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会不会是伏完背叛了朕,一面脱身投靠并州,一面又将朕的密诏奉送给曹操,以保他家眷的安全!”
听着汉帝刘协的猜测,吴硕的脸上同样骇然一片,他没想到刘协居然会有如此想法猜测。
虽然吴硕满脸都是惊疑,但是刘协自己的内心,却已经对他刚才的猜测,愈加的信以为真了。
“没错!应该就是如此了!否则没道理伏完的家人没事,反而与伏完交好的官员出事了啊!”刘协立时拍案肯定道,随即忍不住切齿呢喃,“没想到,这伏完竟然也会背叛朕,他可真是够狼心狗肺的!”
“陛下,事情还未明了,说不定还有其他隐情呢?!”吴硕依旧对着汉帝刘协谏言道。
然而,汉帝刘协早已经认定这就是事实,对吴硕的劝谏根本不想理。
忽然,汉帝刘协又看向吴硕,急问道:“爱卿,现在伏完已经背叛了我们,诸位共谋的武官也都出事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吴硕低头深思了片刻,摇头言道:“陛下,无论真相到底是怎么样?曹操那厮对陛下之谋,想来已经有了消息和线索。”
“既然已经打草惊蛇,那么我们就不能再操之过急,一切都暂时放缓、从长计议,等现今的风头过了之后,再做图谋不迟!”
听着吴硕的见解,汉帝刘协也跟着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说得对,朕已经忍受了这么多年了,再忍受几个月也没什么!”
“不,不,不!”吴硕连忙摇头摆手,说道,“陛下,几个月的忍耐还不够,至少再待个两三年,才是最好的!”
“还要这么久!”
汉帝刘协闻言一急,忍不住叫道,“爱卿,这么久的话,人心难道不会思变么?几年之后,说不定曹操威势还会愈加强盛,到时候朝中又哪里还有忠臣肯帮助朕恢复权力?!”
也难怪刘协会如此急不可耐,毕竟这迁都许昌才三年不到,可满朝上下,已经过半官员都站到了曹操一边,与曹操相互勾结,根本不听他这个皇帝的命令。
甚至,连昔日最支持他刘协的杨彪,也因为被曹操下狱问罪之后,变得日加疏远间隙他这个皇帝。
毫无疑问,杨彪的态度转变,对刘协的心理打击极大,而这也是他迫不及待想要夺取权力的原因。
见汉帝刘协不愿掩熄太久,吴硕的内心也无比为难,可他知道汉帝刘协的性格,如果他仍旧坚持己见的话,恐怕刘协将彻底心灰意冷,到时候刘协也将永远的成为曹操的傀儡。
想到这里,吴硕心中也知道,绝对不能让刘协因等得太久,而彻底失去希望。
于是,吴硕又改言道:“陛下,我听说车骑将军董承,也和曹操有怨。”
“如今伏完等人已失,不如我去联络董承,让他来替代伏完等人。”
听到吴硕这样说,汉帝刘协也有些意动,毕竟他刘协也知道,如果没有兵权在手,根本就不可能掌控政权。
可是,刘协心中却有个担心,便忍不住说道:“爱卿,可董承是西凉余孽,让他来参与我们的计划,会不会有引狼入室之危啊!?”
吴硕却是连连摇头,解释道:“董承虽是昔日董卓的爪牙,但是自董卓灭亡之后,其便东出投靠了后将军袁术。”
“甚至董承还曾经领军,和袁术的部将苌奴相互配合,共同攻打过曹操之军呢。”
“如今,这董承虽然投靠了曹操,然而毕竟是有旧敌的嫌隙,故曹操与之表里难合,结怨不解。”
“因此,我等请他董承共谋曹操,想来他是不会拒绝的!”吴硕自信地言道。
听着吴硕的一番话语之后,汉帝刘协也不再怀疑,立即点头言道:“爱卿,就依照你的主意,这董承的确可以拉拢拉拢!”
……
此刻,司空府。
曹操正在参详面前的地图,其目光久久不离兖州东部,以及徐州北部等地。
突然,有士卒来向曹操禀报,道:“司空,武卫将军曹洪求见!”
“哦?快传他过来!”曹操闻言一愣,连忙叫道。
不久,曹洪便来到了曹操面前,立即躬身一礼,说道:“孟德,刚才议郎吴硕进入陛下理事之殿,在里面待了数个时辰之后才离开。”
听到曹洪的禀告,曹操神色一愣,言道:“子廉,我不是让你将皇宫严密警戒起来么?你怎么却让这吴硕随意出入皇宫!?”
突然,曹操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又改口道:“子廉,你可真是我曹操的福将啊!”
“传我命令,让校事司派人给我盯紧这个吴硕,其生活起居、日常交际等大小事务,全部给我密切监视起来,若是发现异常之处,也不要声张行动,切勿给我打草惊蛇了!”曹操冷然地下令道。
曹洪立即点了点头,他知道曹操也猜到了吴硕有问题,并且还立即执行了放长线掉大鱼的策略。
想到这里,曹洪内心不禁一紧,他已经预料到不久之后,这许昌的朝廷,恐怕又要是刮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本章完)
第527章 惊诧的伏家人
经过接近两个月的跋涉,伏家上下数百人,终于抵达了并州的上党郡境内。
而伏家一行人刚刚踏足上党郡南部的高都县,就有大量并州军将他们给包围了起来。
面对这突然出现的并州军,伏家上下却是骇得立刻挤成了一团,唯恐凶悍的并州军,出手伤害他们。
一路从许都北上,他们已经遭遇了好几次的洗劫,无论是贼寇还是官兵,都恨不得将他们伏家的财产人丁全部夺走。
若非他们伏家上下数百人中,还有两三百的精装男子为反抗力量,恐怕他们伏家人一路上,早就被人给吞吃殆尽了。
“我乃并州高都县尉尹楷,奉命前来接应伏完的家眷族人。”
突然,包围着伏家人的并州军中,突然走出一道人影,并且高声喝问道,“你们可是从许昌来的伏家人?!”
听到尹楷的喊问声,紧紧抱团的伏家人中,亦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刻,暂行家主位置的大哥伏德,却是看向自己身周的几个兄弟,轻声地问道:“这并州将官说是来接应我们的,我们要不要向他表明身份来历?”
二哥伏雅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大哥,如今我们初来并州,这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小心谨慎一点最好,随便编个来历先蒙混蒙混再说。”
听到二弟伏雅的建议,伏德却是深思了起来,并没有立即采纳,而是转头看向其他几个兄弟,想听听是否有人还有其他的意见。
就在此时,七妹伏寿却是站了出来,面色严肃地出言说道:“大哥、二哥,这些包围我们的并州军,显然已经知道了我们伏家要来并州的消息,这说明父亲的确就在并州。”
“而我们此来并州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和父亲会合,所以之后免不了四处探听父亲的消息。”
“如此,不是明摆着地告诉别人,我们是和伏家有关系么?”
“所以,我们向这些并州军隐瞒来历,简直是多此一举,甚至还未引来并州的误会和不满!”
听到妹妹伏寿的话语,伏德、伏雅二人不禁对视一眼,脸上的表情也有些骇然。
他兄弟俩没想到自己这个十多岁的妹妹,居然还能有这般独到过人的见解,简直出乎了兄弟俩的意料。
忽然,大哥伏德对着伏寿点了点头,赞叹道:“七妹说得有道理,既然我们已经准备在并州长留,若是再隐瞒身份来历的话,不但行事麻烦,而且也瞒不了多久,若是因此引起不必要的叵测,就太不划算了。”
听着伏德的话语,四周的兄弟姐妹们,纷纷点头称是。
同时,他们看向伏寿的目光,也变得异常侧目钦佩,显然也被伏寿给震惊到了。
……
片刻之后,伏德从团团的人群中走了出来,直接来到尹楷面前,恭敬施礼之后,言道:“在下伏德,家父乃是当朝执金吾伏完,我们的确是从许昌而来的。”
待伏德自表身份来历之后,尹楷脸上顿时大喜,连忙拉住伏德的手臂,笑道:“我在此等候多时矣,快随我入高都城,你的父亲也等候多时了!”
听到自己父亲居然在高都城内,伏德顿时大喜若望,连忙招呼家眷族人跟在尹楷之后,恨不得快点和父亲相见。
在向高都城行进的时候,伏家一行人却发现,这并州之地上,却是一片安宁祥和。
甚至官道上还有妇女孩童在行路嬉戏,如此场景却是让人感到惊骇。
在这样的乱世中,妇女和孩童若独自外出行路,十有**要被宵小贼人劫走。
然而在并州地界,妇女、儿童却是可以放心外出,只要不是去一些荒郊野岭之地,基本不用担心会被歹人给劫持了。
此外,伏家人还发现高都城四周的村庄小镇极多,到处都是人户炊烟,各处田地也栽种满满,田地里全是安心劳作的民夫。
甚至当尹楷领军行走在大路上之时,许许多多的过往民众,竟然主动来和尹楷及其军队打招呼,一副欢喜相善的模样。
如此诡异的举态,却是吓到了跟在尹楷军身后伏家人。
突然,伏寿小步快跑到自己大哥伏德的身旁,有些惊诧地问道:“大哥,这些平民难道不怕官兵么?为何官兵过道,这些民众不但不避得远远的,甚至感主动上前说笑呢?”
伏德闻言却是摇了摇头,亦是疑惑不解地言道:“这个……大哥我也不太清楚!”
不过,兄妹二人的交流,却是被领路在前的尹楷听到。
尹楷立即转身走到兄妹了身旁,笑着解释说道:“二位友侄可能不知,我家主公曾经说过,这军队和平民之间的关系,就好似池鱼和池水之间的关系。”
“这是什么意思?”伏寿急问道。
尹楷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池水丰盈,则池鱼肥壮;池鱼善水,则池水生动。”
“也就是说,军队只有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帮助,则军队才能强大不败;民众只有获得军队的保护和善待,则民众才会安定富庶。唯有将军队和民众之间的关系,维系得像鱼和水一样亲密,这军民才能共同长存,立于不败之地。”
听完尹楷的解释,伏寿满脸都是惊骇,不禁叫道:“尹叔叔的话,说得好深奥,我虽听不懂,但是却觉得很有道理!”
感受着伏寿真诚的夸赞,尹楷亦是心中畅快,却是开口大笑,颇为谦虚地说道:“伏家小侄女却是谬赞我了,这话是我家主公说的,其实我懂得也不是很透彻!”
……
行路了大约半天之后,尹楷终于将伏家一行人领进了高都城。
看着高都城高大的城墙,伏家人却是再次震惊,尽皆忍不住叹叫道:“这城强好雄壮啊!怕是应该有三四丈高!”
尹楷哈哈一笑,解释道:“我们高都是并州最南的城池,和司隶的河内郡只有几十里的距离,所以主公才把高都的城墙修葺了一番,便是为了以防不测!”
“来!大家不要在城门傻愣着了,阻塞了交通往来可不行!”
尹楷对着惊骇的伏家人大吼了一声,随即又言道:“你们伏家的宅邸在城东,我现在就领你们过去,我想伏老哥恐怕也等得不耐烦了!”
(本章完)
10/5 21:16:53|43197830
第528章 惊诧的伏完
“伏老哥,看看我把谁给领来了!”
尹楷将伏家人领到一处大宅门前之后,却是忍不住对着宅门内大声吼叫道,语气里满是欣喜畅快的样子。
“尹老弟,可是我家眷族人来了?!”
听到尹楷的吼声,宅门后却是快速冲出一个人影,赫然就是伏完这个老家伙。
看到伏完的身影,宅门外聚集的伏家人,却是一片惊喜沸腾。
尤其是几个子女,更是一下子冲到了伏完身旁,将伏完围了起来,欢呼雀跃地叫喊道:“父亲!父亲!真的是你啊!你没事吧!?”
见到子女们全都安然无恙,伏完的脸上也是满满的兴奋,随即居然不禁眼含泪花,喜极而泣地哽噎道:“德儿、雅儿、寿儿……能再看到你们,真是太好了!”
就这样,父亲与子女们,相互拥抱哭泣,诉说着分别的苦楚。
虽然大家都在抽泣流泪,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欣喜异常,这是大劫之后的正常反应。
“父亲,你怎么会放着堂堂的执金吾不要,反而却来投靠并州呢?”
待大家相互诉说完毕之后,伏寿却是忍不住对父亲伏完问道。
听到伏寿的疑问,四周的其他兄弟姐妹,也纷纷看向父亲伏完,显然都对伏完的决定有些疑惑不解。
伏完长叹了一声,唏嘘地解释道:“事情是这样的……”
一番长久的解释之后,众人终于知道了伏完投效并州的前后原因,一时间伏家上下尽皆骇然,也不知道是该怨恨,还是该喜悦。
原来,在丁靖强行夺走密诏之后,伏完就被关押在了晋阳的大牢之中。
在阴森寂静的牢房中,伏完简直是度日如年,并始终认为丁靖误会了自己。
直到数日之后,丁靖才亲自到牢房中,来探望他伏完这个阶下囚。
“将军,你误会我了,那道密诏真是陛下给我的,就是想召集像将军这种忠义之士,去解救陛下于水火之中啊!”
见到丁靖到来,伏完立即上前恳言道,想让丁靖了解真相,不要再囚禁怀疑他伏完了。
然而,听到伏完的话语,丁靖却是冷然一笑,说道:“伏大人,我知道那封密诏是真的,不过那封密诏我已经送回兖州给曹司空了!”
“什么?!你竟然将密诏送给了曹操!难道你不知道这事要是被曹操知道了,陛下将遭到……”
伏完神情愕然地惊叫道,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大叫道,“丁靖,你个贼子,竟然想借曹操之手,陷陛下于九死之境!”
言罢,伏完就拳脚齐上,想要将丁靖打翻在地,以解他心中的愤怒。
然而,伏完和丁靖之间,却是隔着坚实的栅栏,他那摆动的拳脚,根本碰不到丁靖一块一角。
“伏大人,你多虑了,曹孟德迎驾许都,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会对陛下不利呢?”
丁靖却是一笑,冷然说道:“倒是伏大人你的大祸却是临头了!这封密诏落入曹操的手中,也不知道伏大人留在许都的亲眷族人,却是会有什么下场呢?”
听着丁靖森寒的语气,伏完亦是肝胆冰冷,如芒在背,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亲人,被曹操全部诛杀的场景了。
想着家人一个个人头落地,伏完只觉得心肝紧缩,满脸血丝地瞪着丁靖,咒骂道:“丁靖,你不得好死!”
可是,面对伏完的疯狂咒骂,丁靖却是面色平淡,云淡风轻地言道:“伏大人,其实我可以救下你的家眷族人!”
“滚!我才不接受你这个逆贼的恩情呢!”伏完全然充耳不闻,依旧喝骂道。
见伏完执迷不悟,丁靖却是摇了摇头,转身就准备离开,并且还不忘叹息道:“多美满的一家人啊!居然就这么家破人亡了,男女老少一个个人头落地的场景,想想就让人唏嘘心寒啊!”
“对了,我听说伏大人的家中,还有一个女儿名叫伏寿,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美女。”
“哎,多好的美人啊!还不成年便要香消玉殒,还真是我见犹怜啊!”
听着丁靖不断的言语刺激,伏完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已经被绞痛到痉挛了。
就在丁靖就将离开之时,伏完却是抓着栅栏,对着丁靖咆哮道:“等会儿!”
丁靖回头看向伏完,疑惑地问道:“伏大人,叫住在下,可是有什么事?”
“救我家人!有什么条件,尽管提!”伏完咬牙切齿地叫道。
丁靖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伏大人现在不过是阶下囚,你有什么资本和我谈条件?!”
“我……”
听到丁靖的话语,伏完顿时面色苍白,却是根本无法反驳。
莫说他伏完现在是阶下囚,就算是以前当执金吾的他,也给不了丁靖什么帮助。
想到这里,伏完更加万念俱灰,只觉得生无希望。
突然,就在伏完即将绝望之时,丁靖却是说道:“伏大人,这样吧!我并州高都县还却一个廷掾,你若愿意担当这高都廷掾之职,我就帮你把亲眷家人安全的接来并州,如此可好?”
廷掾不过是百石俸禄的县官,让他伏完这个俸禄两千石的执金吾,去充任这个微末小官,简直是对他伏完的羞辱。
然而,为了家人的安危,伏完却不得不放下尊严,低头接受道:“我……接……受!”
就这样,伏完被丁靖派人送到了高都县,充作高都县的廷掾,主管高都县境内的乡镇督查、政事记录等工作。
然而,在高都廷掾的位置上任职几日之后,伏完才发现自己的权力有多大。
这并州各县的廷掾,虽然是各县的县长、县令的下属官员,但是权力却不受县令、县长的影响。
凡本县内所有的政事,该县的廷掾都能直接督查,并且可直接上报到郡守或州牧处。
毫无疑问,这廷掾一职,已经被丁靖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如今的并州廷掾,就宛如后世县级检察院加纪委,不但检查民事、政事,而且还有督查官吏的权力,可谓是丁靖留在各县的耳目之人。
(本章完)
第529章 伏完的转变
虽然丁靖将廷掾的权力扩大了不少,但是廷掾毕竟只是一个县官,是地方官中的地方官,根本算不上入流。
这种微末小官,和伏完此前肩负的执金吾一职,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距。
正是心怀这种高低失落之感,让伏完来到高都县之后,却是一点当官做事的兴趣都没有。
整日里不过是到县衙里点卯发呆,也不认真做事,也不与他人说话聊天,一副行尸走肉的模样。
本来,伏完以为自己保持这样混日子的状态后,丁靖应该会免了他的官职,然后将他驱逐赶回许都。
然而,伏完这样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差不多半个月,却依旧不见丁靖派人来收拾他。
倒是县内的县丞、功曹等等官员,每日都会搬来政务卷宗,放在伏完工作的桌案上,让伏完审批督查校验。
如此情况,实在出乎了伏完的预料,在他为官多年的是智力,他也跟不少的御史打过交道。
通常情况下,百官是不会主动去让御史,来监察他们承担的职责的。
当然,御史通常情况下,也不会主动去监察百官,除非是身负皇命,或者那名官员跟御史有私仇。
可是,这高都县的官吏,居然每日奉上各自的行政卷宗,主动来让他这个廷掾督查检验,这实在出乎了伏完的意料。
当自己桌案上的卷宗已经堆积成山之后,伏完实在是感到有些过意不去,只好坐下来拿起卷宗,缓缓的翻看了起来。
只是,当伏完开始翻看这些卷宗之后,他整个人的心神都惊诧了。
桌案上的每一道卷宗,都有着严格规范的书写格式,在这些格式的有效规范下,伏完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卷宗主人的官位职责是什么,而他又是做了什么事,完成那些行政任务。
这一切的一切,都书写的清清楚楚的,可令他伏完通过浏览卷宗,来对各个官吏的行政事项做到全息了解。
而他伏完的职责,就是审查这些卷宗,看看卷宗上的书写到底是否符合现实,有没有冒然乱写的情况。
看着这一本本卷宗,伏完的内心是越加惊诧,因为每本卷宗的内容书写,全都是有板有眼、规规整整。
无论从相关人员,还是到具体的时间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合情合理。
仅存唯一的疑点,就是这些卷宗都书写的太具体了,并且政务处理的手法也极为合理通达,全都是按照并州的法条和政令来处理的,没有夹带一点的徇私枉法。
甚至,伏完看到有一本卷宗上的某个政事,是关于两个乡村争抢水源的问题,而处理这项政事的,则是争执乡村中的一村人氏。
可这名处事官员,居然毫不偏袒自己的家乡,而是依旧按照政令发条来做出裁决。
这样的处置方法,简直让伏完不能理解,一名官员居然不偏袒生养自己的家乡,也不知道该说这个人是公正呢?还是该说他是无情呢?
但是,伏完继续浏览其他的卷宗后,却发现县中许多官吏,都遇到过这种案中藏亲的事情。
只是让伏完没想到的是,所有的官吏处理这些政事,全都是选择按照政令法条来办,绝不通融偏袒任何一方,最多只对一些极为困难的相关人,提供了基本的扶持和帮助而已。
此中种种,让伏完真正认识到了并州官场的不同,这里的官场有着一道严格的行政标准,所有的官员都不敢轻易徇私枉法。
这种情况,让伏完心中不禁生出赞叹,毕竟上梁正、下梁才不会歪,只要官场保持励精廉洁,那么民治自然大兴。
就在伏完继续审阅各个卷宗的时候,高都县尉尹楷却是突然来寻伏完。
“伏廷掾,县令召集县内会议,特让我来带你去参加会议。”尹楷对着伏完言道。
伏完却是一愣,心中本想不去的,不过却依旧忍不住疑问道:“何为县内会议?”
尹楷摇了摇头,说道:“这个解释起来有些麻烦,伏廷掾去看看便知道了。”
伏完点了点头,便跟在尹楷身后,颇为好奇的样子。
……
县内会议的举行地点,就在县衙的厅堂之中,县中的所有官员都来了,包括县令、县丞、主簿、功曹、门下各曹官等等,甚至连高都县内的几个大乡里的里长、乡长也来了。
“好了,人都来齐了,县内会议正式开始!”待尹楷带着伏完来了之后,县令便立即开始主持会议,继续说道,“晋阳已经传来命令,让我们高都县积极筹备粮草,并组织民夫运粮草前往魏郡邺城,这次县内会议要讨论的,便是这筹粮运粮之事。”
听到县令的话语,县丞却是立即起身,对着县令言道:“县令大人,如今秋收刚过,各乡村的粮赋都收纳完毕,县中仓禀之中屯粮正好丰盈,这仓中存粮的数量,应该满足晋阳的要求了吧?”
县令点了点头,说道:“我县的仓存粮草,的确满足了晋阳对我们高都县的要求,不过这征讨冀州的战事,恐怕并非朝夕就能结束的。”
“所以,我心中有个想法,那就是将县仓中的粮草,全部都运往邺城供给备战。”
“并且,我们县内的各项财政税收的所得,也全部集中起来,用来向百姓购买粮草,这些购进的粮草,也一并支援到邺城去!”
听到县令的话语,堂中众人大多点头称山,居然没有一个表示反对的,这令初次来参加会议的伏完,感到极度的震惊。
他实在想不通县中官员们,为何要做出这等多此一举的决定,明明已经足够应付晋阳的征粮要求了,为何还要主动去超额提供粮草,这不是白白浪费县内的钱粮储备么?
就在伏完感到惊奇不解的时候,县令却是继续下达任务,说道:“好了,现在我门来分布一下,大家各自应该承担的任务!”
随后,会议便开始讨论筹粮、运粮等事的任务分担,伏完作为县中廷掾,被分配到筹粮记验的任务。
这个任务,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统计检验县内每日筹集的粮草数量,以防止有贪损遗漏粮草的情况出现。
而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后,伏完却是没有了之前的浑浑噩噩,却是认认真真的开始工作了起来。
这种有事可做的感觉,出奇的让伏完感到畅快。
与那有名无实的执金吾之位相比,这小小的廷掾之职,却是让伏完感受到了满满的充实之感。
也正是因为伏完的格尽职守,让他与县内的其他官员,也愈加熟络相善,已经快要彻底融入到这个体系之中了。
(本章完)
10/6 21:42:43|43234620
第530章 战前准备
就在伏完兢兢业业的做事之时,县尉尹楷却是带来一道来自晋阳的消息给伏完,说是再过一个多月,他伏完留在许都的亲眷族人,就会抵达并州。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伏完是更加惊喜,他没想到丁靖居然会真的会履行承诺,帮他求曹操将家人放回并州。
而在得知家人安定的消息之后,伏完做事的干劲儿也更加充足,每日督查审计粮草的热情,也是浓烈不息。
此刻,听着伏完的娓娓描述,几名子女也是各个听得惊奇愕然。
“父亲,这并州真的有你说得这般……这般……正大光明?!”长子伏德很是震惊地问道。
伏完认真的点了点头,言道:“来到这并州之后,尤其是亲身进入并州的官场之后,我才算是真正的认识到这丁靖丁并虎的厉害之处啊!”
“如果丁靖早生二十年,早点立于我大汉朝廷的话,说不定咱们大汉,也不至于乱到如今这个地步啊!”
伏完长叹了一声,又满脸赞美地夸道,“世人常言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依我之见,这丁靖才是真正的治世能臣!”
……
就在伏完与家人团聚之时,数百里之外的晋阳,也是一片热闹。
除了几位身在冀州前线的将军之外,丁靖麾下的绝大多数文臣武将,全部都汇聚一堂,围在一副巨大的军事地图面前,共商大事。
丁靖立于众人中央,手指着堂中的地图,言道:“这副冀州地图,是从我们夺取邺城之后,就开始进行绘制的。”
“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才算是彻底完成,其上将冀州的各处城池、道路、河流、地形等等,全部标注的详细无比,还有里程等参考标注,有了这副地图,我们对渤海的征伐之战,可谓已经胜了三成。”
“不过兵忌自满,诸位还是小心谨慎,切勿骄兵自大!”
听到丁靖的提醒,在场文武尽皆肃然点头,纷纷称是。
丁靖又继续说道:“如今,我们并州已经尽起马步大军七万,征伐民夫健勇十余万,可谓是将我并州的老本,都全部投入了出来,所以这场战事只许胜不许败,谁也不准马虎大意!”
“若谁因力战而不敌,那我不会责罚惩戒于他;但谁若是因自大马虎而损兵折战,那我丁靖绝不轻饶于他,诸位可听明白!?”丁靖凛然地喝道。
众人连忙站直了身体,纷纷毅然点头,齐声应道:“明白!”
“很好!”丁靖点了点头,指着地图再次说道,“我准备分兵三路讨伐渤海!”
“第一路,由徐荣为统帅,荀攸为军师,赵云、曹性为大将,领马步兵两万,从常山出发,进攻安平,直逼渤海。”
“不过,此路大军要注意留守河间的麴义军,只需要拖住麴义军就行了,兵锋不必太过激进。”
听到丁靖的话语,徐荣、荀攸、赵云、曹性等人纷纷领命,道:“诺!”
丁靖点了点头,却是指着地图,继续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