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执天下(cus)-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是羞刀,如何能轻易入鞘?他决不想就此罢手。

可赵顼也不想将两桩案子扩大化,大狱一兴,少不了要牵扯上几百户人家,几十名官宦,对于朝堂的稳定决不是好事。

就不能就事论事吗!?

因为这两桩案子,让朝中的新旧二党彻底的对立起来,弄得朝政不知耽搁了多少。赵顼这几日心中又急又恼,嘴角都生了两颗血燎泡,不碰都疼得厉害。

还有韩冈,吕惠卿拿着厢军聚众的案子,想要有着一番图谋。韩冈这位当事人反倒置身事外,一句都不多说,似乎是对吕惠卿的想法,并不怎么认同,只是不去反对。赵顼也无意管这么多。但军器监在韩冈手上,就成了漏勺一般,不论造出什么东西,转眼就能传遍东京城,最后又会掀起一场风波,这就让赵顼有些难以接受了。

赵顼隐隐约约的也能揣摩出韩冈的心思:他是为了尽快推广格物之说,宁可让自己犯点错处、受些污名。对于一名皇帝来说,只要下面的臣子将事情办好就行了,私底下的想法他并不在乎,韩冈好歹还能算是一名能臣。且一个在民间与神神鬼鬼牵扯不清的官员,身上干干净净,反而不是好事。韩冈沾染一些污名,赵顼却是乐于见到。

不过要是神臂弓、板甲、霹雳炮、床子弩这样的军国之器泄露出去,赵顼就不能容忍了。在过去,按照军器监中的制度——甚至在军器监成立之前——各个作坊中打造的各项器物,尤其是有关攻城器具的二十一作,其制作之法,都是不立文字的,只让工匠们口耳相传,且严禁打听其他作坊的情况。就是编纂《武经总要》,其中的一些数据都是刻意加以模糊。

“官家……官家……官家!”李舜举唤着天子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

赵顼身子一震,从思虑中被人惊醒,有点茫茫然的问着,“出了何事?”

“官家。”李舜举轻声道,“翰林学士、馆伴使刘庠有要事求对。”

刘庠是被派出去陪着辽国使臣的官员。按照澶渊之盟,真宗皇帝和辽圣宗结为兄弟。自此之后,宋辽两国成了亲家,赵顼照辈份还要喊如今的辽国天子为叔叔。两国之间敌意犹存,但在场面上,都不会有所欠缺。所以到了年节或是太后、天子的生辰,两国都会互遣使节去对方那里拜贺。使节来了,也要安排人去接待。同住一驿,趋朝,见辞,游宴,都要陪伴左右,担下这项差事的就是馆伴使。

馆伴辽使的官员,通常都不会是低阶的官员,常常能见到翰林学士来接客。刘庠最近刚刚回京来,做了翰林学士,转头便被任命为馆伴使,陪着辽使。他的急事,当然不会跟西夏有关。

一听事涉辽国,赵顼便紧张起来,立刻道:“宣!”

刘庠很快就进了殿来,他是个直接的性子,行过礼之后,看门见山的对赵顼道:“陛下,辽使今日向臣打听了轨道之事,并详加细问飞船、铁船等物,还遣人往印书坊购买《浮力追源》。观其行事,必有所图谋。”

赵顼一听,心头就是一惊。如果韩冈的一干发明泄露出去后只在国中流传,他根本就不会去担心。可事情一旦牵扯到契丹人身上,赵顼却是怎么都不能安心下来。

“速传韩冈进宫!”

韩冈又被加急召入宫中,两三天就能见一回天子,但这可不能算是宠幸。

上了殿,拜了天子,听了刘庠将整件事重新说了一通,韩冈直接就问道:“不知学士在担心什么?”

刘庠正气凛然,对着赵顼行礼:“陛下明鉴,秦人修郑国渠,十年不能东窥,可一旦水到渠成,便是席卷天下。轨道、飞船二物,世人趋之若鹜,当可见其效用,契丹人未必不会有用之于国中的打算,臣请陛下要对此事早作提防。”

刘庠口口声声请赵顼要多家方便,言下之意就是在说韩冈正在打造的轨道、飞船,没有才是好事,造出来就是个祸害。这样的想法,其实已经在朝堂中成了一股潜流,吴充说过、冯京说过,许多人都认为,这等容易仿造的发明造出来,其实是在帮着契丹和党项。这番言论,其中有多少公心,有多少又是私心,根本就不用多想。

“秦人修郑国渠是为了灌溉,能让其国中多出产百万石粮秣,其功用犹在当今白渠之上。不知辽人修轨道又能有什么用处?”韩冈冷笑着反问,“如果辽国整修轨道,绝不会是始皇修郑国渠,而是隋炀帝修大运河了。正是因为中国缺马,能节省畜力的轨道才有用处。若是如契丹那般,战马至以千万计,他们辛辛苦苦的去修轨道又了做什么?”

“飞船呢?”

韩冈都不想辩驳了,这些天他心头已经很烦了,虽然还不至于生气像赵顼的嘴角上那两个很明显的燎泡,但频频浪费口水,当然还是难以忍受。但在赵顼询问的眼神面前,还是得耐下性子询问:“飞船是攻城、守城时用的器物,只能固定在地上以防飘走,又不能用来作战,学士何须作杞人之忧?”

赵顼还要依靠韩冈主持军器监,也不能同意刘庠对韩冈的攻击,而且还是韩冈辩驳过多次的陈词老调,也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说了几句,就让刘庠退下去继续配契丹使臣了。

只是事情牵涉了到辽人,说不定党项人也已经在伸手了。若是过了一两年,在辽、夏两国的城头上,腾起一艘艘飞船;在码头甚至是大道之上,又有了有轨马车来运送粮秣军资,这对赵顼、对大宋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

“韩卿你还是要在监中多加防备,严守监中机密。朕可不想看到过两年,铁鹞子当真全身上下都穿上整套铁甲。”赵顼的话已经说得有些重了,但他还是要提醒韩冈。

“臣遵旨。”韩冈恭声行礼,抬起头后又道,“陛下放心,臣回去后必严加督训,让监中机密不至于泄露到西北二虏的那里。”

“哦,那就好!”赵顼有些累了,抬起手揉了揉额头。

“陛下身荷天下之重,还要多保重御体。”韩冈看着赵顼的动作,关切的说着。

‘保重?怎么保重?天天都不让朕得个清静!’赵顼想骂出声,但作为天子的自制力让他忍了下去。矜持的点着头,“韩卿有心了。”

韩冈低下了头去,‘差不多就在这一两天了。’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三章墙成垣隳猿得意(下)

辽国使臣遣人搜购《浮力追源》,这个消息不过一天,就在京城中流传了开来。

有了辽国的看重,使得韩冈的名望又高了一层。只是市井中也多了些担忧,生怕板甲、飞船这一干利器被契丹人学了过去后,反过来对付起大宋来。

比如飞船,这些天听着从西边传来的消息,连洛阳的酒楼都开始学着东京的七十二家正店,开始在门前造热气球为店铺打广告了。结构这么简单的东西,一家酒楼就能学得来,东京城中也有了专门为人造热气球的店铺。契丹人若当真想要将飞船学了去,实在是太简单不过。

不过韩冈的一番奏对也一起传了出去,世人受了他的灌输,明白了一件事,不论是锻锤、飞船还是板甲,辽国、西夏想学过去,在技术上没有难度,只是工艺和规模上差的太远,比不上大宋财大气粗、技艺精巧,名工大匠数以万计。

虽然不知其中有多少人相信了韩冈的这番言论,但至少能稍稍安定人心。而对韩冈的计划来说,一点紧迫感还是很有必要的。当契丹人开始仿造板甲、飞船甚至雪橇车、霹雳炮之后,宋人想要保持技术上的优势,是将自己治罪,还是给自己更大的权柄,这个选择想来还是不至于会选错的。

韩冈今天正值休沐,就将一干心事丢到了一边去,安心的修养。朝堂上为了两件案子该吵还是吵,轮不到他来操心,休息的日子他是万事不理。

在家中穿了身宽松的衣服,韩冈很是悠闲自在。上午在书房里回了几封书信,又读了一阵书。等到中午,吃了严素心精心烹调的佳肴,就在微煦的阳光下小睡片刻。一觉醒来,又与王旖在房中随意下起棋来。

韩冈的棋艺差劲得厉害,连着输了两盘之后,王旖让了他一车一马,第三盘才杀得难解难分起来。

只是韩冈在对着棋盘苦思冥想,王旖还有余力分神说话:“最近大哥身体不太好,前几天娘娘来信,说大哥前些日子心口疼得厉害,在床上躺了有十来天,连几部新义的修改,都耽搁了下来。”

韩冈这时正凝神的盯着棋盘,王旖的车落得位置正好,现在他要在丢马还是丢砲之间做个选择。想了一阵,终于还是选择将马给放弃。抬手将砲挪开,随口就道:“你那两个哥哥身子骨都不怎么样,仲元这两年风里雨里的忙着,倒是康健了不少。元泽那是读书写书用心过度,耗用心神太多。本来就得要歇下来一两个月,将养一下身子方才会好。”

韩冈说得事不关己一般,王旖顿时眉梢就挑了起来,啪的一声响,狠狠的吃掉了韩冈的马。

王旖常常闹些小脾气,韩冈笑了笑,不与她一般见识。应了一手,又道:“太医局的雷简前日送了两张药方,说是日常补身子的,正好岳父的生辰快要到了,礼物为夫也准备好了。过两天,就让韩礼带人一起送过去。”

听到韩冈说起药方,王旖追问着:“药方子有用吗?”

“听说挺管用的,官家最近喝的药汤就是改了这个方子。要不是雷简过去承了为夫多少人情,他也不敢将两张方子拿给为夫。”“不过这也只是治标而已。真正要养好身子,还是多活动。”王雱身体一直不怎么好,韩冈也不是没劝过他,都说了好几年了,

“呼吸导引大哥也是常年在做着。”王旖为兄长辩解道。

韩冈嘿嘿笑着:“动功、静功那都是要做的,怎么能可以偏废?没看为夫常年锻炼筋骨之余,还不照样学了些导引调息之术。这叫做内外兼修,你大哥走偏了路。”

听着丈夫信口开河一般的批评兄长,王旖有点不开心了,落子就不再留情,啪啪啪的几步下来,就快要将韩冈的棋给将死了。

韩冈皱着眉头盯住棋局,王旖则翘着下巴,鼻子里哼哼着,很是有点小得意的模样。

这时候,管家韩忠在外面通报一声,走进来:“舍人、夫人,外面有一个汉子,自称是蔡御史的家人,有急事要见舍人。”

韩冈没动弹,看着棋盘,信口吩咐道:“问他带来的是口信,还是书信。口信让他说出来,书信就让他交出来。”

他韩冈是什么身份,蔡确家的下人说见就能见的?再有急事,也不能失了身份,将性急表现到外面来。否则就是有失体面,贻笑大方。蔡确与自家又不亲近,他韩冈可不会将笑话漏给外人看。

韩忠听了吩咐,就连忙出去了。

不过蔡确怎么派人来了?韩冈有些闹不明白——棋盘就那么放着,他也无心去下了,反正也差不多可以确定这一盘是输定了。

冯京已经两天没有上殿了。因为事涉厢军聚众反乱一事,纵是宰相,也得照规矩避嫌在家中。不过冯京也不忘上表自辩,里面顺道将韩冈骂了一通——虽然现在是吕惠卿在兴风作浪,但整件事起头的还是韩冈。

可就是在这个时候,冯京的亲家却是跑来通风报信,是嗅到了什么风声?还是想做个称职的两面派?韩冈一时间,也想不出个头绪来。换作是王韶、章惇家的人,那就好猜了。

过了片刻,韩忠拿了一封书信过来,双手呈给了韩冈。

韩冈接过信:“没有其他的话。”

韩忠摇了摇头:“没有。他只是奉命来送信,说是要面呈舍人。小人费了好一通口水,才让蔡家家人将信交了出来。”

韩冈点点头,打开信封,抽出信纸。仅是展开一看,神色顿时就变得古怪起来。左手上的扇子不由自主的在棋盘上敲了一敲,叹道:“想不到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步!”

“官人,是何事?”王旖好奇的问着。

“嗯,你也该看看。”韩冈抬手将书信递给了妻子。

王旖接过来一看,顿时就是怒容满面。她这一回是真正的被气着了,将信纸往棋盘上用力一拍,也不管棋子落了满地,粉面含霜的怒道:“他们怎么敢将二哥也牵连进来?!”

“既然已经牵到了李士宁头上,当然会把元泽和仲元牵连进来,总不能直接找到岳父的头上去,许多时候,要绕一圈才能走到目的地。”韩冈冷笑着:“根究此案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嘛?要不然早就结案了。有什么好气的?”

情涉至亲,王旖心头有些慌乱,忙问道:“官人,那该怎么办?”

“人还没走吧?”韩冈转头问着韩忠。

韩忠摇摇头,“他正在门房那里等着官人的回覆。”

“去跟他说,我韩冈今日承了他主上的人情,日后必有回报。”韩冈说得直截了当,完全没有此时文人惯常见的委婉。不过能传递这般重要的信函,在蔡确家中肯定是备受信重的亲信,让他转述也不用担心太多。

韩忠恭声应了就要出门去,但王旖从后面叫住了他,“从帐房支五贯钱去,说是赏他喝茶的。”

韩忠正要点头,韩冈却道:“没那个必要,一贯就已经很多了!”

“官人!”王旖转头急叫道。

韩冈偏偏头,对王旖笑着:“给得赏钱太多,会让人误会的,不能表错了情。”对上妻子惶急的眼,他笑着安慰,“不用担心,天子怎么都要顾全岳父的体面。你不想想,岳父岂是寻常的落职宰相?”

“但二哥他说不定会被收进诏狱中。”王旖为兄长急得都快要哭了出来。被牵连进谋反案中,怎么可能不进牢狱走一遭?说不定现在范百禄那边就已经去白马县抓人了。想那牢狱之灾,岂是寻常人受得起?进去一天,就不一定能囫囵个儿的出来。

“那是当然的,就算天子不想动,下面的人却还是会照样做些事出来。木已成舟四个字,会写得人太多了。”韩冈笑容恬淡,“不过从京城到白马一个来回,少说也要两天时间。有两天的时间,足够为夫把这摊子事给处理好了。”

在丈夫脸上自信的笑容,王旖一颗惶急的心,渐渐平复下来。就像今年的上元节,韩冈被请去宣德门城上时也是这样的一副表情。从容的笑脸,仿佛任何难题都无法对他造成困扰。而宽厚结实的肩膀,也似乎能将任何事一肩给担下。

柔顺的倚着韩冈,双手紧紧抓住了粗壮的手臂,王旖低声道:“一切就都要靠官人了。”

感到怀中妻子现在的软弱,韩冈反手拍了拍王旖纤细的肩膀,轻笑道:“其实我也是得要靠着岳父的积威才能成功,狐假虎威罢了。”

王旖点点头,却聪明的没有细问,只是细声又问道:“要不要派人去白马县,跟二哥说一声。”

“没那个必要!……说不定外面就有人正等着为夫这么做呢!”韩冈拿着乌檀折扇一下一下的,有节奏的敲着棋盘,笑容也一点点的转冷下来,“要下棋就得照着规则好好的下,像现在这般不守规矩的乱来,就别怪我掀棋盘了。”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四章岂料虎啸返山陵(一)

第二天便是月亮正圆的望日,也即是朔望大朝会的日子。

就在圆月西斜,仍是星光漫天的四更时候,聚集在宣德门外,等待上朝的官员们之中,气氛便已经很不对了。

多少人在交头接耳,在人群中传递着一桩石破惊天的消息。只用了片刻的时间,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王安石的儿子已经被牵连进了李逢、赵世居一案之中。

韩冈并不奇怪这一点,官场就是这么一回事,消息不可能被隐瞒,只会被或有意或无意的扭曲。

昨天赶在午后,蔡确送来了,尽管只是提前了几个时辰——到了入夜之后,章惇、吕惠卿还有王韶都派人来送信了——但这几个时辰,就是一桩大人情,能让韩冈早做应对,也能让韩冈有时间去通知王旁。虽然他没有去做,可人情就是人情,是恩怨分明的韩冈必须要还的债务。

所以当他见到蔡确板着脸,站在宣德门下履行着御史的职责,用鹰隼一般锐利的视线,盯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是,韩冈也得在脸上浮起一个笑容,作为感激这份人情的表示,点着头送给蔡确。

礼仪性质的朔望大朝会上,气氛虽然紧绷着,却并没出什么意外,很顺利的就结束了。除了冯京这位宰相没有上朝之外,也就王厚上朝,稍稍引人注意了那么一点。如当年的唐炯一般,在大朝会上将新旧两派一齐骂遍的疯子,十几年也不一定能出一个。

但朝会之后的‘崇政殿再坐’,也就是一如既往地崇政殿重臣议事,却不可能再如朝会时一般风平浪静。

照常例,与朔望朝会同样扩大化的议事,让韩冈等身居要职的两制以下的臣子,也得以与宰执们一齐站在了崇政殿中。

照常例,此时的议事,应该说一些需要协调各个监司之间关系,共同来应对的重要议题。

照常例,应该是宰执们保持着重臣的风仪,在天子面前,与监司主官们一同商议军国重事。

但今天却没有什么常例了,赵顼眉头越结越深,他在这座殿上坐下来已经有半个时辰,但正经事一件也没有开始议论。

李逢、赵世居一案的主审范百禄正唇齿翻飞:“世居自受人言貌类太祖,便结纳匪人,议论军事、怀挟谶语、搜检星图,所谋非小,所交非类。李士宁收其所赠钑龙刀,与其共饮,岂能置身事外?李士宁其人出入睦亲宅【注1】,王旁与其深交,又岂云不知?”

吕惠卿苦恼无比,他不想帮助王安石辩解,他要坐上新党真正的领袖,就必须削减王安石的威望。但现在他却必须为了新党,而保护住王安石这面旗帜,“杜甫赠汉中王瑀诗云‘齨须似太宗’,与此何异?李士宁交游甚广,收受赠礼甚多,何止一刀。此事又与王旁何干?厢军聚众为乱,千百人得见。今日能动用厢军,日后难道就不会动用禁军。”

“厢军为乱,乃大臣行事不谨,致使军变。军士当深责,大臣又岂无罪责?近闻有力工放火于汴河之滨,此事难道只是力工之过?”

韩冈抿着嘴,并没去在意自己正被人攻击着。吕惠卿为了控制局面的走向,肯定要帮自己说话的。

他只是看着一个个正口沫横飞的国之重镇,他们用言语当做刀枪,向着对手砍去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天子的心情?

……应该是考虑过了。韩冈转动着眼珠,看看吕惠卿,又看看吴充,对自己的判断加以确认。

已经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但他们最后的选择,还是一定要就此分个胜负出来!

韩冈抬起眼皮,望着高高在上的天子。面无表情,端坐如木偶石像,可眼下的这个局面,应该是赵顼不想看到的。

作为一名领导者,不论是他统领的是一个亿万人口的国家,还是仅仅十来人的小队,都不会希望下属是铁板一块,将自己架空起来,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但也不会希望手下人势均力敌的对立起来,让该做的正事无法顺利的施行。

正方反方的一个合适的比例,应该是四六开,或是三七开。让主导事务的一派,有着足够的权力去做事,但也不至于让他们太过张狂,而忽略了领袖。必要时,只要偏向反对派,凭着手上的权力,就能将正方反方交换一个位置。

但正反两派的比例如果是二八,情况就会变成一面倒,偏袒反方也改变不了结果。而若是对半开,就可以见到正在崇政殿殿上,上演这一幕扯皮和互相攻击的场面。

异论相搅,是赵顼的选择,也是大宋几代天子经验的集合。就算王安石当政的时候,朝堂上新旧两党的比例,也是保持在一个正确的水平线上。新法的确是在顺利的推行,但王安石也不能不仰仗天子的权威才能行事。

可眼下的情况,很显然异论相搅的手段已经让朝局走上了歧途。无论新党、旧党,都没能占据上风。赵顼尽管在政事上继续偏向吕惠卿,但天子既然要保持着朝堂上的两派对立,吕惠卿也就无法像王安石一样,控制住朝堂大局。

并不是吕惠卿能力不足,而是他的威望不够,不足以如王安石一般,借助一点点的皇权,就能顺利的压制住对手。冯京、吴充、王珪都是根基深厚,不输当年的富弼、韩琦、文彦博多少,可吕惠卿却没有王安石用三十年时间,积累下来威望,而仅仅是一个新进而已。

可是这样的僵局不会保持太久,天子不会容忍朝堂分裂的局面继续下去。对此,无论是哪一边都很清楚。只不过,在双方的想法中,两边既然肯定要分个胜负出来,与其等着天子自己下判断,还不如先行动手,自行将结果得出,最后再让赵顼对这个结果来加以认同。

吕惠卿一直就在准备这样去做,只是他缺乏一个恰当的借口,让他将几个绊脚石赶出朝堂。

他从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不认为自己会输给冯京、吴充,仅仅是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而已。所以厢军聚众生乱一案,吕惠卿立刻就紧紧抓住不放。虽然只能说是很勉强的借口,但只要能将对手逼入势不两立的境地,还想坚持新法的天子就不能不认同他吕惠卿想要的结果。

同样的想法,也同样存在与冯京、吴充等人的心中。相对于汴河边上的官营水力磨坊里的一干厢军,犯下的那点小事,赵世居、李逢谋反案就严重得多。也让难以受到天子偏袒的旧党,有机会彻底清除新党。

双方争辩的焦点从谋反案到厢兵作乱案,继而又将厢兵作乱案丢到一边,却把对方施政上的错误一个个的揪出来,将崇政殿吵得如同菜市口一般,当然最近行事不谨、出了不少纰漏的韩冈也成了靶子。新党旧党的臣僚围绕着韩冈的功过争论了起来,他们并不在乎对错,只在乎能不能压倒对方,

“厢兵作乱,力工纵火,皆是韩冈行事不谨之故!”

“纵然军器监要代水磨坊,但其中厢军的给俸,何曾会少?既然俸禄不减,此辈若无人指使,如何会与京中作乱?”章惇立刻出班,帮着韩冈说话,“指使厢军攻击大臣府邸,岂能轻赦!?”

“不知辽使在外搜购《浮力追源》,又是谁人指使?”

王韶为韩冈辩驳:“辽使年年来买书,不见有人查。如今不过一本流传世间的寻常书卷,又何须大惊小怪。”

“有此书,即可造飞船、板甲,契丹骑兵百万,得此二物,乃是如虎添翼。”吴充音调低沉,似乎是在为大宋一片黑暗的未来而痛心无比。

章惇一声嗤笑:“不知之前是谁说铁船乃是无用之物,《浮力追源》尽是无稽之谈?”

赵顼听得烦了,心头如同火烧,嘴上的燎泡越发的疼了起来。一眼看到韩冈仿佛无事人一般,站在班列的后面始终没有发话,就点了他出来。不论吕惠卿是准备将韩冈当成是杀手锏,还是根本没有将韩冈当成战力给算进来,赵顼都想听听他的意见。

“韩卿,这两件事你怎么看?”

韩冈依言站了出来,一锤定音的话本来是准备留在最后才说的,但天子相询,也就只能提前了。

“厢军聚众为乱一案,其事涉及微臣,臣不当言。至于王旁事涉李士宁案,子不教,父之过。既然范百禄言王旁与李士宁往来密切,那就召其父入京来询问便是。”韩冈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基于不同的理由,“想必能教陛下自此安心!”

韩冈用重音着意强调了最后一句,在静默下来的崇政殿上,他谦卑的低下头,双眼盯着脚下的一块块被烧制得闪着金属光泽的方砖。双手持笏,等着天子的回覆。

他不怎么擅长下棋,但他擅长掀棋盘。

注1:睦亲宅是宋代为宗室们所建的宅邸群,其实就像是个笼子,便于看管而已。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四章岂料虎啸返山陵(二)

【还有一更下午补上】

将前任宰相以事涉谋反的名义——说难听点就是待罪之囚——召回来询问。就算是所有对王安石恨之入骨的旧党大臣,他们在最疯狂的梦里都没敢这么想过。

他们穷究李士宁涉及谋反一事,的确是准备敲着边鼓,迂回前进,将王安石的两个儿子拖进来后,最后逼王安石接下一个教子无方的罪名。但怎么会有人敢将王安石直接牵扯进来,而且说这话的还是韩冈——王安石的亲女婿!

即便王安石已经离开相位,但他一手推动并主持的变法事业,直到现在也还是国家施政方略的主流。对于当今的天子,王安石是如师如友。尽管现如今,王安石的圣眷已远不如当初,可是尊重和信赖还是有的。隔三差五,赵顼也还会派亲近的内侍带着礼物去江宁探问,可见他对王安石的宠信不衰。

赵顼疑惑的盯着韩冈,这是他的激愤之语吗?

如果韩冈现在的表情是愤怒,方才的说话是咆哮,正在殿中的几名御史,就可以送他一个君前失仪的罪名。可韩冈平静得如同井中水月,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

“招王安石入京询问?”赵顼心头疑云丛生,一个字一个字的问着韩冈。

韩冈即刻回道:“此案久拖不决,牵连甚广,又事涉宰相之子,自当将其父招入京来。”

天子与韩冈的一问一答,顿时就让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韩冈说得这几句话,用意只在最后一句——

他是要请王安石回来!

他是要请去位出外的王安石回来!

……这如何使得!!!

同样的反应出现在不同的阵营中。

一旦王安石时隔半年多重新见到天子,那情况会变得怎么样,在殿上的一干重臣,都能推测得出来。最近这段时间,他们的表现实在太差了,天子不可能不怀念的过去王安石为相之时的朝局。

旧党中人当然恨不得王安石在江宁养老,从现在的五十三四,一直养到死为止。以王安石的声望,一回来就必然轻而易举的控制住朝局,到时候他们就又要过上在泰山底下生活的日子了。

不过新党中人应该是欢喜的。吕惠卿用了半年的时间没能解决掉旧党,如今事事受到朝堂上的掣肘,已经让底层的新党官员感到不耐烦了。身居高位的几个核心,身上的压力都很大,王安石能回来,对他们都是好事——只不过,应当将一人给排出。

王珪脚动了动,但他还是忍了下来。冯京今天不在,他没打算强出头。瞅着对面的吴充,盼着枢密使能站出来。可这时一道人影从王珪眼角闪过,定睛看过去时,竟是吕惠卿跨出班列。

来自福建的参知政事立于大殿中央,对着天子朗声道:“陛下!臣以身家性命作保,王旁必无涉此案!”他要保着王安石这面旗帜,却不想这面旗帜重新在政事堂中飘扬起来,新党的中军大纛只能有一面,就是他吕惠卿。

韩冈惊异的看了吕惠卿一眼,他没想到吕惠卿竟是第一个跳出来的。以他的判断,吕吉甫再怎么不想看到王安石回京,至少也该稍稍犹豫一下,排在第三、第四号出场才是。

吕惠卿义正辞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