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南临徐州,西接兖州,四战之地也,若无北海后卫连接,恐难坚守占据!”
  刘备听完孙乾回答,心中虽是了然,但是却亦是疑惑,他不懂孙乾作为北海孔融的帐下官员,为何要担心起自己的事情来。
  刘备却没有因孙乾的好意分析而兴奋,反而觉得孙乾有居心叵测之嫌,便假辞说道:“我非欲占据城阳,而是要剿灭黄巾,还城阳太平,如此就足矣!”
  孙乾知晓刘备心有野望,当然不会相信刘备的话,他知道自己现在身份属于北海,冒然探说刘备军事,必会引起刘备警戒假辞。
  为了展现自己的心意,孙乾随即改口,言道:“刘将军,恕我直言,这北海之地,可比城阳之地好上许多,何不先弃北海,后谋城阳?”
  听到孙乾说辞,刘备顿时一惊,不懂孙乾为何作为北海官吏,却鼓动自己夺取北海。
  “公祐这是何意?北海孔融海内名士,且忠于汉室朝廷,我何能与他争夺?”刘备惊慌问道。
  孙乾知道刘备依旧顾忌防备自己,这也难怪,毕竟孙乾也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绝对算是一个外人。
  终于,孙乾做出了决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脱口而出,言道:“刘将军,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汉室江山已到存亡之秋,非贤主雄主不可鼎立宇宙,重振汉室。”
  “实不相瞒,我观北海孔融只为一腐儒俗士,非明主英杰,北海在其手,守成尚是不足,迟早易主,如此基业不保,何谈匡扶?”孙乾振振有词,继续言道,“反观刘将军,实在出乎乾之所料,竟能以白手起家,行这青州统辖,比之昔年高祖,亦是不遑多让!”
  “如此,乾若再是不分高低强弱,岂非是蠢笨?”说到这里,孙乾竟是不禁微微一笑。
  见孙乾如此谈论,刘备心中亦是惊诧,想不到面前谈吐高论的北海使者孙乾,竟然并非孔融亲信下属,而且反而对自己青睐有加。
  得知孙乾如此想法,刘备当然不会错过机会,连忙举杯与孙乾对饮,趁机拉拢孙乾。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二人已是把酒言欢,相谈互投,孙乾更是对刘备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刘备其人也佩服不已,已是向刘备宣称效忠。
  不过刘备并未立即让孙乾投在自己帐下,而是让孙乾继续在北海为孔融仓掾曹,以此作为刘备在北海城内的暗桩,作为刘备私底下在北海的代言人,帮刘备收买北海的世家、官吏。
  孙乾知刘备有逐鹿天下、匡扶汉室的雄心,而刘备此时的小目标就是彻底统领整个青州,然而不取北海郡,不足以领青州。
  鉴于此,孙乾向刘备出谋划策道:“主公,若欲领青州,则必取北海,然北海兵多城坚,若是强攻谋夺,必定损失惨重,且成败不知。”
  听孙乾话语,刘备亦是沉吟不止,连忙恳切问道:“公祐言出如此,必是有了计较,请教我!”
  “主公不知,此时城阳黄巾管亥已是粮草不足,且遭兖州曹操、鲍信和徐州陶谦的封堵围击,如此主公可修书一封给管亥,言称与其共讨北海孔融,战后平分北海城县与钱粮。”孙乾出言说道,“如此管亥必会出军进攻北海,届时主公可以支援为由,从而进军北海,再趁机夺取北海。”
  孙乾话语言毕,刘备却是立即摇了摇头,孙乾计策他很熟悉,和袁绍骗公孙瓒共分冀州的套路一样。
  然而此事风险极大,事情极容易败露,袁绍有四世三公的名望在身,世人信任他,不信袁绍暗中苟且操作。但是他刘备可不同,他刘备现今坐拥近半青州,有一夜暴富之态,世人必是妒忌不忿,若再以苟且动作谋夺孔融,必被世人鄙弃。
  若如此,届时即便刘备成为青州之主,也必是人心背离,势力崩塌不稳。
  刘备言道:“管亥黄巾贼人也!孔融当世名士也!我岂能通贼人,而害名士!不妥,不妥!”
  见刘备如此,孙乾并没有觉得刘备迂腐做作,反而觉得刘备有大气、有轻重、有缓急,对刘备的独断见识更是佩服。
  孙乾再言道:“主公之态度,雄主也!若如此,我问主公对北海,可是急迫想要获得?”
  刘备却是摇了摇头,言道:“我十日间就得到临淄、乐安、东莱三郡,已是经略疲惫,有心无力,若再急着攻打北海,岂非是蛇吞象举,自我灭亡?”
  “实不相瞒公祐你,我之所以屯兵营陵,是来试探孔融的态度,心中惊恐孔融不容我入青州,故而防备于此!”刘备继续解释道。
  见刘备并不是真的急着想要攻取北海,孙乾也放心了许多,随即向刘备建议道:“若主公不急着取北海,那就暂时退兵回临淄最好,如此可放松北海戒备,孔融亦不会攻伐主公。”
  “如此息兵等待,只需一月不到,则城阳管亥必定粮绝,其到时候必自会北上北海劫掠,届时我再在北海城中宣扬一番,恳请孔融求救主公,到时候北海岂不是自送上门?”孙乾言道。
  刘备听后大喜,立即让张飞领军撤回临淄,而刘备亦是送返孙乾回返北海,直送出二十里外才止步。
  孙乾深感刘备厚重,临别之前,顺便向刘备举荐了一人,言道:“主公,东莱黄县有一人,名为太史慈,武艺高强,兵事通晓,主公可前去招揽。”
  刘备见孙乾如此特定嘱咐,心中亦是留下了计较,撤军退回临淄之时,亦是顺路黄县,前往招揽那太史慈。
  (本章完)


第125章 赵云突围
  魏郡,邺城。
  却说丁靖和袁绍二人为了邺城归属大战,已是开战近二十日,大小战事无数,彼此皆有伤损。
  尤其是那日,文丑亲登邺城大战,丁靖亲骑突击帅阵,这一日的战斗,是二人军战交锋之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此战之后,丁、袁双方尽皆损失惨重,彼此几乎元气大伤、伤筋动骨。
  尤其是丁靖这一边,一日伤亡就近七千余人,以至于当此之时,邺城内的并州军人数,只剩下五千余,情况已是危急万分。
  而袁绍虽然总损失近一万五千人,但是却依旧尚有顽强战力,可战兵马尚有过两万。
  唯一让丁靖觉得庆幸的就是,还好赵子龙将袁绍的器械官宋柯给抓住了,而且夺得了袁军唯一的云梯车图纸,令袁军短时间内无法再造云梯车这件利器。
  没有云梯车,即便袁军五倍于邺城守军,依旧不敢全力攻城。否则,丁靖早就果断弃城而走,还在这顽强抵抗的话,无疑是自寻死路。
  不过袁绍也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除了有些优柔寡断之外,袁绍具备了一切雄主应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中的大多数,即便现在的丁靖也不具备。
  袁绍让大将文丑环环围住邺城城门要路,不放过邺城内的任何生物走脱,一面又让武将朱灵每日佯攻不止,投石车日夜工作不息,对邺城城头无间断的进行攻击。
  此外,袁绍还令下回渤海,让留守渤海的大将淳于琼分拨调遣点人马,速速前来邺城支援。
  丁靖知晓袁绍攻城乃是佯攻动作,目的就是为了疲惫自军,令我军士气、锐意顿挫。
  虽知袁绍此时的攻城举动,乃疲军之计,但是丁靖却也只能严加防备,唯恐袁军攻势中虚中参真。
  若袁绍突然真的大举进攻,届时邺城再想严防,可谓为时晚矣。
  如此下去,丁靖军的情况极为不利,时日若久,则军心必定涣散,袁军也迟早会攻夺下邺城。
  对于这一点,城中不少人都看得清晰,就连丁靖也十分清楚,但他也别无他法。
  难不成打了这么久,损失这么多,就撤退了么?就将这富庶完好的邺城,拱手献出么?
  丁靖绝不甘心呀!
  沮授眼见战况对自军不妙,立即向丁靖献计道:“主公,可让人前往广平求援,让高顺、张绣将军领军来援!”
  丁靖闻言点了点头,此时袁军也是最后的奋勇时刻,必不可能分兵攻打广平、赵郡,若如此则高顺军和张绣军就可以拨派用上,不用担心。
  而丁靖给高顺和张绣的命令是,死守广平、赵郡,不可妄动兵事。
  守为上,攻为下,这是丁靖留给二人的命令。
  想起这条命令,就连此时的丁靖也不禁有些后悔了,只怪自己之前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大,从没想过自己过万兵马纵横,会遭到需要求援二人的境地。故而丁靖将命令下得太死了,坚决要求二人只需防守便可,天塌下来也不要随意动兵,按照二人性格,必不会违背自己。
  如此,若想要让二人领军来救邺城,必须另派人前往传令才行。
  可这邺城各城门出口要路,皆被袁军大将文丑占据,严防紧守,埋伏众多,即便倾尽城中全军,说不定都难以闯出去。
  就在众人皆觉得不可能有人突出文丑防守埋伏,前往广平求援之时,赵云却是出列言道:“主公,子龙可出城一闯,去寻救援!”
  丁靖闻言,顿感子龙勇武豪胆,却也不敢同意,言道:“子龙勇胆,尤胜于我,然文丑武力不下于我俩,且其早有准备,此去必是危险重重,犹如独闯死境!我怎敢让你行这险事?”
  听到丁靖话语,在场众人尽皆点头附和,皆言劝阻赵云,说道:“君虽英勇,然敌势甚盛,不可轻出!”
  “若坐以待毙,亦是穷途,不如末路一搏,死战求生!”赵云却是全然不在乎其他人的劝阻,心神胆色赫然,毫不畏惧的样子。
  赵云如此执意求战,丁靖若再拒绝,必会寒了将士之心,虽是极力不忍赵云冒险,然而却也只能同意。
  丁靖立即修书下令与赵云,千叮咛万嘱咐,让赵云以保护自身为重,若是在突围不行,就立即撤回来也无罪。
  赵云见丁靖关切,心中感动,内心态度更是愈加坚决。赵云立即擐甲上马,腰带弓矢,手持铁枪,饱食严整,待士卒放开城门,赵云一骑飞出,杀奔闯袭。
  顷刻间,赵云就至路径要道,袁军将士见状,齐众来战堵截。
  赵云铁枪来回刺杀,接连搠死数人,突破第一道包围。
  此时,袁军大将文丑见邺城有人出来,向北面而去,料想必是前去求援救兵的,便自引过百亲军骑赶来,包围堵截赵云。
  赵云连忙将铁枪挂在马上,拿出腰间弓矢,奔射不止,应弦落马者无数,令袁军不敢靠近来追。
  无奈赵云箭矢有限,壶中箭尽,亦才射杀十多个袁军。
  见赵云箭矢用尽,袁军立即趁势一拥而上,八面围定赵云,文丑更是一马当先,正面阻截赵云。
  赵云与文丑交战,一时间奔势受阻,难以再行进突围。而其余袁军骑兵,亦是前来围击,赵云被文丑拖住,注意力和行动力皆受阻,在围攻之下难以支撑。
  不过赵云却不愿轻易放弃,拼死猛攻猛突,虽是极力压制袁军包围,无奈文丑武力不俗,尤其为砥柱,袁军从众策应,赵云根本不可能突围出去。
  一番交战,袁军虽是折损三十多骑兵,然而赵云也情况糟糕,身上不幸受创数处。
  此情此况,赵云自知自己难以突围成功,若再在此拖延,还可能将自己陷在此处。
  赵云无奈,只好分离拨开文丑长枪,趁势横扫周围袁军,强行弄出一片空地,随即立刻调转马头,折返退撤回邺城方向。
  与赵云贴面交手之时,文丑就已经认出赵云面目,知晓赵云乃是并州军大将,而且是诈骗成高览下属、诱伏陷攻颜良的祸首,如此之敌,文丑岂能放赵云走脱。
  见赵云逃退,文丑绝不姑息,立即令士卒追击上去,必须趁赵云退回邺城内之前,截杀赵云。
  (本章完)


第126章 突袭突围
  此时,丁靖依旧站立在城头之上,北望赵云遁去方向,心中忧恼忡忡,只能默默祈祷赵云不要出事,安然无恙的闯出袁军封锁堵截。
  突然,丁靖突见城池外数里处烟尘滚滚,只见近百骑兵汹涌朝邺城下而来,似在追逐截杀某人似的。
  丁靖立即意识到大事不妙,料想必是赵云突围失败,这才退回,而文丑之军应是不依不饶,尾追不止。
  此时,赵云一枪一马全力奔逃,身后就是文丑追击之军,箭矢齐发不止,令赵云只能左右来回躲避,速度不快。
  而文丑追军亦是齐上堵截厮杀,刀枪连番劈刺而来,赵云亦是挺枪迎击,一边逃跑、一边躲箭、一边避袭,竟是井然有序,仿若神助,不被伤到分毫。
  见赵云被敌军追击,虽就要抵达城下,却被敌军缠住缓行难进,丁靖立刻跑下城头,不及披甲戴盔,拿起虎齿戟就引三百骑出门接应赵云。
  此时赵云终于逃至邺城前的战壕之下,却被文丑追军彻底纠缠住,赵云知道再逃不顾的话,必会身死难脱。
  文丑追军紧跟在赵云马后,赵云突然回身连搠十数人下马,暂时止住了追兵的追势,却也来不及再拨马向邺城逃奔。
  见赵云无路可走,文丑顿时大喜,亲自挺枪上前,欲亲自卸下赵云脑袋,以解心头之恨。
  就在文丑直取赵云之时,邺城北门顿时大开,丁靖领着三百精骑呼啸而出,朝赵云方向接应而来。
  文丑见邺城内突然杀出三百精骑,顿时惊慌无比,他绝想不到邺城反应竟然如此迅速,他追击赵云来邺城视野内,还不足半刻钟,而邺城竟然就能立即筹齐三百精骑出城战斗。
  文丑甚至一度以为这是一场骗局,是一场以赵云为诱饵,勾引自己,欲谋害自己的阴谋。
  此时文丑身边只有数十骑,即便他再是勇猛,亦是不敢在此停留。
  见取赵云非一时能够,文丑立即调转军锋,当即撤退而走。
  不久之后,丁靖亦是赶到赵云身边,见赵云身创数处,顿时焦急问道:“子龙可有大碍?”
  “主公忧虑,小伤而已,习以为常!”赵云毅然回答道。
  丁靖见赵云依旧生龙活虎,也彻底放心,却没有急着引军撤退返回邺城,而是看向文丑退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呼吸间,丁靖心中突生一策,想到了让赵云突围传信求援的方法,连忙对赵云说道:“子龙,我观文丑退走,此时我若引军追去,其军必定惶恐主将安危,必会引军护卫援护主将。若如此,则文丑之军必定漏洞重重,防御遗漏,届时你再独骑从中突围,必定成功!”
  听到丁靖计策,赵云也觉得可行,不过赵云心中却有一些担心,突袭文丑之事必定危险无比,虽然赵云知道丁靖武力高强,然而此时丁靖急切出城救援,衣甲不着、头盔未戴,可谓是裸衣突袭,简直危险作死。
  似乎看出了赵云的担忧,丁靖欣然一笑,假辞言道:“子龙放心,我自有分寸,不会去强突敌军将阵,只是混攻吸引敌军聚集而已。”
  赵云听闻丁靖如此言辞,亦是不再劝阻,将自己的银白头盔卸下,给丁靖带上,以此聊表心中护切之意。
  丁靖也不拒绝,戴好赵云之盔后,立即引兵朝文丑退去方向追袭而去。
  文丑见丁靖引人追来,顿时大惊,不敢回头迎战,立即向自军本阵退走。
  待文丑回到本阵后,身边阵中兵将过千,防备充足,文丑自觉危机解除,料想丁靖必不敢突袭军阵,自会退去。
  熟不料丁靖见文丑撤回本阵后,竟然不止军锋,赫然直接突袭杀入文丑军阵之中,向文丑将旗厮杀而来。
  文丑之军顿时大惊,纷纷前来阻截,无奈丁靖一马当先,悍勇在前,左突右进,似入无人之境一般,杀得袁军上下人仰马翻。
  还好文丑反应迅速,立即带人上前压制,防止丁靖扩大战果,令自军混乱无阵,自溃而败。
  有文丑带人压制抵抗丁靖,丁靖的三百骑军顿时战势受挫,然而丁靖亦是没有因此退走撤离,依旧在文丑军阵之中冲战不已。
  见此情况,位于各要路隘口的文丑士卒,尽皆担心主将安危,纷纷拨派人手前来救援。也因此,一时间各个道路隘口竟然出现了防御空虚之象,甚至有的地方只有不到十个士卒把守。
  此时,赵云也趁着袁军分兵救援主将,防御空虚之机,向外突袭而去。
  虽有袁军士卒阻截赵云,然而无奈防御到底不足,被赵云轻易躲避箭矢,连搠死数人,硬闯出封锁道路,向北面广平而去。
  ……
  大约在文丑本阵中战斗了半个时辰,丁靖身边三百精骑也折损得差不多,只剩下百人不到了。
  丁靖料想赵云应该已经突围而出,而他自己这边也到了强弩之末,再不撤退的话,必被折陷在此。
  于是,丁靖连忙调转兵锋,向阵外冲杀,准备退走。
  文丑见丁靖突然向阵外突袭,料想丁靖已是力竭,不堪再战,而文丑又岂能容忍丁靖退走,大吼道:“丁靖小儿,我这将阵,岂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言罢,文丑引人拍马挺枪朝丁靖追来,绝不放过丁靖退走。
  此时,因为丁靖甲胄未着,又在文丑军阵中战斗许久,早就负伤无数,体力流失,若被文丑缠上的话,将再难以走脱。
  丁靖身旁的将士担忧丁靖难走,纷纷调转马头迎战堵截文丑,想用自己的性命为丁靖拖延,让丁靖逃出生天。
  丁靖听闻身后动静,回头一看,正见无数同袍士卒并未跟在自己身后撤退,而是折返去阻截文丑。
  见此情形,丁靖自然知道这些同袍兄弟的想法,心中亦是悲怆感动。
  “来日必为众兄弟报仇!”丁靖心中暗暗说道,却是毅然决然,不再回头,向阵外撤逃而去。
  文丑被丁靖麾下骑军拼死截住,难以靠近追杀丁靖,眼看着丁靖就要成功退走,文丑大啸一声,却是拿出一把强弓,搭箭向丁靖射去。
  只听一声弦响,那箭矢竟然急速朝丁靖身后射来,转瞬间就要命中丁靖。
  (本章完)


第127章 郭谋作乱
  文丑强箭射来,正中丁靖,只听“叮镗”一声,箭矢射在丁靖后脑勺上,正中赵云给丁靖戴上的头盔之上,留下了一道恐怖的浅印。
  多亏了这赵云的银盔,及时救了丁靖一命,否则丁靖已经殒命于此。如此亦是丁靖天命运气,若非赵云之前无端将头盔给予丁靖,岂有丁靖幸存之理。
  然而,文丑射出箭矢的巨大冲击力,依旧让丁靖只觉得头晕眼花,险些昏厥跌落下马。
  还好丁靖前世为特种兵,做过精神意志力训练,眩晕感骤起就被丁靖强行压制,这才稳住身体动作,没有落马,依旧疾驰而退。
  见丁靖无事遁去,文丑亦是一叹,直呼可惜。随即,文丑将走脱丁靖的愤怒,释放到了阻截自己的并州骑军身上,将全体并州骑军斩杀殆尽,投降不收,伤残不留。
  当丁靖回到城中后,亦是血流大片,体力耗尽,昏厥当场,城中文武见丁靖如此之状,立即背扶丁靖回州牧府修养,让医者探治。
  根据医者之言见,让众人没想到的是,此战突袭文丑将阵,虽然保证了赵云突围成功,却也让丁靖自身血气流失严重,暂时不能再上马征战,必须静躺、静坐修养。
  于此,丁靖只好将城中事务尽皆放手,交予贾诩、沮授、张郃三人共同统领,有他三人联手合作,丁靖心中亦是绝对放心。
  邺城内,丁靖无奈养伤静理。
  邺城外,袁绍却不敢放松片刻。
  袁绍得文丑报告,言丁靖冲击将阵,身受重伤,必不可能再驱马斗战,又知丁靖已派人突出封锁包围,前往广平求援。
  袁绍担心再拖延下去,若等广平援军救兵邺城,则袁绍将再难谋夺邺城,最终只能退回渤海。
  料想于此,袁绍立即召见郭图,让郭图密信入邺城,让郭图之兄令人做内应,三日后子夜时分,洞开邺城西门,举火为号,届时袁绍再藏军于邺城西门外,待门开之后,再尽杀入邺城中,夺取邺城。
  当此急切之时,袁绍帐下文武亦没有他法,只能行此险招,希望不要出现意外。
  郭图立刻修书一件,封于竹筒之中,顺渠水顺流而入邺城之中。
  丁靖虽派人在邺城渠道中巡视,但是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水质检查,防止袁军污染水流,行那伤天害理之举。因此巡逻于水渠之周围的丁靖士卒,却是没有注意到有一个竹筒,顺流进入邺城之内。
  此时渠道中段处,正有一人垂钓于此,一副悠闲、无所事事的样子。然而常人不会注意到,这垂钓之人竟然目光不移,视线始终停留在渠水之上,观察着每一个飘过之物,似在寻找等待什么的样子。
  当郭图的竹筒飘入垂钓者视野之中之时,此人顿时一惊,连忙站起,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长竹竿,将那竹筒挑到自己面前。
  那垂钓者拿到竹筒后,环顾四周,正见到有并州士卒巡逻到此,不敢打开竹筒一探究竟,立即转身离开此处,连鱼竿、鱼篓都来不及带走。
  只见这垂钓者回到了郭图之兄郭谋的府中,连忙将竹筒交予郭谋,郭谋结果竹筒,连忙退回书房,房门紧闭。
  待无外人在侧,一切安全之后,郭图连忙撬开竹筒,取出其中信件一览。
  见信上字迹,郭谋知道这就是其弟郭图所写,上面让郭谋在三日后的子时,偷偷带人去打开邺城西门,届时袁军会藏伏军队在西门之外,只需点火为号,引袁军入城就可。
  读完信后,郭谋立即将信件收好,让府中四百私卒这两日好好休养,打好精气神,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
  三日后,张郃依旧让人在城头紧守,直到夜里才放心,只留下预备人员继续守城,其余士卒则各自归营休息。
  而张郃自身却是不敢卸甲休息,唯恐袁军突然攻城,而他穿甲将浪费一些时间,延误战机。
  虽是不曾卸甲,然而张郃也非铁打,还是要休息的,只是简单的依靠在桌案上微眯小盹。
  转瞬间就要到子时。
  郭谋已是引着四百私卒,偷偷出府,向邺城西门而来。
  此时邺城西门,只有两队并州军把守护卫,人数不过三十人。郭谋见状,立即让人突击夺门,顿时四百私卒群涌而上。
  “敌袭!敌袭!”守门士卒立即呼道。
  见郭谋四百私卒攻来,三十名并州士卒毫无惧意退意,立即列阵防御城门,不让城门丢失。
  而守门什长立即拿出腰间牛角之号,连忙吹响号角,顿时响彻数里,在这夜里,尤其清晰可闻。
  张郃帐中,正在微睡的张郃立即被号角之声惊醒,连忙向左右问道:“何处号声?”
  “似是西门传来!”左右立即回答道。
  张郃大惊,料想西门必出意外,连忙点齐身边亲卫人马,向西门而去,看看西门到底发生了何事。
  此时西门处,郭谋听到守卒吹响号角示警,心中顿时焦急,知道城中援军不久将至,连忙指挥私卒速速攻伐击溃守卒,夺取城门。
  四百私卒齐然上前攻伐,这西门的三十守卒却是悍然不退,列阵相迎。
  一人死,一人充,紧守城门不后退。
  郭谋私卒凭着人多势众,亦花了近两刻钟,损失了五十多人,才彻底全灭西门守卒,肃清西门防范。
  郭谋连忙让人快点打开城门,并在城门处高举火把,以此为信号,让城外藏伏的袁军进城。
  城门大开,火把为号,此时埋伏在城外的袁绍部将朱灵见状后,立即引军出击,向邺城西门杀奔而来。
  就在此时,张郃亦是带着两百亲兵赶到西门,正见到西门大开,顿时大怒,喝道:“贼人受死!”
  随即张郃持刀奋勇,引兵攻来,欲重夺城门。
  郭谋见状,岂能让张郃如愿,立即让私卒阻截张郃,熟料张郃悍勇无比,刀刃劈砍不止,连续砍翻十数个郭谋私卒,眼看着就要杀到西门前。
  张郃威势惊人,无人能抵抗,郭谋立即手指张郃,欲让私卒围攻张郃,将张郃这个硬茬子解决掉。
  此时,张郃听见郭谋大喊指挥,顿时将手中长刀对着郭谋一掷,长刀直飞二十多米,正中郭谋咽喉,将郭谋斩杀当场。
  而就在张郃长刀离手的时候,周围私卒亦是各持刀剑,四面八方袭来,欲将张郃砍成肉泥。
  (本章完)


第128章 不死不退张儁乂
  眼看着张郃就要被刀剑加身,身死当场之时,张郃却是怒目圆视,眼球充血,一副狠戾拼死的样子。
  只见张郃右手一抓,将砍来的一柄长刀抓住,顿时张郃手掌流血不止,而那柄长刀也因为张郃的用力把持,而再难砍下。
  张郃随即用力一夺,将长刀取入手中,而那握刀之私卒,也因夺刀惯性而站立不稳,张郃又趁势左手抓过那私卒,以这私卒之身躯为盾牌,阻挡来袭的刀剑。
  这一系列连环动作,只在一瞬完成,除张郃自己外,周围所有人都没看清他的动作。
  当围来的刀剑砍刺中那被张郃当作盾牌的私卒身躯之后,张郃立即右手持刀圆抡,绕着自己腰间环形横扫,顿时围攻靠近者,无不被其砍成两截,肝肠俱露出体外,洒落一地。
  见张郃如此狠戾悍勇,郭谋之私卒尽皆胆寒,又加之郭谋已被张郃飞刀掷死,此时众私卒群体无首,不知号令、鼓舞,竟是无人再敢靠近张郃。
  私卒不敢再招惹张郃,张郃岂会放过这些作乱之人,张郃立即趁势挺身杀入私卒群中,直朝着城门冲杀而去,欲速速夺回城门控制,赶紧关上城门。
  这帮私卒哪里还敢再在阻拦,纷纷四散溃逃,不敢在此逗留。
  张郃没空追那些逃跑的,只是将依旧负隅顽抗的剿杀殆尽后,连忙让亲军士卒将城门关上。
  然而却已是为时已晚,城外藏伏的袁军已经杀到城门之前,眼见着城门就要被张郃亲军关上,袁绍部将朱灵却是奋勇当先,手中长戟一突,正卡在城门之中。
  “喝哈!~”
  只听朱灵大吼一声,双手青筋狰狞,随即奋力一扭转,竟是将城门撬开一分,不能彻底闭合。
  而跟随在朱灵之后的袁军,亦是趁势压上,冲开城门,杀入城中。
  见城门未能关上,袁军亦是杀了进来,张郃顿时惊骇,却也没有引军撤退,而是立即带人在城门后列阵阻截。
  张郃知道,若此时他撤退的话,则袁军必定彻底掌控城门,出入邺城将毫无阻拦,因此他必须领军钉在此地,以血肉之躯充当城门,阻拦袁军攻入城中。
  然而张郃身边亲兵士卒只有数百人,而看城外袁军声势,怕是有兵卒近万,如此悬殊差距,张郃引人守在此处,简直自寻死路。
  张郃心中亦是知道自己阻挡不了袁军多久,但他却没有退后一步,只期望自己能够拖延一刻是一刻,只要撑到援军到来,就算是死,也足够了。
  “弟兄们!如今此处声势浩大,城内袍泽必是已知西门变故,依军师之能,援军不刻就可到,大家再随我在此坚持坚持!”
  张郃立即大吼道,以身作则,身坚最前,悍然阻拦袁军攻势。
  袁军见城门后有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