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连忙制止,扶起二蒯,双目尚且是赤红,脸色惨淡,与二蒯说道。
“两位大人受蔡氏钳制,故而助恶,虽是如此,但备却知两位大人,然实未尝忘主上,如今我兄惨遭奸贼所害,还望两位大人,能出手除贼,依我兄遗嘱,辅佐大公子刘琦为主,恢复荆州正统,以安我兄在天之灵!”
刘备眼光毒辣,二蒯确实忠于刘表,投于蔡瑁之下,亦是万般无奈,当即二蒯拜伏于地,泣声告罪,同时又将蔡瑁的恶行一一告之。
当众人听得,先前那两封文书果真是蔡瑁所为,张飞立即暴喝道:“大哥,事已至此,我等若不出兵,难不成眼看荆州落于蔡瑁这奸贼之手?!”
“三弟所言甚是,大哥,如今真相已以明,刘荆州临死前,立下遗嘱,望兄长能辅佐大公子,同理荆州政事,兄长深受刘荆州恩德,岂能袖手旁观?!”
“于公于私,主公皆应出兵襄阳,还望主公莫再犹豫,否则刘荆州九泉之下如何能瞑目?!”
诸葛亮在旁作揖亦劝,刘琦随后再次跪地相请,就连二蒯兄弟,亦相劝刘备出兵。
刘备见状,叹声而道:“既是如此,备岂有不出兵之理,不过,蔡氏于荆州势大,时下我兄逝世,蔡瑁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兄麾下数万心腹兵马掌控,加之其原有数万兵马,蔡德珪坐拥近十万甲士!”
“而备在江夏仅有万余兵马,新野不知此时尚存否?侄儿领江夏守军万余,亦才不足三万兵马,如此与蔡瑁相抗,无疑是以卵击石,螳臂挡车,不知军师可有计策?”
诸葛亮初出茅庐,此时只展现其智计一面,未历大战展现其经天纬地之韬略,因而刘备目光尚有一丝疑虑,不知诸葛亮能否创造神奇功绩!
第二百一十七章荆州之变(五)
面对刘备期望而又略带质疑的目光,诸葛亮却是淡然一笑,拱手而道:“亮不过山野村夫,如今主公面前有两位大贤在此,何必退而求次,依亮所见,二位大人,必有计策教付!”
诸葛亮此言一出,顿时,众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在蒯越、蒯良兄弟二人身上。
蒯良脸色一凝,目光随即与诸葛亮交接,诸葛亮笑容可掬,目光如能看透人心,蒯越内心顿起激浪,暗暗惊叹诸葛亮手段高明。
诸葛亮并非无计,他是故意让二蒯出计辅佐刘备,这样一来,二人便再无重投蔡瑁的可能。
同时,诸葛亮还有另一层深意,二蒯先前所作所为,日后未免不会遭人指责。
而且若是刘备当真击败蔡瑁,助刘琦成为荆州之主,表面上刘琦虽是荆州主人,但以刘琦对刘备的依赖,还有刘备麾下谋臣武将班底之盛,到时荆州真正握有实权者之人,必定是刘备。
此点,二蒯皆是心知肚明,也明白诸葛亮这是给予他们机会,先立功绩,日后能受刘备重用。
蒯良脑念电转,遂起身拱手而道:“襄阳乃是蔡氏根基所在,某确有一计,可令皇叔先取襄阳,除蔡氏之根底!”
襄阳郡乃是荆州州郡,乃荆州之标志,蔡氏一族势力大半都在此地,若是刘备取得襄阳,便可重创蔡氏。
同时亦可震慑荆州各郡郡守,即时刘备便可以襄阳为根据地,再往附近郡城出军,与蔡氏各地势力征战,平定荆州。
刘备一听顿时大喜,连忙向蒯良问道:“计从安出,还请蒯公快快教我!”
蒯良微微颔首,双目聚光,遂即便道:“时下那蔡瑁尚未知其恶行已被皇叔得知,皇叔不妨将计就计,将一万兵马交付予我等兄弟二人!”
“蔡瑁见我等兄弟领兵回归,定然大喜,迫不及待出兵往攻新野和江夏,到时襄阳兵力空虚,我等兄弟趁势揭发蔡瑁罪状,领一万兵马偷袭其留守襄阳兵马,便可取下襄阳!”
“哈哈哈。。。妙!妙!妙!蒯公此计大妙!”
刘备听计大喜过望,朗声大笑,连连说妙,诸葛亮在旁附和而道:“主公若得两位大人之助,得之荆州,易如反掌!两位大人大义,亮敬服!”
诸葛亮作揖向蒯良、蒯越恭敬施礼,二蒯亦作揖回礼,随后诸葛亮话锋一转,遂而又作补充,说道如此如此。
诸葛亮不出则已,一出定是惊天动地,在他一番补充之下,众人连起惊色,惊呼不已。
讨伐蔡氏计策定落,若尽如诸葛亮所料,刘备即将坐拥荆州九郡,得之根基,如此一来,距离诸葛亮所设下的三足鼎立亦或四龙争天之局可谓是又迈进了一大步。
次日,诸葛亮聚集众将,各做吩咐,众将领命,各做安排,自然不在话下。
数日后,刘备接管刘琦在江夏的一万兵马,同时赵云、简雍领命防守新野,然后才将手中一万荆州兵马交予二蒯。
当然在数日前,刘备已与这些荆州将士说明荆州时下世局,确认这些人忠诚之后,方才敢令其随二蒯回归荆州。
同时,陈到、廖化皆佯装成军中牙门将,暗地里观察军中动态,稳定军中局势。
二蒯与刘备告辞之后,即日便引一万兵马望襄阳进发,望着一万兵马渐渐远离后,诸葛亮脸色平淡,向身旁的刘备轻声而道。
“主公,蒯氏兄弟已离江夏,那蔡瑁的大军不日将至,我等还需早作准备!”
刘备微微颔首,神色亦是淡然,仿佛并不惧怕蔡瑁的大军,平静答道:“军师所言甚是!若是此役能将蔡瑁一举擒得,万事济也!”
约过了十来日后,蔡瑁在襄阳境界,领着一众心腹将士,遥遥眺望。
蔡瑁在数日前,已从回报兵士口中得知,刘备已接领命,将一万兵马交予蒯氏兄弟之手。
蔡瑁得知后,虽喜但却想诸葛亮多谋,在未亲眼见得这一万兵马回归襄阳,他绝不敢轻举妄动,而按时日来算,蒯氏兄弟若无意外,此时应该引军赶到襄阳境界。
蔡瑁等了许久,仍不见远处有所动静,心里不由起了几分急意,就在此时,忽然身边有几个将士惊呼道。
“来了!!前方十里处风尘大作,定有大部兵马行来!!!”
蔡瑁听言脸色一凝,速速放眼望去,只见十里外风尘大作,渐渐马蹄声、脚步声、兵戈震动声,齐齐激荡而起。
蔡瑁忙令周遭做好准备,提防袭击,不久后,一队快骑先是疾奔而来。
蔡瑁认得领兵之将,正是之前随刘备进攻豫章的荆州将领之一,那将赶到蔡瑁面前,下马告之蔡瑁前方那部兵马,正是蒯氏兄弟从刘备手中接领而归的一万大军。
少时,风尘滚滚,旌旗飘扬,蒯氏兄弟下马赶到蔡瑁面前,作揖禀告。
告毕,蔡瑁朗声大笑不止,仿佛已见到江夏、新野被他麾下大军吞灭,刘备被诛、诸葛亮被他所擒的景象。
这时,治中庞季在四处张望了许久,忽然脸色一变,在蔡瑁耳边低声数句,蔡瑁听毕,眉头一皱,遂向蒯氏兄弟问道。
“两位蒯公,为何军中不见大公子身影?”
蒯越一听,即用早已准备好的说辞,禀报道:“回禀蔡将军,我等兄弟到江夏后,曾向大耳贼问过大公子的所在,大耳贼却说大公子去了襄阳一直未曾回到江夏!”
“我等兄弟二人,派人在江夏城内探寻了一番,亦无得之大公子的情报,或许大公子当真未回江夏,亦或许是大耳贼有意隐瞒,私下藏住了大公子!”
蔡瑁听罢,冷笑一声,心中暗想即使这刘备有心藏住那刘琦,等他麾下攻破江夏时,刘琦亦是难逃一死。
对于蔡瑁来说,刘备才是最大的威胁,只要解决了刘备,那生性孱弱的刘琦,孤掌难鸣,谅他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蔡瑁想毕,便不再将此事上放在心上,命身边心腹将士,接领蒯氏兄弟所带一万兵马,整顿一番后,遂引着一众兵马赶回襄阳。
数日后,蔡瑁假写遗嘱,宣告荆州众官,刘表已逝世,又依照遗嘱命二公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时下襄阳郡治大殿内,荆州众官一片哗然,众人皆脸色复杂,刘表幕僚李珪忽然走出,厉声喝道。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必生祸事,昔年袁氏正因如此,以致被曹操剿灭,基业尽毁,当今可急发哀书至江夏,请大公子为荆州之主,就命刘皇叔一同理事!”
“到时,北可以敌曹操,南可以拒孙权,此乃万全之策也,还望二公子不要因一时贪欲,以致先君基业尽毁!”
李珪此言一出,顿时殿内众官脸色又是一阵变化,有数人欲言又止,亦想要附和,但却见到在刘琮旁侧的蔡瑁那一脸寒冽的冷笑,立马止住念头,不敢相视。
蔡瑁瞪大双目,暗暗地观察着殿内众人的表情,随后一步踏出,手指李珪怒声喝叱道。
“你是主公幕僚,却乱言以逆主公遗命!如今二公子初登大位,你便立即出言反对,李珪,你可是要造反耶?!!”
李珪听着蔡瑁这奸贼逆臣,竟敢反来说他造反,气的浑身火气顿暴,怒声大骂道。
“蔡瑁!!你结党营私,假称遗命,废长立幼,意欲何为,荆州无人不知!昔日你曾多番谋害刘皇叔,怕其成你心腹大患,如今先主刚逝,你却假传号令,夺回刘皇叔的兵马,实乃其心可诛!”
“诸位同僚,你等皆深受先主恩德,眼见蔡氏只手遮天,如那暴秦赵高,岂能坐视不管,独善其身!他日九泉之下,你等有何面目去见先主尊灵!!”
李珪怒声暴喝,字字如同利刀刺在一众荆州文武的心中,蔡瑁勃然大怒,立即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李珪至死大骂不绝。直至刀落项脖,仍旧在痛骂蔡瑁忤逆,不得好死。
一道刀落响声轰起,随后便是头颅掉地之声,殿内霎时一片死寂,无人再敢多言。
刘琮脸色惨淡,望着殿下众臣如此畏惧蔡瑁,忽然间,他心中不觉心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悲怆。
至此刘琮登上荆州牧之位,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庞义、别驾刘先守襄阳。
蔡氏猖獗,仿佛整个荆州已属其掌下之控,即日,蔡瑁又令刘琮颁发号令,宣告刘备十般罪状,通告荆州各个郡县。
在这十般罪状指责之下,仁义无双的刘备,立即变为作恶多端、十恶不赦的奸佞叛贼。
荆州百姓大多却是不信,不少人为刘备喊冤,但荆州各地布满蔡氏眼线,那些为刘备喊冤者,皆被蔡氏族人领兵捉拿,强加叛徒之罪,暗下处理,于是荆州百姓敢怒不敢言,荆州人心惶惶。
就在此时,蔡瑁大起兵马,令庞季为第一队,刘先为第二队,主簿傅巽为第三队,蔡瑁自领诸将为第四队,每队各引兵二万,封大将邓当为偏将军,领兵三千为先锋,不日出兵江夏,同时又命张允为大将,领兵两万征伐新野!
黄门侍郎王粲听闻此事,连忙来见刘琮、蔡瑁,进谏而道:“刘备乃汉室宗亲,且仁义布于四海,深受荆州百姓爱戴,今蔡将军兴此无义之师,恐失荆州百姓之望,还望三思!”
第二百一十八章孔明初显威(一)
刘琮听言脸色一变,遂望向蔡瑁,蔡瑁一脸冷酷,要稳荆州,刘备不得不除,况且就因这刘备在荆州深得人心,才令蔡瑁忌惮无比,出兵江夏、新野势在必行,蔡瑁岂会管有无大义!
话说这王粲虽长得容貌瘦弱,身材短小,但却是荆州名士,昔日刘表重其才,视王粲如上宾。
王粲乃盛极一时之名士,蔡瑁平时亦对其尊让三分,纵使王粲曾多番向刘表指责于他,蔡瑁仍是以礼相待。
不过此时王粲却阻碍他一统荆州的大业,蔡瑁哪里再能容忍,当下指着王粲怒声喝道。
“刘备乃逆命之臣,昔年先主在世时,就已妖言迷惑,暗中取利,欲要图谋荆州,时下其有诸葛亮相辅,其势渐大,岂容不急讨之!”
“蔡将军此言差矣,刘皇叔仁义爱民,凡事皆以荆州利益为先,若出军讨之,是为不义也!”
王粲立即回驳而道,蔡瑁冷哼一声,遂又说道:“你岂不闻,昔日刘备于陶谦、袁绍麾下之事,两人以国士之礼相待,刘备却反而暗中图谋,一者夺之徐州,一者令袁绍两员大将惨死!如此可见,刘备实乃世间枭雄,那表面仁义,全是虚伪!”
王粲脸色一变,正欲再谏,便被蔡瑁厉声叱退,蔡瑁向左右下令道:“出兵之事,如有再谏者,必斩!!!”
王粲被兵士驱赶出府,仰天叹道:“奸臣拢权,主公尚少,蔡瑁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
时蔡瑁家客闻此言,那家客曾遭王粲羞辱,一直怀恨在心,当即私下报知蔡瑁,又言王粲平日时时辱骂蔡瑁,并暗地里与荆州官僚常言蔡瑁乃乱荆州之祸贼。
蔡瑁闻言顿时大怒,遂命狱吏捕捉王粲,时下王粲府内有两位友人,正对坐弈棋,左右急报:“王粲被狱吏执去,将斩矣!两位先生只是王粲之友,何不急避?”
二友相视一眼,却淡然笑道:“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我等与王粲交好,蔡瑁心胸狭窄,岂能容之。”
话音未落,狱吏又至,尽收王粲家小并其二友,皆斩之,并悬王粲尸于市。
王粲平日结交好友,皆闻讯赶来,伏尸而哭,蔡瑁闻之,大怒,欲尽杀之。
蒯越心有不忍,连忙劝道:“王粲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其友来哭,乃义士也,不可杀,否则将军必因此事,大减声望!”
蔡瑁却是不听,仍要执意而为,王粲之友,数十余人,尽被蔡瑁所斩,至此,蔡瑁名声大恶,荆州上下官民,皆对其暴虐,怀有怨气。
而刘琮闻之其舅蔡瑁这般猖獗,这时才是醒悟,蔡瑁立他为主,只不过将其当做一个傀儡,以便更好地操纵荆州大权。
刘琮双亲刚逝,又遇至亲所叛,万念俱灰,终日沉迷酒色,不理政事。
蔡瑁亦乐得如此,待各路兵马准备完毕,即日出兵江夏、新野,先锋邓当引三千骑兵先行,杀往西陵而来。
同时在西陵城内,早有细作报之,蔡瑁聚兵八万,即将杀来的情报,诸葛亮与刘备相视一眼,两人眼中皆无急色。
原来诸葛亮早作布置,在数日前,诸葛亮忽差人四门张榜,晓谕居民,不论老幼男女,愿从者,即于今日皆随其前往夏口暂避,不可自误。
一边又差孙乾调拨车马,接应百姓,差糜竺护送各官家眷到夏口,一面聚诸将听令,各做调配。
第一队,陈式引二千军赶往‘倒水河’上流头埋伏,其中各部兵士,各带布袋,多装沙土,遏住‘倒水河’之水,至来日三更后,只听下流头人喊马嘶,便知蔡瑁军到,立即急取出布袋,放水淹之。
第二队,刘封引三千军去端陵渡口埋伏,此处水势最慢,蔡瑁兵马被淹,必从此逃难,可便乘势杀来接应,不必恋战,厮杀一阵,便可绕路而回。
第三队,命张飞引军四千,分为四队,各为一千,张飞自领一队伏于西陵城东门外,其三队分伏西、南、北三门之内。
同时又命在城内民房屋顶上,多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蔡瑁大军若是入城,连遭受到埋伏,心里大惊,必先安歇民房。
诸葛亮算得天象,料定两日黄昏后,必有大风刮起,门内三军但看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
待城中火势大作,张飞领军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疑彼军误以为有大军杀至,只留东门放其出走,即时张飞再在东门外,引伏军从后击之。
这时,陈式与刘封领其部署,早已赶到西陵城外三十里虎啸坡前埋伏完毕,一见蔡瑁乱军慌乱逃来,立即左右合击抵挡,张飞从后夹击,若是张飞能趁乱擒住蔡瑁,大事济也。
若是不能,且让其败军逃去,那时蔡瑁兵马一连受挫,军心激荡,蔡瑁必不敢再讨江夏,望襄阳奔走,到时诸葛亮又有另一番安排。
诸葛亮施惊天动地之大计,欲仅以万余兵马,对抗蔡瑁八万大军,到底后事如何,但且一看。
诸葛亮分拨已定,乃请刘备与他在一处高山,登高眺望,又聚集精兵数百,早作一番布置。
却说邓义引军二万为前队,前面已有邓当引三千铁骑开路,浩浩荡荡,气势汹涌,杀奔西陵而来。
邓当心想西陵兵力空虚,后面又有邓义大军压后,即使遇到埋伏,亦可奋勇破之,于是邓当一路加紧而走,行军速度极快。
是日,邓当引军冲入西陵境界,忽闻兵士惊呼,抬头看时,只见不远处山顶上一簇旗,旗丛中两把伞盖。
隐约可见二人,一人身穿蜀锦青云袍,双臂过膝,耳朵垂肩,邓当立刻认出,左边那人,正是刘备。
又见右边那人,洁白鹤氅,手执鹅毛扇,邓当曾听过诸葛亮的打扮,亦认出其身份,眼见刘备、诸葛亮二人竟在山顶上对坐饮酒笑谈。
邓当正是疑虑间,却听刘备言道:“孔明,蔡瑁造反,擅改先主遗命,为拢荆州大权,视我于心腹大患,挥兵八万欲来讨之,我该若何?”
诸葛亮拂扇轻声笑道:“主公不必担忧,区区八万乌合之众,无义之师,亮视若其如草芥,挥手之间,便有妙计除之,三日后,彼军必败,蔡德珪兵败将亡,必悔之不及!”
邓当听言大怒,欲要引军上山,击杀二人,此时身旁有将士出言谏道:“将军不可,传闻诸葛亮多谋,若是轻举,只怕其中有诈!”
“据蒯氏兄弟所报,江夏不过七八千守兵,还要分属各地,我等身后有大军八万,即使真有埋伏,亦能杀他个片甲不留!”
邓当大怒而喝,那将士多劝无用,当下邓当即引军寻路上山,刚到山脚,突兀间,一声炮响。
山上忽然晃出了数百人影,齐齐用擂木炮石打将下来,邓当不料,大惊失色,急忙拨马而退,周遭三千兵士,被砸死近千人。
眼见其军一片大乱,进退不得,一块滚石落得飞快,邓当马匹受惊,将邓当甩落在地。
邓当刚是起身,眼见一块滚石飞来,立即将邓当打飞而去,邓当滚地数圈,头颅撞在一颗树木之上,立即被撞得头破血流,众兵士拼死而救,方才带着邓当夺路而逃。
还好山上并无追兵来杀,二千余残兵集到一处,此时夜雾将临,邓义领兵赶到,见得这部兵马兵甲不齐,甚是狼狈,连忙问之。
残军内一将士,即具告前事,邓义闻之邓当受伏,顿时吓了一跳,当即吩咐部下谨慎前行。
前部大军行程忽然有慢,在后军压阵的蔡瑁顿时心疑,正欲派人去问,邓义所派兵士赶到,告之蔡瑁,邓当遭伏之事。
蔡瑁眉头一皱,心里思虑一阵,便是冷笑道:“不必多虑,刘备仅有数千兵马,他故作玄虚,有意乱我军心,我军足有八万,何须忌惮,传我号令,加紧进军,早日攻入西陵,即时我八万大军不需一阵,便能踏破西陵城!”
蔡瑁号令一落,催众军速行,邓义无奈,只好加快脚程,邓义前部大军行到一条长河边侧,见天色昏暗,难以进军,派人通报蔡瑁,蔡瑁见夜色已黑,先令兵士先是歇息,待明日天明,渡河再行。
随后,荆州各部人马紧接而来,八万兵士依靠河边,喜得河水不甚深,人马都下河吃水,人皆嬉闹,马尽嘶鸣。
却说陈式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埋伏许久,忽听得下流头人喊马嘶,火光无数,陈式心想蔡瑁大军已到,急令军士一齐掣起布袋,水势滔天,如同一条巨龙一般望下流冲去。
“轰隆隆隆隆~!!!”
夜色昏暗,就在荆州人马歇息间,天地间猝然暴起一阵巨大的水流轰响,无数荆州将士连忙望上流看去。
只见铺天盖地的水流正以极快的速度飞冲而来,吓得众人魂魄惊飞,顾不得马匹、粮草,争先恐后,拔腿就逃。
蔡瑁、邓义、刘先、傅巽等将,亦在一部部军士的拥护下拼死而逃,不一时,巨大的水流冲落,整个大地被啪得震荡而起!!!
荆州人马大半逃之不及,溺于水中,被冲得七零八落,死者极多!
第二百一十九章孔明初显威(二)
那极其恐怖的水流席卷过后,一时间四周尽是冲乱倒地的人马、兵戈、铠甲、粮草。
蔡瑁引众将望水势慢处夺路而走,刚行到端陵渡口,蔡瑁见轰响已去,正欲急喊人去整顿残兵,收拾粮草、军备之物。
就在此时,只听喊声大作,一军拦路,当先大将,正是刘备义子刘封,刘封埋伏在此已久,听得水流轰击响起,立即命兵士准备,一见蔡瑁等人狼狈逃来,立即领兵杀出。
刘封眼露阴鸷,他虽得刘备看重,但不知刘备何时会有子嗣,因而急望得以权势、功绩,以证明其有继承刘备基业之姿!
刘封厉声大喝,提枪纵马,望蔡瑁便是杀来,蔡瑁还有荆州众将惊魂未定,又见得一支伏军,吓得连忙奔逃。
邓当身上有伤,逃得最慢,刘封策马赶至,一枪刺出,犀利的枪刃透过其身躯。
邓当惨叫一声,立即倒地而亡,刘封抽出长枪,立即又在乱军中厮杀,其麾下骑兵,驰骋飞驰,人数虽少,但却杀得荆州兵马大乱,毫无还手之力。
待蔡瑁急整军准备迎击时,陈式亦领一军从上流杀至,刘先、邓义两将各持兵器抵住。
陈式猛挥大刀,刀锋快疾无比,杀得二将退去,蔡瑁见陈式这般厉害,连忙指挥兵马助阵抵挡。
陈式和刘封杀了一阵,击伤了数千荆州兵马后,见荆州人马纷纷赶来,两人齐齐引军往一处杀出,破开一条血路,夺路而逃。
荆州人马追之不及,蔡瑁闻之两人引军逃去,气得暴跳如雷,急忙又令各将统计各部人马及辎重损失。
少时,统计完毕,蔡瑁脸起无尽惊愕之色,双眼内尽是不可置信,这一场大水,竟然淹死了他近二万余兵马,同时更损失了近半粮草辎重还有军备之物。
“蔡将军,这粮草、军备大半都在下流,何不令人拾回,亦可减少损失。”
邓义见蔡瑁满脸阴沉,连忙进谏道,邓义话音刚落,刘先便立刻带着畏惧之色,反驳而道。
“不可!诸葛亮诡计多端,若是早有料及,趁机挥兵袭击,我军必又受一大挫!”
“依刘别驾言下之意,难不成将这些粮草、军备尽数弃之!?”
“这!”
刘先猛地一愣,遂向蔡瑁投去眼色,蔡瑁咬牙切齿,双眼似乎能喷出火焰,此时,在一旁的傅巽忽然谏道。
“我军还未杀进西陵城下,便连连受挫,此时更损了如此之多兵马、粮草、军备,军中兵士士气低迷,不若暂且收军,整军一番,再谨慎前之。”
傅巽此言一出,蔡瑁顿时面色大变,怒声暴喝道:“荒谬!!!我有如此雄壮大军,竟要被那兵微将少的大耳贼吓得不战而退,若是天下人得知,必笑我荆州人马无用!不必多言,那些粮草、军备不必理会,待我军攻破西陵城后,再来收拾便是!”
“可。。。。。。”
傅巽欲要再谏,蔡瑁赤红的双目一瞪,那极度恐怖的怒恨,吓得傅巽立即闭上了嘴巴,不敢再言。
蔡瑁整顿兵马,歇息一夜,不顾军心动荡,士气低落,继引大军杀往西陵城下。
此时夜色正浓,隐隐见得四门大开,蔡瑁立马令各部兵马突人,并无任何抵挡,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荡荡的空城。
蔡瑁冷然一笑,脑念电转,仿佛察觉到什么,与众将说道:“此必是大耳贼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他此番必去夏口,我军权且在城内安歇,来日凌晨进兵夏口!”
此时各军皆是困乏、饥饿,加之前番连连受挫,大多兵士精神不定,蔡瑁遂令兵士歇息,各去夺房造饭,蔡瑁则与众将于郡衙内安歇。
初更一过,突兀间狂风大作,守门军士飞报火起,众将又是大惊,以为又是诸葛亮之计。
蔡瑁却是平静,自以为己军势大,刘备岂敢贸然侵犯,遂与众将说道:“此必是城内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之火,不可自惊!”
话音未落,接连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门皆是火起,蔡瑁急令众将上马时,整个西陵城漫天火光,上下通红发着巨亮。
只见在西、南、北三门处,一轮轮火箭飞起,射落在四周房舍之上,立即暴起冲天的火势。
在房舍内的荆州人马,仓促逃命,一轮接着一轮的凄厉惨叫声,震荡整座西陵城。
是夜之火,如同地狱火芒,烧在人间,夺去无数性命,蔡瑁吓得脸色苍白,心神剧荡,当下即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
一时间,四周人潮无数,各队兵士争先抢路,欲要逃出这人间地狱,蔡瑁状若疯狂,命前部开路兵马,见人就砍,杀出血路,路间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
这边蔡瑁等将厮杀己军同袍,遍身血红,方才脱得火厄,正是心中稍定,背后突兀一声暴喝轰起。
张飞引一千精兵,轰然杀出,赶来混战,张飞将镔铁长枪(丈八蛇矛于南昌城被盗)舞得密不透风,如入无人之境,左突右冲,往蔡瑁飞杀而来。
“蔡瑁,纳命来!!!”
张飞豹目圆瞪,眉头直竖,火光照得他如同一尊地狱修罗,正纵马提枪在乱军飞杀,眼见即将杀到。
此时蔡瑁已吓得魂魄尽飞,拔马就逃,刘先、邓义引军抵挡,杀住张飞,张飞长枪上下翻飞,杀破人潮,先是赶至刘先面前。
刘先料之不及,被张飞铁枪猝然刺破喉咙,尸体坠落马下,张飞目光悚然,射住邓义,邓义哪敢触犯其威,立马夺路而逃。
张飞紧追而上,却被荆州人马拼死挡住,张飞身后一千精兵冲杀赶至,此时荆州军士皆是疲惫不堪,精神衰弱,哪是张飞还有其部下虎狼之兵的对手,立即纷纷被杀破。
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蔡瑁军中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逃出城外一坡口处。
骤然间,两声炮响齐鸣,正见左边陈式引一军杀来,右边刘封引一军冲出,抵住坡口。
荆州兵马见又有伏军,如遭十面埋伏那般,战意全无,士气坠落至底。
陈式、刘封奋勇而杀,荆州兵马兵败如山倒,陈式杀得最快,已有七八员荆州将校死在他刀锋之下。
刘封亦不逊色,长枪狂舞,亦是刺翻四、五个将校,四周荆州兵士见状,再也止不住恐惧,不顾指挥,纷纷往四处逃亡。
蔡瑁见状,连忙令兵马调头而走,就在此时,张飞引军火速飞杀而来,蔡瑁一见张飞,顿时只觉脚底一道冷气直涌脑顶。
就在蔡瑁已被逼至绝路,插翼难飞时,蔡瑁身边一队兵士忽然齐齐奋勇冲出,队内一将,向蔡瑁嘶声喝道。
“族长,你快快逃去!只要你尚能保住性命,荆州便属我蔡氏之手!!”
原来这队兵士,尽是蔡氏族人,这些人为报世族昌盛,纵使明知送死,亦甘愿牺牲。
那数百蔡氏死士,蜂拥地扑向张飞,张飞铁枪狂刺,一时间竟突破不得。
蔡瑁见状,忙拨马而逃,在一部兵马的拥护下,得以逃脱,只是蔡瑁一路逃亡,逃至何处,皆恐有伏军,不顾疲乏,舍命直奔出西陵境界。
各部兵马难以追上,大多走失,待蔡瑁离开西陵境界时,实在无力再逃,方在一山口处歇息。
各将简略整点兵马,蔡瑁昔日所领的浩荡八万大军,此时竟仅剩下不到二万,其余部众,不是被西陵城那把大火烧死,便是被刘军击杀,剩下的大多被俘虏亦或是走失。
就在此时,有一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