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旭来到玻璃厂,看着皮肤黢黑胡子拉碴眼睛红通通像饿狼一般的汤廷跑过来,顿时吓的一个哆嗦让侍卫将他拦住,“这家伙是不是疯了,让他离我远点儿!”
  “呛~”几个侍卫抽出大剑就将汤廷按在地上,顿时把玻璃厂的所有帮工学徒都吓的跪满一地。
  清河侯如今身份又已经大为不同,眼下已经是大秦左相,执掌中书省批阅审核奏章,真正是大秦除开皇帝之外的最大BOSS,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平时看起来依旧平淡和煦,但瞪人一眼就能让小媳妇怀孕,自带压制光环,普通人已经不能随便靠近了。
  “侯爷饶命!”感受着架在脖子上的几把锋利的大剑,汤廷一下从焦躁之中清醒过来,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几日不见,你为何这般模样?”陈旭隔着两丈距离问。
  “侯爷,廷只是制作上次侯爷要的实验器材不成功,最近几日有些焦虑,失神之下冲撞了侯爷……”
  “原来如此!”陈旭松了一口气摆摆手让侍卫收起大剑将汤廷扶起来之后不好意思的说:“做不出来便做不出来,如此焦虑作甚,你是不是几日都没有回家了!”
  “是是,因为害怕耽误侯爷的大事,最近七八日廷都在工厂研制,不过一直都无法成功……”汤廷擦着额头滚滚而落的汗水小心翼翼的解释。
  “先去看看你们制作的成果!”陈旭带头向汤廷专用的玻璃作坊走去。
  如今的玻璃厂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因为眼下有了从东海寻找来的大量水晶,还有不断发现的一些优质的石英砂和硅酸盐材料,玻璃厂制作的玻璃制品的种类多了不少,碗碟杯盏瓶瓶罐罐和平板玻璃这些简单的东西已经不需要汤廷操心了,如今都有工匠和学徒在专门负责生产,因此玻璃厂分成了好几个车间,一个专门生产日用品,还有一个专门生产平板玻璃和明瓦制作,一个专门制作玻璃镜子,其中管理最严格的是望远镜的生产车间,全封闭的厂房,地面都用水泥打了地平,用最好的水晶玻璃,最熟练的学徒和帮工,各种脚踏式的抛光和打磨设备,而且所有人都必须穿工作服,因此走进这个车间,看见的几乎和后世那种小玻璃厂并没有什么差别,忙忙碌碌来来回回都是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
  如今单筒望远镜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也培养出来了一批合格的工匠,不过还是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要制作出来一副效果不错的望远镜需要耗费一个多月时间,因此望远镜的产量并不高,秦始皇当初在泰山得到陈旭敬献的一个望远镜之后,这次巡游回来陈旭遇到伏击受伤,因此拖拉到三月份之后才命令少府专门拨款给玻璃厂,开始大规模制造望远镜,但眼下每个月产量也不过七八个的样子,这些望远镜被优先送往了蒙恬和王贲的军营配发给主要将领,而这种堪称战场观测神器的东西得到了军中将领的极大震惊和好评,甚至蒙恬还专门给陈旭带回来两斤黄金,要求帮他制作一个能够看五十到一百里的超级望远镜,陈旭把金子笑纳之后就选择性的遗忘了。
  尼玛老子要是能够研制出望一百里的望远镜,只怕你玩不起,两斤黄金连工时费都不够,更别说还要用到几大坨纯净的水晶,有钱都没地方去买。
  看见清河侯在主管汤廷的陪同下走进来,望远镜车间的所有工匠学徒全都停下手里的工作神情激动的行礼问候。
  陈旭也一路微笑着摆手打招呼,挨着检查了几个工作台上摆放的制作好的镜片和望远镜的成品和半成品,然后很是满意的勉励了这些工匠和学徒一番。
  大秦所有的军工民用物品都是有规格的,当然,这说的是朝廷颁发的工匠律令上记录的物品,包括弓、弩、刀、剑、戈、盾、甲、箭、矢等等,甚至包括陈旭发明出来的马镫马鞍马刀等新式装备,工部也都制定了详细的规格,包括强度和大小等,望远镜虽然眼下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玻璃厂也还是制定了自己的标准,根据陈旭的要求按照望远镜的倍数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五倍镜、十倍镜、二十倍镜的规格和大小都有严格的制度,而且采用了后世的流水线作业,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严格,凡是制作出来不合格的都会被丢弃,而每一个工匠负责自己的环节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在这种严格的工匠律令和工厂制度下,工厂的一切都看起来井井有条。
  “侯爷,这就是今天烧制出来的试验器皿!”来到汤廷专用的工作台前面,汤廷指着放在上面的几个大小厚薄不同的透明水晶器皿说。
  陈旭挨着拿起几个大致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器皿果然都很厚,除开烧杯是广口杯之外,烧瓶都是大肚细颈的结构,因此也就几个烧杯看起来还行,几个烧瓶完全就是酒坛子,玻璃导管也一样,就是几个厚厚的玻璃管。
  “侯爷,您要的这些玻璃仪器要求严格,太薄的话模具制作困难浇筑出来容易破碎,太厚又怕侯爷不满意……”汤廷紧张不安的看着陈旭。
  “嗯,不用紧张,这些东西看起来还是合用,差不多这样子就行了,今天我来找你还需要帮忙烧制几套更加复杂的蒸馏器具……”
  陈旭从侍卫手中接过几张画好的图纸在工作台上摊开。
  而一看到图纸上工工整整画出来的复杂结构,汤廷腿肚子转筋差点儿就哭了,“侯爷,您这个也太复杂了,廷害怕做不出来,这些圆肚细颈的瓶子做不出来模具……”
  “无妨,做成普通的瓶子也行,但是接口处必须规格一致!”陈旭摆手。
  玻璃制品不同于陶器和瓷器,可以轻松制作出几乎任何想要的新装,因为陶器瓷器是在常温下制作泥坯,然后入窑高温烧制,而玻璃就和钢铁一样只有在极高的温度才能调整形状,因此越是复杂的样式,对于玻璃和金属制品来说便越是困难。
  “呼,那就行!”汤廷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其实圆球形的玻璃器皿也并不是不容易做,只是要用到特殊的方法,不能用眼下的浇筑法,而是要用嘴吹……”
  “用嘴吹?!”
  不光汤廷下巴差点儿掉了,一群侍卫和旁边的学徒帮工全都眼珠子凸出来半截。
  “有没有细的铁管,直径半寸就行,去找一根来本侯教你吹玻璃的方法,不过技术很难掌握,要反复试验,不过学会之后就能够吹出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陈旭笑着说。
  “快去铁匠铺找一根细铁管来!”汤廷虽然不相信陈旭的说法,但还是赶紧吩咐一个学徒赶紧去麻杆的铁匠铺找铁管。
  学徒离开之后,陈旭便让汤廷找来一些废玻璃放到炉火中加热,而且特别叮嘱加热到半融化状态下就行了。
  十多分钟后,帮工去而复回,不光带回来几根长短粗细不同的铁管,而且屁股后面还跟着一群工匠,麻杆公输胜都在其中。
  “嘿嘿,听说侯爷要教汤大匠吹玻璃,我等前来看稀奇!”麻杆和公输胜等一群工匠都笑着打招呼,不过笑声带着一些其他味道。
  陈旭撇撇嘴说:“少幸灾乐祸,等会儿本侯让你们开开眼界!”
  通红的炉火之中坩埚里面的碎玻璃开始慢慢软化融在一起。
  “侯爷,玻璃已经软融了,再烧半刻时间就会融化成汁……”一直注意观察火炉的汤廷提醒说。
  陈旭从几根铁管之中选了一根细长的递给汤廷,“你用这根铁管从里面搅一团玻璃出来,然后使劲儿用嘴吹铁管试试!”
  汤廷满头雾水的接过铁管,在坩埚之中搅了拳头大小一团通红的玻璃出来,然后用嘴对着铁管口憋足了气使劲儿吹。
  “快看,玻璃鼓起来了~”
  汤廷腮帮子鼓老高脸皮憋的涨红,在他拼命的吹气中,围观者都清晰的看到铁管头上的一团玻璃开始慢慢的鼓起来。
  “哈哈,果然吹起来了,快使劲儿~”一群人都开始兴奋起来给汤廷鼓劲加油,而汤廷一看果然有效果,因此深吸几口气吹的更加卖力,瞬间脖子都涨的又红又粗。
  “快,放在台沿上一边吹一边转!”一看果然有效,陈旭也激动起来。
  汤廷言听计从,把铁管靠在工作台边上,一边吹一边转动,半融化的玻璃越鼓越大的同时开始变的圆润起来。
  “拿钳子和剪刀来!”看着玻璃的温度开始降低,陈旭吩咐帮工拿来一把铁钳和一把剪刀,先用铁钳夹着鼓起的玻璃中间的一个地方拉扯出来一截,然后弯成一个把手的形状,同时让汤廷停止吹气,等到整个玻璃球慢慢开始凝固之后让一个帮工戴上厚厚的手套将玻璃球托住,最后用剪刀将玻璃球从铁管口上剪下来,趁热赶紧用剪刀咔嚓修剪了几下瓶口。
  一个圆底带把手的空心圆球形玻璃杯。
  看着这个玻璃杯,陈旭忍不住脸皮抽抽了几下。
  太特么丑了,圆底圆肚圆口,把手也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但就是这个丑到爆的杯子,却让四周围观者都目瞪口呆。
  “侯……侯爷,这就是我方才吹……吹出来的?”汤廷揉着眼睛犹自还有些不相信。
  “自然!”陈旭戴上厚厚的手套拿着这个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个吹出来的玻璃杯点头。
  “嗷~~”汤廷发出一声惊喜的嚎叫扑上来,盯着陈旭手中的玻璃杯双眼红通通的嚷嚷:“侯爷,原来玻璃竟然真的能够吹出来,有了这种方法,以后什么形状的玻璃岂不是都能做出来!”
  “吹玻璃是一个力气活儿,也是一个技术活儿,的确能够做出任何形状的玻璃制品,但大小和规格却不太好控制,最好还是配合模具使用,而且可以反复烧融吹制,这样就能够做出很复杂的结构,玻璃的温度,吹气的力度,修剪拉伸调整形状等都需要慢慢总结积累经验,本侯只能告诉你这种方法能够很快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玻璃器物,至于你们能够做出什么来全靠你们自己摸索……”
  “侯爷放心,玻璃烧成半融状态,就像面团一般柔软,想怎么弄都行,有了这吹玻璃的方法,我们一定很快能够做出更加精美的器物!”汤廷已经激动的快站不稳了。
  陈旭今天带来的这个方法,可以说一下为他打开了一个玻璃制作的全新窗口,无需制造模具,而且吹制出来的器物冷却之后外观光洁润滑透明清晰,和浇筑出来的带着朦胧效果的毛玻璃完全不一样。
  接下来,几个玻璃厂的工匠又反复试验了好几次,而且在吹制过程中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经验,可以一边吹一边转动,还可用铁棒剪刀钳子敲打拉扯修剪,半个小时便制作出来几个完全不同形状的瓶瓶罐罐。
  看见汤廷和一群工匠都开始熟悉吹玻璃的步骤,陈旭便留下图纸叮嘱了几句之后离开玻璃厂。


第965章 化学实验室
  既然是化学实验,光有实验仪器还不行,还得有实验用的各种材料。
  因此陈旭回城之后又去了一趟科学院,让孙叔囧安排人收集各种不同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各种不同的矿石等,这些东西也不需要多少,但以后上化学课都会用得上,同时陈旭还让人帮忙找几个精通炼丹炼药的方士,然后通知在工学院内收拾一间房子出来准备当做化学实验室。
  陈旭的安排自然很快一切都办妥,几天之后,汤廷亲自带人送来一车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烧杯、烧瓶、试管,还有一些让麻杆打造的铁架等物品,这些东西陈旭全部都弄到工学院的实验室,而孙叔囧找到的几个方士也安排到实验室跟着陈旭学习化学实验。
  而陈旭进行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就是蒸馏提纯酒精。
  酒精的提纯工艺并不算复杂,就是用低温反复蒸馏,当然,想得到高纯度的酒精就必须用到吸水剂不断除去酒精蒸汽中的水,而作为一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化学溶剂,酒精和许多金属氧化物和盐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有了充足的除水剂可以是使用,最常见的就是生石灰。
  一个大玻璃瓶子装上几斤醉八仙,然后通过一根玻璃导管连接到另一个两边开口的装满生石灰的玻璃瓶中,再用一根玻璃管连接到第三个倒置的玻璃瓶中冷凝,所有的导管接口都用蜡密封好,然后把大玻璃瓶子悬在煤炉上方烘烤,保证酒水轻微沸腾就行了。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蒸馏过程,陈旭很快就组装完毕,但这个全部都是用各种透明玻璃构成的复杂结构落在几个方士的眼中,那便如同地球人看见外星人一样惊奇。
  因此在陈旭的安装过程当中,几个扎着道髻穿着道袍仙风道骨的方士就像小学生一般大气都不敢出,瞪大眼睛小心翼翼的站在旁边给陈旭打下手。
  对于陈旭的新动向,科学院和工学院的一群匠工匠吏和教习都很感兴趣,熙熙攘攘的很快实验室就来了数十人围观,就连张苍都问讯从城外的工地赶了回来。
  而看着正在蒸馏的这个复杂而奇怪的玻璃仪器,张苍围着仔细观察了一遍之后吸着鼻子忍不住问:“侯爷,这里面装的是何物,闻起来怎么有一股浓郁的酒香?”
  “呵呵,这里面就是本侯前些日子用蒸煮法弄出来的白酒,用这个蒸馏仪器继续蒸馏就会得到纯度很高的酒精,可以用来当做燃料,而且燃烧的时候不会又任何烟雾,可以保证清晰的看见实验效果!”陈旭笑着解释。
  “莫非就是外面是盛传的醉八仙?”张苍忍不住惊呼。
  “正是!”陈旭点头。
  自从他在侯府中给家人讲了醉八仙的故事之后,眼下白酒的名字已经从侯府中传了出去,加上本来这种高度白酒一喝便醉,被品尝过的人吹捧成为仙酒,几天时间便已经传的咸阳几乎家喻户晓,不过这种酒只有听闻,大部分人从未见过。
  因此一听说这玻璃罐子中装的就是醉八仙,实验室的一群人便忍不住了。
  “侯爷,酒乃是水酿制而成,难道也能燃烧?”一个教习惊讶的问。
  “酒和水可不一样,这就是我开这个化学实验室的目的……”
  “侯爷,这醉八仙听闻一口便醉,苍能不能品尝一下?”陈旭说话之时,张苍已经打开了旁边一个贴着一个酒字的坛子。
  “张院长请便!”陈旭无奈的点点头,于是张苍用一个竹筒舀起来半筒酒,放在鼻尖嗅了一下,然后咕咚一口下去。
  “嘎~~”张苍感觉瞬间吞下一口开水一样,捂着脖子身体一抖眼泪流了出来,呆了足足半分钟才慢慢缓过气来。
  “张院长感觉如何?”陈旭干笑。
  “如饮沸汤直入肺腑,苍从未饮过如此浓烈的酒水,的确猛烈无比,不过味道醇厚浓郁,一口下去神魂都开始漂浮……”张苍哆嗦着擦着眼泪。
  “侯爷,我等也想品尝一下!”一群围观者都视死如归的围上来。
  “喝吧喝吧,每人一口,别喝多了,剩下的本侯还要做实验!”陈旭无奈的摆手。
  于是前来看热闹的一群教习匠工全都争先恐后的抢夺竹筒开始品尝白酒,很快一阵咳嗽和怪叫在实验室响起,喝过的人一个个捂着嘴巴脖子开始抹眼泪花儿,有的脸颊瞬间通红开始打摆子。
  看着稀里哗啦就少了两三斤的酒坛子,陈旭脸皮有些发黑。
  幸亏这是酒不是硫酸盐酸,不然此时已经毒死一大群大秦最优秀的科学家了。
  看来以后要在实验室贴上一个醒目的标识,禁止品尝任何试验药剂。
  这些古代人什么都敢用嘴巴品尝的坏习惯实在是太坑爹了。
  “咳咳,侯爷,这化学到底是何理论?难道和物理一般是格物之术?”张苍带着略微的醉意摇头晃脑的问。
  “算是吧,化学也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但研究的乃是元素,属于微观的范畴,和物理这种研究格物的学科还是有所区别,其研究的是一般肉眼看不见的自然变化,化学就是变化的科学的简称,最简单的就比如火,我们知道火燃烧可以加热物品,可以让许多东西燃烧,但火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这些肉眼看不到变化内在的原因和原理是什么?当然,这只是最为浅显的部分,还有许多实则就像法术一般,再比太乙神雷为何能够爆炸,神雷焰火为何会爆发五颜六色的火光?这些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侯爷,太乙神雷不是仙术么?”一个教习惊疑不定的问。
  “仙术何来?总得有个来头吧,就像火一样,远古的时候,古人认为火是天神降下的雷火,后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之术,由此人们慢慢认识到火并非是天神降怒,而是一种自然现象,以前我在物理课上讲过,摩擦生热,当摩擦积累的热量足够的时候就能点燃木屑,就好比火柴一样,轻轻一划就有火焰出现,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单纯的物理能够解释的,而是更加细微的肉眼看不见的化学反应,那么火柴燃烧的原理是什么可有人能够清楚?”
  一群围观者都揪着胡须捏着下巴开始发呆。
  火就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几千年从未有人去认真研究过,而张苍跟着陈旭混了这几年,不光是一个数学家兼建筑工程师,更是一个狂热的科学爱好者,对于陈旭提出的各种物理理论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次两个铜球同时落地的试验,一下颠覆了人们的普通认知范畴,原来并不是越重的东西掉落的越快,这其中的原理虽然张苍一直都没有弄清楚,但也感觉到天地之间肯定有一种未知的力量在作祟,他问过陈旭几次,陈旭也没给他说,只说他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更加具体的内容却没有透露。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问题不是陈旭不愿意说,而是这个东西理论太深奥,而且眼下大秦的计量单位和后世完全不一样,在没有发明出精确的钟表和精确的计重计长单位之前,这些物理公式说出来也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带来更多解释不清的问题,而且对于眼下大秦这种科技水平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或许陈旭只能等到自己死的时候把后世的各种物理数学公式都留在遗书里面供后人去推理验证。
  “既然张院长和诸位都对化学如此感兴趣,今天我就给大家演示一个很简单的化学反应……”
  陈旭笑着取来几块绿色的胆矾,放在一个铁臼之中捣碎成粉末,然后放进一个坩埚之中放到煤炉上加热。
  煤炉旁边瞬间就围上一圈人,一个个满嘴酒气的盯着坩埚眼睛一眨不眨。
  胆矾,又叫蓝矾,学名又叫五水硫酸铜,属于一种天然的结晶矿石,采掘铜矿石的时候会挖出来不少,古人喜欢当做宝石收集。
  胆矾和生石膏一样,因为是水合晶体矿,加热就会分解掉里面的水分子,最后变成纯硫酸铜,就会变成白色的粉末。
  虽然陈旭不知道到底多高的温度胆矾会分解,但煤炉的温度能够烧红甚至融化钢铁,足够胆矾里面的水分子分解出来。
  一个方士蹲在旁边拉扯风箱,呼呼啦啦的声音中,空气中很快散发出一股略微刺鼻的味道,而坩埚里面的蓝色粉末也开始褪去颜色,几分钟之后,放在坩埚里面的蓝色粉末就变成了白色。
  围观的一群人都开始骚动议论起来。
  “侯爷,这胆矾从蓝色变成白色莫非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一个匠工忍不住问。
  “不错,但这只是一种最简单的化学反应,加热的过程中,胆矾之中会失去一些东西,颜色就发生了变化!”陈旭点头。
  “好奇怪,到底是失去了什么才会变色?”张苍捻着胡须继续发呆。
  “其实要验证失去的东西很简单,我们进行一个反向试验诸位就知道了!”
  陈旭取来一个烧杯,往里面倒了一些水,然后从坩埚里面用一个铁勺舀出来一些粉末,高高的举起烧杯说:“诸位看好了……”
  陈旭说话之时把硫酸铜粉末倒入烧杯之中,同时轻轻晃了几下烧杯,几乎瞬间烧杯里面的水就变成了淡蓝色。
  “哗~~”整个实验室迅即哗然骚动。
  “这……这莫非是仙术?”一个方士激动的话都说不抻抖了。
  “非是仙术,诸位请仔细想本侯方才说过的话!”陈旭摇头。
  “难道侯爷是说方才加热的时候胆矾里面失去的水?”张苍突然眼睛一亮。


第966章 讲座
  “呵呵,不错,张院长果然心思敏锐!”
  陈旭笑着点头,然后转头看着一圈人说:“许多人都知道,这种胆矾产自于铜矿之中,而胆矾里面其实也含有铜,而很多铜矿之中也含有硫磺,我们眼下冶炼铜都是用的黄铜矿石,其实就是硫磺和铜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后的一种综合物,本侯称其为硫化铜,而这种胆矾要比硫化铜经历过更加复杂的化合反应,形成一种叫硫酸铜的物质,硫酸铜和水结合之后就变成了蓝色矿石,在加热的过程之中这些水被高温破坏蒸发掉之后,就变成了白色,眼下我再将其投入水中,硫酸铜就和水结合变成了蓝色液体……”
  “侯爷,那为何硫酸铜投入水中就消失了,不是应该变成蓝色粉末吗?”另有一个工学院的教习大声问。
  “盐诸位都吃过吧,盐巴也是晶体或者粉末状,但可以溶于水中,这硫酸铜也是可以和水相融的,如果把这硫酸铜溶液不停加热蒸煮,之后就会得到一些蓝色的结晶,就是捣碎的胆矾,这其实就和煮盐晒盐的原理是一样的。”
  “原来如此,侯爷这样解释就明白了!”许多人都跟着点头。
  “侯爷,既然您说这硫酸铜里面也含铜,是否可以炼出铜来?”一个匠工开口询问。
  “自然是可以,但过程比较复杂,并非像普通铜矿石一般加热烧炼就行,还需要用到其他东西放在一起烧才行,这个本侯以后上课会逐渐讲到,还有,硫酸铜有毒,用坩埚加热会释放出一种臭鸡蛋一样的毒气,诸位如果想自己试验的话一定要做好通风防护措施,好了今天实验室刚刚开始筹备,本侯需要准备几天,到时候会通知诸位到工学院听课,而且还会给诸位演示更加奇异的化学反应……”
  “好了,诸位都请出去,莫要耽误侯爷的大事!”科学院的一个副院长像轰鸡一般将一群工匠和教习都轰出了实验室,闹哄哄的场面这才安静下来。
  “呼~”陈旭摸了一把额头的汗,感觉被一群人吵的有些缺氧。
  “侯爷,这化学反应真的是很神奇,感觉比格物之术有趣多了!”张苍兴趣十足的在实验室转来转去,拿着瓶瓶罐罐的玻璃器皿和各种颜色的矿石看来看去。
  “化学的确是一种很神奇的科学,眼下在民生发展来说不如格物,研究的目的是弄懂一些自然界的奇异变化,以此更好的发展格物之术,不过随着科学的继续发展,化学就必须跟上,而且化学在防病制药方面用途广泛,是物理学无法替代的,但化学太过复杂和细致入微,对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都非常苛刻,一不小心就会酿成祸患,因此实验的时候要慎之又慎……”
  张苍事情忙碌,在实验室和陈旭聊了一会儿之后就告辞离开,离开的时候还特别叮嘱下次陈旭上课一定要去通知他。
  而张苍离开之后,陈旭也才终于是安静下来,开始指挥几个方士继续蒸馏酒精,而他自己则又组装起来一个干馏设备,把捣成粉末的胆矾放进烧瓶之中进行干馏。
  化学实验,酸碱都是最常用的制剂,而眼下最容易弄出来的就是氢氧化钙和稀硫酸。
  氢氧化钙溶液就是石灰水,这玩意儿最简单。
  而硫酸相对要复杂一些,可以燃烧硫磺得到二氧化硫再通入热空气继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溶于水中,就得到硫酸,但这种方法气体不容易收集,而且还容易中毒,最简单的就是高温干馏硫酸铜,虽然产量肯定不高,但却胜在操作简单,这个方法其实在唐宋时期中国的道士就已经发现了。
  关于化学方面的一些知识陈旭早在小河村开始研制火药的时候就已经在不断的积累了。
  记得的东西不多,最主要的还是初中高中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关于常见的酸碱盐的一些反应公式经过不断的回忆,多多少少还是能想起来一些,但恐怕其中大部分都是似是而非甚至是错的。
  错的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可以由此给大秦的方士阶层推开一扇不同的大门,让他们不再是采用最原始的烧炼方法来炼丹熬药,而是可以用清晰可以观察的试验来往真正的化学上靠拢。
  最新一期的大秦都市报出版,头版除开一般的朝堂谕令和全国的新闻动向之外,这次出现了一则非常新奇的消息。
  “七月初五巳时,清河侯将在科学院进行一次富有趣味的化学实验课讲座,内容不仅新奇,还将展示诸多法术效果一般的试验效果,这是一次全新的科学探索,因为场地有限,敬请所有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士提前预约前去观摩!”
  这一条讲座新闻的内容不多,但却一下引起了民间巨大的反响,特别是一些方士,对于法术两个字特别敏感,在看到报纸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工学院去报名,短短一个时辰便登记了足有上百人,工学院预留的观摩位置全部用完,但还有无数方道术士要求参与听讲,最后胡宽在争取了陈旭的意见之后,又发放了五十个旁听名额,但依旧是杯水车薪,但鉴于教室的场地的确有限,最后许多人只好怏怏而归。
  而这段时间陈旭每天也早出晚归在实验室连续鼓捣,不光弄出来一些酸碱溶剂,还验证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
  初秋的咸阳秋高气爽。
  渭河两岸的大片农田的庄稼都已经泛出金黄,许多农民已经开始收割秋粮。
  这个初秋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于农民来说,这又是一个增产丰收的季节,而且根据清河侯的五年计划推行,今年农民的粮税大幅降低到三税一,这一下让全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好几倍,这每亩田收上去的粮食,将由原来的不到一半存留变成了大半成为家人的口粮,因此今年根本就不需要郡县官吏的催促,大部分农民早就准备好了收割工具准备大干一场,只要粮食归仓,明年全家人都再也不会因为缺粮而饿肚子,甚至多余的粮食还能出售换取钱财购置新的农具和衣物。
  而对于咸阳民众来说,这个秋天同样丰富多彩,不光城内的商舍越来越多商品越来越丰富,公交车已经开通到了周边的几座县城,而且内史府范围内几乎都在修建互相连通的水泥马路,城内的许多主干道也在改建铺设水泥道路,特别是渭河南岸那个巨大的蹴鞠商业广场,在上万人热火朝天的修建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如今已经现出雏形,一座巨大的建筑正拔地而起,眼下已经修建完成两层看台,密密麻麻搭建的脚手架看起来极其巍峨壮观,而周边配套的商业广场也正在大范围的平整和修建,各种木材和砂石水泥堆积成山,规划的广场和商舍占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