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说上次仅仅是一小股士兵和大部分百姓在一块鼓捣出来的民变,尚可以压制,但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发展成为了兵变,事情就再也不可控制了。

李自成阴沉着脸,看着在座的百官,冷笑一声,问道:“诸位可有退敌之策?不!”摆了摆手,说道:“寡人不求退敌,只求能够控制住长安城的局面!”

说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回答,这让李自成更加懊悔自己当初错杀了宋献策。

如果那个足智多谋的军师现在还在,该多好啊?

“大王!”牛金星拱手,再次给李自成出了个注意:“大王,请恕微臣之言,如今朱常渊既然有此手段,恐怕万事休矣,若不是顾忌城中百姓,怕他早就在大王的行宫下雨了!”

李自成一想,身子不由得一抖,暗自点头,口中却哀叹一声,道:“如此奈何?”

“走吧!”这次是刘宗敏出来说话,“大哥,长安城咱不要了,咱们先去固原,若还不行,去宁夏,去甘肃!”言下之意,这里已经没法混了。

刘宗敏早年跟着李自成,一直喊他大哥,如今情势危急,一时口不择言,竟然喊出。

李自成也不会怪罪,点点头,说道:“今晚丑时,大开四面城门,城头鸣炮,同时驱赶城中的百姓和士兵涌进朱常渊大营,我等趁机而走吧!”

ps:晚安

第117章攻掠蒙古

当天夜里,李自成将城中的军用物资燃烧一空,驱十万大军与百姓入朱常渊军营,自己仅仅带着刘宗敏等百余骑兵渡过渭水,一路朝北方逃走。

而朱常渊,起初的时候以为是敌军偷袭营地,专门调来军队抵御,搞了半天才搞清楚对方原来是过来投诚的。

当即大笑将所有人接受,然后率领军队,正式进驻长安这个大明帝国的超级大都市。

虽然长安城中的物资不多,可是单单就此地的地理位置和城墙高度,就够朱常渊一觉笑着睡到天亮了。

至于追赶李自成,就没有必要了。

一旦陕西之地所有的难民变成有家可归,有粮食可以吃的普通百姓,任他李自成的本事再大,难道还能拉起队伍造反不成?

不可能的。

再说了,抓住了李自成又能怎样,送给崇祯皇帝邀功么?

第二天,从汉中将孔和调过来,训练在陕西的大军,又让破虏去汉中镇守,同时去收当地的税粮。

今年汉中早稻大丰收,在朱常渊的化肥和种子的作用下,每亩地达到了空前的六百公斤的产量,乐的当地农民合不拢嘴,收缴税粮格外顺利。

虽然距离袁隆平杂交水稻每亩地产量九百公斤的目标少了三分之一,给老科学家丢了脸,可是别忘了这是平行世界,而且是他第一次试种,能有这种产量已经算是不错了。

三百万亩地,整个汉中的早稻产量达到了空前的一百八十万吨,朱常渊收上来的税粮加上自己军队所种植的那些土地,所有的粮食加在一起差不多一百万吨。

就算是朱常渊收走了一百万吨,还给汉中的百姓剩下了八十万吨。

八十万吨什么概念,按照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米来算,足够三十万人吃十五年。所以,朱常渊对于他们的恩赐,可谓比天还大,同样。他们在缴纳税粮的时候也慷慨痛快。

要把这么多的粮食从汉中运送到渭水平原,太难。

按照一般人的做法,单靠人力和畜力走子午谷小道,八十万吨粮食运一年也不可能运送的完。

但朱常渊是谁。那可是有超级外挂傍身的,随便在汉中放一条巨轮,只需要汉中的军士将税粮撞到船上就可以啦。

这法子不但好,而且快,之前却是没有想到。

而且。还有一点更大的好处:朱常渊的巨轮可以不在水里航行,老子只要在旱地上建立一个支座,硬生生的将大货船往地上一放,尼玛原来只能装三万吨的船现在就是装十万吨也不是问题。

反正不用担心吃水深度不够的问题,至于荷载大了会不会将船体压坏,这点朱常渊压根都没考虑过。

粮食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便是解决种地招抚的事情了。

整个渭河平原上不知道有多少个大小城池,现在刚刚打下来一个长安,其余的若朱常渊一个个全部都去攻打。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攻下来,恐怕到时候别说种地,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剩下的这些城池,只能用招抚的措施来接收,不能用强。

而且,经过长安城一役,朱常渊相信,那些周边的大小城池中的士兵和守将,恐怕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一旦接到招降书,肯定也会同意投降。

毕竟,他们都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通过反抗谋取生路。又不是和大明帝国和官府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

果然如朱常渊所料,他的招降书发出去之后,很快便有人过来投降。

一日之后,高陵、三原、渭南、咸阳投降!

两日后,铜川、华县望风而降。

十日后,扶风、凤翔乃至宝鸡、潼关。送来降表。

半个月后,整个渭河平原,无论大小城池,全部兵不血刃的被朱常渊拿下。

至此,招抚陕西的事情算是完成了大半。

陕西之地,历史上比较富庶的地方只有三处,一是八百里秦川,可谓关中沃土;第二乃是汉中之地,有小江南美誉,第三,便是河套宁夏,古来便得“塞上江南”之称。

现在这三处富庶之地中最大的两块已经落入了朱常渊之手,而且手中有可以养活全陕西人一年的余粮,他就不信自己将手中的粮食分发给百姓之后,李自成之流还能募到士兵?

所以说,现在招抚陕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可是大半并不是全部,还要可持续发展,还要消除蝗灾,还有和干旱的天气对抗。

最重要的,让陕西数百万人有家可归,有田可种。

那么当下的任务也就来了。

第一件事:清点人数!

整个渭南平原上,共有难民一百二十万人,李自成留下的士兵三十万众。合计一百五十万人。

而且,整个渭南平原上难民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都是从山西各地跑过来就食的老百姓。

据朱常渊估计,难民的数量最终极有可能突破三百万甚至是四百万。可是他并不担心,手中有百万吨的粮食,即便来五百万人,也能够维持一年,甚至更多时间。

接下来的时间,汉中第二季庄稼开始播种,第二季种的是玉米,朱常渊尽其所能,从现代社会中运送来大量的玉米种子和肥料,只要不出现那种极端的恶劣天气,他相信今年的秋天肯定是个大收获。

至于长安城所在的渭水平原,就算了,有蝗灾,种了也是白种,朱常渊不费那个力气。

当然了,即便不种地,也不能让这一百多万人闲着,秋季的庄稼可以不种,但是现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冬小麦能够顺利种到田里去。

首先,要把李自成种的冬小麦收割掉,虽然没有多少,可是蚊子腿也是肉不是?

然后,开始准备为接下来的灭蝗工作做准备。

将长安以西的所有百姓抽空,全部迁徙填充到长安以东的平原上来。

众所周知,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面积极其广阔,又都是沃野,以长安为中心分为左右两半,西边的面积稍微小了一点点,东边的大了一点点,但是大体上不会差太多。

朱常渊之所以将整个长安以西的所有居民都迁徙到东部填充,是因为以他现在的实力,确实无法开发整个关中,能开发出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朱常渊这一点还是知道的,不然如果盲目开发,将整个渭水平原全部吞掉,那也消化不了,甚至最后还既有可能自食恶果。

好了,话不多说,所有难民到了东部之后,首先,截流!

当然是截住渭水,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部截流,而是在渭河中每隔一段修筑一道拦水坝,水坝的高度和正常年份河面的水高度差不多。

这样一来,干旱的陕西,水流量极小的渭水便被截断。

可也不是完全的截断,一旦被截住的水流积聚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溢流到下一个截流段,如此积聚之下,整个渭河中的水量便能够给恢复到往常正常的年份,而又不至于发生洪灾。

有水可以干什么?

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浇地灌溉,生活用水,可以局部改善恶劣环境。但这些并不是全部,水还有一样巨大的作用,可以灭蝗!

是的,你没看错,水确实可以灭蝗。

蝗虫的卵可以在干旱的土壤中大量的孵化,这也是蝗灾和旱灾相伴的最根本的原因,可是,如果把整个渭河平原的土地在蝗虫的虫卵孵化阶段全部浇湿会怎样?

那不用想就知道,蝗虫虫卵的孵化水平将恢复到正常的年份,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蝗灾了。不过,这些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蝗虫的卵已经孵化,而且现在,飞蝗已经漫天了。

飞就飞吧,反正秋粮老子不准备种植。

不过,还是要组织一下灭蝗。

昆虫都有趋光性,晚上在整个渭水沿岸点燃篝火,也能杀死不少。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有个最最重要的事:运送物资。

秋季虽然不种了,可冬小麦所需的种子、化肥,要弄过来。

大致算了一下,整个长安东部的土地大约有一千五百万亩,除去那些不能种植的,最少也能种植一千万亩。

一千万亩土地需要多少肥料,按照一亩地五十公斤来算,初期也需要五十万吨。

运输倒是不怕,大不了也就是十几船而已,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么大量的肥料,便是现代社会,人家的生产量也有限,需要提前甚至是提钱预定。

所以,期间朱常渊又回了一次现代社会,专门交代刘光购买种子和化肥的事情。

所有一切准备完毕,朱常渊又做了一件让整个天下都侧目的事情: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固原、掠地宁夏,将李自成吓得一口气跑到遥远的甘肃甚至更西面的地方,顿时陕西大定。

但着不是结局,结局是,朱常渊三十万大军越过黄河,突然出现在了蒙古草原上,大掠蒙古三千里,连破九部。

然后,驱赶无数牛马回到渭水!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其实这次远征,李自成神马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些掳掠过来的牛马,尼玛马上要耕种了,没有牛马这些大畜哪能行,总不能将整个陕西都弄拖拉机耕地吧?

第118章公海拍卖会

朱元璋在的时候,甚至后来的朱棣抑或是宣宗皇帝,都曾对蒙古实施了大规模的掠杀,打的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善战的民族生活不能自理。

可是自从明英宗之后,明代对于蒙古的战斗,基本上还都是维持在一个防守的地位,特别是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强大之后,蒙古更是和这个新兴的草原大哥眉来眼去,共同对大明帝国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近百年来,都是蒙古人以侵略者的姿态不停地骚扰大明帝国边境,何时见过大明攻打蒙古,而且把这头草原狼打的这么惨?

别说蒙古人想不通,就是大明帝国的自己人也想不清楚。

很多人简直就是瞎了铝钛合金的狗眼好不?

大明自己应付内乱和建虏尚且自顾不暇,从哪里搞来三十万大军,而且这还是在穷的饿的能掉渣的陕西之地?

很多朝臣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相信,内阁还在犹豫要不要核实一下然后再上报皇帝。杨嗣昌想想还是算了,直接呈报吧,皇帝手中有个牛逼的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什么事也瞒不住他好吧。

果然,奏疏刚刚送上去之后,皇帝看了并没有露出任何惊讶的表情,点了点头,说道:“朕一早也闻报,说朱常渊不但肃清了陕西大部,而且还率兵出击蒙古,北越黄河,大掠草原三千里,听上去真是大快人心呐。”

“朕以为常渊有功于社稷,当赏,可是朕又不知道如何赏赐,还请诸卿为我解难!”崇祯皇帝看似不急不慢的说了一句。

下面的群臣却心头巨震。

作为一个臣子,最怕的就是听到一句话,功高震主,功劳太大,大到皇帝赏无可赏的时候,也就是说明,这个人也就离死不远了。

如今皇帝突然对招抚陕西的朱常渊说这个话。是不是就是一种信号呢?

确实!

别说是皇帝,就算是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当皇帝,看到陕西变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也都会忧心忡忡。

朱常渊呐。那可是皇室宗亲,不世名将。

关键是,现在这货在陕西得尽民心,还手握三十万重兵,若是像先祖成祖皇帝朱棣一样再来一次靖难。结果会怎么样?

很难讲!

很多人认为朱常渊惹得皇帝震怒,乃是因为其势力太过强大的缘故,其实不然,而且,只有极少数人想到了皇帝震怒的真正原因。

最早征剿孙小凤,是因为孙小凤是盗匪,官府剿灭盗匪理所当然,后来破了张献忠,是因为张献忠就地造反,造反者人人可杀。并无可厚非。

陕西招降了罗汝才,那是分内之事,因为这货本来就是陕西招抚使,这件事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攻打李自成是因为情势所逼,不打他怎么招抚陕西。

可惜,北掠蒙古算什么事?

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挂钩的大事,就算你朱常渊要出兵,可为什么不请示朝廷?谁给你朱常渊出兵远征的权利?而且。掠夺后的物资账目明细为何不上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只此一条,就可以将朱常渊治罪,实实在在的拥兵自重之罪。

“朱常渊拥兵自重。臣以为,可着人捉拿,回京问罪!”

一名御史秉着自己的职责,张口就弹劾。

大明帝国就有这个传统,管你麻痹有没有证据,先弹劾了再说。

不过。崇祯听了这个建议之后,动也没有动,也没有任何表示。

这个御史对于上意一知半解,便开口妄言,实在是愚蠢之极。

捉拿朱常渊问罪,你脑子锈透了吧?人家手中可是有三十万大军,又稳坐陕西,比之过去令朝廷谈之色变的李自成尚且还强几分。

过去直接拿人不是治罪,而是逼反!

此时,刘遵宪没动,杨嗣昌没说话,姜逢元、薛国观等一众大员没有一个开口,因为他们很清楚,皇帝这么问,并不是想要将朱常渊立即捉拿归案,而是问该如何消灭这个有可能演化成另一个熊文灿的超级势力。

如果能够和平的将陕西接过来正好,那样两方都好说话,如果不能,那大明朝马上就会面临另一个超级**包。

这个**包,很有可能将大明江山推倒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陛下!”左都御史商周祚出列,双手持笏朝崇祯跪拜,说道:“朱常渊虽然于社稷有微薄军功,陛下对其的赏赐已然丰厚,不但封侯拜爵,还御赐皇叔称号,为陛下荡平四海,本是臣子本分,常渊定是感恩于陛下皇恩浩荡,才如此尽心尽力。”

商周祚表面上是这么说,实际上是告诉崇祯,你老人家别疑神疑鬼的,人家朱常渊这么做并不一定是拥兵自重,还有可能是真心为了朝廷。

“陛下!”杨嗣昌也出列,道:“常渊此次再立大功,臣以为,应让其巡抚陕西之地,如此赏赐,其必无怨言。”

“还有,臣本来总督陕西三边军事,前者因为军务缠身,是以无暇西顾,才令常渊代管,如今洪承畴督师蓟辽,辽东局势趋于稳定,臣也可走马赴任了,还请陛下准臣前往。”

二人这么一说,崇祯的脸色好多了。

朱常渊不是将陕西大部分都平定了么,那好,军权请交出来。杨嗣昌前去陕西交接,应该问题不大。

同时,再给朱常渊封个大官,算是抚慰一番。

这也算是一种交易吧。

“内阁拟旨,擢朱常渊为陕西巡抚,命其抚慰陕西战后诸事,御赐封号大明皇叔,赏黄金千两,加一品侯号曰日月,四爪龙袍一件,另赐其夫人孝和郡主一品诰命夫人!”

崇祯一口气说完,下面的人磕头跪地,山呼万岁。

说了这么久,给予的都是一些虚名和不实用的东西,对于朱常渊来说,最有价值的可能是那一千两黄金了。

不过,混了这么久了,终于可以脱掉神候这层皮了,从今以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皇叔,日月神侯。

“卧槽!”半个月之后,远在陕西的朱常渊接到圣旨之后,惊讶的口吐一句脏话,捧着那明黄色的龙袍,摇来摇去,看着曹化淳问道:“曹公,你莫要欺我,你确定这玩意是皇帝赏赐给在下的?这尼玛可是龙袍啊!”

“是的!”曹化淳笑的脸上菊花灿烂,他和朱常渊比较熟,也不客气,直接就坐在了椅子上,说道:“这个可是圣旨,老奴怎敢不尊。”

说完,又呵呵一笑,道:“咱家与皇叔您是啥交情,我就算坑谁也不能坑你不是?”

好吧,可能大明朝的官员还真可以身穿龙袍吧?

朱常渊反正不了解历史,皇帝御赐的东西拿着就是,再说了,这圣旨上也记载着呢,应该是错不了。

“曹公进来气色好了不少啊。”朱常渊看着这货脸色红润的样子,气色好像比去年在东江镇皮岛第一次见他的时候还好。

“那可不?”曹化淳兰花指一扬,捋捋头发,笑着说道:“自从你常渊在京城开了一家保和堂医馆,咱家可是经常去疗养,这身子上的毛病一来二去竟然真给我治好了,真是,名不虚传呐!”

朱常渊一脸便秘的表情,苦着脸说道:“曹公何以得知那家医院是本将所开?”

“废话!”曹化淳道:“不但那家医院,就是那家阿九商行也是你朱常渊的手笔吧?怎能瞒得了咱家?”

“咱家无论是在你店里买东西还是在你保和堂看病,可一次账也没赖过啊。”

朱常渊慨叹一声,道:“这么说来,陛下和百官,也都知道了。”

“你以为能瞒得住么?”曹化淳反问。

朱常渊摇摇头,确实瞒不住。

算了,反正也不是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无非皇帝老儿知道自己手里很有钱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同曹化淳一起来到陕西的,还有三边总督兼兵部尚书杨嗣昌。

他是来接收陕西军务的。

本来杨嗣昌还以为这次军务交接的过程肯定困难重重,朱常渊要提出一系列的苛刻条件,甚至于不肯交出兵权。

然而,事情不但出乎了他杨嗣昌的意料,甚至也出乎了整个朝廷的意料之外。

朱常渊得知了这货的来意之后,二话不说,三十万军的军权全部交给了他,而且还并送了一年的军粮。

这件事搞得杨嗣昌心里极其愧疚,暗道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后又将朱常渊的所作所为一一上报朝廷。

崇祯皇帝接到奏报以后,也不禁感慨,说道:“是朕,无端猜疑皇叔了!朱常渊,真忠臣也!”

当然,对于皇帝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里踏实了,高兴了,开心了,陕西这块窟窿终于也有个结果了。

朱常渊将手底下三十万大军交付给了杨嗣昌,杨嗣昌也不给朱常渊添麻烦,将其中十万精兵填充辽东,留下二十万分守三边重镇与陕西各地。

不过,朱常渊可没傻到把自己的两百骑兵交给杨嗣昌,现在,他的骑兵已经没有了,二百人全部转业,或成了渭水平原上某一小县城的县官,或成了水利、农田等方面的专家,协助朱常渊治理陕西。

而朱常渊自己,又回到了现代社会,因为实在是太忙了,公海拍卖会要开始了,为了防止发生什么乱子,他的亲自坐镇。

ps:晚安,不好意思兄弟们,刚刚出去陪领导喝酒,回来晚了点,让大家久等了,不好意思。。。

第119章私下交易

时光荏苒。

在陕西待了这么长时间,又是打李自成,又是安抚灾民,又是攻击蒙古等等,所有的事情忙完,已经是阳历八月份了。

距离冬小麦的种植之期,也只有堪堪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还需要不断的往平行世界运送种子、化肥和农药。都是以万吨为单位的运送,所以工作量还真是大。

而且,这还只是陕西的事情,日月岛上的事情更多。

朱常渊先穿越回到日月岛,又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耿仲明远征回来了。

耿仲明这次不但远征扶桑大获全胜,从岛上掳掠过来数以万计的年轻妇女,还率军试探性的攻进了岛国内部,哪知道岛国的军事力量不堪一击,奇袭之下直入东京外围天皇的一处行宫,更是将里面的一应珍宝掳掠干净。

后来小日本调来大军围攻,耿仲明才不得已退去,但是有了朱常渊送给他的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超级轮船,耿仲明这货反而没有回来,而是掉头往南,一路过去,又再次洗劫了琉球国、吕宋诸岛,才拍拍屁股回到日月岛。

反正轮船上本来就有一间很大的冷冻室,可以装载足够的食物,这点让远航的将士非常放心。

所以,这次远征军带回来的女人中,不但有扶桑娘们,还有琉球的女子、菲律宾的女佣,加在一块足足有两万多人。

这下,足够岛上的男人消化了,恐怕还会略有剩余。

朱常渊一回到岛上,第一时间就将这些少女分发下去,每一个岛上的居民都可以另一个回去,当然了,他还专门挑了二百多个水灵漂亮的,储存起来留给为日月岛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二百铁骑。

当天晚上,整个日月岛上无数幽怨的女人痛哭流涕,悲伤不已。然而。同样,岛上所有的居民都高兴快活的如鱼得水,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的快乐。

将所有的女人安排完毕,让朱常宁专门安排人将这些外籍女子集合起来。送到成人学院里学习汉语,认识汉字,进行同化教育。

之前第一次被耿仲明掠来的女人,分配给士兵以后,也都是心中不情愿。可是在日月岛上居住了半年之后,她们就心甘情愿了,这里不但丰衣足食,生活品质优良,而且没有压迫,不用担心自己的小命随时被人剥夺。

现在,即便让她们自己选择,恐怕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选择继续留在岛上,而不是回扶桑老家去。

所以,朱常渊并不担心现在这些妇女的怨恨。他心里明白,用不了多久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时间解决。

褒奖了一阵耿仲明和孙二楞之后,朱常渊给二人了实打实的好处,发奖金!

这在日月岛上面来说还是第一次,其中耿仲明被朱常渊奖赏了两千元钞票,孙二楞也得到了一千。

这可是一大笔钱,在日月岛来说一元钞票可是相当于一两银子呢!

这件事弄完之后,严宏又过来单独汇报工作。

“君侯,岛上有个要紧的事需要解决。”严宏严大政务跑到朱常渊的面前,开口直接提出了一个又要花大钱的事情:电不够用了。

之前的时候。电力还有剩余,可是最近半年岛上的人口明显增加,民用电也随着增加,再说了。宾馆、酒店、商铺、学堂,哪一样能够离开电力?还有碎石场、混凝土拌合站和那个半吊子的水泥厂,个个都不省心。

现在白天还好,一到晚上用电高峰,这些电力便不够用了。

没办法,只能再去运送发电机过来了。尼玛,全是用钱的地方,老子化肥的钱还不够呢,又给我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转念一想,马老板不是吵着要黄金么,没钱只能从他那里想办法了!

“上次让你私下里联系几个信用较好的大老板,谈用黄金兑换钞票的事情,谈的怎么样了?”朱常渊问道。

“属下联系过了。”严宏道:“他们也都愿意,估计大约能兑换五十万两左右!”

“五十万两黄金,这么多?”

朱常渊没想到这些大商人竟然如此多的黄金。

“不!”严宏无情的摇了摇头,道:“不是,是五十万两白银的黄金量,也就是五十万钞票。”

“哦!”

这下朱常渊懂了。

这些富商巨贾,每一个的家底都不止五十万两黄金,不过,他们手上持有的多数不是什么金子,而是白花花的银子,金子这种东西,在当时的市场上虽然不像现在流通量这么小,可是也不多,且金子交易没有白银和铜钱方便,即便是富商,储存的也有限。

按照明末的金银兑换1:8的比例来说,五十万钞票大概能够兑换六万二千五百两,折合成现代社会的重量,还不到两吨半。

这些金子弄回到现代社会虽然够他兑换四五个亿甚至还能多一点,可是也不怎么够用,要知道陕西渭河平原上那一千万亩地,光化肥就需要十几个亿,还有种子农药呢?还有大量的农用机械呢,还有风力发电机组呢?

关键是日月岛要大规模发展,各种工厂要开发啊,不能单靠自己从现代社会运输啊。

“好吧,有总比没有好,事情需要一步步的来!”

朱常渊站起来,对严宏说道:“大政务不要着急,电力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你先安排那些商人来见本将军!”

“是!”

在严宏的安排下,朱常渊与那些大富商人见了面,朱常渊连哄带骗,最后甚至将钞票兑换的比例降低到一比十的低价,才从那些商人的口袋里掏出了三吨黄金。

总算比预期要好一些。

先把正事处理完毕,余下的事情就懒得管了,甚至朱常宁过来报送移民政策,也被朱常渊推了出去,说道:“这些规章制度本来就是大政务你的职责,就不要在麻烦本将了,我只看结果,不论过程。但是要遵循一项原则,条件要高,进来的人要身家清白,免得奸细进来。”

朱常宁还是不明白朱常渊的意思。

常渊有简单的说了一句:“就是说。想要移民咱们日月岛也可以,第一要有钱,金子银子都不好使,必须是钞票;至于第二,不能给岛上添乱。”

打发走朱常宁。终于可以干自己的事情了。

不过,在安慰两个夫人之前,还是先去酒店看一眼比较放心。拉娜和毓敏都没事,毕竟是自己的正牌夫人,在岛上的地位极高,一般不用担心,可是那个波多,叫什么名字来着,就不一样了。

走进酒店以后,一打听才知道自己金屋中藏的那个娇已经没有了。询问了一下酒店的老板,顿时尴尬不已。

原来那个长得很像波多野结衣名字叫做井上花凉的扶桑女人已经被人接走了,而且,接走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两位夫人:拉娜和毓敏。

真是天大的讽刺。

好不容易背着两个夫人偷了一回腥,还被发现了,而且小三还被接到家里面去了,你说这事办的,尴尬不尴尬?

唉,尴尬也的回家啊!

低着头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回到自己的行宫。可是转念一想,尼玛这是在古代,老子是家里的老爷,而且还是朝廷赐封的一品日月神侯。我怕个鸟!

一路雄纠纠气昂昂的走上小木楼,看到温柔美丽的两位妻子,故意板着一副面孔,倒叫拉娜和毓敏一阵恐慌。

“夫君!”

二人同时躬身行礼,然后,毓敏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忧心忡忡的。是碰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了么?”

“没事,本将在酒店里收留了一名扶桑女子,不知为何被人窃走,我正为这件事生气?”

“啊?”拉娜和毓敏二人相视看了一眼,突然有种弄巧成拙的感觉,齐声答道:“妾身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