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军神(卷风)-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就能一家子,在这座全新的城池里,开开心心的过年了!”

“大人这话就不对了!”

刘涚的话音才落,那老张头顿时就皱起眉头反驳,倒是引来一些工匠们的不满,纷纷指责老张头,要他说个清楚,刘涚究竟哪里不对了。

“大人给我们双倍薪水,那是恩赐,怎么能说是引诱呢?要说我们这些手艺人,别说是这辈子,祖祖辈辈又有几个能得到重视的?又有几个能够依靠手艺,过上好生活的?如今大人开给我们的工钱已经够高了,现在又给我们十天的双倍工钱,这样的好事,我们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谁要是说大人不对,我老张头第一个不服!”

“对,老张头说的对,像大人这样的好官,全天下就这么一个了!嘿,我也是想将来能够在这里购买一栋宅子,看来今年春节真是应该辛苦一下,等到明年城修好了,还怕不能开开心心的过个节?”

又有人应和老张头的话,如此一来,倒是一些原本想回家的工匠,心思动摇起来。

第392章凭良心,凝国魂(下)

第392章凭良心,凝国魂(下)

大年三十,又是一个好天气。

在四川盆地这种地方,年三十的时候出大太阳也是难得一见,大多数时候,会下雨。

刘家庄的城池,如今已是初见规模,虽说是大年三十,但天明上工的时候,工地上仍旧人声鼎沸,这种景象,跟天上红彤彤的太阳一般,难得一见。

刘涚也是早早就起来,带着杨再兴和柴胡晨练,附带着还将小刘越也锻炼了一番,随后就带上杨再兴、柴胡和小玉一起去工地,当然,吴安邦那批亲卫是绝对不会放刘涚单独行动。

“大人,大人。”

一到工地,此起彼伏的声音就让刘涚应接不暇,要说如今这工地上的工匠,对刘涚的尊敬当真是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不仅仅是因为刘涚掌控益州府,更重要的,还是刘涚那种这个时代不具备的上位者气质。

就好像今日,刘涚当初承诺晚上一起过年,但却早早就来了工地,不仅自己来,还将杨再兴这个被大家认定是“世子”般的年轻人带来,中午的时候,竟然还是跟大家一起吃工地上的餐饭,“同甘共苦”四个字,体现的倒是淋漓尽致。

等到晚上的时候,刘家军里专门负责安排将士伙食的部门,就开始将一挑挑的餐饭,直接送到工地上来,围着点燃的篝火,一场盛大的团年饭,当真就在这工地上开始了。

参加这场团年饭的人,不仅有工地上的工人,刘家军当中没有家属在刘家庄的士兵,刘涚全家以及部分将领的家属,都一起来到工地,参加这次史无前例的“军民联欢”。

身为真正的主人家,刘涚提着一坛好久,挨着桌子的去敬酒,一坛喝光又是一坛,直到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喝醉了,当真是醉的不省人事,任谁呼喊都无济于事,一觉,就睡到了大年初一天光。

这种事情,发生在刘涚身上当真少见,就连刘涚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身为一名职业军人,竟然也会有如此松懈的时候?

不过高玉娘和安娜倒是很理解刘涚,这个时代当妻子的,也很少像后世那样,对男人的事情诸多管束,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刘家庄都沉浸在春节的喧嚣之中,而城池的施工,进度也没有拖延,虽说还是走了一部分人,但速度竟然还有所提高。

南宋朝廷虽说对巴蜀的情况一再的遮掩,但如此重大的事情又岂会遮掩的住,很快的,岳家军里好些人也都知道了,比如高宠,岳云这些人。

刘涚从金弹子手中夺来的大锤,被他托人送到了岳家军,岳云的手中,不过刘涚却是以杨再兴的名义来做的,毕竟两个孩子年纪相仿,相互之间也多有书信沟通,算起来两人又都是高宠的徒弟,共同语言较多。

这些天,岳云对这双伪齐皇帝的御用大锤是越来越顺手,大年初十这天,岳云一大早又去拜见高宠,却看见高宠脸色有些阴郁。

“高叔,怎么了?”

“应祥啊,我都说了,不用天天来请安,你这孩子真是。”看见岳云,高宠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始终不承认岳云是自己的徒弟,虽说两人有师徒之实,但因为岳云的身份比较特殊,高宠不便正式收徒,即便如此,岳云还是以徒弟自居。

“高叔,这是应祥该做的。是了,昨日里应祥听到一个传闻,不知道高叔是否知晓?”

岳云少年老成,跟岳飞小时候却是大不相同,他上阵杀敌的早,故而心志成熟的也早。

刚刚看见高宠的脸色,心中就猜到几分。

“唉,其实你拿到金弹子大锤的时候,我就已经设想到这种可能了,也没什么惊讶,只是觉得有些为难罢了!”

“为难,高叔何事为难呢?如今朝廷并没有就此事作出决定,应祥倒是觉得,这样也不错呢!”

“啊?应祥你竟然觉着这样不错?怎么,难道元帅也是这般心思?”

“我爹那个人,高叔你是知道的,昨夜里就发火了,说枉他当初还认为刘涚是个人才,殊不料却是个****!如今他是分身乏术,否者定要亲自提兵,却好好的教训教训刘涚!”岳云摇了摇头,很显然,他并不看好自家父亲的言行。

身为岳家军中一员,岳云自然是不会认为自家兵马不行,但是刘涚三百败十万的战绩摆在那儿,即便岳云心中再自负,也不敢说岳家军就有这般的战力!况且,还有高宠和杨再兴这样一层关系,若岳飞真是要对巴蜀用兵,岳云自觉会非常为难。

高宠心头同样是矛盾不已。

他早就知道,刘涚有不臣之心。若是刘涚只顾自家野心,那高宠定然会义不容辞的站出来阻止,但正是因为他明白刘涚这个人,所以才会觉着矛盾。

“高叔,应祥听说,在益州府里,人们见了刘涚不用跪拜,不兴官贵民贱,只认律法二字,此事可为真?”

“怎么,元帅那里收到的消息,你还怀疑不成?”

“倒不是说怀疑,只是觉着有些不可思议吧了,如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刘涚何必大动干戈,冒诛九族的风险,跟朝廷对抗呢?这样一来,他又有什么好处?”岳云一面说,一面摇头。这个问题,昨夜里他跟张宪两个也是聊到半夜,却始终得不出个结果了。

张宪倒是认为,弄不好这就是刘涚放出来的烟雾,想利用这个谎言来收拢人心,等到来日若真是能够平定天下,到时候刘涚照旧要登基当皇帝,那时候,一切又会恢复原样。

对张宪的这种言论,岳云心中却不是完全赞同。他对刘涚的了解不多,可是他跟杨再兴之间的关系却不错,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从杨再兴身上,岳云多多少少可以感受到刘涚为人处世的风格。

“刘涚此人,性格虽谈不上直爽,但向来不喜欢虚言,我要是说,他其实真是不想当什么帝王,应祥你恐怕是不会相信吧?”说起刘涚,高宠也不知道怎样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在他看来,刘涚若是愿意为朝廷效力的话,兴许如今天下大势又大不相同。

不过他也清楚刘涚的性格,在朝廷这种框架之下,定然是大志难抒,心情郁郁。

“我还是相信高叔的,唉,可惜了,大家不能并肩作战,当真是可惜!前些日子才拿到再兴送我的大锤,我却是一点表示都没有,汗颜,真真是汗颜啊!”说着话,岳云又是一阵的摇头,“那刘涚的心思,高叔,你能不能跟我说说?”

“这个怎么说呢?自从当初刘涚救了小妹,千里迢迢的到我高家庄开始,我就一直觉得,此人绝不简单。想当初,他虽然擅长技击搏杀,但在武功方面却几乎谈不上造诣,基础的吐纳功夫,还是小妹传授给他,因此他还差点被我家老爷子给杀了呢!”

“啊?还有此事啊?”

“那是自然,不过随着他完成老爷子的几个任务,加上清虚散人及王重阳的点拨之后,功夫倒是日渐增长,如今恐怕已不弱于我,说起来,刘涚当真是个学武的天才,就说那完颜真珠儿,堂堂普风的亲传弟子,一身功夫出众,如今也不是刘涚的敌手,像刘涚这样的成年之后才开始打基础,却能修到如此程度,也是个异数!”

高宠言出感慨,却不知刘涚在武学方面之所以能够有今日之成就,一个是自家的天赋悟性以及刻苦,另外一个则是机缘巧合之下,那毒蛟之命成全了他,若非没有那秦朝藏兵洞的毒蛟,刘涚未必就能胜的过金弹子,更不用说武功修为一日千里的提高。

“有本事,又有心胸,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平凡。应祥啊,刘涚曾经跟我说过,一个国家,若是想千秋万载,将希望寄托在一家人身上,是不可能的!古往今来,多少圣贤皇帝都难以避免荒唐后代,以至于皇朝更替,黎民受苦。”

“高叔,这样的言论,未免有些大不敬了!”

“应祥你若是不愿意听,那我不说也罢!”高宠笑着摆摆手,他当然知道,其实岳云并不太在意这些。见岳云一笑,高宠才继续道:“早些时候,我跟刘涚也曾经讨论过,他有些新鲜的想法,当时我一直不能接受。律法治国,但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传承的帝王家族,我就不太认可了。”

“是啊,高叔,若是没有传承的帝王家族,那这国家的意义何在呢?”

“当初我也是这样问刘涚,你猜他是怎么回答我来的?”高宠眼神之中流出一丝怀缅,跟刘涚讨论这个,已经是许久之前的事情,但高宠仍旧记得很清晰。

“国家之所以能够长存,绝非是某个人,某个家族的延续,一个国家,首先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精神,而这灵魂和精神并非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精神是传承的文化,而国家的灵魂,是人人遵守的律法!”

“国家的灵魂,是人人遵守的律法?”岳云皱着眉头,默默重复道。

“对,应祥,当初刘涚就是这么说的,他说,一个强大的国家,其灵魂,必然是人人认可,并自觉遵守的,完善的律法!”

第393章新年至,宋金和(上)

第393章新年至,宋金和(上)

刘家庄工地上的春节,是热烈而且热闹的,但并非天下处处如此。

先说那金弹子,因为金国的威胁,干脆放弃大名,放弃了整个现成的伪齐国,原本是借报杀父之仇加上宋金两国的默许,进而杀刘涚、占巴蜀!

殊不料,恭州一战,刘涚暗队三百战士外加全新的热兵器,差点就取了金弹子的性命,倒也是将金弹子给吓了一大跳,决定不再去跟刘涚争锋,转而继续南下,顿时,让南宋朝廷如鲠在喉,东西北三面的战事都停顿下来,整个朝野都在估量,那完颜真珠儿带着十万兵马远征,最后会给朝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就在春节前,急转直下的伪齐十万大军,已然杀入南宋贵州,直逼州府贵州城。

只是,贵州多山,给伪齐军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加上地图落后等种种原因,金弹子原本计划着要在州府贵州城过年,最终还是未能成功,春节时分,堂堂的伪齐皇帝,却只能窝在一个山寨里,度过了新春佳节。

对于金弹子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在他人生当中,这个春节,可谓是最为艰困的一个春节。

兵贵神速,不能及时攻克贵州城,一旦南宋朝廷调动兵马,对于金弹子来说,将会是致命的。

在巴蜀盆地难得一见的大雪,却是将伪齐军的营盘,覆盖的如同棉被一般,都说瑞雪兆丰年,然而对于伪齐军上上下下十万余人来说,这大雪,却是意味着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如果金弹子不能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等待他的,将会是众叛亲离。

在言辞上,金弹子或许还能鼓励大家,说只要能够在贵州站稳脚跟,将来仍旧可以反攻北上,不仅可以重新打入大名,更能野望江山。但事实上,伪齐军上上下下都已经不再相信这般的豪言壮语,就目前来说,能够吃饱和穿暖,就是中下层将士最强烈的愿望。

跟金弹子相比,生活在益州的人,也是各有心思。

在刘涚主导之下,新的社会制度正在逐渐成形,那些坐拥大量良田的地主,被一个个的传唤至城主府谈话,刘涚会给予一定的补偿,让后让这些地主们,将自己手中的地契统统上缴。

作为一个地主,土地被收缴,可以说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情。不是没有人想过要跟刘涚拼命,但是凭借着最下层老百姓的拥戴,如今的刘涚,已经将整个益州府牢牢的掌控在其手中,没有他的同意,一只苍蝇都休想飞出去,更不用说那些对新政不满的地主老财,他们想折腾,但面对寒光凛冽的钢刀时,大多还是选择了留下自己吃饭的家伙。

也有敢硬着头皮反对新政的,以为自己有几个寨子,有一圈两人高的围墙,就宣扬要死守到朝廷解救。

对于这种人,刘涚一般是先礼后兵,两次通牒之后对方若是负隅顽抗,就会遭到刘家军的猛烈进攻。

说是猛烈,其实对于现今的刘家军来说,攻打这样的农庄,根本就跟玩似的。而被公开的地主老财,将会被剥夺所有财产,一般情况下,刘涚也不会草菅人命,只因为在新的律法之中,并没有连坐、诛九族这样的条款,一人做事一人当。

如此一来说,虽说在整合益州府的过程之中没有少见血,但底层的老百姓,还有一些依靠经商致富的商人,以及绝大多数手艺匠人,反而更加拥戴刘涚的统治。

阳春三月,益州府春暖花开的时候,刘家庄的城池,终于正式跟成都城并接,此乃益州府的一件大事。

原本,大家都会以为,新的大城,必定会被刘涚改名,殊不料,刘涚非但没有将原本的成都城改名,更是几乎没动成都县衙的“班子成员”,哪怕他是整个益州的实际掌控者,但两城合并之后的新城,仍旧是由高进担任政府最高领导,而原本朝廷任命的益州府知府,则是在经过刘涚的“谈话”后,成为了高进的副手。

高进虽然是这座新城的最高领导者,但他心中却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但凡是不太有把握的事情,或者是过于重大的事项,即便不找刘涚请示,高进也会去找自家三妹商议一番,以示对刘涚的尊重。

而这几个月的时间,刘涚着重忙碌的,还是研究院的事情。

经过恭州跟金弹子的一战之后,刘涚越来越感觉到科技对战争手段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了这个时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过去,他总是觉得因为他本人对后世科技的无知,以至于不能走上“科技强国”的道路,但如今他终于知道“三个臭皮匠”,当真是可以“顶个诸葛亮”,只要他能指明研究的方向,不断纠正研究过程之中出现的偏差,那么不少东西,其实真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火器的进步就不用说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因为大量的手艺匠人冲着刘涚治下那种幸福生活汇聚益州,以至于刘涚的研究所,在冶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竟然可以通过比较原始的方式,冶炼出真正的精钢来。

精钢的出现,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冷兵器的质量,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火器的发展也会因为精钢批量生产,而跨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甚至于火箭弹和新式的手雷,都因此而收益。通过量产精钢,刘家庄制造的燧发火枪的射程、威力和精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加符合骑兵作战的需要。

虽说目前还无法使用精钢来制造无缝长钢管来打造整体成型的炮管,但研究所的工匠们却另想他发,采用截段方式打造无缝钢管作为火炮的内膛,外膛仍然使用青铜,如此一来,制造工艺难度下降,炮管的耐用程度却大幅度提高,使得一直被刘涚认为鸡肋的火炮,达到了投入实战的标准。

至于说火箭炮方面,利用精钢打造的活动支架,达到了反复利用数十次的标准,也就意味着无须每枚火箭弹都需要配套一个支架的麻烦,不管是制造成本还是使用成本,也因此而大幅度降低。

更重要的是拉线手榴弹,因为精钢的出现,而正式登上战争的舞台,经过反复测试之后,已经首先成为暗队士兵的标准配置,这种预制破片的拉线手雷,虽说因为火药成分的缘故,威力还达不到后世那种程度,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了。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出现。能够批量炼制精钢的工艺成熟,却意味着刘涚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铁矿,以及附带的煤矿,否则,精钢的成本价格仍旧会居高不下,对于刚刚才起步发展的刘家势力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阻碍。

在益州府周边,可是没有合适的矿场,在刘涚的记忆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攀枝花。

然而如今的攀枝花,可不是在巴蜀境内的,甚至可以说,攀枝花这个地方,压根就没有在南宋境内。

“难啊!”

每每想到这个事情,刘涚总是仍不住揉额角,幸亏此时对于铁、煤的需求,还能通过周边的贸易方式解决,但刘涚相信,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发展之后,对钢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总有一天,他还是会需要攀枝花。

“夫君,你怎么又在唉声叹气了,喏,这是最新的情报,你可知道,如今南宋朝廷跟金国,竟然。”

高玉娘的话还没说话,刘涚就猛然抬头起来,如同呓语般说道:“他们媾和了,对不对?”

“嗯?你,你怎么知道的?”

“猜都能够猜到,即便没有金弹子南下,南宋朝廷也早就不想跟金国打下去了,太劳民伤财,而赵构又不是那种穷兵黩武的人,他图的还是安逸稳定。”刘涚眨巴眨眼眼睛,在高玉娘看来,刘涚这是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吧,这还是刘涚在穿越前刻意的了解过。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金国因为接连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面前受挫,举国军事实力都遭受到严重影响,新登基的金国皇帝完颜亶如今不过十九岁,虽说已经坐在皇位上三年的光景,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利,一切都要看完颜宗弼的颜色,根本就是个傀儡而已。

而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在金国的威望却是不能完全服众,加上他毕竟不是真正的皇帝,只是借皇帝之口行事,故而金国府上还是有很多重臣、家族势力暗中不服金兀术的统治,导致上下难以齐心,想要继续采用军事力量剿灭南宋,几乎成为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无奈之下,金兀术和完颜亶商议,转而想通过议和的方式,一方面持续消耗南宋的国力,打压南宋的民心,另一方面则是争取时间,修生养息,以便在将来合适的时候,一举降服南宋。

在双方都有需求的情况之下,南宋跟金国之间的媾和,根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即便南宋朝廷有诸多重臣大将反对,可赵构仍旧是力排众议,一心要跟金国议和,执行此事的大臣,则是。

“狗官,秦侩!”

第394章新年至,宋金和(中)

第394章新年至,宋金和(中)

“没想到,堂堂南宋帝王,竟然会跟金国媾和,相比岳元帅等人,对此极其不甘吧?”

高玉娘带来的消息,让刘涚暂时停止思考关于铁矿来源的问题。虽说他早已经猜到南宋和金国会在今年议和,但他却从不曾想过,要去干扰,或者是阻止此事。

虽说两国议和,对刘涚将来的发展必然有所影响,但历史上连岳飞、韩世忠之流都未能阻止此事的发生,刘涚自认在当世的影响力还不如此二人,更是不敢幻想改变什么。

当然,关于赵构跟金国议和,若是刘涚站在赵构的立场去想,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宋金两国,自北宋时期起,征战连连,死伤无算。

即便是抛开钱财物的损失,光是以战死之军士数量论,两国之间的战争,其实已经走到不得不停战的时候了。

虽说现在南宋的军事实力已然上涨,能够堪堪抵御,甚至是略微胜过金国,毕竟岳家军成型,就意味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开始发力,但是站在宏观的立场来看,无论是金国吞并南宋,还是南宋反攻金国,都意味着上万,甚至是数十万的人口损失,就目前的两国人口数量来说,这样的损失,无论是哪一方,都负担不起。

南宋经济上强过金国,但不代表就能无视这些人口的损失,而金国呢,地缘形势却是比南宋更加严峻。

金弹子借着御驾亲征的机会,实行摆脱金国控制之策略,虽说让金国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原伪齐地区,然而要想真正将这些地方牢牢的掌控,没有五到十年的时间,根本做不到。毕竟女真族只是一个小族,加上教化不足,在女真族内是严重的缺乏管理类人才,根本无法胜任广袤国土的掌控,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目前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既然金国愿意议和,赵构没有半点理由去反对。并非是很多人认为赵构缺乏血气,没有祖宗观念,实际上正是因为赵构站在他帝王家的立场上,才会做出如此决定,而秦侩等人,其实只是执行者而已。

这些道理,不管是当世,还是后世,真正能够去明白的人很少,他们指责赵构,往往是从岳飞被谋害开始。

既然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刘涚也不想去分说谁对谁错,如今两国议和的消息已经传到他刘涚的耳朵里,也就意味着这次议和开始走上前台,他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玉娘,新兵招募工作,进行的如何了?”

皱了皱眉头,刘涚不打算再跟高玉娘讨论金宋议和的事情,既然现在没人来找他的麻烦,那就更应该埋头发展自己的势力,这年头,实力决定一切。

“还行吧,从春节过后到如今,咱们一共招募了两万新兵,倒是外面的人源源不断的涌入益州,若是继续以前的那种土地政策,怕是到年底,我们就没有新的土地登记给那些平民了。”

“如今已有的良田,都已经快要耗尽了么?”

这个问题倒是刘涚没有想到的,他原本预计三年之后益州的现有土地才会紧张。

“主要还是你不限制人口进入,这三个月的功夫,从外地涌入益州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二十万?”

别以为在后世中国随便一个地级市的人口数量都是二十万的数倍之多,在如今这个时代,二十万人口,足以让一个小势力,慢慢发展成为大势力了。在刘涚正是占据益州之前,整个益州府的人口数量,也不过就是四十万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刘涚势力的人口数量,提升了百分之五十!

虽说人口增加会带来人口红利,但是快速增加的人口,必然会涉及到资源消耗的暴增,如何保证同步提高这些资源的供给能力,这是一件非常考校统治者掌控能力的事情。

当然,凭着益州府目前的自然资源,还面前能够应付,但正如高玉娘说的那样,若是人口一直按照这样的速度增加下去,那么到年底的时候,益州府的自然资源就会开始出现短缺!

资源的短缺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民众对刘涚这个统治者不满,刚刚才竖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就会因此而出现重大危机。

“刘涚,咱们下一步,是不是该扩张了?”

益州,是巴蜀之核心。无论是东西南北,都还有足够刘涚扩张的空间,唯一的问题就是,南宋朝廷会如何看待刘涚的扩张?

尤其是在这个两国议和的关键时刻,万一南宋朝廷铁了心要跟刘涚战一场,刘涚又该如何面对?

寻常的将领打来也就罢了,若朝廷下令让岳飞来,那刘涚又该如何自处呢?

“玉娘,你哪里有没有关于大理国的情报,回头整理一下,送一份给我!”

“大理国?”

刘涚的话,让高玉娘眉头微微一皱,道:“夫君,你怎么会想要大理国的情报,难不成。”

“嗯,我想来想去,暂时咱们还不能去触动赵构过于敏感的神经,既然北面和东面都不行的话,那咱们就只能朝着西面、南面寻求扩张的空间了!”

“可是,若要取大理,还是需要南下,咱们无法绕开嘉定这些地方啊!”

“不!”

刘涚摇着头道:“我们并非是直接南下的,我会让世辅领军,先西,后南!”

从益州府出发,先西,那就是吐蕃诸部,很显然,刘涚是想让曾经在吐蕃诸部叱咤风云的李世辅率军,先攻占一部分吐蕃部落,扩张自家的势力,同时取道向南,最终跟大理段氏交战,至少要从大理段氏手中,将后世的攀枝花拿下,成为今后的原料产地,一石数鸟。

然而,高玉娘并不是很赞成这样一个计划。

如今,刘涚势力正受到来自东、北、南三个方向的压力,但好歹都是南宋一家,可若是按照刘涚刚刚所说的战略方案来行动,那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刘家的敌人就从一个,变成了三个。

不管是吐蕃也好,大理段氏也好,都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

如今大理段氏的统治者,正是宪帝段正严,而其上一任皇帝,则是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风流皇帝”段正淳。

当然,段正淳的风流那是武侠小说之中虚构的,虽说大理段氏所在的区域,因为少数民族众多而风俗不同中原儒家思想教化区域,然而也不会出现小说里那样荒唐的事情,毕竟大理段氏延续到段正淳时期,已然经历了一百七十年十七代帝王的发展,早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帝王规矩。

段正严的确是段正淳的儿子,而他还有个别名,叫做段正誉,其大伯,就是同样当过大理国皇帝的段正明。

历史上的段正誉,活了九十四岁,在位三十九年,是整个大理王朝所有帝王之中,活的最久,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当然,刘涚不相信这个段正誉是因为修炼了《六脉神剑》外加娶了王语嫣之后才活的这么久,毕竟那只是小说里的情节,事实上,在整个大理王朝历史上,段正誉此人,可称为是一代名帝。

今年四十七岁的段正誉,正是前富力强之时,虽说大理段氏王朝向来对外扩张的野心不强,但能够将这种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域整合的如同铁板一块,也能彰显出其实力不凡。

正是因为高玉娘手中掌握着相对丰富的情报,所以她才会对刘涚提出的战略规划,表示疑惑。

“玉娘啊,其实此时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难,况且也不是我一时兴起才做出的决定。”刘涚摇了摇头,他知道今天要是自己不把话说明白的话,恐怕高玉娘会将反对坚持到底了。

“此话怎讲?”果不其然,高玉娘眉头一皱,就要刘硕说出理由何在。

“那金弹子,可是前往贵阳了?”

“上个月有情报说,金弹子围贵阳城一月之久,最终因为朝廷增派兵马,不得不撤走,而朝廷的大军,正在尾随伪齐军所动,想来是寻机要跟金弹子决战。”

高玉娘这么说,刘涚缓缓点头,“然。朝廷可以跟金国媾和,那是被压力所迫,能够默认我们的存在,那是因为我们本身是宋人,在朝廷眼中不过是小小的叛乱,反掌即可镇压,可朝廷不能容忍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