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这些书都是丁靖送来的?”曹仁指着房中的书文疑问道。
曹操点了点头,说道:“都是丁靖送来的!”
“丁靖突然间送来这么多书文又是为何啊?”曹仁更加疑惑地问道。
曹操也没有解释,只是言道:“先别问这么多,你们先跟我看看这些书文的内容,再讨论这些问题也不迟!”
(本章完)
11 21:48:05|50488774
第786章 促谈2
听曹操这么说了,曹仁的内心虽然尽是疑惑,却也没有再疑问下去。
当即,曹操立即带着众人,一起翻阅这小山一般的书文。
然而,当这些书文的内容入眼之后,包括曹操本人在内的每一个人,脸上皆露出了严肃的神色。
并且,随着不断深入的阅读,众人脸上的严肃神色,也逐渐变成了惊骇之色。
“这本《论农业》是谁人写的书籍?为何会有如此天人般的见解?简直就是神农亲手所书啊!”擅长农政方面的国渊,却是捧着基本书籍大叫道。
国渊话音一落,大匠造毛玠也跟着叫道:“还有这本《论工业》,它上面的见解也是闻所未闻。”
“这里还有本《法理学》,简直就是法家和儒家的结合产物,其上面的良法之学说简直可称为旷世之论啊!”掌管刑狱的满宠也说道。
“你们看的那几本书,虽然所写的内容很新奇,但至少还能看个一知半解,这本《政治经济学》、这本《天道可知论》,还有这本《唯物论和唯心论》,简直就是看不懂的天书啊!”这时,曹仁却是拿起了几本书,对着书房中的众人言道。
眼见着曹仁如此哀愁,曹操也反应了过来,立即将曹仁手中的书本夺过,又将一本名为《有序的撤退》的书籍,放到了曹仁的手里,言道:“子孝,那些书的确不适合你,这本书应该比较适合你!”
看着这本被强塞在手的书籍,曹仁也忍不住翻开了其第一页,却发现上面写着一句醒目的话语,为“称职的将军也做不到连战连捷,能做到有序的撤退就是称职的将军”。
当看到这句话语之时,曹仁便眼前一亮,其所有的目光都被书中内容所吸引。
连续十几天的时间,曹操和众人都在书房中看书,无论是吃喝拉撒都没离开过书房。
终于,在经过十数个昼夜的折磨后,众人终于将书房中的书籍浏览完毕。
虽然只是匆忙一览,但是对于书中的许多内容,众人皆有了基础的认识。
“只凭这些书籍,便可知丁靖做到今日的地步,实非运气也!”
看完这些书籍之后,房中众人所发的第一句感叹,便是这样的一句话。
忽然,曹操对着众人言道:“这些只是铺垫而已,我要让你们看得东西,其实是这个!”
言罢,曹操又把书房内的一个箱子打开,这个箱子内的书籍,却都是关于研究立宪制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哪怕是曹操这样的聪明人士,若要想正确理解立宪制的可行性,也必须先粗解这十几天所浏览的书籍的内容。
现在,有了一定的相关基础之后,再继续来看这些立宪制的书籍,却是可以更加帮助理解。
小小一箱子的书,不到一天的时间,曹操和众人便浏览了一遍。
然而,在简单的浏览了一遍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骇的神色,所有人都忍不住再继续浏览第二遍,浏览第三遍……
最后,众人也不知道把这些立宪制的书籍,到底给翻阅了多少遍。
可是,哪怕将这些书籍翻遍了,曹操和众人的脸上却还是无法平静下来。
“丞相,这箱书也是丁靖送来的?”忽然,董昭有些哑然的向曹操问道。
曹操点了点头,言道:“是的。”
“丁靖想构建一个立宪制的政权,具体而言应该就是这些书中所言的‘虚君立宪制’。”曹操又断言道。
“这……虚君立宪……恐怕……或许……能可行么?”董昭语气吞吐地说道。
曹操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对了!丁靖派了蔡邕、钟繇二人前来,他二人对这立宪制研究多年,我们还是让他俩跟我再解释解释吧!”
随后,曹操立即让人将府中暂住的蔡邕、钟繇二人,一起请到了自己的书房中。
眼见着曹操等人的脸上,竟然都是黑眼圈,钟繇和蔡邕也是不禁一愣,言道:“这十多天里,丞相和几位大人,难道是通宵达旦地看书么?”
曹操等人点了点头,说道:“事关重大,不敢懈怠!”
“蔡师、钟先生,这立宪制的基本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的确是一个……一个不好不坏的东西,不过其真的有可行性么?”曹操探问道。
蔡邕、钟繇二人闻言之后,彼此却是对视一笑,言道:“丞相,你们可看了那《宪法》和《政府结构》两本书籍?”
曹操点了点头,言道:“嗯,看过了。”
蔡邕继续言道:“正如丞相所见,那本《宪法》上的条例,已经在河北大地上颁行;而那本《政府结构》所描述的官署衙门,也已经代替了河北的官府体系,正在河北之地顺利施行呢。”
那本《宪法》书籍上,所立的法令并不是很多,总计也不过一百多条而已,加上法令解释之后,也不过是数十页纸的内容。
但是这宪法上的法令,全部都是不得轻易更改的规范性法令,其规范的方面极为广泛,而且是绝对不能违背的法令。
而那本《政府结构》的书籍上,更是将政府的只能化作三个部分,分别为立法、执法(行政及军事)、司法(监督及判决)等。
三个部分对应的三个官署机构,又分别为立法院、行政院和审判院,而这三个机构的设置,也是从中央到地方依次建立各级别官署。
听到宪法和新型官署机构,已经在河北之地施行了,曹操等人届时一惊,忍不住大叫道:“什么!?”
对于众人惊诧的反应,蔡邕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又言道:“莫要如此惊讶,老朽所言并非诓骗!”
“如今,河北之地的政权结构,早已经调整为立法、司法、执法三法分立的结构。”
“如今,大将军身领行政院总理一职,而审判院的总理则是贾诩,至于立法院的总理么,正是老朽。”蔡邕微笑着言道。
曹操等人知道,蔡邕这样的长者,是绝对不会骗他们的。
一时间,众人皆已经相信,那令人侧目的宪法,的确是正在河北之地施行,并且河北的政权结构,也在宪法的要求下,向着新型政府的形式转变。
(本章完)
第787章 促谈3
然而,哪怕知晓了河北的政权结构,曹操却依旧面露猜忌,带着怀疑地言道:“我曹操就不信了,他丁靖放着偌大的权力不要,却真的会把权力分给他人而受人管制么?”
“恐怕这在丁靖名义表面上,虽然没有大权在握,可这背地里还不是都是他丁靖一人做主!”曹操继续言道。
面对曹操的怀疑和不信,蔡邕也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直接言道:“孟德所言也不错,虽然丁靖将立法权、司法权放出手来,但是丁靖作为河北的领袖,其对立法权和司法权,还是有不小的决策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实问题,毕竟这套新型政权体系才刚刚诞生,而且天下也还未归于安定,如此风雨飘摇的时期下,必须有一个团结上下的领袖来统一调度才行。”
“而这种情况则被称为‘特殊时期的全权制’,也就是当国家遇到波及范围极大的特殊状况时,应该从三院总理中推举出一个领袖,令此领袖有领导三院的权力!”
“孟德,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条制度也被写入了《宪法》之中,你们难道没有注意到么?”蔡邕疑问道。
“我们当然看到过这项法令。”曹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却觉得此乃丁靖以己为尊的伎俩罢了!”
显然,对于这什么特殊时期全权制的规定,曹操等人皆认为此乃丁靖独裁的把戏而已。
似乎看出了曹操等人的假想,蔡邕也立即解释道:“孟德,你们把丁靖想得也太阴险了吧?老夫敢用名节来保证,丁靖虽然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但是他却并非要独掌权政,做那天下第一人!”
“孟德,老夫也不跟你隐瞒,丁靖对治国理政并无兴趣,他想的只是让天下恢复安定而已。”
“此外,丁靖听说孟德你被誉为‘治世之能臣’后,还想要等天下统一太平之后,将行政院总理的位置,让给孟德你呢!”蔡邕感慨道。
听着蔡邕这般话语,曹操等人却是又惊呆了,尤其是曹操本人,更是面露骇然之色。
“这……这是丁靖的玩笑话吧?”曹操有些咋舌地言道。
蔡邕却是摇了摇头,说道:“老夫并非跟你开玩笑,这些都是真言实语!”
“老夫虽然常在并州学院和立法院中,但是对行政院的一些事情,却也有许多耳闻。”
“丁靖虽为行政院总理,但是他对诸多政令,却是全部惟托于院中各司的司部尚书,唯有关系最为重大的政令,才会过目审核、发表建议。”
“若非天下尚未平定,丁靖恐怕早就主动辞去这行政院总理的职务了!”蔡邕看了看身旁的重要,才继续言道,“钟繇也是行政院的司部尚书之一,这些情况他也很清楚的。”
蔡邕话音一落,钟繇也点了点头,肃然地言道:“大将军虽然总有许多超凡的政见,但是在实际处理政务的时候,大将军确实是显得手忙脚乱,他并不擅长理政治国!”
听完蔡邕、钟繇二人的解释后,曹操等人却是更加疑惑。
忽然,房中的荀彧终于开口说话了,问道:“蔡先生、钟先生,按照你们刚才的描述,大将军对兵权又是如何安排?”
面对荀彧的疑问,在场所有人皆是目光一亮,只因为这一问才是真正的重点。
似乎早知道会有此一问,蔡邕毫不错愕地回答道:“丁靖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所有的政权都在兵权中建立,没有对军队的掌控,就没有管理天下的基础’。”
“丁靖说的这句话,简单而言就是说,兵权和政权是一体的!”
蔡邕又说道:“但是,若是让军队干涉了治国,却是绝对会出大乱子的。”
“故而,河北的军伍指挥体系,也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参谋司和军政司,两司衙门都归属于行政院,受行政院总理的领导。”
“其中,军政司只掌管军伍的政令,包括军伍驻防的调动、粮草的拨配、军饷的发放、军伍的扩编和军职的升降等等。”
“而参谋司则是掌管军伍的军令,包括军伍的编制调整、战备准备、作战调动、攻防调整、战争演习等实际的作战命令。”
“两司衙门对军伍的掌控,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干涉情况,但是却是彼此分立自主的,可使兵权彻底掌控于行政院之中,大大削弱了军将干政、割据地方的情况。”
听完蔡邕的这番解释后,曹操不禁言道:“听蔡师这么一解释后,我却觉得丁靖的这个行政院总理,倒是和我这个丞相的职务有些相似啊!”
蔡邕摇了摇头,言道:“孟德,看来你对这套新政权体系,还是没有理解透彻啊!”
“对于行政和军事的掌管方面,行政院总理虽然是权力巨大,但是却并非是只手遮天。”
“行政院的内部有共商裁决权,若是行政院内部对行政院总理发布的政令有异见的,可以召集行政院各司的尚书进行共商投票,以此决定继续施行或立即撤销总理发布的政令。”
“当然,不仅是行政院内部可以对抗行政院总理的命令,立法院和审判院也有权抗议、撤销行政院发布的命令。”
“总之,将掌管社稷的权力分化为三足鼎立之后,不但每一只鼎足可以内部制衡,而且三只鼎足也可以彼此制衡。”
“如此,既可以缓解政令的众口难调,又可以防止政令的只出一人,使国家的政令具有全面性和协调性,不但可以减少错误政令的出现,更是可以迅速对错误的政令进行改变。”
……
为了给曹操等人答疑解惑,蔡邕、钟繇足足讲解了三天三夜,几乎把嘴皮子都要说破了,才算让曹操等人对宪法制和新政体有了清晰的认识。
而在明白了立法分权制和虚君立宪制之后,曹操等人也是感到振聋发聩,一时间皆陷入了沉思深省之中。
对于曹操等人陷入的这种沉思之状,蔡邕和钟繇也是早犹豫了、见怪不怪了,毕竟当初这套理论彻底呈现出来之后,所有河北的官吏和名士,也是这同样的反应。
甚至,就连蔡邕、钟繇这两个一直参与理论构建的人,在见到这套理论清晰问世之后,也足足震惊愣神了半个多月,才逐渐恢复思绪能力呢!
所以,在见到曹操等人陷入深思之后,蔡邕、钟繇和二人也没有打扰,只是留下他们自己慢慢思索。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番思索却足足进行了接近两个月内。
两个月的时间里,曹操等人依旧留在书房中,每日不停翻阅丁靖送来的书籍,并且彼此间还爆发着激烈的讨论和争执。
而接近两个月没有离开丞相府的曹操等人,自然引起了整个许都朝廷的震动,包括汉帝刘协在内的许多人,都对这导致曹操等人汇聚一堂的事情,充满了惊讶和好奇。
曹府外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事情,居然能够让当朝丞相和几名重臣闭门商谈不出这么久!
此时,曹操和荀彧等人已经初具共识,那就是丁靖所立的这些新制度,的确是有着极大的可行性。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当今局势之下,若是不接受丁靖的新制度,那么曹操和丁靖二人之间,必定会爆发出一场难以避免的决战。
这种程度的大决战,绝对是令人感到惊恐的事情,其结果必定是生灵涂炭、血流漂杵。
而且,面对和丁靖全面开战之后,曹操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战胜丁靖这个强大的敌人,甚至在某种程度而言,曹操战败的可能性还更加大。
所以,与其去接受一场没有绝对胜算的战争,不如尝试接受丁靖的这个好不错的新制度。
毕竟,丁靖的这一套新制度,如果真的可以推行下去的话,除了对皇室有巨大的影响之外,无论是曹操、丁靖这帮诸侯,还是各级的官吏和百姓,都会是免遭祸害的群体。
本来,曹操以为这种对刘汉皇室影响巨大的制度,可能引起荀彧的强烈反对。
只是,令曹操也没有想到的是,荀彧对这套新制度,居然也表现出了可以接受的态度。
如今,荀彧心中也彻底明白了,大汉朝已经没有了退路,无论是曹操,还是丁靖,都不会让大汉朝恢复到往日的光景。
所以,与其看着大汉朝被推翻,看着皇帝被踹下皇位,不如选择老实的接受命运,如此刘汉至少还是皇室帝胄。
“文若,既然我们都同意接受丁靖的新制度,那么我们要不要将这种新制度向朝中上下公开,令陛下和百官再讨论一番?”
此时丞相府书房之中,众人对丁靖的新制度商讨完毕之后,曹操忍不住对着荀彧探问道。
荀彧闻言却是一愣,不禁看向曹操,言道:“曹公,你真的要陛下和百官来讨论这个新制度?”
曹操被荀彧问得一愣,只好尴尬地笑道:“我当然不想就这样,毕竟我也不知道朝中的那帮顽固们,在得知这个新制度之后,会做出怎样的糊涂事情来呢!?”
荀彧也点了点头,说道:“曹公,欲要顺利推行丁靖的这个新制度,还是只有曹公采取霸道推行的方式才行!”
见荀彧这般支持自己,曹操也算是放心了,他刚才之所以问出这样的话语,就是担心荀彧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新制度,但是其内心仍旧怀念汉室皇权,以至于荀彧可能暗中藏异。
现在,有了荀彧肯定的支持作回应,曹操也可以彻底放心了,因为正如荀彧所言的那般,丁靖的新制度想要在中原施行,绝不能和汉帝百官商讨,必须要他曹操这个霸道人物独裁才行。
“文若,这虚君立宪的制度事关重大,虽然我们皆有心将其推行于世,但是却还是必须和丁靖面议沟通才行。”曹操继续言道,“否则,若我们与丁靖联合一体之后,彼此却又遇到分歧异见,那时候岂不是又要破裂不容?”
荀彧闻言之后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地言道:“曹公所言极是,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明白了这虚君立宪和立法分权,但是这一切不过是丁靖呈交过来的东西而已,丁靖自身对它们具体是如何的看法和建议,却也不能凭此时的听说就断定,还是要面谈妥当才是!”
当即,曹操等人又将蔡邕和钟繇二人传至面前,向二人请问道:“蔡师、钟先生,丁靖所立的这些新制度,的确是让曹某颇为心动,但是此事毕竟事关重大,我还需和丁靖再详细商讨一番才行,故而我想派文若(荀彧字)、子尼(国渊字)前往长安,代我去和丁靖亲面商谈虚君立宪之事。”
蔡邕说道:“孟德所虑也是应当,此事若不好好详谈,的确是不合道理。”
“不过,只是派荀彧、国渊二人去长安商谈,信息交互传递实在麻烦,恐怕只会是一场漫长的商讨。”
“所谓夜长梦多,如此拖延之下,恐怕会另生事端!”蔡邕继续言道,“因此,丁靖早已经派人通知了老夫,说如果孟德你愿意商谈共议这虚君立宪,那么丁靖会前往昔日十八路诸侯会盟的酸枣之地,以候孟德前去共桌商谈!”
酸枣之地,正好位于司隶和兖州的交界处,其距离司隶的汜水关并不远,距离兖州的陈留城也不远。
丁靖和曹操这两个势力的各自首领,若是在这酸枣之地面议相商的话,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蔡邕继续言道:“至于酸枣会谈的周全么,孟德也尽管放心就好,丁靖是绝不会设鸿门宴的!”
“当然,若是孟德放心不下的话,丁靖允许孟德携三千甲士入酸枣会谈。”
忽然,曹操却是反问道:“那丁靖呢?他带多少军伍去酸枣?”
蔡邕摇了摇头,说道:“丁靖身边只带两百骑军护卫!”
听蔡邕居然都这么说了,曹操的脸上也终于露出意动之色,显然丁靖邀他曹操去酸枣商谈之事,应该是真正的诚心诚意,绝不是什么暗藏杀机的鸿门宴。
思虑了片刻之后,曹操对蔡邕点头笑道:“蔡师,这酸枣相谈之事,当然是极好的!”
(本章完)
12 23:11:23|50547857
第788章 刘协的抗争
听曹操同意了酸枣会谈之事,蔡邕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喜悦,这是他此行来到许都之后,所表现出最愉快欣慰的一次。
当即,蔡邕便让钟繇返回长安,将曹操答应酸枣会谈的事情禀报给丁靖,以便丁靖做好会谈的准备事宜。
而对曹操这边而言,虚君立宪的事情同样干系重大,因此对于前往酸枣会谈的行动,曹操并未表现出丝毫张扬之态,只是安排自己最亲信的人员,前去秘密准备会谈的事宜。
不过,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和丁靖会谈这样的大事,更加不可能做到掩人耳目。
很快,曹操准备前往酸枣和丁靖会谈的消息,便在整个许都城上下流传了起来。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皆被这个重大消息给吸引了。
毕竟当今天下之中,也唯有曹操和丁靖二人,可以将天下再次搅得风起云涌。
更加直白点说,如果丁靖和曹操二人间爆发战争,那么必定导致天下飘火、血流漂杵。
正是这种恐怖的结果,以至于许都上下所有人,皆十分好奇曹操和丁靖在酸枣会面后,又会商谈些什么呢?
一时间整个许都城上下,皆开始对即将到来的酸枣会谈,引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探讨。
有人说,丁靖和曹操在酸枣会面,可能是准备共商匡扶汉室的诸项事宜,以结束大汉天下这四分五裂的局面。
有人说,曹操前往酸枣和丁靖会面,其实是看出了丁靖实力的强大,准备向丁靖表纳投降的事宜。
还有人说,曹操前往酸枣会谈,其实是想归附于丁靖,改奉丁靖为天下至尊。
更有人说,丁靖和曹操在酸枣会面,是准备同谋天下、改朝换代。
……
总而言之,关于酸枣会谈的各种说法,拥有十数个不同的版本流传,至于哪个版本是真切的,却是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所有的版本都表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丁靖和曹操二人之间,皆没有水火相拼、兵戎相见的意愿,二人之所以会在酸枣进行会面,便是为了避免彼此的兵锋决战。
而对于这些关于丁曹会谈的传言,位于皇宫之中的刘协,却也是异常关注。
只因为对刘协而言,曹操和丁靖二人的联合,绝对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曹操和丁靖这两人中,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无法无天的权臣。
若是这两个权臣彼此水火不容,那么他刘协这个皇帝可能还有重掌大权的机会,如果这两个权臣同穿一条裤衩,那么他刘协恐怕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因此,对于曹操和丁靖的联合,刘协是绝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对于酸枣会谈的情况,刘协也是发动了自己最后的力量,进行全力的情报打探。
终于,在酸枣会谈到临前的半个月,刘协终于探明了丁曹会谈内容的一些蛛丝马迹。
这一天,光禄丞应虞前来宫中面见刘协,表情有些苍白地言道:“陛下,关于丁曹二人会谈的内容,我探明到了一些细节。”
应虞是刘协现在能够所信任的人员中,官职最高、人脉最广的一个了,因此应虞能够打探到消息,却也是最真实、最根本的。
此时,看着应虞这副便秘一般的神色,刘协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惶恐。
他已经可以猜到,应虞现在带来的消息,对他刘协而言,应该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刘协还是强压下了心中的惶恐,以一种平静的神态向应虞问道:“应卿,丁曹二人会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应虞沉默片刻,才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曹操闭门于府中两月不出之时,朝中的许多大臣也被邀入丞相府中,想来这两个月藏府不出的时间里,应该就是曹操在和极为大臣在商讨和丁靖会谈的事宜。”
“而在这几位密谈大臣之中,便有司农丞刘馥。”应虞继续向刘协说道,“陛下,司农丞刘馥和臣有旧识,故而前几天臣请刘馥入宅饮宴。”
“在将刘馥灌醉之后,臣也顺利从其口中,套摸出了一些情报。”
“因为刘馥当时醉无思绪,其表露出的言语也是七上八下,根本整理不出丁曹会谈的详情。”
“不过,从刘馥的只言片语之中,却可以断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丁靖和曹操二人,想要彼此联合为一体!”
“而且……”就在此时,应虞的语气却是微微一僵,有些惶恐地看着刘协的面目,并不敢再继续述说下去。
听应虞只把话说一半就停止了下来,刘协的脸上也是瞬间露出焦急,有些不耐地言道:“应卿,你怎么话只讲一半啊?你这是要急死朕啊!”
“陛下,臣并非故意如此,只是后面的话,臣有些不敢讲。”应虞颇为惶恐地言道。
刘协面色一愣,当即言道:“应卿放心,你只管言说就是,若是言语有不当之处,朕绝不追究!”
得刘协如此一说,应虞才放心言道:“陛下,我听刘馥似乎还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丁靖和曹操联合为一体之后,便欲打算清理整个朝堂上下,使朝堂百官皆换新制,以此达到朝中无异己之人的目的。”
“此外,丁靖和曹操二人联合控制朝堂之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打算,那就是……就是……就是将陛下的皇位废除!”应虞低声苦叫道。
“什么?!”
果然,听完应虞的话语之后,刘协的脸上果不其然震怖一片,一副骇然到了极点的模样。
“丁靖、曹操安敢如此!他们难道要效仿昔日的董卓么?!”刘协忍不住愤怒地大叫道。
然而,在愤叫了两句之后,刘协却宛如一个泄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坐在了帝榻之上。
因为,刘协忽然意识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现在的丁靖和曹操,其权势都不亚于昔日的董卓。
所以,如果他二人想要干出那废帝的事情来,却也并非没有可能性,毕竟大汉朝建国数百年来,废帝换皇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
眼见着刘协瘫软于坐榻之上,光禄丞应虞也有些慌了,唯恐刘协被自己爆出的这个消息给吓死了。
当即,应虞立刻上前将刘协扶住,有些焦急地低呼道:“陛下!陛下!您没事吧?”
被应虞扶正身躯之后,刘协也终于恢复了一定的神智,满面震怖地叫道:“应卿,朕该怎么办?!朕该怎么办?!如果曹操、丁靖要废除朕,朕该怎么办?朕肯定会死的!肯定会死的!”
作为一个被董卓另立扶持的皇帝,刘协自然知道哪些被废除的皇帝,下场是有多么的凄惨。
就拿上一任大汉天子的少帝刘辩来说,在被董卓废除之后没多久,便被李儒的一盏毒酒给鸩杀了。
刘协现在已经可以预料到,如果他也被废除了皇帝之位,那么他的最终结局,绝对不会比刘辩好到哪里去。
“应卿,你救救朕!救救朕!”忽然,刘协一把抓住应虞的衣襟,仿佛捏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怎么也不愿意放手松开,只是慌骇地叫嚷着,“应卿,你带朕离开皇宫,离开这该死的许都,朕不想在待在许都这片囚牢中了!”
看着慌乱无神的刘协,应虞的内心也是悲痛无比,他知道刘协这个皇帝当得极苦。
让皇帝处于这种苦难之中,是每一个臣子的失职,这让刘虞感到悲痛的同时,又有些惭愧羞耻。
臣不能为君助力。
这是一个臣子的悲哀!
然而,面对如今的汉帝刘协,他应虞又有什么办法呢?
虽然,他应虞也是当世鸿儒之一,可是除了颇有名气之外,却无任何匡扶社稷的权柄。
“陛下!臣……臣羞愧啊!”
被刘协抓着衣襟的应虞,却是双膝盖一软,直接跪在了地上,面色羞愧地叹言道。
看着应虞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刘协也是彻底绝望了,其捏紧应虞衣襟的双手,也徒然无力的送来可,整个人如同一团烂泥一样侧躺倒地,就宛如一具失去了灵魂的尸体。
见刘协堂堂的大汉天子皇帝,居然陷入了如此绝望无助的境地,应虞的内心在越加滴血沉痛的同时,却也激发出了最后的一丝斗志。
忽然,应虞目光宛如火炬般一亮,表情有些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