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旗舰最顶端的望台上,虞子期俯瞰着广袤的港口中驻泊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舰队,心潮澎湃,几不能自已。

    此次跟随他出征的兵卒只有南海舰队十万兵卒中的半数,也就是五万人。整只舰队,没有任何的普通百姓,所有的掌舵、行帆等等事物,都由训练了三年的南海军兵卒自己完成。

    虞子期知道,很多的南海舰队兵卒都同自己一样,此刻心中都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因为,他们等待这一天等待了整整四年之久。

    四年时间,很多原本都是新兵蛋子的兵卒,在海中摸爬滚打也变成了满手老茧浑身黝黑的老兵;四年时间,很多原本到了海上就吐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的兵卒,如今也都成了即便面对飓风也能稳定的掌舵、行帆、打着旗语的海中老手。

    码头上堆积如山的各类物资,一点点的矮下去,最终消失。海面上,如工蚁般忙碌的密密麻麻楼船,开始缓缓的脱离一艘艘母舰,返回海港。

    “呜呜呜!”

    悠长的号角声陡然响彻天际!

    “陛下有诏!特赐南海舰队美酒千坛。他日尔等归来之日,朕将亲临番禹为尔等接风洗尘!大秦勇士们,朕祝尔等马到功成,凯旋而归!大秦必胜!”

    虞子期拿出随着出兵诏令一道来的皇帝诏书,用尽全身的气力高喊出声。

    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舰队中,铺天盖地的声浪冲天而起!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秦必胜!”

    “大秦必胜!”

    ……

第两百二十八章 冯劫的怨念

    在番禺港口大秦皇家海军南海舰队正在高呼“万岁”“必胜”的同时,距离他们直线距离超过一千里的象郡郡治临尘,一大片让人心悸的黑色铺成在黄绿交加的大地上。

    那是,桂林军大营。

    一身戎装的冯去疾站在大校场中间的点将台上,似乎在侧耳倾听着什么。

    点将台下,密密麻麻一列列披坚执锐的黑甲兵卒身躯挺得笔直矗立在校场之上。他们头顶上,一轮南方的烈日正在拼命的向着大地喷涂着憋了一个冬天的光和热。

    大滴大滴的汗珠从桂林军兵卒的额头上、脸颊上滚滚滑落,滚入眼中,浸入耳中。

    但是,没有一个人动上一动。

    黑色的铠甲吸收着光热,雪亮的刀戟反射着炽白的阳光。

    无尽的肃杀之气席卷而去。

    过了半响,冯去疾似乎已经听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海舰队兵卒滔天的怒吼,目光如电,扫视了点将台下矗立着的整整十万桂林军兵卒,开口了。

    “本将,其实心中一直都憋着一股气。你们知道吗?”

    台下矗立的十万桂林军兵卒没有一个人答话,但是从他们抓着兵械青筋暴露的手背,可以知道,他们心中对自己的主将刚刚说的那些话却是很清楚的。

    “一年了,本将对你们还是不满意。当然,本将对我自己更不满意。”

    冯去疾的声音陡然高亢了起来。握着腰间常见的手掌上更是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

    “一年前,我桂林军输了。可是,本将问你们,你们甘心吗?”

    “不甘心!”

    “不甘心!”

    原本安静的校场上,陡然传出如山呼海啸般的怒吼之声。

    一个个桂林军兵卒红着眸子,盯着台上的主将。拼命的呐喊着。

    “本将也不甘心。可是没有办法,我桂林军输了就是输了,他翁仲玄武军能被陛下赐予皇家玄武军的名号,是他翁仲的本事,是玄武军的本事。我冯劫认了,但是认了不是说我冯劫就甘心了。你们定然也是同本将一般的心思。被陛下赐予‘皇家’两字是一定要得到的,本将说的可对?”

    “对!对!对!”

    校场上,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声再次腾空而起,让大地为之震颤。

    一年前。大秦十三支军团如愿的迎来了一直在期待的“皇家”名号的争夺。

    十三支大秦最为精锐的正规军团,在灞上大营以万人为单位,进行了整整长达一个月的实兵演练。

    他们,将会争夺四支能被大秦皇帝圣天子胡亥赐予在军团名字前冠上“皇家”两字的无上荣耀。

    十三支军团施行的是淘汰制。两两对决,胜者进阶。败者淘汰。

    各个军团施行的抽签来决定对手。

    玄武军、朱雀军、青龙军、白虎军、九原军、陇西军、南海军、桂林军、平夷军、南越军、御林军、禁军、虎贲军,统计十三支正规军团。

    这还没有包括主要负责特种作战的玄鸟军、苍鹰统领的如今还没有明确番号的空军,贾瀚统领的初具雏形的人数才不过三万人的海军腾蛇军。

    十三支军团,也就意味着,在抽签的过程中,每一轮的争夺,必然会有那么一支运气好到爆的军团将会轮空。

    可惜。用二世皇帝陛下的话来讲就是,运气,其实在很多时候也是实力的一种。作为军人,不存在找什么借口的理由。

    在二世八年的国殇日之后。大秦统计十六支放在明面上的军团各个主将在近十年的时间内,算是第一次齐聚大秦都城咸阳城了。

    不过,他们这一次的相聚必然不会是喝酒侃天聊女人的轻松之旅,而是你争我抢的刀光剑影之旅。

    十三支参与争夺的军团。每一支军团都挑选了军团中最为精锐的一万兵卒,全副武装的急行军赶往咸阳城。这。是大秦皇帝对他们的第一个考验了。最终,自然是十三支远近不同的军团无一人掉队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尽皆赶到了咸阳城。

    十三万整个帝国最为精锐的兵卒同时在灞上大营中汇聚。大秦军方所有的各军主将更是齐聚。

    文武百官以及咸阳城的勋贵世家也有幸进入灞上大营来观战。本来胡亥想要让普通百姓也能看看这一盛事的,只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只是从咸阳城的百姓中,抽选了千人对大秦有功的将士后人进入灞上大营观战。

    想来有了这些人的口,这一荣耀之战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大秦。

    胡亥,其实是在检验和炫耀武力。

    因为他为十三支军团进行之间争斗定下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所有的一切都是贴近实战,除了武器上都没有开锋、强弩上没有箭头、大型连射弩机即便没有箭头也能把人射死无法使用外,其余各个军团所用的一应装备都是各个军团原本的装备。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区别对待,也没有任何的同样对待。

    各个军团原本的装备是什么样的,在这场荣耀争夺战中,还将用同样的装备。只是玄武军手中的武器由狼牙棒变成了裹满白灰的蓬松扫帚。

    毕竟,以玄武军兵卒的气力,怕是即便不用狼牙棒,用普通的棒子也能将穿着铠甲的人给生生的轰杀至死。

    胡亥可不想自己的十三支精锐军团为了争夺个皇家的荣耀,而成为自己人之间的屠杀。

    所以,在开战之初,胡亥就定下了规矩,任何人任何军团,有任何的事情,都必须在这灞上大营内解决,如果出了灞上大营,各个军团之间暗生龃龉,互相仇视的话,一旦被龙卫府和黑冰台抓到现实的证据,那么对不起,军团直接裁撤。

    这样的惩罚,对任何一个军团来说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要知道,每一个军团的军旗都是各个军团独特的标识,上面有着圣天子的印记,还有大秦皇帝的玉玺。一旦一个军团被裁撤,那么这将会是那个军团十万大军一辈子无法洗脱掉的耻辱。

    胡亥就是让他们知道,想要窝里斗,那么就要做好承受自己雷霆之怒的准备。

    灞上大营集合,征战的地形和场地同样都不尽相同。

    每一次抽签挑选出对手之后,都由两军主将猜拳,然后猜拳取胜的主将来抽取地形演习场地。

    演习场地,胡亥为各个军团准备了丛林,丘岭,平原,水泽密布的湿地,甚至还有一块类似西域的荒漠化演习场地。

    为了准备这场荣誉争夺战,胡亥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当然他也是趁着这样一个机会,在咸阳附近建设好各类地形的演习场地。

    好在,如今的大秦就是地盘大。不愁找不到类似的地形。唯一需要花费点手脚的也就是那荒漠化演习场了。不过黄土高原有可以借鉴的环境,再加上点河道内掏出来的沙子就差不多了。

    大秦皇帝胡亥以及一众文武百官亲临。好在这个时候,有了沙盘,有了望远镜,两军的争夺都能够实时的在沙盘上进行显示。

    冯劫的桂林军运气很不错,第一轮直接轮空了。

    第一轮的争夺很快就出了结果。毫无例外,玄武军翁仲亲自领军,用蛮力直接将辛胜的陇西军给碾压成了渣渣,即便辛胜用尽手段,却是最终在僵持了一天之后,在陇西军一万大军全军被判阵亡、翁仲玄武军伤亡超过五千人的时候,玄武军取得了惨胜。

    其余杜腾白虎军胜徐闯青龙军;王乾朱雀军胜了涉间的九原军;韩信南越军完胜已经转为海军完全是凑数的虞子期南海军;蒙黎禁军同荆沿的御林军却是打了个平手;虎贲军同李信的平夷军同样也是平手。

    不过冯劫的好运气到第二轮就完了。

    冯劫抽上了翁仲的玄武军。

    结果不用考虑了。翁仲玄武军用一招似乎就可以吃定这大秦十三支所有的军团了。

    最终胜出的四支军团是翁仲的玄武军、杜腾的白虎军、已经成为虎贲军主将的龙天虎贲军,还有最大的黑马,韩信的南越军。

    当然,韩信的胜利不用考虑,基本上同翁仲的玄武军成为这一次的荣耀争夺战中最为对立的两个极端。

    翁仲是靠碾压取胜,厚厚的铠甲加上悠长的气力,再加上翁仲这个Bug,是翁仲玄武军能够挺到最后的不二法宝。

    而韩信的南越军,则是从第一场征战开始,就没有同任何一支军团进行面对面的对抗,而是全部都是奇兵奇谋取胜。这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韩信碰上荆沿的御林军,基本上从头到尾荆沿都没有摸明白韩信大军到底在哪个位置。

    让胡亥以及蒙恬等一众大秦重臣第一次见识到了得到尉缭真传的韩信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

    甚至到最后,为了增加这场已经落幕的荣耀争夺战的可看性,胡亥破天荒的自己破坏了规则,命韩信的南越军同翁仲的玄武军进行一场“友谊赛”。

    对翁仲,胡亥实在是哭笑不得。他也想看看,碰上韩信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完全靠智谋取胜的帅才,翁仲这个就会用蛮力取胜的家伙该如何应对。

    最后的结果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第两百二十九章 深谋远虑

    韩信的一万大军竟然同翁仲的一万玄武军同归于尽了。而韩信最后也被单枪匹马杀到大营的翁仲给“力毙”当场。

    韩信南越军全军覆没,翁仲一万玄武军却是仅剩翁仲一个光杆司令。

    这样一场征战实在是不好说谁胜还是谁败了。

    不过,胡亥和蒙恬等人都知道,如果给韩信十万大军,说不定如果到了合适的地形,真正的战场上,翁仲的玄武军和韩信的大军,最终谁能胜利,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韩信有着蒙恬也为之惊叹的谋略,而翁仲的玄武军更是有着让所有大秦军团为之颤抖的无匹攻击力。那是真正的无坚不摧。

    顺理成章的,韩信的南越军、翁仲的玄武军、杜腾的白虎军、龙天的虎贲军得到了二世皇帝陛下赐予的在军团前冠以“皇家”两字的无上荣耀。

    其余九大军团如果说心中不窝火,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却是没有人心中生出龃龉。就连韩信本人,也在这一战中,收获了大秦各个军团主将的尊重。这个时候,一干大秦主将们才明白,自己同皇帝陛下实在差的太远。

    毕竟,早在八年前,二世皇帝陛下可是就不顾众人的反对对韩信其人另眼相看了。

    事后,韩信和翁仲两人听说硬是被其余一干各军主将绑到了红绿家邦,非要自己出钱请一众怨念颇深的人潇洒一番才算完。

    都是光明正大的战场对决,大家都是堂堂大秦汉纸,自然不会小鸡肚肠的真的结仇。

    算是皆大欢喜了。

    可是,显然没有得到冠名的一干各军将领其实心中都是憋着一把火的。

    冯劫正是如此。

    不过,这一次冯劫知道,是自己等人的机会。

    接下来的战略。过年的时候二世皇帝陛下就已经定下来了。知道的也大多都是各个军团的主将,就连内阁的各个重臣也都是不知道的。

    胡亥之所以提前告知各个军团主将,就是为了让他们提前准备。同时也给各个当初在争夺战中失利的军团主将放下了话,那就是争夺只是赐予名字的一个途径。

    战场上的军功,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赐名的。

    这就给了所有没有争夺失利的各个军团主将以机会了。

    尤其是两个老牌军团,蒙恬当初的九原军、辛胜的陇西军。虽然蒙恬嘴上没有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九原公对涉间没有赢得这个赐名的名额心中还是很抑郁的。

    “这一战,本将希望尔等能战出我桂林军的威名。不负陛下所望。!”

    既然麾下的兵卒心中都明白。冯劫也就不再多说,朗声道。

    “必胜!必胜!必胜!”

    十万桂林军齐齐高呼出身!

    大秦历五十九年、二世九年六月初六,大秦皇家海军虞子期南海舰队五万兵卒逾百艘的战舰、大秦桂林军冯劫军团十万大军还有近五万的百越蛮夷仆从军分海陆两路,进军中南半岛。

    而在同一天,五万九原军骑兵也在祭旗之后由九原将军涉间的亲自统领下离开九原要塞。挥兵北上;黑龙江郡的李信也在这一天领着六万平夷军骑兵离开黑龙江郡治黑龙江城挥师北上。

    九原军和平夷军将会乘着夏日,挥师扫荡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为胡亥定下来的随后几年迁入大秦百姓进入西伯利亚选择定居点进行扫荡,当然,顺便也抓瞎游荡在西伯利亚平原上的土著民族带回大秦。

    大秦,现在太缺少俘虏来进行各类庞大的工程建设了。

    近三十万大军的大规模的调动,除了新近成立的总参谋院中的一干军中大佬知道外。朝中知道的人都甚少。一直到七日之后,冯去疾基本上熟悉了重组之后的内阁府种种事物,胡亥才将大秦已经大举北上狼居胥山更北的草原深处和南下象郡更南之地的事情告诉冯去疾。

    毕竟,军队占领只是一个手段。最终还需要内阁府来调整和配合。后续的移民、开垦、丈量、官员派遣等等等等,都需要内阁府来具体施行。

    提前打好招呼,也可以让冯去疾能够提前准备。马上就安排人员跟进,不用等到大军都占下了无数的地盘。结果却是没有人管理,那占于不占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打下来。就要有效的统治,这才是根本。

    冯去疾听到此事之后,足足愣了小半响,才回过神来。心中却是苦笑不已。

    都说圣天子转性了,原来不是转性了。而是圣天子一直在等待机会。圣天子从来没有放弃开疆扩土的想法。眼前就是明证了。

    不动则已,一动就是数十万大军两方出击。

    这得需要多少的粮食?

    不过,马上冯去疾就明白过来。先前五年内,自己眼前的这位样貌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变化、已经被大秦各地百姓立下了无数宗祠每日祭拜的圣天子陛下,真的是从不做无用之事。

    深谋远虑,眼前的这个看似年轻的皇帝,看的实在是太远了。

    冯去疾这样想不是没有道理。

    身为先前的内阁府辅政大臣,如今的内阁总理,冯去疾确实要比一般人知道的多的多。

    这五年来,大秦最为繁忙的军团就是贾瀚的腾蛇军。

    烟台船厂在二世五年完全建成,腾蛇军在当年就被胡亥下诏扩军至五万人。

    于此同时,由于人丁的增长,胡亥更是罕见的直接下诏在高丽郡最动端靠海新设东瀛县(后世釜山附近)。而在东瀛县设立一年后,也就是二世六年,高丽船厂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世七年,高丽船厂建成开始依照番禺船厂摸索出来的经验用采自高丽郡深山老林中的古木建造巨舰。

    依靠烟台船厂和高丽船厂,贾瀚的腾蛇军舰队在短短三年时间被扩充为拥有大小海船逾五百余艘。其中,长超五十丈的巨型海船更是整整有着十二艘。

    而早在二世五年开始,接到胡亥诏令的腾蛇军就在一直留在东瀛列岛查探地形绘制地图的黑铁玄鸟军的帮助下,一波波深入东瀛列岛上,将东瀛列岛上的土著搜捕放在海船上直接走海陆送到广阳郡新设的静海县(后世天津附近)码头登陆,然后由等候的广阳郡卫卒看守押送到蓟县。

    广阳郡治蓟县(后世北京),是大秦秦燕齐驰道的南下的转折点。

    从二世五年开始,正是由这些从东瀛列岛上被腾蛇军搜刮而来的极为温顺的东瀛土著为主,从蓟县开始,胡亥没有经过内阁更没有询问内阁任何的意见,下令工部开始勘探修筑以蓟县为始点的五条驰道。

    这五条驰道是:北上辽东辽西、一直连通黑龙江郡治黑龙江城的蓟辽驰道;从蓟县出发穿过上谷、渔阳勾连内蒙古郡治的蓟蒙驰道;从蓟县出发经过辽东、辽宁连接高丽全郡各个县治向东直达高丽郡最东端的东瀛县的蓟高驰道;从蓟县出发,沿着巨鹿西进、连接太原、河东直通魏韩古道连接函谷关的蓟东驰道;

    还有最后一条,从内蒙郡治内蒙城出发穿过茫茫大草原一直连通平夷郡治平夷城狼居胥山的蓟蒙平驰道。

    除这五条驰道外,连接九原要塞到狼居胥山平夷城的大道也在三万匈奴俘虏的修筑下完工;还有玉门关连通笔架城,勾连蒲昌海直达楼兰的沙漠驰道也同样在胡亥每日的关注下完工。

    冯去疾不知道这五年时间,腾蛇军到底从东瀛列岛抓了多少的东瀛土著回到大秦,但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这五年时间,至少有超过十万人的关中老秦百姓携家带口的离开大秦经过烟台码头离开大秦前往东瀛列岛定居。

    至于东瀛土著在这五年时间到底死了多少人,冯去疾同样不清楚。

    因为这数条从蓟县出发勾连大秦北方各地并同从咸阳的驰道相连的驰道,都是由皇帝直接下令,工部在这五年时间,基本上没有在内阁府下运作过,大多数时候工部尚书郑国都是在皇帝书房外直接办公的。因为只有这样,郑国才能更方便的随时接受皇帝的诏令。

    从蓟县出发的五条驰道、包括连通九原平夷的大道还有勾连玉门关和西域的大道,基本上都是由各地驻军负责看守,由东瀛土著和匈奴、乌孙、羌族以及月氏人来进行施工。

    有了能够裂山开石的火药,以往需要花费大气力挖掘的高山大岭都不再是困难,工部匠师前方勘探,后面建设军团以及龙卫府用火药开道,再后方大批的土著不分昼夜的施工,逾万里的大道就这样在短短五年时间内一点点成型,并已经即将完工。

    这些冯去疾都知道,但是他确实不清楚皇帝花费如此多的气力甚至将朝廷大多数的政事都交给内阁府来处理,而是将主要精力用来关注这些在自己等人看来根本无关紧要的一条条驰道上是为了什么。

    虽然直觉告诉他们,皇帝如此做必然有其深意,但是当初冯去疾、嬴腾等人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皇帝修筑如此多的驰道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过如今看来,其实一切也都有了答案。

    皇帝一直在准备着,准备着。

    等的似乎就是这一天!

    可是,冯去疾还是没有看明白,胡亥将新筑的五条驰道选择以蓟县为起点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两百三十章 如果

    夏日骄阳下的咸阳城,较之十年前要繁华了不知几许。

    以咸阳宫为中心,五纵四横统计九条主干道犹如九根巨大的动脉血管,贯通勾连比之十年前至少更是要大了一倍的大秦帝都咸阳城。

    围绕着九条贯穿整个咸阳城的主干道,无数条井然有序的犹如连接这些动脉血管的细小脉络,一圈圈、一条条的小巷、街道将偌大的咸阳城整齐的划分成一个个整齐有序的区域。

    如今的咸阳城,比十年前,更加巨大,更加整齐,更加繁华,当然,人,也是更多。

    而咸阳城的各条主干道,也在近两年渐渐发生了一些开始让大多数咸阳百姓看不懂如今却也都接受的改变。那就是在每条主干道上,都出现了一些雕琢着精美花纹的一排排石墩。

    这些石墩,每条主干道上都有两列。两列石墩将各个主干道分隔成三条道路。石墩中间是足够容纳三辆马车并行的大道,两列石墩两侧则是商铺和宽两丈有余的人行道。

    如此安排咸阳城的各条主道,自然是出自胡亥之手了。

    五年时间,咸阳城的人口早就从当初的百万人想着两百万突破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咸阳城的治安和各种坏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毕竟任何时代,杀人放火的事情也许不是很常见,但是流氓地痞却是从来都不会缺少的。

    而最让已经擢升为咸阳令的萧何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咸阳城的各条主干道,经常出现各个勋贵世家府中的马车于民争道的事情。

    但是,有了范见侄儿和令狐冲坑死五马侯两件事,再加上大秦律已经全部颁布施行大秦全国,新的大秦律对各个勋贵世家的言行更是有了明确是量刑标准。咸阳乃至关中的勋贵们再不敢随意的在大街上策马狂奔。以至于经常人和车马挤在一块,一堵就是半天。

    咸阳令萧何基本上天天都是弄的焦头烂额。

    消息传到胡亥这里。胡亥灵机一动就想到了后世经常将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区分开来的做法。虽然如今的大秦还没有机动车,但是马车和骑马也可以看做是如今这个时代的奔驰和宝马机动车了吧。

    而咸阳城经过这几年的改造,各个区域划分的更为合理。几条主干道也足够的宽敞,如此行事却已经有了足够的条件。而且,靠右而行,似乎也已经有了推广的条件了。

    帝都,就要有帝都的风范不是?

    很快,一条条划分机动车和人行道的石墩就出现在了咸阳城的各条主干道上。开始几个月,萧何还需要派人专门去引导。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咸阳城的百姓却是已经习以为常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安排。原本各种堵塞的现象到如今已经再没有出现,车马各行其道,井然有序。

    不知道从谁嘴里将这个提议的始作俑者大秦二世皇帝陛下给透露了出来,如此一来自然给如今已经深入人心的圣天子陛下再次锦上添花了些。

    马车辘辘而行。胡亥透过纱质的车帘看着车外大街上井然有序悠然前行的络绎不绝人流和车马,眼神悠远。

    此时此刻,腾蛇军、桂林军、九原军、平夷军四支军团三十万大军都已经踏上征途了吧?边塞诸郡想来也都进入了战时的紧张状态。

    而此刻的咸阳城内,却是没有感受到任何一点大战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不过,想来不只是咸阳,大秦国内各郡的百姓怕是也都没有丝毫的感觉。

    战争,确实距离普通的百姓还很遥远。

    “听说这在各条主道上设置石墩分割车马和行人的妙计是皇兄给咸阳令萧何出的?”

    嬴真瞪着美眸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神思有些不属的胡亥。娇声道。

    今天胡亥得闲,几个小孩都出宫上学,李嫉、丽妃等女如今却是得空就码起了长城。说到麻将之事,就不得不说。传承了几千年的国粹却是有着其独有的魅力。

    后宫中,本来因为胡亥规矩一向就比较松散。再加上几女或多或少都知道年轻的皇帝不喜欢后宫各个嫔妃之间为了争宠而勾心斗角,所以平日里无论是皇后李嫉还是东西两宫的丽妃和虞姬,都是有意识的注意搞好彼此的关系。

    胡亥一时兴起做出的麻将。算是给了几女一个交流的渠道。

    随着六国王后都进入大秦皇家学院充任艺术学院的教授一职,平日里喜好声乐的丽妃和虞姬两女倒是同六国王后的交流多了起来。

    李嫉作为后宫之主。自然也知道该如何笼络人心。倒也时常借着丽妃和虞姬的口邀请六国王后到咸阳宫中小聚。毕竟,几女都清楚,六国王后同当今圣天子之间,如果真说如豆腐一般清白,怕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一来二去,六国王后也就成了麻友。再加上平日里各个朝中重臣的妻室为了种种原因进后宫觐见皇后娘娘以及几位贵妃,麻将之事算是首先在各个勋贵府中流传了开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在娱乐生活极为单调的大秦,麻将的出现很快就成为风靡整个咸阳乃至关中的内堂娱乐专属之物。

    平日里闲的发昏的勋贵妻妾们,算是终于摆脱了单调的贵妇生活,有了新的打发时间的东西。

    麻将对大秦到底有没有积极的作用暂且不谈了。不过有一点却是极为有用的,那就是有了打发时间之物,贵妇们豢养小白脸的风气算是消去了不少。

    到如今麻将,也算是逐渐进入了生活越来越好的普通百姓家中。闲暇之时,邻里之间到是也能搓上几把了。

    不过,麻将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却是让胡亥提早警觉到了。那就是赌风的兴盛。所以在麻将从宫内刚刚传出的时候,胡亥就已经下诏各个勋贵世家,小赌可以,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数目,那就要定罪了。

    赌字一字,从出现到后世,也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胡亥自然知道一旦此风兴起想要杜绝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可以控制和引导。

    后宫嫔妃都成了麻友,胡亥就想到了天天在咸阳宫议政堂东大殿中、暗地里掌控黑冰台的嬴真。

    从接掌黑冰台之后,嬴真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议政堂东大殿中的黑冰台府衙。每日里处理着从大秦各地传来的种种信报,从中筛选出有用且重要的信息送到胡亥的铜案之上,让胡亥能够在咸阳宫中就洞悉各地之事。

    初结账黑冰台的时候,嬴真不过刚刚及笄十六岁而已,到如今,已经整整七年过去。

    人一辈子能有几个七年?可以说,嬴真最为美好的少女时代,已经都在东殿中消磨殆尽了。

    “我就提点了一下萧何,不过他做的比我想的要好。”

    胡亥看着已经成为一个风华绝代佳人但是依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