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
“嘁,不做学问哪儿来的弟子?”另一个大夫驳斥。
“无论如何,评选排名非是正途,此事亘古未曾有过也,某反对!”另有博士大声摇头。
“诸子创百家门派,留下无数珍贵的典籍经义供后人学习,这是我们华夏赖以繁荣的根基,理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只有站在这些大贤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才能辅佐陛下把大秦治理好。本侯修建图书馆,就是要把华夏流传数千年数万年的先贤典籍全都收藏其中保存,供天下人学习鉴赏,而不是让这些知识流落隐藏在民间蒙尘然后慢慢断绝,这些学问,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善,有的恶,我们非是要强迫所有人去遵循一派之言,学习一派之理,而是要在这诸多的学问当中慢慢去领会品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真正把华夏先贤留下来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让大秦繁荣富强,让天下人为之自豪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
陈旭眼光扫过一群激动的博士和大夫,脸色慢慢变的认真无比。
“本侯进行这次投票,也并非就是要为百家先贤排定一个顺序,但所谓万事有法,无论有没有这个排名,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这些都是公认的强大学派,而我大秦也正是吸收和融会贯通了这诸多学派理论,最终才有大秦今日之富庶强大,这些都是有目共睹之事,我等要继承先贤学问,就不能因为太多的门户之见去排除异己,老子曾与孔子言:知其不同,是见其表;知其皆同,是知其本。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我们继承了如此多的先贤学问和思想,就需要去融会贯通,要知道不同门派有差异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去学习和改进,不容与他人者,他人必不容于己,善待他人者,他人必善待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贤者即为贤者,必不会为自己的顺序和位置有任何喜悦和苦恼,只有追名逐利者,才会孜孜不倦去追逐这些凡夫俗子的苦恼,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所以,大贤都是心性豁达之人,他们只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不会去在乎别人的毁誉,排名第一若何?排名最后又如何?”
“这图书馆藏的是百万先贤之书,传的是华夏万年之学问,千万年来,其中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先辈在整理保护这些书籍,才使得我们今日能够看到他们,能够把他们放在一起学习和瞻仰,难道那些整理写下这些书籍的人就不伟大?他们就不是贤者?就像文学院如今成千上万的士子一般,他们夜以继日整理这些先贤书籍,校对排版,印刷发行,才使得如此多的先贤典籍能够制作如此精良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难道他们就不伟大……”
陈旭越说脸色越发认真严肃,眼睛扫过整个朝议大殿。
本来激动无比擦拳磨掌准备和陈旭好好辩论一下的博士大夫们也慢慢情绪放松下来,其中有许多人羞愧的退回自己的座位上。
“任何一尊被竖在图书馆前面的大贤,都是我华夏的荣耀,还有无数没有选上的大贤,他们同样是我们华夏的骄傲,自三皇五帝以来,我华夏该有多少圣贤,但我们岂能一一将其陈列瞻仰,凡俗之人争名夺利也就罢了,但我等学的是圣贤学问,做的是天下榜样,岂能如同市井之徒一般为此喋喋不休,图书馆就是所有华夏先贤的祭奠之地,是我们继承先贤将学问发扬光大的圣殿,而眼下诸位身为大夫博士,身为百家门徒之榜样,竟然如此不明事理,吵吵嚷嚷朝堂喧哗成何体统?”
“还有……”陈旭眼睛盯在一群大夫博士的脸上,“万事总有先来后到,这一百个贤者雕像,他总得有个顺序吧,百家门徒都想把自家门派的祖师供在前面,但世间事岂能事事周全人人满意,难道诸位想去大街上和那些不明事理的诸生打起来,如果要去,本侯很乐意作壁上观看热闹!”
“哈哈~~”朝堂之上响起一阵笑声,其中有人还大喊,“周仆射,我知道你早看管重楼不爽了,今日你去揍他,某为你助威喝彩!”
“哈哈哈哈~”此话一出,顿时整个朝堂之上立马轻松热闹起来。
“左相恕罪,是周某未曾学精先贤学问,从今往后,某再也不会提百家排名之事!”博士仆射周青臣脸红耳赤的对着陈旭拱手之后退回自己位置上坐下。
“多谢左相今日一番教诲,我等惭愧!”一群本来群情激动的博士大夫都羞愧而退。
“哈哈,好,好,少师一番言论深得朕心,图书馆就是祭奠先贤之所,里面放的就是先贤学问,但台阶有限岂能尽列其上耶,诸位爱卿皆都是各派名士,当有教化万民之责,要负责把少师方才这番话传播出去,让天下诸生都要放下门派之见,学先贤学问,为我大秦繁荣富强出谋划策,此事就如此作罢,有政务者开始奏报……”
秦始皇心情畅快的哈哈一笑将此事略过。
第1093章 功利主义
……
时间一晃数日过去,因为陈旭在朝堂的一番话,评选百家名人和修建雕像的事在民间慢慢平息下来。
而经过文学院数千人反复争吵调解之后,一百二十位初选的百家名人也都出炉,撰写生平简历,书写经典语录,整理门派理论,一份登载了一百二十位名人的增刊随着最新一期的大秦都市报发行出来,其中还夹杂了一张选票,每个购买报纸的人将获得一次投票机会。
虽然民间和百家门徒因为雕像和排名之事的吵嚷已经开始平息下去,但实际上这种事肯定无法释怀,毕竟圣贤到这个时代基本上都已经死光了,就连最后一位大贤荀子也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眼下大秦的百家门徒,其实都特么是一群俗人,全都是争权夺利之辈,也就是说,到了秦朝这个时期,百家争鸣之势已经开始颓废,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产生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而这也是因为秦国的传统所致。
在战国七雄之中,秦国是最讲求实用理论的国家,为了强大,先后启用了法徒商鞅,实施了愚民之术和严苛的法令,启用了被六国排斥的墨徒腹朜,甚至为了得到韩非子而不惜动用大军攻击韩国,甚至还大力提拔毒杀同门师兄的李斯,也就是说,秦国用人的传统就是只看重能力,不看重品行,在这种用人传统之下,前来投靠秦国的百家门徒的秉性也可见一斑。
而大秦成也功利,败也功利,就是因为太过讲求功利而忽略了仁义道德,最终崩塌无可救药。
其中推倒大秦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赵高,其出身低贱,但是精通法律,因此秦始皇将其提拔为中车府令,还让他教自己的儿子胡亥,甚至犯下死罪还被赦免,这种品行不端的人身居朝堂高位,把持中枢,必然有极大的隐患。
而李斯也是一样,虽然目光远大才华盖世,但道德品质却有极大的瑕疵,毒杀师兄韩非子,为了自己的利益撺掇皇帝焚烧诗书,两样皆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却能够身居左相之位,封爵上卿把持朝政。
功利主义盛行,必然道德下滑,大秦就是靠严苛的法律约束平民维持江山社稷的安稳,这本来就是本末倒置。
人类文明的发展,道德始终是排在首位的,任何正常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道德和正义,当法律不能维护道德的时候,当法律不能为扶倒地的老大爷的人撑腰的时候,当法律不能伸张正义的时候,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急速下滑开始崩溃,当人们因为自己的善举和符合正义的行为受到惩罚甚至蒙冤的时候,人们就会放弃道德转而隐藏自己的善良,久而久之,国将不国。
眼下咸阳熙熙攘攘的百家门徒充满了功利之心。
而真正没有功利之心的名士,都躲在民间甚至是荒山野岭之中不愿事秦。
修建图书馆,评选百家先贤,为其树立雕像,就是为大秦树立榜样,让功利主义消退,让道德回归,然后辅以新法令的推行,在保障皇权统治的基础上维持基本的公平正义,将大秦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的帝制封建国家。
这就是陈旭需要慢慢达到的目标。
每一期大秦都市报的发行都是在凌晨寅时末开始。
因为寅时末咸阳四座城门才会开启,从印刷厂运送报纸的马车才能进城。
深秋时节,天亮的越来越晚。
但就在这一天,还不到寅时,整个咸阳城便就开始喧嚣起来,无数各种装扮的百家门徒在辗转反侧的一夜未眠之后,早早的爬起来全部涌向遍布咸阳城的无数报刊书亭、代售馆舍,移动售卖点开始排队等待。
打哈欠,揉眼睛,搓手跺脚,深秋的凌晨已经非常寒冷,但一个个全都瞪着发红的眼珠子互相讨论喧哗,甚至有许多人吵着吵着推推搡搡就拔出宝剑要当街决斗,但除开无数人跟着起哄喝彩之外并无多少人劝架和阻止。
而似乎民间也早有知觉,就在这些百家门徒早起排队抢购报纸的时候,许多推车挑担背筐售卖早点的摊贩也起床了,推着挑着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煎饼烧饼涌向各个书报亭和代销点,为这些排队顺便打架斗殴看热闹的家伙提供早餐。
三钱五钱的早点对于如今的咸阳百姓来说已经不是问题,这些百家门徒以前混迹于咸阳讨生活,许多过的凄惨无比,就像当初的汤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借不到钱饿上一天两天也是经常有的事情,但这几年,这些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了咸阳城的富裕群体,被朝廷署衙和富豪商贾大量招募投身于清河侯的改革大潮之中,已经有了充分发挥才能的地方。
所谓饱暖思淫欲,这些人也成为了曲园杂舍的常客,是一群有文化的流氓,用他们的薪水支撑了整个咸阳无数曲园杂舍的蓬勃发展,是咸阳所有曲园杂舍的小娘子最喜欢的群体,说话好听又有钱,动作温柔时间短,完全是一群最优质的嫖客。
民间的闹嚷自然也让中尉府如临大敌,天还没亮陆嚣便被巡逻的禁军从床上叫起来,通报成千上万的百家诸生在大街上聚集,陆嚣不得不丢下小妾从温暖的被窝里面爬起来布置加强禁军的巡逻和防卫,只到弄清这些人聚集的原因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打斗辱骂声、哄笑喝彩声、包子馒头的吆喝声,禁军的呵斥声,浓雾弥漫的咸阳城,就在这样的热闹喧嚣之下,迎来了又一个初升的朝阳。
“嘎吱嘎吱~”
巨大的绞盘下在十多个禁军的推动下转动,咸阳城紧闭的四座城门缓缓开启。
而早已排队等候在城门内外准备进出的民众也开始兴奋的喧哗熙攘起来,直到大门完全开启,守门的禁军将拒马和栅栏拖到两边之后,城门内外的人流瞬间往前开始流动,接受禁军的检查开始通行。
“驾驾~~”
咸阳城西门,在排队进出的拥挤人群之中,却有一排十多辆双辔四轮马车直接就从旁边贵族进出的通道进城,而守门的禁军根本就没有检查便快速放行,因为这些马车上都喷涂着大秦都市报字样,是报馆运送报纸的马车,基本上每天都在来往进出。
“来了来了,报纸来了!”
运送报纸的货车进城之后不久,无数小型的两轮马车或者是骡马用藤框驮着大捆大捆的报纸运送到各个售卖点,看着最新一期的报纸送来,打架的、起哄的、吃包子馒头的所有人一下就安静规矩下来重新整理好队伍,然后一个一个掏出钱袋子。
“哗啦~”书报亭的窗户被推开,里面一个帮工探出头来嚷嚷:“排好队勿要拥挤,开始售卖!”
“哗~”大街上排的又粗又长的队伍瞬间如同一条长蛇一般摇晃摆动起来,所有人都拼命往前挤。
“五十份报纸~”排在第一的估计是黄牛,直接将十枚紫光灿灿的太极通宝拍在书报亭的木质窗台上。
报亭的帮工头都没抬,手一扫就将五百钱扫入钱箱,随手就丢出来一大捆报纸。
“嘿嘿,今日又要发一笔小财也!”黄牛兴奋激动的扛着报纸转身就跑。
“某也五十份报纸~”排在第二的同样将十枚太极通宝拍在窗台上。
“哗啦~”随着铜钱落箱的声音,同样一大捆报纸也丢了出来。
“某五十份~”第三个同样丢下五百钱转身抗走了五十份报纸。
“五十份……”当第四个同样喊出同样数字的时候,后面排队的顿时群情激动的喧闹起来。
“入你老娘,你等几个泼皮要不要脸,平日随你们也就罢了,今日我等买报有要事,你等每人五十份,我等早早起来排队岂不空欢喜一场……”
“正是,放下报纸,速速爬走!”一个身材魁梧宽袖大袍的儒生上前一把揪住正准备离开的黄牛的脖子咬牙切齿的嚷嚷。
“郎君饶命,我是为城南诸位公卿府上买的……”泼皮赶紧告罪,这些士族他得罪不起。
“公卿又如何,公卿就能不让我等看报……”儒生一脚将黄牛踹了出去。
“瓜皮,留下报纸速速离去,不然揍你~”
“然,打死这个鳖孙~”
一群擦拳磨掌的文士都涌上来威胁。
“好好,某不买便是!”黄牛吓的钱也不要了,一边整理衣服头发一边逃走,反正他们是书报亭的常客,这些钱也不会丢,只是今天的看来是赚不到钱了。
“尼玛都说挣钱要趁早,看来某今天起的还是不够早,一群瘪犊子,真晦气,呸~”黄牛冲着排队的诸生吐了一口痰转身往前面三个同伴追去。
“某十份……呃,五份报纸~”
“五份报纸~”
“某三份……”
因为有前车之鉴,后面买报的要温柔多了,最多也就三份五份的买,随着叮叮当当铜钱落箱的声音,报纸也一份一份的落在一双双迫不及待的大手之中被抢走。
第1094章 历史分界线
一份特殊的报纸搅动今日的咸阳。
数万人凌晨排队争相抢购,无数平日混的风生水起而且颇受人喜欢的黄牛被揍的哭爹喊娘,躲在街边留下委屈的眼泪,心里的委屈简直无法诉说,今日无论是谁,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贩夫走卒,有谁敢阻扰这些百家门徒买报纸,绝对都会被揍的鼻青脸肿。
因为报纸里面那张选票,将关系到各自门派将来的名声和地位,清河侯说的再好听,这名次该争的时候还是必须要争的,不然将来愧对祖师爷。
而所有拿到报纸的人,无不兴奋激动的呼朋唤友在平日熟悉的聚集地观看谈论,更有无数人四处寻找熟人为自己门派的先贤投票。
不光民间如此,朝堂今日同样喧闹无比。
寅时末,文武百官皆都人手一份最新的大秦都市报聚集在朝议大殿门口的广场上,虽然已经到了上朝时间,但所有人都还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特刊的那张名人名录简介,密密麻麻一百二十位前辈名人,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崇拜的,有厌恶的,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有典籍存世,在整个华夏文明发展中都留下了各自的传承。
只要愿意参加,就可以在其中选择一位的数字号码填在选票之上投递到各处的书报亭或者报馆的门卫接待室。
百家门徒虽多,但天下读书识字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固定的来历和师承关系,正式的师徒关系非常严格,需要有隆重的拜师礼还要得到一些同样著名的见证人,经过这一系列认真而严肃的认证之后,才有正式的师徒名分,甚至这种关系还可以在官府备案写在身份牌上。
正因为收徒比较严格,所有要求也非常高,一旦成为师徒关系,接受师父的教诲,传播师父的理念,把门派发扬光大就是所有人的追求和目标,而有了这个名分,以后才能够以门派的名义开馆收徒,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派系,由此成为士族。
在春秋初期,士是一个阶层的统称,是贵族之外另一种有身份地位的阶层,在官学学习接受教育,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能够为诸侯解决许多问题,这些人被统称为士,而带有士这个称呼的,都是受人尊敬的存在,比如武士、医士、道士、方士、术士、侠士等等。
而到了春秋中后期,大量私学兴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等各种学派逐渐兴起,各自开馆授徒传播自己的理念,大量招收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孔子有教无类先后教育出数千弟子,浩浩荡荡来往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的治国理论,士这个称呼开始范围扩大化,只要是有知识有名望的人,都能称为士,是为名士。
到后来的战国至大秦,后世的士族已经开始形成,他们不再局限于为贵族和朝廷服务,而是开始运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形成一个族群,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就像关中的季氏兄弟,就是一个典型的侠士集团,可以利用他们的势力去改变很多事情,包括项氏同样也算一种士族形成的豪强,民间有无数人投靠依附他们,只不过这种士族还远远没有达到衣冠门阀的高度,而到了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才真正掌控华夏中枢,用世家门阀的力量来操纵整个华夏政治,由此形成了家族子弟不断把持朝政的门阀政治,垄断了官员阶层,霸占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这里专门说一下士族的来历,是想说明这种有严格和清晰传承的文化渊源的来历,就是一种严格的师徒关系在里面起了重大作用,在尊师重道这种传统的影响下,维护师门的名声和荣誉,就是所有弟子的义务。
而因为收徒非常严格,所以许多名士开馆授徒并没有真正的师徒名分,仅仅只是传播自己的理念而已,而开私学的原因,很多也是因为想凭借自己的知识文化挣点儿学费混口饭吃。
比如陈平萧何曹参胡宽等人,也都读书识字,算是很厉害的文化人,但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学的也非常杂乱,因此也说不上师徒名分,更没有所谓的门派,但他们还是有一些派系倾向。
比如陈平,就倾向道家黄老学派务实的治国理论,想凭借自己的理想去让穷人得到平等和公平的待遇。
因此如今大秦门派众多,百家门徒数万,但真正的文化阶层,还有一大部分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派系传承,他们在投票的时候,自然不会倾向于投给那些闹腾的最凶的派系,而是会更加理智的去看待这件事,选出自己认可的,对华夏传承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物。
当陈旭坐车来到朝议大殿门口的时候,上朝的钟声已经响起。
悠扬而低沉的声音中,文武百官还在翻看报纸一边低声交谈一边进入朝议大殿。
皇帝一如既往,准时出现在后殿入口,不过同样手里捏着一份报纸,一边走还在一边看。
“臣等恭迎陛下~”
秦始皇并未入座,而是举起手中的报纸说:“图书馆已经开始筹备,百家先贤的评选也已经开始,一旦图书馆修建好,百万藏书,百位先贤,既是我华夏千古未有之创举,更是我华夏亘古未有之盛事,诸位爱卿一定要将此事办的完美而顺利,等到图书馆和雕像建成之日,朕要再次大赦天下!”
“臣等遵旨!”数百文武大臣一起站起来拱手行礼。
“诸位爱卿请入座~”秦始皇大袖一摆坐下,满朝文武这才跟着稀里哗啦的入座。
今天这个上朝的开头仪式有些不一样,许多官员入座之后都偷偷打量独自坐在专属大椅上的陈旭。
陈旭身后的左相位置已经撤掉了,因此陈旭的位置显得非常特殊,和皇帝隔的很近,和百官隔的稍微有点儿远。
自从李斯去世,陈旭登上左相宝座之后,朝堂格局便迅速发生了变化,朝堂气氛也比以前变得平和多了,几乎再也没有像以前陈旭和李斯数次剑拔弩张争吵,法家门徒和博士大夫互相吹胡子瞪眼睛挥舞着笏板要群殴的状态。
眼下朝堂政治斗争轻松了不少,一些日常争论主要还是政务问题,而陈旭也不像以前那样在朝堂上是孤家寡人一个,而是有了一大票小弟,许多事情并不需要冯去疾和蒙毅的支持就能办的服服帖帖,新的三巨头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了当初李斯还在时候的亲密和融洽。
而这种朝堂格局,也是各自心照不宣的举动。
君王和皇帝都不喜欢一团和气的手下,彼此不和谐他才能够吃睡安稳。
“诸位爱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始皇帝开口。
“陛下,昨日接到信使传书,通武侯班师回朝,大军眼下应该已经渡过大河,最多二十日就能返回咸阳,因此迎接事宜还需陛下提前安排!”兵部令尉缭站起来禀报。
“这么快,十日前不是刚刚出发么?”皇帝都略微有些诧异。
“陛下,通武侯先扫平项氏谋反,后征服百越,已经两年未曾归家,更何况上将军如今身体有恙,通武侯归家探望心切也在情理之中!”蒙毅站起来说。
“陛下,此次通武侯和五岭大军征服岭南诸地,为我大秦开疆拓土数千里,接待务必隆重,臣建议行太庙大祭,执太牢之礼,以此恭迎王师回朝!”冯去疾也站起来。
“右相和蒙大夫言之有理,臣附议!”陈旭也站起来拱手。
“臣等附议!”呼呼啦啦之间,刚刚坐下去的满朝文武大臣再次同时站了起来。
“准,通武侯出征两年有余,扫平项氏叛乱,平息东南数郡,又兵出五岭为我大秦再添数郡国土,开辟华夏亘古未有之疆域,功不可没,迎接仪式务必要隆重,迎接事宜由礼部负责安排,通传所有王侯公卿,等通武侯回归之日,与朕一起出迎三十里!”
“臣等遵旨!”
通武侯班师回朝,预示着岭南诸地已经彻底征服。
此战从陈旭刚刚穿越过来开始皇帝就在策划,甚至为了征服岭南,还专门安排王翦前去清河镇向他打听计策,时至今日终于彻底完成,时间足足拖后了七年时间。
而这七年时间,大秦同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力民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先后征服匈奴、东胡、月氏、乌孙、西域等四十余邦国,加上眼下征服岭南诸地,华夏版图已经几乎和后世没有二致,唯一剩下的就是羌戎占据的青藏高原,不过环境恶劣气候复杂物产贫瘠,等发展到对中原有威胁的时候至少也是几百年之后了。
实际上后世强大的吐蕃,也是到了唐朝的时候才威胁到中原,而眼下的青藏高原,都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巨大荒原,上面只有稀少的野蛮部落,生活状态和原始人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根据大秦的综合国力和人口数量来说,根本就没有占领的任何必要。
随着改革迈向深入,各种新法令的不断推行,五年计划的稳步实施,大秦正在一步一步向陈旭设想的目标迈进。
这个过程看似很慢实则急若狂潮,整个大秦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看似润物无声,但积累起来三五个月就会令人叹为观止。
水泥和钢铁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整个大秦仿若一个巨大的工地,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每天都在不断延伸增长,钢铁车轴的四轮马车越来越多,载货的数量在不断翻倍,帆船通行于大江大河甚至辽阔的大海之上,卫生院、学校的普及推广,商业的空前繁荣,铁矿、煤矿、造纸厂、制墨厂、笔砚加工厂、钢铁厂、水泥厂、陶瓷厂、搪瓷厂、米面加工厂、食品厂、马车制造厂,船舶制造厂,陶砖厂、机械加工厂等厂矿每个月都会在不同的郡县出现。
报纸、书籍、瓷器、茶叶、酒水、钢铁五金等商品也在咸阳两次大集市的开设之后得到更大的发展和传播,更多的专业集市在全国各地开设,由此会带动无数新的商机和就业……
因此以王贲征服岭南为分界线,大秦的发展将会迈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眼下的大秦,已经和后世曾经的历史完全不同。
第1095章 都是香水惹的祸
……
时间忽忽,秋去冬来,寒衣节一场盛大的新年祭祀活动之后,关中进入了十月。
在通武侯征服岭南班师回朝的欢欣鼓舞之下,整个咸阳一片欢腾,而百家门徒和几乎整个文化阶层,也都用选票给自己尊崇的先贤投下隆重的一票。
随着报纸通过报商、役卒以及东南西北来往的商旅的传播,这一份特殊的报纸和夹带的选票开始扩展到全国,巴蜀黔中甚至刚征服的岭南诸地,辽代凉等国也得知了皇帝修建国立图书馆和投票选举百家先贤的消息,连带着这些地方的文化界人士也开始躁动,纷纷四处求购同期的大秦都市报了解详情,甚至还想投出自己虔诚的一票。
当然,投票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但其实最重要的是捐款,因为报纸上说了,如果两年时间捐不够一千万钱,这个百家诸子雕像计划将被取消。
但显然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随着每日穿梭来往于全国郡县的驿卒将大量的选票送回咸阳,大捆大捆送入报馆封存的时候,另外华夏钱庄也有大量的数据随着巡查的管事带回咸阳,各地都有大量各界人士不断的在各地华夏钱庄捐款。
为了保证捐款的方便和安全性,陈旭让华夏钱庄进行此次的捐款收集工作,捐款方法都已经登载于名人录介绍专刊之上。
因为是实名捐款,因此各地捐款人士只要到距离最近的华夏钱庄填写一张存款单缴钱款就行,存入的钱都会统一登记在专用账册上,某地某人,捐款多少,捐款时间,后面还有捐款人的详细地址和亲笔核实签名等等,这笔钱最后会统一汇集到咸阳华夏钱庄总部为图书馆工程专门设置的账户之上,以后图书馆的修建都会从这个账户上开支。
而就像陈旭当初设想的一样,在功德碑的刺激下,天下有钱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古留名的机会,而且百家门徒也担心钱凑不够让这个旷世计划流产,各派领袖不断号召门徒大量捐款,因此各地捐款的人数每日都络绎不绝,虽然有些衣兜寒酸拿不出一千钱的巨款,但数十上百钱也是一份心意。
报纸说了,捐款无论多少,都是对这项伟大工程的支持与关心,将来图书馆的每一块砖石,收集整理的每一卷书籍,都有捐款者的一份心意,足够得到后世人的敬仰与膜拜,而在号召捐款的同时,还劝告所有人理性捐款,不赞成举债为之,不在乎多少,有心意便好。
在理性和非理性的刺激之下,一个月时间下来,光是咸阳的华夏钱庄各个分部,便收到了各界五百余万钱的捐款,附近三川、河东、汉中、南阳等郡也有消息传来,各郡捐款也非常踊跃,等到开春之后将全国各地的数据都收集起来,想来破千万是没有丝毫的问题。
“哈哈,侯爷这个方法果然奏效,让威身上的压力以下消解无形,感谢感谢,某再敬侯爷和范兄一杯!”清河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