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马幼常(南天)-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沛,有些人就不是那么开心了。在逃出生天之后,许褚自是返回许昌述职,而另一方面,曹彰却并没有和许褚一起立即就回许昌,而是在小沛去向他的大哥曹丕倒苦水。

    而在这期间,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曹丕一边对曹彰好言安抚,一边则是有意无意之间误导曹彰,让曹彰认为在他被困寿春期间,曹植对他的生死是彻底地置之不理,甚至有意要借关羽之手将他给除去。在这种思想形成之后,又开始通过各种手段,间接地加深他这一想法。

    曹彰虽然不是蠢笨不可救药之人,但是论到人心诈变这方面的本事,比起曹丕和司马懿二人,差了简直不止是一点半点,加上臧霸的帮腔,没多久就被他们给忽悠地一头的包,对自己这个大哥感激不尽的同时,对那个“无情无义”的曹植,更加是恨的咬牙切齿。

    这一天曹彰接到老爹的命令,要他回许昌汇报这次战斗的经过。自己老爹发话了,曹彰自然不敢怠慢,即日就准备启程返回许昌。曹丕也知道这是正事不能耽搁,因此头一天晚上,就在自己的县衙之中给他设宴践行。只有他们兄弟二人对饮,却无其他的闲杂人等在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秋后算账 T

    “子文啊,你明天还要赶路,就不要再喝了!”看着曹彰一言不发,只是闷头喝酒,曹丕也是开口劝道。【叶*子】【悠*悠】

    听了曹丕这话,曹彰把一口酒灌下,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道:“大哥,我心里不痛快,你让我多喝一点吧!”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中原交战不比北疆,刘备和孙权都是奸诈之人,关羽又是沙场宿将,你年纪轻轻败了一仗也不算什么。回去许昌之后好好在父相手下历练,日后自有机会击败关羽,以雪今日这一败!”看曹彰欲言又止的样子,曹丕心里多少猜到点什么,当下不着痕迹地劝道。

    听了曹丕这话,曹彰顿时没熬住,当下忍不住放下杯子开口道:“兄长,我曹彰并不是那种输不起的小人,实在是淮南这一仗,我输得冤枉啊,那些将士们也死得冤枉啊!你知道吗,子建坐镇许昌,简直就跟没有这个人似的。我几次三番派人去催粮,可他却是一粒粮食都没有。最后迫不得已,程仲德先生才设下险计,这才被关羽有机可趁。否则的话,只要稳扎稳打,何至于如斯地步!”

    曹彰找的这个替罪羊并没有找准,曹植也不是故意不给他调拨粮草,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他们的老爹兵发汉中,许昌大部分的钱粮都被他给消耗了,曹植也确实是抽调不出粮草给他了。可是曹彰自然不会怪罪自己老爹的,潜意识里就把这个大黑锅。给按在了曹植的背上。

    听了曹彰这话,曹丕知道曹彰对自己这个弟弟,已经是怨念极深了,当下心里险些没乐开花。但是嘴上还是劝解道:“子文你也休要怪罪子建,想来许昌一时间抽调不出粮草,也属正常。只是可惜了程仲德先生,他自陈留起兵之时就跟随父相,乃是朝廷元老,你我的叔伯辈。这么多年屡建奇功,算无遗策,没想到居然是折损在关羽之手!”

    曹丕这是借刀杀人了。表面上为曹植辩解,事实上话语之间,却是暗藏着无数机锋。【叶*子】【悠*悠】对于自己这个弟弟的性格,曹丕实在是再了解不过了。该怎么说话引起他的怒火。曹丕对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当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果然一听曹丕如此惋惜,曹彰更是怒不可遏,恨恨地道:“无法调拨?他整天在许昌花天酒地,吟诗作赋。却没时间给前线数万大军调拨粮草,简直是岂有此理。我看他不是无法调拨,是巴不得我死在寿春,好遂了他的心意吧!”说到这里曹彰端起酒杯一口喝干。气喘吁吁地喘了几口气,这才开口道:“此番等到了许昌。见到父相,我肯定是要把这其中的事情说个清清楚楚!”

    听曹彰这么一说。曹丕心中当真是欣喜若狂,但是随即他却是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连连摆手道:“子文啊,这些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是了,等你此番回到许昌,可千万不能在父相面前述说啊,否则大祸就将临头了!”

    “兄长,这是为何?”曹彰有些不明就里地问道。听他这一问,曹丕故意装出一副左右为难的架势,长叹了一口气之后,这才开口道:“子文啊,你此番回到许昌之后要切记,千万不要在父相面前说子建的短处。”

    “兄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曹彰顿时更加糊涂了,有嘛不能说的呢?却听得曹丕长叹一声,转过头去摇头道:“此间之事我也不能太过详细言说,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能说就是了,否则的话或许会有性命之忧!”

    “兄长,你总要告诉我是为什么呀!”曹彰被这么一激,更加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了。看曹彰已经彻底地被自己调动情绪,曹丕叹了口气,这才装作无奈地开口道:“也罢,若不和你讲清,只怕你也不知道这其中的轻重。子文啊,你可要答应我,此事万不可再对其他人说起,就连父相也不能!”

    “那是自然,兄长,你还信不过我吗!”曹彰保证道。看他这样子,曹丕点了点头,这才开口道:“子文啊,你可知道,我为何会被父王贬官至此地,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吗?”

    “不就是因为杀错了几个人嘛!”曹彰无所谓地道。【叶*子】【悠*悠】听了他这话,曹丕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才开口道:“你这话不能算错,但是也不只是如此。父相今年已经年过六旬,霸业迟早要交付后人。我们兄弟之中,除了四弟曹熊体弱多病,你我还有子建都是有望承袭嗣位。父相生平最爱者,便是子建,依我之见,他早已经下定决心要传位于子建。只是因为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所以他才将我调离许昌,为的就是给子建承袭嗣位铺平道路啊!你若是在此时说子建的不是,只怕不止是子建不能容你,就连父相也不能容你。而且你久在边关,军权在握,一旦和子建有所冲突,只怕更加不见容于父相啊!”

    曹丕这些话,虽然其中没有多少是真的,但是说到委屈之处,也不免触动了自己心中的伤心之处,一时间语气之中那种无奈之情,倒也不是全装出来的。以曹彰的见识,自然是真假难辨了。

    “什么?”曹彰闻言只觉得匪夷所思,看曹丕一脸苦笑的样子,更加是难以置信。可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道理。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曹彰更是忍不住了,当下愤然开口道:“自古立长立嫡立贤,兄长你为人谦和,办事妥帖可靠,自当承袭嗣位。子建虽然有几分文才,但是国家大事岂是做几句诗文就能办妥的?父相怎么恁地糊涂,如此岂不是误了大事!”

    看曹彰这副架势,曹丕心里别提有多乐了。不过为了演戏演的像,当下还是装模作样地开口劝说道:“父相素来偏爱子建,如此不足为奇。我们都是做子女的,自古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相如此决断,我们又能怎么办呢。此事休得再言,来,喝酒喝酒!”说完拉着曹彰喝酒不提。

    “喝酒!”曹彰已经是被他大哥弄得一肚子的火,闻言也只是喝酒不提,心里却是暗暗盘算,回到许昌之后。一定要找机会和老头子好好说说,自己的个人得失是小,若是误了国家大事,岂不是罪莫大焉。

    曹彰心中这点小九九。曹丕和司马懿自然是心知肚明,当下盛情款待了曹彰之后,曹丕第二天亲自把曹彰送出小沛三十里,这才兴致勃勃地返回小沛,拉着司马懿商议接下来的行动不提。

    不说曹丕踌躇满志。曹彰一路狂飙返回许昌。这个时候,他们的老爹曹操和三弟曹植,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回到许昌之后,曹操把曹植近来处理的公务卷宗拿过来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

    相比之下,钱粮赋税的收缴调拨倒还罢了。人事方面的任命更是让曹操满心不喜。原因无它,在曹操远征期间。曹植提拔了一些人,几乎清一色全都是和他有诗文唱和的文学士子,这些人才学究竟如何暂且不论,一时间进行这么大规模的人事任命,无论如何都是不太稳妥的事。曹操左思右想之下,还是把留守许昌协助曹植打理公务的卫尉董昭叫来。

    “公仁,你行事素来谨慎,子建年轻识浅没有见识,为何不好生辅佐他,帮他查缺补漏,却弄出这么多事来!”看到董昭之后,曹操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听了曹操这一说,董昭心中别提有多委屈了,可是曹植乃是曹操爱子,这黑锅也就只能自己背了,当下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这才开口道:“魏公恕罪,臣近来病体沉重,头脑昏沉不能理事,这才出了这些茬子。”

    董昭倒也没说错,他最近确实是病了,刚刚才算是将养好了,不过是被曹植这个甩手大掌柜给累病了的。在曹操出征期间,曹植一下子就完全成了神仙了。

    这些话董昭面对曹操自然不好明说,但是这语气可就有些不太自然了。曹操何等精明,一看董昭这么说,顿时就知道这其中必有隐情,当下立即开口道:“孤远征汉中期间,子建每日打理政务,却是如何?”

    听曹操问起这种话,董昭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当下只好硬着头皮答道:“三公子受魏公重托,自然是每日勤劳公务了……”

    “公仁,孤想听你说实话!”曹操冷哼一声打断了董昭的话。听了这话,董昭不禁打了个寒战,当下一咬牙,这才开口道:“丞相不在许昌之时,三公子一开始还能专心打理政务,但是后来就有些懈怠了。每日或是和一些文人雅士饮酒取乐,或是出游围猎。一切政务,都被他交给杨修打理了!”

    当董昭在述说曹植的所作所为时,曹操的面色逐渐由睛转阴,甚至显得有些森然。董昭也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为曹操所不喜,甚至多少已经有些触曹操的霉头了,但是既然已经开口了,还是咬牙一口气地说了下去。说完之后,董昭整个人便是秉气收声,静候曹操的反应了。甚至于他都做好了被降罪的心理准备,毕竟先前的那番话,确实有些“耸人听闻”。

    出乎董昭意料的是,曹操听了他的话之后,非但没有怒火爆发,反而露出了沉思的表情,面色也逐渐放缓。沉思了半晌之后,曹操以不带任何感**彩的语气开口道:“公仁,此间之事我已尽数知晓,你且退下吧!”

    “喏!”董昭闻言如蒙大赦,立即告退了。走出议事厅之外之后,一阵秋风吹来,董昭这才感觉自己的背后凉飕飕的,原来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是出了一身冷汗了。

    看着董昭就这么走了,曹操摇了摇自己有心发疼的脑袋,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在发问地开口道:“此子天资极高,聪慧过人,可惜恃才放旷,难以任事啊!”

    来回踱了几步之后,曹操忽然又是停下了脚步,眉宇之间杀气逐渐凝聚,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开口道:“杨修,杨修啊!”声音之森然,让人闻之几乎是不寒而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偷懒的绝招 T

    “哎呀呀,休昭,你可算是来了啊!”看到远道而来的董允,马谡心中那叫一个开心啊。' '脸上笑得花都开了,一张脸犹如抽筋一般。

    看到马谡居然是亲自出柴桑城相迎,董允也是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当下连忙作揖道:“卑职前来赴任,怎敢劳军师出迎呢!”

    “唉,休昭,你我乃是旧识,何必这么拘束呢!”看董允这副架势,马谡心中乐得都快开花了,当下拍了一把他的肩膀,这才和他一同进城。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本马谡以为,自己被刘备任命来总督江东的事务,基本上是要步诸葛亮后尘,陷入暗无天日的辛苦劳动之中,但是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马谡转念一想,却又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马谡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接了诸葛亮的任务,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必须要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才能把事情搞定啊!再者像关羽、李严他们这些坐镇一方的大佬,也没有一个个忙得几乎没有自己的私生活,可是照样把事情全部都搞定了。因此马谡打定了主意,决定还是要找一些人来帮助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是由自己一个人来扛。

    作为一个穿越者,马谡先知先觉的优势虽然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但是在识别人才方面,无异于是开了作弊器一般。因此左思右想之下,马谡就向荆州的关二爷申请,把原本效力于他的麾下,蜀汉四相之中唯一一个还没完全崭露头角的董允给调了过来,协助自己打理江东的政务。

    此刻董允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农校尉,故而关羽也没当回事,当下一口应承了下来,都没有向刘备申请,就把董允转调为典农中郎将兼领丹阳郡丞,过来柴桑协助马谡打理事务。有了董允之后。马谡就把军务和民政分开,董允负责民政方面,自己则是抓一抓新兵招募工作。除此之外统兵则是由赵云他们亲力亲为。' '

    如此一来各司其职,倒也是各得其所,平日里各展所长。等到战事真正开启之后,自己再居中统一调度。这样就免去了一些麻烦。对于他这样的见解,赵云等人也都是深以为然,而董允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自然是对马谡感激不尽,与此同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在上任之后,董允很快就展示了他身为蜀汉四相之一,那出类拔萃的内政能力。初至柴桑之时,董允并没有着急施行什么政令,反而先是领着数名自荆州跟随而来的文吏,四处走访民间,了解民情。由于丹阳平定未久,郡内还有一些死忠于孙氏乃至曹操的不轨之徒或是细作。尚未来得及清除。董允带着一帮文弱书生随意走访的举动,着实让马谡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不得已之下,马谡只好从自己的亲兵之中,挑选了数十名精锐士卒,贴身护卫董允他们一行人的安全。

    不出马谡所料,从开始走访了解民情的第四天起。董允一行接连遭遇了两次刺杀,分别是来自孙辅的旧部和曹操的人。幸亏刺杀者的能力有限,整个刺杀的筹划也不甚完善。自己派去的护卫们又应对得当,才使得每次都能够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到了第六天,马谡正准备出面阻止董允继续这一危险的举动时,他却自己停止了外巡。问及原因,却是一连五天的走访,董允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掌握了丹阳的基本状况,不需要再抛头露面了。

    接下来,董允就开始有条不紊地针对丹阳的现状,施行起相应的政略来。这第一步便是安抚百姓,收拾民心。得益于刘备这些年来还算不错的好名声,以及当年荆州军在庐江、淮南之地也都是善待百姓,因此江东的百姓对于刘备取道孙辅和孙权而成他们的顶头上司,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或者还有些欣喜。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董允在征得刘备的同意后,乘热打铁连颁布了两道法令,其一就是减税,即自从明年其,丹阳全郡粮赋交纳比例,由孙权、孙辅统治士气的八抽一(八分之一),降为二十抽一(二十分之一)。' '自后年起,粮赋交纳比将维持在差不多十五抽一(十五分之一)。乍一看,这样一来江东诸郡未来数年内的赋税将会大减,但是据董允估计,在种植了西川的优良稻种,以及推广更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之后,丹阳之地的粮食单产量至少可以做到翻倍,因此税率虽然低了,但是赋税的数目并不会因此降低,反而很有可能因此增加。

    其二,董允施行仁政,规定江东诸郡内,凡是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岁以下的孤儿,皆由郡府以布帛米肉进行瞻养。这两令可说直接触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平民百姓受惠极大,料想推行下去,必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减税还是赡养令,虽然能够尽快地收拢人心,但是都需要有雄厚的财力物力,作为政令实施的基础,否则根本无法维持下去。但所幸的是,当初为了抗击孙权以及荆州的大军,前丹阳太守&扬州牧孙辅,在短时间内数次征收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当然不免苦了百姓了。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来不及反应,孙辅一战便即身死,丹阳在短短六七日之内,就被马谡率军夺取,这些钱粮物资也没来得及转移或是销毁,白白便宜了马谡,现在就可以拿来收买人心。换句话说,这个坏人由孙辅当了,好处却是由马谡和董允他们得到了。当然除此之外,荆州方面也可以在钱粮上,给予一些支持。

    董允政略的第二步,便是将已在荆州和益州等地施行得比较成熟的“亭里之法”,推行到江东诸郡。一者为重新统计郡中人口户籍,二者也是为了彻底安定郡中治安。亭里之法原本是是从东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民众管理制度,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保甲制度。江东由于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战乱频繁,百姓时而逃亡,时而迁进,原本的亭、里、什、伍几乎已经被废弃。因此不得不像昔日在南中和武都郡一样,重新施行亭里之法。

    第三步,则是鼓励百姓开垦荒芜土地。董允特地颁布政令。宣布凡是新开拓的土地,第一年之内不征收任何赋税,但是多余的粮食必须上缴。再往后三年之内只征收一半的赋税。土地在封建时代一直都是宗族豪门的命根子,但是饱经战乱之后的江东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等待开耕的无主之地。一旦这些地被流民所耕种之后,再配以早已经在其余诸州施行完善的摊丁入亩之法。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元气。

    第四步,则是鼓励那些隐匿居住在山中地百姓,包括山越族人(注:江东的丹阳、吴、会稽三郡都有山越族,但以会稽和丹阳为主)出山定居。规定凡是出山定居的山越人。皆可由郡、县府载入户籍,分配未垦土地,且三年之内赋税可以减半。这一举措,不但可以增加江东诸郡的户籍,更可以消除祸乱治安的贼盗之源。鉴于有严鹏这种典型,以及当年攻打豫章时候的合作,彼此之间早已经建立了颇为牢靠的诚信关系。有了这个前提,相信山越各部下山。也只是时间问题。

    蜀汉四相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董允的内政才能,在这一整套政略措施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且他也充分考虑到江东各大宗族豪户的利益,将政令推行的难度,也降到了最低限度。当然。政令推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究竟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是至少在马谡看来,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精兵良将屯于江东诸郡的险要之处。勤政的的文官们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抚着各地士民之心,更多隐藏避乱的士人们前来投奔,逃亡在外的百姓们开始回归田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切的一切,都蕴含着希望。

    而董允在忙碌不停的同时,马谡也没有闲下来。得到关羽的支持之后,新兵的招募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了起来。在起先的七八日之内,募兵的情况还是遭遇了马谡意料之中的窘境。久经战乱的百姓对于战事实在是没什么好感,因此应募者寥寥无几,而那些宗族大户似乎也是还在观望,一时间丝毫不见动静。

    就在马谡对这个自己提出的募兵方法产生深深的怀疑时,情况却突然好转起来。在第九日这一天,竟有一百三十余名青壮要求应募入伍。意外之余马谡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中有些人都是家中的独子,并不符合征兵的要求,因此将他们劝退回家。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反而大大赢得百姓的信任,应募者与日俱增。

    征召新兵的同时,马谡还抽空拜访了一些江东的大族。豫章郡归属刘备治下已有数年,人心稳定,淮南和庐江早在当年就打过交道也没问题,主要就是丹阳和庐陵二郡的一些豪门大族。经过马谡的亲自登门拜访,说明了来意,这些大族都是明智地选择了归顺。

    这些豪门大族,不管嘴上说得多好疼,但实际上永远都是视家族利益为第一位的,他们的选择其实也都是非常现实的,所谓的“忠诚”自然也是建立在对家族有利的基础之上。眼下孙权元气大伤,不值一提。曹操虽然实力雄厚,但是丹阳和庐陵与曹操治下诸郡都不接壤,因此最为现实的前途,还是投奔已经占据四州之地的刘备。在简单地晓以利害并且许之好处之后,丹阳郡最大的四大宗族之中,高、陈二族都明确表示愿意投奔刘备,并且是各出族中私兵400人入军中听用。马谡也是信守承诺,在高氏和陈氏各挑选了一名子弟,分别担任都尉和掾吏。

    另外朱氏和顾氏两族,则是由于族中的一些子弟还在孙权麾下,因此只是低调地提供了200名私兵入军中,却不便让子弟出仕。马谡知道他们的难处,当下也不为己甚,只是免了他们的赋税而已。

    经过马谡和董允的努力,久经战乱的江东大地,开始缓慢地恢复元气。而与此同时,许昌的气氛可就实在是压抑得厉害了。继曹操之后,之前大败于寿春的曹彰也返回了许昌。这一回来,立即就是一片腥风血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曹操的算盘 T

    “孩儿拜见父相!”魏公府的大厅之中,曹彰大步流星般地走来,撩袍单膝跪地,深深地伏在青石地板面上。'U点'

    看到九死一生的爱子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曹操也不知是该喜该忧,亲自上前将曹彰扶起,轻叹气说道:“子文,起来吧!”

    “多谢父相!”曹彰激动地站起身来,曹操这才有机会好好地打量一下,自己这个数月未见的儿子。和当初分别的时候相比,曹彰无疑是黑瘦多了,原本的黄须黄面,现在成了小黑脸。虽然早已经是脱离了危险,但是整个人的眉宇之间也还是有一些狼狈。看到他这个样子,曹操不用问就知道,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几个月来,肯定是没少受折腾。

    到底是骨肉亲情,在看到曹彰这副衰样之后,曹操也不禁有些心疼。也是轻叹了一口气,轻拍了拍儿子的肩头,这才缓缓开口道:“子文啊,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淮南之败我军损失虽然惨重,但是尚不至于伤筋动骨。只需时机成熟,必然可以卷土重来!”

    “儿臣谨记父相教诲!”曹彰躬身受教。摆摆手示意自己的儿子不需要这么拘谨,曹操这才开口道:“只是淮南之战,为何却是败得如此之快?”淮南的情况曹操也是知道的,在他看来,有于禁+程昱+曹彰+许褚,就算真的硬碰硬打不过关羽,但是至少可以抵挡一阵子。而且曹操知道。这几个人之间绝对不存在矛盾。怎么会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彻底地一败涂地呢?

    听曹操这一问,曹彰顿时也是一股气直往脑门子里冲,一时间没忍住,顿时也就开口道:“父相,这事情要问子建那厮了!”

    曹彰开口可是颇为不客气,虽然没有直呼曹植其名,但是语气之中的咬牙切齿,却也是显而易见的。曹操闻言不禁脸色微变,轻声斥责道:“子文。有何不满尽管说出来,为何如此言语失仪呢?”

    “父相,您是有所不知啊!”曹彰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没处倒,现在碰到老爹之后。【叶*子】【悠*悠】顿时就一股脑地往外倒:“孩儿奉命驻守庐江和寿春,本想据城坚守。但是许昌这边却只给我们准备了一个月的粮草,孩儿几次三番要许昌增调粮食,却都是杳无音讯。子建派人回信跟我说,他没有给我们大军准备这么多的粮草,要我们速战速决,因此程仲德先生无奈,这才设下险计,反遭暗算!”

    曹彰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曹植不发粮草。也不全是因为曹植的缘故。一来是许昌粮草库存确实不多了,二来这也不是曹植本人的意思,而是协助曹植打理政务的杨修的意思。杨修早就把自己的筹码全都压在了曹植身上,一心希望曹植能够承袭曹操的嗣位,因此曹丕和曹彰自然也是他的眼中钉了。曹丕已经被贬官了不足为虑,曹彰却是因为手握兵权掌兵多年,因此身为杨修所忌惮,这一次也是想要借刀杀人,却不想最终人算不如天算,自己这么做不但没有帮到曹植。反倒让他背上了黑锅。

    听了曹彰的话,曹操不置可否,只是开口道:“子文,子建初次留守许昌打理事务,难免会有所不周。但他毕竟是你的兄弟。岂会故意害你,你不要听信他人挑拨!若他有意害你。岂会调臧宣高南下救你?”

    “父相,若无真凭实据,孩儿岂敢胡言乱语啊!”曹彰急切地道:“至于臧宣高南下,哪里是子建调拨的,而是大哥请他出兵的!还有粮草,也是兄长和大嫂将自家积攒多年的钱粮全部拿出来,青州军才得以杀至淮南。否则的话,孩儿早就死在淮河之滨了,哪里还有命来见父相啊!”

    “有这等事?”听曹彰说出这话来,曹操也不禁脸色微变。

    “孩儿岂敢欺瞒父相,这是当日臧宣高亲口跟孩儿说的,许仲康将军也在场的,父相若是不信,可以问他啊!”曹彰急切地道。听曹彰这么一说,曹操脸上表情也是阴晴不定,眉头紧锁。【叶*子】【悠*悠】

    不过曹操毕竟是曹操,思虑了半晌之后,曹操这才开口道:“子文,此间之事我已尽数知晓,你刚刚回到许昌,且退下好生休养,为父自有分寸!”

    “诺!”曹彰把曹植的恶状全都告完了,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当下便即告辞了。曹彰走后,曹操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了。如果曹植只是能力有限,没有做好后勤保障,那还就罢了。若是他真的如曹彰所说,故意断了粮草不救他,那么这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事关自己的亲生儿子,纵然是曹操这样的不世英豪,一时间也是难以确定,甚至是不敢去确定真相究竟如何。

    左思右想之下,曹操还是派人招来了贾诩。不多时贾诩赶至,匆匆地行礼之后,曹操这便开口道:“文和,你挑几个精细之人,给我调查几件事!”

    “魏公但请吩咐!”贾诩脸上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静。曹操治下所有的细作都归贾诩负责,因此这些事情都是要由贾诩来负责。但是以曹操心机之深,也是做梦都没想到,眼前这个心机深沉的毒士,其实和他的大儿子都是一伙的。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