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都说之后,还剩下杨嗣昌。

“皇上,臣以为陈大人的战役部署,基本是可行的,不过有关辽东的防御部署,存在一些问题,关宁锦防线,于我大明来说,至关重要,这么多年过去,后金鞑子无法逾越,陈大人所提出来的防御方案,倾向于以前的局面,那个时候后金鞑子嚣张,边军只能固守山海关和宁远,阻止后金鞑子于关外,但辽东的局势早已经发生变化了,如今的局势乃是固守大凌河城、锦州城,这样令山海关和宁远更加的稳固,如此才是最好的办法,尽管说陈大人带领大军征伐后金鞑子,但辽东的防御,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

说完这些之后,杨嗣昌同样看了看唐世济,从容开口了。

“臣以为,洪承畴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经验,大战之时,还是应该留在辽东,若是有关战役部署方面,存在分歧,这是好事情,众人可以商议,拿出来更好的办法,战场瞬息万变,临济决断的事情,数不胜数,关键时刻,洪承畴还是能够发挥出来作用的。”

养心殿里面很是安静,杨嗣昌和唐世济的意见不统一的事情,不止一次的发生,这没有什么稀奇的事情,自崇祯九年以来,内阁相对固定,人员的调整也不是很多,这标志着大明王朝正在逐渐的走入正轨,以前那种时常更换内阁阁臣的事情,不会出现了。

从内阁的意见来说,唐世济是占上风的,同意唐世济意见的偏多,先前内阁议论的时候,不少内阁大臣就认为,不应该过多的干涉陈新甲,让陈新甲有着更多的施展空间,若是陈新甲在前方征战,后方不熟悉战场上的情况,发号施令可能令陈新甲无所适从。

尽管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大家也认为,皇上多半是会坚持让陈新甲有着充足的权力,指挥这一次的战役的。至于说杨嗣昌提出来的担心,皇上最多也就是在圣旨里面,要求陈新甲多多注意就是,况且身为主帅,陈新甲应该是注意到这些问题了。

朱由检看了看众人,慢慢开口了。

“诸位爱卿说的都是有道理的,朕很欣慰,陈新甲熟知辽东的情况,战役部署也是详细谋划的,朕本不应该多说什么,不过朕也想到了,陈新甲带领大军出征,固守关宁锦防线的事宜,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洪承畴和钱谦益两人比较起来,钱谦益从来没有经历过征伐,不一定熟悉征战事宜,朕看着固守辽东的职责,还是洪承畴负责,至于说如何的安排驻守的军士,也一并按照洪承畴的要求来做,不过朕也要提醒洪承畴,辽东的主帅是陈新甲,不管洪承畴做出来什么安排,都要及时禀报陈新甲。”

唐世济的神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万万想不到,皇上会这样说,关键是皇上直接改变了陈新甲做出来的决定,要求洪承畴负责防御的事宜,这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很快,唐世济想到了,两天之前,苏天成从登州赶到了京城,恐怕就是因为苏天成回到了京城,皇上才改变了主意的。

杨嗣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也明白了,皇上今日说出来这番话,肯定是与苏天成有关的,皇上能够高度重视辽东的防御,没有一味想着进攻的事宜,这其实是大好事,这样才能够两头兼顾,洪承畴和钱谦益两人之间,只要不是傻子,都会要求洪承畴负责全面防御事宜的,至于陈新甲为什么会要求钱谦益负责全面防御的事宜,这样的猫腻就不用多说了。

散朝之后,内阁很快依旧朱由检的意见,拟出了圣旨,这份圣旨,是绝不能够耽误的。

第八百二十二章准备(1)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到了陈新甲的手里。

一同接旨的,还有钱谦益和洪承畴。

所有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陈新甲很快明白了,苏天成在辽东的影响、在皇上心目中的影响,还不是自己所能够轻易撼动的,想着真正得到皇上的青睐和重视,需要打赢后金鞑子,用事实来说话,所以说,大战之前,不要过多的动心思了,还是老老实实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打赢了后金鞑子,一切都好说,秋后算账也才有基础。

钱谦益的心情是最差的,来到辽东之后,他以为自己大儒的身份,必定是要受到尊重的,实际情况也是不错的,陈新甲和他之间的配合很好,民生方面的事宜,基本都是他在直接负责,特别是陈新甲慢慢改变的辽东的诸多政策,就是他出的主意,钱谦益的骨子里,士农工商是有着严格区分的,商贾就是处于最底层,就是所谓的贱民,有钱也不能够改变身份,苏天成以前在辽东推行的政策,是大逆不道的,所以看着辽东的政策慢慢出现变化,钱谦益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钱谦益协调陈新甲,做了很多的准备事宜,两人亲自商议了不少征伐的部署,陈新甲要求他负责固守关宁锦防线,这是自己努力的体现,是巨大的成功,可惜皇上的圣旨,粉碎了他的梦想。

洪承畴则是更加的佩服苏天成了,本来以为自己很有可能被排斥在外了,甚至是离开辽东了,想不到皇上直接下旨,要求自己在陈新甲征伐后金鞑子期间,直接负责关宁锦防线的固守事宜。可见苏天成有着如何惊人的能力,而且苏天成是扎扎实实支持自己的,如此的情况下,洪承畴肯定是按照苏天成的部署,来调遣军士的。

接了圣旨之后,陈新甲面色如常。马上召集了洪承畴和钱谦益商议驻守关宁锦防线的事宜,在他看来,皇上的圣旨,进一步明确自己在辽东的统领权,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完全是自己负责了,如此的情况下,辽东的防御就交给洪承畴,不管洪承畴如何的安排。自己要求保密就可以了,至于说钱谦益,可以跟着自己出去征伐后金鞑子,只要是打败了后金鞑子,钱谦益一样有着巨大的功劳。

这一次,洪承畴没有客气,直接说出来了对辽东防御的安排部署。

“好,辽东的防御。就按照洪大人的安排进行,钱大人和我带领大军征伐后金鞑子。辽东的一切事宜,都拜托洪大人了。”

洪承畴刚刚说完,陈新甲就开口了,他已经发现,钱谦益的神情很是不好,如此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钱谦益开口的好,皇上有了圣旨,其实就是将辽东防御的事情,完全交给洪承畴了,这方面。自己要聪明,不要继续提出来什么意见了,不客气的说,洪承畴提出来的防御部署,肯定是皇上同意的。

简单提出来了一些要求之后,洪承畴告辞了,时间到了四月中旬,准备的时间不多了,接受了众人,洪承畴是不会耽误时间的,因为前面的争执,也因为钱谦益的自大,一些军士已经开始调防,譬如说边军和榆林营,唯独江宁营将士还没有动,洪承畴更加明白,从这一刻开始,辽东防御的任务,全部都落在自己肩上了,陈新甲和钱谦益是不会提出来什么意见建议,说白了,他们不会关注辽东防御的事情了。

有意思的是,陈新甲突然决定,要求钱谦益也跟随出去征伐后金鞑子,这是陈新甲聪明的地方,继续要求钱谦益留在宁远,必定是很尴尬的事情,这样一来,洪承畴和钱谦益之间,不好处理关系,从这个层面来看,陈新甲的确是思维灵活的。

洪承畴离开之后,钱谦益终于憋不住了。

“陈大人,我就不明白了,辽东的事宜,苏天成为什么插手啊,明明是大人负责的事宜,难道说苏天成不死心,还想着从辽东分一杯羹吗。”

“钱大人不要有这等想法,这驻守辽东的事宜,虽说与我们的安排有些冲突,但也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不管怎么说,苏大人在辽东,收复了大凌河城,战绩是摆在面前的,辽东能够稳固,重点也是苏大人的功劳,如此的情况下,皇上肯定是听苏大人的建议了,这也是我疏忽的地方啊。”

“大人有什么疏忽啊。”

“我忘记了圣旨上面的要求啊,虽说我来到辽东,是负责辽东事宜的,但圣旨上面也说了,我是需要协助苏大人的,现在想来,辽东的诸多安排,我还是应该给苏大人禀报的,不管苏大人是什么意见,可惜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皇上直接下旨,就是理所当然了。”

钱谦益点点头,没有说话。

“钱大人,接到圣旨之后,我就做出来了决定,钱大人跟着我征伐后金鞑子,不知道钱大人是不是会责怪我啊。”

“陈大人万万不要这么说,我是随时听从调遣的。”

“钱大人随我出去征战,能够避免很多的尴尬啊,辽东防御的事情,皇上下旨了,洪大人负责,如此钱大人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钱大人和洪大人发生了一些争执,留在辽东,更是不好相处,索性出去征战,此次征战,我们准备了一年有余了,相信一定能够大败后金鞑子的,皇上在圣旨之中,没有对我们的战术部署提出来异议,故而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执行,若是能够直逼沈阳,那就是最大的功劳了。”

钱谦益很快明白了陈新甲的意思。

“大人放心,征伐后金鞑子,我一定竭尽全力。”

钱谦益离开之后,唐海泰很快进入了厢房。

“唐海泰,京城里面是什么情况?”

陈新甲问的很是直接,他已经将唐海泰看做了重要的棋子了。

“大人,蓟辽督师苏天成大人直接到京城去了,见了皇上,下官刚才听说了,皇上直接来了圣旨,要求洪大人负责驻守辽东,负责一切的事宜,下官估计,这一切都是苏天成大人直接禀报皇上的结果。”

“恩,其他方面,还有什么情况。”

“皇上召集内阁大臣讨论的时候,唯有内阁首辅杨大人坚持洪大人留在辽东,其余诸位大人,都是认为洪大人应该离开辽东的。”

唐海泰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陈新甲稍微楞了一下,为什么杨嗣昌和唐世济两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内阁首辅与次辅之间,若是有矛盾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的,再说了,一般情况下,杨嗣昌首先发言了,其余的内阁大臣,也绝不会都反对杨嗣昌的。

“哦,怎么会出现这等情况啊。”

“是这也,皇上召集内阁大臣之时,首先发言的是大伯,杨大人是最后发言的。”

陈新甲点点头,表示明白了,这些事情,他只能够通过唐海泰,才有可能得知的,内阁大臣在皇上面前商议大事情,这是绝密的事宜,肯定是不能够泄露消息的,唐海泰也绝不会在信函里面说到这些事情,免得留下了把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唐海泰来传递这些消息。

苏天成没有接到圣旨,擅自赶赴京师的事情,令陈新甲有些吃惊,既然皇上能够决定洪承畴驻守辽东,为什么没有想到,要求苏天成回到辽东,指挥这次战役,这还真的是有些奇怪了,苏天成有本事要求皇上改变自己做出来的决定,也就能够毛遂自荐,要求指挥这次的战役的,这只能够说明,皇上中意的统帅,还是自己,苏天成也不会要求成为征伐后金鞑子的主帅。

“唐海泰,大军马上就要开拔了,你跟随我出去征伐后金鞑子,有没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啊,若是你愿意,可以留在宁远的,协助洪大人,做好驻守辽东的事宜。”

“下官早就决定了,跟随大人征伐后金鞑子。”

陈新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唐海泰的这个态度,代表了京城里面的某些态度,这说明朝廷里面,至少是内阁,是支持自己出任主帅的,没有谁提到苏天成。

“很好,有信心就好,出征的时候,你跟在我的身边,每日里注意收集斥候的情报,厮杀博弈之前的准备事宜是很多的,你一定要勤勉,好好做事,我是相信你的。”

“感谢大人的信任,下官一定肝脑涂地,报效大人。”

唐海泰离开之后,陈新甲看着墙上的地图,他和钱谦益两人制动的作战计划,可谓是规模宏大的,很有可能引发大明王朝与后金鞑子之间的决战,只要自己把握了机会,能够取得一连串的胜利,说不定在战役规模扩大之后,皇上会调集苏天成,协助自己作战,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

只剩下十来天了,相关的准备事宜,也进行的差不多了,陈新甲抛开了其余的杂念,皇上的圣旨来了,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宜,绝不要去想了,此时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的打败后金鞑子,如何的让后金鞑子走进自己精心策划的部署之中去。

第八百二十三章准备(2)

(感谢安静的青春、羽飞001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这段时间,范文程忙得双脚不沾地了,只要是有关辽东的情报,不管是牵涉到什么方面的,他都是要仔细分析的,甚至包括了辽东的粮食、食盐等的价格,都是要认真分析的,通过这些情报,他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想法,最近一段时间收到的有关辽东边军调动的情报,是他特别注意的,虽然说提供情报的人,不可能说出来兵力调动的多少,但范文程自然有办法,他综合多方面的情报,包括调动军士之后,大凌河城周边的物品消耗、锦州城的消耗等等,终于分析出来了辽东这次调动的军士多少。

这些情报,都要及时禀报给皇太极。

至于说皇太极,早就专注于这一次的战役之中了,除开代善回到了朝鲜,汉八旗的军官回到了黑山,其余的都留下来了,每天就做一件事情,专门讨论如何应对边军的这次进攻,要说讨论一般的作战部署,不需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可这一次皇太极的想法不同了,他的胃口很大,目的就是全数剿灭来犯的边军。

范文程分析的情报,这次参与进攻的边军,至少在十万人以上,得到了这个数字之后,皇太极抑制不住兴奋的神情,即刻要求所有人都来到了崇政殿。

崇政殿的外面,严密守卫,没有得到允许,一只蚊子都不要想着飞进去的。

“文程,说说你分析的情报。”

“是,奴才根据从辽东过来的情报。分析这次参与进攻我大清的明军,人数在十万人以上,明军进攻的时间,大约在五月初,明军将从大凌河城,直接对黑山发动进攻。第一步是想着占据黑山,接下来将要进攻义州和广宁,奴才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没有弄明白,那就是明军好像没有特别强调对大凌河城、锦州城的守卫事宜,按说大凌河城、锦州城乃是明军的后方基地,需要重兵守卫的,从锦州和大凌河城来的情报,显示这两个地方。留下的明军不是很多,宁远和山海关,守卫的明军不少,具体多少的明军守卫这些地方,奴才还在继续搜集情报。。。”

范文程分析情况的过程中,大殿里面非常的安静,众人都没有说话,面对明军的主动进攻。到底采取什么办法迎战,意见一直都没有统一。几天的争论下来,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正面迎击,在野外给予明军毁灭性的打击,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引诱明军,到设伏的地方,趁机歼灭明军。两种分析都是有道理的,双方谁都不能够说服谁,所以说。范文程提供的情报,就至关重要了。

范文程说完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文程,朕要谢谢你啊,这次的战役,你劳苦功高,虽然不能够亲临前线,但你的功劳,不亚于任何一个上阵厮杀的将军,诸位,文程分析的情况,你们都听见了,你们提出来的两套作战方案,朕也清楚了,如今情况逐渐清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豪格,你是坚持正面迎敌的,济尔哈朗,你是坚持设伏的,多尔衮,你一直都明确表态,今日朕要听你们说说,其余人暂时不要说了,等到他们三人说完之后,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补充的。”

皇太极说完之后,随意看了一下阿济格,他不得不这样强调,要不然阿济格又该要放炮了,张嘴瞎说一番。

豪格首先开口。

“父皇,儿臣以为,还是应该正面迎击明军,藉此展现我大清国勇士的威猛,儿臣和明军交手多次了,他们一触即溃,根本就不是我大清国勇士的对手,这一次,明军出动十万军士,正是我大清国的机会,能够一举歼灭十万明军,儿臣以为,甚至能够攻下大凌河城、锦州城和宁远,直逼山海关了。。。”

豪格说完之后,皇太极看向了济尔哈朗。

“皇上,臣以为,还是应该设伏,我大清国的勇士,好些年没有和明军交手了,明军是不是有变化,臣不是很清楚,如此的情况下,采用设伏的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歼灭明军,若是正面对决,就算是明军失败了,他们可以径直退回大凌河城或者是锦州城,将会增加我大清国勇士攻击的难度。。。”

没有等到多尔衮开口,皇太极首先开口了。

“豪格,朕来问你,若是明军一触即溃,退回大凌河城,你该当如何。”

“儿臣想过了,兵分两路,在明军离开大凌河城之后,在距离大凌河城五十里左右的地方,设下埋伏,截断明军的退路,如此前后夹击,明军绝无生还的道路了。”

“看着有些道理,不过若是大凌河城、锦州城的明军前来救援,该当如何?”

“挡住他们就是了,明军有什么能力啊。”

“你再说说,进攻需要部署多少兵力,设伏需要部署多少兵力。”

“最为保险的办法,进攻十万人,设伏五万人,这样可以保证完胜。”

“混账,你身为副帅,怎么能够说出来这番话,若是江宁营前来攻击,埋伏的军士抵挡不住,怎么办,难道设伏的军士,遭遇明军的前后夹击吗,这样我们的部署,岂不是要被彻底打乱,再说了,你怎么知道明军没有丝毫的战斗力,明军敢于主动发动进攻,难道不会考虑到这等前后夹击的办法,十万大军,你以为是嘴上说说那么轻巧的,调动十五万大军,你以为明军的主帅是瞎子吗,什么都看不见吗,驻守辽东的明军,几十万,若是他们看破了我们的布置,倾巢出动,那个时候,谁被歼灭,你能够知道吗,距离大凌河城五十里的地方设伏,你算过没有,骑兵多少时间能够达到,半个时辰左右就够了,驻守辽东的明军,都是傻子吗,好了,你再不要说了,仔细听听别人的意见。”

豪格有些悻悻然。

“郑亲王,朕问你,你认为设伏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最好。”

“臣以为,在广宁附近是最好的。”

“按照你的意思,我们必须要让出黑山、义州两地城池了,你能够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

济尔哈朗不慌不满的开口了。

“选择放弃黑山和义州,这是为了让明军产生轻敌冒进的思想,明军很多年都没有主动进攻了,臣记得,上一次还是萨尔浒之战,这么多年过去,明军能够主动进攻我大清国了,明朝的崇祯一定是寄予厚望的,也是指望能够获取巨大胜利的,若是在黑山设伏,距离大凌河城太近,明军增援,将要增加设伏的难度,同时,明军的士气一定不弱,在黑山设伏,明军势必会拼死抵抗,孰胜孰败,还不一定,明军占据了黑山和义州之后,肯定是士气大振,觉得我大清国的勇士不过如此,继续进攻,而且广宁距离大凌河城,距离遥远,又是我大清国长期控制的地域,在这里完全可以前后夹击,令明军无法增援,也没有逃脱的可能性,施展这个战术,还有一点,那就是必须要在明军占领义州之后,出奇兵控制黑山、义州前往广宁的要道,防止明军增援。。。”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频频点头。

“十二弟,你是什么看法。”

“臣弟赞同郑亲王的战术布置,不过臣弟还有补充,伏击明军的同时,可以考虑进攻大凌河城与锦州城,若能够取胜,收获颇丰,若是不能够取胜,也令明军无法增援,可以双管齐下,最为主要的是把握好时机,在明军占据义州之后,就可以采取行动了,如此的好处是,占据义州和黑山的明军,都将无法逃脱被歼灭的命运。”

皇太极仰头哈哈大笑了。

“很好,朕觉得很好,不过有一点,你们没有仔细考虑,为什么大凌河城、锦州城的防守力量薄弱,若要歼灭十万明军,大清国需要大量调动兵力,恐怕有人认为,朕的眼光,会盯住大凌河城、锦州城,如此好的机会,倾巢出动,占据大凌河城、锦州城,进而图谋宁远和山海关,甚至是剑指京师,暂时不管不顾这十万明军,到那时,沈阳必定空虚啊,若是明军能够进攻沈阳,岂不是表明他们讲获得全胜啊,我大清国岂不是乱套了。”

众人都愣住了,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皇太极收敛了笑容。

“正因为如此,朕让你们仔细讨论,如此好的机会,朕岂能失去,大明用盛宴来款待我大清国的勇士,却之不恭啊。”

众人都笑了,这的确是绝佳的机会,皇太极分析到了这一点,肯定也想好了应对的措施,相应的战术部署,也是有着明确的针对性了。

“朕带兵亲征,沈阳的防御,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铎负责,要绝对保证沈阳的安全,多尔衮、豪格、阿济格随朕出征,这一次,我们不仅要全歼十万明军,还要拿下大凌河城、锦州城,明军的主帅是陈新甲,这个陈新甲,不是好大喜功吗,那就让他好好的立功。”

第八百二十四章准备(3)

登州,督师府。

孙传庭、毕懋康、渠清泽、罗昌、刘实亮、刘铁汉、马华彪、秦睿、狄怀祥、贺人龙、马祥麟以及王大治等人,悉数集中在厢房,这些人,都是江宁营最为精锐的骨干了,也是跟随苏天成多年的,除开这些江宁营的军官,邓辉、蓝桥正和刘云清三名知府也在厢房,苏平阳、苏俊、苏二童、柳敬亭等人,都是督师府的中坚力量了。

新的面孔也出现在厢房了,苏天浩、徐继礼、顾兴松、威廉、大卫、阎应元、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等。

刘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国出现在厢房,着实令人吃惊,毕竟这三人的身份不同了,这么快就得到苏天成的赏识,那也是不简单的事情了。

此外还有几个人,众人都感觉到有些陌生,但这几个人的身份都是不简单的,分别是孙钤、孙晗、孙玥和孙之沆,他们都是奉故去的孙承宗的遗命,赶赴登州,来投靠苏天成的,四人全部都进入了江宁营,而且进去就是百户的身份,虽说四人的身份,和厢房里面其余人比较起来,是最低的,但众人都是非常尊重孙承宗的,尽管孙承宗故去了,江宁营不会忘记,苏天成更是不会忘记。

这些人,可以说是苏天成全部的心腹了,也是最为精锐的人员了。

这么多人集中在厢房,显得有些拥挤,但大家都默默站着,没有谁说话,更没有人交头接耳,他们都知道,今日督师大人有重大的事情要宣布。

江宁营的调防全部都结束了,五万多将士集中在登州府城和蓬莱城的军营里面。这等的规模是很罕见的,驻扎在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全部将士,也不过是八万三千人。

苏天成进入厢房的时候,所有人都抱拳行礼了,包括威廉和大卫两人,一样按照众人的礼仪。单膝跪地行军礼,邓辉、蓝桥正、刘云清、苏天浩、徐继礼和顾兴松等人,因为是文官,所以稽首行礼。

正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硕大的地图。

苏天成径直走到了地图的前面。

“诸位,今日是崇祯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我不妨告诉诸位,辽东进攻的时间,确定为五月初一。但这个日子展开进攻的,不仅仅是辽东,还有我们登州。”

“这幅地图,你们都很熟悉了,几乎每日里都要看到的,可今日我要求你们仔细看,看看双岛、旅顺、金州、复州、永宁、旋城、铁山、宣州等,这些地方。都是我大明的国土,却被后金鞑子占据了。我们驻扎在登州、莱州和青州,每日里拼命训练,为的是什么,就是要打败后金鞑子,就是要收复我大明失去的国土。”

苏天成说出来这些话之后,厢房里所有人的神情都发生变化了。他们盯着地图,看着这些地方,天启年间,这些地方,都是明军控制的。可如今都被后金鞑子占据了,督师大人说出来这样的话,意思很明显了,江宁营将要发动战役,夺回这些地方。

这是一场足以震撼大明和后金的战斗,若是江宁营一举占领了这些地方,可以想象,后金马上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了。

“选择五月初一征伐,这是我长时间思考的决定,辽东五月初一开始鏖战,这个时候,后金鞑子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辽东了,皇太极恐怕在做梦,妄想一举摧毁关宁锦防线,打通进入关内的道路,那就让皇太极做梦去吧,我们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皇太极,谁才是真正的主人,谁才能够真正的主导中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现在开始,我大明与后金的决战,就真正拉开序幕了,一旦双方开战,就不可能停下来了,不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我们不可能歇息,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我一直都没有告诉你们,今日才正式告诉你们,不是我不信任诸位,而是需要统筹兼顾,辽东的大局,已经确定,我不妨告诉你们,前不久,我专门到京城去了,面见皇上,就是为了辽东的稳固。”

“还有五天时间,大军就要开拔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后金水师,他们不是有一万五千人吗,那好,这一万五千人,我们必须要全部歼灭,后金水师的所有战船,都炸到大海里面去,我们不要缴获什么战船,我们的目标,就是彻底歼灭后金水师,让后金鞑子明白,他们胆敢用战船来侵袭登州和莱州,那他们就要付出最为残酷的代价。”

“我们的第二个目的,是占领金州、复州、永宁、旋城、铁山、宣州等地,在这些地方,建立起来坚固的防线,稳定这些地方,接下来一步步朝着盖州、耀州、海州等地进攻,直指后金的都城沈阳。”

“我们的第三个目标,是驻守在朝鲜的代善和他的正红旗鞑子,后金不是吹嘘吗,他们的满八旗天下无敌,好啊,我们就来看看他这个天下无敌,是怎么吹嘘出来的,我们占据了宣州,代善肯定会率领大军前来增援,这个时候,我们就和代善展开决战,彻底歼灭他的正红旗,让满八旗变成七旗。”

“驻扎在登州、莱州和青州的,有八万三千江宁营的兄弟,这一次,有五万三千兄弟,要渡过渤海湾,要去歼灭后金鞑子,这些兄弟,要坚守在占领的地方,一旦我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登州、莱州和青州就只留下一万兄弟了。”

“现在,我开始部署计划。”

厢房里面迅速的安静下来了,众人克制了激动的情绪。

“我率领江宁营将士征伐期间,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事宜,由毕懋康负责,造船厂的事宜,由大卫全面负责,毕懋康进驻督师府,地方的民政,邓辉、蓝桥正、刘云清,你们要竭尽全力,保证百姓丰衣足食,保证大军的供给,兵锋过处,生灵涂炭,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建设好金州等地,这需要大量的白银和物资,这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