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虎贲)-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断言,旬日之内主公一刀撼动百万军之威名必将传遍天下,被世人所敬仰,广为传颂!呵呵呵”郭嘉笑呵呵说道。

“奉孝所言甚是。”贾诩含笑点头,接声道:“想那韩德、韩猛二人也是袁绍麾下号称上将军的得力战将,今日却主公手起刀落双双斩于马下,并且还有三十万盟军和我军十余万将士亲眼目睹。自此以后,主公之武功必被名扬天下,待两年之后我西凉大治,届时主公之文治也必然会被百姓奔走相告,广为人知。如此文治武功并重的霸主亘古未见,主公当为第一人,实乃当世第一霸主。假以时日,天下百姓必然心向主公,如此主公霸业可成矣。呵呵呵!”

第691章强攻雄关

对于郭嘉和贾诩二人的盛赞之言,李利微笑摇头,不置可否,不做正面回应。

俯视着关前对峙的两军,他轻声道:“文和对今日之战有何看法,不妨直言?”

贾诩闻言看向盟军阵前,眉头微蹙,若有所思地思量起来。

“禀主公,以我看来,诸侯盟军今日叩关虽然摆出一副强攻关隘的架势,实际并非刻意前来攻城,真正意图应该是试探我军虚实和军中将领的实力,藉此鼓舞盟军士气,增强盟军必能攻克关隘的信心。实际上就是虚张声势,亮出阵势震慑我军一番,仅此而已。”

语气稍顿后,贾诩轻笑道:“至于袁绍邀请主公阵前叙话之举,无非是借机羞辱我等一番,在三十万盟军将士面前露露脸,彰显他诸侯盟主的威严,增加几分威望。怎料他错估了目前形势,更低估了主公的临阵应变能力,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丢尽颜面,还折损两员大将。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威严扫地,得不偿失啊!”

李利微微颔首,眼神依旧看着关前,随口对郭嘉问道:“眼下关前陷入僵局,奉孝以为接下来袁绍有何反应,退兵、派遣将领关前叫阵亦或是恼羞成怒地下令攻城?”

“今日之战是两月以来盟军与我军正面交锋的第一战,也是袁绍被推举为诸侯盟主的首场大战。但眼下盟军将士锐气已挫,主公刚刚一刀之威至今还让盟军将士缓不过劲。士气低靡,再战无益,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立刻撤军回营。休整几天,待重整旗鼓之后再行搦战攻城。然而袁绍身为诸侯盟主,数十万盟军之大纛,兴师动众的大张旗鼓而来,结果却是不战而退,灰溜溜地直接收兵回营。如此一来,他还有何颜面可言。如何继续统御诸侯大军,又如何令数十万盟军将士信服?”

说到这里,郭嘉话音一顿。轻笑道:“或许袁绍算不得当世明主,更非文韬武略的雄主,可他家学渊源且久居上位,深谙权谋之道和驭下之术。此时此刻。他必然知道绝对不能退兵。即便是咬碎门牙也要强攻关隘,哪怕折损几万兵马也在所不惜。因为,对于诸侯霸主而言战败并不可怕,折损几万兵马也无关紧要,不足为惜;可如果丧失颜面又打了败仗,甚至不战而逃,这无异于自掘根基,名誉扫地。等同于自寻死路。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和严重后果,袁绍必定知之甚详。了然于心。故而,他接下来必然还要继续战斗,至于采取何种方式与我军继续厮杀,就目前形势来说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派遣盟军其他诸侯帐下的将领阵前挑战,借此挽回士气,扭转盟军颓败势头。其二,强行攻城,不惜一切代价攻打函谷关,即使是明知攻不下函谷雄关,也要大举攻城。

而这两种可能性之中,前者可能性极小,因为袁绍绝不会再派自己麾下的将领出阵挑战。刚刚折损两员大将,袁绍此时恐怕还在扼腕叹息呢;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将阵亡无疑削弱了冀州军的实力,若是再有将领战死阵前,那袁绍的损失未免太大了,极有可能动摇根基。可是,如果袁绍不派自己麾下将领出战,却强行派遣其他诸侯帐下将领出阵挑战,只怕这些诸侯也会想尽一切办法百般推诿,拒不出战。众目睽睽之下,像这种派遣将领出阵送死的事情,各镇诸侯都不会去做;一旦做了,未免让帐下将士寒心,继而就不会再有将士愿意替他们卖命了。”

“奉孝所言极是。”李利闻言后颔首应声,既而对关前列阵的桓飞、张辽等五千余战骑大声喊话:“飞虎、文远听令,诸侯盟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胆小如鼠之辈,此等人不配与我西凉将领阵前对战。尔等不必再等了,速速退回关内!”

“呃!”驻足阵前的桓飞、张辽、徐晃等将领闻声错愕,当即扭头看向身后的城头,却见李利招手示意他们收兵入关。

“这这就收兵回去么?”张辽无比失望地看着人山人海的盟军军阵,大失所望地喃喃自语道。

徐晃脸上的神色与张辽一般无二:“三十万诸侯大军啊,竟然无人敢于出阵应战,这也太逊了,不可思议!”

许褚虎目圆瞪,满脸凶光地怒视着盟军阵前的诸多将领,瓮声道:“某听闻袁绍帐下有‘一绝双刀河北四庭柱’,曹操帐下也有‘曹氏四英杰’自诩上将军,孙策小儿自称‘江东小霸王’、手下还有‘忠义四将’,吕布自诩不败战神、号称天下第一战将,手下也有四名勇冠三军的健将;等等。如此众多的自命不凡的将领,在某看来这些所谓的上将军、健将全是徒有虚名之辈,一个个贪生怕死、龟缩不出拒不应战,着实让某大失所望,令人发笑!”

听到众将议论纷纷,桓飞与张辽对视一眼,既而不约而同地看着盟军满脸鄙夷地失望摇头。

“全是一群鼠辈,如此不堪之人,实在不配与桓某对战!而今主公军令已下,我等不必犹豫,即刻奉命收兵。桓某实在是懒得再看这些软蛋怂货,走吧,回城!”

怒喝声中,桓飞驾驭金猊兽转身就走,毫不恋战。其他将领闻声后同样是满眼鄙夷地看一眼阵势浩大的盟军,既而策马转身,挥手示意战骑退回关内。

“主公高明。这一句‘不必再等’就如同一记耳光重重打在袁绍和各镇诸侯的脸上,狠狠羞辱他们一番,继而在本来已经士气低靡的盟军将士身上再浇一盆冷水,让他们彻底丧失斗志。此举着实高明,正逢其时,恰到好处!呵呵呵”郭嘉笑呵呵说道。

李利淡然而笑,轻轻摇头道:“事实俱在,谈不上高明。雪上加霜之事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正所谓物极必反,哀兵必胜。若是袁绍和曹操等辈能够巧妙利用盟军将士心中的羞愤,化羞辱为动力,或许还能给我们造成不小的麻烦,甚至带来巨大伤亡。可惜眼前这支大军并不是某一镇诸侯的兵马,而是七镇诸侯联合而成的盟军,人心涣散、良莠不齐,并且各镇诸侯各怀鬼胎、蓄意保存实力;如此以来,要想瞬间扭转局势、鼓舞士气谈何容易,近乎没有可能。”

李利话音未落,贾诩接声道:“正因如此,主公才下令桓飞等人收兵,彻底断绝他们重振士气的机会,继而逼迫他们强攻关隘。函谷关自春秋建关以来,从未被一举攻破的先例,即使是毫无防备之下也没有一鼓而下的战例。何况,而今我军屯兵十余万据关而守,休说三十万盟军攻不破此关,就算有百万大军陈兵关前,半年之内也休想踏入关内半步!”

“文和所言不错。”李利欣然颔首,看着城下桓飞等人不急不缓地撤回关内,目光深邃而冷厉。

“诸侯会盟至今已有两月之久,但一直没有重大伤亡,兵马折损不大,实力未损,此等形势对于我西凉军而言绝非好事。

故而,我此番就是要逼迫袁绍下令攻城,而我军则借助雄关之利大量杀伤盟军的有生力量,从而削弱盟军实力。兵马折损越多,各镇诸侯就会越发忧虑,欲罢不能之余,必然暗中勾心斗角,滋生更多更大的矛盾。只要他们之间矛盾重重,就意味着我军取胜的阻力将变得越来越小,将士伤亡也随之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等到诸侯盟军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之际,就是我等主动出击之时;不动则已、动则必胜,一鼓作气彻底击溃诸侯盟军,消灭各镇诸侯,直至取得最终胜利!”

盟军阵前。

眼睁睁看着李利麾下诸将大摇大摆地退回关内,随之关闭城门,勒马阵前的袁绍、曹操和吕布等盟军诸侯怒容满面,气得腮帮子鼓鼓的,怒不可泄。

有那么一瞬间,袁绍脑海里恨不得挥兵冲击城门,直接夺取城门,既而与西凉军血战一场,一举夺下函谷关。很可惜这种念头只能想想,实施起来必然大相径庭、适得其反,非但攻不下城门,反而会浮尸关前,一败涂地。

看看城头上的防御器械吧,单单是城门上方就有多达三百架床弩,城头两侧各有四千弓箭手,一轮箭矢之下,至少收割上千名盟军将士的性命。而这仅仅是城头防御的冰山一角,还有堆积如山的擂石滚木以及数以百计的热气腾腾的油锅,这些防御手段的杀伤力绝对不逊于巨弩箭矢。

这些琳琅满目的防御器械,对于攻城一方的盟军将士而言无异于森罗地狱。一支支蓄势待发的利箭,一块块、一根根瓦罐大小的擂石滚木,一鼎鼎散发着臭气的沸水,就像勾魂罗刹一样虎视眈眈地等候着盟军将士主动上前送死。

“而今局势僵持,孟德有何高见?”心中已有决断的袁绍扭头对身旁的曹操高声问道。

第692章陷阵无双

“而今局势僵持,孟德有何高见?”

心中已有决断的袁绍佯作犹豫不定,扭头对身旁的曹操高声问道。

曹操闻声神情顿变,眼底瞬间闪过一丝愤恨之色,然而当他抬头看向袁绍之时却是满脸堆笑,神态十分恭敬。

“盟主明鉴。眼下我等三十万大军陈兵关前,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岂容李贼在我等面前猖狂放肆?不过曹某兵少将寡,人微言轻,如何决断还请盟主定夺,曹某岂敢僭越。”

说完话后,曹操低着头似是等候袁绍决断,实际上他是低头咒骂袁绍卑鄙无耻。此等得罪各镇诸侯之事袁绍自己不说,却逼迫他主动说出来,如此行径实在是太卑鄙了,枉为诸侯盟主,居然没有一点担当。

不过曹操也不是任人揉捏之辈,袁绍想听的话他可以说出来,但如何抉择还是丢给袁绍。惟有如此,战后各镇诸侯若要埋怨也不能只找他曹操一人,袁绍才是始作俑者,更是发号施令的主谋元凶。

“孟德所言极是!”袁绍点头应声,声音不小,足以让阵前诸侯都能听见。

曹操闻言脸色一黑,低着头佯装拾掇缰绳,不敢正视各镇诸侯。即便如此,他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吕布、张燕等人咄咄不善的目光盯在自己身上。

攻城?说起来容易,上下嘴唇一碰就攻城啊!

函谷关防御滴水不漏,如同森罗地狱一般。一看就知道攻城就等于送死。

谁去攻城,谁愿意率部攻城?

曹操帐下兵马折损殆尽,手里仅有两万人马。若是攻城,一个回合下来就死光光了。有道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他自己不愿攻城,却口口声声对袁绍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岂不是摆明了要让吕布、张燕等人派兵攻城吗?

“禀盟主,我部将士多为战骑,擅长野战、骑战。不擅攻城,且攻城器械准备不足,恐无力攻城。请盟主明鉴!”眼见袁绍和曹操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吕布暗自愤怒不已,当即不等袁绍发话,抢先开口表明立场,直接言明自己不会率部攻城。

“嗯?”袁绍闻言微怔。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正准备开口说话之际,不料右侧不远处的黑山军首领张燕抢先一步,效仿吕布毫不客气地说道:“袁盟主,我黑山军常年行走于山林之间,甲胄、兵器不齐,奈何不得函谷关这等雄关坚城。是以盟主若要攻城,张某愿为盟主擂鼓助威,替盟主掠阵!”

“呃!”袁绍闻声色变。脸上一阵青一阵白,表情丰富多彩。变幻莫测。与此同时,他嘴角不住抽搐,后槽牙鼓鼓的,俨然是气得牙痒痒,却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得生生压下心头怒火,白眼直翻地咽下这口恶气。

低头摆弄缰绳的曹操听到吕布和张燕二人的话后,嘴角露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眼底闪过一抹精光,心中暗自幸灾乐祸地一阵窃喜。

盟军鏖战两月以来,八镇诸侯之中虽然多多少少都折损过一些人马,但总体损失不大。其中兵马折损最多之人便是他曹操,其次是全军覆没的白波军,孙策所部非但兵马不曾减少,反倒增兵一万余人。除此之外,吕布、张燕和张扬等人的兵马伤亡不到两三千人,而身为盟主的袁绍所部十五万大军先后伤亡不过区区千余人,几乎毫发无伤。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各镇诸侯心知肚明,愤恨不平之余,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发难,故而一直隐忍不发。

然则,今日强攻函谷关却是给了各镇诸侯一个很好的发难借口,不等袁绍发号施令,他们抢先说明困难,表明立场。言外之意就是一句话:攻城可以,但必须袁绍打头阵,而后他们才会相继出兵攻城。

的确,眼下盟军虽名为七镇诸侯,但实力最强的诸侯只有三个,袁绍居首位,其次就是吕布和张燕。吕、张二人帐下兵马虽然战斗力方面仍有不小差距,但兵马数量却是旗鼓相当;吕布拥兵七万,张燕拥兵八万。这两人都是盟军之中实力派人物,兵马数量虽然不及袁绍,却也不惧他;尤其是直接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此二人绝对不含糊,甚至不惜当众撕破脸,毫不顾及袁盟主的颜面。

而吕布、张燕二人表态之后,曹操、孙策、张邈等人就不用自己开口了。毕竟他们三人兵少将寡,实力与吕、张二人没法比,既然吕、张二人都不愿意率部攻城,袁绍岂能再让他们三人领兵强攻。

如果袁绍果真这么做,那无疑是想把曹操、孙策等三路诸侯往死路上逼,欺人太甚!如此以来,诸侯会盟也就无法继续联手作战,联盟到此结束,各镇诸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分崩离析在所难免。

“高干听令,本盟主命你率领本部三万步军攻城!”

眼见各镇诸侯纷纷避战,袁绍纵然怒不可遏、气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别人都不愿意率部出战,但他袁绍却不能不战。如此声势浩大而来,若是不战而回,他贵为诸侯盟主颜面何存,威严何在,往后有何面目继续统率诸侯大军?如若没有诸侯大军,他拿什么跟李利争夺中原,又如何争霸天下?

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并非愚蠢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纵然有所损失也势在必行,否则便是因小失大,其后果愈发不堪设想。

“诺,末将遵命!”随着袁绍一声令下,高干闻声领命,既而带领本部人马出阵列队,向关前推进。

眼见外甥高干领兵出阵,袁绍满脸肃然地下令道:“袁熙、淳于琼何在?”

“请主公(父帅)下令!”

“袁熙率领弓弩营、投石车阵为攻城大军压阵,淳于琼率领井栏随后攻城,不得有误!”

“诺!”袁熙和淳于琼二人应声领命,既而打马出阵,依令而行。

这一刻,各镇诸侯真正见识到袁绍雷厉风行的一面,当真是不动则已,动若雷霆万钧。一声令下便是大手笔,先后出动三万步军、一万弓弩营、五百架投石车和两百余架井栏,总兵力多达五万余人,而函谷关前也只能容纳这么多兵马同时攻城。

这才是诸侯盟主应有的风范,军令一出便是挥斥万军,数万大军应声而动,凶猛如潮地冲向关前。

“终于来了!”城楼上,眼看袁军数万人马列队出阵向关前行进,李利双眸微眯,沉吟道。

“是啊,步军、弓弩营和攻城器械齐头并进,足足五万之众,看来袁绍这次是恼羞成怒大动肝火了!”郭嘉俯视着关前快速行进的袁军,双眸中精光闪现,神情振奋,似有跃跃欲试之势。

“呵呵呵!还是年轻好啊,奉孝蠢蠢欲动,莫非还想亲自上阵杀敌不成?”贾诩笑呵呵说道。

“哦?”李利闻声回头看着郭嘉,笑声道:“奉孝近来确实比之前壮实不少,想来华佗先生的五禽戏果真有强身健体之效!”

郭嘉欣然点头:“不瞒主公,三个月前主公誓师北伐之际,我已拜华佗神医为师,学习强身健体之术。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勤练不辍,如今初见成效,虽不能冲锋陷阵,但对付三五个兵士还不成问题,足可自保。呵呵呵!”

“如此甚好!”李利闻言开怀大笑:“我从未想过奉孝冲锋陷阵,也不需要你上阵杀敌,只要你稍稍控制一下饮酒,身强体健,能够适应长途跋涉随军出征即可。现在看来,奉孝身形日益丰硕,颇有脱胎换骨之像,可谓是意外之喜啊!待战后回到长安,我定要重谢华佗先生,赐予他三公俸禄,希望他广收门徒,将一身所学发扬光大!”

郭嘉躬身一揖,笑声道:“微臣代老师先行谢过主公厚赐。主公或许还不知道,两年多以来,家师先后授徒上千人,其中大多数都是有些医术底子的游方郎中,如今已有数百人学有所成提前结业,被分配到各营之中担任佐吏功曹,负责照顾伤兵和日常诊治病痛。而主公前次对老师提起可以适当招收一些女子从医之事,老师也已经开始着手挑选适龄女子,听说几位主公夫人也常去旁听学艺,想必不久之后我军之中就能看到女郎中的身影了。”

“哦?想不到华佗先生如此开明,这倒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当初我确实对他说过,女子比男儿更细心一些,学习医术更容易上手,只是随口一提而已,想不到华佗先生居然如此重视。这样也好,毕竟男女有别,往后替女子治病就会更方便一些。呵呵呵!”李利笑呵呵地说道。

说话间,留意到袁军已经逼近关前两百步之内,李利挥手示意掌旗兵传令守城将士准备迎战御敌。与此同时,他招手示意亲兵重新奉茶,既而与郭嘉、贾诩二人在案几旁盘膝而坐,不急不躁地饮茶观战。

“主公一点不担心袁军攻上城头?”贾诩轻抿一口茶水后,微笑问道。

李利面带笑意地摇摇头:“整个城头分为三段,左边由波才担任主将,带领胡轸、许定所部两万郡府兵轮番上阵守城;中段主要守护城门,由高顺带领陷阵营驻守;右边是滕霄率领一万五千将士分成三队轮番守城。单单是城门一处,我对高顺所部陷阵营有着绝对信心,陷阵无双;即使盟军连续攻城一个冬天,也休想攻破城门!”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693章攻城、攻城!

“陷阵无双!单单是城门一处,我对高顺所部陷阵营有着绝对信心,即使盟军连续攻城一个冬天,也休想攻破城门!”

“主公对陷阵营这么有信心?”

听到李利如此推崇高顺历时两年多时间训练而成的陷阵营,贾诩毫不避讳地提出质疑。在西凉军中或许只有他有资格也有胆量质疑李利所说的话,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可据微臣所知,陷阵营组建至今尚未参加过大战,除了奉命前去征剿白波贼,并没有多少显赫战绩。而高顺将军自投效主公以来,几乎从未立过大功,却每每被主公委以重任、拜将封侯,高居统领之职,与各营统领主将地位相等。对此,尽管各营统兵将军并未在主公面前表现出不满情绪,但私下里没少议论高顺将军,甚至有些将领还肆意编排高顺将军,称他是阿谀奉承之辈,讨得主公高兴,因此才能战功不著却身居高位。”

说到这儿,贾诩神情肃然地恭声道:“这番话并非我搬弄是非,也不是不相信高顺将军对主公的忠心,而是对主公将函谷关城门交予他全权负责颇有顾虑,或者说是不放心。常听主公提起高顺乃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但他究竟有何才能却一直没有施展出来,众将和微臣等人也从未亲眼见过。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年多以来,高顺将军并不是建立战功的机会,可始终没有多少建树。出征白波贼一年有余。陷阵营虽然打得白波军不敢劫掠司隶郡县,却也一直没能彻底消灭白波军,直到前番东垣城之战才被我军一举覆灭。此时此刻。函谷关城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我军数十万将士的生死存亡以及主公霸业和我等臣下的身家性命,断然不容有失。一旦城门失陷,后果将不堪设想,直接会将我西凉军费劲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根基毁于一旦,甚至沦为诸侯盟军追杀的对象,一败涂地。

故而。我恳请主公慎重考虑,必要时可以命令金猊卫上城接管防守任务,务必保证城门不失。函谷关不失!”

“呃!文和兄所言不无道理,微臣附议,请主公三思!”郭嘉闻言后神情微变,既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声附和道:“守护城门之事确实非同小可。不可轻视,更不能有丝毫大意。如若城门失守,函谷关必然不保,失去函谷关这座天然城堡,我西凉二州的东大门就此洞开,既而危及长安城,直接撼动主公之根基大业。故而,派遣何人驻守城门还需慎重抉择。绝对不能出现半点差池!”

贾诩和郭嘉二人竟然不约而同地质疑高顺的统兵打仗能力,这倒是大大出乎李利的预料之外。甚至他之前想都没想过,可谓是始料不及,一时间神情愕然,似是有些难以抉择。

事实上,高顺这两年间确实没有立过大功,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大胜,几乎可以说是中规中矩,默默无闻。加之高顺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辞,也从不结党营私、从不拉帮结派,沉默寡言,素来深居简出,也没有多少人际关系网。可他却一直身居高位,自从投效李利之后就一直独来独往,几乎与军中将领没有交往,整天除了训练新兵,就没有其他爱好。”

“呵呵呵!”待郭嘉说完话后,李利微微摇头,笑道:“你们二人所言都不无道理,却太过看重战绩,而忽略了治军与练兵之道,难免有失偏颇。诚然,两年多来高顺确实没有显眼战绩,或者说是足以令人惊羡的功劳,却一直与各营统领主将平起平坐,拜将封侯,身居高位。然而,不知你们注意过没有,两年半以来,陷阵营三次扩军增兵,从未向将军府索要钱粮,也没有请求固定营地和发放一应军械补给。兵士是高顺自行招募而来,战甲和兵器也是他们自己打造的,没有固定营地,长期待在上党境内,只有每年冬天才会寄住在安邑大营里,并且没有过多要求,与安邑大营的普通兵士待遇一致。

除此之外,陷阵营组建至今从未出现过违反军纪现象,也没有作奸犯科、肆意欺辱百姓的事情发生,军纪之严明连续两年高居全军第一。这些都被将军府属吏登记在册,有据可查,绝非信口开河。”

说话之间,李利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还有一点或许你们以及全军大多数将领都不知道,这就是两年半以来,除了赡养妻儿所必须的俸禄之外,几乎将俸禄之中的八成拿出来发放给陷阵营将士,并且隐瞒真相,声称是我李利发放给将士们的粮饷。而高顺府邸至今仍是当初我赐给宅院时的家居摆设,将近三年时间里没有添置过一件新器具,府中除了六名轮流看门护院的扈从,连个婢女、杂役都没有,一应生活起居全是他的发妻吴氏一肩承担。如此两袖清风、纪律严明的将领,休说我军上下仅此一人,就算回溯数百年,又何曾有过这等赤胆忠心的统兵将军?

正因如此,我常常夸赞高顺,称他是真正的军人,名副其实的大将之才。有道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有这样立身清正的将领亲手训练出来的兵士,战斗力绝对不会太差,或许还会很强。今日如若城门失陷,高顺及其帐下的陷阵营连区区一座城门都守不住,那便是我李利无能,怨不得任何人!”

贾诩和郭嘉二人闻言后惊愕莫名,脸颊微微发红,颇有些自惭行愧之态。

的确,如果高顺当真如李利所说的那样清正自律,那么郭嘉和贾诩二人确实应该感到惭愧,颇有相形见拙之感;因为他们做不到高顺那样大公无私,也做不到廉洁自律、两袖清风。

郭嘉偏好美酒和美姬,不论何时府邸内都有数百坛美酒,美姬和妙龄侍女足有六七十人之多,扈从和侍婢加在一起多达两百余人。而贾诩则更甚,坐落在长安的府邸占地面积之大、装饰之奢华仅次于李利的大将军府,气势恢宏,除了族人和妻妾子女,扈从和婢女整整三百人,刚好踩着李利明确规定扈从数目的红线。此外,他还有十余处宅院和庄园,几乎西凉二州之内的主要城池都有府邸别院,家资殷实,可谓是真正的坐享荣华富贵。

故而,此时听闻高顺的经历之后,郭嘉和贾诩二人无言以对,纷纷低头不语,自惭行愧。而李利的目光也没有在他们二人身上停留,自顾起身站在城楼边注视着袁军的攻城阵势,因为此刻攻城之战已经正式开始了。

―――――――――

“众将士听令,弓箭手十轮齐射,给我压制住敌军箭矢!”

“投石车准备,放!”

“盾牌掩护,云梯上前,给老子登上城头!”

“冲城车,撞击城门,冲啊!”

函谷关前一百五十步,高干跃马挥刀,从他口中大声喊出一道道命令,既而数以万计的袁军汹涌疾奔,悍不畏死地冲向城墙脚下。而淳于琼和袁熙二人此时就在他身旁,同样厉声下令,指挥各自兵马大举攻城。

城关之下,数万名袁军将士肩扛云梯、手推冲城车、架起井栏,顶着“嗖嗖”坠落的流矢悍不畏死地冲到城下。

“咻、咻、咻嘭嘭嘭!”

“噗噗噗啊?”

城头上,擂石滚木砰然坠落、飞石如蝗,密密麻麻的箭矢如乌云蔽日般呼啸穿梭、纷落如雨,将一个个试图架起云梯登上城头的袁兵砸得人仰马翻,数以千计的袁军在流矢嘶啸急坠中成片成片地倒下。

霎时间,一个个企图爬上云梯的袁兵被砸得翻滚坠落,落地后摔得血浆四溅,眨眼工夫,墙根下便堆满数尺高的断臂残躯,血流成河。而正在向城墙边奔跑的袁军则以肉眼难觅的速度惨叫倒地,随即被后来者踩成肉泥,数万袁军前赴后继地涌入城关之下。

战马长嘶,箭矢呼啸,火罐爆裂,擂石滚木砰然坠落,沸腾滚烫的火油倾盆直下。凄厉的惨叫声连绵不绝、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席卷而来、洞彻八方,惊得方圆百里之内的山林鸟飞鼠窜,鸟鸣兽吼声哗然大作。

“呼嘿呼嘿放!”

与此同时,袁军将士推出一架架投石车,放上点燃的火油瓦罐或巨石,既而两千多名兵士喊着整齐的号子,操纵三百余架投石车同时投掷发射,直奔城头呼啸而去。

霎时间,一个个装满火油、熊熊燃烧的火罐和巨石咆哮长空,留下一道道弧线之后直奔城头砸去。随着一声声砰然巨响,瓦罐中炸出无数星星点点的铁片猝然扎入守城将士的身体,致使守军惨叫倒地;而那一块块巨石由于重量太重没能飞上城头,悉数砸在城墙上,生生砸得城墙砰然巨响,碎石四射,石屑飞扬。

攻城之战不需要任何酝酿,乍一开始便是**迭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