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不敢相强,纷纷退下了。莺儿正欲伺候着,张嬷嬷却道:“莺儿你也自去吃饭吧,这边有我呢。”

    莺儿迟疑间,张嬷嬷又说:“你也让我们娘儿俩说几句话。”

    莺儿见宝钗不说话只管直直望着桌上的菜色,心中不由得很是难过。

    这旧时钟鼎之家里的规矩,乳娘在主子面前总是有几分体面的,不可和一般奴才相提并论,因而莺儿见张嬷嬷坚持,也不敢相强,再加上心知张嬷嬷也是为宝钗好,倒盼着她能哄得宝钗转悲为喜,遂也悄悄退到门外头。

    张嬷嬷这才将宝钗慢慢引至桌边,伺候她坐下,又与她布菜。见宝钗整个人呆呆的,一副食难下咽的样子,叹了口气劝道:“姑娘也多少吃一点。莫要饿坏了身子。”

    宝钗不答,沉默半晌,反问起张嬷嬷:“妈妈方才不慎被茶水泼了裙子,可曾烫到没有?”

    张嬷嬷见宝钗心情寥落时,尚能如此细致,不觉在心中暗叹了口气,答道:“多谢姑娘想着。我这老皮糙肉的,哪里就烫到我了?”又向前走了一步,压低了声音道:“其实那碗茶水放在外头晾久了,早冷了。可见太太固然是含怒出手,心里头却有着分寸呢。可见她还是疼姑娘的。”

    宝钗被她的话触动心事,再也撑不住,竟扑到张嬷嬷怀中呜呜哭了起来,就如同她还是极小极小的孩童时候那般。

    张嬷嬷拥着宝钗,也是百感交集。她仿佛也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的她,虽然年纪轻轻做了寡妇,却依然是明艳照人,她怀里抱着小宝钗四处闲逛时候,走到哪里都能收获一票艳羡的目光。

    只不过这样的感慨只是转瞬即逝。张嬷嬷见宝钗哭够了,就用帕子为她拭泪,又服侍她洗了一回脸。

    一时宝钗慢慢好起来了,张嬷嬷方道:“方才我一个恍惚,突然记起姑娘小时候的事了。姑娘小时候,最是玉雪可爱,我抱在怀里一路走过去,人见人夸,都说这个女娃子将来是有大造化的,连我们这些做下人的,都要跟着交好运了呢。”

    这话却是实话。宝钗自小就生得不俗,因此尤得其父看重,令其读书习字,又特地延请宫中放出来的姑姑孙嬷嬷教授礼仪,所谋深远。

    然而,宝钗想起自己的遭遇,无论是前世里的落魄至死,抑或这辈子里的宫选落选,复被母亲兄长误会,哪里像是有半点造化的?不觉羞惭,红着脸道:“妈妈,我……”

    张嬷嬷微笑着摆手,不教宝钗说下去,自己慢慢说道:“如今姑娘长大了,果然出落得好齐整模样不说,况且精明能干,比外头那些男子还要强好多。虽则姑娘吩咐不欲声张,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天那些下人们有听说的,见到我们,哪个不是高看我们一眼,没住口的夸我们有福气的?”

    宝钗听了越发觉得羞愧,张嬷嬷却说道:“姑娘莫不是以为,那些下人们以为姑娘要入宫,才这般夸我们的?若是这般想却是错了!自姑娘命陈义家的小三子打理绸缎庄以来,又开了布铺,不知道提携了多少人家。就拿陈义家的来说,原先虽是咱们家的老人,却苦于没什么进益,他家老大和老二媳妇儿每天都要抱怨几回。如今托姑娘的福,得了绸缎庄这个营生,一家子人也跟外面的小乡绅家不差什么了。这岂不都是姑娘的能耐?”

    这些事情宝钗自是知情。她于经商之道确有天分,又赶上好时机,确实赚了不少,带契着底下的下人们也富得流油。只是因为来得过于容易,她反倒根本不把这些钱放在眼睛里,一心把薛姨妈看得高过百倍。如今薛姨妈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她不孝,让她辩无可辨,倍感挫折。

    “只不过凡事必是福祸相依。只怕姑娘就是因为太有能耐了,才惹得太太不喜呢。”张嬷嬷趁机说道。

    宝钗迷惑不解,却也猜到只怕这才是张嬷嬷兜了一大圈想说的话,忙追问其故。张嬷嬷这才说道:“我也不过是胡乱猜的。若是猜错了,姑娘莫要怪我。常言道,父母在,无私财。姑娘请细想这是为了什么?如今阴差阳错,姑娘有铺子傍身,有大把的金银在手,又动辄以言语劝太太。在姑娘或许认为一家人亲如一体,苦口良药利于病,但在太太看来,或许就是姑娘仗着有私财、底气壮,故意忤逆太太呢。”

    宝钗吃了一惊,默默想了好一会子,觉得张嬷嬷所言也有道理。虽然她因为前世的经历,这铺子和金银钱财就是她的依仗,她不可能将这些东西轻易交付薛姨妈,由着薛蟠挥霍光,但是听了张嬷嬷的这番话,知道薛姨妈并非厌恶女儿,不知不觉中,她的心情竟好了起来。

    当下宝钗也不要张嬷嬷服侍,请她坐在一道,娘俩儿亲亲热热的用过了晚饭,又早早掩门不出,在自己屋里暗自筹划了一夜,暗叹事事艰难,所需谋划着甚多。对于薛家母子之事,急切间又不可过度劝谏,也只得听之任之了。

    因打定了这个主意,第二日宝钗便装作没事人似的,去薛姨妈房中请安,见薛姨妈阴阳怪气的说话,也一一忍下,装作没听见似的;待遇到薛蟠,语气淡淡,劝他不要和冯紫英等人多加往来,薛蟠断然拒绝后,也不再苦口劝谏。

    薛姨妈此番发作后,原拟宝钗必是想法设法,做低伏小,低声下气竭力挽回,自己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发泄发泄积累已久的怨气。想不到宝钗对她的冷淡泰然处之,全然不如前番用心,不由得慌了手脚,人前人后再次大骂宝钗不孝。

    只是日久见人心。薛家人在贾府已经有两年多光阴,宝钗的脾气性情,贾家人从上到下无不交口称赞的。更何况自香菱之事后,贾家人也多有私下感叹薛姨妈不近人情、为些小事大动干戈、作践自己女儿的,见薛姨妈如此失态的叫骂,更感叹宝钗侍亲不易,肯亲近宝钗的人反而更多了。

 第91章

    其后贾家因诸姐妹奉元春娘娘懿旨搬入大观园,阖府人很是忙碌了一阵子。

    底下人们忙着入园去各处收拾大嫂,安设帘幔床帐,上头的主子们忙着分派跟进园子服侍的人手,除姑娘们的亲随丫环不算,还要各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另有专门收拾打扫的,也是颇动了一番心机。

    除了一个凤姐忙得脚不沾地外,连带着王夫人都忙得头昏脑涨,哪里还有工夫去寻薛姨妈话家常?

    薛姨妈向来敬畏王夫人这个姐姐,前番王夫人有意把宝钗和宝玉凑成双,薛姨妈虽明知宝钗不喜,屡屡反对,却不敢对王夫人据实以答。这次的事情起因是宝钗想请外面的官媒相看,薛姨妈自然更不好说。

    因此王夫人只当宝钗脸皮嫩害羞,并不是真的无意于贾宝玉。便也觉得薛姨妈此番大动干戈,委实太过不识大体,向几个心腹人等抱怨说:我妹妹怎么年纪越大,越不懂事起来?既是个当母亲的,就该有个母亲的样子,便是做儿女家的真个有什么不是,也该明面上藏着掖着,只在私下里教导他,方不坏了做儿女家的名声。似她这样子,因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每每嚷将起来,弄得鸡飞狗跳、阖府皆知,让子女没脸不说,便是自己这个亲姐姐,也觉得丢了面子。

    但越是如此,王夫人私下里却对宝钗越是满意。只因宝钗原本八面玲珑,做公婆的正愁拿不住她一个小差错,唯恐弱了声气,如今却有了这么一个拖后腿的娘亲,公婆想打压她时,只消把她亲娘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胡话昏话略提那么一提,保准她无言以对、辩无可辩,只得乖乖低头,再柔声抚慰她一番,此番恩威并施之下,岂不妙哉?

    因实在分不开身,王夫人只是打发人过来,说要姨太太消消气,莫要为了些不相干的事情大动干戈,又说宝钗是个有福知礼的,莫要拘束了她。

    倒把薛姨妈气的无话可说。

    这边宝钗经过这么一番折腾,顿觉心灰意冷,趁着要搬家大观园的当口,将张嬷嬷、莺儿娘、莺儿、茜雪等人全带了进去,便是莺儿的几个兄长,也只叫他们设法慢慢从薛蟠那边抽身出来,只到宝钗的铺子里做事,却是已经存了自己的产业和薛家割离出来的心思。

    这倒不是宝钗深恨薛家,想要卷款私逃,她却是一番好意:无论是前世的结局抑或这辈子薛蟠显露出来的能力,都证明让薛蟠掌管薛家钱财,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只可恨薛蟠是男丁,宝钗是女子,不好直接越疱代俎,只能用心打点自己名下产业,只盼一旦薛蟠那边出了事,也有余力施以援手。

    这日正是二月二十二花朝节,又是林黛玉的生日,因贾政说这个日子好,故诸姐妹加一个贾宝玉趁着这天都搬进大观园中,一时之间莺莺燕燕,姹紫嫣红,正是极盛之景。

    宝玉一生之中,最喜女儿二字,爱的便是这妩媚明艳,香艳风流,此番恰如小老鼠掉进了蜜罐里,整日和姊妹丫鬟们腻在一处,快活非常,正是骨头轻得都快要飞起来了。又忙着写些艳丽之至的即事诗,极尽夸耀之能事。因元春娘娘正是在宫中炙手可热之时,便有一等势利人,也不问其文法措辞,只是一味捧臭脚,将贾宝玉的诗才吹嘘到了天上去。

    这日诸姐妹正聚在一处嬉闹,因宝玉在外头应酬未归,探春便开言问道:“这些日子二哥哥竟似忙得很,我依稀听说,外头的人多有托了门路,来求他的墨宝的。”

    宝钗这日也在,闻言却只在心里头冷笑。

    前世之时众人在大观园起了诗社,起了兴致的时候,或作诗、或填词、或即景联句,这么品评过无数回,黛玉、宝钗、湘云甚至探春诸女都有警句迭出,惟独宝玉,回回落第,回回垫底。

    若说这样的人都有行家追捧他的诗才,四处苦求他的墨宝,那大观园诸姐妹的文采,岂不是更高了一筹?

    再者真金不怕火炼。其后贾府被抄家,一败涂地,若贾宝玉果真如前朝唐寅一般才高八斗,远胜同侪,卖字写文,何业不能谋生,又何至于迫于生计,一筹莫展,弄到厚着脸皮被蒋玉菡、袭人夫妇接济的份上?

    莫说贾宝玉的诗才当不得饭吃,便是宝钗本人,大观园诗社中几次技压群芳,单论文采华章比起家学渊源的林黛玉来也不遑多让,照样没本事卖文卖字换饭吃。倒是靠做针线活勉力支持了一段时日。

    宝钗正在想心事间,诸姐妹却不肯轻易放过她,林黛玉就趁机就着这个话头说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等姐妹又怎会知道端地?想我们日日居于深宅之中,便如同那坐井观天的青蛙一般,又岂知外边是怎样的天地?倒是宝姐姐有福气,可借着打理家中产业,里里外外都见识这么一回。如今便请宝姐姐说说看,这其中的缘故。”

    宝钗一愣。她虽颇看不惯贾宝玉好吃懒做、不事生产、文不成武不就的,可因是黛玉特地发问,不知道怎的,她越发觉得不好把自己的心思吐露出来,只怕被人误会挟私报复。只是她也不肯昧着良心偏夸宝玉,沉吟片刻,方笑道:“据我冷眼观之,虽说是有那么一等势利人,慕着府上的显赫,把五成的东西夸作十成的,却也有些年轻的少爷们,是真正爱那诗句,特特命人题在扇子上,时不时吟哦赞赏的。”

    黛玉会意,冷笑道:“不过是外头年轻不尊重的公子哥儿们,因见合了他们的脾气,胡乱吹捧罢了,这又算什么本事?”

    此话一出,迎春只装作没听见,探春因是一向努力巴结王夫人的,虽然心里清楚,却不好赞同,只有惜春原本坐在旁边慢慢的打谱,此时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宝钗听黛玉这般说宝玉,私心颇是赞同,面上却竭力做出一副光风霁月的模样,劝道:“颦儿你怎可这般说宝兄弟?他虽有几分不稳重,但难得对女儿家是真心尊重的。若说诗才什么的,难道宝兄弟还要拿这个吃饭不成?”

    黛玉正倚在门槛子上,见宝钗这般维护宝玉,心中越发起疑,面上笑着说道:“我不过说了一句,宝姐姐就赶着维护,难道是宝姐姐心疼了不成?”

    探春不等宝钗回答,忙在一边道:“宝姐姐所言甚是。前些时,太太吩咐宝哥哥要锐意上进,老太太还怕宝哥哥累着了,说平安就好,这府里难道会缺了吃穿不成,难道养他是为了逼他出人头地不成。”

    宝钗听探春这般说,心中其实也明白探春之语未必出自真心,不过身为庶女,终身仰仗嫡母王夫人做主,不得已依附罢了。

    只可惜这样的心机,这样的步步为营,到头来也没搏来一个好前程。纵然获得嫡母王夫人的一时赏识,得到同宝钗、李纨两人协理大观园的资格,却不够挽救贾家大厦将倾的命运,更是被南安郡王妃授意送上和亲的官船,一帆风雨路三千,直往穷山恶水、满地瘴气的南方去了。

    宝钗用眼睛的余光望着探春,不知不觉思绪又飘了很远。自忆起前世之事以来,她常有游离之时,这种症状自搬入大观园以来,尤为明显。只因大观园之中处处皆是前情旧梦,那样的明媚鲜妍,那样的生气勃勃,瞬间便是满目苍痍。越是甜美娇艳,越是心酸。

    黛玉见宝钗对自己先前之语并不反驳,只呆呆站着,一副魂游天外的神情,不觉又自悔失言,忙拉着她的手,笑道:“好姐姐,颦儿方才是说笑话呢,你千万别当真,莫要生气。姐姐每日进进出出,打理家中产业,这事情传出去,哪家不夸说姐姐能干?颦儿年纪小,好奇心又重,姐姐倒是把外面究竟是什么光景,仔细讲来我们听听。”

    这番话说得既娇又软,宝钗原本不是为了她的话生气的,如今回过神来,就被她这么拉着手,况且神态里自有一股令人为之心折的风流之意,宝钗一望之下,心中不由得怦怦乱跳,忙不着痕迹抽开了手,笑着说道:“你这般说,倒是折煞我了。不过小孩子家家酒似的,小打小闹而已。你们也都是知道的,我家祖上世代为商,都是为内务府办差事的。因先父在时,常教导我们说皇商之家不可忘了根本,故我们家的孩子自四岁起就开始学着打算盘。如今我这般,也只是为了不忘本的意思。我还只怕别人嫌我不谨守女儿家的本分,只算计着金银这些俗物,满身铜臭味呢。”

    宝钗这倒说的是真心话。

    自对薛姨妈冷了心以来,宝钗就有几分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从前她为薛家打理生意时,尚要恪守闺训,顾忌闺誉,并不敢放开了手脚去干,只能隐居幕后指点一二。

    此番她忆起前世之事,心境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忆起当年饥寒交迫之时,为了衣食,做了针线活沿街叫卖的事情她都干过,抛头露面又算得了什么?再贤良淑德、恪守妇道的女子,一旦她所处的环境支撑不起她谨守了十几年的规矩,圆融变通就成为无奈之下自然而然的事情。

    与其坐等大厦忽倾之时被迫变通,倒不如趁着局势未明、尚有生机的时候放手一搏。

    是以宝钗此番放开手脚做事,虽住在蘅芜苑里,却不辞辛苦,日日带着人出去打理生意。她那绸缎生意也就越来越红火起来,竟然生生占去了京城的半壁江山。

    宝钗原以为她这般肆意妄为,定然会诽谤如潮而至。想不到她的风评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好,甚至有越来越好的趋势。这令宝钗大为不解。

    其实她却是忘了,世人多是趋炎附势逐利之徒。因她做生意确实是一把好手,既有着善商之人的精明强干,又有皇商家族和显赫亲戚做后台,自然是财源滚滚,不过短短半年光景,产业却已经遍地开花。京城之中薛大姑娘的名号也越传越响。

    看在她这么会赚钱的份儿上,又是贾家和王家的亲戚,那些头脑清楚的人,又有谁敢说半个不是?

    便是有些深宅妇人心中泛酸,拿宝钗常往外面跑这件事说事,却早被自家男人一句话呛了回去:“此女生就不凡。非凡之人怎可用繁文缛节拘束之?”

    这话传到同样心中泛酸的村妇那边,腔调却越发粗鲁起来。村妇们忙里忙外忙碌了一天,饿的前心贴后背,用粗糙的双手烧了饭捧到自家男人面前,又哄好娃用身子暖了扛伺候着自家男人睡下,听自家男人用仰慕的语气提起某个能干女人的时候,不免心中不爽,有些微词,但往往刚刚吐露半句,早被男人一个巴掌扇了回去:“若你有她一成的本事,就算每天浪在外面,夜夜都去偷野男人睡,老子都不介意!”

    自然。这样的话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大部分男人其实是一种无能愚蠢至极、却喜欢用那点不值得一提、可笑之至的暴力手段,来掩饰自己无能和愚蠢的生物。

    不过,他们虽然愚蠢和无能,却也很诚实的遵循社会弱肉强食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其实比某些明明受到不公平待遇,却用尽全力、拼命把这种不公平待遇世代相传下去、以期获得内心平衡和安宁的女人要可爱的多,坦诚的多。

    规矩是什么?

    是社会中某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人,为了延续和扩大自己的优势,所拟定的行为准则。

    而这样的行为准则,是为弱者拟定的,只有弱者才会不问原因、全盘接受,并且不分青红皂白的竭力维护它。

    可是规矩天生又是用来打破的。规矩其实是一个抖m,从它被创立的那天开始,就期待着一个具有碾压级别实力的人,毫不留情、简单粗暴的践踏它。

    姚静心气很高,想法很好,但是自身实力不足。她曾桀骜不驯的全面对抗规矩,却被规矩教育;

    宝钗自身的实力也不足,但是她却在阴差阳错之下韬光养晦,等她积累了一定实力后,规矩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些许松动,向她展现了相对友善的一面。

    这些道理都是宝钗所没想到的。她诸事繁杂,根本没有工夫去细想。

    此时她望着黛玉,一时颇有感触,正想说再说几句话,莺儿却早从月洞门那边笑盈盈走了过来。

    “姑娘,孙嬷嬷和姚先生来了。”莺儿在宝钗身后耳语道。

 第92章

    “这半年之中,我在京辅一带行医,已医治疑难之症一百余例,救助伤患三百多人。”

    姚静已经有半年未来见宝钗,这次匆匆而来,来不及寒暄,就开门见山向宝钗言道。

    宝钗没有说话,只是上下打量着姚静。

    和先前相比,姚静整个人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可见这半年来,她在外行医,奔波操劳,餐风饮露,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但姚静最大的变化还不在她样貌的改变。她变化最大的,是气质,那种提起医术来,自信满满的气质。

    医道者,生死之术。若是一个医师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医术,病人又怎么敢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她?

    “我浸淫医道十余载,家传医术颇有独到之秘。先前你曾说那皇太妃娘娘为痰症所苦,我自当一试。若药到病除,你也功劳不小。”姚静向着宝钗侃侃而谈。

    这是姚静第一次跟宝钗讲道理,以利诱人。宝钗闻言大感诧异,不由得望了旁边的孙嬷嬷一眼,却见孙嬷嬷只管含笑饮茶,目光定定落在姚静身上,那里头的意思,既有信任,也有怜惜。

    “怎么不应声?你该不会是变卦了吧?”姚静仍旧对宝钗观感不佳,凡事尽往坏处想,见她沉吟不答,心中就又焦躁起来,“你们商人最讲究一诺千金,难道京城里赫赫有名的薛大姑娘竟然想食言而肥不成?”

    虽然仍然有些焦躁,沉不住气,却比过去好多了。宝钗在心中默默评判着。

    有本事的医者若有些脾气,想来天家也是能容得下的。宝钗默默想着,心中却对姚静入宫侍疾的事情,多了点信心。

    不过,姚静能在短短半年中有如此变化,想来孙嬷嬷居功甚伟。宝钗想到这里,就又向孙嬷嬷的方向望去,见她唇边带笑,仿佛在端详杯子里的茶叶,一脸悠然自得。

    “姚先生稍安勿躁。”宝钗拿定了主意,笑着开口说道,“姚先生既然这般坚持,想来也知道为天家医病,成者大富大贵,一旦失手却是祸及九族。”

    “这个我自然晓得。不消你多说。”姚静答道,“姚家早把我驱逐出族了,我也不屑认他们当亲人。惟有一个孙姐姐,她与我金兰之情,相交莫逆,自是极相信我的医术,她早说了,哪怕我不慎失手,我们黄泉路上也有个照应。”说到这里,嘴角也不由得翘起,显是内心甜蜜之极。

    宝钗自然懂得这里头的意思。一时之间她的心情复杂之极,也不知道是羡慕嫉妒多一些,还是自怜自伤多一些。

    姚静的话却没有说完。

    “以你的老谋深算,想来若是我失手,你自会早早将自家摘的干净。”姚静继续说道,“好在我也没指望你祸福与共。你先前曾应承过代为打点入宫之事,现在到了你该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你放心,我不会食言而肥。”宝钗定了定心,淡淡说道,“只是皇太妃娘娘这病是顽疾,倒也不急在一时。在此之前还是先练练手才好。我颇识得几个为痰症所苦的人,便就请了来,让你练练手,果真治愈的话,也是功德一件。你放心,酬劳自少不了你的。”

    姚静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来:“早听说薛大姑娘很是有几个臭钱,倒也正好发一笔小财。只不过我尚有一问,听闻你亦有顽疾在身,可有意医治?”

    宝钗见她这般问,奇道:“是我师父告诉你的?莫非你果真医术通神,连我的病症也能治愈?”

    姚静很是自得:“这个自然。不过费些周折而已。”

    宝钗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就有所意动。正在这时,姚静突然变了脸色,道:“虽然我能医治,但是我是不会为你医治的。”

    宝钗闻言颇有几分哭笑不得,孙嬷嬷却在此时插言问道:“静儿你又何必如此,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虽说宝钗只是病发时候咳嗽些,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毛病,但你若是果真医好了,岂不是好事?”

    姚静很认真的摇头道:“医者虽说是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却也是要分人的。救了好人,自是功德一件,若是救了坏人,却是在造孽了。这个人心术不正,我不愿救她。”

    宝钗听她这般说,心中就也有几分不痛快。她自问对姚静宽宏大度,容忍之极。姚静不待见她就算了,这是个人喜好,哪怕她竭尽全力,恐怕也难以扭转。但是如今姚静竟然直指她心术不正,这类污蔑却教宝钗委实不能忍,强敛了怒气问道:“这话我就不懂了。还请姚先生说个清楚明白。”

    孙嬷嬷见姚静又出言不逊,心中也对宝钗很是愧疚,轻叹一声,就欲为姚静善后,遂笑着劝宝钗道:“她这个人一向糊涂,长这么大仍旧是小孩子心性,做不得真。宝钗你莫要跟她一般见识。你是我打小看到大的,你什么脾气秉性难道我还不清楚?若有半点不妥,我也就不敢应承着教你规矩了。”

    宝钗含泪道:“师父这却是想差了。事关弟子清誉,怎能不问个清楚明白?”孙嬷嬷见她说的恳切,心中更是愧疚,长叹一声,便转头只把眼睛望着姚静,希望她有所收敛,适可而止。

    不想姚静这时却是来了劲,仿佛要把这些天在乡下行医时候受的那些窝囊气全发泄出来一般,大声说道:“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真要我说清楚?你好好想想看,你在大观园滴翠亭前做了什么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话说的甚没有条理,宝钗和孙嬷嬷一时都愣住了。

    要知道大观园才盖了一年,姚静更是第一次进来,怎么会知道滴翠亭这等所在?况且言之凿凿?

    在大观园的滴翠亭前做了什么事?宝钗苦苦思索,却实在是一筹莫展。她因杂务缠身,不比其他姊妹,可以在园中肆意玩耍,如今大观园里十停不过走过了有五六停呢,滴翠亭这个地方,她实在没什么印象。

    姚静见宝钗一脸愕然,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喃喃说道:“罢了,只怕你还没碰到小红吧。一时想不起来也是有的。只是见微而知著,你平日里行事尚且如此,究竟是怎样的人,想来只有你自个儿心里有数。”

    几人议事已妥,眼见气氛有些僵,更无久坐之理。故而孙嬷嬷向宝钗满口的道歉,带着姚静离开了。

    宝钗的脸色却有些发白,仍然沉浸在姚静给予她的震撼当中。

    姚静提起小红来,她却对滴翠亭这个地方有了些印象。

    那都是前世的事情了。依稀记得有一天,她因见一对玉色蝴蝶大如团扇,意欲扑了来玩耍,一路跟随至滴翠亭地界。偶尔听到滴翠亭中有人说话,一时好奇心起,就躲在一边细听,却误听到小红和贾芸的阴私之事。

    小红是贾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又一向是刁钻古怪的。宝钗客居贾府,少不得事事留心,惟恐她生事,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拿寻林黛玉当借口,脱身开去。

    宝钗自幼得孙嬷嬷教导宫中规矩。这金蝉脱壳之法本是她练熟了的脱身之法,原也没想太多,更未曾料得小红会继而怀疑起林黛玉来。若不是小红后来得王熙凤看重,又在宝玉狱神庙中有相慰之谊,宝钗根本不会记得此事。

    姚静一向对宝钗没有好感,凡事往坏处想,若是知道此事,趁机大做文章,倒也不足为奇。只是这些都是前世之事,姚静又是从何处得知?难道姚静身上,也有怪力乱神之事不成?宝钗想到此处,不由得觉得脊背发凉。

 第93章

    这日正值暮春时节,黛玉梳洗了起来,因念叨着外头各色落花残落凋零无人收拾,就一早嘱咐着紫鹃去准备花锄花囊和花帚,预备着将把花瓣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掩上,叫它随土而化。

    紫鹃应了一声,忙带着小丫鬟去外厢把这些物事一一翻了出来,因见黛玉精神尚好,兴致勃勃,就在旁边凑趣说道:“说到这葬花来,姑娘不知道,宝二爷痴着呢。那日见姑娘收拾桃花,就动了兴致,也要帮着姑娘收拾,用前襟兜了许多花瓣,四处寻姑娘,谁知尚未走到姑娘平日葬花的花冢,却已是不留神摔了一跤,那一袍子的桃花全洒到水里去了,尤不知道疼痛,只念叨着罪过可惜呢。”

    黛玉也是知道这段往事的,见紫鹃旧事重提,又想起宝玉当日的狼狈可笑,不由得微笑起来。

    紫鹃四顾无人,就趁机压低了声音,向黛玉言道:“论理,我们做丫鬟的本不该多说。可姑娘自小就在这府里长大,身边偏无父母兄弟,正是少个知疼着热的人,也不由得我们不多留神着。如今我从旁瞧着,宝二爷倒着实是和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