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佗又陆陆续续运来了能够装备十余万大军的兵械。
虽然都是南越军淘汰下来的旧货,不过相对于项梁大军先前所用的那些刀叉木棍要好上不知道多少了。
于此同时,楚国所有的文官高位都被昭屈景三族瓜分一空,项氏一族连个芝麻绿豆大点的官位都没捞到。双方也算是正式撕破了脸皮。
今天,已经不知道是这月余来双方第几次在这楚王宫大殿内争吵了。
双方的争吵从最开始的官职等等利益分配,再到兵力的部署,再到兵械的分配等等,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至少数天时间才能最终达成妥协。
不过。今天,左右两方争吵的目的却是改变了。
一切都因为寿春刚刚收到的从咸阳传回到寿春的胡亥将子婴驱逐出嬴氏皇族以及即将讨伐南越的两道诏书。
按道理咸阳的消息传到寿春,如果不是特别的渠道,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天,之所以楚国能够这么快收到消息,还的归功于稷下学宫的帮忙。
收到消息的项梁和昭屈景三族。反应却是截然不同。
项梁一方认为,胡亥妄自尊大。尽然在这个时候自暴家丑,甚至不惜同时对南越和楚国用兵。这是楚国的大好时机,应该联络南越方面同时出兵,趁大秦人心浮动、准备不足之际,楚军渡过淮河灭掉陈兵淮河北岸的两路秦军,然后直接从武关北上;而南越则是直接出兵巴蜀两郡,占领巴蜀之后自大散关北上。
楚国和南越同时出兵,一起灭,事后平分天下。
显然,项梁一方的情报工作太落后。
而昭屈景三族则是认为,这个时候应该严加防守淮河天堑,并传信南越让南越提前防备,顺带请南越派遣楼船进入长江、淮河防止秦军渡河,进入江南腹地。
只要防住长江和淮河两大天堑,如今已经没有楼船水军的秦军,即便有百万之众,也只能如先前月余时间一般,在河对岸看着楚国都城,望河兴叹。
如此一来,楚国就根本不用担心秦军会突然过河,杀到自己老巢来。以项梁掳掠到江南楚地的人口,只需要数年时间,楚国必然会实力大增。
而胡亥在秦军不能渡河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走巴蜀南下,那么首先要碰到的就是南越。
赵佗不是易于之辈,能够隐忍到今天才突然发动,甚至将子婴从咸阳接到南越,就可见一斑。最为主要的是,赵佗可是当初雄霸天下的始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将军,能被始皇帝看重的人,而且还是年轻人,哪一个不是胸有雄才、名动天下之辈?
当然如今的大秦也不是好惹的。那么秦军同南越军碰撞,必然会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厮杀。等秦军同南越的数十万大军拼的两败俱伤的时候,楚国就可以趁势渡河北上,一举灭掉大秦。
当然,还有一点昭屈景三人都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既然能灭掉关中的大秦,那偏居一隅之地的南越还能活的了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每每思及此处,昭通、景共、屈平三人都忍不住想要笑出声来。
未来实在是太美好了。
对于这场争论,范增和张良两人都没有说话。无论是项梁的速战速决的计划,还是昭屈景三大家族的腹黑之法,其实在表面上看来都是不错的。
相对来说,范增更倾向于昭通、景共、屈平三人所说。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异常腹黑之人。
而张良,则是比较倾向于项梁所讲。
张良很清楚,无论是项梁也好,还是昭屈景三族也罢,其实所有做出的假设都是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他们都没有弄清楚双方实力的对比。
即便项梁在用稷下学宫,但是张良也知道,项梁对稷下学宫的使用还停留在刺杀、死士等最为基础的层面。而张良,却是敏锐的把握到了当初玄鸟营兵卒曾经使用过的战法,那就是深入敌后或者接近敌人,不断的骚扰打乱敌军的部署。
秦军所采用的战法,当初曾经给项梁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那些兵卒在张良看来,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同稷下学宫的死士一般。因为他们都不怕死。
显然,当初秦军能够快速的把握项梁大军的动向,也正是那些兵卒的功劳。
从心底来讲,张良对相处此等战法的秦军将领,是极为佩服的。
张良也很清楚项梁提出如此行事是因为什么。因为稷下学宫传来的消息除了胡亥的即将讨伐南越的两道诏令外,还有咸阳频繁的军事调动。
无论是秦军北上九原、西出巴蜀还是南下九江,稷下学宫都传来了大概的情报。
正是因为秦军近百万大军的庞大压力,才让项梁做出了赶在秦军大军到来前先吃掉淮河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计划。
项梁回到寿春,一边打造兵械,一边大力训练兵卒。经过近两月时间,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再加上有子婴帮助的秦军兵械,可以说楚军如今的战力已经相对于两月前有了质的飞跃。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项梁也许并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作为一个指挥官,却是深得其精髓。
昭屈景三族知道的消息,仅仅是项梁告诉他们的消息。项梁没有打算将秦军数十万大军南下征讨楚国的消息都说出来,因为如今的楚国并不安稳。
人心浮动之下,怕是未战已经先乱了。
项梁、宋义、张良等人都不说话,项梁说话的一方是范增。虽然范增比较倾向于昭屈景三族的意见,但是他的主公是项梁。
昭通、景共、屈平等人自然也不会说话,三族说话的人是景共之弟景同。
两人引经据典、唾沫横飞的已经整整争论了大半个时辰。
新任楚怀王熊心坐在大殿之上,百无聊奈的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两人,不由昏昏欲睡。虽然他很想如先祖一般将所有的权力都收归在自己手上,但是他很清楚如今自己只能做个旁观者,还有关键时候合稀泥的人。
所以在感受到项梁和昭通两人瞅过来的眼神之后,原本昏昏欲睡的熊心只得无奈的马上打起精神。
他知道,这是两人在示意该自己出场结束这场争论的时候了。
第二章 应对
“咳!”
熊心轻轻咳嗽一声,殿下已经争论的口干舌燥的范增和景同两人瞬间止住。然后给对方一个惺惺相惜的眼神,齐齐转身对着熊心躬身一礼道:“王上!”
“嗯,今日到此为止吧!大将军、令尹、左右司马、左右令尹、莫敖以及诸位柱国等大人留下,其余卿家散了吧!”熊心王味十足的道。
“臣等告退!”
一众大臣,齐齐起身对着熊心一礼高呼道。
一切都仿佛演练了千百遍。
不错,确实是演练了千百遍。因为之前,每次争论到最后,都是如此解决,这已经是先前两月余的时间里无数次印证过的。
除掉点名的几个人,其余要退下去的官吏都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已经同自己等人无关。接下来,就是几个大佬之间在楚王的见证下进行博弈了。
结果如何,就看哪一家能够赢了。
等到其他无关紧要用作陪衬的大臣都退下去之后,楚王宫大殿内就剩下楚怀王熊心、项梁、昭通、宋义、吴芮、景共、景同、屈平、宋义、吴芮、范增、张良等十余人。
熊心看看项梁又看看昭通等人,最终什么话都没有说,安静的坐在自己的王座上。
“王上,刚刚下臣收到消息,秦人在十余日前数十万大军已经出函谷关、武关兵分两路南下。另有二十万据说是那胡亥亲军的秦人精锐已经沿金牛道前往巴蜀之地。”
项梁对着熊心微微躬身一礼。终于说出了他早就知道的消息。
“什么!?”
不出项梁意料之外。听到项梁话语的熊心和昭通、景共、屈平、宋义等人齐齐大惊失色道。
先是瞅了一眼脸上已经是一片惨白之色的熊心,项梁又将目光在宋义、昭通、景共和屈平四人身上一一扫过。眼神中的不屑丝毫没有掩饰。
宋义四人感受到项梁眼神中的不屑,顿时一个个铁青着脸。
“大胆项梁,你身为大司马、大将军,如此军情为何隐瞒不报?到底是何居心?”昭通实在是受不了项梁安嘲讽的眼神,虽然当初曾有段时间他确实看过项梁眼色行事,但是如今想来,却是他今生最为屈辱的时刻。
即便明明知道就算项梁真的知情不报,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是昭通就是想恶心一下项梁。
这也是昭通等人第一次。真正的正面同项梁开始冲突。先前那些争论,互相都是马前卒上前厮杀,还轮不到他们这样的大佬,毕竟双方还要保持基本的面子不是?
从听到项梁说出秦军南下和西出开始。昭通就知道,项梁定然是早就得到了消息,那么自己等人先前在朝堂之上争论,算是真正让项梁当作猴耍了。
昭通等人想及此处,怎能不恼!
旁边宋义、景共、屈平三人也是眼神闪烁的盯着项梁。至于熊心,则是在项梁看他的时候,就已经将头低了下去。他虽然是楚王,确实真正连昭通等人都不如。
“令尹大人此话何讲?本将军虽然知道这个消息,却是才收到,在朝堂之上如若宣诸于众。如若流传出去令尹大人就不担心我楚国人心浮动。如若出现意外,令尹大人还能投靠那南越子婴,王上该如何自处?本将军还想问问,令尹大人是何居心?”
项梁的回击同样犀利,而且是异常的犀利。更是直接点出昭通等人同南越子婴等人有勾结。言外之意自然是说他们几人出卖楚国。
“你……你……你,王上,下臣对我楚国绝无二心啊!”昭通气的恨不得冲上去撕掉项梁几口肉下来,指着项梁你了半天,最终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匍匐在地对着熊心哭泣道。
虽然不怕光杆楚王熊心。却是不想让自己名声受损,毕竟这大殿之上,除了一众大臣外还有太监,还有楚王的侍卫。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风言风语流传出去。
“王上,我等同那南越子婴交好。尽皆是为了我楚国。老臣等问心无愧!”旁边景共出声道。
熊心没想到已经到了如今局面,两派之人还要咬个你死我活。
“两位卿家。都是我楚国柱石,如今秦人大军南下,是否该商量如何应对才是?此刻我楚国只有上下一下才能对抗那暴秦之军啊!”
为难的看看项梁,又看看昭通和景共等人,熊心终于咬咬牙壮胆说道。
大殿之中顿时一片寂静!
项梁抬头盯着熊心半响,眼神莫名,就连哭诉的昭通在听到熊心的话也是一脸震惊。任谁都没有想到,一向唯唯诺诺充作两派和事佬的牧羊出身的年轻楚王竟然能够说出此等话语。
感受到项梁和昭通等人直视自己的目光,熊心心中一阵怒气涌上来。要是大权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你们如若还敢如此无礼直视本王,本王定然要取你们项上人头。
但是,熊心知道自己也只能想想而已。捏紧了拳头,熊心缓缓将头垂下。
“王上英明!实乃我楚国之福也!”项梁垂头躬身一礼道。面上恭谨,至于他心中作何之想估计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眼见昭通等人也准备说话,项梁马上恰到好处的继续道,
“王上,今日我楚国兵强械利,粮草也尚充裕。下臣得到消息,秦人大军还需至少数日方可到达,如今我等有两事可为。其一,命快马将消息传给南越子婴以及赵佗,好让他们早做准备!此事,下臣已经命信使前往。我楚国和那南越如今算是唇亡齿寒,若无南越之兵抵挡巴蜀秦人,我楚国必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境,唇亡齿寒,我六国当初正是亡于此。
同时还要请南越国多遣楼船水军前来江南助我等防守长江和淮河天堑。如今南越遣来之楼船仅百余艘兵卒不过千人,长江、淮河长何止千里,秦人能渡河之处更是多如繁星。
其二,下臣收到消息,那胡亥几近将秦国所有兵卒都抽调南下,意欲一举将我楚国和南越覆灭,如今山东等地等若空城,数千秦军如何挡我数十万虎狼之师?
下臣拟领三十万大军渡河主动迎战淮河对岸之秦军,只需诛杀对岸最多不过二十万之数的秦人,则我楚国大军进,则向北可入武关,向东可远击琅琊等郡,夺秦人粮仓以充我大军所需。若是能够占那三川敖仓,则我楚国将无粮草之虞矣!
下臣小侄项羽则领十万大军自会稽北上,自东海一路北上,一定要将琅琊、临淄、胶东三郡之秦人官仓尽皆占据,如此我楚国数年之内就将无粮草之虞也!”
项梁侃侃而谈,原本因为被项梁打断话语而想要发作的昭通,听到项梁的设想也不由的渐渐入神。
确实,如果事情真的如项梁想的那样,那么楚国基本上大势已成,最不济也能同秦国形成鼎足而立之势。到那时,即便南越子婴被那秦皇胡亥给灭了,楚国也不怕了。
这个大的策略,是项梁跟张良商量了一夜才得出的结果。
可以说,张良将目前能够得到的情报已经运用到了极致,并且敏锐的抓住了如今大秦关外大片国土空虚无兵的致命缺陷。
这个缺陷初始看并不重要,但是如果一旦楚项大军突破秦军的包围进入大秦山东等地,那么大秦基本上没有多少兵力能够抵挡这群大军的肆虐。
张良设想的正是这样。所以才会让项羽亲自出马,而且带的还尽皆都是精兵。
其实项梁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项羽从东海北上的大军中,将会有张良亲自跟随!项羽上一次损兵折将几乎等于全军覆没,让项梁不敢再单独派项羽一人领如此重任了。
可以预料的是,只要项羽大军出现在东海郡,如果秦人真如张良说的那般会有比自己还要齐全和快速的多的情报来源的话,那么不出意料的话,秦人肯定会调遣大军前去围剿项羽这路大军。
项梁等人都可以预料的到项羽这十万大军的威胁,秦人不可能看不到。如果让这十万大军进入兵力空虚的山东等地,不出数月,整个山东等地都将成为楚国的国土。
秦人,怎么可能看着项羽大军进入山东等地?更何况山东还有数大粮仓!
有了张良存在,项梁要放心的多。毕竟,项羽的这十万精锐可是肩负着打乱秦人计划,调动秦人大军的目的。这路大军的重要性,甚至于超过了项梁亲自统领的三十万大军!
虽然如今楚国兵卒的战力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项梁和张良、范增等人并没有妄自尊大。秦国的变化陆陆续续的传来,这变化项梁等人虽然嘴上不屑,但是却都知道,如今的秦国已经不是最初起兵时候的秦国了。
此次,秦人倾巢来袭,更有那秦二世御驾亲征,显然是存着一举将楚国覆灭之心。
项梁等人不能不好好筹谋,因为一个弄不好,不仅楚国覆灭,自己等人更会死无葬身之地!
第三章 玄鸟在行动
这一天,平静的九江郡开始沸腾起来。
原本分散在寿春各地进行编练的楚国大军,开始从各地朝着寿春汇聚而来。虽然没有官方公告,但是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浓重压力。
如今楚国大军统共有近四十余万人。其余还有很多临时抓来只能用来守城的壮丁不算在内。
这六十余万人中,有近三十余万是属于项梁的嫡系。这些嫡系中,有近十五万的江东子弟兵,有十万人吴芮麾下的百越蛮夷,还有近十万人是从项梁掳掠回来的泗水、陈郡、砀郡百姓中抓的壮丁。
剩余近十五万余人,则是属于昭屈景三大家族共同所有。
这十五万余人,有五万人驻扎在如今的楚国都城寿春城中,还有五万人驻扎在寿春城外各个险要位置。剩余五万人则是分别驻守在寿春附近如安丰、曲阳、六安等县。
其中驻守在寿春城内的五万人,都装备着子婴提供的秦军制式铠甲,可以算是昭屈景三族手中控制的军队中最为精锐的人。
当然,他们的精锐也仅仅是从装备上来讲而已。
至少在项梁看来,自己只需要一万江东子弟就能够在平原上击败这五万同样装备着秦人制式铠甲和兵械的五万大军。
不过正因为这五万大军先占了寿春城,所以项梁才没有同昭屈景三族撕破脸皮。十万大军守的寿春城。即便项梁能够攻破。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更何况项梁还没有打算现在就同他们彻底的撕破脸皮,他在等,项梁如今已经有了足够的耐心。
项梁的三十余万大军,真正的能算的上精锐也就是能上阵厮杀的不过二十五万余人而已。抓的十余万壮丁,其中有近半只能充人数而已,这一点项梁很清楚。
所以,在项梁的设想中,项羽将会统领最为精锐的十万江东子弟兵,领着张良、龙且和英布。从九江阴陵县(后世安徽定远西北)直接进入东海盱眙(后世淮安市南端)县,然后从盱眙渡过淮河北上。
而项梁自己则是领着五万江东子弟兵、十万的百越蛮夷以及五万从壮丁中挑选出的精壮和其余充作人数临时抽调的百越蛮夷从寿春下游渡河,迎战在淮河对岸已经驻扎了许久的冯劫和韩信大军。
黑铁,以及跟随项梁大军进入九江的一千余玄鸟营兵卒可都是精壮中的精壮。再黑铁的授意下。除了百来个留在外面活动的玄鸟营兵卒,其余一千余人的玄鸟营兵卒在项梁抓壮丁的时候,尽皆混入了项梁的大军,成为楚军的一员。
玄鸟营兵卒的身体素质不用质疑。很快就纷纷在各地的编练中脱颖而出。而在项梁掳掠的数十万百姓中,操着秦腔的百姓不在少数,所以这一千余个玄鸟营兵卒根本没有引起项梁大军的注意。
更何况,在数十万大军中,千余人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
黑铁也同样进入了项羽大军。不过,他的脸上多了一条独特的疤痕,也可以说是烙印。上面烙着的是一个清晰可见的“刑”字。
不仅黑铁,其余所有进入项梁大军充作楚军兵卒的玄鸟营兵卒也尽皆都在脸颊左方或者右方烙印上了同样的或大或小的“刑”字烙印。
如果是在一般情况下,一千余同时脸上刻着烙印的刑徒,定然会引起项梁等人的注意。不过,这是在大秦或者说暴秦。
在六国遗族看来,当然也确实是这样,无数精壮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被抓进牢狱之中,脸上烙印上各样印记,来显示曾经身为刑徒的身份,这也是六国遗族称大秦为暴秦的一个原因。
刑徒。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代表着对大秦最为憎恨的核心力量。
一千余玄鸟营兵卒,被检查了一番之后,就被纷纷调入项梁大军中的精锐部队中,有的甚至当上了什长等职务,而黑铁更是当上了百将。
之所以所有进入楚军中的玄鸟军兵卒都脸上烙上烙印。其实正是为了方便彼此在混乱的时候好识别而已。黑铁等人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所在。
上一次正是因为玄鸟营的失职,差点让皇帝陷在成武县。皇帝事后虽然没有说什么。甚至都没有责怪,但是无论黑铁还是普通玄鸟营兵卒心中其实都羞愧不堪。
他们被皇帝称为大秦最为精锐的兵卒,更是大秦第一个被皇帝授旗的军团。虽然整个军团也不过是数千人而已。
数十万的大军中,如果到时候生乱,没有特殊的标记的话,很可能会伤到自己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黑铁才当机立断的采用了最为方便和好认的方法。
黑铁也许不会知道,他今天的无意之举,在今后成为玄鸟营兵卒特有的标记。当然,那个时候已经不是烙印,而是一只同玄鸟营旗帜一般的玄鸟刺青。
九江的情报黑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溜出大营一趟,结合没有进入项梁大营的玄鸟军兵卒收集到的情报,用信鹰传到咸阳。
所以,虽然胡亥没有出咸阳,但是项梁这边即便不能说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至少大概的一些事情都是很清楚的。甚至于包括昭屈景三族同项梁直接的决裂,以及南越子婴援助楚国兵械的事情,也在九月初八黑铁的例行汇报中得知的一清二楚。
胡亥更是知道,子婴是通过水路运来的铠甲和兵械,而这百余艘楼船在运来铠甲兵械之后,并没有回返南海郡,而是留在了新楚。
五十余艘正在如今的楚国都城寿春附近游弋,剩余几十艘黑铁还在探。不过在胡亥看来,应该是在项氏一族江东故地附近的长江上。
数十万大军的调动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如果再加上粮草辎重等物,至少需要十余天时间,好在项梁要去的地方就是淮河对面,同寿春也仅仅隔着一条淮河而已。
真正需要准备的也就是项羽那准备从东海北上的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辎重。不过好在如今的九江已经是人满为患,尤其是寿春附近,弹丸之地更是聚集了近乎百万的百姓,如果加上汇聚而来的兵卒的话,更是远超百万之数。
这一次动作,可以说是楚国的绝对机密。除了在楚王宫的十余人外,再无他人知晓。以黑铁等人如今的地位,根本不可能得到项梁大军调动具体的目标。
不过直觉告诉黑铁,如果项梁要动的话,那么不管是哪一个目标,都必须先要渡过淮河。而如果要渡过淮河,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河对岸的冯劫大军以及同冯劫大军相距不过五十里的韩信大军。
对于朝廷大军的安排,黑铁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朝廷大军将会在今日抵达。因为册后大典就在五日之后举行,那个时候皇帝陛下就会离开咸阳,南下御驾亲征。
联系起来,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项梁显然收到了大秦军队即将到达的消息,所以想要先下手为强。那么目标不管定还是没定,淮河对岸的秦军都会面临一场大战。
黑铁不知道,寿春附近大军的调动淮河对岸的秦军将领会不会发现。他如今也根本无法出营,不过他相信,营外负责策应的没有混入楚军的玄鸟营兵卒会知道如何行事的。
很快,黑铁就收到了消息。有三百多玄鸟营兵卒被抽调到了寿春东边的大营中,而剩余的七百余玄鸟营兵卒包括黑铁在内都被聚集到了寿春附近的大营之中。
难道楚军是要分兵而动吗?
黑铁眼中闪过一抹嘲讽之色。
身在楚军大营中,同时又在灞上大营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只到此时黑铁才明白皇帝编练灞上大营兵卒时所用的方法是多么的高明,他当然不会知道,胡亥用的方法那是经过无数军人经过数百年时间总结出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黑铁在惊叹皇帝雄才大略的同时,也更清楚看似精锐的楚军同灞上大营精锐的差距。如果说唯一的区别就是,项梁的大军很多人都见了血。而灞上大营的兵卒,虽然经过无数的演习,甚至有人在演习中丧命,却很少见血。
不过即便如此,楚军和秦军的差距也不是数量可以弥补的。
分兵,在黑铁看来,完全是项梁找死之举。
寿春附近,五万被项梁挑剩下的壮丁,被调入安丰,同原本驻守在安丰的两万属于昭屈景三族的兵卒一起,驻守在安丰,防御寿春西大门。
这五万开拔往安丰的壮丁,很快就混入十余个玄鸟营兵卒。人数太多,更何况项梁等人的思想就是,人多就是力量大。却不知,在面对绝对的战争机器,人数,也只能为秦军的战功增加一笔而已。
这样布置,表示项梁并没有忘记那从武关南来的一路据说仅有数万人的秦军。在项梁想来,有七万大军驻守的安丰,再加上背后仅隔不到百里的寿春有十余万大军,基本上等于万无一失了。
项梁同时还将驻守在六安的一万五千兵卒调回寿春近郊同安丰之间,用来随时接应安丰城。
第四章 偷天换日
就在项梁等人调动寿春附近楚军,准备渡河的同时先将一直在河对面的二十万秦军给吃掉的时候,估计项梁做梦也不会想到,在淮河对面的两处大营中驻扎的秦军已经悄然换了人。
稷下学宫虽然给项梁传来了消息,但是项链并不知道,远在邯郸的姬孽其实此刻已经是自身难保。而整个关中,基本上都有龙卫和黑冰台明里暗里的监视。
姬孽派到关中的死士,根本就进不了咸阳。他们也只能在荒山野岭里呆着,监视着从咸阳到函谷关的大道。勉勉强强收集点基本上整个咸阳百姓都知道的消息。
青龙和白虎两支大军南下,所有的劳役都是从咸阳百姓中征召的,都是身家清白的老秦人。至于青龙和白虎军的兵卒,更是不可能如黑铁那般轻易的混进去。
在发现秦军大举出关的时候,姬孽派进关中帮项梁监视秦军动作的死士,马上就想尽办法混出函谷关将消息送到九江。
项梁毕竟不能跟如今大秦所用的传信手段一样,有轻便的白纸,有信鹰还有信鸽。虽然稷下学宫也有独特的渠道,却显然只能在关键时候动用,而不能如黑铁玄鸟营那般能够迅速的随时传递消息。
而青龙和白虎两支大军在南下的过程中,更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监视大军周围近百里之地,那些稷下学宫的死士根本接近不了大军。
所以,在向项梁禀报秦军南下大军的动向时,稷下学宫的消息明显就慢了那么几天。
很多时候这几天甚至一天,其实往往就能够左右一场战争的成败,乃至一国之存亡。
……
自八月二十日离开咸阳南下,到九月初九,徐闯所统领的青龙军和杜腾所统领的白虎军统计二十万大军已经尽皆到达新楚都城对面的淮河北岸。而早在三日前,韩信已经麾下兵卒十万并三万余民夫沿淮河东进,前往东海郡的广陵县(后世扬州)。
韩信将领着这十万大军从广陵渡过长江进入项氏一族故地江东也就是会稽郡。
在韩信领军东移两天之后,也就是九月初八,收到青龙和白虎大军即将到达消息的冯劫,也领着麾下十万大军并两万余民夫开始沿着淮河东移,冯劫十万大军最终停留的位置在泗水郡符离(后世安徽宿县东北)于九江郡钟离县(后世凤阳县临淮镇东故城)之间,因为中间隔着一条淮河。
与此同时,翁仲部五万余人的玄武军并两万余人的民夫也自南阳进入衡山郡。衡山全郡也就一城,正是郡治邾县(后世湖北黄州)。翁仲没有绕道,而是直接沿着大别山东麓杀奔九江郡的安丰县(后世河南固始县东南)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