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直爽粗野的汉子很是喜欢欣赏。
  可就是这样一个随军将领,竟然突然就战死了,即便是丁靖心智坚定,也不由有些恍惚不定,难以自若。
  见丁靖神情恍惚,周围的文武连忙靠近,焦急关心言道:“主公,没事吧?”
  丁靖也非妇人羸弱,只是觉得噩耗来得太过突兀,故而失措不定。作为一军之统帅,丁靖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战斗部署上的责任,还有时刻保持沉稳镇定的仪态,以安将心军心不失。
  只是短暂的恍惚后,丁靖连忙稳住心中惊慌,却是看向周围文武,为稳住人心而毅然言道:“胜败无常,沙场无安,杨恶丧命军阵,我虽伤心,却不会失去军胆!”
  见丁靖坚定不渝的样子,周围文武顿时也获得了力量,虽对杨恶的死感到悲伤,却也不会为此惧怕。
  将残兵安置好后,丁靖却没有杨恶的败亡而停止对张郃军的犒劳,依旧大赏有功将士,以此激励全军士气。如此,杨恶战死的消息虽然传遍军中,然全军将士却没有太多伤感低落,反而斗志更盛,在争立军功的斗志上,又加了一条战斗理由,就是为杨恶将军报仇。
  事后,丁靖从史阿那里知晓道杨恶家中尚有一子,名为杨光,才五岁而已。丁靖立即写下手令,对杨恶的家属给予丰厚抚恤,并准备将杨恶之子杨光接入并州学院中,好好培养一番,以报答杨恶捐躯之行。
  (本章完)


第108章 攻防
  袁绍偏军营寨被张郃击破,就连将军蒋义奇都被斩杀,而袁绍帐下文丑却也诛杀了丁靖军的杨恶,如此算是互相扯平,五五开局,军势依旧不变。
  待袁绍大军营寨建立完毕后,袁绍立即让士卒伐木取石,制造攻城器械。
  攻城事项准备完毕后,袁绍立即下令攻城,顿时城外袁军如蝗虫般涌来。云梯、箭车、撞木、投石接连成序推进使用,一时间邺城城头被打压得难以露头,而因为是初日战斗,丁靖必须亲自指挥防御,矗立于城头不退。
  最早发威的是投石车,无数大小投石纷纷袭来,丁靖立即让守城士卒躲在女墙、掩体之后,等待袁军进入箭矢射程后,再做反击。
  待投石压制充足之后,袁军步卒也即刻冲锋,而观察城外情况的守军,见袁军进入箭矢射程之后,连忙举红旗警示。
  丁靖见状,立刻下令弓弩手放箭反击,霎时间邺城之上箭如雨下,射杀着来犯的袁军。
  见城上箭矢飞下,袁军将领立即让士卒举盾在头,保护搬运撞木和云梯的士卒,保证撞木和云梯顺利运到城下。
  如此,只听到无数钉铃之声传来,这是箭矢射击在盾牌上传来的响声。而袁绍的士卒也不愧为河北第一强军,盾阵完善,基本难有士卒被箭矢射中。
  丁靖透过女墙,见袁绍军竟如此规整有序的前进,心中也是惊骇,连忙吼道:“强弩手射击搬运云梯、撞木的士兵,别乱放箭!”
  顿时,就是强弩手调转方向,只对着城下云梯、撞木方向攻击,一时间袁军搬运攻城器械的士卒顿时死伤无数,行动缓慢。
  不过袁军也算狠戾,一人死一人替,绝不让云梯、撞木停滞不前。
  不一会儿,袁军进入城墙外三十步内,顿时袁军将领立即下令弓弩上前,对邺城上进行箭矢反击压制。
  转瞬间,城下的袁军弓弩手顿时万箭齐发,对邺城城头进行弓箭反击,而袁绍大军中以弓弩闻名,袁军的弓手都是精锐,准头、射速都是一等,极度可怕。
  而邺城城头,虽有女墙、掩体等物防护,却依旧有无数袁军神射手射上来箭矢,将守城士卒射伤射死。
  趁着这一波弓箭压制,袁军立刻加快脚步,将云梯和撞木运至城下。随即无数袁军顺着云梯向城头攀爬,力大的士卒则推动着撞木,死命的冲击着城门。
  见此情况,丁靖立即令弓箭手继续放箭,其余士卒则搬动滚石和檑木,向城下丢弃,砸死砸伤一切敢于靠近城墙的袁军。
  然而袁军士卒毕竟数量庞大,丁靖将城中万余人分为四队,一对为三千骑军,虽是准备出城行反击战,其余全部安排为防守士卒,分为三对,轮番防守,保证城头上的守军虽是都是充沛之士。
  袁绍军攻得迅猛,丁靖军防得严实,初日攻防间,袁军无一人上城,反而死伤过三千,而丁靖这边只损失近千人。
  见天色将夜,于攻城不利,袁绍立即鸣金收兵,二军初日之战由此停歇。
  趁此间歇,丁靖让城头士卒将伤亡士兵运至后方处理救治,并让二队守军上城防守,清理修补防御工事,补充檑木滚石箭矢火油等守城器具。
  战后,丁靖统计了一下白日战斗的损失情况,心中顿时黯淡惊讶,一比三的战损比,虽然看起来对丁靖一方来说是优势。但是,初战便折损千人,且还是防守一方,如此战损让丁靖不能忍受承担。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袁军不似寻常军队,尤其擅长攻坚之战,而严格来说,今日一战乃是丁靖的第一次守城之战,吃了经验不足的亏。许多情况都因为反应慢了,而晚了几步,故而徒增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今日虽然损失不小,但是丁靖对守城之战的领悟心得也是惊人,反省与检讨后,丁靖对自己的各种失误和改进之处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立即思虑改正的方法。
  ……
  次日,袁军继续攻城,套路和昨日依旧,先是投石压制,随即步军冲锋,弓箭手压制,待攻城器械推进至城下,则步军再攀爬城头。
  而丁靖却是有了计较,在投石压制的时候,只留下数十个士兵在城墙上观察城外情况,其余守军则躲在城墙后面,如此则可规避投石轰击,减少了一大部分的伤亡。
  待袁军步兵进入城墙外四十步的时候,丁靖才让守军全部登上城头,立即展开防御,却只让弓弩手只射搬运攻城器械的士卒工兵,不似昨日一般,胡乱射箭。霎时间,袁军搬运攻城器械的士卒工兵遭到了强烈的打击,袁军盾手想要掩护器械工兵,然而一盾怎能护二人。
  箭雨袭来,工兵和盾手只能活下一人,如此死亡威胁之下,并不是每个盾手都是无私为军的,难免不把盾牌往自己身前头顶格挡,如此器械工兵必定身中箭矢,丧命无数。
  攻城器械的搬运推进被挫,袁军顿时大急,死命来回接替,拼死也要将攻城器械推进到城墙之下。
  损失了无数士卒后,袁军终于将云梯、撞木、冲车等攻城器械推进至城下,丁靖立即让弓箭手停止射击推进工兵,而是抛射袁军的弓箭手军阵。
  因为当袁军到达城下之后,城上的弓箭手想要射击的话,必须将身体过半露出女墙,才能看清城下情况,射箭攻击。这样做的话,危险系数无疑增大太多,且城下袁军为攀城步兵,配有不少圆盾防具,面对城墙上的弓箭,只需将圆盾挡在头顶,如此就可阻挡大部分箭矢射击。
  杀伤效率低廉,且危险系数又高,如此不利的弓箭手运用方式,丁靖当然决定舍弃。而是让弓箭手们,借助城墙高度优势,从而让箭矢射距覆盖袁军弓箭手军阵,双方弓箭手彼此对射较量,自然是城头上的更加占优。
  袁军的弓箭手军阵交给了城上的弓箭手对付,而城下的袁军攀城士卒,丁靖则准备了不错的礼物送给他们。
  “力士队,放木石!”
  丁靖一声令下,顿时就有并州军最健壮,手脚最迅速的士卒队伍,将城上的檑木、滚石等向城下丢去。
  城下的袁军步卒,虽是有圆盾等防具,然而却挡不住檑木和滚石的威力。自由落体而下的木石等重物,虽不如箭矢锋锐,然而却冲击力巨大,三两下就把城下袁军盾牌防具砸烂,袁军的阵型也瞬时混乱。
  趁着城下袁军混乱的机会,丁靖立即让士卒用力将援军云梯推倒,也因为城下袁军阵脚短暂的混乱,并未很好的固定护住云梯,如此丁靖军很顺利得就将云梯推翻无数。
  云梯轰然倒下,不但砸伤砸死无数袁军,甚者有的云梯当场折断,不能再用。
  没有云梯,袁军就难以登城,所以对丁靖而言,损坏袁军的攻城器械,比杀伤袁军人数更重要,这是丁靖对攻城战最深刻的认识。
  (本章完)


第109章 审配献图
  袁军云梯折损大半,城门处的冲车撞木也被丁靖让人用石头砸烂,一时间袁军攻城器械折损无数,攻势瞬间被挫,而城下的袁军也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想要再攀爬进攻,然而云梯根本不够用,大部分士卒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在城下坚守等待的话,就要面临城上不断砸下的檑木、滚石,且无处可躲,与等死何有不同。
  一时间城下袁军士气锐减,不少人都心生恐惧,想要后退,远离邺城城墙的死亡威胁。
  此时,位于不远处的袁绍本阵,亦是看清了今日攻城的全部经过,袁军文武尽皆哑然,想不到邺城防守战力竟然与昨日完全不同。
  更稳、更坚、更狠。
  谋士逢纪立即向袁绍禀言道:“主公,邺城防御与昨日判若两城,此时我军攻城器械过半受损,再欲攻城也是无用,反而徒增损失,不如鸣金收兵吧!”
  袁绍心中虽是不甘,却也知今日攻城不可能了,只好无奈招手,下令鸣金收兵。
  城下袁军听到后方鸣金之声,顿时如蒙大赦,连忙快速撤退,脱离邺城的死亡城墙。
  ……
  此日一战,丁靖军折损不到五百人,而袁军一方却死伤三千余人,战损达到一比七,可谓完美胜利。
  见袁军快速撤退,连一些伤兵都丢弃不管,丁靖知道今日袁军不会再攻了,于是让城头士卒立即换防,交替休息,继续养精蓄锐,以待后战。
  邺城内依然安定有序、士气高涨,而袁绍军中却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只怪今日的战斗实在诡异,让每一个袁军都有些接受不了。
  昨日的初次攻防,双方战损为一比三,虽然袁军依旧吃亏,然攻城一方本就不利,如此损失也在情理之中,尚能理解。
  然而令袁军无法理解的是,与昨日相同的攻城阵势,可今日却战损比之巨大,达到了一比七。前后的差别实在太大,而且过渡时间也只有一日,袁军不懂为什么只是一日的时间,邺城上的并州军就如此难啃,如此恐怖。
  所有人都不是白痴,自然知道邺城守御前后差别如此巨大,并不是昨日并州军藏拙,而是并州军以战学战,在昨日的战斗中学到了攻城防御的精髓。
  这种事情听起来容易,然而身处战场的人都知道,在战场上,想要保持基本的清醒都很难,更别提在战斗中学习了。
  事实上,战斗经验精髓的领悟也并非不可能,然而必须要长久的战斗中才会顿悟成长,像邺城上的并州军这般一日就领悟的如此恐怖的,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亦是可见丁靖的战斗天赋之高,非常人能理解。
  袁绍大帐内。
  袁绍愤怒地将桌案上的物什全部踢开,又拔出佩剑将桌案斩成两段,随即怒吼道:“气死我勒!这邺城是什么情况,为何与昨日差别如此巨大!”
  听到袁绍怒骂,众文武尽皆默然,不敢言语,心中亦是惊骇。
  唯有田丰态度直接,却是出列说道:“主公,昨日邺城的丁靖军防守能力一般,不似作假迷惑我军,我猜测,定是并州军统帅丁靖在昨日攻防中有所领悟,故今日防势迅增。”
  田丰说完,袁绍却是不信有人能做到如此,愤然大叫道:“何人能一日之差便领悟军阵精髓!”
  田丰摇了摇头,言道:“四海之大,奇人无数,丁靖以十七之龄统辖并州,必有不同。”
  听到田丰话语,袁绍更是火冒三丈,虽然基本认同的田丰的见解,然而心中依旧不服不甘,不信丁靖真的是个军事天才,能一日间领悟军战要略。
  就在袁绍与田丰还要争论之时,帐中一人突然站出,大声言道:“主公,我有一新型攻城器械的图纸,若能造出,必可攻下邺城!”
  闻听此人话语,帐中所有人顿时一惊,纷纷向说话之人看去,正见说话者乃袁绍帐下将领审配。
  审配,字正南,乃是魏郡人,性格刚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他本是冀州牧韩馥帐下任职,韩馥死后,审配便走渤海投靠袁绍,深受袁绍重用,与逢纪共统袁军军事。
  袁绍见审配说话,顿时大喜,连忙问道:“是何攻城器械?”
  审配闻言,立即从怀中取出一卷书帛,上面画着新型攻城器械的草图。
  袁绍看着草图,见这攻城器械有木轮四个,似冲车状,然而车上却无撞木,而是一排类似云梯的物件。
  袁绍毕竟是门外汉,对于机械设计不是很懂,只能看个行状,却不知原理及运用,便看向审配,问道:“正南,此是何物?似冲车而非冲车,似云梯而非云梯,如此不伦不类的东西,又从何处得来?”
  审配却是一笑,言道:“主公,配只知兵事,不晓鲁班,这器械奇巧,我亦是不知。不过此图是我游历关中时,从一好友处所得,我那好友名为马钧,其才不可估量,尤好奇巧淫技,这书帛中的攻城器械设计,正是出自他手,我料必是非同凡响,故献于主公。”
  听完审配话语,袁绍心中却是一愣,脑中怒诽审配献个大家都看不懂的东西干什么,袁绍甚至以为审配是故意如此,想要让自己出丑。
  却是一旁的逢纪见袁绍脸上阴晴不定,心知好友审配惹怒了袁绍,连忙出列言道:“主公,如今攻城不利,不如暂掩兵锋,修整两日再战。而趁此之时,可让军中工匠参详这新型攻城器械,若能打造出来的话,用一用也好,说不定真有奇效也不定!”
  袁绍听完后,觉得逢纪话中有理,便将书帛设计图传递下去,交予军中工匠参详,看看能不能造出图上的奇怪攻城器械。
  ……
  不提袁绍军中的情况,此时邺城内,张郃却是急急忙忙的找到丁靖。
  “儁乂何故如此匆忙?”丁靖看着火急火燎的张郃问道。
  张郃却是突然跪地,言道:“主公,可否让郃带军上城头防守,这终日巡城实在无趣透了!”
  原来这邺城中,丁靖除留下赵云领三千骑兵枕戈备战外,其余并州军全部留在城墙处防备。然而为了防备邺城内部有人作乱,丁靖便让张郃领原邺城守军巡视城内,维护城中稳定与治安。
  却不料张郃见丁靖带人在城头战得风生水起,心中亦是心痒难耐,也想上城头作战,不想干这劳什子的巡城职责。
  (本章完)


第110章 云梯车
  看着张郃一副渴望战斗的样子,丁靖也不好拒绝,且丁靖自己对守城战斗已经有了心得体会,想要再获提升,非一两日能做到。
  以张郃之能,丁靖对他防守城池也比较放心,于是便把守城主将任务交予张郃,自己也走下城头,暂时先休息一下。
  丁靖允了张郃的请求,张郃的心中顿时舒畅,美滋滋的接过丁靖的将令,直接接替了守城主将的位置。
  可让张郃想不到的是,当他接过守城主将位置后,袁军却是接连五天没有进攻邺城,每日只是让投石车投上几发重石,袭扰疲惫邺城城头上的并州守军。
  如此,张郃可就郁闷了,袁军只是投石骚扰,却不进攻,张郃也只能被动让人待在城墙后方警戒躲避,一点反击之力都没有,如此处境,任谁都会郁闷不快。
  而身为邺城内最高统帅,张郃自然将袁军情况禀告给了丁靖。
  对此,丁靖也十分不解,连忙召集众文武,商论袁军意图,问道:“袁本初突然偃旗息鼓,不令军伍攻打城池,众人可知为何?会不会可能是袁军打算撤退了?”
  听丁靖发问,众人尽皆低头思虑,贾诩最先应道:“主公,袁本初对邺城垂涎三尺,必不轻易放弃。今袁绍大军而来,强攻两日便止住攻势,必是在积蓄力量,以增攻势,请主公还是加强城头防范才是。”
  贾诩言毕,丁靖点了点头,命令张郃不得松懈,必须保证城墙时刻严防。
  随后,却是沮授又再次出列,猜测言道:“主公,袁本初会不会分兵攻冀州他地而去了?如赵郡、广平等地。”
  听到沮授猜测,在场众人尽皆一惊,赵郡、广平二地,分别只有夏侯兰的三千兵马,和高顺的五千兵马,且这二地城墙高度坚固皆不如邺城,袁绍若是分兵先去攻打这二处,则此二处必定危险万分,十有**要被袁军夺去。
  见在场众人尽皆惊骇,丁靖却是毫不忧虑,反而嘴角微微翘起,带着一丝自信的微笑。
  场中只有赵云临场洞察力最为过人,丁靖的小动作瞬间被其捕捉,见此行状,赵云却是问道:“主公面色自若,定是有了安排计策否?”
  听赵云发问,所有人顿时看向丁靖,想听听丁靖为何毫不惊慌。
  见众人望来,丁靖连忙解释道:“袁绍兵多将广,我岂能只防邺城,不管赵郡、广平二地?!诸位莫慌,此前我军进入邺城之时,我便让士卒快马返回并州,令张绣带着万人羌胡骑军驰援驻扎广平,协助高顺守护赵郡、广平二处。”
  “有张绣将军协助,此二地无忧矣!”
  听到丁靖解释,众人顿时放心,又将心力放回了邺城防守之上。不过虽然大家众谋不懈,但是却依旧猜不透袁绍突然的偃旗息鼓,到底是有何意图。
  所有人都拿不出最稳妥、最可能的猜测,丁靖也颇为无奈,只能下令张郃紧守城池,城内加派巡逻防范,防止袁绍里应外合,配合夺城。
  ……
  袁绍突然的偃旗息鼓,并不是在策划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在积蓄力量,不停的制造攻城器械,准备压上所有气势,全力攻城。
  此外,袁绍大军的军械官宋柯此时正激动得不行,只因为他手里的新型攻城器械图纸。
  在看到图纸的第一时间,宋柯就被图纸上的内容给彻底吸引了,当看懂图纸上是何物,是何工作原理后,宋柯是彻底的激动了。
  宋柯原本只是一普通木匠,但他本就喜好专研,数十年下,也成为了全河北最出色的器械制造工匠。
  因为资历见识和技术能力都很出色,宋柯也成为了袁绍的器械官,平日里为袁军打造修补军器等物,日子虽然很苦,然而酬劳很高,危险性却是很低,因此军中工匠乃美职,而器械官更是美滋滋。
  眼看着自己就要五十岁了,宋柯对奇巧器械的专研之心却从不淡去,只是他的天赋虽然不错,然而创造性却是不足,只能对先人留下的图纸器械进行制造,却不能做到极大的改进和创造。
  这也是宋柯心中最大的遗憾,他这辈子的愿望,除了子孙安康之外,就是希望有一日,自己能创造一种出色的奇巧器械,如鲁班造锯一般,不求制造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物件,只要创造出一个出色的、提升匠人效率的小物件就行了。
  而看到手中马钧的新型攻城器械图纸后,宋柯的内心起了极大的波澜,图上之物被马钧批注名为登天车,对于这个嚣张而中二的名字,宋柯颇为无语。
  在宋柯眼中,他更愿意称呼这登天车为云梯车。
  没错,马钧的设计图纸上,就是一辆改进型的云梯车。
  车有轮,故能推动,加快了士卒推进此攻城器械的速度,减少了步卒将云梯送到城下的时间。
  车有板,能挡箭矢,可保护推动车子的士卒,不受箭矢伤害。
  车有梯,而是且三架梯子相互并列,可瞬间让三个人同时攀爬,三人成伍,彼此照应,提升了攻上城墙的几率。
  宋柯作为老匠,一眼就看穿了图纸上的所有设计,所有设计尽皆是彼此勾连,互成体系,乃一完备的最终图纸。只看图纸,宋柯就已经料到了此云梯车必能制造,且无需试用检验,就可立即投入战场攻城使用。
  只一日时间,宋柯就与十数名弟子,连夜赶制了一架云梯车的样车。
  此车造成的时候,只见天空一道惊雷劈过,雷声响传数百里,吓得袁军和邺城内所有人都是一惊。
  “主公,云梯车造成了,请您出帐一看!”宋柯立即请见袁绍,报告云梯车打造成功,只等袁绍检验。
  袁绍也来了兴趣,召集文武一齐出帐,看看这云梯车到底有何不同。不止是袁绍等人兴趣十足,最紧张的当是审配了,这云梯车的设计是他好友马钧给他的,此时东西问世,作为好友的审配,怎能不提马钧的创造捏一把汗呢。
  若是此物不堪的话,审配自己被袁绍责备不论,若引得世人嘲笑马钧的话,则马钧必定与审配义绝,审配也将成为世人戏谑的谈资。
  此时,审配有些后悔献图的举动了,只怪自己思虑不周,没深深考虑就将图纸献上。然而现在东西已经造出来了,审配也只能强挺身躯,一副自信的样子跟着袁绍前去观看。
  (本章完)


第111章 袁军再攻城
  袁绍与众文武,跟着宋柯的步伐,来到营中器械制造处,正瞧到营中立着一个过两丈高、比牛车还大上一圈的奇怪物件,此物正是云梯车。
  云梯车映入眼帘,袁绍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即被云梯车的造型吸引了全部目光,不禁疾步上前,靠近观摩抚摸云梯车。
  接连围着云梯车饶了三圈,袁绍上上下下将云梯车看了个遍,弄清云梯车功效后,袁绍脸上的喜悦,几乎溢于言表。
  袁绍虽是出身名门,却不似那种娇生惯养的世家子弟,他本就是庶子,艰苦奋斗多年,朝堂待过,战场上过,见识极广。
  在见到云梯车实物的第一眼,袁绍就觉得这东西不一般,仔细观摩后,袁绍更是深刻认识到此物的价值。
  “此物真乃神器也!”看完云梯车实物结构后,袁绍不禁赞赏,随即又底气十足的样子,言道:“有这云梯车在,何患邺城不能夺取!”
  听到袁绍话语,在场所有人都不禁点头,心中亦被云梯车威势所慑,有此神器在手,就算邺城城坚一流,怕也是取之若常。
  此时,审配见到云梯车实物后,不禁想起了昔日好友马钧赠予自己图纸的场景。
  审配犹记那个清晨,关中依是寒风萧索,他与马钧相互作别,马钧知他回返冀州任作参军,又知他素晓兵事,便送他云梯车设计图纸,借此自己发明之物,希望能帮到他,多立战功,仕途通畅。
  就在审配陷入回忆之时,袁绍立即重赏了宋柯,并且令宋柯带人继续打造云梯车,多多益善。
  ……
  五日后。
  袁军终于制造了二十架云梯车,立即浩浩荡荡的朝着邺城攻来,有云梯车在,袁军上下尽皆斗志勃勃,想要一雪前战之损,好好教训一下邺城上的并州军。
  见袁绍大军再攻邺城,张郃也瞬间斗志昂扬,兴奋无比,摩拳擦掌以待。不止是主将张郃,城墙上的所有守军都激动无比,人人盼着多杀几个袁军,多立战功。
  轰、轰、轰……
  袁军投石抛射完毕后,步卒裹挟着云梯车,浩浩荡荡的朝着城下而来。
  张郃立即让弓箭手射击袁军,却见袁军推进速度极快,而且也没有士卒搬运云梯,而是推着一个个奇怪的木车靠近。
  “攻击那些木车!”
  张郃猜测那些木车(云梯车)必是不同,立即下令喊道,弓弩手立即放箭射向云梯车,只是这云梯车前方、上方皆有木板格挡,将推车的士卒全部保护的严实,普通弓弩根本难伤到推动的袁军士卒。
  无论弓箭手怎么攻击,袁军的推进步伐丝毫不减,转瞬间就要杀到城下了。
  见到此情此景,城头上的众并州军有些傻眼了,纷纷看向张郃,皆有些不知所措。
  张郃见士卒尽皆望向自己,心中亦是焦虑,他亦是不懂那些云梯车是什么鬼东西,惊骇紧张的程度不下于周围士卒。不过张郃毕竟身为主将,基本的冷静还是能够保持得,见箭矢对云梯车无效,张郃便让士卒准备火箭,打算用火焰对付那些云梯车。
  顿时城头上的弓箭手,尽皆换上火箭射击,箭矢射到云梯车上,却不见火起,转瞬间就立刻熄灭了。
  见到火箭没用,张郃也有些傻眼了,那些云梯车的主体结构明明就是木制,为何会不怕火焰,这让张郃难以理解。
  原来,在云梯车运上战场之前,袁绍帐下就有人担心云梯车目标太大,而且结构大都是木制构造,若被火攻,必遭重创。于是,袁绍帐下许攸提议,战斗之前先用水泼在云梯车正面,让云梯车木材吸入一点水分,如此的话,一般火箭、火把袭来,不至于让云梯车着火****。
  袁绍立即采用了许攸的建议,果然不出所料,张郃的火箭攻击,并未让云梯车着火,基本伤不到云梯车分毫。
  此时,张郃来不及思虑更多应对之策,袁军已经裹挟着云梯车来到了城墙之外数米。
  云梯车上的云梯当即靠在城墙前,三架云梯并排架在城头女墙之上,城上守军想把云梯推倒,却被下方云梯车主体抵住,非千斤力士难以推动靠在女墙上的云梯分毫。
  无法推翻云梯,张郃立即下令士卒搬运檑木、滚石,对着城下袁军投掷攻击。
  可是这些云梯车却难以对付,因为云梯车车体距离城墙尚有数米,根本不可能有士卒将檑木滚石投掷到车体之上,完全伤不到云梯车。
  并州军难以摧毁云梯车,而袁军却是毫不客气,三人一组,接连顺着云梯车向城头爬去。
  张郃连忙让士卒中的长矛兵、刀盾手等,抗击攀爬云梯的袁军,无奈袁军三人并排一组向上,一人持盾,一人持刀,一人持弩。彼此掩护下,远近皆是攻守兼备,见并州长矛手刺来,袁军盾手立即抬盾格挡,而另一个袁军弩手则放箭反击,将城头上的并州拦军射杀。
  如此情况,城头的并州军完全是懵神状态,根本不知道如何阻挡攀爬的袁军。
  转瞬间,就有不少袁军登上城头,组建简易的三人单体防御军阵,在城头上构建阵脚,阻止城头守军靠近女墙,再次阻拦其他袁军登城。
  看着有士卒成功登上城头,在城外不远处观摩战斗的袁绍顿时大喜,兴奋喊道:“云梯车,果然威武!”
  “威武!威武!威武!”
  其余袁军士卒立即响应,一时间袁军上下士气暴涨,对于拿下邺城的信息也爆棚。
  而城头上张郃却有些急眼了,亲自持刀迎战登上城头的袁军,击破了十数个袁军三人阵型后,城头上的防御才缓缓止住阵脚。可是张郃知道,袁军能爬上城头第一次,就能够爬上城头第二次,若是不做点实质性的举动措施,说不定今日袁军就能突破防御,攻下城池。
  张郃决不能让城墙丢在自己麾下,那样就算他万死,也不能赎罪了。
  张郃杀破几处爬上城头的袁军,眼睛里满是血红,又是愤怒,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