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二人话语,张宁却是摇头,说道:“两位大哥不必反抗了,我现在已经投效了并州丁靖,他也允诺放过我们白波军,还答应给我们白波军一条前程。”
杨奉、韩暹二人闻言尽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张宁话语,想不到堂堂天公将军之女,竟然也会投靠汉家官军,这令二人直接愣在当场。
“天女大人,你糊涂呀!那狗官的话语你也轻信?熟不知多少兄弟载在这帮狗官两面三刀的龌龊之中?”杨奉、韩暹纷纷悲叹道,并不相信丁靖肯接纳作为黄巾残军的白波军。
张宁闻言却是使劲摇头,坚定说道:“两位大哥,并州丁靖不似平常狗官,他对我黄巾教众也存怜悯,定不会欺骗我们的!”
见张宁如此态度坚决,而周围又兵锋环视,杨奉、韩暹二人也别无他法,只能丢戈弃甲,命令士卒投降。
此时外围的丁靖见到张宁果然劝降了这批白波军,心中顿时大喜,连忙下令士卒接受投降。
当张宁回到丁靖身边述令时,丁靖友好的拍了拍她的肩膀,夸赞道:“日后你会发现,你今日的决定是多么的有远见!”
张宁闻言却不以为然,眼中对丁靖的敌意却是减淡了许多,丁靖却也不再多言,而是招来徐晃和贾诩,传令道:“吾令公明为大将,张宁为参军,率领三千军士,将这河东尽快收服!”
“诺!”徐晃立即领命而去,领走前丁靖对着徐晃耳语了几句。
张宁听不清丁靖偷偷对徐晃说了什么,只是白了丁靖一眼后,亦策马跟随在徐晃大军之中。
此番白波军中杨奉、韩暹二部已经投降,只剩下郭太驻守的安邑城、胡才驻守的闻喜县、李乐驻守的东垣城三处,尚有白波军倾轧。
有了张宁的劝说,东垣城的李乐直接开城投降,归服于丁靖统治。闻喜县胡才却是异常顽固,不愿投降,还大骂并州军不止。徐晃大怒,不顾张宁阻拦,领大军攻城,半日即登上城头,将胡才枭首示众,闻喜县白波军尽皆降服。
最后轮到安邑城的郭太时,郭太见白波军大势已去,连张宁都投靠了丁靖,亦放下武器开城投降。
徐晃见郭太投降,顿时大喜,夜里设置酒宴招待郭太,言称丁靖欲让郭太担任河东太守。
郭太听后大喜,食欲大开,饮酒不止,却不知徐晃在酒中已下毒药,忽的郭太肚痛难耐,踢翻桌案,手指徐晃,想要说话却痛苦难言,随即七窍流血,死于宴席之中。
徐晃见状也不着急,立即传令厚葬郭太,言称郭太欣喜而饮酒过度,暴毙于营帐中。
投降的白波军不知真相,尽将徐晃话语信以为真,虽是哀痛却没人当回事。唯有张宁瞧出事情的古怪,又想起丁靖对徐晃耳语之事,心中了然,星夜纵马赶到丁靖身旁。
“丁贼,你怎能如此!”张宁径直闯入丁靖大帐中,却被郝昭拦下,口中大骂不止。
丁靖将张宁请入帐中,问道:“你猜到了?”
张宁闻言悲痛万分,说道:“你言而无信!我看错你了!”
丁靖闻言却是摇头,他答应过丁靖善待白波军投降的将士,只是这些话在实际上却不能照做,唯有叹道:“郭太与你,必死一人,我不能选你!”
听到丁靖解释,原来丁靖叫徐晃毒杀郭太,乃是因为担心郭太和张宁二人在白波军中的号召力太大,担心二人联手又引刚投降白波军背叛,为了让白波军彻底投在自己统领下,丁靖只能在郭太和张宁二人中选择一人解决掉,降低白波军反叛的因子。
显然丁靖选择了郭太死、张宁活,张宁聪颖无比,稍微提点一下,就立刻知晓了事情缘由,她整个人不禁哑然,心中更是悲戚,随即眼含泪水,夺帐门而出。
“汝派人盯紧,莫让她出岔子!”丁靖害怕张宁想不开,立刻让郝昭跟随其后,以防万一。
自此,丁靖彻底掌控河东大部,又获人口土地财物无数,实力更上一层楼。丁靖命徐晃为河东太守,领马步军五千屯驻河东,提防弘农、潼关方向。
丁靖自己则继续北迁四十万民众回并州。
(本章完)
第38章 回晋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丁靖就带着随迁民众尽数返回到了并州,丁靖将迁来的民众分为两部分,十余万迁至并州新平郡,剩余的留在太原郡。
民众安置等事务丁靖全盘交予贾诩负责,丁重从旁协助,若有一切需要,则优先处置,总而言之,一切以安置民众为重。
随联军讨董之后,又带这么多人口返回并州,期间丁靖已领大军出征两个多月了,早已是身心皆疲,这才将安民大事交予贾诩。一来使自己放松一下,以免自己累垮了,二来则是信任贾诩的能力,这才委以重任。
安排好必要事务后,丁靖也立即率军返回晋阳,思虑如何发育自己的势力,以追上其他诸侯,建立一番事业来。
当丁靖回到府邸门前时,只见整个丁府早已经张灯结彩,庆祝丁靖平安归家。而丁母则已经早早站在府邸门前等待,手里牵着丁玲儿,正急切等待着丁靖归来。
见母亲、妹妹如此关心自己,丁靖亦是十分感动,连忙下马朝丁母一拜,口中道:“孩儿让母亲担忧了!”
丁母却是大喜,连忙扶起丁靖,直拉着丁靖往府里走,口中不停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见丁母如此,丁靖心中感慨,世言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如此关切自己,自己无以为报,唯有好好侍奉。
是夜,丁靖放下一切心事,专心陪母亲及妹妹合家吃饭,闲聊逗乐,享受着这不多的空暇时光。
“靖儿,你比你父亲有成就,也更有**。”丁母幽幽叹道,眼中满是欣慰与担忧。
所谓知子莫若父母,儿子的改变怎么瞒得过丁母,曾经鲁莽不晓事务的蛮小子,如今成了有勇有断的俏少年,这种改变的确是好事,令丁母高兴不已。只是曾经的丁靖想法少、志向小,活得无忧无虑,而现在的丁靖却要操持一州的生息,还时常亲自带军出征。
想着儿子才十多岁的年纪,就肩负着如此重责、重担,丁母又不禁担忧,生怕丁靖扛不住倒下,或出军在外遭遇不测。上次丁靖虽从董卓追军下逃回并州,身上的二十多处各类伤痕,依旧在丁母心头历历清晰,怎能不令丁母忧心。想到这里,丁母又是悲伤,竟然不仅微微抽泣起来。
见母亲流泪,丁靖立时紧张,急切问道:“母亲何故哭泣?”
“靖儿,以后你不要亲身带军出征了好么?刀枪无眼,若是伤到了性命,我和你妹妹该指什么活呀!”说着,丁母哭声更大。
丁靖连忙起身轻抚母亲背部,让母亲身体舒坦好受些后,丁靖轻声说道:“母亲,孩儿也不想以身犯险,可是当今已是乱世,我不攻伐别人,别人也会攻伐于我。”
“若是我一味龟缩,总有一天会有人攻至晋阳城下,那时候他们岂会放我存活?岂会放了您与妹妹?”丁靖继续说道,神色坚定不已。
听到丁靖此番话语,丁母虽然依旧担忧,却也不再阻拦丁靖,而是口中叹道:“靖儿,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罢了,儿大不由母,你的事情母亲不会再多问了。”
“不过你父亲就你一个独子,母亲希望你为我们丁家,也早早留下一丝血脉可好?”丁母说道。
听到母亲这瞬间转变的话题,丁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一脸诧异的看着母亲,却见母亲态度坚决。
原来从丁靖自领安北将军、晋阳太守,兼治并州事务后,并州的豪强世家尽皆看到了丁靖的潜力,前来丁府问亲的人不计期数,甚至连冀州都有人来问亲。
以前的丁靖傻乎乎的,加上年龄还小,丁原也没有给丁靖安排婚事。如今丁原过世,丁靖又快要十六岁了,丁母就将丁靖的婚事放在了日程之上。
两世为人的丁靖虽然见惯了风雨,但结婚成亲这事他还是头一遭,再加上此时他才虚岁十六,实在不敢考虑婚娶之事。
“母亲,孩儿才十六岁,还未及冠,现在就谈婚论嫁,会不会太早了?”丁靖苦笑着说道。
丁母却是摇了摇头,语重心长的说道:“不早,不早,你早点娶亲生子,母亲也早点放心。”
见丁母如此坚定,丁靖却只能嘴打哈哈,直到拖延入夜,才告退逃跑。
虽然丁靖对婚事不上心,丁母却留了意,又听闻丁靖带了不少洛阳人回并州,其中不乏门第相对的大族、官家,想到此处,丁母便叫人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家适合丁靖。
丁靖不知道丁母的小动作,在晋阳修整的日子里,丁靖看望了一下曹性,此时曹性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除了不能剧烈战斗外,骑马行军等事已能应付。
知晓自己离开并州的时段里,并州并没有发生什么乱事,反而蓬勃发展后,丁靖也放心了不少。
如今州内事务尽皆井井有条,丁靖也闲了下来,可丁靖却是个闲不住的人,见事务太少后,丁靖就将武艺修炼的事情提了出来。每日都找来张绣对练枪法,从鸡鸣练到狗叫,从早到晚的练习战场拼杀枪术,让张绣这个陪练每天跟丁靖一样累的跟死狗一样,回家躺床就睡,却令张绣老婆白兰幽怨不已。
丁靖有现代特种作战的格斗知识,他前世又是兵王,对冷兵器的使用也有经验,一个月后,丁靖与张绣交战后竟然获胜的比例占了六成。若非丁靖年纪还小,力气、耐力和身长略显不足外,张绣也早已经不是丁靖的对手。
丁靖跟着张绣练枪,却也不止于枪,相比于长枪的刺,丁靖亦善于长刀的砍,长斧的劈,说来丁靖更适合使用戟类兵器作战。
所谓武将三重,一为马匹、二为兵器、三为盔甲,并州临近羌胡地、河南地,马匹产量充足,优秀战马不少,丁靖的坐骑也是日行五百里的好马。至于盔甲,丁靖作为一州统治者,身上防御措施自然稳妥,盔甲也是上好的特制品。
如今丁靖对自己的战斗武器也有了拿捏,立即找来图纸画了自己脑海中的武器,命工匠参谋改进并打造。武器出炉后,丁靖将其命名为虎齿戟,只因为这戟刃张牙舞爪,好似猛虎獠牙峥嵘涌出,故以此命名。
虎齿戟出世,丁靖的闲日子也自此结束,没想到贾诩突然找到丁靖,口中叫苦道:“主公,诩实在无力再顾及并州政务!”
丁靖立即看向叫苦不堪的贾诩,只见贾诩面色憔悴,头发枯槁,好似老了十岁一般。
见贾诩这幅样子,丁靖亦是慌张,连忙问道:“文和,汝这是怎么了?”
(本章完)
第39章 求贤令
“文和,汝这是怎么了?为何看起来如此憔悴!”丁靖连忙扶住贾诩问道。
贾诩摇头叹道:“主公,恕诩无能,已无力再执管迁民安置事务。”
“为何?前几日不还是好好的么?”丁靖连忙问道,不知贾诩为何突然就要撂挑子不干了。
贾诩闻言叹息不止,连忙向丁靖解释缘由,原来这迁民初来并州之时,人生地不熟的就十分老实,安分守己从不惹事,对官府的命令也全力遵守。可这时间一久,迁民也开始熟络了,便有了寡民间的小九九,不是变着法的钻官府孔子,就是与当地原百姓互相闹事,弄得贾诩焦头烂额。
而这些事情也都是小事,贾诩随手就能处理了,可是事情虽小,却熬不过事情太多。贾诩虽然多谋善断,但是却也不是永动机,每日处理的各种与迁民相关的事务好几百件,却依旧不见尽头。最后贾诩实在扛不住了,这才找到丁靖,让丁靖帮帮忙。
听完贾诩的诉说,丁靖也算是明白了,并非贾诩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这迁民人数太多,且其中本就多为司隶住民,不少人都有心思**,这才让贾诩焦头烂额。
这种事情其实也很好解决,就是扩大贾诩手底下的官吏班子,协助贾诩处理各类民事,贾诩只要把握好大局方向,将一些难以解决的大事亲自处理就行了。
可是这官吏班子哪里那么好扩大,并州本就是偏僻地带,本州原就官吏不足,又哪里抽得出人手给贾诩使用。
总而言之,还是怪并州先天不足,人才实在太稀少,能识文断字的都不多,更何谈能胜任官职的又有多少。
“文和,吾亦知汝辛苦,可我并州贫瘠,哪有那么多人才供吾驱使?”丁靖也是无奈,最后只能对贾诩摇头叹道。
听到丁靖话语,贾诩却是摇头,似乎早有所料般,对着丁靖说道:“主公,并州虽然贫瘠,却也土养人才,明珠沉沙者也是不少。而且又有洛阳民户数十万迁至并州,其中能人数不胜数,主公何不出榜招揽?”
“文和之言,吾怎么没想到呀!”
听到贾诩话语,丁靖顿时茅塞顿开,之前他对人才的招揽,都是遇到一个拉一个,从没想过出榜招募,若张榜求贤令,岂不是可以让人才自投上门。
汉朝对官吏的招募比较严苛,注重德才兼备者,因此很多有才能、品性欠佳的人就被藏匿在民间,不能走上官途。
如今天下大乱,正处于非常时刻,且丁靖真的十分需要人才,因此丁靖决定效法后来的曹操,以唯才是举为标准,对全并州发出“求贤令”,招募人才前来投靠自己。
于是,丁靖连夜赶出了一道“求贤令”,张榜各郡县,招募人才。
求贤令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求贤令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告诉民众,只要你有才能,可以为我办事,无论是从军还是从政,我都可以根据你的才能给予官职,绝不会因为吹毛求疵,讲究太多而拒绝。
此求贤令的宗旨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唯才是举,因才授职。
丁靖的求贤令一出,整个并州再次引起轩然大波,有举手称赞者,说丁靖不拘小节、有能主之志;亦有顿首痛骂者,说丁靖大逆不道、有违祖宗先法。
关于世人对他的看法,丁靖暂时不在乎,此时的他,正因为求贤令的效果,而高兴不已。
果然不出丁靖所料,这求贤令一出,前来晋阳自荐的人络绎不绝,丁靖立即开辟一处招贤堂,专门考核这些前来自荐的人才。确实有能力的,丁靖就将其留下使用,无能却来此碰运气的,丁靖也不多留。
一时间丁靖辖区的人才匮乏危机瞬间好转,贾诩也轻松了许多,再没有向丁靖抱怨。
不过令丁靖有些无语的是,这些前来自荐的人,虽然都有些才能,却只能胜任一些小官小吏,尚没有出名的大才前来投效他。
究其原因则因为丁靖的名望、年龄还是太小,虽然他此时统辖一州,还在联军讨董中露了点小本事,可是却依旧不如其他诸侯受人推崇,有大才的名士也不太看得上他,这才没几个名士前来投效他。
不过丁靖也不着急,该来的总会来,如今他的全部心思放在了并州东南处,那就是上党郡。
上党曾经是张扬麾下,联军讨董时,张扬死于董军兵锋中,一时间令上党诸军群龙无首,以杨丑、眭固为首的二人将领分成两派,各引张扬残部。
二人本就不合,张扬一死后,二人在上党大小战事摩擦不断,至今已经交战一月有余,早已经兵困马乏。如此时机,丁靖岂能不收下这渔翁之利,当即丁靖点齐人马一万,带大将高顺亲自屯兵阳邑,就要南下夺取上党,在此之前丁靖还是给二人送去招降书,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上党。
见到丁靖带军袭来,杨丑、眭固也知大事不妙,纷纷放下旧日恩怨,彼此联合起来,共同歃血抵抗丁靖。
杨丑、眭固二人拒绝投降后,丁靖也不再多言,直接带军南下上党,二人亦领军与之对阵,双方屯兵涅县,互相对峙。
双方各自安营扎寨,丁靖趁杨丑、眭固营寨未稳,领骑军三千至二人营前拟战,一面派高顺领兵五千绕到二人营寨之后,伺机共同夹击。
见丁靖亲自前来拟战,杨丑、眭固皆是愤怒,口中怒骂:“丁靖小儿轻视吾等,竟然自领三千人前来送死!”
二人遂停下扎寨事务,领兵出营对峙,见二人领兵出来,丁靖匹马至阵前,虎齿戟直指敌军阵中,挑衅叫道:“并州丁靖在此!尔等鼠辈可敢与吾一战!”
见丁靖如此自大挑衅,杨、眭二人更是生气,连忙叫帐下猛将出阵,欲将丁靖立刻斩于马下。
“杨恶,汝去把那丁靖首级取回来!”杨丑对着身后将领说道,只见此人虎背熊腰,使一支长镰,正是杨丑族弟,有裂弓断刀之力,军中诨号“恶熊儿”。
“幼弱稚子,无需恶熊儿出手,我去取他首级!”
没等杨恶出阵,眭固身后一猛将抢先杀出,此人叫王杰,亦是眭固帐下第一猛将。
原来是这眭固害怕丁靖被杨恶阵斩,让杨丑抢了头功,夺了风头,这才急切让王杰出战。
(本章完)
第40章 并虎
王杰拨马提枪朝丁靖杀来,丁靖亦是威风凛凛,提起虎齿戟就与王杰拼杀一起。
王杰没有料到丁靖小小年纪,竟然就如此武艺高超,一时间竟然无法抵挡,丁靖见王杰武力一般,便没有了缠斗的兴趣,虎齿戟一挥,戟刃刺入王杰胸口,如同猛虎牙入一般,直接刺穿了王杰的整个肺部。
王杰顿时气绝身亡,二人统共交手不五回合。
见到大将被丁靖斩杀,杨、眭二人军中尽皆惊骇,不曾想到丁靖武力竟然如此高超。
此时丁靖阵斩敌将,手中虎齿戟依旧血色淋漓,仿佛猛虎吃食,牙口映血般恐怖无比。
“吼~~”
丁靖将虎齿戟横空一扫,戟上血迹飞溅,洒得杨、眭二人满身都是,随即大喝一声,犹如虎啸山林般,令二人惊颤不已。就连杨丑胯下好马也被血气惊到,竟是失蹄倒地,将杨丑摔倒马下,周围士卒连忙将杨丑重扶上马,这才止住阵脚。
等杨丑重回上马后,只见其盔甲头发尽皆散乱,狼狈不堪。如此行状,丁靖更是嚣张,不禁大笑道:“鼠辈们,还有谁敢前来送死!”
此时,杨丑阵中“恶熊儿”实在气恼不过,提起五十四斤大锤,就朝丁靖拨马杀来。
见杨恶威势慑人,丁靖却不退后,提起虎齿戟便与杨恶交战一处。
那杨恶不愧为上党第一猛将,手中大锤舞得虎虎生风,力大无穷令丁靖无法硬战。如此情况,丁靖也不着急,而是与杨恶周旋了起来,手中虎齿戟前后游走,又借御马之术卸去杨恶大锤上的力量。
三十回合后,杨恶虽然依旧压着丁靖打,但是其人却已经气喘吁吁,已要脱力。反而是丁靖这边,虽然处于防守劣势,却面色轻松,神态自若,丝毫不见疲惫态度。
又十回合,杨恶终于力有不得,手中巨锤挥舞速度渐慢,丁靖立即把握机会,虎齿戟一刺,正中杨恶胳膊。杨恶膀臂吃痛,手中巨锤脱落,丁靖趁势虎齿戟一扫,将杨恶打于马下。
丁靖见杨恶颇有勇力,并未将其斩杀,而是令身后士卒将其缚绑一通,押入军中。
杨、眭二人军中,见丁靖杀死一将,又活捉一将,对丁靖更是害怕,军中阵脚自乱。就在此时,迂回到二人大军后方高顺也已经到位,大军瞬间从后方杀出,一时间二人大军无法有效反抗。
见杨、眭二人军队后方大乱,丁靖知晓高顺已然杀入,立即振臂一呼,指挥三千骑军正面掩杀。
首尾夹击之下,杨丑、眭固的大军尽皆溃乱,直杀到天黑入夜,丁靖才停下攻击,而杨丑、眭固也退兵六十里扎寨,以避丁靖胜军锋芒。
取得首战大胜后,丁靖立即偃旗息鼓,令将士占据涅县城池,就地扎营防范,一面又令人再带招降书入杨丑、眭固二人军中。
杨丑、眭固接到丁靖招降书后,二人再次会于一帐,商讨对策。
“如今丁靖势大,吾等该当如何?”杨丑对着眭固问道。
眭固为人粗犷莽撞,不容他人威压,连忙大叫道:“丁靖狡诈,用斗将之名骗我军注意,却叫人从后面偷袭,如此小人怕他作甚!待明日重整旗鼓,我定要亲自取他首级。”
见眭固依旧老样子粗人一个,杨丑连忙摇头叹息,道:“去年冬日匈奴来犯,丁靖初至并州就能将匈奴挡住,甚至大破匈奴。如今他又占据河东,迁民数十万至并州,其已是虎步并州,怎能阻挡?”
“吾等不如携军投降,方可保住富贵性命!”杨丑继续说道,竟是有了投降丁靖的意愿。
眭固闻言大怒,拍案而起,骂道:“杨丑小儿,你胆小如鼠,怕那丁靖,我眭固可不似你!”
听到眭固话语,杨丑也是怒火攻心,反唇相讥道:“眭固匹夫,他日命丧丁靖之手,莫说吾没提醒你!”
言罢,杨丑立即拂手而去,眭固怎能让他安然离开,拔刀在手,趁势偷袭,将杨丑杀于账内。
眭固杀了杨丑后,立即带人收编杨丑部众,想要继续与丁靖对战。杨丑部众却是不愿归效眭固,更不想再和丁靖大军作战,纷纷逃离,就连眭固原有的部下都不少离他而去,有回归乡里的,有携众来投丁靖的。
如此情况,令眭固可谓恼怒不已,见听从他命令将士已没有多少,也只好带剩余军队退守大城上党,做最后的抵抗。
而丁靖这边,得知杨丑命丧眭固之手后,被俘虏的杨恶顿时视眭固为最大仇人,立即向丁靖投降效忠,只求丁靖能让他亲手杀掉眭固。
得了杨丑残部军队后,丁靖立即率领大军包围上党,也不急着攻打,而是让高顺另外带着大军,收复上党各县。
丁靖大军包围上党后,上党城内可谓人心惶惶,为了巩固城防,眭固强征壮丁每日修补增高城墙,一时间上党城内哀声四起、民不聊生。
此时,上党城内豪族世家会于一堂,竟是张扬之弟张伍率人商讨对策,自张扬死后,杨丑、眭固攻伐不断,强征郡内富户、世家粮草财物无数,引起了这些大族的深深不满。
如今丁靖兵锋压城,张伍便起了心思,纠结城内世家大族,买通眭固身边士卒。
一夜,眭固正于家中酣睡,张扬领着世家大族家兵与收买的士卒,一齐闯入眭固家中,尽杀眭固本人及全家,提着眭固人头放开城门,投降城外的丁靖。
丁靖立即领兵进入上党,如此之下,上党全境尽皆归丁靖所有,丁靖命高顺为上党太守,屯兵壶关提防冀州,又命张伍为上党县令,管理上党政务。
自此,整个并州全部归在丁靖麾下,丁靖成了并州真正的唯一领袖。
一时间丁靖威势大盛,并州之虎的名头也传遍南北,天下各地也开始关注起这个年纪轻轻的割据诸侯。
……
南阳,左将军府。
袁术收到丁靖全领并州的消息后,整个人大怒不已,口中骂道:“未冠小儿,也敢自领并州牧,纪灵何在?”
“末将在!”纪灵连忙出列拱手说道。
“吾派你带马步军三万,速速北上弘农入并州,务必擒拿丁靖小儿!”袁术下令道。
一旁主簿阎象却出列,拱手劝道:“主公,并州偏远,长途征伐于我军不利,且弘农靠近函谷、潼关,恐董卓出军阻截,而且今早孙坚携所部南走长沙,令我军麾下将去大半!当务之急,乃是稳固军势,再做图谋!”
袁术听闻,更加愤怒,大喝道:“孙坚怎敢背我而去!传令刘景生,务必截杀孙坚!”
不几日,孙坚途径荆州,遭到荆州大将黄祖埋伏,将士折损大半,身负数箭,若非长子孙策拼死相救,孙坚已经命丧埋伏圈。
自此孙坚身体每况日下,不久就死于军中,江东猛虎也自此陨落,令人扼腕。
孙坚一死,孙策兵马太少,已无法在荆襄立柱,只好带残余将士辗转回到袁术麾下,袁术见孙策来投,本欲将其斩杀,多亏昔日与孙坚有旧的人不少,纷纷劝阻,这才止住。
如此情况,天下尽皆盛传,南虎死,北虎生,一山岂容二虎存,西虎、北虎必相争!
这话中的南虎就是江东猛虎孙坚,北虎就是并州之虎丁靖,西虎就是虓虎吕布。吕布与丁靖有杀父之仇,二人必有一战,如此二虎相争之事,怎能不令世人期待。
(本章完)
第41章 去冀州
丁靖以大将高顺为主,猛将杨恶为副,领军一万屯驻壶关。
这下子冀州牧韩馥却着急了,以为丁靖要带大军攻伐冀州,立即命张郃为大将,程奂为参军,领马步军三万屯扎于武安城。
如此情况,也难怪韩馥紧张,壶关虽然不是什么大型雄关,但也是格外险峻,是连接并州和冀州的要隘。丁靖派兵占据此处,进可袭扰冀州腹地广平、常山一带,退可以牢守并州太行山一脉。
总而言之,丁靖屯大军于壶关,对于此时的韩馥而言简直就是如鲠在喉,怎能不坐立不安?
要知道韩馥虽然是冀州牧,可这若大的冀州却过半不属于他所有,平原、中山二郡被凶悍的公孙瓒占据,公孙瓒兵强马壮,韩馥可不敢和他动手。东面河间、渤海、乐陵、清河、安平四郡,归渤海太守袁绍掌控,袁绍是袁氏长子,而韩馥又是袁氏门徒,这层关系令韩馥也不敢对袁绍多说什么。西面中山郡、常山、赵郡又时常被黑山贼张燕袭扰,韩馥依旧无暇顾及。
这一来二去下,韩馥这个苦逼州牧,实际能够掌控的地盘只有巨鹿、广平、阳平三郡,手下军队统共加起来就只有马步五万,简直可怜的不行。
如今丁靖屯大军于壶关,虎视广平、常山二郡,韩馥要是再置之不理的话,那就真的再无立足之地了。
见冀州如此风声鹤唳,丁靖也万万没想到,连忙派信使至韩馥处,言称自己并无攻伐冀州的意思,只是想结盟冀州,共讨黑山军张燕。
说到这黑山军,却不是由张燕一人统领,原来自黑山军第一代首领张牛角中飞矢而死后,黑山军分化为几部。其中最大者为张燕部众,携流民二十余万,能战士卒二万余人。
除张燕外,黑山军还有杨凤、于毒、白绕、陶升等部,各自裹挟民众十数万,麾下兵卒亦各有万余。
黑山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因为人数众多,又依靠太行山脉,游击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诸地,危害巨大。之前上党分裂内乱,眭固脱离杨丑自立,这其中就有黑山军的支持。
可见黑山军对丁靖在并州的统治是有威胁和打击的,若是放任黑山军不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