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谜-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朝一日你会明白的,我非是应许之人,也不该留于此地。”
杨弼蹙眉,沉吟片刻后道:“那么,弼该做些什么好呢?”
沈绥笑了,答了五字:“无为,且待之。”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太子李鸿(李瑛),死于开元二十五年,文中眼下是开元十七年,提前了八年的时间。历史上的太子,也是被武惠妃构陷谋反而死的。他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先是一起被废黜,贬为庶人,后被赐死。据史书记载,武惠妃是先联系了太子和鄂王、光王,让他们立刻带兵入宫,说宫中有盗贼。结果等这三傻披盔戴甲入宫后,武惠妃又说这三人谋反,于是玄宗就大怒,废黜赐死了三个儿子。私以为这实在太愚蠢了,因此我将这出历史复杂化,且将时间提前了八年。本文越写到后面,越会偏离历史轨迹,现在已经初见端倪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李瑾月骑在马上; 望着眼前的滚滚黄涛; 沉默不语。涛声喧嚣腾沸; 身后大批的拱月军将士却鸦雀无声。她静静地注视着宽阔的河面上; 波涛打着旋,卷着泥沙流走; 心间之感难以言喻。身上的盔甲在闷热的天气里,仿若蒸笼; 人处在其间; 已然是周身汗湿; 难受极了。头顶阴云密布,身后的暴雨且将追上她们了。行军五日; 大部队行走缓慢; 倒不是走不动,而是李瑾月在等消息。而就在方才,她接到了洛阳快马传来的急报。
这是一个噩耗; 一个她等待已久的噩耗,她的二弟; 昨夜在东宫中自尽了。
太子是她的兄弟姐妹之中; 唯一走得比较亲近的。若说他有城府; 确也有,但因心肠太软,使得他总是显得懦弱。他才能平庸,多半得依靠身边的谋士出谋划策,容易被左右。自尊心又太高; 总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以致沉不住气。走到这一步,虽不能说是咎由自取,却也算是成王败寇,难有怨言了。
只是犹记刚下嵩山之时,沈绥曾对她轻声提了一句话:
“太子时日无多,且待。”
沈绥未对这句话做过多的解释,李瑾月也并未细问。她们只是心照不宣般,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了下去。她以为她见惯了尔虞我诈,自己的手中也早已沾满了鲜血,会满不在乎地等待沈绥的预言成真。然而她错了,这几日心内的彷徨,以及方才听闻噩耗之后,心口沉甸甸的感受,是做不了假的。
她对她的二弟见死不救,已成事实,这条人命,她也有了份。这是她走上那至高宝座的重要一步,这一步上,填进了数十条性命。不知此后的漫长道路中,还有多少人会被她踩在脚下,亦或是她自己被别人无情踩落。
她没有后悔,因为无论如何她都必须要得到那个宝座,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赤糸、琴奴。皇位之争,哪有不死人的。她冷硬着心肠,只允许自己眼下这一刻,缅怀一下她那可怜的兄弟。
渡头口,大批的渡船已经开来了,李瑾月下了马,牵马上船。这里是温县码头,眼前横亘的滚滚黄河是他们前往河朔需要渡过的第一个天堑关隘。
站在渡船之上,她从腰间取下牛皮水囊,拔开塞子,往黄河之中倾倒出浊白的酒液。口中喃喃念一句:
“二郎,一路走好。”
一千人的队伍,依靠渡船拉运,也花费了整整一日才全部过河。及至最后一批士兵抵达北岸,李瑾月已经提前前往今日的落脚点了。温县的驿站外,拱月军驻扎了下来,开始生火造饭。李瑾月在驿站房中脱了盔甲,沐浴更衣,换了一身轻便的剑袖胡服,散发束独辫,负着双手走出了驿站,入了一旁的拱月军军营。彼时,营口正在放饭,今日的晚食是馕饼与羊汤,还有一份拌野芹。李瑾月取了一份吃食,端在手里,信步走到了营火边,坐下便甩开腮帮吃了起来。
身边还散着三三两两的拱月军女兵,见到李瑾月来了,她们也没有吃惊惶恐,只是起身向李瑾月行一下军礼,便坐下来继续用食,个别活泼的还笑着与李瑾月打招呼:
“公主,您可千万别吃那野芹,塞牙!”
李瑾月笑了,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道:
“我牙好,不怕!我就爱吃这个。”
话音刚落,刚刚巡逻了一圈营地的程昳回来了,手里也端着今日的晚食,坐在了李瑾月身边。
李瑾月问了她几句营地的情况,确认一切正常,她才问道:
“杨玉环呢?”
“在我帐篷里,我喊她吃晚食,她说不舒服,我便让人送了一份去。”程昳回道。
“怎么就不舒服了?”李瑾月蹙眉。
“颠簸了这么些日子,这天又闷热,舟车劳顿,也难免她会不舒服,将士们谁身上舒服呢?只是她不习惯过苦日子罢了。”程昳道,随即她嗫嚅片刻,斟酌道:
“公主,您让她做我的亲兵,这却是为何?我是真的不需要亲兵,况且她还是您的……”说到这里,程昳有些语塞。
“我的什么?”李瑾月挑眉道。
“您的客人。”程昳总算寻找到一个尚算恰当的词来形容李瑾月与杨玉环的关系。
李瑾月叹口气,程昳向来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一名优秀军人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遵从命令。凡是李瑾月下的命令,程昳基本上是不会询问为什么的,只是奉命执行。今次,却因为一个杨玉环,把她逼成了这样,也是真的难为她了。
“我不想让人觉得我对这位杨小娘子有什么特殊之处。拱月军向来是凭本事说话,按道理,她入我拱月军,本该从最基础的列兵做起,每日与列兵们同食同睡,一起背着行囊长途跋涉。我让她做你的亲兵,能骑马或坐辎重车而行,能住在你的都尉军帐之中,已经是对她极大的特殊待遇了。她若还想得寸进尺,一定要黏在我的身边,我还如何带兵打仗?要让底下的人如何看我?”李瑾月冷冷道。
“杨小娘子是真的没有得寸进尺,什么要到您身边来,她没有与我提过半个字。虽然身体不舒服,但她一直都咬牙忍着的。”程昳忙解释道。她有些吃惊于李瑾月对待杨玉环态度的转变,最初,李瑾月对待杨玉环很和气,就像对待一位小妹妹一样,多加照拂,也时常寻她一起玩耍,两人相处得挺自然。可是最近一些时日,李瑾月似乎开始疏远起这位杨小娘子,却不知为何?就连告知杨小娘子要带她前往河朔,都是程昳代替李瑾月去转达的,李瑾月甚至连面都未露一下。
倒是杨小娘子,答应得很干脆。程昳当时看着那张美丽面容上绽放出的兴奋的笑颜,只觉得好像去哪里对她来说没有任何的关系,只要李瑾月能带上她,她就很开心了。
程昳压低声音,在李瑾月耳畔悄声道:
“瑾月,咱们姐妹几个一起度过最艰难的岁月,我程昳发过誓,你一日不能安宁生活下来,我一日追随你在外征战,不会有任何怨言。我现在问你,这杨玉环究竟是怎么了,你为何要这般对她?难道是沈先生那里……”
李瑾月看她一眼,知晓她是误会了,摇摇头道:
“你想到哪里去了,伯昭怎么会逼我?她也逼不了我。只是我与杨玉环接触的这些时日下来,我渐渐发现她心思很不单纯。一个十岁的女孩,心思却如此复杂,不免让我有些厌恶。我不是很想与她多来往。”
“心思复杂?此话怎讲?”
李瑾月面沉似水,吃下碗中最后的食物,才慢悠悠道:
“一个十岁的女孩,竟想着要勾引我,你说这正常吗?”
程昳一口馕饼噎在喉咙里,上不去下不来,差点没把她噎死。好不容易就着一口羊汤吞下去,她觉得她半条命都没了,脑子里嗡嗡作响,怀疑自己听错了。
李瑾月瞪她一眼,压低声音解释道:
“最初我还没反应过来,后来仔细想想,越想越不对劲,我与她接触那几回,她都在挖空心思地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靠近我。”说着便将自己与杨玉环接触的那几次经历详细与程昳描述了一番,初见时如何假装被撞倒,摔碎香饼,与自己搭话;再见时如何穿着暴露在屋内跳舞,引得自己窥视,如此这般说下来,程昳面色也古怪起来。
“会不会是,您多虑了……”程昳道。
“不会是多虑,顶多是程度的问题,但她确实存在勾引我的心思,我不是木头人,也懂感情,能看出来。她尤善利用她美丽的姿容和一身天然奇异的香味,每每与她接触,她都在尽力地展示她的这两项优点,虽然极力做得自然,但毕竟年龄小,意图还是很明显。”李瑾月道。
程昳只觉得身上起鸡皮,蹙眉问道:
“小小年纪,这都是谁教她的?”
“还能是谁?上梁不正下梁歪,她那个叔父很有问题。”李瑾月没好气道,“我现在要好好教一教她,如何做一个正派的人。把她丢到你那里,你也别心软,该怎么训怎么练,照办。这小丫头身子骨还算不错,舞跳得好,韧性是够了,但是骨头不够硬,好好练练她,让她吃点苦,知道点好歹。过段时间,我再去看看成果。”李瑾月道。
程昳点了点头,一句话在喉头转了两圈,还是咽了下去。
公主,沈先生是要您将杨小娘子献给圣人,您把她练成了皮糙肉厚的女军人,这还如何送得出手啊?难道美人的用途不是千娇百媚以吸引君王吗?若是成了她们这样宁立赴死、绝不卧媚的刚硬之人,美人就再也不是美人了。
摇了摇头,她只觉得公主的心思愈发难懂了。
接下来两日,公主忽然下令急行军,拱月军加速向东北进发,所经之处带起滚滚黄沙。女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手扶军刀,背挎行囊,长跑前行。前面人脚下翻腾起的黄沙不自觉地喂进嘴里,很快每个人都成了灰蒙蒙的土人。
杨玉环被程昳赶下了辎重车,不允许她再继续搭车而行。她不仅要随着大部队跑步前行,还负责在辎重车陷坑时推车。一日奔袭下来,整个人都散了架,也没有人来安慰她半句话。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她那娇嫩的双足,已然起了无数个燎泡,好不容易将靴袜褪下,她都不忍直视自己的双足。
程昳还是心软,为她准备了缝衣针和高浓度的酒水。杨玉环自己咬着牙,将缝衣针在火上烤一烤,忍着疼痛将燎泡挑开,再用酒水清洗。整个过程疼得她出了好几身汗,她却好似被激发了倔强和怒气,一声也没吭。只是那在美眸中打转的泪水,还是看得程昳心疼不已,暗暗腹诽公主真是不懂怜香惜玉。
第二日,继续急行军,杨玉环面庞煞白,迈着灌了铅水般的双腿,忍着足下的剧痛向前奔袭。最后几乎掉到了队伍的最末,依旧咬牙跟着。可是她毕竟不能一下就适应这种强度的急行军,在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情况下,这般高强度地参与行军,她定然无法接受。
不出意外地,她晕倒在了路上。失去意识之前,她好像看到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她身畔。
等她在醒来,她发现自己正躺在辎重车上,身下垫了些柔软的皮毛,勉力抬起身子,她看到自己的双足也被包成了粽子。
队伍仍在前行,但是已经从急行军变为正常的步行前行。一个人牵着马,就走在她辎重车的侧方,见她醒了,那人道了句:
“小丫头,体能太差了,亏你跳舞那么厉害。”语气中颇有些调侃戏谑之意。
杨玉环扭头望向李瑾月,见那人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一股无比委屈又气恼的情绪立刻占据了她的心。她抿着唇,美丽的小脸渐渐憋得红了,眼眶也跟着泛红,泪水不争气地盈满了眼眶。
李瑾月瞧着她的模样,有些尴尬,吞吐了片刻,舔了舔唇道:
“抱歉,是我过分了。”
杨玉环不理她,扭过身去躺下,留给她一个后脑勺。
李瑾月有些气恼,自己还没教训她,她倒是板起脸色给自己看了。张口想训斥她几句,可话怎么都说不出来。她结舌了半晌,有些泄气。算了,她何必与一个十岁的女孩这般计较。
可是,她心里总有点负罪感,人家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她这么整人家,是有些过分了。她嗫嚅了片刻,决定低个头,于是扭扭捏捏道:
“你喜欢吃什么,我让人准备。”
“我爱吃的怕你弄不来。”杨玉环斗气道。
“呵,这世上还有我弄不来的食物?我上山可打獐狼虎豹,下水可捉活鱼虾鳖。就连那天上的禽鸟,我也能捉给你吃。”李瑾月不屑道。
“我要吃荔枝!你弄得来吗?”小丫头气乎乎打断她道。
“什么!?”李瑾月大惊。
作者有话要说: 经典的荔枝梗来了,哇咔咔咔……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谨祝:中秋佳节,月圆心满,羁旅得归,喜乐团团。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六月初五; 清晨; 天际少云; 骄阳半隐在东; 却已然开始热了。洛阳城北徽安门口,有一大队人马早早就候在此处; 等待着第一声晨钟响起,开城门出城。这队人马的人数不少; 粗粗算下来; 能有三十来个人; 三驾华贵的大马车在其中特别显眼,另有货车十来驾; 马匹十余匹。
守门的卫兵打眼一瞧; 就看出这大概是哪家富商要出门远行了。撇开那三驾华贵的大马车不提,单论押货的那些汉子,携刀带剑; 各个龙精虎猛,举手投足都是高手风范; 一看就是常年押货的镖师。那些被油布蒙盖住的货物; 也不知是什么宝贝玩意儿; 颇为让人好奇。
城门口,并不只有这一个车马队等着出城,每日晨间,天且余黑,徽安门口都有大量的贩夫走卒早早就排队等着开城门了。这队惹眼的车马队伍; 虽来得早,也要排到三四位之后。
待到晨钟响起,即将开城门时,队伍为首的一位道士模样的男子走上前来,变戏法般从袖子里摸出一贯钱,送到卫兵头领手中,道:
“这位军士,我们赶时间,麻烦您让我们先走如何?”
卫兵头领近几年来从未见过出手如此大方的人,握住那一贯钱,手都软了。于是立刻应承下来,城门一开,就率先放这队车马出城。
而就在这队车马出城之后,紧随其后,一位头戴帷帽、黑纱遮面的道姑却插入队中,也不顾其他人的白眼,径直牵着马就窜了出去。刚出城,道姑就跨上马,一挥马鞭,催促马儿扬蹄,追上了前方正在远去的那队车马队伍。
……
沈绥在洛阳城中逗留了些时日,直到六月初五才出发前往河朔。一来,她要等玄微子、丛云丛雨兄妹俩前来与她汇合。二来,她也想亲眼见证太子自尽之后,圣人对此事的后续处置。
一切并未出乎她的预料,太子自尽时留下的遗书,成为了他最后做出的证词。他死后,光王、鄂王等一众太子之党羽全部被贬黜,或从皇子变为庶人,或从重臣变为下囚,均下狱待判。判刑也并未等待多久,圣人亲自下诏,赐死光王、鄂王,家眷罚没为奴,其余从犯斩立决。
一时之间,整个洛阳城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光王府、鄂王府被无情抄没,转瞬便是乾坤颠倒,昔日无比繁华的王府大院,变为了空荡死寂的不详之地。
沈绥在抄家之后,曾去两王府的门前转了转,望着门上紧贴的封条,她心头仿佛有巨石压抑。圣人,依旧是十数年前的那个人,这么多年了,从未变过。当年他的疑心病就很严重,到了如今,在那至高宝座上坐了这么久,又如何能改得了?他不在乎事情的真相如何,太子的遗书,就足以使他大开杀戒。他从来是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人的忠实信奉者。哪怕是自己的亲子,也能下得去手。
这就是李隆基,当今的九五至尊。沈绥不知该如何评价他的作为,或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太宗之后又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可是明君的背后,也绝然少不了杀戮与背叛。多少腌臜丑事,被隐藏在他表面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他那阴暗可怜的心肠,或许很快就会被腐蚀殆尽,再也见不到光明。
沈绥立在王府后门的小巷之中,忽的失笑。算起辈分,她可是李隆基的表妹,如此对他评头论足,某种意义上,倒也不算僭越了。
这一场在洛阳掀起的风波,终于算是烟消云散。大唐在此事之中,折进去半个含嘉仓,一位储君、两位皇子,还有一干大臣,可谓损失惨重。圣人一蹶不振,消沉了数日未上朝。太子虽已自尽,但太子位也被废了,他与光王、鄂王一般,丧事由礼部低调处理,宫中连白孝都未披,只是清扫了东宫,将这储君之所,再一次悬在了半空。但这些后续的琐碎之事,已不是沈绥需要去在乎的了。她身兼重任,已然不可再于洛阳城中久留,于是收拾行囊,与匆匆赶来的玄微子等人汇合,终于在六月初五,出城向北进发。
这一次出行河朔,他们的目的是去寻找到幕后黑手组织,将其一网打尽。这项任务,实在无比艰巨,即便是沈绥,也很难确定需要多长的时日。而她一日不能完成此任,一日就不得归京。此后辅佐李瑾月上位,便是远在千里,难以为继了。
沈绥初步估计,这一次出行,可能会是她人生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远行,保守计算也需要一到两年的时光,慢的话,三年、四年都有可能。她虽早已习惯了漂泊无所定,可她毕竟已然是成了家的人,她不可能与莲婢分隔数年不相见,可将莲婢带在身边,却又担心她跟着自己颠沛无依,吃很多的苦头,这几日来,内心之中始终很是不安。
莲婢可能是看出了她的心思,所以几日来,总是对沈绥提起她儿时的梦想。她说她想要过的人生很简单,不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下万卷书是读了,可她却足不出户这么许多年月,见识实在少。眼下有机会远行,三年、四年在外又何妨?她想饱览这大好河山的风光,遍观各地的风土人情,知晓这三千世界是何等的纷繁壮丽,才算是不虚此生。
苦,她是不怕的,因为对她来说,最艰苦的岁月已然过去了。只要有沈绥在她身旁,那就根本不算是吃苦,哪怕满面风霜、周身尘土,心间也是甜的。
这一番话,说得沈绥泪湿眼眶。她真的从不知晓,莲婢心中是这样想的。但转念又想,确实是如此。其实她们的愿望从来都很简单,只想踏踏实实得过日子,相守在一起,一直到老。如若没有搅入这些风云激变之事,她或许早已带着莲婢隐居他方了,又怎会如现在这般,奔波无常。
于是沈绥拉着张若菡的手,郑重许下了一个诺言:
“莲婢,等一切结束了,我带你去金陵,那里是我的家乡,我们在秦淮河畔买下一间宅子,每日种花养鸟。晴好日子便泛舟河上,听一听金陵教坊的雅韵;下雨的日子,便在家中听雨读书,煮水烹茶。我每日为你洗手做羹汤,要将你养得胖胖的,可不能再这般瘦。好吗?”
张若菡含泪笑着,只回一字:“好。”
出发前一夜,张若菡和沈绥都没睡好。她们相拥在榻上,虽是闭着眼,心里却翻滚着很多人和事。及至后半夜,沈绥感觉张若菡在有意无意地盘弄她的发,便张口询问张若菡可睡着了,张若菡回答毫无睡意。于是二人聊了起来,这一聊就是大半宿,一直到了早间,听到了无涯起身的声音。
二人干脆起身,穿衣洗漱,准备出发。沈绥精神不振,也未骑马,只是陪着张若菡坐于第一驾马车之中。说也奇怪,这一上车,二人就不约而同陷入了昏昏欲睡之中。于是嘱咐前方驾车的忽陀,没有特别的事,就按照原计划出城前行,不要来打扰。她自己将马车内布置了一下,靠在软垫之上,张若菡枕在她怀中,二人竟是在马车中进入了梦乡。
马车,还是沈绥特制的马车,只是因为造型太过独特,辨识度太高,于是沈绥将马车的外观做了些修饰,使其看起来显得华贵,却注意不到特制的部位了。马车的减震效果一如往常般好,躺在其中,觉不出太多的颠簸,很是舒适。
这一觉黑甜,也不知长短,及至沈绥被忽陀的呼唤声吵醒,她不悦地睁开眼,第一件事是看莲婢醒了没。张若菡睡眠向来浅,自然也被吵醒了,正赖在她怀中不愿起来。沈绥抚摸她的面庞,温柔道:
“莲婢,你再睡会儿,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就回来。”
“嗯……”张若菡迷蒙又慵懒地应着。
沈绥在她额上印下一吻,安顿她躺下,自己便飞快的钻出了车厢,忽陀已然在外久候多时了。
整个车马队伍停了下来,沈绥一出车厢,就见玄微子、丛云、丛雨、呼延卓马等人全都直勾勾地看着一个女人,那女人就牵着马,立在沈绥马车的前端,一身道袍,背后挂着帷帽,娇美的面容上笑意盈盈,见沈绥出来了,她遥遥打个稽首,道:
“沈司直,季兰有礼了。”
沈绥蹙了蹙眉,有些意外李季兰的出现。她跳下车来,举步上前,拱手道:
“李道长,许久未见,有礼了。什么风,将您给吹来了。”
“听闻沈司直要前往河朔一带,季兰也想同往。季兰没有伙伴,一人独行,危险重重,还望沈司直看在昔日情分之上,照拂几分。”李季兰笑道。
沈绥嘴角抖了一下,暗道李季兰这遣词造句为何听得这般别扭,什么叫“看在昔日情分之上”,这种恳求的腔调,听起来似乎自己对她始乱终弃了一般。
“李道长哪里的话,沈某是江湖中人,最重义气。李道长想前往河朔,与我提一句,我立刻派人护送您去,路上食宿安全均不必您忧心,您太客气了。”
“可,季兰今日与沈司直相遇,也算是缘分,有沈司直在,季兰更能放下心来。”李季兰眨着一双美眸,无辜又显可怜地望着沈绥。
沈绥身上起了一身鸡皮,暗道这李季兰这是怎么回事?说话句句带着钩,挠人的心。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敢问,李道长因何要前往河朔?”
“去寻一位多年未见的故友,我寻此人多年,眼下在幽州那里有了些线索。”李季兰倒是答得干脆。
“哦?”沈绥来了兴趣。
李季兰见她表现出兴趣,便趁势走近她身边,沈绥本想立刻退后,却被抓住了衣袖,只见李季兰踮起脚尖,在沈绥耳畔轻声道了句:
“大郎放心,季兰口风很严。”
沈绥一惊。
李季兰已然退开,带起一阵香风,她笑然跨上马去,道了句:“多谢沈司直,您心肠真好。”
沈绥蹙着眉瞧着这个女人,不知道她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
她回身,准备重回马车,却见马车窗帘被掀开,张若菡正淡淡地望着她。沈绥心口猛然一跳,就见窗帘放了下来,沈绥暗道不好。
她回了车厢,却见张若菡正躺在软垫上,侧着身子,背对着她。呼吸均匀,仿若睡着了。
沈绥张了张口,想唤她,想了想,还是没说话,安静地坐在了一旁。
马车队继续进发。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来了来了。明天不更,下一章更新在8号。
先发上来,稍后捉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当日; 沈绥的车马队伍行至河阳县; 于县内的归雁驿停驻过夜。实际上自河南府至幽州; 一路上的归雁驿早已收到了门主远行的消息; 只是沈绥具体的行进路线,并不确定; 她可能会随时改换路线,为的是掩人耳目。这一次她并不能利用官方的身份出行; 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行事; 因而只能回归她的老本行; 以商人行商的身份出发,这也是最自然; 最稳妥的办法。她车队之中那些油布包裹押运的货物; 是货真价实的茶砖,用干燥的稻草裹起来,紧密封存; 尽量使其不受潮。这些都是湖州产的上好的茶叶,远销河朔漠北; 这一趟生意; 可以说是茶叶生意中最艰辛的一条线; 做这条线生意的商人,都是商人中的翘楚,有手腕,手底下有能人,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沈绥自然对河朔线的茶叶生意很熟悉; 这是长凤堂的大部头生意之一。她虽未亲自走过,但各个环节都清楚。从洛阳出城时,他们扮成富贵商人,那是为了让守门卫兵一眼看出他们的身份,如此方便早些出城。但是入了河阳归雁驿,他们就打算卸去马车上金碧辉煌的装饰,将马车套上“盔甲”,掩盖特制的部位、同时增强马车的安全性,使马车就此不起眼起来。不止马车要换装,人也要换。所有人褪下锦缎服饰,去掉珠钗玉器,换上简单的丝质服饰,不可无故显露富贵。这倒不是真的怕了强人,只是路上行商的人,从没有打扮得珠光宝气的,这是常识。
原本最初的路程应当走得很轻松,河南府是继江左金陵之地后,沈氏的第二大地头,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然而今天这一路走下来,沈绥却颇有些难熬,因为莲婢忽然就不理她了,与她说话,也只是简简单单应上两声,显得冷冷淡淡的模样。
马车内,沈绥因为碍着忽陀就在车厢前驾车,也并未开口与张若菡谈话。及至到达归雁驿,下了车,她和张若菡入了房,才急忙拉住张若菡作解释。沈绥抓耳挠腮,解释了半晌,言道自己与李季兰毫无瓜葛,不过是之前在长安上元踏歌时见过一面。听卯卯说不久前在洛阳城,因自己中毒袭击忽陀,使得马车失控,多亏裴旻救了自己一命,李季兰彼时正与裴旻同行。只是沈绥当时神志不清,根本就未曾与李季兰见过面。这还是继长安之后的第一次碰面,此人主动找上门来,也不知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却没想到张若菡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
“我自然知道你与她毫无瓜葛,你又何必费这般口舌。”
沈绥郁闷极了,委委屈屈地问道:“那你在生什么气?”
“那你与她踏什么歌?”张若菡反问道。
沈绥目瞪口呆,结舌了半晌,心道:
苍天啊,五个多月前的事莲婢竟然一直记到现在,那天晚上自己与李季兰踏歌的事,她好像真的很生气啊!
望着张若菡唇角抿出的不悦直线,沈绥忽的失笑。她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将她揽进怀中。起初张若菡象征性地挣扎了两下,接着便不动了,静静地靠在沈绥的怀中。
“在此之前,我从未与谁踏过歌。以后,也只会与你踏歌。”沈绥低声道,声音在张若菡听起来闷闷的,在胸腔中回荡。
张若菡眸光微微解冻,抬手缓缓抓住了她腰间的衣物。
“莲婢,我第一次见你吃醋,没想到是这样的。”沈绥笑意泛滥,显得得意又甜蜜。
张若菡想笑,却又硬是忍住了,尽量保持着稳定的语调,道:
“我才没吃醋。”
然而这话一听,就充满了嗔怨和略显笨拙的掩饰。
“嗯……”沈绥意味深长地长吟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