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竟是一呼百应,前呼后拥的,但凡薛家有事,下人们都越过薛姨妈这个当家主母,直报宝钗定夺,薛姨妈心中早就嫉恨已久了。今时今日只不过是想法子将他们逐出薛家而已,却不是真的好心。须知豪奴都是要依附主人家的,如今薛家将这些人驱逐出去,他们失了靠山,只怕在外头寸步难行。
姚静俯身去捡那一堆契纸,看到宝钗平日里喜欢使唤的人都在其中,心中不由得欢喜起来。她跟薛姨妈打的算盘却不同。在她看来,这些人能耐着呢,正是她手头匮乏的人才。姚静当下袖子一挥,大声说道:“不劳薛太太挂心。宝钗若是养不活这些人,自有我来养活。”薛姨妈正在得意间,不防姚静丝毫不给她面子,从旁这般刺她,当下被噎得脸色发白。
贾母心中却另有盘算。她老人家活了这么多年头,却不是白活的,深谙有风不能尽驶帆的道理,虽是不看好宝钗将来前途,却也虑着万一她借了姚静咸鱼翻身,重回贵女之列。姚静根基浅薄,进退之间没个仪态,宝钗却不然,绝非池中之物。贾母见薛姨妈把事情做得难看,就有意留几分情面,以防来日不好相见。她侧头想了一回,就向王熙凤说道:“不管怎么说,宝丫头到底在贾家住了一场。人各有志,她既是一意要走,我也不便勉强。不过总也不好让她过于寒酸了。我打算拿出五十两银子出来,给宝丫头凑个份子当嫁妆,你待如何?”
王熙凤心中一惊,面上却笑得欢喜:“正是呢。老祖宗最是善心的。这般再好不过了。”
姚静心中很看不起贾府里凑份子的小家子气,当下便道:“凑什么份子?没得让外头的人笑话。难道我还替她备不得一份嫁妆不成?”
王子腾夫人笑着说道:“这个主意好。姚先生,我也知道你得了这一场财,千儿八百的银子不放在你心上。只是凑份子正是大家的一片心意,你又何必忙着推辞呢。”
王熙凤也道:“正是这个道理。纵使宝姑娘心气高,看不上这五十两银子,也可以在离开时拿了这银子摆几场酒,热热闹闹地同姐妹们告别一场啊。”原来自贾母知道宝钗自择冯渊为夫婿后,虽未明言,但贾府上下自有默契,都知道从此便不能再和宝钗来往,以免自降身份。黛玉为了再见宝钗一面,大着胆子和探春合谋,央求王熙凤出头。否则王熙凤那般精明,从来都不肯忤逆贾母心意的,如何会在这个当口说出这种话?拿了银子摆酒尚在其次,为的不过是探贾母的口风,希望她默许探春、黛玉等人同宝钗再见一面,依依话别。
姚静听了这话,却也是心中一动。她同孙穆替宝钗策划嫁给冯渊的事情时,就一直想着该知会黛玉一声,只是先前没想到薛姨妈会是这般态度,等到想遣人通知黛玉时,却已经没那么容易了。此时王熙凤既然提起,姚静心思微动,盘算着用这个当口,让宝钗再见黛玉一面,有什么原本难以出口的衷情,此时也该说出来了,否则将来天各一方,岂不是人生憾事?
王熙凤见姚静不再反对,高声笑着说道:“老祖宗的这个法子真真又新巧又好玩。即使如此,我还得命人拿个笔来,将各位的数字记下才好。”
王熙凤说这话就是在催着其余诸人表态了。王子腾夫人想了一想,说道:“既是如此,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五十两。”心中却难免肉痛,心道五十两银子足足是她几个月的月钱,想不到贾母一个心血来潮,就这般没了,暗中把薛姨妈翻来覆去骂了无数回,嗔怪着若不是她眼皮子浅,也不至弄出这许多事来。
王子腾夫人这般说,王夫人想了一想,斟酌道:“媳妇儿不敢跟老太太比肩,就出二十两吧。另外我再寻些珠宝首饰给宝丫头添箱,虽则她离了薛家,从此大家不再是亲戚,到底也在贾家住过一段时间,不能太过寒酸了。”言语间已是同宝钗划清了界限,免得贾家姑娘的声誉受损。
王熙凤一向爱财,心中也不愿为了做这个人情,白白拿出太多银子,想了一想,笑着说道:“如此已是一百二十两了。也堪堪做得一份嫁妆了。想来老太太的意思,不过让我应个景,凑个整。我就拿出六两银子吧,剩下四两银子,却是林姑娘和三姑娘的。想来她们跟宝丫头姐妹一场,必是愿意出的。”
薛姨妈听众人如是说,早就黑着一张脸,若非这是在薛家,她是主母,简直就想拂袖而去了。
贾母听了王熙凤的话,目光闪动,皱眉道:“这是林丫头的意思?”见王熙凤微微冲她点了点头,贾母便又道:“既是如此,索性问问看,贾家的姑娘和下人们,还有谁愿意送宝姑娘一场的,一并凑了数吧。”
第147章
贾母此语原是不满黛玉和探春在这种事情上出头,担心她被带坏了名声,只是她也知道自家外孙女喜欢耍小性子,黛玉既是暗中求了王熙凤的,她就不好十分相强。没奈何之下,只得发动群众,号召其余的姑娘以及下人们也替宝钗凑份子,将黛玉尽量从背景里冲淡模糊了去。
王熙凤应了一声,忙遣了平儿去问话。这边鸳鸯也颇为体恤贾母用心,请了贾母示下,也自去寻丫鬟凑份子了。
贾母原本只想胡乱凑几个人充场面,谁知众人皆十分踊跃:
邢夫人家境略差下,平日把银子看得重,原本是不想在这种场合出面的,但贾府里的人个个都是富贵眼睛,惯于听风就是雨的,因打探得王夫人抢在头里,她为面子计,不得已也咬牙拿出二十两银子,私心里心疼得跟什么似的;李纨本是个不问世事的,平儿原本也不欲惊扰她,谁知她打探得风声,竟主动出来,也同王熙凤的规格比肩,凑了六两银子,聊表心意。
探春正在和迎春、惜春等人玩耍,见平儿走过来,将这其中的情由略略一说,探春那生性豪爽的脾气就上来了,她这些日子借助宝钗之力私下卖了不少绣活,心头颇为宽绰,当下就要取出五两银子来,平儿忙笑着劝住了,这才依了每月的月例,凑了二两。迎春、惜春二人听说了,惜春本是极佩服宝钗才华的,听说她被薛姨妈逼迫至此,心中却是起了同仇敌忾之心,也寻出二两银子来聊表心意。便是迎春,平日里最谨小慎微的一个人,也禁不住受探春迎春二人影响,也随了二两银子。
黛玉几日不和宝钗相见,不想竟闹出这等事来,况且这些日里贾府之中有关宝钗的流言络绎不绝,有的说薛姨妈卖女求荣的,也有说宝钗同姓冯的一见钟情,做出那西厢记、牡丹亭中事的,还有的说宝钗嫁姓冯的不过是个幌子,那姓冯的是个酷爱男风的天阉,宝钗只是借助他逃离樊笼,其实私下里心中所悦另有他人……众说纷纭,不一而足。黛玉听在耳中,心焦不已,她并不信宝钗会突然间和什么姓冯的一见钟情,只是苦于一时寻不到人求证,没奈何,才暗中求了王熙凤,不知道被她烦了多少事,才换来这么个相见的机会。
黛玉虽是孤女,于银钱上却其实是一直不缺的。不过她多了个心眼,唯恐拿得多了,反叫探春为难,问明白平儿后,却是依了探春前例,也取了二两银子出来,暗中却已经打定主意,到时候摆酒作别之时,叫雪雁暗暗收拾一个包袱,将些金银首饰之物一并带给莺儿,免得宝钗离家后手头太紧。
这般算起来,贾府里的太太姑娘们,算是齐全了。平儿去了一圈,折返回来回话时,贾母也为她们都愿意捧场而震惊不已,想了一想,却又问道:“问过宝玉吗?宝玉怎么说?”
平儿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宝二爷早听说了这个消息,正郁郁寡欢着呢。口中说什么,未出嫁的女孩子是无价的宝珠,出了嫁渐渐就变成鱼眼睛了,翻来覆去地嘟囔,奴婢从怡红院门前经过,袭人朝奴婢摆手,都不敢高声说话的。”
贾母听说不由得眉头一皱,无可奈何道:“宝玉就喜欢胡闹。眼看都是要娶亲的人了,还是这般小孩子脾气。”
王夫人忙笑着道:“他一向都是这么个性子。任谁劝都不肯听的。或许等到娶了亲,人懂事了,也就好了。”
她们两人对话之时所说的娶亲,自是指宝玉和黛玉的亲事。王夫人原本是看不惯黛玉的,一来她和黛玉之母贾敏有宿仇,二来她觉得宝玉是她肚子里出来的,她身为母亲,自该有权决定他的婚姻大事,因此对贾母一直以来把宝玉和黛玉凑作对的意图极为不满,三来是嫌弃黛玉身体不好,看起来不像是个能劝宝玉上进的。
故而王夫人曾力推金玉良缘,谁知她一意看好的宝钗压根看不上宝玉,每每躲得远远的,行事越来越不合王夫人的意思,两相对比之下,黛玉就显得顺眼多了。再者姚静曾替黛玉诊过脉,虽不能根治她的病症,却留下了几个温养的食谱,黛玉看起来倒不似从前那般三天两头病倒了。更何况宫中元春娘娘那边已经打过照面了,宝玉和黛玉成亲已是定局。既如此,她又何必给自己寻不痛快呢?
又过了片刻鸳鸯回返,回说的消息越发让贾母吃惊。鸳鸯在贾府里转了这么一圈,竟是凑了足足十多两银子。想来这些丫鬟便是位居一等,一月也顶多不过一两银子的月钱,这十多两银子还不定是多少丫鬟凑起的份子。贾母历练了大几十年,又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说邢夫人等人愿意凑份子,还是为了面子的意气之争的话,这几十个丫鬟必然是发自内心尊敬和爱戴宝钗,才会在她已然失去薛家姑娘的这一重身份之时,不惜从拮据的月钱中拿出一部分凑份子,以这种方式表达她们对宝钗的支持。
“怎地这么多?鸳鸯,你该不会是把袭人她们的私房钱都搜刮来了吧?”王熙凤也吃了一惊,不由得问道。
鸳鸯笑了一笑:“宝二爷心中不自在,袭人每天照顾他还忙不过来呢,我哪里敢去怡红院讨打。这些却是我、平儿、彩霞、彩云、司棋、侍书、入画还有晴雯十几个人凑的。”
宝钗听在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此情此景并无她说话的余地,纵使她心中再怎么不情愿,百般推辞,也毕竟不好直接撕破脸,驳了贾母的面子去。只是她却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世里贾母起头给王熙凤凑份子过生日的事情。那时候王熙凤正是管家奶奶,如日中天,众人奉承还来不及,故而凑份子也凑了一百多两,但仔细品来,却不如这些丫鬟们凑份子来得真挚。
随着鸳鸯的话,宝钗又想起了前世里这些丫鬟们的结局:鸳鸯被大老爷贾赦看中,意欲纳为小妾,鸳鸯不允,贾母仙逝之后,鸳鸯因不愿落入贾赦之手,自尽殉主;平儿对王熙凤一片忠心,身为通房大丫头,却被王熙凤和贾琏两头责怪作践,最终在王熙凤犯事入狱后,郁郁而终;彩霞和彩云和贾环有旧情,奈何贾环只是玩玩她们而已,压根都没有天长地久的意思,最后彩霞年纪大了,被迫嫁给旺儿家的丑儿子,被折磨致死,彩云和贾环大闹分手,重病早夭;司棋和表弟潘又安相恋,两人偷情之时被鸳鸯撞见,潘又安逃走,查抄大观园时候东窗事发,司棋被撵回家去,苦候潘又安不至,被父母逼婚之时撞柱而亡;侍书随探春远嫁番国,一帆风雨路三千;入画因替在宁国府做事的哥哥收存银子,在查抄大观园后被撵了出去,不知所踪;晴雯本是贾母暗中看中的丫鬟,意欲将来给宝玉做姨娘的,奈何王夫人不喜欢,在她重病之时使了个由头撵了她出去,不过几日就夭折了……
如今这些丫鬟们听说她不再是皇商薛家的大小姐,明知道她身无分文,却不惜凑了银子来送她。宝钗在贾府中时,未必对她们有过多少恩惠,但却被她们如此尊重敬爱……
想到这里,宝钗竟有些羞愧了。她当着贾母、王夫人的面,向着鸳鸯郑重行礼。她应下了这些丫鬟们东拼西凑来的银子,却也在不为外人知的时候,多了一重沉重却又心甘情愿的责任……
“还有,我路过栊翠庵的时候,遇见妙玉大师,据她说,若是宝姑娘摆宴辞行那天,她也要参加。”鸳鸯又补充说道。
第148章
“妙玉大师?”贾母吃惊道,“妙玉大师怎么会跟宝丫头有交情的?”
一时之间,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面面相觑。苏州的慧娘隐姓埋名住进贾府,这种事情只好瞒外头的人,她们这三位贾府内宅里的当权派又怎么会不晓得个中详细缘由?
这等深宅贵妇是最眼高于顶的,若非慧娘小小年纪就得了翰林院一班学士追捧,王夫人又怎么会在请她进大观园的时候亲自做主写了帖子,贾母又怎会在去栊翠庵品茶之时有说有笑。她们尚要高看妙玉一眼,想不到妙玉这么个性情孤僻、不合时宜的人却突然提出要参加宝钗的酒宴,不免震惊万分。
在她们看来,宝钗虽是被亲生母亲逼迫,无路可走,但是自甘堕落到下嫁金陵冯渊的份儿上,这辈子恐怕就这样了。她们不屑同她为伍。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不屑为伍的宝钗,反而比她们更得了妙玉的心,岂不是让她们疑窦丛生,又是羡慕又是猜疑又是不安?
薛姨妈是不知道妙玉来历的。这等秘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王夫人也没打算讲与她听。故而薛姨妈听说后,冷笑一声,道:“她一个出家人来做什么?难道受不住清规戒律,也打算还俗,让宝钗那丫头给她也寻一个小女婿?”这般说着,却是一脸不以为然地笑了出来。只是她接连笑了两声,只觉得场上气氛分外的诡异,竟如同冷场了一般,便又不敢笑了。
姚静见贾母跟宝钗凑份子,知道这是难得的体面,却也不去打扰,待得诸事商量妥当,才与孙穆搀扶着宝钗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了。
谁知刚刚走出去,便见小红悄悄走上来报说:“刚刚打探得消息,原来太太这般急着将咱们家姑娘嫁人,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夺咱们家姑娘的嫁妆。薛大爷指着这嫁妆做聘礼呢。太太知道咱们家的下人多是偏向姑娘的,就不敢声张,只是暗暗请了王家帮忙说合,把咱们都当死人糊弄呢。事情都快成了,我这才收到风声。”一边说时,一边跺脚叹气,对于薛蟠要娶亲的事情被瞒了这么久,很是不安,过意不去。
宝钗听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忙道:“她既有心忙着,你又怎能知道呢?此时知道已是不易了。”又问:“不知道我那未来嫂子是何方人士?”她虽然遭薛姨妈逼迫至此,但对薛家到底好存着一份骨肉亲情在,故而甚是关心薛蟠的未来伴侣。
小红低头想了一想,她再怎么聪明伶俐,又如何知道多少外面的事?少不得鹦鹉学舌地照原样搬弄道:“听说也是皇商出身,京城人都叫他们‘桂花夏家’,据说这宫里四处的盆景,都是他们家的呢。”她也知道宝钗关心哥哥之心,看着她神色,又补充说道:“听人说,这位夏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最最温柔和顺的一个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宝钗立即焦急起来。小红只说这夏家的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最最温柔和顺,她却知道这人就是夏金桂。前世里薛姨妈打量着吃绝户财,急着张罗这桩婚事,结果却娶了个搅家精进门。一来薛蟠不争气,连夏金桂身边的丫鬟宝蟾也敢沾惹,二来夏金桂有心算计,将整个薛家搞得乌烟瘴气,绝户财没吃上不说,夏金桂每日里嗜爱鸭脑等物,将好好的鸭肉肆意浪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薛姨妈人年纪大了,最是小气不过,夏金桂这般糟践东西,她便心疼起来。婆媳两个常有口角。宝钗在时,还能从旁助着母亲,弹压一二,后来宝钗嫁了人,薛家之中夏金桂独大,薛姨妈悔之晚矣,常流泪说当初是糊涂猪油蒙了心,才娶了这么个搅家精回来。
宝钗想到此处,不顾母女关系已绝,复又回去,向着薛姨妈言道:“女儿知道母亲想替哥哥娶了桂花夏家的姑娘。还请母亲三思,夏家的姑娘,断乎娶不得……”
薛姨妈见宝钗去而复返,只当她是心生悔意,或者嫌净身出户太吃亏,回来讨要随身衣物,正不自在间,就听宝钗竟是指手画脚,说起薛蟠的婚事来了。须知薛蟠的婚事可是薛姨妈的得意之作,她打听得桂花夏家只得一个姑娘,想来这许多财富到底无人继承,是绝了的,加上薛蟠不善经营,薛家日益消耗,她就动了迎娶夏金桂、吃下绝户财以填补亏空的心思,再加上薛蟠见过夏金桂几面,觉得姑娘温柔腼腆,最是可爱可亲不过的一个人,也就嚷着要迎娶。这两厢夹击之下,薛姨妈为薛蟠迎娶夏金桂的心思无比坚定,倒是比前世之中更早了一两年。
迎娶夏金桂是薛姨妈暗中筹谋的得意之事,她一路赶宝钗去王府当妾,逼得她净身出户,不能带分毫嫁妆,一路瞒着薛家家丁、借着王子腾家的人手紧锣密鼓促成此事,哪里容得了宝钗在此劝阻?
薛姨妈当下脸色一肃,理都不理宝钗,朝着王子腾夫人笑道:“咦,这是谁家的姑娘,这般没规矩,我们正在这里说话呢,她就贸然闯将进来,对我薛家的家事指指点点。门口的人呢?怎么没拦住她?都是死人不成?”
王子腾夫人幽幽一叹道:“宝钗,莫说你此时已经不再是薛家人。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蟠儿是薛家唯一的男丁,他的婚事更是如此,你便仍旧是薛家的姑娘,依旧说不上话。你这孩子,平时是个最懂礼的,如今这是怎么了?”
宝钗急着说道:“这桩亲事有诸多蹊跷之处,万万使不得!你们肯听我的话也好,不听我的话也罢,总之来日若是后悔时,便是鞭长莫及了!”
薛姨妈只觉得她养了宝钗十几年,憋屈了十几年,直到此时才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心中暗喜,谈笑间将个富贵之家管家太太的风度仪态做了个十足,笑着说道:“薛家的家事,不劳外人操心。这位姑娘请回吧。你私闯民宅,若是我认真起来,早将你送到官府去,问一个罪名,这丢人可就丢大了,再不然,我使家丁把你乱棍打了出去,姑娘你又有什么脸面?”
薛姨妈所言难得句句在理,宝钗一时语塞,一张脸气得发白,却说不出话来。她满心委屈,想将娶来夏金桂之后薛姨妈的遭遇和悲戚一句一句讲给她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正在焦躁间,姚静却已经冲了进来,眼锋如刀,在薛姨妈脸上转了一回,笑着挽宝钗的手,向她言道:“良言难劝想死的鬼。漫天神佛那么慈悲,还只能渡有缘之人呢。宝钗,纵然那人是你从前的母亲,却也要看一看能救不能救。眼下她是一意寻思,任什么人都拉不住,你何必白费力气,反落得她埋怨?”一面说,一面和孙穆一边一个,将宝钗强行拖拽了出去。
宝钗急得拼命挣扎,向姚静道:“旁人不知道,你总该知道的,你为什么要拦住我?”
姚静若无其事、慢条斯理地说道:“我知道你知道,可其他人不知道你知道。纵使其他人知道你知道,你知道的事情也未必会发生。再者,就算发生了,将来你也未必不能补救。”
宝钗听着她说一大堆“知道”、“不知道”的,起初如同在云里雾里,到了后来姚静说“未必不能补救的时候”宝钗才眼前一亮,暗道,纵使娶了夏金桂进门,最多也就是把薛姨妈欺负一番。按薛姨妈那性子,遇到麻烦事的时候,少不得舔着脸来求宝钗的,到时候也不过是将她接出来住,好吃好喝的供着便是了,只怕那时候她低眉顺眼,反倒好说话好做事些。
宝钗想到此处,方渐渐安定下来。
孙穆在一旁笑道:“你们两个打什么哑谜?这知道不知道的,听着人好生烦闷。”
姚静忙拿他言搪塞之,宝钗也只是笑笑不说话,孙穆何等样人,从来不强人所难,料得她们两人之间必有筹谋,也不多问,心中坦荡,又素知这两人皆是自己至亲至爱之人,更不会多想。
宝钗从此就在孙穆家住了下来。姚静正是炙手可热的红人,纵使薛姨妈不懂事,想赖账,王夫人和王子腾夫人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她如此作死,不过几天,薛家账房就亲自送了银子、田庄诸物过来,当着宝钗的面交割明白。宝钗问黛玉的那份如何处置,薛家账房一向是佩服这位大小姐的,又怜惜她的遭遇,恭恭敬敬回答说,已是同贾母房中的鸳鸯姑娘交割明白,由她收着了。宝钗素知鸳鸯做事妥当,是贾母身边少有的能干之人,这才放了心。
姚静知道宝钗此时心境极乱,连筹备下嫁之事都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不积极态度,更不要说别的事情了,于是手头拿着一万两千两银子并两家田庄,只觉得如同烫手的山芋,巴不得立时交给宝钗,由着她筹谋,却强忍着不在此时开口。
又过了几日,贾母那边遣了鸳鸯,王熙凤那边遣了平儿,两个大丫鬟联袂而行,亲自送了上次凑份子的银子来,当着姚静的面点了一遍。姚静怕宝钗不自在,就命小丫鬟捧着那银子来见宝钗,向她言道:“她们肯凑这些银子,必是看在你的面上,你莫要多心……”
宝钗却摆了摆手,向她言道:“老太太和王夫人也就罢了。她们箱子里的银子堆成小山,不过白拿几个出来做情,我不必放在心上。只是这些个丫鬟们的,她们赚银子不易,既收了她们的银子,就要承担起责任来,将来拉她们一把。这其间种种,你究竟知道多少?可想好该如何做了?”
第149章
被宝钗这么一说,姚静顿觉到手的银子十分烫手。想起原本“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结局,姚静心中就是一阵无力感。
“要如何救?”姚静忍不住喃喃说道,“难道要我把这些丫鬟都要到自己身边?你我纵有银子,养得了她们一时,也未必养得了她们一世。”
“靠你了。”宝钗抿嘴笑道,“你既想着建什么女儿谷,自是有大智慧的人。如此重任,你责无旁贷。”
“我只是一介小小女子,可没这个能耐!”姚静满脸惊恐之色地说道,“何况那群丫鬟里,无自知之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有之,识人不明、痴情错付的有之,被父母兄长拖累的有之,要如何才能救得完?佛渡有缘之人,也要分能救不能救,我一个小女子又有什么办法?”
“静儿,你也不消妄自菲薄。”正在这时,孙穆走过来说道,“此事宝钗已经同我说过了。我们自然是救能救之人,也不过搭把手,将来令其自食其力,难道果真养活她一辈子不成?或者等她嫁了人,难道我们还要连她们的子女夫婿一并养活了?哪里有这个道理?”
“孙姐姐,我的事情,你知道多少?”姚静甚是忐忑不安,忍不住问道。一开始她穿越过来的时候,她觉得她无所不知,可是渐渐的几次碰壁之后,遇到了孙穆,才发现孙穆有很多她不及的好处,再者又遇到了宝钗,她明明有超越数百年的眼光见识,偏偏宝钗在她面前能够处惊不乱,对着她的奚落也能有理有据地反驳。如今的姚静其实已经没那么自信了,而且她渐渐发现,她再也离不开孙穆。
可是,想来以薛宝钗的聪慧,只怕她已经猜到姚静的来历了。姚静不知道孙穆对所谓的穿越、怪力乱神究竟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若是薛宝钗将所有事情都告诉孙穆,孙穆因此而嫌弃她,她简直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放心,宝钗这孩子甚是聪慧,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孙穆似乎猜透了姚静的心思一般,“但是你种种怪异之处,我日夜同你相处,又有什么看不明白的?我不管你是人是鬼是妖,只要你不害人,就心满意足了。”
敢情孙穆虽然看出了姚静的异常,却直接把她当成鬼怪一般了,还主动表示说即使她是鬼怪,只要不害人,孙穆就不嫌弃她。姚静先是憋得一口血差点要吐出来,紧接着又觉得感动。
“你放心,孙姐姐,我不是鬼怪,我只是隐隐约约能预感到你身边部分人的将来而已。”姚静赶紧轻描淡写地解释,“从此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告诉你,对你完全不做隐瞒。”
姚静想了一想,又说道:“对了,你的徒弟宝钗,宝钗她也能预感到部分人的将来。”她果真是说到做到,什么事情都不肯隐瞒孙穆,一转眼就把宝钗卖了出去。
孙穆含笑点头,一副丝毫不吃惊的样子:“此事宝钗倒是已经告诉过我了。只是这所谓的未来,也是不断变化的,古来一直有人定胜天的说法,我们万万不可过于悲观,尽力去做就是了。”
姚静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未来不断发展变化这样的观点居然从孙穆的口中说出来,简直令她叹为观止。想不到她的女人竟然这么开明和超越时代啊!上天何德何能,竟给她这么大的惊喜!
凑份子的银子既然已经送来,筹办宴会的事情也就紧锣密鼓被提上了日程。以姚静的意思来说,最好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的银子一概不收,省得将来她们倒霉的时候,还要念着香火之情去救她们。但是孙穆和宝钗却不同意。她们绝非舍不得那百余两银子,而是富贵之家收礼送礼自有讲究,稍微不慎就得罪了人。以贾母她们的身份来说,肯送银子已经是很给姚静和宝钗面子了,若是她们当面拒绝,最多落一个清高迂腐,当面默许,背后拒绝,却是要大大地得罪人了。
“别看那些太太奶奶们拿出几两银子来,就如同割她们的心头肉一般,可若是真个原封不动地退过去,就等于在众人面前打她们的脸,足令她们念叨一辈子了。”孙穆很有经验地说道。
这话说的轻松俏皮,显见孙穆此时的心情之佳,姚静和宝钗听了都忍不住笑了。
紧接着就是讨论宴会的规模。仍旧是姚静的意思,觉得宝钗有她做后盾,压根就不在乎那几百两银子当陪嫁,最好能将这些钱统统在酒宴之中花掉,大张旗鼓地办上一场,一来让薛王贾三家看看她们的实力心胸气魄,二来这些太太奶奶小姐丫鬟整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种宴会简直是她们唯一的娱乐,姚静从心里暗暗地可怜她们,也想把宴会办得热闹一些。
宴会的地点依照姚静的执念,选定了大观园,这点无论是孙穆还是宝钗,都没有什么异议。反正以贾家对姚静敢怒不敢言的巴结态度,料想也不敢拒绝。“就是要在临走的时候膈应她们一下,耀武扬威一回!”姚静如此洋洋得意地宣扬道。
可是事有不凑巧,姚静和孙穆联袂去贾家说事的时候,正是赶上贾家人如同死了顶梁柱一般——姚静语——的诡异气氛。贾母心不在焉地听姚静说完,正沉吟着斟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