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知道就好,去吧,此事没有明晰之前切莫声张出去!”蒙毅摆摆手。
“孩儿告退!”蒙云行礼之后离开,蒙毅拿起纸笔刷刷写下一封信,唤来仆从,“把这封信速速送去御史丞高芗府中!”
“喏~”家仆接过书信转身而去。
“敖平,当初你设计害我儿子,今日某必将你敖氏连根铲除,你墨徒身份执掌匠作少府,莫非当某丝毫不晓?”蒙毅冷笑几声继续看书。
左相李斯府上。
一间并不算大的暖房内铺着地暖,房间内温暖如春,李斯和一个老者穿着便服正对坐饮茶。
这个老者虽然不在朝堂为官,但在咸阳甚至整个大秦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方家术士当中名气甚大,乃是渭河学院的院长安鱼粱。
当初安鱼粱帮助江楚月用一筒紫云仙茶贿赂李斯,终于达到自己目的解除了和赵柘的婚姻,但也惹出来后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
即便是到如今,李斯仍旧蒙在鼓中,不知道江氏和赵高已经把他恨上了。
两人默默对饮一杯茶,谁都没有说话,再次斟茶之后李斯摆手把房间里几个侍女赶出去。
“师兄为何只饮茶不说话?”李斯打破沉默。
“师弟也不是没说!”安鱼粱脸色平淡看不出来任何情绪。
李斯苦笑一下:“师兄,我知道你对我不满,其实满朝文武皆对我不满,但我有难言的苦衷也!”
“你有何苦衷,如今拜爵上卿位居左相,皇帝也对你恩隆有加,听说只要是你所奏之事无论大小皆都一口应允,普天之下还有哪位臣子能够做到你这样的风光,如若你还有说不得的苦衷,那些耕田种地的农夫,驱货贩卖的商贾,修路挖渠的役卒岂不都是苦的活不下去了!”
安鱼粱吹着茶杯里面的茶水轻轻啜了一口,然后忍不住感叹一声,“这真正的紫云仙茶果然与众不同,茶中三味淋漓尽致,与普通茶叶大相径庭。”
“此茶的确色香味俱佳,但饮起来却感觉不如去岁那半筒仙茶味美!”李斯怅然的叹口气说。
“非是茶不美,而是你的心不宁,今日突然邀师兄来饮茶,莫非又是要向我倒苦水!”安鱼粱怡然自得的饮茶。
“是,斯有些郁结之处,想要想师兄请教!”李斯拱手。
“等等,等我把这盏茶喝完再说!”安鱼粱慢条斯理的继续喝茶,李斯只好苦笑着等待,安鱼粱把一杯茶喝完,放下茶杯这才说,“说罢,但其实你说出来也没用,你我理念不合,说多了连茶都喝不下去!”
李斯:……
“清河侯的事情师兄可否听闻?”沉默许久之后李斯低声问。
“自然听说过,学院里的学子每日吵吵嚷嚷讨论的都是清河侯,许多直接将其视作毕生的奋斗目标,想要学他封侯拜相,呵呵,我知道了,原来是师弟突然感受到了来自清河侯的压力,他一来咸阳便被陛下封为国相太师,受金印紫绶,还封侯食邑,而你自诩为大秦横扫六合立下汗马功劳却如今仍旧只是上卿之爵,因此心有不甘,更有不满!”安鱼粱畅快的大笑。
“师兄何必取笑于我,明知我不会如此浅薄!”李斯尴尬的说。
“哈哈,师弟啊师弟,你自欺欺人耳,非是你没有这种想法,而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安鱼粱笑罢,脸色慢慢沉落下来,捻须静默许久之后摇头,“师兄我不想参与朝堂之事,所以不管你说什么我也只能听听就罢,如今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皆都暗流涌动,师兄只问你一句,你还记得当初的初心否?”
“初心?”李斯端着茶杯愣了许久。
“不错,就是初心,师兄犹记得当初你去齐国寻找师尊拜师,想学帝王之术,称不愿意如仓鼠一般目光短浅碌碌无为,你之志向,就是辅佐一位君王一统天下,成就太公之志!这些话师弟可还记得?”
“当然!”李斯脸色平静的点头。
“这些师弟如今已经做到了,是不是就觉得人生索然无味?”
“是!”李斯再次点头。
“可惜可惜,师弟虽有太公之志,却忽略了太公之贤,太公辅佐武王成就大业,但却并不居功自傲,因此自愿将封地定于东夷之地帮助周王稳定东方,跋涉千里在营丘建立齐国,当初之齐地还是蛮荒之地,东夷土著皆都野蛮无比,不尊王化,不听号令,不明礼法,太公为了尽快安定民心,便颁布各种法令,同时斩妖言惑众的司寇营汤和狂矞、华士兄弟,使得法令得以顺畅推行,取吏尊贤尚功,为了得到当地夷人的支持,他还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因地制宜重农重商,将齐国货物通行天下,使得齐国很快就成为百国诸侯之中最为富庶繁华之地,导致四周大量诸侯前来朝拜,短短数年齐国便成为了诸侯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齐国也成为了诸侯纷纷效仿的对象。”
“不知师弟听懂我的意思没有?”安鱼粱喝茶润喉的同时看着李斯。
“师兄是说让我效仿太公治理国家?”李斯疑惑的说。
“不错,你当初志向高远想辅佐明君一统天下,而且如今也已经成功,但你可知得天下易,治天下难,如今大秦一家独尊,但天下却依旧民心混乱,你只得太公法术之理念,却不得太公治国之理念,太公治国,法礼并举,农商并重,这才是强国之道,如今之大秦,重法而轻礼,重农而抑商,这就像一个人缺了一条腿,一个不慎就会跌倒。”
“师尊非常敬重太公,因此既重仁德又重法治,在齐国稷下学宫推广自己的法礼之学,希望找到一个能够让齐国强大的治国之术,可惜齐宣王此人非是治国明君,不愿采纳他的治国方略,当初秦国正广纳贤士,师尊也慕名而来,虽然他对秦国国君的开明大加赞赏,却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因此转而去了赵国。你和韩非师弟两人皆都重名利而轻仁义,重法度而轻礼义,重农耕而轻工商,丝毫没有学到师尊的帝王之术,师尊一去,你二人便都迫不及待的先后投奔秦国,意图以商鞅之苛法治理天下之民,殊不知一开始便就走上了歧路,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如果继续推行强法而轻视仁德礼义,大秦只会最终断手在你的手上!”
李斯沉默许久之后苦笑:“今日斯邀请师兄来是想倒些苦水,没想到师兄却先倒了出来,不过师兄教训的是,往日斯不愿听也不愿讲,但前些日听清河侯一席话,竟然有了些许的悸动,憋了这些天,才忍不住邀请师兄前来饮茶谈心!”
“清河侯,他说什么了?”安鱼粱诧异的放下茶杯。
“他在皇帝的晚宴上阻止了陛下准备推行的一条法令,言宁可无法,也不可为恶法,多一条法令,万民头上便会多一道枷锁,因此便多一分惊恐,心里多一分怨恨!”
“他真的这么说?”安鱼粱眼神一亮。
“不错!”李斯点头,“正是因为这句话,陛下放弃了强行推行深耕积肥的法令,而这句话也让我深受震动,因此近日也在反复思量,莫非我以前的一些做法错了?”
“以前我就说你错了,但你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但为何清河侯说出来,你便会觉得自己错了!”安鱼粱问。
李斯微微摇头:“我也不知道,或许他真的是仙家弟子吧,我现在内心迷茫混乱,我在宛城见识过天降太乙神雷的威力,也在博浪沙见识了锦囊之书让陛下逃过刺杀的过程,如若他不是仙家弟子,缘何会有这些人力所不能明白的奇异力量,我李斯孜孜以求辅佐一位明君一统天下,也希望天下安定国富民强,但真的等到大秦一统天下,我又开始怠倦,深感治国之难,如今许多政令一出咸阳便开始无法严格推行,就连许多地方官吏都有抵触之心,政令不畅祸乱重生,今年随同陛下巡游东南,眼见那满目皆是衣衫褴褛之民,沿途数次遭受匪徒惊扰之患,难道这就是我辅佐起来引以为豪的大秦么?”
安鱼粱淡淡的说:“是不是只有你心里最清楚?反省自问,又何必问我?师尊一生追求礼法治国,但却没有成功,而大秦深得法制之利,想轻易改变又谈何容易,但我只说一句,师尊最为敬重孔孟两位先贤,尚仁重德又兼顾礼法,而你也始终是儒家弟子,是非功过我不愿置喙,但百年千年之后,你是善名还是恶名,后人自会给你最真实的评价。茶饮够了,师兄回学院去了!秋天封师弟从南阳来,把他编著的师尊语录交与我校对,希望能在开春之前弄完。”
安鱼粱说完站起来,整理衣服头冠,拿起厚厚的冬服穿戴好。
“师兄~”李斯站起来叫住准备出门安鱼粱。
“师弟还有话说?”安鱼粱回头。
“当初……当初师兄韩非之事,我非常懊悔!我也知道因为此事,诸位师兄弟都怨恨我!”李斯犹豫许久还是说了出来。
“韩非,一切皆是他咎由自取,其尊卫鞅之法、重申不害之术、集慎到之势,急功近利,重君权而轻民生,重刑法而轻仁德,丝毫没有得到师尊礼法仁德之要义,即便是你不杀他,他也会如同卫鞅一样的下场。”
安鱼粱走出门外,一句话随风飘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还请师弟记住师尊的这句话!”
第345章 以德服人
连续两日艳阳高照,但积雪融化带来的却是更加的寒冷。
大街上的积雪融化大半,只留下房顶上还有半尺厚,在亮丽的阳光下闪烁着洁白的光芒。
房檐下一条条晶莹剔透的冰挂在阳光中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冰雪融化之后的水顺着冰挂滴滴答答的滴落在青石台阶之上,从一个一个的小坑中溅射起晶莹的水珠散开。
清河侯府外泥泞不堪的大街上,七八口大锅一字排开数十米,数十位厨工和帮工正在熬煮米粥,热腾腾的蒸汽和饭食的香味弥漫大半条街。
成群结队的乞丐从四面八方而来,皆都枯瘦如柴衣衫褴褛,其中许多还带着未成年的孩子,一个个冻的嘴唇青紫,他们手上有的拿着一个破陶碗,有的拿着一个破葫芦瓢,还有干脆只拿着一块石片。
这些人大部分都有残疾,不是瘸腿就是缺手,有的耳聋眼瞎,反正几乎没有一个正常人,除开一些被冻的只剩半条命的小孩子外。
秦律规定,无籍者可充为奴,也就是说没有身份证的人就可以抓去做奴隶。
当然这个是商鞅规定下来的,而商鞅之时也是秦国律法最为残酷的时候,后来商鞅死,虽然此后秦国国君继续推行法家的治国理念,但实际上许多法律开始慢慢松动,无论是重农抑商鼓励耕织,还是土地私有军功爵位都还在影响大秦的发展,但已经执行的并不像商鞅时候的那么凶残,再其后经历了吕不韦辅佐秦始皇的时期,作为一个大商人把持国政,自然商业会有不同,因此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虽然依旧地位不高,但除开税收很高以外已经拥有了比较高的自由度。
吕不韦不光是一个大商人,还是一个大政治家,通过编写的吕氏春秋便可以看出,他的治国才能非常厉害,因此他把持朝政的时期还废止了许多非常苛刻的法令,特别是对于商鞅的铲除仁义、互相告密、只许务农等弱民等政策并不特别认同,延续到韩非子李斯出现,这两个人和纯粹的法徒商鞅不一样,他们还是儒家弟子,即便是如何没学好荀子的礼法治国,但还是深受影响,加上秦始皇这个人并非暴君,因此工商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释放,特别是金属冶炼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现在李斯主政期间,做的最多的反而是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统一货币等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工作,他的目的是辅佐秦始皇将大秦打造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以实现他年轻时候的志向和抱负,因此在法令的推广方面更加侧重于国策,而并非限制民生的细节,刑法也并非十分严苛,重刑使用很少,更多倾向于劳动改造,犯法的人大多数都被抓去修路或者流配到边荒地区恳田去了。
至于后世对李斯的恶评,其实只有两条,但没有一条和恶法沾边,一条是因为和儒家门徒淳于越政治立场不同,由此认为现在百家的书太多,导致国家思想不统一,因此上书秦始皇下令焚书;另一条就是伙同赵高篡改诏书扶持胡亥上台,然后亲手葬送了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大秦帝国。
因为焚书之事导致百家门徒反抗剧烈,特别是位于显学之首的儒家最为激烈,于是秦始皇非常不满,对于不愿意执行焚书命令的方家术士坑杀了数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儒家门徒,因此焚书坑儒这口黑锅被后世人全部扣在了秦始皇身上。
李斯上书焚书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像书同文度同制一样,将大秦的思想也统一起来,但他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大秦,再不是七国时候的大秦,当初的大秦都是秦人,地方小,而且历经五六代秦王的法理治国,法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思想比较统一,但大秦一统六国之后,六国的思想和大秦离心离德不可能光靠强迫和法令就能统一思想,表面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根本就不沾边,后世的大清统治了中国数百年,结果还是没有太多人认同满清的统治地位,从明末一直反抗到大清倒台,而大秦征服了六个国家,民心和思想更加难以统一,而不好统一的原因就是士族,因此对付士族才是李斯最关注的问题,才有了焚书坑儒的出现,一是李斯希望如此,二是秦始皇也受不了这些士族整日上蹿下跳的诋毁他。
而扶持胡亥上台实际上才是李斯最致命的错误,一世英名彻底栽的底裤都没有了,被后世人诟病数千年都没翻过身来。
按大秦的律法,大街上是不会有乞丐这种物种存在的。
但乞丐这种东西,就和春夏秋冬的季节一样,并不以人的意志和苛刻的法律而转移,这是一种自然产物,连续十年的统一战争下来,天下乞丐多不胜数。
人类的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杜绝乞丐的存在。
包括处在如今半蛮荒时代的大秦帝国。
大街上乞丐很多,而且大部分都身体有残疾。
因为没有残疾的都被抓去做了刑徒劳动改造去了。
剩下的这些手脚残疾的抓去也不能工作,而且还要一天半斤粗粮养活,因此负责京城治安的中尉府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人便流落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乞讨生存。
这场大雪冻死了不少,陈旭怜悯这些乞丐,便让清河侯府的人每天在府外的大街上煮粥施舍,早晚各一顿,虽然都是粗粮,但这就是救命的举动,第一天人不多,但第二天,几乎全城的乞丐都来了,今天是第三天,数百乞丐还有的拖家带口排到两百多米外。
陈旭施粥的举动早已让整个咸阳再次轰动。
无数人不解,无数人不屑,不知道清河侯为什么突然发神经要给这些乞丐吃的东西,这种无名无籍连奴隶都不如的贱民,统统都饿死了才好。
当然,清河侯是如今大秦的一个怪胎,没有人敢惹他,只能默默注视这件事的发展。
为了维持治安,中尉陆嚣甚至还排了一队中尉府的兵卒早晚两次来维持秩序,生怕清河侯府出点儿啥事之后皇帝把他咔嚓了。
“当~”随着一声锣响,施舍的稀饭煮好,早已等候多时的数百乞丐全部都呼呼啦啦的跪了一地,对着清河侯府的院墙磕头之后,这才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拿着自己吃饭的工具排队上前领食物。
一个披头散发穿着脏兮兮破冬衣的乞丐从人群中挤上来,头上带着一个破帽子遮住脸,直接往清河侯府的大门走过去。
守在侯府大门口的兵卒用长戟拦住,“站住,什么人鬼鬼祟祟敢擅闯清河侯府,取粥到后面去排队!”
“帮我通禀,我有要事见清河侯!”来人微微掀开帽子,露出一张有些鼻青脸肿的脸。
“侯爷不在府中!”兵卒没好气的摇头。
“那让我先进侯府等待!”来人转头四周看了几眼低声说。
“不行!”守门的兵卒一口回绝。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一阵嘚嘚马蹄声,伴随着吱呀吱呀的车轴声,一辆豪华的四辔马车在十多个兵卒的护送下出现在街口。
“侯爷回来了!”
随着几声惊喜激动的呼喊,排队领粥的乞丐全部都散开街道两边呼呼啦啦的跪了下去,一起对着坐在马车上的少年磕头。
“勿跪勿跪,地上寒冷,快起来!”陈旭坐在车上连连摆手。
“侯爷~”方才要进府的乞丐略有些激动的大步往陈旭的马车而来。
“呛~”为首的一个护卫抽出大剑拦住,“速速后退!”
“侯爷是我!”乞丐跳起来对着马车上的陈旭使劲儿挥手。
陈旭转头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
护卫太多,隔得太远,看的不怎么清楚,不过这货有点儿眼熟,但鼻青脸肿披头散发,还穿的这么破,老子在咸阳有这么穷的乞丐朋友吗?
“恩公,是马腾!”骑马跟在旁边的虞无涯低声说。
陈旭心头一喜,于是对前方的护卫说:“带他一起就进府!”
“喏~”护卫将大剑收了回去。
进府下车,护卫散去,陈旭这才看着跟着进来的乞丐说:“马腾,让你打听的事情怎么样了?”
“回侯爷,情况我已经打听清楚,果然就是商骐动了手脚,他暗中让匠作少府的匠吏在科学院将图纸重新画了一份,修改了炼铁炉的数据。”马腾赶紧回答。
“你是从哪里听说的?”陈旭再问。
“昨日那商骐突然邀我喝酒饮宴,酒宴上我便装作喝醉大骂了侯爷一通,发狠要想办法找侯爷的晦气,那商骐便告诉我可以帮我,我便旁敲侧击问了几句,商骐得意忘形说出了炼铁炉倒塌的事,说只要我听他的话,不光可以帮助我进匠作少府任吏,还可以通过匠作少府管理的工匠和帮工不断给侯爷的工地制造麻烦,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撺掇工奴、帮工和工匠罢工闹事,甚至是暗中放火焚烧工地等,只要工地不断出事,侯爷的许多事情办不好必然失去陛下的信任,到时候他爹和匠作少府令敖大人都会在朝堂上弹劾侯爷,一旦侯爷失势,到时候想我怎么捏就怎么捏?”
“我靠!”陈旭直接跳了起来,一把抓住马腾的衣领咬牙切齿的说:“他真是这么说的?”
“是的侯爷,商骐就是这么说的!”马腾吓的连连点头。
“好,好,老虎不发威当老子是病猫,你既然要弄死老子,也别怪爷爷我辣手无情,嘿嘿!”陈旭脸色铁青的冷笑几声放开马腾,“无涯,去孙叔炅那儿领两万钱交给马腾!”
虞无涯点头离开之后,陈旭脸若寒冰的盯着马腾说:“此事你不要张扬,继续和商骐接触,争取弄到他们安置在科学院和工地上的内鬼名单,等我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之后,自然会给你一个远大的前程!”
“侯爷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马腾激动的赶紧点头。
不一会儿虞无涯提着一个小袋子过来,打开,里面是黄澄澄的数十个指头大小的黄金饼子,沉甸甸足有好几斤。
“这些钱你先拿去用,不要怕花钱,从商骐身边的人下手,帮我把这些人连根挖出来,这一次如果让我拿到把柄,连带赵高老子要一起捏死!”
“太仆赵高?”马腾惊恐的脸皮抖了几下。
“哼,你怕了,你可要想清楚,因为当初赵柘之事赵高早已把你们马家都恨上了,更何况如今你叔父被罢官,我劝你最好安排人手去雁门郡打探一下,如果不出意外,你叔父一家随时可能都有性命之危。”
“啊!?”马腾瞬间脸色苍白,满脸的青紫伤痕显得更加清晰,脸颊都扭曲变形了。
“其实这一切都应该是赵高暗中指使的,不相信你打探一下就知道,去吧,赵高不死,你一定会死!”
“好,好,我这就去!”马腾手忙脚乱的藏好钱袋子失魂落魄而去。
“恩公,既然是商骐干的,我们直接对商骐下手,逼迫他说出隐藏在科学院和工地的人手不就完了!”虞无涯十分不解。
“不,眼下正是科学院筹备之后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尽快把铁炼出来,而且还要用炼出来的铁打造出锋利的兵刃,拿出让始皇帝心动的东西才行,就光是我们带来的样品还不足以说明太多情况,所以工地和科学院暂时不能太过混乱,再说敖平是匠作少府令,赵高是太仆,两人都是九卿之一,仅凭借商骐的口供,不足以动摇两人中的任何一个,而只搬倒一个左中候商涂没有丝毫的意义,我的最终目的是弄死赵高!”
“恩公现在是清河侯,又得皇帝信任,这件事何必做的这么拐弯抹角,直接说与皇帝知道,把科学院中所有感觉有问题的人全部换掉不就完了,免得担心!”虞无涯有些不解的说。
“你想的太简单了,我现在在咸阳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开除了我去哪儿找人手来安置,事情还得有人去做,没人什么都干不成,再说在朝堂混,什么事情都要皇帝出来解决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没有本事却又持宠而骄的形象,这种人谁都瞧不起,所以很多事情最好自己解决,要让所有人心服口服,不然对我以后的改革不利,放心,这件事我会以德服人!”
第346章 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时间一晃两天过去。
马腾并没有新的消息传来,而陈旭也并没有太过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科学院的一切都还没正式开始,不过他暗中却增加了工地上的卫尉禁军的数量,让英布驻守工地密切监视,并且将工地上新修的炼铁炉和铁匠铺这两个最重要的地方隔离开来,除开征召的几个擅长冶炼和制作兵刃铁匠之外,其他人一律不能靠近,当然也不能离开。
“侯爷,方才传来消息,路上积雪融化之后,运送煤铁和石墨的车队已经从渭南出发了,最多明天就会到达!”赵擎匆匆而来汇报情况。
“好,好!”陈旭正在科学院中一间单独的实验室中坐在暖炕上和张苍两人研讨九章算术,听完赵擎的报告后很高兴的下炕穿鞋:“走,再去工地巡查一下,只要煤铁一到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数天过去,积雪已经化尽,虽然是冬日暖阳的天气,但却依旧冷的让人无法忍受,一出科学院的大门,陈旭便打了几个大大的寒颤。
出城之后河风料峭,呜呜啦啦的声音在渭河两岸的旷野中掠过,寒鸦低飞,满眼枯黄,清冷的河水也暴涨了数尺,远处的秦岭山脉绵延起伏,山顶上还能看看到皑皑白雪。
天高地阔,万物萧条。
策马顺着渭河而下,迎着呼呼啦啦刺骨的寒风,起伏颠簸之中,陈旭也感觉身体慢慢暖和起来,同时心里也略微有些火热。
只要铁炼出来,陈旭决定一次性给秦始皇一个大大的惊喜,马鞍、马镫、马蹄铁、马刀以及后世各种适合马战的长兵器,比如赵子龙的龙胆亮银枪,张飞的丈八长蛇矛,关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斧钺刀枪钩鞭锤镗拐子流星十八般武器都给整出来,一定要让秦始皇过一次大保健的瘾,毕竟仙家弟子出手,不能太寒碜了。
工地里面,新的炼铁炉已经再次修建完毕,这次因为是英布带领卫尉禁军亲自监工建造,因此没有任何岔子出现。
这座炼铁炉是仿照清河镇的那个实验性质的小炼铁炉修建的,改动并不大,目的还是一种半实验性质,因为需要先把生铁炼出来,然后等石墨到以后制作一个大的坩埚炒钢炉进行二次冶炼,这样就能得到各种含碳量不同的钢铁制品。
其实要炼出好钢,最好用焦炭冶炼,而不是直接用煤,因为一般的煤中都含有硫,使得冶炼过程中脱硫不干净的话会增加铁里面的杂质,只能通过反复加热锻造才能降低,这也是古代为什么不能用铸造切割法直接得到钢铁兵器的原因,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能够炼出碳钢,然后打造出锋利的兵器和各种器具才是最重要的,炼焦这种事需要慢慢来,眼下对钢铁的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
一切都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只要精通炼铁的工匠越来越多,三年五年下来,冶炼钢铁的技艺就会越来越完善。
公输胜的身体好了很多,杵着拐杖已经能够行走。
陈旭视察完炼铁坊和铁匠铺之后,让人把公输胜秘密带到炼铁坊,把麻杆和配置的工匠工奴全部汇集起来严加叮嘱一番,让他们明天煤铁石墨等矿石运到之后就赶紧开工,并且叮嘱英布调集禁军严加看管。
第二天正午,在两百披甲执戟的兵卒押送下,数百衣衫褴褛的刑徒喊着号子推着数十辆牛车马车从东南方向沿着积雪融化后的泥泞道路颠簸而来。
早已望眼欲穿的陈旭迫不及待的等在工地。
等这些牛车马车全部都进入工地之后,工地上立刻就喧嚣起来,根据早已安排好的步骤,煤铁石墨全部都分派大量的工奴和工匠进行筛选处理,到了下午的时候,随着炼铁炉一股浓烟腾空而起,大秦科学院下属的炼铁坊正式开炉冶炼第一炉铁。
而在炼铁的同时,一个炒钢用的冶炼炉也开始建造。
虽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工地上却显的异常热闹,大量的工奴挑着藤筐推着独轮车开始来来往往运送煤炭和矿石砖石。
看着眼前这些在兵卒呵斥抽打衣衫褴褛消瘦的工奴和刑徒,陈旭在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
要想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推动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彻底变革,其中的苦难简直可想而知,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废除奴隶制度,废除活人殉葬习俗,废除严苛的户籍制度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对于现在的大秦来说,任何一个都是拦路虎,不光皇帝可能不答应,满朝文武公卿也不会答应,作为剥削阶层的贵族更加不会答应。
“吩咐下去,无论是工奴还是刑徒,每日的口粮增加到一斤粗粮,叮嘱食堂不许克减任何食物,要让他们吃饱和喝上热水,还有,工奴和刑徒寝睡的工棚要做好保暖,粟草要铺厚点儿,如果不够就去附近农户家收购,对于受伤的也要及时救治,所有人都必须严格按照工地的制度执行,胆敢违例者严惩不贷!”
“喏~”几个工地的管事和校尉都一起拱手答应。
临走之前陈旭再次来到炼铁坊,把公输胜和麻杆叫过来密切叮嘱了一番这才回城,主要还是安全,然后就是尽快打造出一批合格的装备出来。
“侯爷侯爷~”刚刚走到侯府门口,侯府的管事皇甫缺便满脸焦急的迎上来。
“什么事如此慌张!”陈旭紧张的问。
“侯爷,半个时辰前陛下让谒者前来传旨,让您回府之后即刻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