得那面白想做几锅饽饽丫头都不舍得。

唐妙见母亲看自己,就知道她不管,便道:“三娘娘,这种子珍贵,费心也多,还要多施肥,如果别人来换至少是三石换一石的,自己家人就是石半好了。”

王氏惊呼,“这么贵?”

唐妙摇摇头,“三娘娘,不贵啊,这种子有好处,它抗旱,倒伏得轻,不……”

王氏撇撇嘴,“算了,抗旱没用,咱这里没那么干。”

唐妙便不说话了,石半是保本,她不想那也没办法。

杏儿也不管她,跟高氏道:“娘,现在有些人可奇怪了,在外头总打着我大哥的名头说话,前天唐怀礼爷爷家听人说有人以大哥的名号在外面做买卖?也不知道真还是假!”

王氏脸色变了变,便说还有事,先回家去了。

唐妙的生活除了种地就是做家务看书跟萧朗在一起,对于外头的八卦知之甚少,她好奇道:“真的?若有这事,可是大麻烦,会连累大哥的!”

杏儿嘟囔道:“谁知道,我就是听人这么说了一句,说大哥如今有功名了,外头可能有人打着他的旗号干点啥,我们也得留意!”

唐妙点了点头。

话说了没几天的功夫,这日头午唐文清夫妇和景椿去地里拔棉花柴,今年虫子多棉花不好,如今已经没什么可开的,唐家把剩下的棉桃摘了摘,早点拔回来。唐妙姐妹俩在家里收拾棒子。没挂起来摊在地上的如今已经晒干,昨天夜里拿棍子敲了敲,堆在门楼下白日在家里剥粒子。

门外来了个穿着不俗的中年男人,白净面皮,一脸文气,扬声问道:“请问这里是唐举人家吗?”

唐妙以为是大哥让人送信来忙起身,扑棱了一下裙子上的玉米粒,走过去,“是啊!”

那人立刻打千作揖,说了一下来意,唐妙一听顿时云山雾罩的,她愤愤道:“这是谁胡说八道?我们什么时候说要卖院子?刚买来给我大哥成亲呢,怎么可能卖!麦子我们也没说过,您找错人家了!”

那人不舍弃,“不会啊,我跟唐举人的父亲说得好好的,我们在清水镇集市上谈的。我买了他家两石棒子,又打听你们唐家堡有人麦子格外好,他说是他家的,可以卖我点种子之类,我还托他打听这里附近有什么空房子,我们想买一栋,他说自己家有,让我来找的呀!”

唐妙蹙眉,“他可说住哪里?”

那人摇了摇头,“我忘记了,他只说唐家堡什么村头的,我没找着,就问了一下别人,他们告诉我唐举人家住这里。他说他是唐举人的父亲,那自然是住一起了,不会差吧!”

杏儿从影壁墙走出来问怎么回事,唐妙大略说了一下,那男人一见是姐姐出来,忙自我介绍了下。他是南边密水县夹沟镇曹家的管家,前些日子在清水镇遇到了唐大老爷,买了他家的玉米,顺便聊起来。约好过两天来看房子和麦种,但是他过两日有事情,便提前两天带了现钱来买。

杏儿一听就怒了,柳眉倒竖,“这是谁这么缺德,我爹一直在家忙着呢,根本没出去,我家棒子刚打出来,一个粒也没卖呢!”

曹管家也诧异起来,“可他说他是唐家老大呢,还说家里有个举人儿子!”

杏儿气哼哼地道,“哪里来这么死不要脸的!”

曹管家一看立刻能想象怎么回事,肯定是那人为了多卖点钱,跟自己东扯西扯,又拿别的哄着自己,本来约好是两天后见面,幸亏自己先来看了看,否则这事情就笑话了!

他立刻跟杏儿唐妙说了原委,描述了一下那人的个头样貌等,杏儿撇嘴道,“是他啊!”

曹管家询问,杏儿便道:“没什么,他家是住村南头,也是他们家老大,可惜跟我们不是一家子。竟然打着我哥哥的幌子,真是气人!”

曹管家连说自己上当受骗,多亏上来认认门儿。

因为父母兄长不在家,杏儿和唐妙便请曹管家去奶奶屋里坐坐喝茶,跟李氏一说,她也气了个不轻,大有要跟曹管家一揭到底的架势。

唐妙忙拦着她,“奶奶,曹管家是来说正事的,路远口渴,让他喝杯茶吧!”

李氏忙给人斟茶,笑道,“看我,如今来了,就犯糊涂!”

曹管家忙说不敢,李氏倒茶的时候紧忙扶着杯子,也实在有点口渴,喝了一杯便说正事。他们打听唐家的麦子格外好,收成好,出细面度高,村里人都喜欢换他们家的,所以在集上碰到一个唐家堡的就聊起来。

曹管家懊悔地拍了拍大腿,“嗨,还上了当!因为他是举人老爷的父亲,我还特意多给了几十文呢!”然后又说要买老唐家的麦种,这个时候刚下了雨,要种也不晚,大不了晚收几天。

唐妙问他:“曹管家,您哪里听说我们家麦子好啊!”

曹管家抬手摸了摸头笑道:“清水镇边上丁家点心铺子,她们家的面有几天特白,我们打听过,说是儿媳妇娘家籴的。”说完很诚恳地朝着唐妙笑,见她看起来娇娇嫩嫩的,也就十岁出头的样子,却也不敢轻视。

唐妙没想到自己实验的种子还没想着卖就有人找上门来,心下很是欢喜,便忍不住告诉曹管家,自己这种子面白出面高是其次的,它抗旱倒伏轻……说了半日见曹管家笑眯眯地看着她,不禁脸红了下,忙又问他们想要多少,盘算着除了自己家种的,家里倒是还有点。

曹管家说先试试,打算要个一石回家种两三亩地,来年果然好,那么会继续要。李氏有些担心,没想到孙女那么整天鼓捣能鼓捣出钱来,她寻思着人家要是种了三亩地,产了粮食自己留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来买?又怕自己说出来会提醒了曹管家,便不做声。

唐妙算了算,家里恰好还有那么两石,当初她看着三叔家那块地的长势好,觉得培育出来合适,跟他提过,但是三婶没同意。后来唐妙在自己家地实验的,差不多成功了的时候,也没有宣扬,先搁自己家地种。她还给四叔换了一石,让他们种种试试,三叔家便没管,就剩下了两石。

曹管家问了问唐妙种子的情况,唐妙知道大家都信奉古书,便说是自己根据古书研究的,能较大程度的抵抗干旱、较低程度抗虫害、倒伏,但是现在还没有解决单亩播种数量的问题,一亩地差不多需要四十多斤,等再改进一下,可能只需要二十到三十斤左右。

她这般说,曹管家更加相信,问她怎么卖,唐妙寻思家里到时候给大哥办亲事,得做大饽饽需要麦子,可以从三姑家订做,但是麦子还是要给的。这种事情高氏夫妇也要问她,所以唐妙也不客气,便做了主,伸出手三根手指头。

曹管家吓了一跳,“唐三小姐,三两银子?太贵了吧!”

唐妙笑了笑,忙道:“曹管家您误会了,是三石麦子换,不是三两银子。一两便好!”

曹管家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还好,还好!”

唐妙笑道:“您可以先付我八百文,剩下两百文等麦收之后您再给,不过我要告诉您这麦种只能种一季,下一次便需要再买新的,而且第二次生意,就要四石麦子换,因为会改进一些。”

曹管家同意,说完麦种的事情曹管家又开始说那座空房子,知道是准备给景枫成亲的便也不提了,又说自己上当被人晃点了一下。

李氏想留曹管家吃饭,曹管家说自己家老爷还在村外的马车上等着,借辆小推车去推麦子,李氏去南头庄嬷嬷家借了方升跟着去把粮食称了,顺便也借了他一条麻袋,来年一起还。

杏儿和唐妙跟着曹管家去村南头等会儿把小车推回来,结果在路口碰见唐文汕家的。唐妙叫了声大娘,杏儿没理睬,却跟曹管家道:“曹管家,您可记好去我家的路,我家人的相貌,我大哥是什么人品模样,岂是那些阿猫阿狗能配上的?”

路边上唐文汕家的脸本来就黑,如今更是黑得彻底,低着头翻着眼,嘴巴笃笃着,越发突出。她本来听自己男人说认识了个地主,离这里不近,是南边邻县夹沟镇曹家,也算是户不小的地主。在清水镇买玉米的时候聊起来,多给了钱,还说要来家里买麦子种,他们本想着要么去唐妙家换一石,自己不好意思去,去了只怕也不成,便托王氏去,结果她因为要多出半石没肯。唐文汕家的觉得不肯也没关系,大不了等曹家来了,他们拿自己家的好了,反正到底什么样他们一看不出来,来年了也没法对账。

谁知道这老曹家竟然提前了两天,刚才她在外面听见有人问路立刻撵出来,结果他已经往北去了,没赶上。回头就看到唐家姐妹俩跟着一个读书模样的中年人推着粮食过来,唐文汕家的立刻就明白了,想起王氏说唐妙跟人换种子要至少三石,不禁心里倍觉肉疼,眼睁睁到嘴的肥肉被人抢了。

杏儿见唐文汕家的那样,心里很是痛快,跟唐妙和曹管家说话都格外畅快,唐妙自然知道姐姐的意思,莫不附和。

他们往东走了两百步,那里停着一辆双马大车,车很宽,围了普通的青灰色帷幕。唐妙却看得心下暗惊,拉车的马竟比萧朗平日最宝贝的马还要神骏,不禁让人觉得好奇,马车里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只见曹管家将车推过去,停下,然后抓了一把麦种从车窗递过去,动作神态皆毕恭毕敬。唐妙听他道:“九公子,您看一看,他们只要了一两银子!”

唐妙甚是好奇,伸直了脖子,只见车帘晃悠,却什么都看不见,也没听见里面人说话,便见曹管家收了手,将粮食放回布袋里,走回来对她们道:“两位小姐,我们舅公子说了,很好,所以多付三倍的钱,来年我们还要几石你的新麦种,这两吊钱便是定金!”

唐妙一听乐了,这一下就是五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大哥的婚事钱便攒得差不多了,敢情儿这是位财神爷!她也不拒绝从曹管家手里接过钱,“多谢曹管家,多谢九公子!”

隐约的她似乎听车里传来一声轻笑,曹管家又跟唐妙两个说了几句,便忙将粮食搬上车,告辞走了。

晌午饭的时候,父母兄长赶着车拉了棉花柴回家,杏儿和唐妙把事情说了一下。唐妙的重点在赚了钱,杏儿的重点在唐文汕冒出父亲在外面招摇撞骗。唐文清听了皱起眉头,便道:“吃了饭我去大哥家走一趟!”

高氏从车上拿下棉花钩子等工具,对景椿道:“跟你爹一起去,有话好好说,别上火!”

景椿应了。

似是故人

结果大家晌饭后垛草垛的时候,唐文汕倒是来了,笑得老脸都是褶子,手里抓着一把花生,吃得吧唧吧唧的。

唐文清让他家去喝茶,景椿让高氏也别忙活了,家去看看,他领着妹妹们垛起来就好。高氏嘱咐了一下,让他们别垛歪了,到时候还要盖上草帐子。

高氏洗了手和脸,进屋泡茶,笑道:“大哥棉花都弄完了?你们人多,干活就是麻溜,听说棒子都粜了!”

唐文汕嗨嗨笑着,“粜了,也没卖什么好价钱,你们先等等再卖,来年指定还贵,那时候粮食青黄不接的!”

唐文清说也是,让他喝茶,又让高氏端了自己树上结的大枣,唐文汕也不客气抓了一大把就吃起来。

堂兄弟两个说了半天话,唐文清不知道怎么开口,唐文汕也在想怎么开口。唐文汕笑道:“咱们家祖坟也冒青烟了,有了景枫这么个出息的儿子,我虽然是大爷,可也一直将他当自己儿子,文清兄弟,你说是吧!”

唐文清不知道说什么,只好点着头笑,那无奈的神态怎么看都别具讽刺意味。唐文汕以为他同意自己的话,又开始语重心长地叙旧,说小时候,苦日子,来到这里大家一起干活帮忙,夏天下河洗澡,秋天去拿坡兔子……

想起过往,唐文清叹了口气,“大哥,我们是真的老了!不服不行啊!今天扒花柴,我这腰直不起来的感觉!”

唐文汕道:“你怎的不和我说一声,我让三儿帮你一把!”

唐文清摇了摇头,“大哥,不是这个,你看我们都老了,以前不管怎么说,以后都要靠孩子们。是不是?”

唐文汕点了点头,“景枫回家过年吗?今年我这个大爷可真要好好跟他唠唠,好几年咱兄弟们儿没正正经经说话了!”

“忙呀!”唐文清感慨,“景枫娘急着让他回家成亲,这都多大的人了,儿大不由娘,现在也不听话。今年回来,孩子娘就说逼着他在小西院成亲,没得跑!”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却是中气十足,看着唐文汕的目光也并不似平日那般温温软软的,反而多了几分警告的意味。

唐文汕本来还想提那小院,现在也不好说什么,又说了会闲话就走了。

唐妙帮着二哥垛好了草垛,洗了手脸进屋,把钱从抽屉里拿出来给了爹娘,又道:“我奶奶家前面那座院子,屋子也塌了,但是地方不错,你们要不要去买下来?一共是四间半的地方,现在不盖房子,做菜园子也挺好,到时候二哥成亲也就有地方了。”

高氏有点犹豫,“咱要是想盖房子,村里也不困难,往东去都好盖的。”

唐妙笑道:“娘,那里有这里近便吗?既可以当场使,或者做菜园子,以后盖房子,都好。再说他房子坏了,也不值钱,就是每年交的地皮钱吧。估计一年也就十几文。多划算。”

高氏问男人,唐文清点了点头,“咱家丫头主意多,那是个好地方,明儿去说说。”

唐妙忙道:“别啊,爹,您今天就去吧。”

唐文清想想也是,反正吃饭了,已经商量好了,就早不就晚,拿了钱就去了里正家。他就说要给二儿子找地方盖房子,里正也知道他们家情况,二话没说,把那空地划给他,还免了前三年的使用钱,从第四年上开始一年交十五文,很是划算。唐文清很是欢喜,回家将地契交给了唐妙,让她收着。

夜里唐妙告诉他们曹管家的事情,还说了他们要买小房子,唐文清觉得奇怪。曹家是南边密水县夹沟镇最大的地主,虽然没有柳家那么大,但是他们家集中,不像柳家那样枝枝蔓蔓,有上百房人家。他道:“他们那么大的地主,跑我们这里来买房子,很奇怪啊!”

唐妙说她也不知道,曹掌柜没说细说,可能知道他们不会卖。

高氏让唐妙别聊天,拿纸笔给她算账,看看她给景枫准备了成亲的东西还差那些,唐妙立刻去办。

九月中上,唐妙姥娘过生日,老太太虽然七十多将近八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如今唐妙家攒了点钱,条件也好起来,高氏便寻思着回报当年大嫂和老娘给的东西。除了自己家的鸡,另外也不买什么吃食,单买了几床跟景枫将来成亲一样的被面送给大嫂,让她留着给家里老三成亲用。

小舅舅也成了几个孩子爹,却因为操劳没了年轻时候的朝气活泼,看上去木讷讷的,寡言少语。加上娶的媳妇也是个凶悍的,分开单过之后动辄做河东狮吼状,小舅舅开始还压着她,后来闹得压不住,也懒得跟她闹,只想着安静过日子是正当。那女人便以为大家都怕了她,得寸进尺,好在大舅在村里颇有威严,大家也都服他,他发了一次火说如果再这样闹腾不正经过日子就休了回头给兄弟娶个更好的,女人才安静一点。

杏儿每每心疼得直掉泪,总觉得小舅舅真苦,可也没办法,只好偷偷地将自己攒的几十文钱留给他家。她也知道回头肯定被小妗子弄走,但总归能让他俩好一点儿。

如今景枫中了举出外做了官,高氏虽然没刻意如何,言谈举止中也颇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派头,小妗子说话不中听,当着大家的面斥责男人,她也敢于做训斥状教育两句。

这次大家本来吃吃喝喝很是开心,又说景枫要回家成亲,小妗子突然来了句,“这家子一个有福气的也没,但凡有点福气,也能出个秀才……”

大家一下子冷了场,高氏的脸色便不好看了,“他小妗子,你嫁我们家也不少年头了,你四外打听打听,我们高家要是没福气,你可真是口不说心话。这个婆婆只闷头干活,从不挑媳妇一点理,将八十的人了顶二三十岁的人扒棒子,做针线也比年轻人又快又好,眼不花耳不聋,没躺在炕上等你伺候。你倒是出去看看,哪里能找个更有福气的来!”

小妗子憋着嘴不说话了,像是要哭也没哭出来,直瞅自己男人,他却在一边跟杏儿说什么。

饭后孩子们去玩,大人在屋里说话,唐妙让杏儿和小舅舅陪她去他们最近的地看看,小舅舅便推了手推车,一边一个推着她们去玩。唐妙看过一直觉得姥娘家的地比他们唐家堡的地肥沃,看了几块地的麦子出苗率以及长势便回家。

一回家发现门口拴着匹高头大马,便知道萧朗来了。大舅家的小孙子在门口瞅着他们回来,立刻嗷嗷嗷地冲进去,边跑边喊,“小叔叔,小叔叔,小姑姑回来了,她回来了!”

杏儿瞄了唐妙一眼,“这厮消息倒是灵通。”

小舅舅笑着道:“每年你们姥娘姥爷过生日萧朗也都来看他姥娘姥爷的。”

唐妙没想到他俩合伙笑话她,便不干了,撅着嘴不往里走,这时候萧朗从门内出来,跟那两人打了招呼,对唐妙道:“我带了辣豆腐干哦,你要不要吃?”

唐妙抿了抿唇,有点控制不住,见杏儿回头讥笑她也不管了,举步跟上,对萧朗道:“你自己来的?”

萧朗摇摇头,“我娘也来了,在跟他们说话呢!”

门楼下放了一辆大马车,挡去了大半路,萧朗站在中间,唐妙便没得走,想进去他又没有要转身走开的样子。

唐妙站在他跟前,伸指戳了戳他,“走开啦!”

萧朗笑微微地看着她,“妙妙,来年你生日,我送你一个大礼物!”

唐妙白了他一眼,“我不要马,你休想让我跟你骑马!”

萧朗颇委屈地看她,笑道,“自然不是,到时候你肯定会喜欢!”

唐妙觉得两人站在这里说话很傻,便想让他进去,可是萧朗又觉得屋里都是人,还是这里好,便一直没动。

她头上插了一根普通的镀银铜簪,可能是奶奶或者母亲给的,已经褪色发黑,簪头的纹饰也已经看不清。她乌黑的秀发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让他觉得心跳加速,嗅了嗅像是自己以前送她的面药和洗发药膏的味道,透着一股蔷薇的香气。那些蔷薇香气是他带人把自己家和萧强家的鲜花都剪光了做来的。为此还害的大家说以后别种月季花了,刚开没来得及看呢,就被人砍了脑袋。

想着他不由得弯唇笑起来。

日薄西山,一家人依依不舍地告辞,萧朗自和母亲回姥娘家去,唐妙等人由二哥驾车回家。路上唐妙犯困,便枕着母亲的腿将自己的腿担在杏儿腿上打盹。

高氏一直在想母亲跟她说的话,手一下下地摸着唐妙溜光水滑的发辫,突然问道:“妙妙,你说巧巧做你大嫂真不好吗?”

唐妙随口道:“没什么不好,我无所谓,关键大哥不喜欢啊!”

高氏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可我觉得那姑娘挺好,你说她开始偏激吧,你看来咱家,又勤快又善良,而且往日她在家里也是个顶安静的,没传出一半句不好听的。”

杏儿嗤了一声,“娘,她是不是给你灌了**汤啊!”

高氏瞪了她一眼,唐文清道:“你这丫头!”

杏儿自己抬巴掌轻轻拍了一下嘴巴,“我自己掌嘴行了吧!”然后歪在父亲肩头眯了眼睛打盹。

高氏靠在车壁上,想着母亲和大嫂跟自己说的话,她们说娶媳妇,实际上儿子喜不喜欢是最重要的,要是他不喜欢这一辈子也不会舒心。高老太太让女儿看看小舅舅,相亲的时候,小舅舅是没相中的,但是家里人觉得女方条件好一点,结果呢,娶进来没一年就开始打架。虽说景枫是读书人,自然不会打架,常年在外,也不会盯着瞅着地犯难受。但是他不在家,要是不喜欢媳妇,不跟她同房,这孙子一时半会还真抱不上!

高氏自小是最听母亲的话,几个女儿里头她最孝顺,也最听母亲的,跟大嫂关系也好,她们都这样说,她就有点犯嘀咕,但是心里又觉得刘姑娘还是不错的,说不定处一段时间之后,儿子会喜欢她的。

第二日又收到了景枫的信,说确切到家的日子没定好,因为路上要去拜访薛知府,在县里可能也要耽误几天,到家是十月初还是十月中,尚不知道,让他们不要着急更不要准备什么,就跟往常一样就好。

这封信让高氏本来想让刘姑娘来的心思又淡了几分,唐妙察言观色,知道母亲心思有点活动,便立刻给哥哥回了信报备家里的情况,给母亲假模架势地念了,还让母亲出钱托邮差送了信。

过了几日,一家人正在晒棉桃,将裂口的扒出来,晒干拿棒槌敲。门外有人喊当家的在吗?高氏忙让杏儿去看,见是曹管家,立刻请进了家里。

唐妙瞅了一眼,曹管家今日赶了辆小巧却装饰美观的马车,那马也不似以往那般神骏,就是两匹普通拉车的马。她悄悄地溜过去,左看右看,最后忍不住去掀那车帘。

“干嘛呢?”一个婆子惊叫一声,“啪”的一巴掌拍在唐妙手上,疼得她立刻眼泪汪汪的。

唐妙嘶着气,“哈,有人啊,不好意思啊!”

那婆子听是个丫头,忙打起车帘,车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吴妈,你紧张什么?我们以后都要住在这里,你还不许人家看不成?”

吴妈听了不好意思地跟唐妙道歉,“啊,这位姑娘,抱歉啊,打疼你了吧,我以为……是什么混小子呢!”

唐妙往里瞄了一眼,里面光线暗,可还是呆了呆,好漂亮的女人!自家姐姐就够漂亮的,这女人简直让人惊艳!

女子感觉她赞叹的目光,侧首看过来,朝她盈盈一笑,唐妙顿觉春光满车,忙也笑了笑,“你们下车来家里喝茶吧,坐在这里怪闷的!”

吴妈看向那女子,“小姐,我们下去坐坐吧,车里太累了!”

女子看了唐妙一眼,点了点头,“那就谢谢姑娘!”

唐妙帮她们把下马凳放下,扶着吴妈下了车,又扶下那女子。

这时候受母亲委托让客人进屋喝茶的景椿出来,抬眼看到那女子猛地愣在当下,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女子抬眼也看到他,愣了下,便垂下眼福了福。

唐妙回头看看二哥,又看看眼前的女人,立刻想起来了,笑了笑,“二哥,你帮人家把马卸下来歇歇吧。”

景椿忙去了。

唐妙陪女子和吴妈进了屋,曹管家已经介绍过,吴妈是他的一个表妹,给一户人家的小姐做奶妈,如今那小姐家败落了,没什么依靠,便跟奶娘夫妻回老家。他们老家是后面林家庙子,早就没了房子,前些日子想在这附近村子买,但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如今现赁了一座小宅子,就是还没收拾,所以想在附近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