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虎贲)-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语气稍顿,李利继续说道:“杨秋、马玩、成宜和梁兴四人,未投奔我军之前,他们还是凉州的诸侯势力,在整个西凉境内也算是叫得上名号的人物。投效我军以来,的确颇有功劳,任劳任怨,没有打过败仗,也无过失。这样吧,任命杨秋、马玩、成宜、梁兴、铁萧、王方和马超等七人为裨将军,位于中郎将之下。文和随后去宫中领一道圣旨,正式任命他们的职位。此外,从龙骧营、金猊卫营中抽调一百名屯长或千夫长,派遣到各营担任功曹从事和辎重功曹,掌管各营钱粮辎重。此后,没有本将手令,各营统领不得擅自罢免或任命辎重功曹,违令者,按军纪严惩!”

“诺,属下领命。”贾诩闻言躬身应道。

待贾诩落座后,李利微笑着对李儒说道:“文优,之前你执意不肯接受朝廷敕封,不要任何官职。不过我还是给你保留一个职位,那便是你原来的官职,内宫中常侍。往后,我不可能一直坐镇长安,所以宫里的一切事宜就全权托付给你了。此外,我有意任命你担任征西将军府主簿,李玄担任将军府长史,贾诩担任军师将军之职。

除此之外,我军情报和细作也需要进一步充实壮大,争取两年内让我军细作深入天下各个州郡,甚至遍布是天下各县。我意,组建成一支细作队伍,人数初步定为三万,就叫‘夜鹰’。夜鹰统领由我亲自担任,副统领便是文优和李挚,具体事宜由文优主导。李挚负责训练武艺高强的精锐细作,必要时可为死士或刺客,主要负责探取机密情报。不知文优可愿担此重任?”

“多谢主公信任,属下定当全力以赴!”李儒起身恭声应道。

“好!以后文优就是我军的耳朵和眼睛,也是无所不能的夜鹰头领,天下局势变化和长安城的安危,就全部托付给你了!”李利起身扶起李儒,扶着他的肩膀,神情郑重地说道。

一贯冷酷深沉的李儒,此刻神情显得颇为激动,眼神中隐隐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的确,此次李利对他的器重程度比之董卓更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让他担任将军府主簿,还让他继续担任中常侍,监管皇宫。另外,还把全军的细作也交给他,直接许诺给他三万细作队伍,并全权交给他亲自掌管。

这绝对是嫡系心腹才能担任的要职,而李利却把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他李儒。由此可见,李利对他的信任无以复加,与李玄、贾诩二人相比,也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属下誓死效忠主公,如违此誓,天诛地灭,不得好死!”李儒咬紧牙关,微微仰头将眼泪禁锢在眼眶里,哽咽着说道。

“呵呵呵!”李利欣慰地呵呵大笑,扶着李儒落座,笑道:“欣儿、钰儿和婉儿她们三人如今都有身孕了,我李利后继有人了!文优,等婉儿生子之后,我再加把劲,往后若是再有一儿半女,便拜你为义父。你不必推辞,我们是连襟兄弟,又是同宗,患难与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就这么定了!”

“恭喜主公,恭喜文优兄!”李玄和贾诩二人笑呵呵地起身恭贺道。

李儒显得极为激动,受宠若惊,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李利却笑呵呵地对李玄说道:“元忠啊,论辈分,你可是我的大舅哥。如今你妹妹都有身孕了,你这个哥哥是不是也该成亲啦!这样吧,明日军中大部分主要将领都在郿邬集体成亲,我亲自给他们主婚。趁着这个机会,也给你再添一房小妾,也好为你延续香火,开枝散叶。待日后你看中了哪家名门闺秀,我再给你保媒,一定让你抱得美人归!哈哈哈”

第338章一跪释怀

次rì,确实如李利所言,郿邬城中举行盛大的成亲仪式。

原武威军将领超过一半的主要将领都在同一天娶妻纳妾,李利亲自给他们主婚,并赐给他们一份丰厚的贺礼和一处宅院。

而这些将领迎娶或纳娶的妻妾,全是李利的六位夫人细心挑选的宫嫔。上百位妙龄佳人都是此前桓飞从皇宫内院劫掳的宫女和嫔妃,她们无论是容貌身材还是品行气质,尽皆无可挑剔,都是千里挑一的美人。尽管其中有几个女子背负着嫔妃之名,但她们却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至今仍是完璧之身。

这是因为少帝刘辩和现在的皇帝刘协全是幼年登基。他们登基时,内宫宦官jīng心挑选一大批宫嫔充实内宫,但年幼的皇帝却不知人伦。如此以来,很多嫔妃虽然地位尊崇,却是独处寒宫,一直守身如玉。她们空有妃子之名,却无夫妻之实,无异于守活寡。

现如今,这些宫女和嫔妃虽是被劫掳而来的,但她们并没有受到凌辱和蹂躏,反倒嫁给了西凉军中的主要将领。嫁给这些粗鲁的武将为妻或是做妾,身份地位固然不及内宫显赫,但相比守活寡而言,却也是个好归宿。何况眼下皇室威仪江河rì下,小皇帝刘协都沦为诸侯争抢的掌上玩物,她们这些宫嫔的命运就如同风中柳絮一样,随风飘零,随遇而安。

故而,这一百多名宫嫔对李欣、蔡琰等六位夫人的安排没有异议,一点也不排斥,反而欣然顺从,听凭发落。于是,一帮草莽出身的武威将领捡个大便宜,迎娶的娇妻美妾大多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原各郡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

瞪大眼珠子看着站在自己身旁,身材婀娜、白皙娇嫩的美人,一众武威将领恍然如梦,不由得露出猪哥相。这一幕看得李利哭笑不得,感觉很没面子,暗道:“这一帮傻大黑粗的家伙,真是太没出息了,让我李利都跟着你们丢脸!”

话虽这样说,但李利其实心里很高兴,为这帮有情有义、铮铮铁骨的汉子感到由衷的高兴。从今天开始,他们也都成家立业了,不再是无根无萍的草莽英豪,而是有家有业的领兵将军。自古沙场征战最无情,也最残酷,刀枪无眼,无论多么勇猛的武将也很难保证自己不会战死沙场。这其中也包括李利本人之内。

乱世争雄,杀戮在所难免。

眼下,西凉二州尚且没有完全平定,还需继续征剿凉州各路诸侯。待rì后西凉军逐鹿中原,厮杀将愈发激烈,会遇到更多强横的敌将以及凶险莫测的战局。

当真是前途未卜,吉凶难料。

因此,李利驱逐皇宫宦官和宫女时便留了后手。表面上,他愤恨宫中阉宦弄权、宫女人满为患,随之将他们全部逐出皇宫。实际上,他却暗中收留了大部分宦官和宫女,将他们软禁起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到他们真正屈服之后,再严加训练,而后编入细作队伍之中,派往中原各州郡的诸侯势力之中做眼线。

不过这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因为想要他们俯首认主很简单,一见面他们就会下跪屈服;但是,若想真正降服这些善于察言观sè、阿谀奉承的阉宦,却并不容易。对此,李利很有信心。因为他坚信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也有畏惧之心,只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反复折磨,这些阉宦终究会彻底臣服的,并且一生不敢或忘。

这种手段很卑鄙,李利自己也很排斥这种下作的方法。但是,生逢乱世,根本没有仁慈可言,这是一个**裸的人杀人、人吃人的社会。胜者王侯败者贼,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谁就能撰写历史,抹黑对手,美化自己。

在鼓瑟声乐之中,郿邬城中的成亲仪式一直延续到深夜,直到弯月当空,众人方才各自散去。然而,这一场别开生面的盛大仪式却没有邀请一个朝中文官,参加婚庆的人员全是武威军旧部和李利麾下的嫡系将领,现场没有一个“外人”。

毕竟此事不宜宣扬,把宫嫔光明正大的赏赐给麾下将领做妻妾,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谋逆之事。一经传开,李利将背负比董卓更甚的骂名,必被万夫所指,众口铄金,恶名远扬。因此,成亲现场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妙龄美人从何而来,就连娶到妻妾的将领也不知道此事。而桓飞此前的虎啸营将士,如今都在金猊卫之中,乃李利的嫡系亲兵,这些将士自然能够做到守口如瓶。如此以来,真正知晓此事的人,除了李利和他的六个夫人之外,知情者屈指可数,仅有贾诩、李玄、李儒、桓飞和李挚五人。

仅此而已。

而这次娶亲的将领几乎涵盖李利麾下的所有主要将领,其中各营统领、副统领一个没落,全部都有份,就连儿子都已二十多岁的贾诩,都纳了一个小妾。唯一例外之人,便是李儒,他是汉末罕见的妻管严。再加上他自身生育能力有问题,三十多岁的人了,至今一无所出,董家三小姐能够容忍他的难言之隐,又愿意背负不能生育的名声。面对这样包容的妻子,李儒心愿足矣,对美sè毫不眷恋,甘愿守着结发妻子厮守一生。

不过李儒不能生育之事对于西凉军将领和朝中百官而言,不算秘密,甚至于天下许多诸侯也知道他的旧疾。因为,当初董卓举荐他担任中常侍时,就在朝堂上当众说破此事,故而朝中很多人都知道李儒身体有恙。

正因为如此,李利才会当着贾诩和李玄的面,许诺董婉所生的第二个孩子将拜李儒为义父。而李儒非但没有心生怨恨,反倒当场感激涕零,激动得说不出话。

换言之,李儒满腹才华,聪明绝顶,以一己之智辅助董卓雄霸天下。如此大才,却一直以来表现得唯唯诺诺,就是因为他身体有疾,始终自觉低人一等,极其不自信。尤其是面对雄壮魁梧的武将时,他显得尤为敏感,畏畏缩缩,始终无法让自己挺胸抬头做人。

而这样的残缺之人,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就已经不错了,除非他是编写《史记》的司马迁,方能名垂青史。

翌rì,天气突变。

初升的烈rì乍一露面,便被漫天乌云所掩盖,天sè变得灰暗yīn沉起来。

龙骧李府。

这是一年多以前董卓赏赐给李利的府邸,占地甚广,院内拥有房屋数百间,还显得极其空旷,亭台阁楼水榭应有尽有。此前,府邸被吕布率兵大肆破坏,残破不堪。而今,经过上千工匠连夜赶工修缮,终于恢复了昔rì的模样,甚至比以前更加大气壮观。

正堂内,李利和李傕相对而坐。

两人中间的案几上摆着一壶刚刚煮好的热茶,壶中沸水正咕嘟嘟的沸腾,一股浓郁的茶香随之散发出来,在空旷的大堂中飘散弥漫。

“哗哗哗!”

李利不急不缓地倒上一盅热茶,双手递到李傕面前,待李傕接过茶盅后,他再给自己倒上一盅。

“叔父请吃茶。吃茶最好趁着七成热饮用,五成热时,茶水会变得有些苦涩,此后会继续变sè,茶水又涩又苦,不利身心,不宜再饮。叔父请。”神sè平静地端起茶盅,李利轻声解释一句。

轻轻抿一口茶,李傕放下茶盅,双眸凝视着李利,轻声道:“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出sè,一代新人换旧人,李家后继有人了。我们叔侄之间,当我在你这个年龄时还是个手持五尺剑四处闯荡的游侠,那时的我远不如你;如今数十年光景转眼即逝,我已年近不惑之年,却依旧不如你。”

“叔父自谦了,太过夸奖小侄了。”李利淡然一笑,继续说道:“侄儿能有今rì之盛,全是叔父多年含辛茹苦的教导之功,此等恩德,小侄终生不忘。去岁,小侄奉命前往武威郡上任,叔父不仅把龙骧营留给我,还暗中资助辎重钱粮,没有叔父顶力相助,侄儿焉能活到今天。所以,我与叔父之间永远没有私怨,只有叔父对侄儿的莫大恩情。长安之乱,是侄儿对不住叔父,小侄甘愿请罪,请叔父责罚!”

说完话后,李利双膝跪地,满脸愧sè地俯首叩拜。

“你、、、、、、”李利此举着实让李傕大吃一惊,以至于他神情剧变,惊愕地看着李利,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相信手握三十万雄兵、威震天下的武威侯李利居然向自己下跪。

惊疑半晌,李傕终于醒过神,眼神渐渐变得柔和起来,看向李利的眼神带着亲近欣慰之情。

“快起来,莫要让外人看见,否则你以后还如何统帅大军。”李傕起身搀起李利,话语虽然带着教训的口吻,但语气却充满关爱之情。

“侄儿多谢叔父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叔父快请坐下。”起身后,李利躬身一揖,请李傕先入座。

李利俯身一跪,化解了李傕胸中积压已久的心结,让叔侄俩的许多隔阂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变得叔慈侄孝,大堂上洋溢着浓浓的叔侄亲情。

第339章守得云开见月明

“轰!”

天边乌云滚滚,闷雷阵阵,雷霆洞彻天地。

“咔咔”

一道白色闪电掠过长空,裹挟狂风怒吼,卷起漫天尘土。

电闪雷鸣,咆哮人间。

龙骧李府。

正堂上,李利和李傕相谈甚欢。

听着门外呼啸的风声和雷声,叔侄二人饮茶叙谈,颇有一番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意境。

方才李利屈膝一跪,着实令李傕极为震惊,也十分感动。

单凭李利眼下所拥有的实力和地位,大汉天下能让他屈膝跪拜之人几乎没有,就连高居朝堂之上的天子也不行。加之李利的父母早已过世,十六岁时带着弟弟李暹和几十个家仆被李傕正妻杨氏扫地出门,幸得董卓赏赐宅院,方能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自此另立门户。单凭此节,李利与李傕的叔侄关系早已破裂,若是就此与李傕分道扬镳,世人也不会说三道四,妄自非议。

而今,李利手握三十万西凉大军,将天子握于掌中,叱咤风云,权势滔天。军政大权皆在他的掌握之中,其威名和实力比之昔日的董卓亦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天下诸侯的震慑力远胜于此前的董卓。因为李利远比董卓年轻,但他实际拥有的权势却丝毫不逊于此前的董卓。由此不难想象,李利其人前途无量,而董卓未竟之大业,极有可能在他手上得以实现,雄霸天下。

最重要的是,李利对西凉军的掌控力度远胜于董卓。三十万西凉军全部打乱重新整编,而全军将领竟然无人敢于反抗,使得整个改编过程极其顺利。只用了半个月时间便宣告整军完成。如此浩大而艰巨的整军行动,纵然是董卓在世,他也没有这么大的心胸气魄,也没有如此强大的自信,更没有完全掌握军队的实力。

因为董卓生前虽然是西凉军的最高统帅,但他最多占据着统帅之名,麾下将领没有人当面反对他的命令,但具体如何执行军令,却是很难让董卓称心如意。事实上,董卓并不能全权掌控西凉军。有一部分手握重兵的将领只是名义上依附在他的麾下,阳奉阴违,自行其事;譬如华阴守将段煨和樊稠等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而董卓自然也知道麾下将领各怀心思,但他为了维持西凉军稳定,不至于内讧分裂。一直韬光养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阳奉阴违的将领遵其号令。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叛,他就姑且听之任之,不想大动干戈。

正是由于董卓的纵容,才使得西凉将领日渐坐大,随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以至于董卓一死,西凉将领便不受控制。各怀鬼胎,倚仗手中兵马,待价而沽,纷纷觊觎拜将封侯的权势。甚至还有人企图登上董卓昔日的权势和地位。

这种表面和平,实则勾心斗角的局面,局外人很难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李傕作为西凉军名义上的主帅,置身其中,处处掣肘,饱受煎熬。

然而,现如今西凉军却被李利彻底收服了。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打散混编,重新组建新军。仅凭李利这份气魄和胸襟,李傕就不愧不如,除此之外,他更钦佩李利所拥有的强大实力和高明手腕。整军过程中,李利表面上不参与军队整编,实际上,他却亲自前往各大军营,与普通将士同食同寝,打成一片,无形中得到全军大多数将士的拥戴。李利在军营中足足待了半个月,而他在军中的威信与日俱增,这就直接促使军中某些中低级将领稍稍露出抵抗整编的苗头,便被迅速抹杀,使得反抗势力难以形成气候,悄无声息地堙没在轰轰烈烈的整军运动之中。

整军完毕,也就意味着李利掌控全军的意图得以实现。全军十个主力战营的主要将领,几乎全是李利麾下的嫡系将领担任,原西凉军将士全部被打散打乱编入武威军之中,而武威军将士在新军之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此番整军,可谓是名副其实地武威军兼并西凉军,组成一支完全听命于李利的新军。

为时半个月的整军行动,李傕完全置身事外,待在府中修生养性,闭门读书。但军中的大事小情却难以避开他的耳目,每天都有细作将军情禀报给他,因此他对全军的情况了如指掌。恰恰是因为他对军中的情况一清二楚,反倒让他义愤填膺,心中郁结,坐立难安。因为李利几乎收编了所有西凉军,包括他李傕的嫡系人马在内,一个不留,全部编入新军。最让他愤愤难平的是,新军之中居然没有他李傕的位置,俨然把他排斥在外,使得他这个赫赫有名的西凉上将,居然成了光杆将军,徒有将军之名,手下却没有一个兵士。

为此,这段时间以来,李傕脾气十分暴躁,常常无端发怒,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但是,凡事有弊也有利。

通过这段时间的沉寂,心中郁闷之余,李傕的心态也随之转变,开始正视自己,重视李利,偶尔也会自查自省一番。摆正心态之后,他发现自己做错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给自家侄儿李利下战书,更不应该觊觎董卓留下的权势地位。如果西凉军真的落到他李傕手里,那他决计做不到李利这般大刀阔斧的整军,更无法彻底收服郭汜、段煨、张济和樊稠等人。果真如此,那西凉军也只能暂时维持明面上的稳定,军中将领之间的明争暗斗却无法根除,早晚必将酿成大祸,分崩离析在所难免。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大军交给自家侄儿李利,反正叔侄一家亲,李利掌军之后,也绝对不会容不下他这个亲叔叔。

就这样,李傕痛定思痛之后,反倒觉得对不住侄子李利。如果不是他私心作祟,权欲之心过重。两军就不会全面决战。如果没有南郊之战,那九万西凉将士就不会白白牺牲,而整军之后的西凉军也就不止三十万,而是四十万大军。只可惜,原本可以避免的大战最终还是发生了,大错已然铸成,悔之晚矣。

“哗哗哗!”

正堂外,电闪雷鸣之后,大雨如期而至。

堂内,李傕心事重重地听着李利讲述近段时间发生的内府琐事。显得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陡然,李利语气稍顿,笑着说道:“叔父,小侄有一事向您禀报。欣儿、钰儿和婉儿她们已经有身孕了。等到明年开春,叔父就要做叔公了!呵呵呵”

“啊!”李傕闻言大惊。神情剧震。眉宇间不禁流露出惊喜之色。随即他急声问道:“这是真的吗?她们三人都有了,有没有请太医去郿邬侍候?”

“呃?这个、、、、、、”李利没想到李傕居然考虑得这么全面,支吾一声,不好意思地低声道:“小侄最近忙于军务,没能抽出时间照顾欣儿她们,也忘了把宫里的太医派到郿邬随时听用。”

“你呀。真是糊涂!欣儿、钰儿她们怀有身孕,这才是大事,其他事情都可以往后推嘛!”眼见李利竟然毫无准备,李傕顿时忘却了烦恼。毫不顾忌地指责道。

李利会心地呵呵笑道:“叔父所言极是,小侄一定照办。不过欣儿和钰儿她们身体很好,怀孕时间也不长,暂时并无大碍。小侄此番邀请叔父前来一叙,确是有事相求,不知叔父能否答应?”

“哦,何事?”李傕闻言神情微动,错愕地沉吟道。

李利微笑着问道:“小侄想请叔父掌管朝堂,接手朝中政务,执掌天下大权,坐镇长安。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文昌何出此言?”李傕颇为不解地看着李利,诧异地问道。

李利神情坚定地说道:“叔父可还记得小侄昔日说过的那番话?你我叔侄二人,乃血脉至亲,同气连枝,荣辱与共。眼下长安虽已安定,但朝中百官必然不会坐视我们叔侄掌管天下大权,他们仍然会像对付董相国那样,暗中壑同一气,伺机除掉我们叔侄二人。只是我们明知这些老臣暗藏祸心,却不能直接将他们罢官去职、逐出长安,因为这样为让我们叔侄背负骂名,被世人诟病。所以,小侄想请叔父坐镇长安,执掌朝堂,毕竟叔父见多识广,对这些老臣的伎俩知之甚详。”

说到这里,李利语气稍顿,接着说道:“此外,眼下长安三辅和凉州仍有诸侯势力盘踞,各郡县的官员也对我们阳奉阴违。故此,小侄打算请叔父坐镇朝堂,而我则领兵西征,沿途清查各郡县官吏,剿灭马腾和韩遂残部,一统西凉二州。待西凉彻底平定之后,小侄也不会返回长安,而是坐镇安定郡,出兵羌人部落和南匈奴领地,一举肃清凉州边患。如此以来,我西凉二州一边出兵剿灭蛮夷,一边大力发展农耕,兴修河渠,两措并举。两三年之后,我西凉二州就能恢复元气,百姓安居乐业,便可供养三十万西凉大军。待养民之事完成后,我军方可大举用兵,北面可攻取并州,向南袭取荆襄,西南面可攻占汉中和西川。”

李利一番话听得李傕心潮澎湃,神情极为激动,眼神中充满兴奋之色。半晌后,他欲言又止地说道:“既然文昌如此信任为叔,我自当竭尽全力助你成就一番功名大业。只是、、、、、、我常年领兵征战,不善政务,就连镇守长安只怕、、、、、、也有心无力呀!”

“呵呵呵!”李利笑着说道:“叔父不必担心。朝中政务有李儒协助叔父处理,西凉二州的政事和农事由李玄负责,长安守军统领是铁陀,他自会听凭叔父调遣,断然不敢抗令。叔父心中有顾虑,莫非是因为您手中并无兵马吗?果真如此的话,那叔父就错了。你不是光杆将军,更不是手下无兵,其实你一直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无论何时,只要小侄还活着,我李利都是叔父麾下的兵!

我们叔侄一体,荣辱与共。小侄麾下的兵马,就是叔父的兵马。全军将士谁敢不敬叔父,不尊号令,那就是违抗我李利的命令,必定重重责罚!”

李利这番话让李傕心中仅存的郁结彻底消失殆尽,脸上浮现出会心的笑容。直到此时,他才赫然明白,李利没有给他安排军职的深意。一切正如李利所言,他李傕是长辈,又是亲自抚养李利长大的亲叔叔。身为长辈,就应该具有为人尊长的胸襟和气度,岂能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叔侄之间何必各领一军呢,只要他与自家侄儿始终一条心,军队在谁手里不都一样吗?虽然他没有直接掌管一营人马,却照样能调动军队,军中将领谁敢抗命不尊。

第340章经略长安(终)

大雨过后,碧空如洗。

七色彩虹横贯天边,绚丽无比。

自从龙骧李府叙谈之后,朝廷再次颁布诏令,敕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开府,位及三公,摄国辅政。

至此,李傕登上了权力巅峰。虽然他没有像董卓和王允那样升任太师或相国之职,但同样位极人臣,拥有摄国辅政之权,实际权柄丝毫不逊于昔日的董卓和王允。

李傕辅政后的第一项政令便是西凉二州施行减赋养民之策。

正式诏令是,减免西凉二州百姓两年的赋税,发放百姓农耕所需的种子、耕牛和一定数量的牲畜,鼓励百姓和其它州郡百姓前来西凉各郡县开垦耕种,流民还会额外获得半年的口粮。两年之后,税赋为三七分兑,永不加赋。

此外,李傕还下令铁陀帐下的郡府兵除留下两万青壮将士守城之外,余下三万余郡兵寻找无主荒地,开垦屯田。各郡县郡兵兴修河渠,以供灌溉之用;修建驿道,疏通长安与凉州的通道。

李傕辅政后的施政举措,效果极其明显。诏令颁布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长安周边的人口剧增三倍,除躲进山野的百姓之外,来自其它州郡的流民就多达十万之众。而且,外来人口还在快速递增,几乎每天都有中原各州郡的百姓进入长安,络绎不绝。

这也让幕后策划此事的李利,真正意识到天子诏书的强大号召力。不管汉室如何衰败,但天下百姓还是很信赖天子诏书的。这间接地说明,如今民心仍然向汉,至少无家可归的百姓对刘氏皇族依然心存希望。

两年免赋政令促使李傕在朝中迅速巩固自己摄国辅政的权位,赢得长安城及周边百姓一致拥护。使得朝中对李傕辅政颇有微词的百官们俯首闭嘴,不再诋毁议论。而李傕也因此颇为自得,不再计较手中无兵之事,安心处理朝政,坐镇长安。

自从李傕入朝辅政之后,李利就很少上朝了,一门心思扑在筹建太学和讲武堂上。而他的家眷一直住在郿邬,没有搬进长安城,而征西将军府就是西凉军的大本营,李玄、李儒和贾诩等人把家眷都搬进了将军府或就近安家。以便于及时处理军政事务。

对于李利把收拢民心的大好机会拱手让给李傕,贾诩等人十分不解,感觉太可惜了。毕竟减免西凉各郡县两年的赋税不是小事,这是个收服西凉百姓、提升威望的绝佳机会,如今这等好事却落到李傕头上。而不是李利。

李利对此反倒很坦然。因为他知道民心这东西很重要,也很奇妙。争霸天下断然不能失去民心和百姓的支持;但是。眼下西凉境内收取民心并不是最重要的。得民心不易,但失民心却很容易。生逢乱世,群雄并起,民心民意并不能左右天下大局,而真正能够决定天下局势的人,还是手握雄兵的实力派诸侯。西凉境内谁才是真正掌控者呢?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西凉二州乃至长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是他李利,而不是李傕。

李利之所以让李傕摄国辅政,其目的就是将李傕推向前台。有意做给天下人看的。现如今,摄国辅政之人,在天下百姓眼里绝对不是好人,很容易把这个执掌天下权柄之人与董卓、王允等人联系到一起,从而沦为天下百姓和士子口诛笔伐的对象,也会成为各路诸侯羡慕嫉妒恨的假想敌,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正因为如此,李利不想自己被天下百姓仇视,被士子儒生们攻击,更不想过早地把自己的全部实力暴露在天下诸侯面前。恰在此时,既然李傕羡慕执掌天下的权势和地位,于情于理,李利都应该成全他,成人之美,把天下最显赫的权势交给他,让他坐镇朝堂,摄国辅政。

此外,李傕手中没有兵马,要想让他安心掌朝理政,那就得给他足够的支持,让他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和乐趣。就这样,李利把收取西凉民心的机会拱手让给李傕,让他既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又能体会被百姓称颂的快意,从而不再刻意求取兵权,心甘情愿地坐镇长安,辅国理政。

只有这样,长安后方才能稳固,叔侄关系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