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亚美尼亚空军装备了最先进的歼十战斗机。但是因为亚美尼亚兵力有限,空军规模不大,只有不到400架歼十战斗机,但飞行员都经过中华帝国空军作训中心的严格培训,小而精。德国空军在作战技术上并不能形成优势。但却占据数量优势。
连续三天的空战当中,亚美尼亚空军损失了120架歼十,24架强五和3架野马,而德国空军仅仅损失了213架飞机,战损比接近一比一,而在三年前,这个战损比是不敢想象的,那是德法空战,使用同样使用中国产歼十战斗机的法国空军,在对付德国空军的时候,战损比高达,这表明德国空军经过三年半的世界大战后,已经迅速成长了起来。
好在德国空军主力机群都集中在莫斯科方向,在外高加索地区的飞机数量并不多,基本上跟亚美尼亚空军相当,双方在制空权方面打成了平手,这也让德国人大吃一惊,之前小瞧了亚美尼亚空军的实力,而亚美尼亚空军也因此一战成名。
尽管德国空军未能夺取制空权,但是却成功的阻止了亚美尼亚空军强击机群对德国地面部队的攻击行动,使得斯蒂芬的装甲部队得以迅速出击。
1月21日晨,亚美尼亚军坦克第7旅的侦察车发现,德军约有150辆坦克沿公路斯塔夫罗波尔方向开进,意图穿插到阿尔马维尔的侧后方。
德军接近亚军第7旅的西侧的前沿防御阵地时,即展开战斗队形,从行进间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动作,约50辆坦克突入了亚军的防御阵地。防守在该地的亚军一个反坦克炮兵连与德军坦克展开了激战。
经过激战,亚军的反坦克炮一门接着一门的被德军坦克摧毁,德军以为已经突破了亚军的防御,便大胆向前推进,未料却进入了亚军第7旅的伏击圈,当即被突然而来的猛烈火力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
战斗中,亚美尼亚军中士凯米尔指挥的坦克一口气击毁了德军坦克9辆,其车载重机枪消灭德军整整一个步兵连,成为亚美尼亚军首个陆军战斗英雄。
经过12小时的激战,亚美尼亚军第7战车旅击毁德军坦克43辆,反坦克炮26门,毙伤其官兵约500多人。德军被迫后撤了整整两公里,并在一块洼地内集结,收拢残兵。
傍晚,中华帝国将雷神17多管火箭炮系统直接空运至前线机场,很快被亚美尼亚军部署到了一线阵地上,并对集结在洼地内的德军进行一次火力齐射。
是夜。雷神火箭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声,道道火龙划破夜空,呼啸着扑向洼地内的德军。德军队形顿时大乱,人车相践。损失惨重。
这次伏击战,亚美尼亚军第7战车旅仅损失坦克6辆,其中2辆在战场上烧毁。其余4辆被战地救援拖车拖走,运往后方很快被修复。但摩托化步兵营和反坦克炮兵营损失较大。
1月22日,暴跳如雷的斯蒂芬下令德国第25装甲军全线出击,直扑亚美尼亚军第7战车旅和第4战车旅的结合部位,务求一举突破。同时,德军第47装甲师亦开到了顿河,从侧翼攻击斯威特勒,牵制亚美尼亚军的增援。
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
22傍晚,亚美尼亚军第4战车旅的防御阵地被突破。赶来增援的第三步兵师遭到德军的埋伏,死伤两千余人,被阻击在了拉宾斯克,无法及时增援第四战车旅。
由于此前第四战车旅已经被德军重创,当斯蒂芬的装甲大军猛攻三个小时后,第四战车旅被迫放弃阵地向后侧退。
这样一来,结合部位被德军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突入进去的德军装甲部队没有继续向前推进。而是掉头进攻亚美尼亚军第七战车旅的侧后翼,斯蒂芬是准备报仇雪恨。
由于亚美尼亚军第七战车旅被正面的德军死死的咬住了,一旦撤退,德军势必蜂拥而上,很难安全撤离。无奈之下。第七战车旅只得向大本营求救,就地坚守阵地,结果很快被德军包围。
同样,在顿河方向阻挡亚美尼亚援军的德国第47装甲师也接到了不准后退的死命令,像钉子一样死死的钉在那里,同样被亚美尼亚军包围。
此时,亚美尼亚军和德军成犬牙交错态势,双方都有钉子嵌在对方里头,都在进行围点打援战术,唯一的不同就是谁的钉子够硬能够坚持的时间更长,谁就能取得胜利。
亚美尼亚军司令部内,中华帝国特别军事顾问张凯枫中将及时给他们出了主意,由中华帝国空军驻里海巴库空军基地的第49航空联队负责将亚美尼亚军的一个整编师直接空降至第七战车旅所在防区内。
齐米拉采纳了张凯枫的建议,于是在当夜,中华帝国空军第49航空联队派出200架大型运输机飞临沙里机场,将刚刚赶到那里待命的亚美尼亚第一空降师装上了飞机。
由于德国空军的拦截机依然没有夜间升空的作战的能力,因此中华帝国空军很是大胆的派出了最先进的Y8战略运输机将亚美尼亚军第一空降师直接空运至第七战车旅的上空实施空降,其中80%的空降部队和70%的物资直接空降在了预定位置,但依然有10%的空降兵部队和15%的物资落在了德军战区内,其他部队和物资落在了周边无人区。
10%的亚美尼亚军空降部队落在了德军战区内,这给正在进攻当中的德军造成很大的恐慌,一度以为亚美尼亚军在德国大后方进行战略空降,斯蒂芬当即派出大量部队警戒后方。但很快德军从抓获的亚美尼亚军口中得知了行动目的,知道一个空降师落在了包围当中的第七战车旅阵地上。
德军获得了不少亚美尼亚军的先进武器装备,斯蒂芬不由得大赞中华帝国的装备真是先进无比,消息在德军内部传出,很多德军甚至将攻击目标转为搜寻空降物资,就为了能够拥有来自中华帝国的先进武器装备。
亚美尼亚军第一空降师和第七战车旅合兵一处,继续抗击德军坦克集群的疯狂冲击。23—24日,德军不清楚到底多少兵力空降到了包围圈以内,多少兵力散降在周围,给德军进攻部队的侧翼带来多大的威胁,因此斯蒂芬只能以小股兵力进行战斗侦察。
此时,亚美尼亚军第7战车旅和第一空降师在新的防御地带上已严阵以待。
25日,德军出动了大批战斗机挡住了亚美尼亚空军,分出20架飞机掩护轰炸机群,对包围的亚美尼亚军的防御阵地狂轰滥炸。亚美尼亚军使用先进的防空速射炮落敌机5架。
尔后,德军坦克引导约一个团的步兵,向亚美尼亚军的防御阵地的中段和左翼发动攻击,遭到第七战车旅的摩托化步兵营、独立营和第一空降师混成山地作战营的顽强阻击。德军见正面攻击不成,便企图迂回,但遭到第空降师分散在侧翼的两个山地步兵连的伏击。
26日夜,亚美尼亚空军派出了20架双座的A5强击机和18架双座的B2野马战术轰炸机首次展开夜间对地攻击行动,目标直击德军第47装甲师。
在猛烈的空袭当中,德军防空部队遭到A5强击机群的猛烈攻击,很快陷入瘫痪状态,接着B2野马轰炸机对德军指挥部、弹药库、油库、军营等重点目标实施饱和轰炸,使得德军第47装甲师陷入了一片火海当中。
随后,亚美尼亚第一装甲师和第六战车旅发起猛烈夜袭,一举突破德军的阻击阵地。
经过一夜的激战,德军第47装甲师损失过半。第二天中午,亚美尼亚军集中数倍于德军的战车和火炮,一举击溃德军第47装甲师,攻占了萨利克斯。
28日,亚美尼亚军火速增援阿尔马维尔,德军的围点打援计划破产,斯蒂芬不得不放弃到嘴里的肥肉(第七战车旅和第一空降师),命令德军全线撤退。
30日开始,亚美尼亚军队全线反击,一千多辆M28主战坦克开路,四个装甲师和六个摩托化步兵师一路猛追德军,一直把德军第25装甲军赶到了顿河口的罗斯托夫,控制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
2月1日,亚美尼亚政府宣布取得了外高加索战役的胜利,并宣布对外高加索地区实现控制。同日,德国政府亦宣布在外高加索战役中暂时失利,但表示不会放弃。
由于希特勒重点关注莫斯科方向的战斗,德军在那里陷入了僵局,因此在外高加索方向上,德军暂停了进攻,转入防御。
而亚美尼亚军亦没有向前推进,主要是亚美尼亚是小国,兵力不足,财力有限,吞并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已经是其极限能力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594章 法国沦陷
德军在外高加索战役中失利,这让德军不败的神话破灭,也让亚美尼亚军一跃成为区域军事强国。
当然,全世界并不在意亚美尼亚军成为外高加索强国,而是忌惮亚美尼亚背后的中华帝国的强大军事实力,这令协约国为之振奋,同盟国陷入担忧之中。
德军暂时放过了亚美尼亚,因为苏联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军在莫斯科方向上陷入了苦战,这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在顿河方向采取防御措施,将兵力调往莫斯科方向。同时,希特勒指示罗马尼亚军和保加利亚军继续进攻外高加索,同亚美尼亚军作战。
而原本一直对苏联作战的土耳其,亦因为亚美尼亚的参战而产生了顾及。土耳其虽然没有加入大中华共荣圈,但是跟中华帝国是有着密切的准军事同盟关系的。亚美尼亚参战,表明了背后的中华帝国的军事意图,这让土耳其不得不放弃外高加索,避免跟亚美尼亚开战。于是,土耳其成为同盟国阵营中唯一一个没有对亚美尼亚宣战的国家,而亚美尼亚也心有灵犀一般的同样没有对土耳其宣战。
没有了土耳其的策应,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跟亚美尼亚军的战斗中明显处于弱势。如果不是亚美尼亚军兵力不足,战线太长的原因,恐怕会直接打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本土了。
德军重点放在了莫斯科方向上。但苏联寒冷的冬天让德军苦不堪言,大量使用柴油的坦克和军车熄火,德军的装甲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没有了装甲战车的德军部队,在缺乏冬衣保暖的情况下。跟苏联红军进行步兵作战时,显然很吃亏。
1942年1月5日,朱可夫带领苏军发动大规模反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而苏军其中最主要的攻势集中向中央集团军群。从第二天开始。苏军的攻势在莫斯科地区全面展开。
早在莫斯科危急时刻,斯大林从苏中边境地区调回了一些装备了精良的中械武器的苏军部队到莫斯科,但朱可夫一直留待反击之用。他相信苏联间谍理察佐尔格的情报,指亚美尼亚军战胜德军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装备了中械先进武器。
朱可夫投入大量援军以对抗德军的攻势,包括将中械M28A3主战坦克和新建造的T34坦克,以及山寨中华帝国的雷神17火箭炮系统的俄国版本喀秋沙火箭炮。同时,朱可夫已经为冬季战事准备好了多个滑雪特战营。
虽然德军将领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职。可是希特勒却认为万万不可以退却,否则就会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这一次,希特勒的决定是对的,因为他的固执,才使他不曾跳入法俄战争这个深渊。毫无疑问的是,因为他不肯撤出苏联,不肯放弃斯莫棱斯克以东的地区,才使他的大军避免了一个比1812年还更可怕的浩劫。
希特勒的计划与拿破伦不同。不是全线撤退而是向后方运动,将原前进的补给线都变成了抵抗据点,这样避免了被苏军一路猛打的情况发生。
1942年1月7日,苏军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1月8日,希特勒不得不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但在第二天,苏军便收复了罗加切沃,伊斯特拉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等地区。希特勒的训令丝毫没起作用,德军主力持续性的大撤退。当苏军解放了图拉后,气得希特勒立即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他发布命令说:“每一个人应站在其现在位置上打回去。当后方没有既设阵地时,绝对不许后退”。
苏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了进攻战役进攻维亚济马。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快速兵团,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
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实施反突击。
由于苏军持续进行战略防御,大批苏军战斗经营都擅长打防御战,突然间进行大规模反攻德军,使得苏军经验不足,加上各部队过于分散,缺乏机动性进攻能力,致使后退当中的德军突然采取反突击作战,再次重创苏军。
为了避免再被德军反突击成功,避免莫斯科战场的态势恶化。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
德军见苏军不再反攻,于是亦放弃进攻,就地部署防御,莫斯科会战就此结束。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共计90多万人,坦克9800辆,火炮万门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经过莫斯科会战,德军一口气吞并苏联的野心告吹。在冬季战局中,德军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丢失坦克3300辆,火炮万门,汽车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不计其数。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重大的失败,远远不是德军在外高加索作战失利所能够相比的。
尽管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在在大战略态势下,苏联依然处于危险当中。德军只不过放弃了全面进攻战术。但德军的攻势远远没有停止,整体上还算苏军处于劣势,随后的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方向上再次爆发苏德激战。德军针对性的部署了新式武器装备,使得苏德战场陷入了胶着状态。
尽管德军在苏德战场和外高加索战场上碰的头破血流。但是在西线战场上却是意外的打开了局面。
1942年1月初,就在莫斯科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功,苏军展开反攻,德军被迫进行战略性撤退的时候,希特勒为了增援苏德战场,于是从法国前线抽调了15个机械化师和22个步兵师,造成德军在西欧战场上的兵力锐减。
英法协约国统帅部亦得知了苏德战场上的逆转情况,为高加索战役和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而高兴。认为同盟国不败的神话终于被打破,推断同盟国末日即将到来。
很快,协约国的间谍发现德国大规模从西线战场上抽调精锐部队,凭借德国强大的运输能力,迅速调往苏联战场,意图挽回德军在苏联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英法协约国推断德军精锐东调苏联,西线战场上的压力顿时大减,这时斯大林亦兴高采烈的向英法提出了灭亡德国的作战计划。指出苏军正在进行全线大反攻,德军正在大规模后撤,苏军计划在三个月内攻入德国本土,但要求英法协约国提供军事支援,立即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势。
英法协约国当即答应了斯大林的请求。但是英法迟迟不发动大规模攻势,只等待德军主力调往苏联的机会。到了这个时候,英法依然算计着苏联。
当德军主力从西线秘密调往东线时,英法协约国立即组织了总兵力高达250万人的庞大反攻兵团,其中42个机械化师囊括了英法几乎全部的机械化精锐部队。英法准备借助苏联拖住德国大部分主力之机,一次性的大反攻打垮西线德军,然后将战场直接烧到德国本土。
为此,英法协约国一口气从中华帝国进口了总额高达840亿龙币的武器装备和各种作战物资,包括1500辆M28A3主战坦克,600辆W30轮式步战车,320辆Z29反坦克战车等陆军主战装备,空军采购了3000架歼十战斗机、400架轰五轰炸机和200架轰六轰炸机,以及万辆运输车辆和800架军事运输机等。甚至想租借中华帝国的战列舰、航空母舰,但是被中华帝国拒绝了。
当然,这批物资就算以中华帝国的强悍工业生产能力,亦需要至少3个月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来。但英法协约国这次很走运,中华帝国的各大军火商们当中,有一批军火商们早就开始投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秘密囤积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此时投英法所好,瞅准英法急于在短时间内得到这批武器装备的心里,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卖给了英法协约国,为此狠狠的敲了英法协约国一笔。
英法两国此时已经不在乎被中华帝国的无耻军火商们敲诈了,他们只在乎这次大反攻作战的成败,并且两国为此倾尽国力,准备一口气灭掉德国。
然而,希特勒亦不是傻子,他当然不敢真的将全部的精锐部队都调往苏联战场。尽管苏联战场的局势出现了逆转,但是希特勒相信德军能够稳住,至少能够拖延住苏军的反攻时间。
当德国OKW情报局探知英法协约国的异动后,希特勒和德军参谋本部决定将计就计,表面上将德军大部分精锐部队调往苏联前线,实际上真正去苏联前线的只有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他德军精锐到达德国本土后,立即跟德国本土的预备役部队悄悄的替换了。预备役继续做火车开往苏联前线,而德军精锐部队则扮演预备役部队留了下来。
德军故意秘密行事。给英法苏三国造成逼真的军事行动,让他们信以为真。为此,知道计划的只有德军高层少数人,德军中下层军官甚至大部分高层军官都不清楚参谋本部的计划。真的以为增援苏联前线,这样顺利的瞒过了英法苏的间谍,甚至连中华帝国的间谍亦未能掌握德军的真正情报。以至于未能给英法协约国提出警告。
希特勒的战术欺骗成功了,因为苏联战场上的德军成功的顶住了苏军的反扑。并且取得了局部反击胜利。同时,德国大批的预备役部队开进苏联,希特勒为此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给英法苏造成假象,他们确定进入苏联战场的德军是从法国战场上调过去的。
于是,英法协约国统帅部立即启动了大反攻作战计划。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法国总统阿尔贝亲自坐镇,组成英法大反攻总指挥部,集合英法全部军事力量。务求在短时间内打败正面的德军,并在东线德军主力回援之前,将战场推到德国境内,甚至如果可能的话,英法联军将在德军反应过来前,直接攻入柏林,结束战争。
1942年2月3日凌晨4点15分,英法联军方面开始炮火准备。多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对准对面的德军阵地的各个定点目标发射高爆炮弹。3000多架各种型号轰炸机向德军阵地纵深腹地的机场、军事指挥部和交通中心倾泻下瀑布般的弹雨。
代号“复仇女神之怒”的作战计划开始了。
按照计划。英法联军分三路发动进攻。
北路,北方集团军群在英国查尔斯波尔爵士陆军上将的指挥下,由法国北部城市亚眠出发,向德军控制的阿拉斯、里尔防线发起进攻,目标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战略任务是全歼在法国北部的德军主力,并解放比利时和荷兰。为协助协约国军占领阿拉斯,荷兰、比利时、挪威流亡政府组织的几个军,从敦刻尔克方向发动了佯攻,牵制里尔的德军增援部队。
中路,即所谓“中央”集团军群,是一支主要由法军组成的军队,由法军元帅贝当指挥。其作战目的从法国重镇凡尔登东北部出发,向德军控制的法国重镇梅斯发动攻势,目的是占领梅斯,继而消灭梅斯一线的德军主力,并直接将战后烧至德国本土,远期战略目标是在德军增援赶来前攻占柏林。
南路,由法国陆军上将斯考特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马奇诺防线越过科尔马山区,沿着山路出发,经巴卡拉向阿尔萨斯方向进攻,战略目的是夺回阿尔萨斯工业区。
战争同时在三条战线打响。在兰斯河这样的一些交战边界河流上,英法联军在总攻开始前几分钟就出其不意地夺取了一些桥梁。当被惊醒的德军士兵跑去拿武器时,便被英法突击队的机关枪扫倒了。没有桥的地方,英法突击队乘坐皮筏偷渡过河,或乘攻击汽艇强行登岸,德军士兵有的甚至来不及开枪。有些地段,英法联军一些原准备用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战场上的水下坦克爬过河床,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中央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不久就突破设防薄弱的德军阵地,协约国集团顿时确信德军的精锐部队都调走了。协约国的坦克部队在通往梅斯的公路上长驱直入,没有遇到德军大规模的拦截,但偶尔有德军小股部队袭扰,很快被驱散。
但协约国北路集团军遭到德军顽强的抵抗,因为希特勒不可能放弃荷兰和比利时,那里是德军最后对法国事实战略大迂回包抄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德国海军控制英吉利海峡和进入北海的关键港口。如果德军轻易放弃那里,很快就会引起英法的警觉。
因此,希特勒在那里布置了大批德军,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拼死抵抗。英法联军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一时无法前进。
在战役爆发的最初时刻,由于德军要做得逼真一些,让协约国军队以为对面的德军不堪一击,因此故意在一些重要部位,例如机场布置了大量的假目标给协约国的飞机空袭和炮击,造成德军火力不足的假象,引诱协约国军队从他们的阵地里出来。
战争开始之后3个小时,英法空军就开始轰炸德军各个野战飞机场,并深入德国纵深地区进行轰炸。德军在西线附近的43个飞机场遭到轰炸,但大多数都是假目标。而德军在一些隐蔽地区秘密修建的新的野战机场都躲过了英法空军的袭击。
到2月3日中午之前,德国空军已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被炸毁在机场上,但90%都是假目标,其他多数都是无法修复的飞机,专门给英法空军炸毁之用,真正的德军飞机实际上在前几天夜间就已经转移了。
从英吉利海峡到瑞士边境的广阔战线上,已经进行了好几个小时的浴血战斗,而很多德军还不知道这是德军高层的引蛇出洞之计,以为德军被英法联军打败了,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恐慌和溃逃,虽然令德国统帅部很不满,但是却让英法联军更加确信德军主力不在这里。未完待续。。
正文 第595章 法国沦陷(2)
英法对德国进行全线大反攻作战,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德军全线后撤,全世界媒体几乎都异口同声的大呼“德国完了”,这让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感到了担忧
到不是王辰浩知晓了希特勒的阴谋,相反王辰浩担忧德国就这样战败了的话,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中华帝国依然处于严重的矛盾心理当中一方面,中华帝国担忧德国和同盟国世界力量太过强大,将来会威胁中华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德国就这样就这样被协约国打败的话,那么没有参战的中华帝国得不到战胜国应有的利益分配,同时苏联成为战胜国的话,将成为中华帝国最具威胁的邻国
而偏偏王辰浩对历史上的苏联深为忌惮,苏联威胁论甚至过德国威胁论,作为中华帝国的邻国,王辰浩不希望苏联被德国打败,但不希望苏联打败德国成为战胜国,因为后者具威胁性
对于中华帝**方而言,张自忠等人之前一直看好德国,觉得同盟国的实力强大,肯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所以一直游说王辰浩和国会加入同盟国作战,以期待从同盟国那里获得战胜国利润
但当德军在外高加索地区败给了小小的亚美尼亚军,以及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进行大反攻之时,张自忠等帝**方的态度渐渐的发生了变化而随着英法协约国发起大反攻德军在西线和东线同时遭到空前的军事压力而被迫后撤时,帝**政各界相当一部分此前支持同盟国的官员们顿时改了口风,甚至直接附和国际媒体大呼同盟国要完了,中华帝国应该加入协约国参战如果参战晚了,就得不到战胜国的胜利果实了
不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最终取得胜利,中华帝国的根本战略是不变的那就是在最后时刻加入即将获胜的一方,然后分享胜利果实这样从战争期间的倒卖军火,再到战后瓜分胜利果实,中华帝国都将赚的金玉满钵,是最大的赢家
可以很肯定的是,中华帝国最终是会参战的但是到底加入哪个阵营,帝国官员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说辞什么都有
“先等等看,德国不会这么容易就战败的”
面对文武百官们的争执不下王辰浩则做出表态,要求帝**政双方暂时静观其变
王辰浩做出这个决定亦是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战至最后,直到美苏军队攻入柏林才投降如今的德国远比历史上的强大了数倍,而美国是选择加入了同盟国,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之下,同盟国的力量几乎是英法苏的两倍以上,因此王辰浩判断德国不会轻易战败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败的
当然,王辰浩的想法是不被文武百官们所知晓的,他们只能凭借眼前的局势来做出判断不过王辰浩既然要他们在等待一段时间,就算他们持不同意见,亦不会正面反对不过私底下他们却是在各自忙活了起来
帝国政府方面,内阁总理大臣宋教仁积极跟英法苏驻华代表会晤,一方面加大了对协约国的物资供应量和供应度,在价格上不再漫天要价了,而是降至战时的合理水平上,以此来表达中华帝国对协约国的支持正在加大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协约国代表都在不停地游说中华帝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一开始宋教仁等帝国政府官员们根本不看好协约国会赢,如今协约国似乎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大反攻的开始让宋教仁改变了态度
虽然宋教仁现在还能肯定中华帝国最终会站在哪一方,但很显然中华帝国会站在赢面大的一方,此时同盟国攻势受挫,协约国展开反击,且有一战定乾坤的架势,这让宋教仁开始倾向于协约国当然,不到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