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大明星-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浇皆矫汀V敝两复Τ沟追偕眨鹗撇沤ソハ稹4耸闭瞿瞎咽谴蟀胛诮梗辛ǚ锔螅”渥魍呃某。诩淙杂胁醒嫘苄芴趁娌痪恢谌说然彝吠亮常〗憎鋈弧
  张平打着哈欠从梦中醒来,现在他不得不每日早起参加朝会,因此懒觉是再也睡不成。简单收拾一番,套了一身官袍往皇宫而去。
  待来到德阳殿外,不少王朝中大臣已是早早的到了,而且人数相较往日要多了不少。张平按按惊奇,按照往日自己来时,人数虽然也不少,但绝不像现在这般。再看这些场中官员,一个个面色凝重,张平暗自揣摩,莫非有大事发生?


第五十六章 南宫大火(二)
  张平在人群中巡视,想要找个熟悉的人问问,却发现自己相熟之人,此时都还没到。不由随手拉了身边一名官员问了起来。
  “这位大人,今日可是有大事发生?为何众大臣神色如此凝重?”
  那人先是惊讶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叫了一声国师大人,只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张平吃了一个软羹,也懒得再问。反正他再朝堂之向来不闻不问,每日过来不过是充当木桩而已。今日不过是见此有些好奇,但是看这反应,今日之事还是不问的好,省的惹事身。因此张平索性闭起眼睛补起觉来。
  辰时整,德阳殿殿门开启,朝臣依次入内站定,张平看着自己所认识的几人,不论是身旁的司徒杨赐,还是对面的大将军何进都面色凝重,张平不由暗暗心,心道今日必有要事。
  没多久,汉帝刘宏面色阴沉的走了进来在御榻坐定,其身后跟着的张让面有凄容。
  张平做好了不闻不问的打算,将手笼在袖中,微微低头,眼睛看着地,研究着德阳殿地砖的花纹。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张让喊完这句后,久久都没有人出列,就在张让以为无事,准备喊退朝之时,一个身影站了出来,“臣有奏。”
  “说。”汉帝刘宏冷眼扫了一眼,明显语气不善的说道。
  站在下方的御史中丞韩馥似是感受到此时的汉帝的这一眼,身体轻微的一颤,但仍旧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要告河南尹、洛阳令王允玩忽职守之罪。昨夜宫中大火,火光通天,而河南尹王允王大人玩忽职守未曾预防此事发生,累陛下宫中受累,臣请陛下罚之。”
  韩馥话音刚落,不待汉帝说话,王允立马出列跪倒在地,“臣王允知罪,还请陛下责罚。”
  张平听了,心中了然,原来大家面色凝重的原因是昨夜宫中发了大火。只是这韩馥和王允又唱的是哪出?苦肉计?这宫内失火与王允有何关系,他河南尹就算职权再大,也管不到这皇宫大内,他这跳出来认罪是几个意思?张平不由好奇,转头向杨赐看去。
  杨赐虽然依旧一副闭目养神的样子,面毫无变化,但却在无人注意的时候扫了王允一眼。
  反倒是大将军何进嘴角抽动一下,似是不屑的样子。
  汉帝面色有些许不悦,眉头抽动了一下,开口道:“此事与王爱卿无关,王爱卿起来吧。”
  “臣谢陛下恩典。”王允赶忙叩首拜谢。
  “陛下”韩馥尤自不放弃。
  汉帝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烦,“阿父,跟众卿通报下昨日宫中之事吧。”
  “是,陛下。”张让前一步,面色难看的说道:“昨夜丑时三刻,宫中南宫云台起火火势极大越扑越大及至今晨南宫近半宫殿一片焦木瓦砾。”
  张平心中倒吸一口凉气,整个南宫付之一炬,这事可闹大了。
  “臣弹劾中常侍张让,玩忽职守,致使宫中大火,南宫付之一炬,请陛下治张让之罪。”御史中丞韩馥再次出言奏道。
  张让噗通一下就跪了下来,不住的向汉帝磕头祈求,瞬间便眼泪鼻涕横流,一张脸已经花了。
  “哼,”汉帝斜了韩馥一眼脸不悦之色更重,“此事朕已责罚过阿父了。韩爱卿就不必操心了。”
  “陛下”韩馥还欲待言,却被身边一人拉了拉袖子止住。
  “陛下,现下天气仍寒,并非天干物燥易火之时,这大火生的当真是颇为蹊跷,还请陛下明察。”却是拉住韩馥之人站出来说道,这让那是韩馥同僚御史中丞陆康。
  “嗯?”汉帝听了眉头一动,“爱卿可有何发现?”
  “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并非天灾。”陆康恭谨的答道。
  “哦?”汉帝被这话勾起了兴趣,“国师,不知这场大火可是天降之罚啊?”
  一直装作不闻不问的张平没想到问题会牵扯到自己,此时被汉帝问到了头,却是无法再装聋作哑下去,只得出列装模作样的掐指一番。心中却在分析应该如何作答,若答这是天灾,那自己必须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一时半会让自己如何给这个解释,而且距离祭天不过旬日功夫,就天降神罚,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可今日这明显是有人在做局,将事情往这方面引导,若是说这不是天灾,那必然是了做局之人的套,自己做了助攻。
  因此张平一边掐算,一边不经意的在众臣脸打量。何进、杨赐都是面无表情。陆康一脸淡然的站着,卡不出什么来,更无从分辨他的目的。王允一副侥幸的样子,似乎也没看不出什么。其他人也都低眉顺眼的看着地板,事不关己。
  有鉴于此,张平却也拖不下去,本着明哲保身,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开口道:“回禀陛下,微臣掐指一算,此大火并非天灾。”
  “哦?”汉帝虽然是疑问,却听不出半分疑问的语气,“那爱卿可能算出是何人所为吗?”
  “这个”张平心里抓狂,你这个问题超纲了啊,这我如何能算的出,还真把我当无所不能了,我又不是狄仁杰、也不是包黑炭,手下更是没有袁芳和展昭。
  汉帝倒也知道自己问的有些过分,向陆康问道:“陆爱卿,既然你有所推断,不妨将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是,陛下,想先问张常侍几个问题。”
  汉帝闻言点了点头。
  “常侍大人,可否详细说说昨夜的大火?”
  张让面有戚戚的答道:“昨夜三更我有黄门来报说是南宫火起,我便匆匆赶去,当时南宫灵台、乐成二殿以为火势包围。常侍韩悝当时已经组织了宫中黄门和侍卫救火,我怕火势蔓延,当时让人先对未起火北阙连廊浇水,以挡火势,却哪想着火势汹涌,依旧窜入北阙将其引燃,其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将西面的章德、和欢殿也覆入火海,导致南宫大半宫殿尽被毁去奴婢无能,还请陛下责罚。”说到这张让再次泪涕横流的跪倒在地。


第五十七章 南宫大火(三)
  “阿父莫要如此,错不在你,快些起来,快些起来,陆爱卿,此事你可有眉目?”汉帝刘宏见不得张让这副样子,赶忙出声劝慰。
  陆康微微抽抽嘴角,“陛下,听常侍描述,这大火水扑不灭,反而有越扑越涨之事。”
  “是的,是的,陆大人说的极是,却是越扑越涨。”张让听到陆康的说辞,不顾带着鼻腔的匆忙插口说道,想要借此洗脱自己的罪责。
  “陛下,微臣以为,此时定是人为,以微臣所知,这火势越扑越大,极有可能是因为其中有火油。”陆康被张让打断,心中虽不爽,但还是继续说道。
  “火油?”汉帝读着这两个字,细细的琢磨着。
  下面群臣听到火油都在小声的议论着。
  张平听到火油二字一怔,如果他猜的没错的话,陆康所说的这火油应当就是石油了。照此说法,那定是**无疑,在皇宫里倒火油放火,这是想干什么?要说谋反弑君,那直接去烧皇帝寝宫好了,何必烧没有多少人的南宫?
  说道这就不得不说说这雒阳皇宫的构成。雒阳皇宫分为内宫和外宫,而其中内宫又分为南北两宫。南北二宫以城门甬道相连,南宫比北宫略大。北宫为后宫,是汉帝及后妃所居之地。南宫南面为汉帝处理政务、北面为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所居之地。而南北两宫之外为外宫,其中紧挨着南宫南面就是目下朝会所在的德阳殿,而其一墙之隔便是太尉府衙、司空府衙及司徒府衙所在之处。其外再围以城墙,便是整个雒阳皇宫。其外宫有八门,其中北面两门为夏门和谷门东面为上东门、中东门和耗门西面为上西门、雍门和广阳门南面为津门、小苑门、平城门和开阳门。
  此次着火的乃是南宫南面汉帝处理政务的灵台殿、乐成殿以及皇子所居的章德殿、和欢殿四座大殿。这四殿居于南宫东侧,灵台殿在南,乐成殿居其北,章德殿居乐成之北,和欢殿在章德殿西面。
  着灵台、乐成殿晚上是无人的,而章德、合欢二殿乃是未来东宫所居,此时也是无人居住,只有黄门宫女时常打扫。而这没有人的宫殿起了火,实在是一件不得不让人生疑的事情。
  “哼,廷尉、宗正何在?”汉帝刘宏一拳捶在榻上。
  “臣在。”作为宗正兼大理寺卿的刘虞和廷尉崔烈站了出来。
  “着你二人严密彻查此事,务必要查出是何人所为,如有发现,立刻报朕。”汉帝脸上已经怒气腾腾。
  “臣遵旨。”刘虞领命,但其眉头深皱,显然他并不想蹚这趟浑水,只是汉帝吩咐,却也是大理寺职责所在,不得不解,因此顿现愁容。
  “臣遵旨。”崔烈倒是眼珠一转,向左侧众臣扫了一眼,嘴角微斜,露出一抹笑意。
  “陛下,如今这灵台殿、乐成殿、章德殿、和欢殿四座大殿尽数焚毁,还请陛下颁旨修缮重建。”张让出言说道。
  “嗯,准了。将作监何在?着你负责一应修缮事宜。”
  “臣领旨,只是陛下,”将作大将郑兴踌躇了半天,有些为难的看着汉帝,“陛下,只是这修造宫殿所好着甚巨,不知这银钱?”
  “让司农府拨款于你就是。”汉帝无所谓的说道。
  “陛下,臣有奏,”大司农周忠站了出来,“禀陛下,我朝年年灾祸,各地税负锐减,且还需赈灾发放粮草银钱,去岁又是剿灭匪患,现在还要平定西凉叛乱,皆是所耗甚巨,国库实在是已不堪重负,现下国库已近亏空,实难再有余款拨给将作监,还请陛下明察。”
  汉帝闻言皱了皱眉,知道周忠所言属实,他又向张让看去。张让见了,又哭泣的说道:“陛下,这南宫乃是陛下离政之所不可不修啊。”
  汉帝摸着下巴手指在腿上轻敲,“如今国库空虚,众卿可有何办法填充国库啊?”
  下面朝臣听了左右相顾,有的面露思索,有的故作不知,却无一人接话。汉帝刘宏在群臣中扫视,最后不得不主动问询:“卢爱卿,你为尚书令,可有何方法啊?”
  这卢爱卿非是别人,正是当初剿灭黄巾的中郎将之一的卢植,只因其徒刘备的拜把兄弟张飞打了前去督军的常侍,被十常侍所记恨在心,在汉帝面前告了一装,将卢植免职收监。如今剿匪完毕,皇甫嵩、朱儁得封将军,连董卓也有任命,汉帝也不好厚此薄彼,因此封了卢植尚书令,统管尚书台。
  要说尚书台乃是实权部门,统管朝中一应大小政务,多由太傅或太尉兼之。只因太傅袁隗自称老迈,精力不济,虽未告老回家,但也无法兼任尚书令,因此才便宜了卢植。
  卢植见汉帝问话,却不知如何回答,让他谈经论道行,让他带兵打仗也还凑合,但让他想法子挣钱,实在是有点为难他了。卢植嘴巴张了张,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开口道:“禀陛下,臣一时还未想到,且容臣再思考一二。”
  汉帝有些失望,有将头转向杨赐问道:“司徒大人可有何高见?”
  杨赐睁开眼睛,摇了摇头,“老臣昏聩,实不知,国师一向足智多谋,陛下不若问问国师大人?”
  张平听了却是暗骂,好你个杨赐老儿,自己答不上来,就把球踢到我这来,真是无耻之尤。
  汉帝却是像抓到了稻草一般,脸上带着笑意的看着张平。
  张平见了汉帝期盼的目光,脑中急转想着如何才能筹钱,然后硬着头皮答道:“陛下,臣倒是有一法,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汉帝一听有办法,立马上了心,“爱卿快快说来。”
  “臣以为,陛下不若众筹?”
  “众筹?何为众筹?”汉帝追问道。
  “这众筹嘛,顾名思义就是发动众人之力筹备款项。我大汉国库虽空,但陛下向来恩惠,藏富于民,陛下可颁旨向天下募集款项修缮宫殿,待宫殿修缮后可许以一定奖励。”


第五十八章 南宫大火(四)
  “许以奖励?”
  “比如陛下可以为其封爵赐勋。”
  “胡闹”、“荒唐”不待张平说完,下面便有朝臣喝骂道,“此举岂非公然卖官鬻爵,这要置我大汉威严与何处?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张平腹诽,这事我们的陛下和十常侍又不是没少干,反正都是卖,与其这钱进了十常侍私人的口袋,不如为公的好。当然,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张平根本不想说这个主意,他自是清楚,这话说出来,必然会被众臣非议。但是若是推说不知,一来寒了汉帝的心,二来国师的地位刚刚确立不容有失。
  说白了张平能在朝中立住的根基一是靠着他一身术法,二是靠着皇帝对他的宠信,当然后者尤为重要。因此不管好主意坏主意,这时候只要让汉帝满意就好,至于朝臣如何想,对张平来说毫无影响。
  因为在别人眼中张平就是一个幸进之臣,在这种有色眼镜之下,多数人都是排斥与他,就算他想要融入其他朝臣之中,也难得到这些眼高于顶的士人的认可,毕竟儒、道有分。更为重要的是汉帝绝不会愿意看见自己与朝臣过从甚密,作为一个幸臣,越在朝中处于孤立之势,越得帝王之喜,因为其所有的依靠只能是帝王,能被帝王掌控的死死的。当然作为重生者的张平知道之后的历史,审时度势之下,抱紧汉帝的大腿才是最好的选择。
  汉帝听了张平的主意先是眼前一亮,然后又皱了皱眉,有些犹豫,毕竟公然卖官鬻爵似乎有些不好,这事私下里干也就罢了,摆到明面上来,始终不妥。
  张让听了张平的主意倒是眼中精光一闪,上前奏道:“陛下,奴婢有个想法。”
  “哦?说。”
  “奴婢刚才听了国师所言,倒是觉得颇有可取之处,只是这封爵赐勋怕是多有不妥。因此上,奴婢想来,倒是这众筹之法可取,陛下不若下旨,要求天下加征田赋,也不用多,只需每亩十文,想我大汉沃野万里,凑成这修缮宫殿之所需怕是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多出不少以填补国库亏空。如此即能有钱修缮宫殿,又无需陛下封爵赐勋,岂不是一举两得。”张让喜笑颜开面有谄媚的向汉帝进言道。
  汉帝听了眼前一亮,张让此计甚妙,即筹到了钱,又避开了封爵的风险,当真是妙计。当下汉帝抚掌称赞道:“好好好,阿父此计甚秒,张爱卿也是不错,真是出了个好点子。”
  下面众臣面面相觑,这计策说好呢?却是能完成修缮所需,但是这可是加税,乃是暴政可是你要说他是横征暴敛、是暴政吧,每亩十文,确实并不算多。因此众臣一时却不知该如何反驳。
  反倒是几名众臣露出了思索之色。譬如袁隗、杨赐、何进都低头沉思不语。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出言的却是御史中丞陆康。
  汉帝闻言眉皱起,脸上甚是不悦。
  陆康却是丝毫不惧,依然进言道:“陛下,此非仁政,于我大汉有百害而无一利,还请陛下容臣一禀。”
  汉帝虽然心中不悦,但见陆康如此,也只好压下心头不满,点了点头,示意陆康继续。
  陆康到没有直接说理由,反倒上来讲起了故事:“陛下,春秋之时,鲁宣公十五年,欲在鲁国推行田亩制,立马发生了叛乱,因此宣公收回其旨意,并下令其后绝不能再行此举。而及至哀公之时,再提税亩增赋一事,当时孔圣上疏奏言此乃夺民财物,聚富敛财,违背祖宗之遗训,绝对视没有道理的事情,必然会自取灭亡之举。哀公不听,鲁国国力因此日渐衰落,再也无法称雄世间。”
  陆康讲完了鲁国的故事又继续说道:“陛下,这税亩之头绝不可开,虽然每亩十文看似不多,可是这税亩一开,动摇的乃是我大汉之根基。且不说各地对田亩数量是否清楚,就算田亩数量清楚,如此一来,是否坐实了这些土地便为私人所有?那时若是交不出钱粮,这土地必为他人所夺,如此大汉之土地都为私有,那何处有陛下之土地呢?要知道这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若是如此,不多时这梁田便沦为世家豪族之私产,陛下之江山也必为世家豪族所瓜分。因此,臣请斩提此意见、霍乱陛下江山、动摇大汉国本之人。”陆康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语气铿锵有力。
  其实这也好理解,自光武帝刘秀始,为了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实行“度田”。而其所行田制为“井田制”,即以井字为格将田地画为九块,其中心一块为公田,其上收成用于交税,即是九税其一。而若是按照张让所言,则是改变了田制,即“亩田制”,相当于在九税其一上再收一遍税,看来所收不多,但其所加却绝对不少。而且如此税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原本九田中一块公田完全的变成了全部的私田。而且如此加重的税赋,再加上连连灾祸收成锐减,必然导致很多人无法交上,而此时有钱的豪强地主便可借此兼并田亩,扩大私产。长此以往,百姓将再无土地,而土地都收归道地主豪强手中,到那时,等待汉帝的必将是国破朝灭。
  汉帝听了,默然无语,道理他算是明白了,陆康这番言论他算是听了进去。
  张让听了,却是吓了一跳,他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主意回带来如此可怕的后果。张让再次噗通一声跪倒于地,向汉帝磕头求饶道:“陛下,奴婢实不知会有如此后果,陛下恕罪啊,陛下恕罪啊。”
  汉帝挥了挥手,让其起来,“行了,阿父,罪不在你,你也是考虑不周。”然后汉帝转向陆康,郑重的点了点头,“陆爱卿所言,朕明白了,多亏有陆爱卿及时指出,放免我大汉有失,否则朕罪过大亦。”


第五十九章 南宫大火(五)
  “陛下英名。”陆康见汉帝如此,心中倒是一定。
  张平听得云山雾绕,不太明白,虽然陆康的话他都听明白了,但他对大汉的田制实在是不了解,因此一脸茫然。
  “陆爱卿,既然此法不行,却不知你还有何主意啊?”汉帝见此法行不通,便向陆康问道。
  “这陛下,臣一时无甚办法。”陆康一个御史中丞,挑刺可以,赚钱?那当真是举手无措。
  “张爱卿,不知你可还有什么好主意?”汉帝不由又看向了张平,心中此时已经把张平当做了救命稻草,指着他给个好办法。
  张平心里卧了个大艹,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闻明帝时,佛家修建庙宇,其费皆由信徒所出,而庙宇成时,立碑留字,将捐赠信徒之名刻与其上,以彰显其功。陛下不若,昭告天下,捐款修建宫殿,殿成后将捐款者之名立碑刻与其上立于宫门之前。陛下以为如何?”
  其实这主意和刚才张平说的还是一回事,只不过将封爵赐勋换成了刻碑留名而已。
  灵帝听了略一思索,抚掌哈哈大笑,“妙,妙,妙,爱卿不亏朕之股肱,此计甚妙。”
  堂下众臣这回却不好说什么,这不过是立个碑而已,也挨不着谁的事,倒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出钱的不是自己。这会再没人出来反对,此事也算就此定下。
  “国师大人,请留步。”下得朝来,却有一人来到张平身前。
  张平转头看去,却是大司农周忠,忙拱手道:“周大人,不知唤我何事?”
  “国师大人今日所提众筹之法甚妙,我想向国师大人请教一二。”
  “周大人客气。那不若随我到府上一叙?”张平邀请道。
  周忠大喜,忙不迭的答应。
  你道张平为何如此热情邀请周忠,是想拉拢于他吗?非也,张平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之前见到了周忠的侄子周瑜,如此名人张平怎肯放过,不说收归麾下,至少也要打好了关系不是。
  “要说这众筹啊,说白了就是集大家的钱办自己的事,但是还得让出钱的人得利,让人出得心甘情愿。因此,只要掌握两点:一是要有利可图,二是要让人愿意。”张平向周忠解释着什么叫众筹,当然这岂是都是张平的随口胡诌,至于真正的众筹是什么,他哪知道,再说就算不管他怎么胡说,还不是他说什么是什么?
  周忠听了却不住的点头,从中领悟学习到不少。
  “嘉谋兄可是还有一弟啊?”
  周忠不知张平怎么聊的好好的突然问起自己弟弟来,但还是答道:“永安怎知?我确有一弟,叫做周异。”
  张平微微一笑:“上元节那日,有幸与令弟相遇,聊了几句,甚感投缘,当时提起嘉谋兄,所以有此一问。”
  周忠却是未曾听弟弟周异提起此事,不由有些惊讶的笑了笑,“原来如此,倒是有缘。我这弟弟偶尔有些书卷气,还望国师多多见谅。”
  “对了,永安那日祭天当真是道法高深,艳惊四座啊。让我看了心生仰慕。不知永安可否为我讲讲这道法?”
  “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些小道,哪及周大人这般经纬之才,掌大汉之粮帛。要说起这道法来,自是得从我道家的由来讲起”
  当下张平便向周忠讲解了道家由来、发展,太平道的创教理念,目标等等一些,直听得周忠双眼冒光,不住点头。
  张平将说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嘉谋兄,平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嘉谋兄成全。”
  周忠听张平介绍道家倒是听得心头兴起,此时见张平如此问,便拍着胸脯让张平但说无妨。
  “嘉谋兄,那日我巧遇令侄,觉得与我甚是投缘,更见其颇为机敏聪慧,更是心喜,因此动了惜才之念,想要收其为徒,不知嘉谋兄意下如何?”
  周忠听了,认真思索起来,这事按理说是个好事,更何况那日见了张平确实道法高深,让周瑜拜其为师到也没什么不好,而且以张平位居国师高位,若是结此师徒之谊,日后也能在朝中也能有所照应,与周家也是一臂助。只是自己那个弟弟,颇为固执不花,怕是未必会同意此时。还有瑜儿生性跳脱,若是不服管教闯出祸来反为不美。只可惜永安想收的不是晖儿。
  “能得永安垂怜,此乃瑜儿的福分。只是此事还需问过我弟周异意见,才能答复永安,还请永安见谅。”
  张平笑了笑,“我自省得,还请嘉谋兄帮忙转到我收徒之意。”
  “好说,好说。”
  周忠返家后立将此事告之周异,询问其意见。
  “兄长,这张平我倒是见过,看起来倒是有些能耐,只是其年岁尚轻,又有何本事能教导瑜儿,且道家之学如何能治世安邦,我欲携瑜儿往颍川一行,让其入颍川学宫就学。”周异有些不太愿意,倒不是看不起张平,只是觉得周瑜可以学到更好的。
  “贤弟糊涂,那日祭天仪式你是没见,我却是看到了,这张平确实道法高深,能请来天神,能招魂祈福。而且他现今得居国师之位,对瑜儿日后必然能有所照应,再不济其身后可是有一个教派,以瑜儿之聪慧,未尝不可承其衣钵,这对我周家发展而言不啻为一件好事。至于颍川学宫,所学乃是儒法两家,以瑜儿之跳脱,未必适合瑜儿。”
  “这道家更是讲究清静无为,怕是更不适合瑜儿吧。”周异翻了个白眼。
  “你”周忠气结,却依旧耐心劝道:“贤弟,如今年年灾祸,朝堂纷乱,大汉千疮百孔,我管陛下想要做文景二帝,复武帝雄风。如此之时,非是儒、法两家经义可治,反倒是这道家所学,倒是正合此时,汝不见景帝之尚黄老,武帝之尊太一,稳太平用儒家,治乱世用法家,养生息尚道家。陛下启用这张平十有便是起的这个心思,所以”
  周异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片沉思,“兄长莫要再说,且容我思虑思虑。”


第六十章 有徒公瑾
  “天师,这张曼成着实可恶,不若请燕帅来”
  张平摆了摆手,止住了孙夏,他手指在桌上敲打着。
  原来之前各地黄巾不信朝廷招安之言,年前张平又亲笔写了书信派了人去劝说各地黄巾,却一直没有回复。直到今日孙夏送来了最新的消息,乃是荆州张曼成在荆州发檄文言称张平乃太平道叛徒,又自号太平道上天使,乃太平道正宗,号召天下黄巾响应,诛除黄巾叛徒张平。
  要说此时黄巾军的势力,除了占据荆州的张曼成,还有青州的张牛角,霸占汝南的刘辟,远处益州的马相,以及和翼州毗邻的幽州程远志。这几大势力至今也未回应张平,却也没有抗拒,显然实在观望。如今见到张曼成的檄文,怕是要继续观望下去了。
  “燕帅那里可有消息?”
  “五日前,钜鹿来人报说一万精锐已整装待发,只待天师一声令下了。”
  张平点了点头。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张让的声音在德阳殿里回荡。
  “臣张平有奏。”一向在朝堂上装木桩的张平今日居然主动开口启奏。
  司徒杨赐一直闭着的双眼微微睁开,看了一眼张平。
  大将军何进也略有好奇的看了张平一眼。
  其余众臣也是小声嘀咕。
  “臣被陛下册封国师多日,并立我太平道为国家,臣心感激,今有黄巾余党,冥顽不灵,食古不化,打我太平道旗号行犯上忤逆之事,扰乱天下,臣心难安,臣请为陛下分忧允臣剿灭之。”张平一脸为国解难、为君分忧的肯定的说道。
  汉帝听了抚须笑道:“爱卿有此心朕心甚悦,朕允了,朕听闻你原先在钜鹿城中有些兵马,朕便为其赐名太平军,编制一万,封张燕为太平中郎将,校尉以下许你自行任命,着你领了前去平定这些黄巾余孽吧。”
  “臣谢陛下恩典,必不负陛下所望。”
  新晋的骠骑将军皇甫嵩冷冷得看了一眼张平,倒也没有说什么。
  “元绍,你速收拾准备,三日后我们便返还钜鹿。”
  “孙夏,你速派人传信钜鹿,让张燕整兵备战,待我到后即刻出兵。我走后府中一应事物由你打理,这朝中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来报于我。”
  张平又唤来众弟子,“张一、张春,为师不日即将回返钜鹿,收复黄巾余党,我此去少则半载,多则数年,你二人带领众弟子在府中习文练武,莫要因为我不在而荒废了功课,若有所需,皆找孙夏即可,切记切记。”
  张平又忙感到蔡府向蔡邕道别,当然他最想要道别的自然是蔡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