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大明星-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所需,皆找孙夏即可,切记切记。”
  张平又忙感到蔡府向蔡邕道别,当然他最想要道别的自然是蔡琰。
  “琰妹,为兄不日便要回返钜鹿与太平军会合,今日特来向琰妹道别。”
  蔡琰双目微红,略带伤感,“兄长此去一路保重,小妹小妹在雒阳等你。”说完,蔡琰掩面转身而走。
  张平先是愣了不下,不解蔡琰为何说的好好的跑掉,然后反应过来,呵呵的傻笑。
  “听说国师意欲收我为徒?”张平面前站了一个十岁少年,昂着头看着他,俊秀的小脸带着一丝傲气。
  原来是今日朝堂上见张平要出征,这一去不知经年,周忠顾不上再让周异考虑,直接将事情说与周瑜,然后带了他前来见张平。
  张平微笑着点了点头。
  “敢问国师,何以教我?”
  “你想学什么?”
  “我要学经天纬地之学,将相王佐之才,合纵连横之术,你教的了吗?”
  张平见其一副傲娇少年的样子,不禁好笑,但还是认真的看着周瑜,却没有直接开口回答而是先向周瑜解释起了收徒的原因:“上元节那日见你,觉得你聪慧机敏,因此起了收徒的念头,但收徒毕竟乃是大事,欲做我的弟子,不单单是聪慧就行。”
  周瑜刚才说的那些张平哪里会,但是眼见这么一个日后的大人物若是放过必然心有不甘。因此他只得另辟蹊径,先把节奏掌控在自己手里,就不信自己一个活了两世的人,还搞不定一个孩子。
  而张平的这一番举动,反而周瑜恰恰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他还真就吃这套。“那不知国师还还要求些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张平见周瑜上钩微微一笑,“坚韧、毅力。”
  “坚韧?毅力?”周瑜听了不由撇嘴一哂,目露不屑。
  “你想学经天纬地,想学将相王佐,想学合纵连横,这些我都不会,即便是会,我也不会教你,这些不过人间小道,这世间随处可学。而我会的乃是天上大道,这世间能教你的屈指可数。”张平一副故作高深的样子。
  “何为天上大道?”周瑜明显已经被张平带入了坑中,不解的问道。
  “这大道乃是这世间万事万物之规律。”
  “那有何用?不是是些道理而已,既不能经天纬地,又不能将相王佐,也不能合纵连横,与我又有何意?”周瑜倒是不上张平的当,心里依旧想着安邦定国,纵横捭阖。
  张平笑着摇了摇头,“你若是明白了什么是大道,不说趋吉避凶、遇难成祥,就是坠星遮月,搬山填海,撒豆成兵也不过易事耳。与此相比经天纬地、将相王佐又算的了什么。”
  周忠却是听了目露精光,连连拉扯周瑜的衣袖,面上有些许焦急,想要其答应。
  周瑜脸上却摆明了不信,一副你就使劲吹吧,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张平见了也不生气,呵呵的笑道:“你且随我来。”
  张平带着周忠、周瑜来到院中开阔之处。
  “我知你不信,今日我便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大道。你可看好了。”
  说罢,双手并起剑指,在胸前滑动,嘴里念念有词,一番作势后,剑指向空中一指。
  周瑜先是见张平这一番都做,不知道要干什么,然后看张平定格在指向天空,便顺着其所指向天空中看去,结果天空中除了皎洁的月光与璀璨的星空什么也没有。就在他想要出言讥讽之时,天空中却出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一幕。


第六十一章 临行准备
  那是一颗赤红的流星,拖曳着长长的尾巴,在这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烁着其最后的光华,照亮了真个天空。似是一道燃烧的火焰将璀璨的夜空撕扯出一道裂痕。
  这不过短短的数秒,只是一个眨眼便可能错过的刹那,周瑜惊住了,他脑子里这一刻有些反应不过来。
  一旁的周忠也是仰着头望着天空一脸呆滞。
  张平微微的笑着,心下已经乐开了花,得亏之前屯了这么一张移星符,这下子还怕你不服?虽然花了二十万崇拜值不过是看这么刹那的芳华,但是能因此将周瑜收入麾下,当真是必什么都值了。
  过了良久,周忠才回过神来,拉着张平,“永安贤弟,还请务必收小侄为徒啊。”说着拉了拉周瑜。
  周瑜这才吸了一下嘴边的口水,回过神来,当即拜倒在张平面前,“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慢来,慢来。”张平拖住周瑜的手肘,阻止住周瑜的下拜。
  周瑜不解的看着张平。
  “我刚才说了,要做我的徒弟,可不仅仅是聪慧,还要坚韧和毅力,以及悟性。”
  “师傅,这些我都有。”周瑜忙不迭的点头。
  “哦?这可不是嘴上说说,你可要知道这大道非有大毅力者难有所成,有可能你努力一辈子也毫无所成,也有可能一朝顿悟,这其中毅力、坚韧、悟性、机缘缺一不可。你可还愿意学吗?”
  张平这话明显就是在为自己挖的坑打伏笔了,你学不会那说明你毅力、悟性不够,不是我没教好。而且张平目前都不知道要教什么。不过他哪管那么多,先把周瑜忽悠过来了再说。
  周瑜听了明显的顿了下,眼中略有犹豫,最后咬了咬牙,再次拜倒,“师傅,弟子愿意。”
  “好好好,那今日我便收了你。”
  当下便斟茶磕头,在周忠的见证下正式收了周瑜为徒。
  “为师明日便要出征,这些时日你便在这国师府中先随你的师兄师姐们先行习文练武,待为师凯旋,再好生教导于你。”
  说罢,也不管周瑜眼中闪过的一丝失望之色,叫来张一,将周瑜交给他,让他用心将自己之前教给一众弟子的道书及易筋锻骨法教于周瑜。
  翌日,张平思虑着再去哪能拉几个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可他对朝中及雒阳城中的才俊所知甚少,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几个。
  自己认识的有王匡,只是人家为大将军府掾,自己手中拿的出手的不过校尉之职,很难对其有吸引力。
  孔融与自己颇为熟稔,自己若是求上门取,未准不可,只是孔融讲说经史子集还行,找其带兵打仗怕是毫无益处。
  王匡的妻弟胡母班倒是一员武将,只是自己手下倒是不乏勇武,比之胡母班只强不弱。
  其他的刘表、孔昱与自己不过点头之交,就算自己想,人家也未必看得上自己。
  至于刘璋、刘晔这种根红苗正的皇室宗亲,也不是自己能够拉的动的。
  余者各家年轻子弟,袁家的袁绍、袁术眼高于顶,哪会屈尊,而且张平也未必看得上这二人。受《三国演义》影响,张平对袁氏两兄弟的影响极差。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贪小利而忘义”和袁术“勇而无断,骄奢狷狂”的风评张平可是不敢用。
  想到袁氏兄弟,张平想起另一人来,想到那日祭天招魂时皇甫嵩多亏此人,方未出乱子,张平不由心中一动。没错让张平动心的便是曹操,只是自己与曹操宿无交集,却不知其意如何。当然想到曹操那必然少不了刘关张三兄弟。
  “孟德兄。”
  曹操一脸惊奇的看着站在自己眼前的张平,他实不知张平找自己所为何事。
  张平也是碰运气,派孙夏打听,却没想曹操居然就住在与自己相去不远的曹府中,而这曹府乃是前太尉大人曹嵩的府邸,曹嵩正是曹操的爹。张平这才恍然大悟,不由感慨罗贯中所言不详,如此重要的背景知识都没有提到。再加上有夏侯氏只助,这曹家的势力当着不小啊,难怪曹操日后能够建立大魏了。知道了这点张平对将曹操收入麾下已经不抱希望,但既然来了,与这日后的魏王结交一番也是好的。
  “国师大人,今日询问是”曹操听到家丁通报时,还在心中疑惑,这张平来访要见的居然不是父亲大人,而是自己。
  “无事,孟德兄莫要客气,唤我永安即可。那日祭天虽只与孟德兄匆匆一面,但却让平觉得孟德兄行事妥帖谨慎,及时补救未使过错发生,平实佩服不已。”
  “国永安过誉了。操不过做了自己本分。”
  两人就此客套一番又闲聊了几句,倒也投机,张平才开口道:“弟不日便要前去招抚黄巾余党,弟深恐余党势大,孟德兄随皇甫骠骑征战多日,想来经验丰富,不知孟德兄可肯屈尊助小弟一臂之力?”张平见时机差不多,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来意。
  曹操有些惊愕,不明白张平为何会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开什么玩笑,让自己到其麾下领兵,自己现在已经在皇甫骠骑麾下站稳了脚跟,又何必跟着张平再去蹚这趟浑水从头来过,他曹操可不却这点军功。
  但曹操看张平诚恳,也不好直接拒绝,只得推说:“承蒙永安抬举,只是我父年岁已高,身体不好,我作为家中独子,此时不便远行,操欲留在雒阳,随侍其左右,还请永安见谅。”
  张平心里清楚,此事十有**会被曹操所拒绝,因此到没有太过的失望。但面上依旧做出一副惋惜之色,反倒让曹操觉得其心甚诚,对其好感大生。
  张平离了曹府有往新任的尚书令卢植府上拜见。
  卢植如今已过五十,,许是因为先前被下狱,日子过得不好,此时身体瘦削,形容槁枯,头发也有些花白。卢植到没有因为曾经分属敌对而对张平有所成见,但却也不热情。


第六十二章 颍川会友
  卢植听张平开口想要让其弟子刘备至自己麾下效力,也是一阵惊讶。要知道那日杀入下曲阳生擒张宝的可就有刘备三兄弟的一份,卢植虽然当时身在狱中,但事后也有所耳闻。卢植心中琢磨,莫不是这张平想要借此将刘备调入麾下,好行报复之事?那岂不是害了刘备,卢植虽对刘备不甚待见,但也不会将其往火坑里推。
  当下卢植便帮刘备婉言拒绝了张平的好意。
  其实这倒是卢植想岔了,张平早将张宝之事记在了皇甫嵩的身上,倒还真没有将此事归罪与刘关张三兄弟。
  张平见卢植虽然拒绝的语言委婉,但语气坚定,不由感到些微失望,但也知强求不来,便告辞离去。
  至此张平再雒阳城中处理妥当。翌日一早,张平再次叮嘱了一番,便跟着收拾妥当的裴元绍及二十余名护卫出了雒阳城。
  张平坐在马车中看着渐行渐远的雒阳城门,不禁感慨,想当初自己初临雒阳时,自己的身份还是一个反贼,只能处处小心翼翼,化名四处求取。而如今自己已位居国师之职,将太平道拨乱反正为护国之教,想想当真是让人唏嘘,想来自己的便宜老爹张角泉下有知看到此番景象也能安息了。
  出得虎牢,张平一行直往颍川而去。张平不由的想起颍川学宫中所结实的朋友,便命裴元绍在颍川城中多待一日。
  张平先是往颍川陈家拜访,毕竟自己在雒阳能有所成,还得多亏了在陈家遇到了蔡邕。
  陈纪见了张平,先是一愣,接着道:“国师当真是好手段,老夫佩服。”
  张平忙道:“先前事出有因,还请家主勿怪小子欺瞒。”
  张平又将雒阳种种诸事挑能说的说与陈纪,向陈纪表示感谢。
  陈纪摆了摆手,“国师不用如此,老夫明白,老夫实是对国师心生佩服,若是换做老夫在国师这个岁数,万万是做不到国师这般的。”
  拜别陈纪,张平又到学宫中见了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一见张平,反应也如陈纪一般,“国师瞒我瞒的好苦,当初还让徽为国师讲解道法,当真是班门弄斧啊。”司马徽颜面羞愧的说道。
  “先生,平虽自幼修习道法,但对道门的情况却所知甚少,还得亏先生教我,平深感五内。”
  “好好好,我道门能有国师,乃我道学之福,道家之幸,还望国师将我道门发扬光大。”
  张平与司马徽好一番谈论,直至天光以黑,夜色渐深方才不舍的离去。
  翌日,越来酒楼。
  张平坐在靠窗的一张桌子上,吃着小菜,平着小酒,听着台上的说书,倒是悠然自得。
  不多时,几个身影走了进来,左右巡视一圈,便朝着张平这座走来。
  “国师大人。”几人拱手叫道。
  “孝先兄,佐治兄,小嘉还有厚德,莫要如此,你我兄弟叫我永安就好,快做快做。”张平一见来人赶忙招呼道。
  来人正是毛玠、辛毗、郭嘉和韩实四人。四人当下一叙,张平再次将此番雒阳之行挑能说的说了一遍。四人听得感慨万分,赞叹不已。
  “国”毛玠有些拘谨,开口还是准备叫国师,被张平瞪了一眼,改口道:“永安,永安此来颍川所为何事?”
  “我奉命招抚黄巾余党,准备返回钜鹿,途经此处,想到诸位兄弟,便来看看大家。”
  “兄长此行怕是不止招抚吧。”郭嘉依旧一副高冷脸问道。
  张平点了点头,“招抚为先,若是不从嘛,那就打到他从。”
  “如此说来兄长是要打仗喽?”胖子韩实眼冒精光的问道。
  张平看了眼韩实,没看出来这小胖子居然对打仗这么上心,当下点了点头,“怎么?厚德,你可是想随我上战场上走一遭?”
  韩实赶忙摆手,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不去不去,我只是想到兄长征战沙场的场景,不禁心向往之,但是让我去,我是万万不敢的。”
  张平听了摇了摇头指着韩实笑了起来。
  “永安此去怕是不容易啊。”辛毗插言道。
  张平点了点头看着辛毗,辛毗便接着说道:“据毗了解,目下黄巾还有五股较大的势力,分别为荆州张曼成、青州张牛角、汝南刘辟、益州马相、幽州程志远。每股都在有十数万之众,不知永安手中有多少人马?”
  张平竖起一根指头,“一万。”
  四人听了摇了摇头,眉头都不由的皱了起来。
  “如何?你们可有人愿意随我前去建功立业的吗?”
  张平笑着看着面前的四人问出了这么一句。
  毛玠、辛毗计上心头,面现犹豫。
  韩实缩了缩脖子,连连摆手。
  郭嘉手抚下巴,似是在思索。
  张平也不催促,端起酒杯放在嘴边慢慢的品味着。是的,张平此次来可是抱着看能不能拉拢两个可用之才去的。不然就算其他黄巾的队伍水准在均线以下,人数也是自己的几十倍,仅以自己麾下的一万兵马,与送羊入虎口无异。
  张平自然最期待的还是郭嘉,毕竟鬼才之名可是享誉三国。只是同时张平也有所担心,现在的郭嘉不过才十五岁,还在求学之中,不知道如此会不会对他有所影响,反而妨碍了他的成长,若是日后的鬼才因此没有学到足够的本事而就此埋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兄长,嘉愿随你同去。”在毛玠、辛毗还在犹豫的时候,郭嘉似乎已经做了决定,向张平请愿道。
  张平见到郭嘉愿意随自己前去,本应高兴,但同样心中的担心也依然存在,他微微皱眉,“此去时日定是不短,而且这一路征战,定当辛苦一场,小嘉你尚年幼,只怕你的身子骨吃不消,还有小嘉你的学业”
  “兄长放心,嘉虽年幼,但也吃得了苦,兄长莫要为此担心,而学业上嘉也定不会荒废,更何况圣人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嘉也正好想乘此机会四处走走看看,领略我大汉的壮丽江山。还请兄长应允。”


第六十三章 携友同行
  张平想想郭嘉说的也对,当下便点了点头,能得郭嘉相助,此次胜算又添几分。张平又将目光转向毛玠、辛毗二人。
  他们没有郭嘉那般果决,二人对这事其实非常动心,对于他们二人这种没有煊赫的世家背景之人,张平提供的这个捷径无疑是进入朝堂的绝妙机会,毕竟在有张平的照应下,军功相比起文官的晋升要容易很多。只是张平虽然位居国师,但毕竟是新贵,在朝中势力尚浅,若是此时打上了张平的标签,日后再想改投他人怕是难已。况且张平必进非是士人出身,说句难听的那教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二便是此次招抚也并不容易,以一万之兵对阵十倍甚至几十倍于己的兵马,想要取胜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最最重要的是,两人都不善兵法,到时候兵凶战危,若是一个不慎,大功没谋成,反送了性命,岂不是追悔莫及。
  若是不去,两人凭借自身才学和颍川学宫之助,倒也不难某得一个小职,然后慢慢做起,倒是更为稳健。一面是高风险高收益,一面是低风险稳增长,毛玠、辛毗两人一时纠结,久久没有做出反应。
  反倒是韩实开口道:“兄长,我就不去了,一来我这身子实在不堪伐旦,二来我也不善于此,去了也是给兄长添麻烦,兄长若是有什么营生需要我的尽管吩咐。”
  张平听韩实说的如此不堪,笑着摇了摇头。不过却计上心来,太平道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银钱,这营生还需早日规划才是,如今虽然有太平醉,但其数量有限,所得虽勉强能够支撑现下所需,但日后随着太平道的发展所需,就捉襟见肘了。因此听了韩实的话张平倒是琢磨起这事来。
  “厚德,你这话我记下了,日后我若为此找你还望你莫要推辞。”
  “兄长但有所命,莫敢不从。”韩实拍着胸脯保证道。
  张平看毛玠和辛毗还没有决断,略感失望,机会给你们了,你们却不抓住,只怪我们无缘。端起酒来:“来,大家干了这杯,小嘉我给你一日收拾可够?孝先兄、佐治兄,日后若有用得着永安的地方,尽管吩咐。”
  毛玠和辛毗心下倒是松了一口气,也不再纠结,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接着又与张平谈论了一番并祝其旗开得胜。这一顿酒却是从晌午喝道日落西山才算散去。
  张平又在颍川等了一日,这才带着郭嘉在裴元绍和一众护卫的陪同下,匆匆往钜鹿而去。
  一路之上,张平便在与郭嘉分析眼下黄巾余党的形势。
  黄巾荆州军张曼成,目下占据南阳郡,入驻宛城,麾下号称有二十万余众,更有黄邵、张辏А⒑我恰⒑温脑贝蠼T诨平碛嗟持惺盗ψ钋俊H涨案欠⑾淖猿铺秸冢派咸焓梗
  青州军张牛角,目下占据泰山郡,麾下约有十余万众,手下将领卜已、管亥、卞喜。
  还有汝南的刘辟与龚都,其势稍弱,约有不到十万之众。将领也只有他二人。
  益州的马相、赵祗,麾下不过万余人马,且远离中原,一时也是鞭长莫及。
  而目前威胁最大的便是和翼州毗邻的幽州的程远志,其麾下因为收拢了之前被皇甫嵩和朱儁所败的白波军,人马也不在少数,也近有二十万之巨,且其麾下更有白波军副统领杨奉,以及邓茂、郭白太、李乐、韩暹等几员大将。
  郭嘉听了张平的介绍,看着眼前一副简陋的张平自己大略手绘的地图,上面只是简单的标出了几大州郡和大略位置,思索片刻问道:“兄长意欲从何处开始?”
  张平心中虽然早有定计,但存了考校郭嘉的心思,便说道:“小嘉以为该从何处开始。”
  郭嘉知道张平有心看看自己本事,当下也不谦虚,直接说道:“兄长,嘉以为不若先从这里下手。”说着过奖将手按在了地图上幽州所在。
  “哦?”张平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小嘉为何觉得当先取幽州?”
  “兄长,一来这幽州毗邻冀州,离我钜鹿并不甚远,若是不显除去,怕是待我军出征后,钜鹿城中空虚,必为其所乘,如此腹背受敌,于我军不利。”
  “这二来嘛,按照兄长刚才所述,这幽州黄巾可算是现下黄巾中第二大的势力,若是拿下了这幽州程远志,别的不说,想来汝南的刘辟与龚都,益州的马相和赵祗只需兄长手书一封,其便会望风来降了。”郭嘉一脸自信的说道。
  “哦?可这幽州可是有近二十万人马,而我钜鹿却只有区区一万之数,小嘉就这么有信心我太平军可战而胜之?”张平倒是没有反对,只是对此提出了疑问。
  郭嘉笑了笑说道:“非是嘉有信心,而是嘉对兄长有信心。”
  张平一挑眉,“平自己都没有信心,小嘉倒是对我如此相信,实在惭愧。”
  “兄长何必如此作态,嘉研究过兄长,兄长能以八千之兵大败皇甫骠骑,令其丢盔弃甲,可见兄长用兵之能。而程远志麾下以我所料,虽号称二十万众,但多为老弱妇孺,能战者不过十取一二。而这其中一二兵甲、训练必也不如兄长麾下太平军,如此此消彼长之下,大败程远志不过覆手易事。只是”
  张平听了郭嘉的话不由的点了点头,“只是如何?”
  “只是兄长此番所求非只是战而胜之,而是要收降,这其间却非兵甲所能为也,而且如此数十万之众,兄长想要使其存活,怕是”
  张平也是微微皱眉,郭嘉所说正是张平担心的,想要打胜仗不难,难的是战胜之后的收服治理,光是让这么多人吃饱饭,便已是千难万难。
  “可惜毛玠与辛毗兄未能前来,若是有他二人在,以他二人之能,必能解兄长之忧。”
  张平摇了摇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毛玠与辛毗既然有他们的选择,作为朋友就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第六十四章 誓师大会(上)
  “众兄弟们,从今日起,你们便不再是落草为寇的黄巾军,而是我太平道护教之军,是我太平道精锐,是堂堂正正的威武之师,是天子亲口册封正规部队,从今天起,你们有了新的名字太平军。护教卫道,佑我太平。”
  “护教卫道,佑我太平。”
  “护教卫道,佑我太平。”
  “护教卫道,佑我太平。”
  这是在钜鹿城北的大校场上,自从张平在此首次阅兵以来,这里便被拓平土地,搭建将台,将此处变成了一个可以容纳数万人的大校场。
  时隔近半年,张平终于再次登上将台进行阅兵。张平与郭嘉、裴元绍一行一路无话十日后终于回到了钜鹿城。
  此时一身明黄羽衣,手持九节法杖的张平看着台下近万身体精壮、盔明甲亮、队列齐整、劲头十足的汉子们,不禁心生豪迈。不由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讲演起来。台下的万余汉子高声齐呼。
  “张燕上前听封。”张平高声叫道。
  “末将在。”张燕从太侧走上来单膝跪倒在张平面前。
  “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护法,太平中郎将,统领太平军。”这里张平玩了个心眼,张平怀里可是有汉帝颁发的圣旨,他却没有将圣旨拿出,而是自己在分封。并且教职在前,军职在后,分明就是夹带私货,要将太平军打造成太平道的私军。但在场却不会有人去阻止他,知道张平心思的张燕和一众太平道重要将领乐见其成,不知道其心思的普通将士和教众听了只会更增加认同感。而张平从颍川带来的郭嘉见此微微一笑,反倒赞赏的点了点头。
  张平用法杖点在张燕肩头,“我尊贵的护道者,让我们共同起誓,以太平为念,以道法为本,保持良善,果敢忠义,不畏强敌,佑我太平,宁死不屈!无愧于天,无愧于道,无愧于心!”
  “我张燕起誓,此生以太平为念,坚定信仰,保持忠诚,团结同道,勇于面对,敢于牺牲,永不背叛,光我荣耀,卫我太平。”张燕语气坚定的沉声低吟,字字珠玑、铿锵有力。语罢接过张平递过来的一把宝剑,这才站起身子,郑重的将宝剑插于腰间,面容威严的退到张平身侧后一步站立。
  台下万余将士看着这一幕,震撼有之,羡慕有之,崇敬有之,此时一个个都站的笔直,眼中露出热切的光芒。张平看了暗暗点头,这么个仪式可是张平回忆前世骑士册封礼仪仿效其而来,为的就是让所有的太平将士将此视为一种荣誉,让每个加入太平军的将士都由心而发的忠诚和自豪,从而将太平军打造成一支铁军,将其牢牢的绑缚在太平道的战船上。
  郭嘉在一旁也是看的眼冒精光,狂热无比,虽然这个誓词他也有参与制定,但是真正看到效果,亲眼见证张平弄出来的这么一个册封仪式时,却仍是激动不已。不管郭嘉才智有多么妖孽,但他现在毕竟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正是热血的年纪,见到此情此景又如何能不让他激动非常。
  正在这时,他听到叫他的名字,回过神来,赶忙赶上台去,学着张燕的样子,单膝跪地拜倒在张平的面前。
  “郭嘉听令,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祭酒,辅理太平道教务封你为太平军佐军司马,参赞太平军事。”
  张平同样用法杖点在郭嘉肩头,“我尊贵的护道者,让我们共同起誓,以太平为念,以道法为本,保持良善,果敢忠义,不畏强敌,佑我太平,宁死不屈!无愧于天,无愧于道,无愧于心!”
  “我郭嘉起誓,此生以太平为念,坚定信仰,保持忠诚,团结同道,勇于面对,敢于牺牲,永不背叛,光我荣耀,卫我太平。”说罢退到张平的另一侧站定。与张燕不同的是,郭嘉的语速较快,语露兴奋,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张平看着郭嘉起誓,也是心中高兴的要飞起,能够将郭嘉拉入太平道当真是一件让张平兴奋不已的事情,这可是郭嘉啊,大名鼎鼎的鬼才郭嘉啊,可是三国几大妖孽军师之一,若不是早死,没准这个之一都能去掉。罗贯中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在张平看来郭嘉绝不输卧龙凤雏半分,不说其他,光是郭嘉给曹操的“十胜十败”论,以及后世被封为经典案例,奠定了曹操大魏基业的“官渡之战”都显示出了郭嘉的不凡之处。
  因此能够将郭嘉招揽来,就让张平激动难耐了。本以为郭嘉绝非如此轻易便能纳服的,可那是成年的郭嘉,此时的郭嘉虽妖孽初显,但其实际还是个孩子,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正是崇拜强者,热血由缰的年纪。在见了被打造的铁通一块、兴兴向荣的钜鹿城后,面对今日如此热血激昂的时刻,郭嘉心甘情愿的纳头而拜也就不难解释了。
  “典韦上前听封,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护教金刚,太平军都尉,统领枪兵营兵马。”
  “周仓上前听封,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护教金刚,太平军都尉,统领步兵营兵马。”
  “白饶上前听封,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护教金刚,太平军都尉,统领弓兵营兵马。”
  “于毒上前听封,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护教金刚,太平军都尉,统领刀兵营兵马。”
  “眭固上前听封,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护教金刚,太平军都尉,统领骑兵营兵马。”
  “杨凤上前听封,我以太平道天师之名封你为太平道祝侍,太平军都尉,统领钜鹿城防兵马。”
  杨凤原本便是张燕麾下将官,跟着张平的便宜老爹张角出生入死,只因在退守钜鹿时为朱儁军冲散,一时失去了联系。及至张平离了钜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