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名侦探-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举动顿时吓了几人一跳。

    “大人,您这是为何,卑职等万万承受不起啊!”康旭忙道。

    “这段时日,辛苦你们在暗中搜集杨国忠之罪证。”李沧海道。

    常风道:“大人,这些都是俺们分内之事,您如此客气,却是折煞我等了。”

    薛萱见李沧海脸色有异,便问道:“沧海,难道此番没能扳倒杨国忠吗?”

    李沧海叹了口气,道:“本以为能借着长生不老药一事,将杨国忠扳倒,没想到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愣了起来。

    康旭难以置信地道:“大人,我们搜集了这许多杨国忠所做恶事之证据,难道还不能将其定罪吗?”

 第七百九十二章 决意退隐

    “沧海,究竟在朝堂之上发生了何事?”薛萱忙问道。

    李沧海摇了摇头,稍作沉思之后,便将事情经过对几人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几人怒火中烧,险些跳了起来。

    “面对如此之多的罪证,还能对杨国忠网开一面,真是个糊涂皇帝!”常风暴跳如雷,怒声骂道。

    小五吓了一跳,忙小声提醒道:“常大哥,连皇帝都敢骂,你不想活了啊?”

    “如此糊涂的皇帝,骂了又如何?我看这朝廷**,民不聊生,根本就不是那些贪官污吏之错,这错便错在皇帝身上!”常风怒道。

    康旭皱眉道:“大人,依您所说,圣上之所以放过杨国忠,全是因为杨贵妃为其求情?难道,圣上连长生之事也不在意?”

    “圣上之所以命我找寻长生不老药,便是想与杨贵妃永生永世在一起。但若是杨贵妃以死相逼,圣上也不会独自长生。”李沧海淡淡地道。

    “糊涂啊!这皇帝可真他娘的糊涂!简直就是个大大的昏君!”常风使劲捶了下拳头,恨恨地骂道。

    薛萱秀眉紧蹙地道:“沧海,事到如今,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李沧海平静地道:“我已向圣上提出辞官,天亮之后,便会离开长安。”

    此言一出,几人顿时如遭雷击。

    “大人……您说什么?您要辞官归隐?”小五瞪大双眼,吃惊地问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

    “为何?大人,您为何要辞官?”小五急声问道。

    康旭眉头拧成了一团,沉声道:“大人,如今正是对付杨国忠的最佳时机,虽说此番失利,但只要我等继续调查杨国忠,必会将其扳倒,您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选择辞官?如此一来,咱们往昔努力,岂不是全部付之东流?”

    “这是圣上之意,非你我所能扭转。”李沧海道。

    “圣上……圣上为何要让您辞官?”小五难以置信地问道。

    李沧海叹了口气,道:“原因就不要深究了,总之,天亮之后,我会离开长安。从此以后,世间再不会有李沧海三个字。”

    康旭三人闻言,突然对着李沧海跪了下去。

    “大人,您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李沧海扶起三人,道:“辞官归隐只是我一人,你们前途广阔,没必要跟着我,从此隐姓埋名,无人问津。”

    常风泣泪道:“大人,俺常风是个粗人,但也知道知恩图报。您替俺小妹洗刷了冤屈,给俺报了仇,从那时起俺就决定永远追随大人!俺不在乎名声,大人去哪,俺就去哪!”

    “小五也是!小五是大人的学生,大人去哪,小五也去哪!”

    “公子,我自幼便是您的书童,您去哪里,阿旭也会紧随。”

    ……

    李沧海眼眶之中泛起泪光,他深吸了口气,道:“有你们这番话,我便心满意足了。不过,你们不能跟着我辞官归隐,你们还有更为重要之事要做。”

    “大人,您说吧!您有何吩咐,俺们就是豁出性命也会完成!”常风擦着眼泪道。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扳倒杨国忠,而是应对安禄山造反之事。安禄山暗中招兵买马,但圣上却认定他不会造反,对防御之事毫不在意。我已与建宁王商议,由建宁王在暗中联络朝中忠臣良将,做好应对叛军之举,我要你们留下来帮助建宁王!”李沧海正色道。

    “如此昏庸的皇帝,与如此无能的朝廷,还护他作甚?就让安禄山打进长安便是了!”常风气呼呼地道。

    李沧海眉头微皱,沉声道:“安禄山造反,大唐百姓将会陷入战火。若是不提前早作准备,大唐势必生灵涂炭!我在乎的并非是朝廷,而是天下百姓!这是我最后一次对你们下令,我希望你们能够答应我!”

    三人对视了一眼,纷纷对李沧海行礼道:“卑职遵命!”

    “大人,您辞官之后,又有何打算?我们又该如何去找您?”常风问道。

    “我会在华山之上,关注局势。若有难处,你们可至华山寻我。”李沧海说道。

    三人躬身应是,虽有些不舍,但也无可奈何,便纷纷退去,给李沧海收拾东西。

    天亮之时,常风牵来一辆马车。

    李沧海收拾好东西,便和薛萱一起乘坐马车离开了府邸。

    长安城外,十里亭。

    一名带着斗篷的中年男子站在亭中,似乎在等着什么。

    李沧海驾车来到十里亭,便和薛萱走了进去。

    那男子见两人前来,便迎了上去。

    “李大人,老朽在此等候多时了。”

    李沧海抱拳行礼,道:“有劳阁下前来。”

    “沧海,他是何人?”薛萱看着那男子,疑惑地问道。

    李沧海淡然一笑,道:“他便是你一直在找寻之人。”

    男子笑了笑,随即摘下斗笠。

    薛萱见状,顿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孙叔叔?真的是你?”薛萱兴奋地道。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薛萱口中的孙叔叔,十二金仙之中的‘惧留孙’。

    “孙叔叔,你这些年都去哪了?”薛萱不解地问道。

    惧留孙微微一笑,道:“这些年,我奉太白先生与太子之令潜入杨国忠身边,在暗中搜集他之各种罪证。只因此乃机密之事,是以未曾告知于你。只是,这些年没见,当年的小萱儿,如今已经成为亭亭玉立的大美人了啊!”

    “你一直潜伏在杨国忠身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与沧海又是如何认识的?”薛萱更加疑惑。

    惧留孙淡然一笑,随即将事情经过对薛萱说了一遍。

    原来,当年惧留孙护送张九龄回故居时,李太白便猜到继李林甫之后,杨国忠同样会是一大奸臣。

    为了对付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他便与太子李亨商议制定下了计划,并让惧留孙潜入杨国忠身边,暗中搜集其罪证。

    只是,杨国忠为人狡猾谨慎,对半路上加入其组织的惧留孙依旧抱有怀疑,是以从未真正信任。

    直到后来,惧留孙取得了其信任,杨国忠便派其跟踪李沧海,夺取长生不老药。

    惧留孙事先赶到了守陵村,并伪装成了章老汉。

    李沧海起初并未察觉他之身份,但在他带领众人找到始皇陵的前一夜,惧留孙暗中与他联系,并将自己身份告知了他。

    李沧海这才将计就计,打算以长生不老药为窃,来给杨国忠致命一击。

 第七百九十三章 深藏身与名 (大结局)

    为了不让杨国忠看穿其中破绽,李沧海与狄晴,惧留孙三人一起演了一出苦肉计。

    惧留孙对狄晴出手,虽说将她打至重伤,但并未真正伤其心脉。

    何况,在让燕南飞等人护送狄晴回到华山之时,她便吃了解药,是以并无性命之忧。

    回到长安城之后,惧留孙便将服食方法等注意事项故意透露给杨国忠,这才有了后面所发生之事。

    只是,按照他们之前设想,面对如此之多的罪证,杨国忠即便是不死,也要发配充军。

    可没想到,李隆基竟然看在杨贵妃的面子上,竟然对他网开一面。

    可以说,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却没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太子殿下对此事有何看法?”李沧海问道。

    惧留孙叹了口气,道:“圣上此举着实令人难以理解,不仅没有重办杨国忠,反倒将你罢官。面对如此之多的证据,杨国忠都能逃过一劫,想要再对付他,就更加困难了。太子殿下如今也在头疼此事。”

    李沧海低头沉思了片刻,他回想了一下前世所知,淡然地道:“我相信太子殿下一定有办法对付杨国忠。不过,有一件事,我想请你替我转告太子殿下,务必留意安禄山!”

    惧留孙点了点头:“此事,我会转告殿下。但不知你日后将何去何从?”

    李沧海眯着眼睛,淡淡地道:“天地之大,随遇而安吧!”

    三人又说了一些话,惧留孙便告辞离去。

    李沧海和薛萱则继续上路,朝着华山而去。

    转眼间,李沧海便在华山上度过了两年光景。

    这两年,李沧海始终都在华山上诵经悟道,从未离开过华山。

    但他对天下大势,却始终牵挂于心。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从范阳联合突厥,室韦,契丹等国,组成二十万大军,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造反。

    安史之乱正式爆发。

    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安禄山大军便攻占了洛阳,次年攻入长安,玄宗仓皇出逃。

    后至马嵬驿,太子李亨等人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等一干奸臣,并让高力士缢杀杨贵妃。

    太子李亨于灵武自行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并以建宁王李倓,郭子仪等人为将,进行平叛。

    李沧海虽身在华山,但对战事却始终有所关注。

    而李倓在遇到叛军阻碍之时,也时常派人前来华山求教。

    秦鹤与狄恨天等人终于幡然醒悟,带领‘逆鳞玄武’抵抗叛军。

    中原武林,甚至地鼠门也纷纷联手,与朝廷一起,共抗叛军。

    而李沧海则动用了自己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帮助朝廷进行平叛。

    他让康旭带着自己的令牌,前去秦岭,让张悬命带领门人出山,给平叛大军疗伤。又重启沉寂百年的‘号令**’,召诸子百家之遗脉共赴国难。

    安史之乱第四年,朝廷与叛军之间的战争陷入胶着之时,李沧海更是以新罗摄政王之身份,让新罗出兵五万,解了太原之围。

    次年,国库空虚,军心涣散,李沧海更是直接开启‘武皇宝藏’,并让雁南飞等人以大秦所遗留的九天冶炼术锻冶兵器。

    在平叛期间,一名用兵如神的儒将横空出世,而那人正是当年李沧海在扬州遇到的秀士李光弼。

    李光弼凭借李沧海送于他的卫公兵法,以及李沧海在两卷《武皇行旅图》中藏着的《江山社稷图》,成为名震天下的大将,令叛军闻风丧胆,成为平叛主力。

    历时十余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大唐获胜而告终。

    双方战死数十万人,百姓更是流离失所,而大唐也由盛转衰。

    作为自后世而来的李沧海,这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改变历史,自己不过是个历史的经历者。

    唯一庆幸的是,尽自己所能,将伤害降至最低。

    天下大乱,不是靠他一人便可扭转。

    但若不是他在背后提供帮助,大唐朝廷想要平叛,也绝非易事。

    值得庆幸的是,大唐虽连年战乱,但那些遭受蝗灾肆虐之地,却慢慢恢复了生机。

    由李沧海在山桑县所遗留的应付蝗灾的方法颇见成效,继而推广至中原各处,流离失所的百姓也纷纷回转家乡,大唐社会也逐渐趋于稳定。

    不过,李沧海也始终遵守着与李隆基之间的约定。

    李沧海这三个字,从此再没有在世间出现过。

    宝应二年,安史叛逆被彻底清剿的这年。

    一座大船自扬州出发,朝着朝阳升起的东海,缓缓而去。

    李沧海站在船头之上,身旁站着两名美若天仙的靓丽女子。

    “沧海,你真的打算从此以后不再踏足中原了吗?”破有些成熟韵味的狄晴看着李沧海,温柔地问道。

    李沧海平静地点了点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而我的使命,不是阻止浩劫,而是给阻止浩劫之人提供帮助。而今,浩劫已止,我之使命也已完成。”

    “你不想家吗?”狄晴犹豫了下,接着问道。

    李沧海笑了笑,道:“我本孑然一身来此世间,无牵无挂,又有何想念?何况有你们在的地方,便是家之所在。只是,又要辛苦你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了。”

    狄晴和薛萱莞尔一笑,薛萱眼中无限柔情地道:“只要咱们在一起,再清贫的日子,又有何妨?”

    李沧海眼中露出无限柔情,轻轻将两人搂在了怀中,在她们额头上各自亲吻了一下。

    这时,两名五六岁的稚童嬉笑打闹着从船舱里跑了出来,钻进了李沧海的怀里。

    “爹爹,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啊?”那稚童眨巴着眼睛问道。

    “去一个无人能找到的世外仙岛,你们的琳琳姑姑与婉玉姑姑都在那里呢!”

    “那里好不好玩啊?”

    “当然好玩了,那岛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会飞的蜈蚣,还有房屋一般大的蘑菇……。”

    “我要吃蘑菇,我要吃蘑菇……!”

    “哈哈,好,等到了岛上,爹爹就带你们去摘蘑菇!”

    ……【 http://。c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