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商舍占地足有五百亩,大气磅礴的建筑工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人围观,就连皇帝每隔几天都要询问一遍蹴鞠广场的工程进度,明显也对这个工程拥有极大的兴趣。
  咸阳城内更是热闹非凡,除开东西南北来往的商旅之外,时不时还能在人群之中看到驱马赶车的匈胡商人甚至是红头发黄头发高鼻梁深眼眶的月氏人的身影。
  三位公子赴各地开朝建衙当国王之后,面对自己治下这种原始荒蛮的国度,不约而同发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组建商队开始和大秦来往,除开交易中原的粮食布匹陶器和笔墨纸砚等日用品之外,还要丝绸、茶叶、美酒和瓷器玻璃等奢侈物品,当然还要求将大秦出版的每一期大秦都市报和上市的每一种书籍都大量购买运送到封地。
  而这些东西也是投奔几位诸侯王的幕僚和属臣急需要的东西,只有通过报纸和书籍,他们才可以尽快的了解中原发生的事以及咸阳朝堂的命令和变化,免得信息严重落后导致错过了许多重要的事情。
  毕竟作为隶属于大秦的诸侯国,封地的一切都还要得到大秦的支持,特别是大秦创新和发明出来的各种物品,习惯了在咸阳生活的富庶繁华,鸟不拉屎的胡蛮之地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连蛮子说的话都听不懂,甚至连茅厕都没有,几位王妃天天哭着要回咸阳,弄得几位国王火气都很大,那些匈胡月氏人的部族首领几乎天天都被揍的像孙子一样。
  七月初五,咸阳突然一下更加喧闹起来,无数方士成群结队的赶往工学院,连带还有无数看热闹的百家门徒和普通民众,甚至其中还官吏和商贾。
  巳时未到,工学院外面已经人满为患,大街上聚集了足足数万人,工学院的大门更是被堵的水泄不通,因为害怕闹出事来,中尉府还特地安排了一位百将带着禁军在工学院外面维持秩序。
  辰时末,早朝散朝,陈旭坐着豪华四驱越野车来到工学院,隔老远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大跳,但看着陈旭的马车在一群护卫的护送下前来,人群在禁军的驱赶下赶紧让开一条路,在无数人惊喜的欢呼声中,陈旭坐在马车上两边微笑招手穿过列队欢迎的人群进入工学院。
  工学院里面已经停放了大量的马车和马匹,足足上千人都等在一间最大的教室门口踮脚探望,看到陈旭的马车进来之后一起迎上来拱手行礼。
  “我等恭迎清河侯!”
  “恭迎左相!”
  乱七八糟的招呼声中,陈旭下车眼神一扫,发现不光科学院的人来了大半,工学院的教习教授和学生几乎一个不拉,除此在外还有许多农学院、文学院和卫生院的也跑来凑热闹,而其中还夹杂着一百多个扎着道髻穿着道袍的方士,甚至还有许多身穿官袍的官吏。
  徐福、张苍、胡宽、孙叔囧、陈平、安鱼梁、公输胜、汤廷等一群人都站在最前面,每个人胸口都挂着不同的铭牌,吵吵嚷嚷一番之后,一群人簇拥着陈旭走进教室。
  教室里面都是长条的桌凳,陈平张苍等一群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坐在前面,其余的人根据身份不同也都安排了一些座位,但教室全部挤得满满的也只能坐下不到三百人,大部分人都只能站在过道或者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观看。
  讲台上,早已摆好了许多玻璃制作的实验器材,一些瓶子罐子里面还装有各种颜色的不同试验材料。
  陈旭也没多说话,径直走上讲台之后观看整理了一下试验器材和材料之后,等前来听课的人群都吵吵嚷嚷找到各自的位置坐好站好之后,这才用教鞭轻轻磕了几下黑板,教室里面瞬间就安静下来,数百人全都齐刷刷看着讲台。


第967章 神奇的化学
  “诸位,今日本侯要给大家讲解一堂不同的科学课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叫做化学……”
  陈旭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化学两个字。
  “所谓化学,就是变化的科学,其本质还是科学的范畴,只不过和格物的理论不太一样,化学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些微观自然变化,而这些变化日常在生活中却天天在发生,只要仔细观察也到处都能见到,而化学和医药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本侯特地邀请了诸多医道名士前来观摩,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大家能够学会科学的试验方法去研究药物,去发掘其中用阴阳五行这些黄老理论不太好解释的现象……”
  “化学的本质并非法术,也不是仙术,但却是通往大道的另外一条途径,因此本侯希望诸位听完这堂讲座之后能够深入的去研究总结其中的规律,然后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好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本侯就给诸位先演示一个最简单的化学反应,而这个化学反应上次本侯已经在实验室做过一次,有一些人已经见过……”
  陈旭一边说,一边吩咐一个实验室帮忙的方士点燃酒精灯,然后亲自动手弄了一些蓝色的胆矾粉末装进一根玻璃试管里面,用夹子加上之后放在酒精灯下炙烤。
  酒精灯燃烧的略微有些不稳定,颜色也有些发黄,主要是灯芯的缘故,一般灯芯都是要用棉质的灯芯,但眼下大秦还不知道棉花为何物,因此只能用麻绒搓成,因此制作出来的灯芯在燃烧的时候不太顺畅,但对于眼下这种简单的实验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教室里和走廊上密密麻麻上千人全都屏住呼吸盯着酒精灯上面的试管,随着不断的灼烧加热,试管里面的蓝色粉末慢慢褪色,几分钟后变成了白色。
  陈旭将酒精灯的灯帽盖上之后用夹子把试管举起来说:“诸位可以看见,经过加热,蓝色的胆矾变成了白色,那是因为胆矾之中含有水,加热的时候水被分解蒸发所致,诸位如若不信,本侯将其倒入水中……”
  陈旭一边说话一边用另一个试管装入少量水,然后将试管中的白色粉末倒入其中,轻轻的摇晃之下很快试管中的水就变成了蓝色。
  “下面本侯再给大家演示另外一个试验……”陈旭将装着蓝色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插在试管架上,然后拿起另外一根空试管,往里面滴了半管稀硫酸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又夹起一段很细的铁丝,“诸位,这个试管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另外一种有毒的酸性物质,叫做硫酸,如果我说把这根细铁丝放进去就会慢慢消失,诸位相不相信?”
  “侯爷,铁如此坚硬,遇水只会锈蚀,但从未听说过能够凭空消失的!”科学院一个匠吏站起来说。
  “嘁,侯爷都说了,那是毒水,自然能够将铁毒化了!”一个陈旭的铁杆支持者反驳。
  “化学中没有毒化这个说法,但铁却可以被这种酸液腐蚀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诸位请看……”陈旭把小段铁丝丢进试管,坐的近前的几排人立刻就能清晰的看见是试管中开始冒出细微的气泡,同时里面的液体也开始变成黄色。
  而在铁和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中,陈旭划燃一根火柴靠近试管口,只听微微噼啪一声,一股亮丽的火焰在试管口炸开,这个动静一下将所有人惊的骚动了一阵。
  “诸位以前都认为空气是什么都没有,但其实我在工学院讲课的时候提到过,其实空气并非真的就是空无一物,而是有很多种成分,就比如水蒸气,只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罢了,而且空气和水一样是有重量的,也会产生压力,方才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铁和这种酸液反应的时候释放出来一种气体,这种气体非常轻而且很容易燃烧,遇到火就会发生爆炸,因此本侯把这种气体叫做氢气……”
  几分钟过后,试管里面的一小段铁丝已经融化的快看不见了,而里面的硫酸溶液也变成了黄褐色。
  陈旭将这根试管插到试管架上,重新再次拿起一根试管,装入一些清澈的石灰水。
  “下面进行另外一个试验,这支是试管里面装的是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又叫氢氧化钙溶液,是一种碱性液体,接触过的人应该了解,如果沾到伤口或者溅到眼睛里面会刺痛……而这个烧杯里面是澄清的草木灰水,草木灰大家也应该有些了解,可以用来制革,还可以用来洗头和清洗衣服上的油脂,那是因为里面含有一种叫碳酸钾的物质,如果我们把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诸位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液体会变成白色的浑浊物……”
  陈旭一边说,一边将烧杯中的草木灰水慢慢倒入试管当中,很快就看到两种清澈的液体瞬间就变成了白色的浑浊物。
  “哗~~”看着试管中的变化,教室里面又是一阵骚动。
  “侯爷,这种浑浊的东西又是何物?”胡宽忍不住站起来问。
  “呵呵,这种白色的东西最为常见,和河滩上的卵石成分一模一样,叫做碳酸钙,而如果将这些浑浊物澄清,那么试管之中就会得到一种更加猛烈的碱性物质,叫做氢氧化钾,本侯先将试管放在这里静置一会儿,稍后继续另一个有趣的试验……”
  陈旭把试管插到试管架上,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铜铁两种金属物质,然后又写下钙和钾两个字。
  金银铜铁铅锌这些都是眼下大秦工匠都比较熟悉的金属,几乎生活中随处可见,至少工厂科学院工学院这些东西都有,但钾和钙这两个字眼下都还没出现。
  “我们华夏文明数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而自从仓颉造字以来,华夏文字便有一个特点,那便是用五行为偏旁来区分物体,比如以金为旁来辨别金属物质,以水为旁来区分和水有关的东西,铜铁铅锌都是金属,而本侯刚才写下的这两个字大家也应该看得出来,钾和钙也是金属物质,只是这两种物质非常活跃,遇到水和空气很容易就变成其他的化合物,就像铁一样,自然界并没有纯铁,所有的铁矿石都是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就算是铁放在空气中也会慢慢锈蚀,铜也是一样,新铸的铜器色泽为红色紫色或者黄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不进行擦拭打磨就会变成绿色的铜锈,而绿色的铜锈就和胆矾一样,是一种含水的化合物……”
  “化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诸位平日都见到过,但却从没有人去想为什么,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铜器会变成绿色,为什么黄金却不会发生这些变化,为什么不同的花朵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些鲜艳的矿石可以用来制作染料有些却不能……”
  “本侯以前说过,科学就是一个不断追根问底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质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挖掘证明的过程,科学的精神在与探索和怀疑,在与实践和验证,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都需要有探索实践的精神,我们不能茫然的认为看见的就理所当然,其实不是,神农氏尝百草,不断的尝试探索才有我们现在吃的粮食,华夏祖先在烧融的石头中发现了铜和铁的存在,才有了我们眼下锋利的兵刃和器具,所以科学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没有系统的去总结其中的规律,而本侯开设科学院和工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养成一种科学思考的习惯,无论懂或者不懂,都要先问问为什么,因为没有任何事情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一定会有我们说不了解的原因,而探索这些原因出现的规律,就是科学的本质……”
  “好了,下面我们继续方才另一个有趣的试验……”
  陈旭拿起第一支试管,里面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又用吸管吸取了一些已经沉淀之后的氢氧化钾溶液滴进去,很快就看到试管里面开始出现一些絮状的蓝色物质。
  “诸位请看,试管中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蓝色的物质已经不是胆矾里面含有的硫酸铜,而是另外一种叫做氢氧化铜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作为一种蓝色的染料,水洗不会掉落和褪色,如果把纸泡进去,干燥之后就是蓝色纸张……”
  “最后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试验,那就是铜和铁的置换反应,这是一瓶硫酸铜溶液,我们把一根铁丝放进去,等蓝色的溶液慢慢褪色,过一会儿诸位就会发现这根铁丝上会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这种红色的东西就是平日司空见惯的铜……”
  一堂化学讲座,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看似简单的几种酸碱和常见的东西,翻来覆去却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这些在后世初中和高中甚至小学生都能够了解的简单化学反应,却让听课的上千人看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虽然听完之后皆都满头雾水不明所以,但却仿佛从其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新奇的奇异世界。
  “神奇的化学,是否会打开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是最新一期的大秦都市报头版头条的新闻,用整个版面详细的记录了清河侯讲座的过程,并且首次提到了各种化合物的名称,褐色的铁锈的真正名称叫做氧化铁,绿色的铜锈叫做碱式碳酸铜,冶炼铜的黄铜矿石叫做硫化铜,蓝色的胆矾叫做硫酸铜水合物,还有草木灰中有用的成分叫做碳酸钾,硝石的真正成分叫做硝酸钾,而日常吃的盐主要成分叫做氯化钠……
  这些奇怪的名称虽然听着如同天书一般,但所有人参加过听课的人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它深奥玄妙无比,即便是想弄清楚其中的皮毛都生涩无比。
  而这堂课讲完之后,陈旭正式在工学院成立了化学系,招收了数十个精通炼丹炼药的方士开始进行化学研究,并且还通过报纸向整个大秦的方士阶层发出召唤,任何对这门玄奥的科学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投入到化学系来学习,以此推动化学在生活中的发展和应用。
  陈旭相信,只要不断有人加入进来,加上他参与引导,几年之后在大秦开始基础的化学工业并非难事,就像烧制石灰一样,大秦人早已发现石灰不光可以作为建筑粘合剂,还可以用来消毒杀虫,而各种矿石和植物染料也早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而化学的发展,将会更加推动大秦工业朝着可以理解的成熟方向发展。
  而随着这趟化学讲座的广泛传播,无论是民间百家门徒聚会还是朝堂议政,化学这个崭新的词语也开始在讨论中出现,特别是一些方士,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炼丹熬药的时候,嘴里不蹦不出几个硫酸铜和氯化钠等化学专用名词便显的不够高大上,甚至还有民间装逼的流氓在面馆吃面都要吼一声店家多加一点儿氯化钠以表示自己的不同身份。
  而因为这些讨论越发广泛,几天之后,皇帝亲临工学院的化学实验室,数千禁军和玄武卫将工学院包围的水泄不通,然后独自一人观摩陈旭和一群方士演示了一次化学实验,特别是对这种不冒烟的酒精灯特别感兴趣,临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几个。


第968章 收获芝麻
  ……
  八月底,陈旭种植的芝麻成熟进入了收割阶段。
  相对于粮食作物来说,陈旭更喜欢的是各种经济作物,因此陈旭的封地上各种瓜果蔬菜葱姜蒜椒牛羊猪鸭鱼特别多,至于普通的粮食种的越来越少。
  李顺去年带回来的两袋野生芝麻经过筛选之后育苗移栽,足足种了十多亩,平日安排封地上的农户和农学院的学生教习除草松土仔细照看,眼下都已经成熟。
  这些芝麻因为是月氏人采集的野生种子,没有经过优选和人工培育,因此长出来的也良莠不齐,芝麻杆高矮粗细都不一样,上面结的芝麻果荚也大小不一,有的密密麻麻不少,有的稀稀拉拉只有两三个,因此这次收获芝麻,陈旭要亲自前来指挥收割,将其中茎秆粗壮而且果荚比较多的都先优选出来,到时候作为种子备用,至于那些品质不好的可以用来榨油和做麻糖等点心。
  陈旭先骑着马绕着这一大片芝麻地转了一圈,又走进几块地掰开一些芝麻荚看了一下,感觉除开里面的芝麻粒数量和颜色比较杂乱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任何不同。
  早已准备好了收割工具的上百位侯府家仆、农庄的农户和农学院的教习学生都站在几块芝麻地外,看着这些奇怪的农作物兴趣盎然。
  这些细小如同粟米的胡麻以前几乎没有人听说过,更加没见过,所有人都只是按照陈旭的吩咐仔细栽培除草浇水,期间也听闻这东西可以榨油或者做美味的糕点,而且味道浓香无比,但所有人到现在都没真正品尝过。
  而且眼前这十多亩似乎不少,但看得出来,这种农作物的产量并不好,亩产最多一石,甚至一石都不到,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产量非常低的作物,就和胡椒一样。
  今年封地上的胡椒种植面积又扩大了数倍,达到了近二十亩,但产量同样很低,一亩田只能得三五斗的样子,不过胡椒属于贵重香料,价值堪比黄金,封地上收获的大部分都要作为种子明年继续推广种植,能够留下食用的也并不算太多,因此市面上依然是有价无市的状态,有钱也没地方买,陈旭也只给皇宫和一些王侯公卿分配了一些,像陈平这些相熟的人也只能一斤半斤的少量供给,至于其他不熟悉的人,即便是三品四品的大官,照样只能干瞪眼想着胡椒牛排流口水。
  “开始收割,农学院负责收割我方才说过的优质芝麻,收割下来单独成垛晾晒,剩下的统一收割之后集中晾晒,等过几天果荚干裂张开之后进行脱粒收集。”
  陈旭吩咐一声之后,所有人都往手心吐吐沫拿起镰刀开始收割,很快几块芝麻地里面就人声鼎沸喧哗闹腾起来。
  而作为帝国吃相清河侯准备推广的另一种新的农作物,报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主管农业板块的主编计通亲自带着两个记者陪同观看收割情况,准备写几篇关于芝麻的新闻稿登载到大秦都市报上,为将来芝麻种植做一些提前推广,好让天下百姓先认识这种叫做胡麻的农作物。
  芝麻收割之后要竖着扎成垛晾晒几天,等到果荚干裂开口之后才能倒出籽粒,而这个过程中不能有阴雨天气,不然芝麻就会烂掉,不过眼下已经是仲秋时节,关中也属于西北,因此入秋之后天气一直晴好,陈旭也并没有太过担心。
  “我们中原人一直都以为西北乃是苦寒之地不产庄稼,没想到还有胡麻和胡椒这等好东西,只不过这些作物就是产量太低!”计通感慨的说。
  “西域可不仅仅只有胡麻和胡椒,还有比这两样更好的东西,月氏往西的天山附近还有一种葡萄,颗粒巨大,不仅美味多汁,而且用来酿酒要比中原的山葡萄好的多,而在大漠附近有一种叫做哈密瓜的水果香甜无比,比之中原的香瓜美味十倍不止,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种叫棉花的东西,产一种极其柔软雪白的丝绒,不用任何处理就能直接纺纱织布,做出来的衣服绵柔无比,要比麻布好百倍不止……”
  闲着无聊,陈旭又开始给计通普及西域知识,而计通也听的眉毛抖抖目光闪烁。
  对于陈旭说的每一个字他都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侯爷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计通佩服的五体投地,眼下蒙恬将军已经坐镇西垂,李信将军的一万大军已经屯戍月氏,想来等到明年,我大秦就能攻占西域大片区域,一定会把侯爷说的这些瓜果棉花都弄回来!”计通兴奋不已。
  “西域部族众多,但皆是小国,有李信将军和江琥两位将军指挥,再加上凉王坐镇控制月氏,只要训练几支仆从军协助,两年之内应该可以将西域全部收归掌控,对了,你回去报馆之后让陈秘书在报纸上登载广告,鼓励商队去西域收购我中原没有的各种特产,同时安排记者随军将西域诸地的情形都记录下来,到时候登载在报纸上让我中原百姓都了解西域!”
  “此事报馆已经安排妥当,先后已经派出去了十多位记者,不过因为语言不通,许多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计通苦笑摇头。
  “语言的确是大问题,你说的倒是提醒了本侯,看来要筹备一个通译馆才行!”陈旭捏着下巴点头。
  人类文明的交流,语言一直都是大问题。
  大秦周边的匈胡月氏等部族与中原相邻,彼此还有来往,因此边境上的民众和戍边的军卒大部分都还是很够听懂一些匈胡和月氏语言,而匈胡和月氏中也同样有不少通习中原话,甚至还有很多非常精通,就像温不破一样,但随着大秦继续向更远的地方扩展,那么语言就会成为彼此交流的一个极大障碍。
  月氏人的语言和匈奴语言近似,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和中原的汉语完全不是同一个体系,而且只有音而没有字,属于完全无法记载的语言,中原有一些关于匈胡的文字记录,但也只局限于很少的词语,比如单于、阏氏、孤涂、居次等,这些词语大部分表示的都只是官职或者亲属之间的称呼,至于日常交流用语几乎都是空白,而且都是根据音译过来的记录,真正的意思只有匈奴和月氏这些胡人自己才知道。
  而精通外族语言的学者,一直都是人类文明交流的最大推动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各种不同文明的不断碰撞和交流,语言也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互相吸收融合,但如果没有人强行推动干预的话,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
  而一想起外语,陈旭就有些头痛脸黑。
  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这一点儿陈旭绝对是不认同的,在他的感觉中,除开汉语之外,其他任何语言都是最难的,不分彼此。
  读大学的时候,英语挂科无数次,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当然日语除外,他闭着眼睛也能无师自通听懂七八个单词,而且还能身临其境联想到细致的场景,压脉带的声音响起,满脑袋都是白花花的身体。
  “嘶~”思维发散的太远,陈旭忍不住咽了一口了唾沫。
  半天时间,十多亩芝麻全部收割完毕,捆扎的整整齐齐垛放在地里晾晒,而要把芝麻弄出来,还得等上好几天,因此陈旭回家之后也暂时就把这件事放下来,计通提醒的及时,他要赶紧让人把通译馆弄出来,召集一群有语言天赋的人开始系统的学习外族语言。
  马上就要干到印度去了,至少要培养出来一批精通梵文的通译官才行。
  而有了这些通译官,才能到西方诸国进行传教,把中原文化灌输给那些西方蛮子。
  书同文语同音,让所有不同种族的人都摇头晃脑的读子曰诗云见面就问吃了没有吃的啥固然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这个难度非常大,有些根深蒂固的习惯是无法根除的。
  西方语言有其特殊的优势,汉语无法彻底取代,特别是化学物理上常用的数字和字母符号等,陈旭已经习惯了,让他重新弄一套中文的出来既没必要也不符合中国人拿来主义的习惯,更加会让他感到别扭,因此这个别扭最好还是让别人去别扭,他自己用的顺手就好了。
  何况将来推广汉语的普及和扫盲工作,汉语拼音也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汉字的切音法太复杂了。
  “爹爹~~”
  刚走进后院,已经一岁两个月开始学会走路和牙牙学语的陈汐从滑梯上溜下来跌跌撞撞的扑过来,一群侍女前呼后拥的像宝贝一样将小丫头围在中间。
  “哈哈,乖乖!”陈旭眉开眼笑的一把将女儿抱起来在柔嫩的脸颊上狠狠的亲了一口,“你娘去哪儿了?怎么没陪乖乖玩耍?”
  小陈汐用小手揪着陈旭下巴上几根稀稀拉拉的胡须回头看着书房,陈旭抱着女儿走进书房,就看见水轻柔、嬴诗嫚和绾绾三人正挤在书桌前面正在谈论什么。
  “夫君~”
  “侯爷!”
  听见脚步声,三个女人同时回头,看见陈旭之后赶紧站起来福身行礼。
  “免礼免礼,原来是有贵客上门,绾绾姑娘今日如何得闲来府上玩耍?”陈旭摆手。
  “前几日在学院听闻侯妃说起侯爷又讲了一个新的神话故事,惠特地前来一观,并且还想和二位侯妃一起改编成几幕新剧在清河剧院演出!”绾绾赶紧说。
  “好,这是好事,本侯也好长时间没去剧院看戏了,等这八仙过海排练好之后,到时候一定要通知本侯去观赏!”陈旭一边逗弄着女儿一边笑着点头。
  “侯爷放心,到时候一定请侯爷前去观赏,自从白蛇传和田螺姑娘演完之后,剧院许久都没有精彩的剧目演出,眼下都是一些歌舞短剧,观众都有些不满意了,如果再没有好的新剧,只怕侯爷的清河剧院都要关门了呢?”绾绾略带着一丝苦笑说。
  “本侯现在平日闲暇很少,也的确很长时间没讲新的故事了,不过剧院的事你们要自己多从民间收集传说故事来改编,如今文学院整理出来一整套的上古神话故事,你让剧院的管事去文学院借几本,曲舞都可以自己排演编写……”陈旭提醒说。
  “侯爷说的是,我们也尝试改编了些,也请了一些民间的小说家写一些小故事,但总是不如侯爷指点后排演的歌舞精彩!”绾绾拿起书桌上水轻柔写的一本八仙过海的小说,“这八仙过海精彩无比,故事生动而且极具吸引力,这些神仙妖魔的故事观众最喜欢,我正求侯妃帮忙改编成剧本,不过又害怕经常来打搅影响侯爷和侯妃的夫妻生活,嘻嘻!”绾绾捂着嘴轻笑。
  水轻柔脸颊羞红的轻轻在绾绾腰上捏了一下。
  陈旭倒是一点儿都不羞涩,打趣说:“你和师院长如今夫唱妇随生活逍遥,本侯还羡慕不及,这件事你和轻柔诗嫚商量着办就是,对了,师院长最近在忙什么,好久都没一起喝茶闲聊了,过几日……嗯,就八月十五吧,到时候一起来我府上赏月品茶,我们在府上开一个音乐晚宴!”
  “多谢侯爷邀请,到时候惠和师郎定然前来凑热闹!”绾绾激动的行礼。
  几人聊了几句,水轻柔和嬴诗嫚知道陈旭可能进书房有事情要办,因此就抱着陈汐带着绾绾去院子里继续商讨八仙过海的剧本,而陈旭则静下心来开始写一份关于组建通译馆的奏章。


第969章 小磨香油
  第二天一早上朝,陈旭便把奏章提交给皇帝,而皇帝听闻陈旭的陈述之后没有丝毫的犹豫便点头同意,因此散朝之后陈旭把陈平、李顺和安鱼梁找来商讨通译馆的具体筹办事宜。
  眼下礼部有一个专门的典客署,专门就是朝廷和外族打交道的部门,凡是外来的使者甚至是抓捕来的外族官员王族,都是典客署在管理。
  而李顺因为出使月氏顺利回来,而且还打听清楚了月氏内部的消息,从而让蒙恬设计很快征服了月氏,李顺作为重要功臣被皇室提拔为典客署的五品官员,专门管理各国的使者来往。
  而在征服月氏之后,皇帝根据兵部的功劳统计对所有参与征服月氏的将士都进行了奖励,英布因为提出计策而且亲自率领三千马卒血拼图南王拖延月氏和羌人的战斗,被皇帝赏爵四级,眼下已经武爵累至十四级右更,成为了如今西北大军之中又一颗急速崛起的将星,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