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虎贲)-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协拿着重重的一卷竹简时,眼底掠过一丝暴戾之色,但他神情却没有明显的变化,依旧做出一副专注翻看竹简的姿态。

尽管刘协眼底的异色极其隐蔽,很难被人察觉,却没能避过李利的眼睛。一瞬间,他神情丝毫不变,但心中却冷笑不已,全身散发出一股冷厉无形的杀气。

右侧玉阶上的李挚敏锐地察觉到李利身上的浓烈杀气,顿时他虎目微变,冷厉地看了刘协一眼,随即冷漠地俯视着堂下的文武百官。

不多时,刘协煞有其事地看完竹简,并随手交给董弘,朗声道:“贾诩所请,朕一律照准。董弘,宣旨!”

“诺!”董弘躬身应声,当即走上殿前,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李利为征西将军,武威侯,开府,假节,掌军事,主杀伐;李暹为安北将军,武乡侯。敕封武威郡丞李玄为尚书,都乡侯;贾诩为黄门侍郎,都亭侯。敕封徐荣为平南将军,关内侯;波才为平北将军,关内侯;滕霄为平东将军,关内侯;郭汜为平西将军,关内侯。

敕封典韦为虎贲将军,李挚为虎卫将军,桓飞为虎威将军,滕羽为扬武将军,樊勇为扬威将军。

敕封段煨、庞德、铁陀、金牯、张辽、鞑鲁、杨定、胡轸、李征、李蒙、李典为中郎将。

敕封马超、铁萧、银轱、铁轱、王方、蒙崇、成宜、马玩、曹性、杨秋、桓豹、桓狼等二十八人为校尉。钦此”

一口气宣读完圣旨,董弘深呼一口气,顿觉口干舌燥,好不难受。他难受,堂下右侧的上百名文官更是听得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好家伙,一次性敕封两位位比三公的县侯,两位乡侯,五位关内侯;四平将军,五名杂号将军,十二位中郎将,二十八名校尉。再加上西凉军原有官职的武将,整个左侧武将阵营近百人,全是秩比六百石及以上的将领。

这般大规模的敕封,大汉开国以来,除开国之初和光武中兴的两次敕封功臣之外,此次便是第三次大敕封。

如此敕封,实属东汉近两百年来罕见的大封赏,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第335章镇三关

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征西将军府。

此时将军府不是先前的龙骧李府,也不是董卓、王允二人住过的太师府,而是原左中郎将蔡府和司徒府合二为一的新府邸。

蔡府原本占地面积不小,堪比三公府邸,但王允掌权时迁怒降罪于蔡邕,致使蔡府破坏严重,残破不堪。而与蔡府相邻的司徒府却在王允身死后,同样遭到打砸破坏,府门残破,庭院内一片狼藉。

有鉴于此,李利率军入长安时便命人着手修缮,拆除围墙,将蔡府和司徒府合并为一座府邸。人多力量大,如今庭院已初步清理完成,挂上“征西将军府”的匾额,于是西凉军统帅府就坐落于此。

今天是大敕封之后的第三天,朝政业已步入正轨,长安城重建新秩序。

郡府兵统领铁陀除了中郎将之职外,还担任城门令,接管京都十二门,实际职权不亚于执金吾。只是受限于形势所迫,也有资历和朝廷局势的原因,他还不够升任执金吾的资格,因此李利任命他领城门令之职,拱卫京畿。自从铁陀接管长安之后,两万郡府兵严格执行李利将令,对西凉百姓不收进城税,不扰民,不涉商,不徇私,安置流民,大力整顿城中寻衅滋事的游手好闲之徒。半个月下来,长安城治安良好,商铺逐渐开门营业,统一安置流民,城中百姓统一登记造册,发放救急粮食和生活器物,百姓生活逐渐安定,长安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征西将军府,正堂。

西凉军各营统领、副统领齐聚一堂,贾诩、李玄和李儒三大幕僚也悉数到场。

正堂上。唯一的改变就是,左右两侧没有放置案几,也就是没有座位,整个正堂只有一张案几,那就是廊上正中的帅案。

数十名文臣武将全部站在堂下两侧,正襟伫立,神态肃然,静静等待着主帅李利上堂议事。

“噔噔噔!”

沉稳的脚步声传来,在平整的木板地面上摩擦出清脆的声响,使得堂内众人神情一震。昂首挺胸地注视着李利缓缓步入正堂。

“末将(属下)拜见主公!”堂下众人躬身齐声道。

“呵呵呵!”不急不缓地落座,李利爽朗一笑,抬手示意众人起身,颔首笑道:“最近政务繁忙,许多事情千头万绪都需逐一捋顺。从头再来,我等已经半个月没有聚在一起议事了。今天大家难得一聚。议事完毕后。本将在侧堂设宴,一醉方休!”

“多谢主公恩赐!”堂下众人齐声应道。

李利颔首笑着轻轻抬手,堂下顿时安静下来,众文武神情肃然地倾听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长安之事业已尘埃落定,诸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我心甚慰。郡兵虽然暂时不纳入主力战营序列。但日常操练不可懈怠,军纪不可松懈。往后,郡府兵将作为我军的后备军团使用,各营补充兵源时优先选用郡府兵。时局危急时,郡府兵可以直接参战,与主力战营享有同等地位和待遇。

除郡府兵之外,其它各营将士要拿出主力战营的实力,严明军纪,加大日常训练力度和强度,务必做到:训练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全军各营将士,半年考校一次,战力最弱的一营兵马将被淘汰,编入郡府兵;而郡府兵中一万人为一营,参加考校,战力突出的一营人马将纳入主力战营序列。

此外,目前军中将领皆有官职在身,我军现有十余名将军,六十多名校尉,其他军司马、军侯、千夫长等将领多达数百人,这就导致我军将领的俸禄发放压力极大。我西凉乃苦寒之地,饱受战祸之苦,地广人稀,各郡县府库空空如也,百姓生活贫困,饿殍遍地。西凉二州总共不过区区百万民众,却要供应近三十万大军的粮草所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故而,郿邬钱粮虽多,却也无法长期供养大军。为了我西凉二州长治久安,稳定民众,发展民生,现在就必须统筹安排此后三到五年的粮饷用度。

有鉴于此,本将决定,全军将领的俸禄将重新调整,大幅度削减,身兼多职者也只能领取一份俸禄,各营普通兵士的粮饷待遇维持原样,不做调整。譬如,军中校尉俸禄,按照先前朝廷惯例,俸禄是‘比两千石’,如今调整后将改为六百石,另赐一万钱,封赏不在其中。以此为据,各级将领的俸禄都会有所削减,不过军中千夫长及以上将领都会得到一处属于自己的宅院,无需另置别院,具体事宜由将军府统一分配。此令,如诸将有异议,可以现在提出来,愿意退出军职做个富家翁之人,本将一定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诸位意下如何?”

待李利话音落下,大堂上一片寂静,众将纷纷低着头沉思不语,没有立即应答。

李利高坐堂上,虎目犀利地俯视着堂下众将的神色,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似乎是早有预料,胸有成竹。

片刻后,李利语气坦然的沉吟道:“自古无规矩不成方圆,破而后立。我东汉王朝早年不设将军之职,天下大部分州郡都很太平,国无战事,因此如遇战事,方才临时设置将军领军。故而,此前我朝军队中的正式官职,只有位比三公的大将军、车骑将军,中郎将和校尉三个阶梯式的军职。与之相对应的是,军中将领的俸禄自然很高,仅是中郎将的俸禄便堪比九卿,而将军的年俸能与三公持平。

但是,如今天下纷乱,大汉九州处处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值此天下大乱之际,正是我等武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只要身有一技之长,便可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东郡曹操、渤海袁绍和南阳袁术等诸侯纷纷招兵买马,拥兵自立。其麾下将领大多与我军此前一样,没有正式官职,更没有丰厚的俸禄供养将领,他们把钱粮全部用来大肆招募兵勇,扩充势力。

反观我们西凉军,拥兵近三十万,可谓兵强马壮,实力远胜于天下各路诸侯。然而,我们西凉二州屡经战火,从黄巾起义开始直到现在。连续战乱八年之久。西凉地界就这么大,各郡县的人口是越打越少,越打越穷,以至于很多百姓宁愿躲进荒山野岭,也不愿意遭受战祸之苦。从而导致西凉荒芜,大好的土地无人耕种。荒草反倒长得茂盛。一眼望去,荒草连天,无边无垠。

所以,此番削减俸禄势在必行,断然不能更改。全军整编之后,休整三个月。然后全部开拔,只留郡府兵留守各郡县和城池。全军化整为零,各营全部开赴边境,自力更生。各营统领便是主将,副统领既是领兵将领,又是参军,自行制定作战计划,开疆扩土,以战养兵。到那时,各营将士能不能吃饱肚子,有没有多余钱粮,全看你们这些将领究竟有没有能力领军,能不能缴获足够的辎重和钱粮。实在没有能力养活一营将士的军队,由各营统领、副统领联名请求将军府拨发粮草救援,不过将军府会记下此事,日后提拔将领时将以此作为凭证,消减功劳簿上的战绩。

简而言之一句话,将军府制定的粮饷俸禄必然足额发放,但各营的生活条件如何,将士们能不能吃饱穿暖,还看诸位将领自身的领兵能力。所有缴获,在满足全营兵马日常供给的情况下,一半上缴将军府府库,另一半由你们自行支配。但是,每一次作战计划和战损缴获,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将军府,胆敢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就地免职,严惩不贷!具体出兵策略,待将军府详细斟酌后,便会下达到各营统领手中。削减俸禄之事就这么定了,诸将可有异议?”

“诺,我等谨遵主公将令!”这一次,堂下数十位将领毫不犹豫地齐声应诺,显得信心十足,神情振奋,斗志昂扬。

“哈哈哈!”李利爽朗地开怀大笑,信步走到堂下,站在众将中间,笑着说道:“你们这些家伙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今本将把兵权下放到你们自己手里,你们一个个斗志高昂,兴高采烈,刚才怎么都蔫巴了?”

“呵呵呵!”众将纷纷大笑不语。

笑罢后,李利正色地说道:“兵权虽然下放到你们手里,但你们也不要高兴的太早,有几条军纪必须坚决执行,否则休怪本将翻脸无情!第一,不得欺压百姓,强取豪夺。第二,不得随意杀戮我大汉子民;能收降的,就要收降;顽固不化者,也不必心慈手软。第三,所有战事、伤亡和缴获,一律上报,不得隐瞒。第四,不得中饱私囊,随意打骂将士,不得克扣、贪墨将士应得的粮饷。第五,任何时候都必须服从将军府的将令,也就本将的手令,胆敢抗令者,斩!这五条军令将作为我军的军纪,随后发给全军将领,各营将士必须在近期传达给每个将士,随后本将会亲自去各营询问。”

“诺!”众将齐声应道。

李利微微颔首,缓步回到帅案前,沉声令道:“平南将军徐荣听令,命你领兵三万,进驻司隶各郡县,如遇紧急战况,可退往黄河南岸,务必守住黄河以南各郡!”

“末将领命!”徐荣快步出列,恭声应道。

“平东将军滕霄听令,本将命你率领武威营进驻安邑大营,扼守函谷关,抵御关东诸侯!”

“诺,末将领命!”滕霄大步出列,躬身应道。

“平北将军波才听令,本将命你领兵三万进驻潼关,兼领华阴守将。此乃长安之屏障,断不可失!”李利沉声道。

“诺,末将领命!”波才神情郑重地点头应道。

“嗯。”李利微微颔首,沉吟一声,继续说道:“随后元忠会发放三个月的辎重粮饷给你们,三日后,你们各自领兵出发。接收城关之后,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原有兵马继续留用,余下兵士全部调回长安,暂时编入郡府兵之中,由铁陀统管安置。”

铁陀应声出列,躬身道:“诺,末将领命!”

李利摆手示意铁陀起身,脸上再次露出笑意,看着跃跃欲试的众将,笑着道:“安邑、函谷、潼关和华阴各处的防御,乃我军威慑关东诸侯之紧要关隘,西凉各郡要想修养生息,必须派遣重兵驻守于此。除武卒营和武威营驻守关隘之外,余下各营兵马暂时休整,今年冬天到来之前,我等务必肃清京兆和凉州境内的残余诸侯势力和匪患。此外,安内也需攘外。在我军的北面尚有南匈奴部落滋扰边境,凉州西边和西南更是羌人横行之地,这就是余下各营即将用兵的地方。

呵呵呵,咱们西凉这地方,要想屯兵安民,安享太平,还真是不容易呀!”

李利一席话使得众将哄堂大笑,战意盎然:“哈哈哈”

第336章经略长安(上)1/2

削减俸禄之事得以顺利推行,李玄、贾诩和李儒三人算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最早是李玄提出来的,随后得到贾诩和李儒二人的一致赞同,极力推行此事。

李玄认为时下的朝廷律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了,必须予以修改。否则,西凉三十万大军要么南下中原,攻城略地,从而缓解粮草压力和人口稀少的难题;要么裁军,藉此减轻钱粮供应负担。因为按照李利提出的要求,既要供应大军所需,又要大力发展农耕和改善民生,两者兼顾的话,以郿邬存储的钱粮最多维持两年,以后便难以为继了。

有鉴于此,一直以来只关注战事的李利,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钱粮上面,大费心力筹划西凉大军的给养问题。

军队重要,发展农耕和改善百姓生活困境也同样重要,绝不能耽误,时不我待,必须立即推行。西凉各郡县农事荒废已久,人口大量流失,这直接制约着西凉大军的发展扩张,等于是捆住西凉军的双脚。没有牢固的后方根基,就如同无根之萍,根本难以成事。

此外,李利还有一点难言之隐。那就是西凉军重新整编之后,看似兵强马壮,实则战力大减,远不及此前。三十万大军全部混编组建新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更需要战火的淬炼,否则很难恢复此前的战斗力。而李利之所以推行整编,就是想加强自己对军队的全面掌控力,绝对不能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整编过程中,李利其实也想过裁军,削减兵马,减轻粮饷供应压力。只是西凉将士别看军纪松散。但单兵战斗力极强,一个个全是饱经战火考验的勇士,裁掉他们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李利一咬牙一跺脚,除了老弱病残之外,没有裁掉一个兵士,全部编入新军。就这样,三十万大军诞生了,而李利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扩军容易,招兵也不难,但养兵却很不容易。困难重重。

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粮饷,募兵打仗,拼得就是钱粮。

然而,西凉穷啊!不是一城一地穷困,而是西凉境内各个郡县都穷。穷得百姓易子相食。

另外,西凉还很乱。流寇四起。诸侯割据。近十年来,就没有一天太平日子,以至于百姓宁愿上山做野人,也不愿意守着农田过日子。

面对如此困境,李利当下真的犯难了。愁得他连续几天都寝食难安,恨不能再抢一座郿邬。那一切困难便迎刃而解了。

被逼无奈之下,李利不禁把自己脑海中的养兵方法掏出来。

那就是化整为零,让各营将士自力更生,自谋发展。以战养战,以战养兵,以战练兵。

为此,李利还想好了一番说辞,说服李玄、贾诩等人。长安三辅之地和凉州周边的游牧民族,历来不事农耕,靠着放牧和劫掠繁衍千年,越来越强。既然一众蛮夷都能生存,那西凉军为何不能?最重要的是,西凉军眼下并不是没有粮草供应,而是不能长久。

既然西凉军暂时需要磨合,又没有钱粮供应大军进取中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死马就当活马医,把兵权下放到各营统领和副统领手上,让他们独自领军征战,尝试一番。不等周边蛮族前来劫掠大汉,西凉军主动出击,到他们的地盘上劫掠。如果成功了,那便是意外之喜;不成功,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反正最近一两年内,西凉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磨合练兵,与其待在军营里闭门造车、埋头苦练,不如把兵马拉出去攻击周边蛮夷。

左右都是练兵嘛,在哪练不是练啊!

就这样,李利把大练兵和削减俸禄之事合二为一,促使一众将领欣然领命,使得削减俸禄的法令得以顺利推行。

武将终归不同于文士,他们对钱财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文士那般强烈。只要他们能够养家糊口,衣食无忧,就会更看重手中的兵权和自身能力的展现。荣誉对于武将或军人而言,往往大于钱财和物质享受。他们希望建功立业,既能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又能蒙妻荫子。故而,他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远不及文士会享受生活,注重衣着穿戴,向往奢靡富贵。

正因为如此,李利结合前世记忆和自身的经历,对症下药,下放兵权,借此推行削减俸禄的财权。双拳出击,正中要害,使得政令得以实施。

不过,此举对李利而言,同样是有利有弊,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把兵权下放到领兵将领手里,很容易滋生山头,甚至会促使他们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李利对此已有心理准备,也有所防范。他认为,下放兵权恰恰是检验此前全军大整编成果的绝佳机会,也是他识人用人的一次考验。一个人的忠奸善恶,平时很难看出来,直到放权放手让他自由发挥时,才能真正看清其人的本来面目。

此时正值西凉军休整时期,李利有时间也有耐心考校一下麾下将领的能力和忠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时下正是天下各州郡最混乱的时期,无论是谁,只要手里有两三万人马,再攻占一座大城,就能割据一方,自成一路诸侯。这种局势对于手握雄兵的西凉将领而言,绝对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若是谁经不住诱惑,拥兵反叛,李利翻手之间便能将其剿灭,以儆效尤。

否则,等到逐鹿中原时,军中某个将领突然出现问题,那对西凉军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甚至会让西凉大军遭受毁灭性的重创。

防患于未然,宜早不宜迟。

军政议事完毕后,众将又在侧堂内开怀畅饮一番,直到日落西山,筵席方才散去。

正堂左后方,李利书房。

李玄、贾诩和李儒三人联袂而来,经李挚通禀后,进入书房。

“呵呵呵!”李利未语笑先闻,摆手示意他们三人不必拘礼,随意就坐。

躬身行礼后,李玄三人也不客套,各自坐定。

李玄率先禀报道:“主公,属下此来有几件亟待解决之事请示主公。其一,主公允诺兴建长安太学和武威讲武堂之事。蔡邕老大人对此事兴致极高,天天催促属下着手修建,还要招募天下名士前来授学。属下对此事至今毫无头绪,不知从何着手。其二,主公所说的烈士,属下也是一知半解,至今尚未形成法令,没有向全军颁布。其三,如今主公与李傕的关系一直僵持着,按照主公的意思,李傕将军往后要接管天下各州政务的。但是,如今朝中很多政务都积压在属下的案头上,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处理,还请主公明示。”

“呵呵呵!”李利笑着对李玄说道:“筹建太学之事其实很简单。天子就在长安,可以直接下诏征召天下名士前来授学,为了避免有人推诿不奉诏,诏书上可以言明厉害。建立太学乃是留名青史的大好事,关乎我大汉之国脉昌盛,直接影响后代子孙的前途。那些名士若是不奉诏,则可以直接颁布诏书,向世人阐明其行径,贬为庶民,发配南海蛮荒之地服徭役。而他们一旦奉诏前来,那一切就由我们说了算,应该教授什么学问,必须按照我们指定的科目传授。近期我会撰写一些竹简,主要是初学者和中学者应该学习的内容,将作为初学和中学的教习科目。

下诏敕封蔡邕为太学院长,领太子太傅,位比三公。太学府将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学、中学和太学。初学学期不定,主要是识文断字;中学,可以学习诸子百家,不受科目限制,但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忠信仁义,明白事理,学期四年。太学就由征召的名士传授,学期三年。太学的学府也不用大费周章的修建,把董相国生前的太师府修缮一下,然后划分三个学府即可。

武威讲武堂,我会亲自主持学府的初期事宜,学府暂定于龙骧李府,在城外修建两个简单校场,以作训练之用,军中各营统领担任老师。另外,下诏征召一批各州郡比较有名的武将和避世的名将前来授学,方式方法与太学大同小异。此外,太学生可以由中学转入讲武堂,武学生也可以进入太学,互利互通,希望将来能培养一批对我西凉军有用的人才。

至于学费和其它一应费用,元忠可以针对时局酌情制定,尽量定高一些,否则烈士遗孤免费入学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不要担心没有学生,随着我军逐渐发展壮大,很多豪强缙绅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我们,不请自来,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至于元忠提出的烈士,我给出的定义是:凡是为我西凉军的发展强大和繁荣昌盛而献出生命之人,就是烈士。眼下烈士的入选范围仅限于全军将士,等到我们真正强大之后,就不再局限于将士们了,文士和普通民众亦可成为烈士。

最后就是我和叔父之间的问题,后天邀请叔父前去龙骧李府一叙,我当面和他深谈一次,希望能化解他心中郁结。此外,元忠眼下不必理会朝中送来的政务,你只管处理好西凉二州的政务即可,其它州郡根本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内,不用我们操心。”

李利对于李玄提出的三个难题信手拈来,一口气说完,中间毫不停顿。显然,他对这些问题早就有所考虑,可谓是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第337章经略长安(下)

夜色渐浓,星光璀璨。

晚风阵阵,卷走烈日余温,长安城迎来夏日凉夜。

征西将军府。

府门前点亮四盏灯笼,两大两小,悬于廊下,将“征西将军府”照得金光灿灿,煞是夺目。

正堂内府,庭前屋后,皆有灯火照明。

昏黄的火光下,数百名威武雄壮的甲士一动不动地伫立守卫,戒备森严。

正堂后方,左侧书房内。

听完李利一番阐述,李玄躬身一揖,欣然说道:“多谢主公解惑,属下如释重负,随后就能轻装上阵,尽快落实诸多拖延已久的政事。只是属下心中仍有疑虑,建立太学和讲武堂固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不过此举似乎与我军并无多大益处。如果仅仅为了奖励将士们不畏生死、奋勇杀敌而设立学府,未免有些大动干戈,耗资甚大。毕竟筹建学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之事,也不仅仅是修建书院和征召名士授学这么简单,往后维持学府正常运转以及发放俸禄,同样是一笔不小的钱粮数目。如若学生不多,但征召的各州名士却不少,而他们又享有极高的俸禄,时间一长,恐怕就要难以为继了。

此外,组建学府对天子颇为有利,借此可以彰显皇威浩荡,教化万民。但此举对主公毫无益处,反倒要为此大费钱粮,得不偿失啊!属下愚钝,还请主公明示。”

李利意味深长地笑道:“陛下终究是大汉之主,始终占据着天下大义,乃九州正统,真龙天子嘛!创建太学和讲武堂,没有陛下颁布的诏令,只怕很难成事。也不会被天下士子和百姓认同。所以,此事断然绕不开陛下,为了顺利开创两座书院,我们必须打着天子名号方能促成此事。既然要用人家的头衔,那自然要有好处才行,因此陛下落得一个好名声,这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创建学府可不仅仅是需要一批饱学之士授学就行,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以及护卫力量,而这恰恰是我军之所长,义不容辞啊!我西凉百姓尚武成风。文士却极为匮乏,上马打仗自然没有问题,但治理郡县、发展农耕和税赋之事,却不是我军将领能够办好的事情。征战用武将,治政需文士。既然我们没有足够的文士治理郡县。而天下文士又大多集中在中原和江南,那我们就自行培养。还能借着太学之名吸引和笼络一些文士前来西凉出仕。如此两全其美之事。我等岂能错失?

至于皇帝刘协那里,暂时不必理会,他毕竟还小,再过两年也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不足为虑。何况天下局势瞬息万变,等到长安两个学府真正兴旺起来之时。我们的皇帝陛下会不会嫌弃长安城太小,会不会移驾中原呢?走一步看一步吧,呵呵呵!”

听完话后,李玄似有所悟。躬身一礼,退回原位,暗自沉思起来。

而贾诩和李儒二人听了李利一番话后,心神剧震,彼此对视一眼,当即他们二人心照不宣地微微点头。

待李玄落座后,贾诩起身恭声禀报道:“主公,属下此来同样有几件悬而未决的军务禀报,急需主公定夺。

其一,此番朝廷敕封军中将领,我军诸将近乎全部接受封赏,但其中也有几位将领的职位尚需斟酌。杨秋、马玩、成宜和梁兴四将,虽是凉州诸侯出身,又与我军屡屡征战厮杀,但他们投奔我军之后,一直任劳任怨,尽忠职守,颇有战功。而他们投奔我军时便是校尉,又一直担任各营副统领之职,一年多以来,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从未有失。因此,属下建议对杨秋、马玩等资历颇深、屡立战功的将领予以提拔,以免他们心生怨气,惹出事端。

其二,各营辎重和粮饷发放,目前都掌握在统领手里,由各营统领直接任命负责看管辎重的将领。属下认为此举不妥,如若某个统领擅自贪墨粮饷和辎重,外人根本不得而知。故此,属下建议主公亲自任命各营辎重功曹,或是直接派遣功曹前去掌管各营粮饷辎重,如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至少可以钳制军中将领监守自盗,肆意挥霍粮饷。

其三,扬威将军樊勇自从南郊之战后,一直没有露面,故而,此番整军也没有安排他的军职。南郊之战,樊勇将军违反军纪,随性而为,其过失,全军将士有目共睹。但是,他此前跟随主公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军中资历极深,颇有威信。如此一来,樊勇将军的功过奖惩,属下实难决断,还请主公定夺。”

贾诩禀报完毕后,书房内顿时一片寂静,气氛十分压抑。最重要的是,李利脸色阴沉,剑眉微皱,双眸中流露出凝重之色。

“唉!”思索半晌,李利轻声叹了一口气,沉吟道:“樊勇是我的二弟,与我更是总角之交,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之前樊稠冥顽不化,临阵诈降,突袭我军后阵,致使我军上万将士血洒疆场。不过樊稠已受到应有的惩罚,被乱箭射杀,逝者已逝,恩怨两消。樊勇既是樊稠的侄子,又是他的假子,亲情难舍,忠孝难两全。如今,他已经护送樊稠尸身返回武威故居,暂时不用给他安排任何职务,让他尽尽孝心,守孝三年吧!”

语气稍顿,李利继续说道:“杨秋、马玩、成宜和梁兴四人,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