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执天下(cus)-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南也只剩下喘息的气力,但韩冈的手指指尖却仍在背后慢慢划着。春潮之后,敏感至极的肌肤被指尖划过,她忍不住颤抖着。杵在身子里的那个东西依然火烫,熨得小腹又热了起来。自己都一次次的攀上巅峰,身子已经软得没有了气力,还是没能让丈夫的第二次缴械出来,凑在韩冈耳边低声告饶,“官人,让奴奴歇一歇吧。”

声音即娇且媚,还带着一丝沙哑,荡人心魄。韩冈不再玩了,用力拍了拍如同最为细嫩的豆腐一般的饱满臀股,却又爱不释手的揉捏起来,不过没忘叫着正春意涌动的小丫鬟:“墨文,给你姐姐端碗饮子来。”

日常滋补用的药汤,就在外间用小炉子炖着。韩冈在喝着,而几名妻妾也同样在喝着。这等在战乱时会被丢到一边的奢侈的养生之法,在如今的太平时节中,却是普遍而又普通,官宦人家无不如此。

墨文颤声应了,披着一件背子就掀帘下床。只是她浑身都软绵绵的,连走出去的动作有些不自然。

周南目光追着她娇小的背影,低声唤着:“官人。”

“嗯?”

“墨文都十六了。”

“这事不急。”韩冈轻轻一笑,“为夫今天可是要将你给喂饱。”

周南的身子又热了起来,轻咬银牙,声音婉转如歌,“官人要奴奴,奴奴就拼将性命服侍……”

一夜的欢愉没有影响到韩冈日常作息,他还是在日出前的晨曦中起身。

以房事来调剂身心和旦旦而伐的涸泽而渔,完全是两回事,韩冈有着足够的自控能力,家中的绝色纵然让他贪恋,但也不会如同吸毒般的沉迷。不过昨晚是周南的生日,未免用力多了一点。回头看看房中,被折腾了半宿的周南尚在海棠春睡之中,也不知何时能起。

外朝不厘务者谓之常参,他们日日都要上殿,在天子并不出现的垂拱殿上,由当值的宰相领着向着空空的御榻朝拜。而韩冈管着军器监,就不需要去每天去宫中站班,只参加起居以上的朝会。在家中悠闲的吃过早饭,直接去往军器监。

“周全拜见舍人!”

韩冈到了衙门之后,处理了一些日常的公务,便将如今大名鼎鼎的周全,叫道了面前。

作为飞上天空的第一人,他不仅在市井的说书人口中,有了一个‘飞天周铁钩’的匪号,还被赵顼赐了一个武官的身份,以奖励他敢为人先的胆量。

至于韩冈,是靠着献上板甲和飞船减了两年磨勘。这个奖励对普通按部就班熬资历的官员倒是很有用,但对像韩冈这样,从来都没有做满一任、以三级跳的动作在官路行走的人来说,其实是有等于无。

倒并不是朝廷不重视发明创造,只是韩冈他走的是文官路线,如今离侍制又只有一步之遥。想靠板甲和飞船的发明来挣功升级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板甲局成功的大批量出产板甲,给禁军换装之后,让天子满意,那才是他加官晋爵的阶石。

周全的相貌粗豪,一看就是猛将的模样,失去的一只手又是为国而伤,所以在面圣的时候,这副卖相对了赵顼的眼,原本预订的恩赏是从九品的三班借职,但赵顼发出的口谕,却变成了正九品右班殿直。

官阶高了两阶之后,让韩冈在军器监中安排周全的工作也方便了许多。当以飞船为名的新作坊,从城外搬回到之后,周全就成了在军器监中任职一名官员。等到韩冈顺顺利利的将两位暗中使坏的官员送去了广南,使得他在军器监中的声威,一时无人敢于反对他的命令。周全不但管着飞船作,也便兼管起了板甲局和飞船作中的保卫工作。

“新飞船的情况怎么样了?”韩冈问着。

“回舍人的话。只是载人的飞船,天天都在金明池那里试飞。可是要想将油炉子也一起搬上去,飞船上的气囊差不多还要再大上一倍。可这样一来,油炉子又显得不够用了。”毛茸茸的胡子脸上显出几分急躁。韩冈吩咐下来的话,周全他一直催着下面人去动脑筋,但一个多月了,却还没有结果。

韩冈呵呵的轻笑了两声:“这事不用着急,悬赏出去让人想办法就是了,要个好一点、能生旺火的炉子。”

韩冈已经让军器监中的工匠们习惯了悬赏,比起空泛让人发明一个有用的武器,直接指出需要在哪一项上有个合用的发明更为有效。给出一个明确的问题,让军器监中的能工巧匠们去思考答案,得到让人满意的回报的几率要大得多。

“小人明白。”

“监中今天的情况怎么样?”韩冈又问道。

“原本担心被监中沙汰的工匠这下都安心下来了,也没几人说不愿去东京城外。”

韩冈点点头。周全他性格精细,为人又善机变,与外表完全不同,要不然韩冈也不会让他出面演那场戏。而如今也让他在监中做着包打听的工作。

周全有些犹疑:“舍人,如果当真迁去汴口边上,会不会让那些水力磨坊里的人闹出事来。”

韩冈心中的一番盘算也不瞒着周全,笑道:“动人饭碗,肯定要得罪人。但帮人保住饭碗,也同样能卖好人。我是判军器监,安抚工匠是份内事。水力磨坊的事,不需要我来操心。”

昨日才上殿向天子禀明的提议,韩冈此前已经让周全在监中露出口风,来安抚因为新型锻锤推广之后,而变得惶惶不安的工匠们。机器代替人力,手工业者失业是必然,但韩冈无意去做军器监工匠们眼中的恶人,自己管着的这个地方,他需要留下一个好名声。

这几日也有几人来向他确认关于军器监中作坊迁往城外的消息,不过韩冈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在赵顼点头或是摇头之间,他也没有权力给出一个答复。

但现在周全的回报,已经证明了他安插进军器监中的亲信,已经将他的心意没有扭曲的传了出去。想必接下来的几日,几代人都在一直居住在京城的匠人们,会想方设法的打听到他韩冈昨日在殿上的发言。

“你现在回去后,想必找你打探消息不会太少。该怎么做,想必不需要我再多说,只要能安定住监中人心就够了。让他们明白,只要我还做着判军器监,就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的。”

周全一拱手:“小人明白。”

“不是‘小人’。”韩冈笑着摇摇手指,“是‘下官’!记住了,是‘下官’,不要再说错了……”

韩冈对自称的纠正,让周全眼中满是感激,一挺胸,拱手壮声:“下官明白!”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一章纵谈犹说旧升平(九)

【赶在了六点前,勉强还能算是下午吧。还有上一章的更新,最后闹出了笑话,现在已经改正过来了,多谢各位书友的指正。】

周全虎虎生风的大步跨了出去,步履间又多了几分自信。

韩冈在后面看着他走出去,唇角上就带了点笑意。

会待人,才能用得好人。周全之前是韩家的下人,这个身份以如今的习俗,就算他做了官之后,也不会有所改变。但这件事,各自心里有数就行了,没有必要一天到晚的提醒着。毁家灭族的怨恨往往就是在一个不经意的态度中种下的,韩冈在这方面一向很是小心。

“去板甲局,把臧樟找来。”

韩冈将门外的小吏叫进来,吩咐他出去找人,又想回周全的事。

周全如今在军器监中耳目通灵,算是个很有用的亲信。不过也仅此而已,到了军器监之外,就没办法再帮忙了。韩冈想想,发现自己的个人势力还是太过于浅薄,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章惇和王韶只是盟友而已,王旁尚在白马县的府界提点衙门中任职——否则说不定还算是一个可信的助手——换句话来说,他其实一直都是在孤身奋战。

之前的三位幕僚,已经各散东西。方兴和魏平真得官之后,都外放了州县担任幕职——他们能这么快就有了官阙,也是韩冈活动的结果——只是没有一个出身,他们在官场中,正常情况下其实都走不了太远。所以游醇还是准备考进士,去了国子监读书,准备迎接今年的贡举,现在也就住在国子监中的宿舍里。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日后这三人都能成为助力,但眼下韩冈还是需要几个能派得上用场的助手,尽管监司之职,不需要清客来辅助公务,但他日后迟早要外放的,什么没几个清客和幕宾,在州县中做事也是麻烦。

叹了一口气,韩冈还是盼着关学一脉的同窗能来投奔于他。他已经为此在给张载的书信中专门提过了,希望能给他推荐几位合适的人选。

臧樟很快就到了,由于韩冈的举荐,原大炉作的作头成了板甲局的同管勾官,另一位管勾官是由内侍兼任,负责将局中事务及时通禀天子,就跟斩马刀局的情况一样。见到监中多出来的阉人,韩冈都不知该说什么好。赵顼管得实在是太宽泛,这是天子该做的吗?幸好几位被派来做监军的内侍都很聪明,没敢在他面前乱来,而是老老实实的等着分功劳,否则韩冈肯定是忍耐不住。

“舍人。”臧樟进来后先行了礼,“不知舍人唤下官来此,有何吩咐?”

“只是有些事要询问一下管勾。”臧樟在军器监中的地位不低,要不是他的官身是靠着打铁得到的,就算接替白彰留下的军器监丞的职位,也不会在监中引起异议。对于这样的一位技术官僚,韩冈都是保持着几分敬意,“板甲局筹备完毕,板甲也开始按照预定目标每天出产。我昨日面圣时,已就此向天子禀报过,天子也说这事的确做得好。”

看了眼脸上泛起喜色的老工匠,“不过有些事想必管勾你也听说了,若是板甲局的作坊过些日子迁往京城之外,不知你能不能安排妥当?”

臧樟有些迟疑,“其他倒没什么大问题,人也好、作坊也好,迁过去就迁过去了,只要有份活干,哪里不是生活。再说,离着京城也不远。就是生铁的事,如果迁到水边,肯定就是日夜不会熄火。那时候,作坊中取用的生铁能不能供得上来?”

“徐州的生铁应该没有问题,实在不行还有相州和磁州。”

“利国监的铁矿就那么大,徐州能送来的生铁数目可能凑不上。相州和磁州从矿坑到水路的距离要远过利国监,用得又是石炭,成本太高,质地也不好。”臧樟说道,“而且去年天下铁课才五百万斤啊,连英宗皇帝的时候都不如,那时可还有八百万斤!”

“治平年间的铁冶可有‘私人承买’?现在各地矿上的冶户不都是改成了官府抽分。铁课少一点很正常,但总产量还是是增加的。”

正如臧樟所说,如今全国的‘铁课’总数每年是五百万斤——这里的‘课’是课税——比起英宗时的八百万斤少了近半。但这是因为朝廷对于铁冶管理制度进行了改变的缘故。各地的矿监依然还是官府控制,但最底层的开采和冶炼渐渐的都变成了私人承包制——‘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出产以官二民八来抽取——也就是生产出来的生铁官府抽两成当做税收,剩下就让坑户自己贩卖。

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来说,将矿石冶炼交由私人承包,其实是种倒退。可从管理上来看,将最为繁琐的采掘和冶炼外包出去,却是省了朝廷的许多人工,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去从事冶炼这个行业。比起旧时的冶户受到官府欺压,而户口不断流失的情况,要强了上不少。

“而且矿山遍地都是,只要有人,就能开采出来。单是徐州利国监的出产,其实可以远比现在要多。”

虽说如今的开采技术主要还是以浅层矿藏为主,但要满足举国上下对铁制品的需求,却已经足够了。一幅全套铁甲不过二三十斤,一百万套,才几万吨铁而已,实际上一年的需要不过五分之一,一年有二十万套就足够了,即便加上日后要生产的铁器,也不过需要五万吨。

当然,以现有的技术条件,一年五万吨铁,其冶炼、锻造的难度肯定远远超过后世,但只是作为原材料的矿石、煤炭,想要开采出足够的数量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增加一点效率就可以了。徐州后世有名的利国铁矿,韩冈又不是没听说过,只是他现在才知道‘利国’二字来自于此时。那个产量有个零头就够了。

“但也要有人啊。利国监十六个矿坑,一年下来也不过几千万斤矿……”

“若本官记得没错的话,矿石从矿坑运出来,基本上都是用肩挑背扛的吧?”

臧樟点了点头:“矿上哪里有好路,到处都颠簸得厉害,别说马车用不了,就是独轮车都用不长,只能用人力来。”

韩冈抽出一张纸递下去,这是他用炭笔画的轨道和有轨马车的图样,后面详详细细的用蝇头小楷写了上千字的说明。

臧樟低头一看,顿时就疑惑的皱起眉头:“这是……”

“这是我准备在矿山上用的有轨马车,原理与雪橇车差不多。可以用在矿山处,也可以用在码头上。应该会比用普通的马车要好许多。”韩冈吩咐着臧樟,“论起监中的匠人,你比我熟悉得多。回去推荐几个合用的人手上来,看看能不能将这轨道和有轨马车给造出来。到时候用在五丈河码头到监中的道路上,也省得用太平车来回转运生铁了。”

五丈河是运来徐州的生铁的水路,每天都有船只停靠在军器监的码头上,但码头离着兴国坊虽说不远,但生铁、石炭等原材料的转运照样很是麻烦。韩冈早就有心铺设铁路,虽然还不可能用铁,但用硬木为轨应该不会有问题。

“另外在监中,在轮轴轮毂的方面要加以悬赏。有轨马车需要一个更为稳定的轮轴和轮毂,木质也可以,但若是能用钢铸、铁铸那就更好了。”

“下官明白。”臧樟没有二话的就点头,有板甲和飞船在前,韩冈不论说要造什么,在军器监中都不会造成疑议。

臧樟下去了,韩冈敲了敲桌子,又翻了翻随身携带的小册子,想起来还有炭火也是一桩亟需要解决的事。日后徐州利国监的铁矿石产量上来了,木炭的数量恐怕就不够用了。但改用煤炭,则炼铁质地不佳。

韩冈记得后世炼铁都是焦炭,不知是不是就是因为直接用煤炭会有什么问题。不过以他现在的地位,命人炼焦也不会多麻烦,就当成烧木炭好了。每个地方的煤炭都要试一试,看看哪个地方的煤出产的焦炭更合适炼铁,到时候通过水路转运到徐州去。

想到这里,韩冈忽然怔了一下,他记得徐州附近似乎也是有煤的,而且后世的苏北皖北——也就是如今的两淮——是遍地煤矿,靠着小煤窑发家的朋友,韩冈旧年也认识几个。中国石油虽然不多,但就是煤多,千年前后都是一样。

其实采掘也好,冶炼也好,这些都不能算是他的分内事,如果板甲局因为生铁不够而不能提供足够的产品,责任算不到他韩冈头上。各地的铁监自成系统,又不归他韩冈管辖,这是三司中的盐铁司的差事。

不知道如今的三司使元绛,会不会因为自己插手这方面的事务而心生不满。不过韩冈想了一下也就放到了一边去了,如果元绛当真因为职权被侵犯而与自己过不去,赵顼可不一定会袒护这位三司使。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一章纵谈犹说旧升平(十)

韩冈前几天在崇政殿上的提议,通过正式的奏章已经递到了赵顼的案头上。政事堂两方对立,支持的和反对的各占一半,最后只能交由天子圣裁。而赵顼到现在为止,也没能拿定主意。

虚外守中的国策,五代时臣弑君、下克上的混乱,还有契丹人始终存在的威胁,让缺乏安全感的大宋几代天子,都习惯性的将最强有力的东西留在身边。能放在京畿就不会放在外路,能搬进京城,就不会留在城外。不论是军队,还是作坊,都是一样。

军器监负责钢铁锻造的工坊,直接为大宋的百万大军服务,从机器到产品,都是赵顼恨不得能藏进宫里才放心的宝贝。韩冈要将板甲局的几个作坊移出城外,即便仅仅是放到已经归属开封府管辖的旧郑州,依然有着很大的阻力——在朝中,更在赵顼的心里。

“王卿。”这一日的崇政殿议事之后,赵顼留下了与韩冈最为亲近的王韶,“韩冈要将军器监的锻造作坊迁往汴口附近,以便利用水力,不知王卿你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当移!”王韶肯定地点头,不出意外的支持韩冈的提议,“近二十万京营禁军的家眷,有一多半就在京城之外,不见军中不稳。只要板甲局作坊留在京畿,何须在意是否在一道土墙之内。”

“但万一军器监中的机密泄露,又该如何是好?”赵顼忧心的就是这件事,“作坊身处城内,可以严加防守。而一旦出了城,又该如何封锁?”

“陛下有所不知。岷州滔山监虽以铸钱为主,但立监时起就开始使用水力锻锤,以用来修补甲胄和刀剑……这是由一名来自景德镇的配军所献。”王韶半真半假的说着,这等小事根本无法查证,“而景德镇用水力锻锤粉碎瓷石,已经有几百年,用者甚多,能造此物的工匠亦为数众多。守秘亦是无用。”

赵顼有些不理解:“那为何韩冈还要悬赏征求水利锻锤,又要请了苏颂出来?”

“打造板甲,与粉碎瓷石、修补甲叶、刀剑,在形制当是有所差别,故而韩冈才会再以重金悬赏改进的水力锻锤。”

话题就这样绕回来了。“既然是新式锻锤,那必然是机密,难道就不需要守秘?”赵顼反问着。

“韩冈才智虽是出众,但他的一干发明,都不是机巧之物,只是难以想到而已。飞船、锻锤、板甲、霹雳砲、雪橇车,无一不是制造简便,易于打造。自然,也就是轻易便能仿效,难以严守其中之秘。只看如今七十二家正店门前便知端的。”王韶偷眼看了一下脸色沉重下来的赵顼,“不过西北二虏国力远不及中国。中国能在两三年内打造百万兵甲,西虏北虏即使合力,十万亦是难及。与其遮遮掩掩,耽误时机,不如尽快给五十八万禁军整体换装板甲。等到国朝兵利甲坚,严阵以待,西北二虏又何敢再欺中国无人?!”

王韶站在韩冈这一边是没错,这番话大半也是转述,但如果韩冈说得没有道理,王韶也不会在天子面前为其张目。

赵顼沉默半晌:“依王卿之意,就是泄密亦无妨?”

“非也。”王韶摇摇头,“此举正是为了防止泄密。”

赵顼闻之一怔:“此话怎讲?”

“陛下明鉴。板甲所耗人工仅及札甲十一,所用人力当然也远少于旧时。札甲诸作转入板甲局者,只有三一之数,若是不为其余人等找一条出路,便会有数百上千名工匠成为冗员,最后被扫地出门。万一其中几人叛国而去,投奔契丹、党项,其后果当不下于张元、吴昊多少。”

“此事韩冈为何不……”惊讶不已的赵顼说到一半,就已经恍然大悟。

如果韩冈直接说原本打造札甲的几百名工匠已经一起没了差事做,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被被军器监扫地出门,朝中必然会有人借题发挥。韩冈隐而不谈似乎也是有道理的。

“只是朕就这么是非不分吗?”赵顼有点不高兴。只是想想上元节的事,他又叹了一口气,韩冈当是怕了政事堂中的那几位,“此事朕就准了,不过军器监中工匠们都要安置好,不要给朕出乱子。”

“陛下圣谕,臣必会转告韩冈。”

……………………

七八天的时间不算很短,当初打造板甲也就几天工夫。但韩冈所要的轮轴轮毂却没有收到一个让他满意的回复,尤其是铁铸、钢铸的轮轴、轮毂根本不可能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给弄出来,要在钢材的材质和车床技术上有大突破才行。韩冈也明白,能像如今的上等马车那样,在轮子外缘钉上一层铜皮就很了不得了。

木质轨道倒是出来了,现在只有二十丈长,占了一条僻静的巷道,十几名工匠正准备打造有轨马车,除了轮子,其他部件都已经准备完毕,与普通的马车根本没有什么区别。韩冈估计最多也就一两个月,便能见成果了——兴国坊的军器监中是天下最不缺高手工匠的地方,技术水平达不到那没办法,可只要技术条件许可,韩冈要什么,工匠们都能给个满意的答复——再试行一段时间,加以改进,便可以推广到矿山之中。

除此之外,韩冈的奏章也终于被批复下来,几个锻造作坊终于确定了可以迁往汴口,而当地的水力磨坊将会在一年间逐步撤除一半,以给军器监腾出空位来。

拿到圣旨,之前一直如同深海鱼一般在军器监中洄游的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铁甲、钉钗、铁身、纲甲、柔甲、错磨、鳞子、钉头牟等八作的作头,加上十几个工匠头目,还有没有调入板甲局的数百名匠人,一起被召到了韩冈的面前,将正堂的大院,挤得水泄不通。

打造札甲的八个作坊中,水平出众的工匠早已被韩冈调动到了板甲局中,加上尽力塞进去的一部分小工,归入新局的人数占了其中总数的一半左右。而剩下的匠人并不说不能用,只是已经尽力扩充的板甲局中,塞不进更多的人了。

等待他们这些工匠的未来,拿后世的话说就是下岗,以如今的词汇则是沙汰——像筛沙子一样淘汰掉不再需要的冗员。

“……不过本官不是这样的人。”韩冈冲着几百名眼中满是期待的工匠们高声说着,“既然夺了你们的差事,当然会为你们找个出路。想必你们都听说了,本官奉旨设立板甲局之后,就奏请天子,将局中作坊逐渐移往汴口,以便利用水力。而军器监的铁器锻造,将会扩大规模,转出一部分打造农具,而将不仅仅限于军器。今日天子已下恩旨,你们之中只要想留的,就都能留下来!”

一片欢呼声猛然响起,几百名落选板甲局的工匠,担惊受怕了这么些天,终于可以安心下来陪着家人享受春光了。

韩冈挥挥手示意他们散去,笑着转身进屋,却见一人匆匆而来,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来人是韩家的下人,周全认识他,见到韩冈闻言脸色微变,就立刻问道:“舍人,出了何事?”

韩冈神色恢复平静,淡然一笑,“一百多汴口水磨坊的人,方才进了城,正一起往家里去了。”

周全听着就顿时大怒,须发皆动,一声暴喝:“好狗胆!”

“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鸟雀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周全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韩冈哈哈笑着,“世间的道理都一样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给人一条出路,有多少人会忍气吞声?”

砸人饭碗,若是安抚不当,肯定会有乱子,韩冈当然不会没有心理准备。减员增效四个字韩冈当然知道不是那么简单。曾孝宽这段时间,一直在刻意减少来军器监的次数,以防与声势正盛的韩冈对立。曾孝宽的放权,也使得韩冈就必须一人担起责任。

听着韩冈的口气,仿佛在体谅磨坊里的人,周全就奇怪的问道:“那舍人为何要去抢他们的地盘?”

“树就那么大,能做窝的树杈就那么几个,不去抢,怎么做窝。”韩冈脸上的笑意,随着话声一点点的变得冷了下来,“我是判军器监,当然要顾着自家人。”

周全一个劲的点头,想了想,却又问韩冈:“那如果舍人在三司里做事,还会帮着军器监吗?”

韩冈哈哈笑了两声,并没有回答。却是反问道:“周全,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周全一挥铁钩,恶狠狠的喝道,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战前请命的时候:“舍人!让下官带人去堵着那些个磨坊里的驴货,废了领头的几个,看他们还敢再闹事!真当我军器监里的汉子都还是吃奶娃儿不成?”

“你有这个心就行了。”韩冈微微一笑,要想做事,有些事就是免不了的:“一个饭碗两家争,磨坊的人已经进城来闹了,你将人约束好就行了,韩缜不敢看我的笑话,你旧时的那些兄弟也不是白白吃饭的。”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一章纵谈犹说旧升平(11)

【前一章的序号错了,应该是纵谈犹说旧升平(十)。】

韩家所在的常乐坊处,近百人气势汹汹的当街涌来,路上的行人车马纷纷避让。

“出了何事?!”有人被推搡到一边,茫茫然的问着。

“你们这是要造反呐!”被人挤垮了摊子的一个老头子怒声喊着。

多少人看着一百多精壮汉子组成的人群,皆是好奇的望着,不知了什么事。

“各位父老,惊扰了。”领头的一名干瘦干瘦的中年汉子站在街口,向四面团团作了个揖,大着嗓门说着,“俺们今日只为判军器监的韩冈那狗官来。照常理,他打他的军器,俺磨俺的米面,两家本不想干。可曾想那韩冈为求功劳,偏要把作坊移到汴河边上抢俺们的位置,将俺们的活路都给断了。可怜俺们家里还有父母浑家孩儿要养活,这一下不是要逼人走绝路吗?不是俺们要闹事,实在是没活路了!!”

但周围却无人受他煽动,恍然之下,纷纷说道,“原来是汴河上的那群磨工啊!想不到他们也有这一天?”

甚至有人认识这位领头的:“周桂这不是找死吗?韩舍人可是好惹的,都能把人送上天了,真真是天上星宿下凡。”

另一人也说着:“他们也是糊涂。韩舍人最得圣眷,宰相都动不了他。真的闹将起来,天子可会饶他们?”

“罚不责众,怕个什么?事情闹得大了,反而是韩舍人倒霉。过去又不是没有例子。杜相公当年沙汰三司吏,闹得有多大?砸进杜府里的砖瓦能砌起两间屋。前两年,王相公还在宣德门挨了一棍子,最后也不过杖责了事。今天的事算个屁啊!”

“在磨坊里做活的都是厢军吧?就算磨坊被撤了,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俸禄。”有人狐疑的问着。任谁都知道,裁撤军队的手续,可比要沙汰吏员、工匠要难上不少。就算这里没了活干,其他地方也还会有活等着他们。

“磨坊中的活计从来靠的不是那点死钱,难道你不知道这份差事能落下多少油水?!”心明眼亮的人可不少,“东京城的米麦,甚至茶叶,都是要在汴河上的几十座官营磨坊中走一遭。就算只干没下三五厘的耗费,以东京米麦、茶叶的数量,一年至少也有十几万贯。那些管着磨坊的一个个官员哪一个不是吃得脑满肠肥?最下面的厢兵,一个月差不多也能多分到三五百文。能舍得吗?”

“这般鸟贼,尽日里盘剥百姓。现在韩舍人不让他们盘剥了,就成了仇人了,也不想想那些钱拿着愧不愧?!”

汴河上的官营磨坊在京中有着公愤,送去磨制的米面,总会被克扣掉一部分,他们倒霉只会被叫好。只是说是这么说,却没一个出来主持公道的。都是摆着看好戏的态度,甚至还有一帮市井泼皮聚了过来,准备跟在后面看着有没有混水摸鱼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