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官觉得,洪大人在辽东的时间稍长,加之攻下了大凌河城,稳定了辽东的局面,难免认为,自身对辽东的情况特别熟悉,听不进其余的意见了,如此的情况下,和洪大人之间的商议,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陈新甲点点头,他感觉到,唐海泰说到了关键的地方,这才是最为主要的问题,万一洪承畴自恃有功,熟悉辽东的情况,固执己见,恐怕辽东的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唐海泰,你说的很有道理啊,不过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对外说起,唉,朝廷究竟是什么意见,我也有些担心啊,不管如何,洪大人都是立下功劳的,也确实熟悉辽东的情况,因为固守关宁锦防线的问题,就闹出来这么多的事情,我也很不情愿。”
“大人,下官以为,朝廷肯定是支持大人的,大人全面负责辽东的事宜,为征伐后金鞑子,做出来了诸多的准备,这一切的事宜,皇上和内阁都是知晓的,到了关键时刻,朝廷的考虑还是以征伐后金鞑子为主的。”
陈新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早就明白了,唐海泰说出来的话,并非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唐海泰,通过前面发生的不少事情,陈新甲已经证实到这一点了。也就是说,今日的这件事情,唐海泰马上就会给唐世济写信禀报,自己已经获得唐世济的支持了。
唐海泰离开厢房之后,很快来到钱谦益办公的地方。
进入屋里,钱谦益亲自关上了房门。
还没有等到钱谦益开口,唐海泰就主动禀报了。
“大人,刚才陈大人找过下官了,是为了洪大人的事宜,下官按照大人说的意思,给陈大人说了,建议陈大人下定决心,弹劾洪大人。”
钱谦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嗯,说说详细情况。”
唐海泰不慌不忙的开始禀报刚刚说过的话语,陈新甲恐怕想不到,唐海泰刚刚所说的一些话语,都是钱谦益想出来的。
因为和苏天成之间,有着不小的矛盾,也因为要压制江宁营,钱谦益和唐海泰两人,有了共同的目的,所以有了较多的接触,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至于说辽东的局势是不是能够稳定,征伐后金鞑子是不是能够取得完胜,他们不是主要负责人,不会想到那么多,在他们看来,陈新甲一样是能够做好所有事情的,风头会盖过苏天成。
唐海泰说完之后,钱谦益再次露出会心的笑容。
“唐海泰,这样的大事情,你还是要给唐大人说说的,这样唐大人心里有数了,也就知道该如何面对了,辽东的所有事宜,陈大人都是要奏报给皇上和内阁的,一旦朝廷明确了意见,皇上下旨了,这件事情才真正的办好了。”
“大人,下官明白,下官这就去落实的。”
这一天,陈新甲、洪承畴、唐海泰三人都在写信,所不同的是,陈新甲写的是折子,利用密折专奏,直接奏报皇上,洪承畴写的信,是直接给苏天成的,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登州去,唐海泰写给了唐世济,在信函里面,极力的夸大了洪承畴的自负,以及江宁营在辽东自居为老大的心态。
陈新甲和洪承畴两人的信函,都是实事求是,所不同的是,陈新甲在这份密折里面,说出来了有关辽东所有的部署,以及与之相关的关宁锦防线固守的事宜。
唐海泰的信函就不同了,钱谦益告诉过他,该如何的写信,如何的突出江宁营的缺陷,突出洪承畴的自负,甚至抱怨洪承畴和江宁营不顾辽东大局,想到的就是突出自身的重要,这里面暗含的意思是歹毒的,和之前那些给事中、御史弹劾苏天成有些异曲同工的作用,矛头的指向,都是暗含苏天成可能要造反的意思了。
围绕着进攻后金鞑子的事宜,必然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可令人想不到的是,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征战,驻守辽东的几个主角之间,却产生了直接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影响到了辽东的大局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怒气
(感谢he20hattie、moonchenli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啪。。。”
苏天成气得摔掉了手里的茶杯。
他做梦都不会想到,陈新甲有如此的狂妄和好大喜功,竟然敢有着奇思妙想,要说你有这些想法,坐在家里,做做白日梦,那与谁都没有关系,甚至在和同僚聊天的时候,吹嘘一下,也是无伤大雅的,但这是血淋淋的战斗厮杀,十余万将士的性命,整个辽东的安危,大明京师的安危,这岂是小事情,怎么能够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皇太极是什么样的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苏天成是清楚的,是丝毫不敢小觑的,若是他有着陈新甲那样的莽撞,恐怕早就和后金鞑子厮杀无数次了,辽东也不可能有着那么稳固的局面了。实事求是的说,陈新甲绝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已经五十二岁的皇太极,一生征伐,有着异常丰富的经验,对局势的判断,拿捏非常的到位,人家能够在四大贝勒共同署理朝政的前提下,独揽大权,成立了大清国,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陈新甲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敢于拿关宁锦防线做诱饵,吊皇太极上钩,岂不知他陈新甲自己会成为最大的诱饵。
苏天成能够肯定,这绝不是朱由检的想法,朱由检还是冷静一些的,没有想着通过一次的战役,就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摧毁后金政权,但苏天成不敢保证的是。朱由检会不会脑袋发热,认为陈新甲的这个提议是绝妙的,是可行的,那样就真的有塌天大祸了。
苏天成脸色铁青,这样的场景,渠清泽和孙传庭都没有见过。两人也有些发呆了,刚才渠清泽亲自送来了洪承畴的来信,因为来信的上面,有着三根鸡毛,这表明是特急的信函,正好孙传庭来禀报江宁营将士调防的事宜,两人就一起来到厢房了。
好一会,苏天成重重叹了一口气,看着渠清泽和孙传庭两人。
“洪承畴的来信。你们也看看,其余的事情暂时不要商议,就洪承畴来信上面提到的事宜,今日必须要提出来应对的办法,若是可能,我亲自到京城去,见到皇上,陈新甲吃了熊心豹子胆。有了这等的奇思妙想,岂不是要葬送我大明江山吗。”
渠清泽连忙拿过了信函。和孙传庭两人仔细看起来了。
十几分钟之后,渠清泽和孙传庭两人都看完了,两人的脸色也同时出现变化了。
苏天成停止了踱步,看着两人。
“你们有什么感受,说出来听听。”
渠清泽看了看孙传庭,首先开口了。
“大人。这件事情太过于突然了,下官实在没有想到,辽东的厮杀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到陈新甲会做出来这样的部署,这简直不可思议。下官不得不说,陈新甲昏头了,好大喜功也太过了,若是不能够控制这等胡乱的想法,辽东真的要出大事情了,若是威胁到京师了,仅仅是治罪也没有多大作用了。”
孙传庭也接着开口了。
“大人,下官有些不敢相信,陈新甲会有这等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是征战厮杀,可不是做文章,不知道陈新甲究竟是如何想的,下官支持大人的意见,必要的时候,大人到京城去,禀明皇上,下官甚至觉得,陈新甲不能够成为征战后金鞑子的主帅。”
“看来你们两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陈新甲这次的战术部署,有些离谱了,至于说陈新甲是不是适合做主帅,我们且不去理论,皇上做出来了决定,任命陈新甲为征伐后金鞑子的主帅,如今来修改,也是不合适的,但陈新甲的战术部署,绝不能够实施,轻者我大明在辽东彻底丧失主动权,重者后金可以直接威胁到京师,皇太极是什么人,看来陈新甲不仅是好大喜功,还有些过于自负了。”
苏天成刚刚说完,孙传庭再次开口了。
“大人,下官本来对辽东的局势,还有一些乐观的,可看见了洪大人的来信,下官寒心了,若是陈新甲指挥这次的战斗,必败无疑,辽东十八万将士,因为陈新甲的胡乱指挥,不知道要遭受多惨重的损失,下官以为,还是大人担任主帅,部署和指挥这一次进攻后金鞑子的战斗,如此才能够保证去的胜利,下官也知道,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可下官以为,从我大明的稳定和强盛的角度出发,大人是应该争取的。”
厢房里面只有三人,渠清泽说话也不会客气了。
“孙大人的这些想法,也是有些幼稚了,若是皇上早想到这一点,哪里会是如今的局面,陈新甲到辽东一年多时间了,深得皇上的信任,大战前夕,更换主帅,这岂不是自伤身体,皇上岂会做这等的事情,皇上已经下旨,陈新甲是此次征伐后金鞑子的主帅,从这件事情上面,去反驳陈新甲,恐怕会适得其反。”
“可也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辽东陷入到火海之中啊。”
“那也不一定,大人可以向皇上提出来建议,只要束缚了陈新甲的想法,按照稳妥推进的思路征伐,问题还是不大的。”
“渠大人想的也是幼稚了,若是陈新甲愿意按照稳妥推进的部署征伐,哪里会有洪大人的来信,信函里面说的很是清楚了,陈新甲坚持战役部署,不会做出来修改的,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性,难道陈新甲不明白吗,拿出大凌河城、锦州城来做诱饵,这等自杀一样的安排,谁敢尝试,他难道不知晓,皇太极出动二十万后金鞑子,战局就将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守护大凌河城与锦州城的,仅仅是三万边军,战斗力一般,后金鞑子十万人攻打城池,十万人对付征伐的边军,谁敢去救援,如此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难道说陈新甲没有预料到,总是想着通过什么突袭和计谋来取胜,怕是陈新甲看书太多了,以为征战厮杀,和书上说的一样了。”
孙传庭长期征战,身上的文人气质,几乎都要消失了,猛然看见孙传庭,不会有多少人相信,眼前的这员猛将,也是科举出身的,孙传庭的性格也变得直爽了,战场上厮杀,需要的是直来直去,传达命令的时候,绝对要清晰准确,如果你的命令,还要下面的军官和将士去琢磨,那就必败无疑了。
孙传庭说的很是直接,渠清泽感觉到无话可说了,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渠清泽对许多的规则,有了很深的认识,但他更加清楚,战场上是不能够拐弯抹角的,若是将官场上的那一套拿到战场上,还没有开始厮杀,就已经失败了。
两人都看向了苏天成,等着苏天成开口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信服苏天成的。
“你们说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你们是否想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的经验,都是血淋淋的,都是从血与火之中得到的,朝廷对辽东的局势非常的乐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盲目的乐观,所以陈新甲才会好大喜功,才会认为后金鞑子不堪一击,崇祯九年到现在,六年时间了,边军基本没有和后金鞑子交手,多尔衮入侵登州和莱州,也是面对的卫所的军队,后金鞑子长时间的蛰伏,令朝廷中有些大臣,忘乎所以了,特别是皇太极专门给皇上写了求和信,这种表面上的示弱,迷惑了很多人。”
“认识是慢慢改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此你们可以看出来,皇太极的深谋远虑,这方面,我也有些责任,在辽东的时候,不应该完全想到稳定,还是需要有一些厮杀的,如今大的局面已经形成了,我们想要反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这话说起来,颇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滋味了。”
“辽东即将发生的改变,我们不可能完全阻止,或许通过这一次的战斗,皇上会有全新的认识,我这样说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唯一不能够发生的事情,就是关宁锦防线出现问题,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我都要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这是影响到全局的事情,不能够有丝毫的闪失,否则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付诸东流了。”
“今日我们所讨论的事情,不要对任何人说起,不能够有丝毫的泄露,我来想办法,恐怕要进京了,时间非常紧张,江宁营将士的准备事宜,你们两人多操心,渠清泽,有关的战术布置,你可以和孙楚天详细谈谈,我从京城回来的时候,一切的准备事宜,都要到位,具体的战术部署,我已经草拟了一个东西,你们认真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大胆的提出来你们的意见,总之,这一次的征战,我们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全歼后金水师,第二是占领永宁、复州和宣州等地,这两个目的必须要达到。”
孙传庭看着苏天成,目瞪口呆,苏天成说到宣州和永宁的时候,他隐隐明白了安排,具体的作战部署,他一直都不清楚,至于说这一次的军队调防,他以为是正常的调防,谁知道这里面隐藏着这么大的秘密。
瞬间,孙传庭感觉到热血沸腾了,马上就要征战,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了。
第八百二十章面对面
苏天成突然来到京城,朱由检特别的吃惊,没有圣旨,苏天成是不能够离开登州的,可这样无声无息就来到了京城,冒着被弹劾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前途,一定是有什么大事情的,朱由检已经收到了陈新甲的密折,对于陈新甲做出来的部署,感觉到激动,想不到陈新甲做出来了这么大的部署,细想一下,这样的部署也是可行的,无非是讲战役的规模,扩大了很多,朱由检甚至打算,必要的时候,直接给苏天成下旨,要求苏天成带领江宁营,赶赴辽东,至于说战役的指挥,到时候再来考虑,万一陈新甲的部署成功了,那就有可能给予后金鞑子毁灭xìng的打击了。
苏天成来到京城,朱由检很快察觉到了,一定是为了辽东的事情来的,洪承畴提出来了反对意见,和陈新甲、钱谦益发生了冲突,想必洪承畴肯定告知了苏天成,难道说苏天成是来为洪承畴求情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隐隐有些不快了,辽东的事情,是陈新甲直接负责的,一切的安排,也应该以陈新甲的为准,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专程来到京城,谈论辽东的事情,手是不是伸的太长了,难道说在辽东收复了大凌河城,就以为自己有着很大的功劳,对辽东的所有安排部署,都要指手画脚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由检对苏天成的看法有些改变了,若说以前限制苏天成的权力,他的内心还感觉到不安,但这一次,苏天成的所作所为。过分了,令他觉得以前的处理,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也幸亏自己这样处理了。
朱由检一直都认为,苏天成非常的聪明。从殿试高中榜眼之后,表现都是很不错的,明白很多的事理,也不贪功,关键的时候,知道将功劳让出去。特别是自己任命陈新甲为辽东巡抚,苏天成根本就没有过问辽东的事宜,如今到了关键时刻了,苏天成终于忍不住了。
朱由检本不打算见苏天成的,王承恩在一边劝解,说是苏大人既然专程到京城来了。就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够说些什么事情,也好看看苏天成究竟是什么样的想法。在王承恩的劝说下,包括内阁首辅杨嗣昌的建议下,朱由检还是决定见一见苏天成。
苏天成进入养心殿之后,发现只有朱由检和王承恩两人,朱由检的神sè很不好。
他已经不在乎这些事情了,自己没有接到圣旨。直接到京城来了,而且是为了辽东的事宜,朱由检肯定是不高兴的,甚至会产生其他的想法,但关键时刻,苏天成不会考虑那么多了,若是完全为了自身的利益,穿越之后,他就不会做出来那么多顾全大局的事情。
拜见之后,朱由检很快开口了。
“苏爱卿。朕没有下旨,不知你为何到京城来了。”
“皇上,臣是为了辽东的事情而来的。”
朱由检的脸sè已经yīn沉下来了。
“爱卿为何这样说啊,朕已经下旨了,辽东的事宜。悉数由陈爱卿定夺的,你忽然来到京城,是不是准备弹劾陈爱卿啊。”
“皇上,臣是蓟辽督师,需要关心辽东局势的,皇上曾经下旨,要求陈大人协助臣做事情,臣到了登州之后,时刻不忘自身的职责,时时刻刻关心辽东的事宜,有些时候,洪承畴也是告知臣一些辽东的事宜,臣这一次到京城来,是因为考虑到局势危机,故而不顾其他事宜,专程来给皇上禀报的。”
朱由检看着苏天成,没有说话,既没有要求苏天成说什么,也没有要求苏天成不说什么,这种未知可否的态度,其实就是最大的否定,意思是苏天成不应该关心辽东的事情了,恐怕苏天成离开京城之后,洪承畴也难以继续在辽东了。
苏天成没有在乎朱由检的态度,尽管朱由检身后饿王承恩,很是着急。
“皇上,臣专门带来了沙盘,恳请皇上恩准,臣与皇上在沙盘上面进行一次较量。”
朱由检很是奇怪,也被苏天成提出来的主意激发了好奇心,禁不住点点头。
太监很快抬进来了一个硕大的沙盘,放在了中间,这个沙盘,就是关宁锦防线以及黑山、义州、广宁、辽河甚至是沈阳的地形图了。沙盘的旁边,摆着不少红sè和蓝sè的小旗帜,还有一副完整的地图。
朱由检有些好奇,快步走到了沙盘前面,仔细的看着沙盘。
“皇上,这个沙盘就是辽东的整个地形,不过突出了关键地方,臣想着和皇上玩玩沙盘游戏,这里有红sè和蓝sè两种旗帜,其中红sè旗帜代表我大明军队,蓝sè旗帜代表后金鞑子,每一面的旗帜代表一万人,臣略知辽东部署,代表蓝方。”
朱由检仔细看了一会,脸上露出了笑容。
“好,朕和你玩玩沙盘游戏。”
好奇的王承恩,也跟在朱由检的后面,看了好一会的沙盘。
第一次的对抗开始了,各种旗帜被插在沙盘上,开始逐渐的移动。
慢慢的,朱由检的脸sè开始变化了,半个时辰之后,沙盘上的红sè旗帜,绝大部分都被蓝sè旗帜包围了,剩下的仅仅是宁远和山海关两个地方了。
朱由检很快反应过来了。
“苏爱卿,这不能够算,朕知道战役的部署,你也是清楚的,若是后金鞑子清楚了部署,这场战斗,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够取胜的。”
“皇上,臣刚才摆出的步骤,后金鞑子并不知道相关的部署,只是在厮杀的过程中,及时的做出来调整,需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后金鞑子的总指挥足够的聪明睿智,臣以为,如此大规模的战斗,皇太极一定会亲自指挥的,皇太极能够做到这一点,若是真的出现了沙盘上面的情况,我大明危矣。”
苏天成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来了奏折。
“皇上,这是臣的分析,恳请皇上阅览,臣无意干涉辽东的事宜,可臣绝不愿意我大明军队在辽东遭遇灭顶之灾,此次辽东边军征伐后金鞑子,乃是我大明主动进攻后金鞑子,战役至关重要。”
苏天成说的很是严重。
朱由检的神情也变得严肃了,接过了奏折,仔细看起来了。
很快,朱由检的脸sè开始发白,这份奏折,是苏天成jīng心准备的,对于辽东的部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弊全部都陈列出来了,其中以关宁锦防线为诱饵的战役部署,辽东可能遭受的损失是最大的,甚至超过了天启二年王化贞的那一次惨败。
朱由检一直站着看奏折,忘记了回到座位上。
半个时辰之后,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爱卿认为,陈新甲的部署,存在巨大危险,可后金的皇太极,不一定知晓这等部署,难道奇袭的策略不可行吗。”
“皇上,臣没有否定奇袭的策略不可行,但要看是什么环境,关宁锦防线,于我大明至关重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奇袭方式,都不能够动摇关宁锦的防御,此次陈大人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关宁锦防线尚有八万将士守候,反观后金鞑子的兵力,若是皇太极下定了决心,可以达到二十万人的兵力,兵力的比对方面,我大明没有多大的优势,故而臣以为,皇上定下的年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的策略,是非常准确的,一步一步来,皇太极恐怕是难以下这么大的决心的,毕竟他要护卫沈阳,但若是准备直接进攻沈阳,则必然引发难以控制的大战,皇太极孤注一掷,换位思考,皇太极若是弃沈阳于不顾,全力攻占大凌河城、锦州、宁远和山海关,臣以为,只要皇太极拿下了大凌河城与锦州,陈大人率领的大军,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了,不仅不可能占领沈阳,回撤的路线也被完全封堵。”
朱由检频频点头。
“爱卿说的不错,这等的部署,的确存在巨大危险,朕看了爱卿的部署,稳扎稳打,前后都能够呼应,看来的确是有道理啊。”
“臣亦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故而专门进京,禀报皇上,臣还是那句话,无意干涉辽东征伐事宜,一切听皇上定夺。”
朱由检看着苏天成,忽然开口了。
“苏爱卿,朕看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你来担任统帅如何啊。”
“万万不可,皇上,臣离开辽东一年多时间了,辽东诸多的变化,臣不是很清楚,陈大人在辽东,一直都在为进攻后金鞑子做准备,也是信心十足的,这主帅非陈大人莫属,臣只是觉得,皇上可明确提出要求,严令陈大人按照战役部署实施,如此可保证进退有余。不管是不是取得重大战果,能够主动进攻后金鞑子,都表明了皇上剿灭后金鞑子的决心。”
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苏天成改变了朱由检的看法,这的确不简单,可这里面,苏天成耗费的心血,是巨大的,在登州反复研究,来到京城的路上,一直都在揣摩,正是因为充足的准备,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八百二十一章廷议
苏天成回到家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便赶回登州去了。
其实他已经预料到,陈新甲带领边军,征伐后金鞑子,结局很有可能不好,但只要关宁锦防线按照他的部署来固守,就算是陈新甲一败涂地,问题也不是太大,至少后金鞑子无法攻下大凌河城、锦州城,无法威胁到辽东,如此的情况下,自己对旅顺发动攻击,必将令后金震动,令皇太极大为惊恐。
至于说皇上要求他带兵征伐后金鞑子,这样的事情,苏天成是不会干的,他很清楚,皇太极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次的进攻,辽东的军士调整,肯定会引发后金注意的,而且皇太极不可能没有情报网,有一点陈新甲的担心是正确的,那就是大量进入到辽东的汉人,不一定都是那么单纯的,其中有后金鞑子的眼线,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辽东的一切举措,都有可能被皇太极得知,陈新甲大量的调集粮草,精明睿智的皇太极岂会无动于衷。
有些事情,只有遭遇了血的教训,才能够从教训之中,吸取到经验,苏天成想到了一个故事,说是这失火的家里,感谢前来帮忙救火的人,但往往忘记了提醒他注意家里有失火危险的人,穿越之前,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遇见洪灾或者是火灾了,那些涌现出来的救护英雄,被大肆的表扬,但前面提出来治理隐患措施的人,被忘记的干干净净,没有谁会注意到他们,既然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那就让这一场的教训早点来临。
和皇上的交谈,苏天成完全能够感觉到。皇上对这一次的征伐,有着极大的信心,而且心目中领军征战的主帅,就是陈新甲,尽管说陈新甲有关征战的部署,漏洞百出。带有极大的危险,但这样的冒险举措,与皇上的心思是相似的,如此的情况下,皇上对陈新甲的期望更大了,自己提出来了反对意见,要不是准备充分,根本就无法打动皇上,就更不用说到辽东去担任主帅了。
苏天成还想到了。根据渠清泽搜集来的情报,在辽东存在一种思潮,那就是贬低江宁营,贬低自己,其中以钱谦益为代表,总是想着处处抹掉江宁营与自己在辽东的影响,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这种心思,弥漫在辽东。有着极大的危害,很有可能导致征伐后金鞑子的战斗崩盘。
苏天成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准备发动的对旅顺的进攻,规模远远大于辽东的进攻,产生的影响。远甚于辽东的进攻。
来到登州之后,之所以要组建水师,之所以不惜一切的代价,苏天成想到的就是从登州向后金鞑子发动进攻,两相比较。就算是自己准备充分了,从辽东对后金鞑子发起进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毕竟后金的都城就在沈阳,皇太极登基,建立了大清国,定都在沈阳,这里就是后金的核心地带,需要严防死守的,哪里说攻破就可以攻破的。可从登州发动攻击,效果完全不一样,这叫做钝刀子割肉,给予皇太极的,是刻骨铭心的痛楚。
进攻旅顺的计划,苏天成更是不会泄露出去的,他不敢保证,皇上能够守口如瓶,不经意之间透露出去了,江宁营就要付出更大的牺牲。
内阁大臣悉数集中在养心殿。
已经是四月上旬了,这一次需要讨论和定夺陈新甲提出来的战役部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进攻了,必须要讨论出来具体的作战部署了。
杨嗣昌带着众人进入到养心殿的时候,内心有些复杂,辽东准备开展的进攻,迄今为止,是绝对保密的,不准有丝毫的泄露,陈新甲有关战役部署,他也仔细看过了,总觉得有不对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关宁锦防线的守卫和防御,是不是太薄弱了。
养心殿外面,锦衣卫守着,不准任何人靠近。
“今日商议陈新甲提出来的战役部署方案,诸位爱卿要言无不尽,此次征伐,关系我大明能够狠狠打击后金鞑子,至关重要,朕不多说了。”
按照道理,首先开口的,应该是杨嗣昌,但先前内阁大臣商议之时,杨嗣昌已经提出来了,众人都说过之后,他最后说。
首先开口的是唐世济。
“皇上,这一次征伐后金鞑子的战役,乃是我大明教训后金鞑子的最好时机,臣以为,陈大人熟悉辽东的情况,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具体的战役部署事宜,还是以陈大人的意见为准,这样也能够便于前方征战,主帅更好的做出来部署和调整,历史上的教训是很多的,皇上定下了战役的任务,其余事宜,交给陈大人自行决定,故而臣以为,陈大人所提出来的作战部署,完全可行。”
唐世济不经意的看了看上首的杨嗣昌。
“至于说江宁营都指挥使洪承畴大人,若是不服从陈大人的调遣,臣的建议是,朝廷将洪承畴调离辽东,免生祸端。”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其实他也在思考,究竟该如何的决策,目前为止,他内心还没有完美的方案,眼下需要看看内阁大臣有着什么样的建议。
傅冠、薛国光、刘宇亮、刘宗周等人都开口了,这一次刘宗周还是比较聪明的,同样认为陈新甲身为主帅,应该是全面决定战斗的部署。
众人都说之后,还剩下杨嗣昌。
“皇上,臣以为陈大人的战役部署,基本是可行的,不过有关辽东的防御部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