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松口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没有了后台,于是也宣布无条件放弃所有对华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区。
同盟国废除了所有对华不平等条约后,法国和俄国便鼻张了起来。
所有国家都跟〖中〗国改善了关系,法国却因为俄国的强拉一直拒绝谈判,如今已经得罪〖中〗国了。法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此时法国正陷入严重的内政危机当中。
法国政府和议会中,派别繁多,斗争ji烈,内阁更迭频繁,丑闻层出不穷,共和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1898年的巴拿马丑闻、德雷福斯案件使执政的温和共和派威信扫地,无法继续统治下去,而ji进共和派由于广泛介入重审德雷福斯派的行列而信誉大增,温和共和派,很快被ji进派所代替。
法国迪比内阁正处于倒台边缘,因此在这个时候,法国根本无暇跟〖中〗国强硬下去。尤其法国因为政治**而造成在越南的法军无法大规模维系,如今已经裁剪到了不足两万军队。法国不想就此得罪〖中〗国,给〖中〗国进攻越南的借口,因此法国政府在德国之后也宣布有条件废除不平等条约。
法国政府的条件是法国可以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和租借权,但广州湾已经由法军修建了海军基地,〖中〗国政府需要出资将广州湾买回。法国政府在广州湾问题上附加了条件,那就是要求中方用蒸汽轮机技术和无线电技术来交换。
法国很明显有间谍在德国内部,因此提出跟德国一样的要求。对此,王辰浩的大方的同意了。
于是,法国政府在德国之跟〖中〗国签署协定,废止所有对华不平等条约。!。
感谢各位书友鼎立支持
正文 第249章 将计就计
沙俄是七国当中跟〖中〗国矛盾最深的一个,双方除了有各和主权争端外,还有着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纠纷,因此对俄谈判一直进度缓慢。(更新速度最快尽在 尽管中俄双方都知道领土的纠纷最终得用武力来解决,但双方都在媒体大众面前微笑着表示两国不会爆发战争,双方都愿意和平解决这些分歧。
双方心照不宣的藉此来安抚国内外的舆论和民众,不外乎是担心一旦放出战争的信号,将导致外资大规模从两国撤出,其国内商人们也将会把大量资金和资产转移国外,给两国国民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北洋政府和沙俄政府都在竭力掩饰着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xing,但暗中却都在积极准备着。
俄国继续向远东增兵,目前远东地区的俄军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其中一线兵力达到十五万,另有五万为工程基建部队。
这支部队专门被派来修建远东为俄军修建各种战略战术基地,包括支援修筑西伯利亚铁路项目。
自清俄战争后,吃了大亏的沙俄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完成长达一万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建设项目。但西伯利亚恶劣的天气和永久冻土层,令施工队修造铁路困难重重。原本预算只有两亿卢布的铁路,修建了八年之后预算已经上涨到了卢布,折合1。64亿英榜或者8。22乙龙币。
如此庞大的筑路费开支,相当于俄军十年的军费开支。造成这种结果除了自然原因外,更多的却是沙俄**的政治。维特掌管着财政部和交通部大权,他手下的官员们借着修铁路之机大肆中饱si囊,结果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王辰浩主持下的北洋政府同样也在积极准备着,国防部、总参谋部在东北三省同俄国交界处的界河上大规模修建防御工事依托鸭绿江、
乌苏里江、黑龙江进行防御。并组建了一支拥有六十多艘冉河炮舰、
驱逐舰组成的东北内河江防舰队,巡逻江面,同俄国从新组建的阿穆尔江防舰队多次对峙江面,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
自打王辰浩成为内阁〖总〗理大臣之后随着北洋政府各部门运作起来,很多事情已经不再需要王辰浩亲身躬为。王辰浩只需要处理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其他事情都交给各部门的手下们打理。但王辰浩始终没有放松对军队的权利掌控,尤其情报部门的健全王辰浩可以洞悉任何风吹草动,知道谁支持他谁反对他。
〖总〗理办公室内,来自政府和军方的两大情报部门,国土安全局局长李冰〖中〗央情报局局长李国栋,二人都是出自王辰浩的shi卫长,王辰浩对他们最为信任如今他们都被委以重任,担任两大情报部门的最高长官。
国土安全部和〖中〗央情报局都是情报部门,他们负责收集国内外情报涉及各行各业无孔不入。但国土安全部主要对国内安全负责,清除国内的外国间谍组织,打击意图对政府部门和人员构成威胁的国内外势力,维护国家的安全。〖中〗央情报局主要负责收集国外情报,陆续世界主要国家和关键战略要地设立了情报站收集情报并交给政府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两大情报部门都归王辰浩直接节制,但又互不统属。这样的好处是两大情报部门互相牵制不至于一方做大无法控制。但缺点是双方情报不共享,造成部分资源重叠浪费。
但对于王辰浩来说,眼下利大于弊,他要确保自己的绝对权力,巩固统治,必要的浪费也是值得的。
按照规定,李国栋和李冰每个礼拜五下午都会到〖总〗理府向王辰浩报告过去一周的工作情况。
今天,二人带来了最新情报。
“报告〖总〗理大人,〖中〗央情报局得到确切情报,俄国政府已经更改了西伯利亚铁路的线路,新制定的铁路线路临近外蒙古边境线,更改长度约为三千公里,较之前的铁路线路略长700公里,但是修建难度却下降了三分之二。”李国栋的报告令王辰浩大吃一惊,西伯利亚铁路的工程进度直接影响沙俄对华战略态度。西伯利亚铁路中段更改了线路,虽然延长了700
公里,但修建难度降低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中段铁路工期整体上反而较之前的预期提前一半时间。
王辰浩皱眉道:“俄国人疯了吗?靠近我国边境修铁路,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可以轻易将其铁路摧毁。…,
王辰浩还是有些不相信接着问道:“消息可靠吗?”李国栋点头道:“大人放心,消息绝对可靠,我方情报人员在截获情报后,反复印证无误。”
王辰浩突然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俄国人这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坟坑呢!”李国栋赞同道:“卑职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卑职以为俄国交通部的官员们虽然**,但是这份提案是经由俄军总参谋部核准的,
俄国人再愚蠢也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王辰浩说道:“这俄国人一项自大自负的很,不能排除他们的狂妄心态,但也有可能其中暗藏猫腻。”
这时李冰说道:“我想俄国人应该是有猫腻在其中。”
王辰浩和李国栋不约面同的看向李冰,王辰浩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是!”李冰领命于是说道:“表面上看俄国人在我国边境修筑铁路是犯了兵家大忌,不光我们会嘲笑俄国人,就连其他国家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会说俄国人在找死。”
王辰浩点点头,知道李冰还有下文。
李国栋急着道:“快说来,别卖关子!”李冰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俄国人的铁路临近我国蒙古边境,谁都知道,一旦中俄爆发战争我军可以迅速从蒙古出兵摧毁俄国人的铁路交通线,这样远东俄军得不到增援和补给,这场战争便没有悬念了,必定是我方胜利。可俄国人却偏偏这么做让我们都认为他们的脑袋进水了,放松警惕。”
王辰浩问道:“你是说俄国人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李冰点点头,说道:“〖总〗理所料不假,卑职最近频繁接到来自库伦等蒙古外旗地区的安全报告其中称外蒙古很多王公大臣都对大人您担任〖总〗理大臣有所不满,对光绪帝的境况担忧。卑职担心这些蒙古王宫大臣们会勾结旗人余党对大人不利,于是向内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派遣了大量安全人员再一次意外收获中,安全人员在审讯一批计划…剩杀大人的党羽小头目时发现了很多蒙古王公大臣最近跟俄国人走得很近。库伦安全部于是做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俄国驻库伦领事秘密计划…策反蒙古哲布尊丹(蒙古王)巴呼图克图其中杭达多尔济亲王、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十几人涉嫌造反。
王辰浩眉头紧蹙,问道:“可有证据?”李冰摇摇头,道:“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
王辰浩心中快速盘算着蒙古和满清可是铁哥们如今光绪变成了挂名皇帝,旗人失去了对〖中〗国的实际统治权,跟满洲一衣带水的蒙古自然不会甘心。由于王辰浩没有对蒙古进行改革,因此很多蒙古王公手里还有兵权,这给了一批心怀不满的人带来了机会。
“没有直接证据就不能轻举妄动。”卑职明白!”
“我记得国会改革时我已经下令调那些蒙古王公都进京充当国会议员了,怎么他们还在蒙古闹腾?”王辰浩进行政体改革时为了架空各省原有官员们的权利,将各省主要官员悉数调入国会充当参众议员。
在京师充当议员的蒙古王公为数不少,有御前大臣中的喀尔喀赛音诺颜札萨克亲王那彦图、科尔沁辅国公博迪苏。八旗都统、副都统的科尔沁札萨克亲王阿穆尔灵圭、土默特札萨克贝子棍布札布、科尔沁辅国公达膏、喀尔喀亲王那彦图之子祺诚武、喀喇沁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
喀尔喀车臣汗部郡王多尔济帕拉穆、科尔沁札萨克宾图郡王棍楚克苏隆、巴林札萨克郡王扎噶尔、奈曼札萨克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等。
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选择默认王辰浩控制〖中〗国的事实,一部分人甚至支持王辰浩的各项改革。其中,阿穆尔灵圭亲王和贡桑诺尔布是以兴业变革而闻名的蒙古王公,帕拉塔更是第一个加入北洋陆军部队服役,并进入北洋陆军学习深造的蒙古贵胄。
不过,李冰给他解释,一些蒙古王公大臣并未进京,有一些也偷偷称病离开国会大厦。
王辰浩点点头,转身来到左边的墙边,伸手拉开窗帘。
窗帘后面的墙壁上是一副巨大无比的世界地图,高四米有余,长八米有余。上面绘制有世界各国的详细地理地图。
王辰浩的目光注视着中俄的版图,中间一条红线从莫斯科直达海参崴,那便是西伯利亚铁路。
王辰浩目光转移到西伯利亚铁路中段,那里刚好是外蒙古与沙俄的交界处。
“如果蒙古造反,那么俄国人就不用担心我们会去袭击他们的铁路了,反过来蒙古巨大的战略纵深对我们来说是天然的屏障,对沙俄来说也同样如此。”
李国栋说道:“自满清入关后,中原对蒙古的防御工事全部废除,两百多年来蒙古和中原地区建立了上百条贸易通道。一旦蒙古造反,俄军借道蒙古可以从任何一条贸易通道南下攻击我国腹地。而我们如果失去蒙古这个战略纵深,将陷入极大的被动局面,因为我们要防御长达五千公里的战线,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万大军。”
“是啊!你说的没错!、,王辰浩似乎看穿了沙俄的yin谋,说道:“俄国人既然决定修改西伯利亚铁路的线路,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说服蒙古了。”
李冰和李国栋顿时紧张的问道……大人,那我们是不是采取行动?”
王辰浩摆摆手,突然神秘一笑,道:“既然俄国人跟我们玩暗度陈仓那我们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你们暂时不要惊动蒙古那些王公大臣们,只管监视他们。就让俄国人在蒙古边境修筑铁路,等他们修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动手便是。”李冰和李国栋二人对视一样,旋即明白了王辰浩的目的后者当即赞道:“大人此计高明。”西伯利亚铁路耗资甚巨,沙俄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财政开支,西伯利亚铁路一天不修完,沙俄政府便没有钱来打仗。而王辰浩的战略目的跟当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的初衷如出一则。当年〖日〗本便是趁着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未完工之时突然对俄宣战以至于沙俄远东战局从一开始便陷入被动的局面。直到沙俄加班赶点得的把最后一段三百公里铁路修完,强行开通铁路,将欧洲俄军源源不断的运往远东才算是稳住战局。这也就造成日俄战争最后以妥协收场,而不是〖日〗本所期待的彻底打败俄国。
可以说西伯利亚铁路对于远东战争至关重要。未来的中俄战争虽然不同于日俄战争,但王辰浩可以吸取日俄战争的经验。当年〖日〗本没法攻击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以至于让沙俄强行修通铁路挽回了败局双方妥协结束战争。如今对手换成了〖中〗国,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超过一半的线路临近〖中〗国边境,这让王辰浩有了更多对付沙俄的战术方法。
在王辰浩的计划…里化先让俄国人高高兴兴的修完西伯利亚铁路让沙俄政府十几亿卢布的巨额经费耗在铁路上,让沙俄没钱去发展国内经济。一旦开战,王辰浩便会切断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断了沙俄军队的补给。〖中〗**队都不需要主动出击,只要在战壕里守着跟俄军玩消耗战便可以打败他们了。
当然,这只是王辰浩脑海中的战略距离真正实施起来还有差距。
“光绪有什么动静没有?”监视光绪是李冰的任务,只听化说道:“最近光绪表面上非常老实,但暗中却跟瑞郡王载漪等一批皇室宗亲密议,参与的人打多数都是旗人权贵,而且光绪似乎跟慈禧的关系有所缓和,荣禄经常和光绪一起进出佛香阁。”
王辰浩淡淡一笑,光绪不甘心成为光杆皇帝早就在完成的预料当中,倒是光绪和慈禧重新走在一起让王辰浩有些意外。但王辰浩却不是太惊讶,因为光绪和慈禧二人一个被囚禁一个被架空,可谓同病相怜。光绪和慈禧的争斗是导致王辰浩趁虚而入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是他们二人的内斗,王辰浩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顺利的称为〖中〗国的独裁者。
“密切监视他们,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不准打草惊蛇。”“是!”李冰领命,李国栋这时说道:“大人,我看您还是赶紧废掉光绪得了,这天下本就是咱们汉人的,让旗人白白霸占几百年,也该还给咱们了!”王辰浩道:“如果甲午战争咱们打败了,那现在咱们废掉光绪国人读书定双手赞同。但那场战争咱们赢了,随后的对俄战争和对西班牙战争咱们都赢了,这样一来,国人对这个光绪难免产生些好感。这个时候我作为臣子废掉光绪,读书定会大失民心。”李冰也明白王辰浩此时的处境,于是问道:“可总不能这榉耗着吧?”王辰浩笑道:“放心吧!这个光绪不会忍很久的,我们会有机会的!”随后,王辰浩召集国防部主要官员们开会,针对俄国可能对华采取的军事行动展开讨论。
会议上,国防部、总参谋部官员们分别作了针对xing报告,最后由王世珍进行了总结。
经过研究,北洋政府决定在北方成立三大军区,以便应对来自北方的沙俄军事入侵。三大军区分别是奉天军区、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
其中奉天军区直辖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节制三省军队,统一调度,对沙俄阿穆尔省、朝鲜做出防御,军区基地设在奉天,预备役兵员五十万。北京军区从原来的卫戍区,即京畿地区,扩大为直辖直隶省、内蒙古、山西、河南四省军务,肩负保卫京京畿周边之战略战术任务。其中内蒙古作为北京军区的北大门,肩负着抵御沙俄中西伯利亚省的军事威胁。军区基地设在南苑和北苑,预备役兵员五十万。其中北苑为卫戍部队驻扎,名义上属于北京军区,实际上国防部无实际调动权,直属王辰浩指挥。兰州军区下辖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五省军队,负责对沙俄外高加索集团军、阿富汗集团军,以及印度英军防御。军事基地设在兰州,预备役兵员七十万。!。
感谢各位书友鼎立支持
正文 第250章 战术天时
三大军区预备役兵源达到一百七十万人,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部相关训练。(喜欢本书;请收藏 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有三十万人军人从现役部队退役,他们是预备役兵源的一部分。考虑到在新式军队数量上面同沙俄陆军的巨大差距,国防部特别允许三大军区每年增加十万新兵征召入伍额度,以便三大军区完成一百七十万预备役兵源的计划。
三大军区分别成立战区司令部,北京军区成立第一战区司令部,奉天军区成立第二战区司令部,兰州军区成立第三战区司令部。三大战区司令部官员直属总参谋部,并由总参谋部提名,由内阁〖总〗理王辰浩签署任命生效,每三年轮换一次。
三大战区的设立,主要负责对俄战略防御。
战争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选择战略防御,这意味着〖中〗**队将占据地利、人和。
剩下的就是天时了,这是中俄两**队都将拼命掌控的。对于战争而言,天时分作两个部分。
第一是战略上的天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发动来发动战争是胜利的第一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兵败莫斯科,抛开其他问题暂且不提,冬季在俄国领土上作战就是天时在战略上的失败。
王辰浩在战略天时上面已经做出了判断,沙俄不可能在冬季和春季对华发动战争,因为冰天雪地的〖中〗国北方将成为进攻一方在作战、后勤上面的噩梦。沙俄在战略上只会选择在四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这段时间来发动战争。
第二是战术上的天时。战争打响后,抛开战略上的天时约束,战术上的天时成为战斗中的第一要素。例如战斗时发生大雨、飓风、大雾等不利于战斗的恶劣天气,以及因为恶务天气所导致的山洪爆发、交通阻断、武器系统失灵、补给供给困难等连带影响,这些都是战术指挥官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于战略天时,战略指挥官可以根据战略天时的恒定xing做出判断,因为一个地区的一年四季的天时基本上是恒定不变的。战术天时每天都可能变化,战术指挥官除了根据以前的气候变化规律来作出判断,更需要精确的天时情报。
在古代,战术天时基本上靠经验,靠战术指挥官的主观臆断和当地老百姓的知觉,但十回能有一回准确就不错了。这种主观臆断给战斗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往往成为战争的转折点。赤壁之战中的曹军就是典型战术天时失败的例子。
在现代,这种情况渐渐改变。随着西方天文学家们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测算天气的仪器,陆续建立起天文站、气象站、观象站等测量天气的设施,出现天气预报等机构,给战术指挥官带来了更为精确的战术天时判断,帮助战术指挥官采取更加合理的战术安排,提高了战术胜利的几率,降低了战术失败的风险。
三大战区成立后,对于战术天时的最为有影响力的气象站计划也被提交给国防部审议。
王辰浩对于国防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军事气象站的提案大力支持,并责令国防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以及令财政部在这个问题上给予资金支持。〖中〗国的气象站计划于是得以实施。
对于此事的〖中〗国国民来说,气象站和天气预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此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三座气象站,分别是北京地磁气象站、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以及香港天文台。
虽然已经有了三座气象台,但是他们并不属于〖中〗国所有。基本上不为〖中〗国人服务,只服务于在华外国人。
其中北京地磁气象台是由沙俄教会与1849年建立,该气象台是沙俄研究〖中〗国北方气候的机构,实际上为沙俄军方服务,帮助沙俄军方收集〖中〗国北方天气资料,以便为沙俄的亚洲计划做准备。说白了就是一家沙俄间谍结构,专门将〖中〗国的天气变化资料报告给沙俄远东草区,为沙俄远东军区提供战术天时上面的支持。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是法国教会于1872年建立的,同样也是负责收集〖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资料。中法战争中,法国未能如愿的侵入〖中〗国内陆,舰队还未到上海就折戟沉沙,这座观象台便无用武之地了。从此改为民用,为法国租借区的人们提供天气预报,法租界远比公共租界区繁荣发达的多,其中这座观象台也是功臣之一。
第三家是香港天文台,是英国为收集香港和周边地区气候资料而建立。由于英国已经占领了香港,这座天文台所获得的气候资料只能作为英军防御需要,而清政府没有力量收回香港岛,因此这座天文台成为民用,为香港市民提供天气预报。
〖中〗国人自己的气象台于1899年3月在北京西郊设立第一个气象站,隶属于国防部。
对北京周边的风向、风速、雨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并提供未来24小时的天气变化预报。
随后,国防部又在北京军区设立了20个气象站,确保天气预报的准确xing和可参考xing。
同时,在其他两大军区各个主要战略城市和据点附近地区,也相继设立了一百多个气象站,专门收集当地的气候和天气资料,其中一部分气象和气候资料严格保密,只供军队指挥官调用。
为了更大范围的保护国家气象和气候资料,王辰浩召开〖总〗理会议,通过对各国在华气象站做出约束,禁止外国在华设立气象站,同时也连带禁止了外国人在华测绘和勘探资源。
北京地磁气象站和上海徐家汇气象站被〖中〗国〖警〗察厅指责进行间谍活动被撤销,这令沙俄政府和法国政府极为不满。他们声称气象站不是用作军事间谍用途,只是为民服务,要求北洋政府收回成命。
北洋政府自然不会妥协,于是在王辰浩的受益下,教育部、交通部联合申请了专项资金,用来组建〖中〗国国家气象局,专门进行民用天气预报。
随后,北京、天津、济南、上海、杭州、广州、武昌、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陆续建立气象站,专门为国民义务通报天气,如此堵住了俄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的嘴。
〖中〗国自己的气象局成立后,一方面为国民提供天气预报,方便国民出行安全。另一方面,〖中〗**队从此有了较为精确的天气预报作为战术天时的参考,对于〖中〗**队的战术指挥官们来说,无异于是个巨大的帮助。指挥官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及时的战术调整,不至于发生战术动作和安排因为天气关系而失败和被迫取消的情况。
就目前来看,三大战区对俄作战最大的困难就是补给输送问题。奉天战区还好一些,因为清俄战争的刺ji,其铁路交通线已经打通,目前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已经连接了铁路,松花江、nèn江、黑龙江、鸭绿江和乌苏里江已经设置了完善的水路交通线。由东北江防舰队护航的补给船队可以很快抵达战略要地。
北京军区的铁路和公路都十分发达,但是仅限于京畿周边和直隶省地区,蒙古地区还是空白,因为北京和内蒙古之间隔着巍峨险峻的长城和大山,通往内蒙古的铁路修建进度缓慢。
对于兰州军区来说,不但没有铁路,三辆马车并行的公路在西北地区都是罕见的。
虽然全国铁路网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但几年内修通连接西北地区的铁路是不可能的。出于对国防战略需要的考虑,国防部和交通部提出修建战备公路,在没有修通铁路的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之间修建战备公路,以满足眼前对俄防御的需要。
如果说国家大规模修建铁路是为了刺ji国内对钢铁锻造、木材加工等行业的需求,那么修建战备公路就是出于刺ji以水泥生产、采石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项目。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个目的。
眼下〖中〗国大部分人口存在于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王辰浩并没有对地主和土地进行改革,除了他暂时不想得罪〖中〗国强大的地主阶级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中〗国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廉价工人,如果进行了土地改革,以〖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来看,他们会沉浸在种地的兴致当中,就更不会有劳动力去参与工业生产了。
英国以圈地〖运〗动的血泪史来完成将农业人口驱赶进城市,从而为英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工人阶级,奠定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基础。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的形式废除了农奴制,从而得到了大量的种植园农民和黑奴进入再北方的美国工厂,为美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廉价的劳动力,不到三十年时间美国的工人数量由南北战争前的112万人,不及英国一半,到十九世纪末一下子猛增到了两千万工人,使美国在十九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将第二的德国和第三的英国远远的抛在后面。德国的发展是通过容克新资产阶级对老牌旧资产阶级的掠夺得来的,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原有的旧资产阶级的财产被容克庄园主们录夺,从而造就了容克新资产阶级。
而普法战争后,德国占领了法国工业最发达的得克萨斯和洛林,等于捡了现成的。
如今,王辰浩对〖中〗国的工业进行改革时,周边没有掠夺的工业强国对象,无法走德国式的掠夺式的快速工业崛起的道路。也不可能像美国内战那样,因为〖中〗国没有美国的那种宽松国际环境,〖中〗国当前面临来自沙俄和〖日〗本的军事威胁,英国虽然暂时向〖中〗国示好,但是其对华侵略的野心是不变的。〖中〗国打完沙俄后,英国就会卷土重来。更有〖日〗本这个狼子野心的国家在一旁窥视者,因此王辰浩极力避免内战,给这些列强们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美国内战那种工业发展道路也被王辰浩否决了。
最后就剩下英国的圈地〖运〗动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王辰浩可等不了那种漫长的岁月。好在英国圈地〖运〗动的核心要领王辰浩清楚,因此王辰浩根据英国的工业发展方式,在建立大量的工人劳动力问题上,王辰浩选择了一条类似于英国圈地〖运〗动的方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