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天成接过了情报,仔细看起来,很快,冷笑的神情,浮现在苏天成的脸上。

“我还以为皇太极万事无忧,原来也遇见大麻烦了,这个时候做出来这等的大事情,岂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吗,不知道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大人,下官有些奇怪啊,皇太极为什么这么着急啊,难道说遇见什么事情了,就算是遇见大事情了,也不该在这个时候确立皇太子啊。”

这里面的蹊跷,苏天成是知道一些的,这得益于历史上的知识,皇太极这个时候确立皇太极,那就是遭遇到重大的变故了,必须要确立皇太子了。否则后金会出现无法挽回的重大震荡,这也太凑巧了。

“老渠,出现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奇怪的,后金的情况一样复杂,皇太极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

渠清泽看着苏天成,没有说话,虽然说看了很多有关后金鞑子的情报,但对于后金的上层,渠清泽还是不太了解,毕竟这方面,他是没有得到什么情报的,沈阳的黄在胜,也不可能得知后金上层的情报。

“老渠。我大明朝廷出了这么多的事情,若是算上几百年的时间,让人目瞪口呆了,后金到了皇太极,也是第二代了,努尔哈赤创建了后金,发布了著名的七大恨,举起了反抗我大明的旗帜。到了皇太极的手里,依旧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取得了很多的胜利,眼看着占据了主动,这是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的,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成为了大清国。也就是对此等大好形势的完全肯定。”

“大凡一个国家在创建和努力的时候,众人能够齐心协力,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加之领头人的英明睿智,往往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巨大的成功,后金鞑子这几十年来,也遇到了一些事情,不是特别的平静,但是他们的目标明确,所以能够节节胜利,以至于到了目前的规模。”

“我是佩服皇太极的,但我认为,皇太极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做好的,那就是过早的成立了大清国,你想想,自从皇太极成立大清国,登基做皇帝以来,就没有遇见多少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没有能够让后金继续大规模的发展了。”

渠清泽眼睛睁的更大了,他有些不明白苏天成的意思,可也不知道怎么反驳,皇太极是得到了蒙古草原部落的拥护,才决定成为大清国的,这与后来是不是取得什么发展,难道有关系吗,渠清泽当然不会明白,这不过是苏天成找到的借口,要不是苏天成的穿越,历史早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明王朝很快就要覆灭了。

不过苏天成所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一旦成立了国家,权势就变得微妙起来了,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多么的伟大,在如今的思想熏陶之下,想到的是家天下,想到的永远稳固家天下,这就必然导致争斗出现,这是普遍的规律。

“老渠,后金鞑子有自身的厉害所在,代善、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都是其中的顶尖者,这些人的能力,肯定是有差别的,皇太极领导后金,他们是心服口服的,因为皇太极的能力,他们都是佩服的,可换做了其他人,情况还是这样吗,那就不一定了,除非这些人不仅仅拥护皇太极,也拥护皇太极做出来的决定,确立的继承人。”

“皇太极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确立了皇太子,依照我的分析,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皇太极的身体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可能难以支撑了,这个时候,皇太极必须要确立皇太子,否则他自己出现了认可的意外,后金都将遭遇到重大的打击,第二种可能,就是后金内部不是很稳定了,皇太极身体出现了问题,恐怕就有人蠢蠢欲动,觊觎皇帝的宝座了,这个时候,皇太极不能够果断的做出来决定,贻害无穷。”

渠清泽点点头,表示了认可。

“下官觉得,大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皇太极当皇帝的时间不长,先前恐怕没有想到这些事情,现在想到了,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确立皇太子了。”

苏天成摇摇头。

“老渠,皇太极可能一时间想不到确立皇太子,但他身边有不少的汉人,譬如说范文程,在这样的事情上面,范文程肯定是会提出来建议的,此次到草原征伐,范文程陪着豪格,现在看来,就不是偶然情况了,恐怕是皇太极刻意的安排啊。”

“下官明白了,范文程跟随豪格出征,其实就是辅佐豪格,下官真的想不到啊,皇太极敢于做出来这样的决定,范文程毕竟是汉人啊,皇太极能够信任,真的厉害。”

“所以说啊,我早就说过,皇太极不简单,后金的满人才多少,要是完全依靠满人,皇太极一辈子不要想着有什么出息,皇太极能够团结身边的汉人,让人家死心塌地的做汉奸,这份能力,很多人比不上。”

“那也不一定,下官觉得,大人完全做到了,要不然刘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国等人,也不可能成为江宁营的军官。”

“好了,这样的马屁,就不要拍了,你马上关注京城的情况,想方设法弄到皇宫里面的情报,看看皇上知道了这件事情,是什么样的态度。”

紫禁城,养心殿。

朱由检的脸色发青,看着手里的奏折,这是从辽东过来的奏折,上面就是说到了一件事情,后金的皇太极,立豪格为皇太子。

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朱由检当然是明白的,此刻的他,内心充满了苦涩,他等于是被皇太极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光,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

大明朝廷与后金的谈判,是朱由检一力支持的,要不然这样的谈判,早就夭折了,朝廷里面,包括内阁里面,对谈判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内阁首辅杨嗣昌,都是不支持这件事情,内阁次辅朱审烜,态度也是暧昧的,好在前些日子,终于签署了协议,朱由检甚至准备在下一次早朝的时候,确立建州卫的军官。

想不到这个时候,皇太极立豪格为皇太子。

这意味着,皇太极根本没有臣服的意思,绝不会自动的解散大清国,皇太极前面所谓的臣服,不过是拖延时间,不过是想着利用谈判的幌子,让大明朝出现波动,出现刀剑入库、放马南山的局面。

偏偏朱由检有了这样的想法,认为大明彻底稳固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减少军饷,开始整顿内部了。

朱由检最为愤怒的地方,是感觉到自己被戏弄了,而且是那么容易被戏弄。

太监很快来禀报,杨嗣昌大人和晋王殿下求见。

朱由检无力的挥挥手,他实在不想在这个时候,见到任何人,但不见也是不行的。

杨嗣昌和朱审烜进入到养心殿,还没有等到皇上开口,杨嗣昌就奏报了。

“皇上,臣以为,后金鞑子背信弃义,不按照协议执行,辜负了皇上的恩典,此等的行为,绝不能够饶恕,臣建议,皇上下旨,令苏大人指挥对后金鞑子的大战,只有彻底打垮了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后金鞑子才会跪下来乞求宽恕的。”

杨嗣昌非常的聪明,他清楚皇上的想法,这个时候,肯定是又羞又怒,所以开口就说到了征伐的事宜,决口不提其他的事情。

听见杨嗣昌这样说,朱由检的神色好了一些,看向了朱审烜。

“皇上,臣以为,杨大人的建议是可行的,皇上怀慈悲之心,不愿意后金的百姓遭遇屠戮,故而准许后金鞑子臣服,后金鞑子毕竟是蛮夷,不懂礼仪,如此情况下,唯有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方显我大明的威严。”

朱由检点点头,豪气上来了。

“好,就依照杨爱卿和晋王所言,朕即刻下旨,令苏天成全权统辖剿灭后金鞑子的事宜,兵部要做好统筹协调,不剿灭后金鞑子,誓不罢休。”

第九百九十章权贵的选择

(感谢傲视修罗、书海云游仙人、聊的高兴、陌生友人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今天是大年初一,给诸位读者大大拜年了。)

济尔哈朗回到沈阳,皇宫门口,迎接他的不是皇太极,而是已经被立为皇太子的豪格。

这令济尔哈朗非常的吃惊,不大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怎么说,自己在大明京城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全力维持与大明朝廷的谈判,可谓是绞尽脑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按说应该是皇太极亲自接见自己的。

皇太极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架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济尔哈朗分析,恐怕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皇太极的身体不是很好,正在歇息,不便于来到皇宫外面,第二就是要巩固和提高豪格的威信,让豪格将来能够更好的引领大清国,取得更加重大的发展。

大清国的礼仪,规矩是很严格的,表面上看,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一般情况下,见到了皇太极,是不用下跪的,但这也是皇太极的体恤,加之亲王等,都是皇室中人,不是特殊的情况,是不需要下跪的,可按照规矩来说,每次的朝会,一样是需要下跪的。

见到了皇太极需要下跪,见到了皇太子豪格,规矩也是一样。

济尔哈朗看见了前来迎接的豪格,没有犹豫,直接下跪了。

“臣济尔哈朗参见皇太子。”

豪格显然还有些生疏,看见济尔哈朗跪下之后,连忙走上前,扶起了济尔哈朗。

“郑亲王辛苦了。父皇命我到这里来迎候郑亲王。”

济尔哈朗的脸色很是严肃,他的猜想是准确的,皇太极让豪格到皇宫门口来迎接,为的就是树立起来豪格的威信,看来在大清国的权贵之中,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豪格的皇太子身份。这不是什么好的情况。令人感到担忧。

跟随在豪格的身边,慢慢前往崇政殿的时候,济尔哈朗想着开口询问一下京城的情况,但他最终选择了沉默,若是豪格还是以前的身份,济尔哈朗肯定会开口询问的。

进入崇政殿,第一眼看见皇太极的时候,济尔哈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皇太极脸色苍白,原来的红润早就不见了踪影。而且头发也有些花白了,看上去很是苍老了,济尔哈朗离开沈阳的时候,皇太极还显得很有精神,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过去,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真是济尔哈朗没有预料到的。

看见皇太极的瞬间,济尔哈朗忽然明白了。皇太极为什么急着立豪格为皇太子了。

如今确立皇太子,对于大清国来说。不是很好的选择,可以说是一步臭棋,与大明朝廷的谈判刚刚结束,就算是面子上的维持,也要保证一段时间,至少年内不要立皇太子。这样可以保证周边的安稳,也可以继续迷惑大明朝廷,至于说皇太极到大明京城去的事宜,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派出其余人到大明京城去。可确立了皇太子,一旦大明朝廷知道了这样的消息,会完全不相信所签署的协议了。

看来皇太极的身体,已经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了。

大清国某些权贵的想法,济尔哈朗是清楚的,豪格并非是最为理想的继承人,有些人在背后虎视眈眈,皇太极无奈之下,只能够选择确立皇太子,虽说这是最为不好的选择,但总比让大清国出现波动和震荡的要好。

济尔哈朗跪下之后,皇太极努力想着站起来,可最终还是作罢了。

“郑亲王平身吧,朕身体有些不适,就不扶你了。”

“皇上,臣与大明朝廷谈判九个月时间,总算是不辱使命。”

“朕知道,你辛苦了,回到沈阳,好好歇息一阵子,朕确立豪格为皇太子,想必这个消息,大明朝廷也是知晓的,不知道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会是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日子,朕也在思考啊,也一直都担心你的安危,好在回到了沈阳,一切都过去了。”

济尔哈朗看着皇太极,没有说话,其实他也想到了这样的事情,大明的崇祯皇帝,感觉到遭遇欺骗,盛怒之下,很有可能对大清国发动全面的进攻,到了这个时候,崇祯要是还不明白谈判的意思,那就是白痴了。

大清国必须要做好迎战的准备了。

“朕看,那个崇祯皇帝,一定是暴跳如雷,被戏耍的滋味可不好受啊,要是没有任何的行动,崇祯的脸面可保不住的,明军有可能在近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啊。”

济尔哈朗暗暗舒了一口气,看样子皇太极是早就有准备的。

“大明的那个苏天成,朕真的是没有想到,离开了草原之后,居然赶到了福建,去收复了台湾岛,赶走了荷兰人,朕没有闲着,这个苏天成也没有闲着啊,豪格,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必须要认真应对明军可能展开的进攻,特别是两个方向的防卫,辽东方向和海州方向,其中海州方向是重点,苏天成和江宁营,很有可能从海州方向,直接发动进攻的。”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这个时节,崇祯就是想着发动进攻,要调动那么多的大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朕分析,进攻会在秋收之后进行,一应的调遣,豪格必须要承担起来责任,朕的身体有些不适,就看你们的了。”

济尔哈朗的心开始狂跳。

以往遇见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是皇太极亲自带领大军征伐,这样的情况占据多数,另外的一种情况,就是多尔衮协助皇太极,率领大军征伐,从指挥能力和作战勇猛方面来说,多尔衮仅次于皇太极,可这一次,皇太极直接要求豪格负责,也就是说,多尔衮、多铎以及阿济格等人,都要听从豪格的调遣了。

不知道多尔衮等人,是不是会完全的服从调遣。

皇太极在济尔哈朗的面前说出来这样的话,目的也是很明确的,就是探明他的态度,看看是不是支持豪格。

皇太极说完之后,济尔哈朗很快开口了。

“皇上,臣建议,由太子殿下担任总指挥,全面协调对抗明军的战役。”

离开了崇政殿,终于回到了府邸,济尔哈朗想着好好歇息一下了。

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管家来禀报,英武郡王阿济格来拜访了。

济尔哈朗的脸色沉下来了,没有马上开口说话,这样的时候,阿济格来拜访,要说没有特殊的含义,谁都不会相信的,阿济格的脾气暴躁,野心也是明确的,甚至可以说,阿济格比多尔衮的野心还要大,只要有机会,恨不得自己成为皇帝,不过阿济格这个时候来拜访,恐怕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多尔衮。

多尔衮很聪明,关键时刻,是不会亲自出面的。

因为种种原因,阿济格被皇太极冷落,等于是闲散的状态,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这样的时候,阿济格应该是自省的,注意自身的言行,注意以前的教训,取得皇太极的谅解,毕竟阿济格还是一员战将,是皇太极的亲兄弟,如果说阿济格在皇太子的事情上面多嘴,说出来一些对自身不利的话语,甚至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恐怕皇太极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思索了一会之后,济尔哈朗来到了会客厅。

他没有将阿济格带到书房去,也是为了避嫌。

阿济格正在会客厅等候,见到了济尔哈朗之后,抱拳开口了。

“郑亲王到大明京城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兄弟们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了。”

“职责所在,没有办法啊,我也很想回到沈阳来,感谢英武郡王的挂念了。”

两人客套了一番,很快,阿济格开始说到正题了。

“郑亲王回到了沈阳,一定拜见了皇太子豪格吧。”

阿济格说完这句话,济尔哈朗的脸色就变化了,豪格已经贵为皇太子,身份早就不同了,直呼其名是大不敬的表现,虽然是私下里的交谈,可也是需要注意的。

“英武郡王,我回到了沈阳,肯定是要拜见太子殿下的,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难道英武郡王没有拜见太子殿下吗。”

阿济格瘪瘪嘴,从辈分上面来说,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两人,都是豪格的长辈,尽管阿济格与豪格之间的年龄差距不大。

“拜见是需要拜见的,不过我觉得,不是很舒服。”

济尔哈朗站起来了,脸上带着微笑。

“英武郡王,今日我们不讨论这些事情,我离开沈阳大半年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好好的吃饭喝酒,今日英武郡王来了,我们不醉不归,英武郡王在这里稍后,我去洗漱一下。”

阿济格还想着开口说话,可济尔哈朗已经转身离开了,留下了管家,陪着阿济格。

看见济尔哈朗这样的表现,阿济格的脸色也变化了,想着骂人,可管家在身边。

几分钟之后,阿济格开口对管家说了,自己还有事情,就不吃饭了,若是郑亲王问到了,表示歉意,说完也起身匆匆离去了。

管家没有预料到这一手,连忙赶到了书房,禀报济尔哈朗,谁知道济尔哈朗仅仅是点头,说是知道了。

第九百九十一章稳住局面

济尔哈朗还在吃饭的时候,代善来拜访了。

这一次,济尔哈朗的态度完全不同了,他马上放下了碗筷,与代善进入了书房,关上门之前,济尔哈朗没有忘记吩咐管家,不管谁来拜访,都说自己需要歇息,请客人改rì来拜访,他刚刚回到沈阳,来拜访的人,肯定是不少的。

济尔哈朗与代善之间的交谈,就显得直接很多了,两人的地位都不一般,不客气的说,牵涉到到大清国的稳定了,济尔哈朗很清楚,代善这么快来拜访,说到的事情很重要,而且代善肯定也是知道,阿济格来拜访过了。

寒暄之后,代善很快也步入了正题。

“郑亲王,在大明京师这么长的时间,很是辛苦啊,我一直都有些担心,特别是皇上决定立皇太子之后,生怕消息过早的泄露,若是大明朝廷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对你不利的。”

“有劳礼亲王挂念了,皇上安排很是妥当,其实我早知道这个消息了,也是禀报皇上,马上要离开大明京城了,皇上早就计划好时间了。”

“回来之后,拜见了太子殿下了。”

“拜见了太子殿下。”

“这就好,皇上确立了太子,总算是稳固了我大清国的根基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今rì见到皇上,我都不敢相信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皇上憔悴到这个程度了,大清国的事情太多了,皇上都有些吃不消了。”

“是啊,皇上自从上次病倒,身体一直都没有彻底恢复,加之这些年以来,大清国遇见了诸多的事宜,皇上也是过于cāo心了,不过话说回来,牵涉到我大清国稳定的事宜,皇上也是必须要cāo心的,就说这次立下皇太子,时间本不是很合适,谈判很大程度上面,迷惑和牵制了大明朝廷,可惜这样的机会,还是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啊。”

济尔哈朗点点头,代善说的很直接,他也是这样的看法。

“我也是这样考虑的,不过见到皇上之后,感觉到皇上也必须要立下皇太子了,至少太子殿下可以蘀皇上分忧啊,名不正则言不顺,太子殿下有了名分,也就能够理所当然署理我大清国的事宜了。”

代善看了看济尔哈朗,眼神很是深邃。

“郑亲王能够这样想,乃是我大清国的福气啊,可如今的形势下,有些人可不是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皇上决定和大明朝廷谈判,决策本来就是有问题的,我大清国凭什么要口头上俯首称臣,这次的草原征伐,有些人也认为,我大清国的勇士,应该与明军死拼,将入侵草原的明军,彻底剿灭,甚至有人说了,若是睿亲王带领大军,一定能够获得全胜的。”

济尔哈朗楞了一下,很快开口说话了。

“礼亲王,我觉得这样的话,可不能够随便说出来,其实崇德元年的战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jǐng觉了,江宁营的确是骁勇的,丝毫不亚于我满八旗,要我说,某些方面,要强于我们满八旗,况且苏天成指挥江宁营,能够做出来正确的决策,这次征伐草原,乃是苏天成亲自指挥的,就算是睿亲王带领大军迎战,要是不能够详细策划,恐怕也是惨败的。”

尽管济尔哈朗说的很是委婉,代善的脸上,还是出现了苦笑。

“郑亲王说的很是客气了,我曾经惨败在苏天成的手下,这次进入草原,就引发了某些人的不满,认为我是苏天成的手下败将,凭什么再次领军作战,是不是想着,让正蓝旗和镶红旗也全军覆灭,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人家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次草原的作战,我一直都非常谨慎,回到沈阳,也有些后悔,若不是过于的谨慎,战局可能是不一样的。”

“礼亲王千万不要这样说,我在大明京师大半年时间,至少明白了一件事情,苏天成和江宁营,在大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支撑大明朝廷的军队,我大清国必须要高度重视江宁营,皇上早就有这样的认识,可惜的是,有些人依旧自我满足,不相信江宁营的骁勇,礼亲王遭遇江宁营的伏击,所有将死拼死苦战,无一投降,虽败犹荣,若是有人在这方面鼓噪,那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代善叹了一口气。

“算了,不管怎么说,我都是遭遇惨败了,甚至被苏天成俘获了,我至今还记得,与苏天成的几次接触,我一直都很奇怪,苏天成如此的年轻,为什么能够有着那么大的能力和本事,能够亲手创建江宁营,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了,大明朝廷有着不少的人才啊。”

说到这里,代善严肃起来了。

“我大清国,遭遇的危机是很大的,大明地大物博,这是我大清国难以比较的,为了能够抵抗大明朝廷,我们唯有团结一致,积聚力量,否则,迟早是被打败,皇上时时刻刻都想到这件事情,时间长了,自然劳累,可恨的是,朝中有些人,想到的不是我大清国的兴旺,不是如何的对抗大明朝廷,想到的是自身的权势,自身的前途。”

“太子殿下的能力,或许不是最为出众的,战功也不是最大的,但皇上一旦确立了皇太子,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是要无条件的维护皇上做出来的决定,我们都是皇室中人,若是不能够从全局来考虑,却比较什么战功、什么资历,甚至是想着皇上应该立谁为皇太子,那我大清国就危险了。”

济尔哈朗点点头。

“礼亲王说的是啊,正是多事之秋,我们必须要拥护皇上做出的决定,拥护太子殿下。”

“郑亲王,你若是这样的认识,我就放心了,我年纪大了,因为被明军打败,甚至是生擒了,影响力不行了,有些人,认为我没有说话的资格了,不过我还是要带头拥护皇上,拥护太子殿下。皇上确立了皇太子,最近一点时间,沈阳城内,不是很平静,我觉得,你我有必要站出来了,让沈阳平静下来,让大清国平静下来。”

“礼亲王尽管吩咐就是了,我刚刚回到沈阳,对情况不是很清楚,该做什么事情,我听从礼亲王的安排。”

“那好,我就不客气了,你我这就去觐见皇上,有些话,应该要说清楚了。”

代善和济尔哈朗一同赶赴皇宫。

从皇宫出来,天已经黑了,两人的行动,没有隐瞒任何人,甚至摆起了排场,用八抬大轿进入皇宫,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翌rì早朝,代善和济尔哈朗两人都明确表态了,支持豪格统领对抗大明军队的战斗,两人同时还从与大明朝廷的谈判、草原征伐两个方面,大力赞誉了皇上的英明睿智,认为皇上做出来这样的决定,是为了大清国能够更加的强盛。

两人的核心意思,是支持豪格出任皇太子。

两人的表态,很快在沈阳引发了一阵的小波澜。

满八旗之中,代善和济尔哈朗都是旗主,皇上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豪格统领正蓝旗,如此的情况下,等于是有六旗拥护皇上和豪格了,力量的对比是不用说了。

多尔衮和多铎表示了沉默,没有表态,但支持多尔衮的声音,也在这个时候,慢慢消失了,仅仅凭着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力量,不可能与六旗抗衡,何况还有皇太极的睿智。

因为两人的表态,沈阳很快安静下来了。

豪格的态度也开始出现变化了,按照众人的认为,豪格应该是对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等人,有着很大的意见的,因为这些人不服他成为了皇太子,可豪格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很是照顾多尔衮和多铎,多尔衮驻扎在广宁,多尔衮驻扎在海州,没有皇上的旨意,轻易是不能够回到沈阳的,但豪格向皇太极提出来了建议,多尔衮和多铎平时就在沈阳,若是遇见明军的进攻,两人赶赴广宁和海州指挥,至于说阿济格,豪格也提出来了建议,可以在征伐开始的时候,跟随多铎作战。

豪格的这个举措,赢得了赞誉。

同时,豪格对汉人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转变,很是信任范文程了,不少的事情,都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自从代善和济尔哈朗表态之后,皇太极上朝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豪格主持讨论,做出来决定,之后禀报皇太极,最终执行。

最为重要的决定,就是抗击明军可能进攻的事宜,豪格与众人商议之后,建议广宁和海州的驻军都要加强,满八旗和汉八旗集中在三个地方,广宁、海州和沈阳,其余地方的守卫,可以弱化一些,另外随时准备征召蒙八旗,一同与明军作战。

豪格与众人商议的这个意见,得到了皇太极的赞同。

其中有一个微妙的变化,是众人注意的,宁远方面的防御,代善与多尔衮共同负责,海州方面的防御,济尔哈朗与多铎共同负责,沈阳的防御,豪格亲自负责。

这实际上是限制了多尔衮与多铎的权力,可多尔衮与多铎是服从的,没有提出异议,这也说明了,豪格的地位基本稳固了,大清国稳定下来了。rs

第九百九十二章未雨绸缪的准备

回到了登州,苏天成并不是很舒服,前些rì子收复了台湾,留下了郑鸿逵、郑成功等人帮助王大治和宋思军,重点在于拿下吕宋和南洋等地,同时从登州运送去了大量的物资,一些江宁营将士的家人,也陆续开始运送往台湾,这对于快速发展台湾、将台湾真正建设成为赖以依靠的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朝廷里面的异动,包括朱由检的小肚鸡肠、过河拆桥的做法,已经令他有些心灰意冷了,穿越十多年了,一心一意想着能够振兴大明,想着能够摆脱几百年之后的屈辱,这个目标渐渐的有可能实现了,可惜基础还是不稳固,若是大明出现了内讧,一切的努力,可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付诸东流。

苏天成可不想主动退出,他也清楚,就算是自己退出去了,放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或者是漂洋过海,避免出现权力的争夺,一心想着让大明兴旺,但大明要衰败下去,也是一眨眼的事情,只要朱由检身边出现jiān臣和小人,不要多长时间,创立下来的繁荣景象,就能够灰飞烟灭,想想当初的大唐,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唐就是全世界最为强盛的国家,可后来因为安史之乱,很短的时间之内,大唐就衰败下去了。

作为穿越人士,苏天成很清楚,完全依靠人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