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夫大文豪-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祝振国在一旁心中尴尬非常,今日好心,怕是惹了祸患。连忙用手拉刘绪辽的衣角,示意他坐下。

    “匹夫。。。。。今日文人诗会,你一个匹夫来此作甚?”何之焕毕竟是读书人,便是骂人也骂不出什么花样。

    刘绪辽哪里会管祝振国的小动作,更是不服气,开口道:“今日小爷来此,便是要让你知道小爷文武双全,也是读了几年诗书的,你这腐儒可会什么武艺?”

    祝振国听言也是惊呆了,这刘绪辽还文武双全了?正在考虑要不要出言道歉一番,毕竟这刘绪辽是自己带上来的。

    那何之焕还要开口,刚才一旁苦笑不得的许嵩却是摆手阻止了,脸上还有愠色,开口道:“之焕,与人争口舌之利成何体统,今日诗会本就是与人交流,武人习文又如何,武人习文更是我大华之福。”

    这许嵩倒是好气度,武人习文是福,这话一点没错。

    这何之焕听到老师教育,哪里还敢多言,连忙行礼道:“多谢老师教诲,学生受教了。”

    祝振国也连忙使劲拉下这混世魔王刘绪辽。这刘绪辽还有些不情不愿,倒是听了许嵩几句话,心中才好受一些。

    祝振国见事态完结了,心中才放下一口大气,这刘绪辽真不是一个好队友啊,要是今日真追究起来,祝振国还真被他坑了一把。

 第一百零六章 刑部尚书

    第一百零六章刑部尚书

    经过刘绪辽这么一闹,这诗会倒是与往年的气氛差了一些,却也不妨碍正常进行。

    临到诗会快要结束之时,解冰语这个好队友却是又唱了祝振国词,还有意无意把回文诗拿出来翻读了一遍。祝振国又被叫起来作了一首词,酒也敬了几番。

    散场之时,依照座次,许嵩先走,依次各人再下楼,祝振国与刘绪辽二人却是排在末尾下楼。

    “解元公,我今日是不是出了彩头?”刘绪辽直觉得今日自己是得了胜利。

    “你这泼才,以后别说我认识你,哪有你这样作诗的。”祝振国被这个混世魔王折腾一番,心中也是有气。

    “解元公,你这是嫉妒我的诗比你的诗有气势不成?”刘绪辽却是听不出祝振国的心气,心中还觉得这解元公小气。

    “有气势,有气势,以后你就把这诗写下来挂在家**人瞻仰。”祝振国也是无言以对。

    “好好,倒是个好办法,解元公你住哪里?明日我去寻你。”刘绪辽把这馊主意还真听进去了。

    “寻我作甚?”祝振国心中都想笑出来,也是觉得这刘绪辽性格虽然混了些,却是也混得可爱。

    “教你武艺啊,头前还说得好好的,小爷岂是那说话不算之人,男儿重诺,一诺千金。”刘绪辽说得神神气气,直感觉自己是那千古豪杰英雄君子。

    “嘿嘿。。。你还知道个一诺千金,倒是没有白读几年诗书,前面不远大江会馆便是我的住处。”祝振国倒是没有真正嫌弃这个刘绪辽,倒是更觉得此人颇有妙处。

    “好好,明日我来寻你,教你绝世武艺。”刘绪辽心中已经把这个真当作一件事情了。倒是祝振国没有当回事,也没有想学着刘绪辽武艺的心思。

    “回见!”祝振国倒是住得不远,片刻就能到家,先与这刘绪辽别过。

    “那我先回去,明日再来。”说完这刘绪辽也是神神气气的转身就走了。

    紫禁城中太和殿,皇帝一般早朝都不在此处,大多在乾清宫。今日一早却是在太和殿,显然是有大事要商量。

    宝座之下站满群臣,大礼跪拜口称万岁。

    承平皇帝端坐龙椅,气势内敛,经过两日时间,今日朝议承平皇帝倒是安排妥当了。挥手平身。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声音极为尖利。

    “启奏皇上,臣有奏。”说话的是刑部尚书曾大人,这曾大人今年已经古稀之年,在这刑部尚书的位置已经待了十几年了。

    “讲!”皇帝倒是

    “禀皇上,臣年已古稀,近年来身躯不泰,已经难以胜任要职,今日奏请皇上,还望皇上应允臣致政回乡,颐养残年。”这刑部尚书曾大人想来也是承平皇帝安排今日朝议致仕的。

    满场官员听得这曾大人今日致仕,倒也是不觉得惊奇,毕竟年已七十了,也算正常。

    “曾爱卿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为臣子之楷模,今日致仕,朕必然要多加封赏。倒是这刑部尚书位置空缺该如何啊?今日也一并廷推一番。”要是平时有要员致仕,必然是要先表彰一番,再商量个封赏,让他衣锦还乡。今日承平皇帝倒是没有如此,直接说起了空缺之事。

    朝廷重要职位选拔,一般都是廷推,也就是先由众官员推荐,然后再来商议,最后由皇帝定夺。

    站在左手官员队伍最前头的便是当朝内阁首席大学士,也便是内阁首辅大臣朱廷长。朱廷长此时却是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觉得今日之事有些蹊跷。

    怎么这曾大人刚要致仕,皇帝立马就让廷推,这让曾大人脸面往哪里放,这岂不是表示皇上早就想这曾大人滚蛋的意思。以前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朱廷长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朱爱卿先说个人选。”承平皇帝接着又开口道。

    朱廷长虽然疑惑,却是知道尚书之职极为重要,肯定要争取一番,也知道只要自己开口推荐人了,朝堂之上也没有人跟自己争。开口道:“启禀皇上,吏部左侍郎余度,历来兢兢业业,为朝堂鞠躬尽瘁,臣以为能担当重任。”

    大华朝廷六部,吏、户、礼、刑、兵、工。最高官员称尚书,副手为左右侍郎,辖下各司主官称郎中,副手为员外郎。这吏部左侍郎也就是现代的副部长。

    首辅朱廷长话音刚落,却是有一人立马出来反对,正是那皇帝秘书翰林院大学士许嵩,许嵩显然也是受了安排,开口道:“禀皇上,臣有一人选,却是再适合不过了。”

    “哦?是何人?许爱卿请说。”承平皇帝也是演戏一流。

    “回皇上,此人便是前内阁学士欧阳正,欧阳正此人公正廉洁,颇有贤明,为人更是刚正不阿,刑部历来明正典刑,正是需要欧阳正这种公正廉洁刚正不阿之士掌管,方能为天下百姓谋得福利。”许嵩一番言语,却是早已经想好的,却是不说大江学政欧阳正,只说前内阁学士欧阳正。也是知道这大江学政与刑部尚书差了几个品级。

    朱廷长心中讶异,这翰林院大学士许嵩历来都是只做事,不说话,今日却开口荐人,推荐的还是欧阳正。这欧阳正是怎么被贬的,朱廷长再熟悉不过了,也知道还有自己一番功劳在里面。

    心中也更是知道,这许嵩虽然掌管翰林院,却是没有什么实权,在高层中并不属于要职,说得再差些,平常也就是修一修典籍,为皇上执笔写诏书之类的事情,今日开口与自己对台,必然是受了支使。

    是受了谁的支使呢?这个问题朱廷长不敢多想,多想下去却是心中发紧,也不再辩驳,只等皇帝裁决了。

    朱廷长心中思绪万千,这十几年来自己倒是没有做什么恶了皇上的事情,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为皇帝办的差事也是事事完美,至少也是表面完美。

    倒是这朱廷长想得太深,承平皇帝倒是没有觉得这朱廷长有什么不妥,要换了这首辅大臣,只是觉得要给这朝堂多来一股声音罢了,也让他这个皇帝万事都有个决断的过程。而不是一言出,言言相随。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便是吏治,不然也不会安排着欧阳正掌管刑部,刑部不同于都察院,都察院是言谏,却是没有多少调查取证抓人的能力。刑部却是不同。

    当然这承平皇帝对于吏治也只是想到地方,也没想到这朝堂诸卿。

    承平皇帝看许嵩说话之后也没有人再跳出来,心中也是安心了不少,事情却是比自己想象中的要顺利。只是承平皇帝不知,在场诸位,看到许嵩出来说话,哪里还不知道是谁的意思,怎么可能还出来多言。

    “既如此,便让这欧阳正来掌管刑部,许爱卿拟旨召欧阳正入朝。”承平皇帝就是需要这最后裁决的一瞬间,这样才能显示天子威严,这样才能显示天子权柄。

    许嵩心中倒是欣喜,虽然自己不是这争权夺利之人,否则也不可能在这翰林院做十几年的大学士,早已经要去争一个内阁学士的名头了。但是这欧阳正毕竟是旧友,此番重新获得启用,心中哪里会不高兴。(推荐票手上有的都给几张,多谢!)

 第一百零七章 对号入座

    第一百零七章对号入座

    祝振国今日倒是无事,更是不知道自己一只小小蝴蝶刚到这中京,便引起了朝堂上一番不小的震动。

    此时手上拿着欧阳正给的书信正在翻看,当然看的只是书信封面,这要送达之人,除了认识一个翰林院大学士许嵩之外,其他一个不识。

    倒是要想办法打听一下这些人都是谁,住在何处。

    说来也巧,正在祝振国忧心之时,好枕头却是已经送上门来,正是这刘帅之子刘绪辽。祝振国不认识这些人,这刘绪辽从小就在中京长大,又是高官之子,必然是清楚这些人物的。

    “解元公,忙甚事呢?”这刘绪辽到得祝振国所在小院,却是被铁牛拦住了,大喊大叫几声,小院不大,祝振国听见连忙叫了进来。今日这刘绪辽倒是没有穿那歪歪扭扭的儒士衣服,却是一身紧衣劲装,还带了长刀。

    “你来得正是时候,先帮我一个忙。”祝振国正在看着书信苦恼。

    “今日先教你武艺,全了我信守承诺的名头,其他事情再说。”这刘绪辽倒是一根筋起来。

    “你先帮我一忙,我再跟你学艺就是了。”祝振国倒是觉得跟这刘绪辽学武也玩笑,自己这送信的事情比较重要。

    “也好,何事要我帮忙?”这刘绪辽倒是乐于帮助祝振国,帮助别人也显得自己的重要性与能耐大。

    祝振国拿出纸笔准备做笔记,摊开一摞书信道:“我问你几人,你告诉的官职与住处便可。”

    这刘绪辽看着满桌书信,也知道怎么回事便道:“快些问,有名头的我识得,无名小辈就不需问了。”

    “都有名头的,我先问你,这韩阳是何人?”祝振国也不与这刘绪辽费口舌,直入正题。

    “韩阳?礼部好像有个郎中叫这么个名字。”郎中官职倒是不小,在现代来说也算是中央的部委里面的司长,这大华朝廷总共就六部,郎中也算不小的官职了。这刘绪辽倒是清楚。

    “住在何处啊?”祝振国一边拿笔记好,一边又问。

    “大约住在内城东面,官员大多住那里,你去询问一番便知道了。”刘绪辽倒是不觉得麻烦,都有些显摆自己见识广博的味道。

    祝振国提笔又记,这刘绪辽也知道祝振国要问些什么人,自己先低头去看这摊开的书信,看到一封书信上写着吕德懿,便开口道:“这个吕德次倒是没有听说过。”

    祝振国记完抬头一看,哪里是吕德次,分明是吕德懿,笑道:“你这泼才,几年书都是白读了,这分明是吕德懿,哪里是吕德次。”

    “嘿嘿,难字认半边嘛,我昨日那首诗作得便是不错,比你的更有气势。”刘绪辽也是嘿嘿一笑,过了尴尬,然后拿昨日自己那首“好”诗来掩盖一番。

    “吕德懿是何人?”祝振国也是接不下这刘绪辽的话,也不多言,正事要紧。

    “哦哦。。吕德懿倒是听说过,翰林院的什么官,应该不小?兴许也是个学士。”刘绪辽回道。

    翰林院总共才五个学士,一个便是许嵩,翰林院大学士,然后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两人,要是学士倒是个大官。

    祝振国又记下来。等到十几封书信的主人一一辨别完毕,祝振国放下笔来,心中一轻,然后便是要送信去了。

    这刘绪辽见祝振国完事之后起身就要走,连忙开口道:“解元公,你的事情已经完了,该让我教你武艺了吧。”

    祝振国倒是把这事给忘记了,心中一想,打发道:“我自幼习武,已历十年,自成一派,不需你教了,我还有正事。”

    “什么正事?教你武艺就是正事,我刘家武艺天下第一,你在乡下学的把式哪里能比得过,今日你怎么都要学。”刘绪辽这汉子哪里是祝振国能轻易打发的。

    “我便是盗匪强人都亲手杀了十几个,你却是杀过人吗?”祝振国只能用言语搪塞一下。

    “什么?你还杀过人,杀过人好,今日就让我见识一下你杀人的武艺,看看我刘家的刀法是不是天下第一。”这刘绪辽听闻祝振国杀过人,显然没有被祝振国搪塞祝,却更是来了兴趣。

    “我怎么没有听闻过什么刘家刀法天下第一。”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下间哪里有人敢说自己武艺天下第一的,祝振国听了也是不服气。

    “你是不服,你却是不服气,来比试一番就知道了,来来来。”刘绪辽哪里能忍别人轻看自家武艺,说话间就拉着祝振国往院子里走。

    这番情景,祝振国哪里还能拗得过去,只得跟着走到院外。

    “来来,都过来,今日我要与这解元公比试一番,都来做个见证,免得他输了却是耍赖。”刘绪辽拉着祝振国到了小院,见到祝振国几个伴当,开口都招了过来。便是云小怜都听言围到了院边。

    祝振国这是逼上梁山了,看来只得迎战,摇摇头开口道:“别围得这么紧,院子本就小,都到墙边去。”

    几个伙伴本就是武夫,见到比武哪里没有兴趣,都兴致匆匆围了过来,此时听言也散道墙角处观看。只有云小怜一人却是退到正厅门口,满脸担忧。

    刘绪辽已经解下了长刀,长刀出鞘,却是寒光逼人,一看便知是一柄难得的好刀,祝振国几人的长刀显然比不上这把宝刀质地优良。

    祝振国也只有解下长刀拔出,心中想的是赶紧速战速决好去做事,却又不知这刘绪辽到底武艺如何,也就不动,等这刘绪辽来攻,先看一眼刘绪辽的架势,心中有了大致评判再动手,免得真伤了这大帅之子。

    刘绪辽也是自信非常,见祝振国长刀已经在手,却是没有动作,便道:“解元公,你便来攻,全力就是,也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祝振国倒是不愿意先动手,这先动手要是全力了,万一这混世魔王手下松软接不住,那就大事不好,要是不尽全力,万一这刘绪辽手底下极为了得,反制一招自己又落了下风。

    “你只管来攻,尽全力便是,放心,我手底下倒是有几分本事的。”祝振国也回了一句。

    祝振国这话听起来怎么都有轻视的意思,这刘绪辽哪里受过这样的轻视,也不多言,便要动手证明一番自己的本事。

    说时迟,那时快,这刘绪辽姿势一变,长刀闪电而来。

 第一百零八章 比武感悟

    第一百零八章比武感悟

    祝振国抬头一看,这刘绪辽长刀势如闪电,身躯却是没有飞起,脚步稳健快速,哪里还不知道自己之前倒是真小看了这混世魔王,这武艺当真是不凡。

    祝振国好胜心起,也不留手,长刀起手,只是向前一步,招式已经先出,长刀一声破空横了出去。

    刘绪辽一心想要教训一下这祝振国,免得让他小看了自己,却是真没想到祝振国刀势如此之快,却是比自己更快。心中也不惊,出手便是绝技,刘家刀法中的挡切。

    这挡切显然就是先挡敌刀卸力,再顺势往敌人拿刀的手切过去。

    祝振国刀法就在一个快字,这也是祝振国受了上辈子武侠小说的影响。技巧上却是结合了军中的技巧与沧北派的一些技巧,却是没有系统真正的学习过一个流派。

    “叮”的一声,这刘绪辽刀先一挡,顺势就下来切向祝振国紧握刀柄的手指,祝振国也是大惊,还好祝振国练的就是一个快字。

    手迅速挥起,险险让过去刀锋,更是发挥出十年快刀的精髓,刀锋又向刘绪辽脖颈而去。

    刘绪辽见祝振国险险避过自己绝技,刀锋更快,直攻自己脖颈,更是刘家刀法绝技尽出,又是一招抬砍。

    所谓抬刺就是抬刀而起,挡敌人一招,迎着刀锋而刺,却是险招,要是没有千万次熟练,不说刺不到敌人,自己的手臂却是要主动迎向敌人刀锋,便是熟练掌握了抬刺,自己手臂与敌人刀锋也就在毫厘之间的距离。

    武艺之道,这个世界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年,却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祝振国练刀虽然不凡,却不是正规路子,得的传承便是一个军中与部分沧北派的集合体,再加上自己的感悟与认识。所以祝振国对敌之间都是随机应变。

    这刘绪辽却是传承了一个流派千百年的沉淀,对敌之间,种种情形的破解与攻击都演变成了固定套路流派,所以对敌之时更加轻松,各式招法信手拈来。、

    武艺没有高低,只有使用武艺的人有高低,二人武艺比斗之间倒不是说哪个便会赢,却是祝振国的路数显得更加耗费心神与精力。

    之前与祝振国对敌的大多是南山派之人,这南山派在武艺流派上还只能算是二流,便是第一次正式交手,这南山派的人看破了祝振国的沧北回刀一式,就说过这沧北是过江强龙,显然在江湖上沧北派比这南山派武艺却是要高明一些。

    显然这沧北的武艺流派却是一流水平。今日才比斗两个回合,祝振国才第一次见识道正规顶尖流派的威力,这刘家刀法便也是一流的水平。也代表了这个世界武艺流派的最高水准。

    祝振国哪里见过如此行险的打法,见刘绪辽的手臂贴着自己刀锋持刀刺来,祝振国确实难以立马应变出方法,只得向后一跃,拉开了距离,出了战圈。

    祝振国心中更加好胜起来,虽然向后一跃,却是长刀不停,刀速已经发挥到极致,人还在后退,长刀就已经出来了。

    刘绪辽心中已经平静,只剩下全心全意比斗的心思,见祝振国还在退后便挥来长刀,轻松一挡,便要再攻。

    祝振国退后的一刀便是先招,等到站定,后招接着就来。

    两人刀锋再次相遇,叮叮当当响作一团。

    祝振国绞尽脑汁先手后手、虚招陷阱。

    刘绪辽见招拆招,得势就攻,各种绝技信手拈来,招招纯熟无比,得心应手。

    祝振国胜在刀速上比刘绪辽胜上一筹,出手之间往往都是先攻,让刘绪辽出手便先要招架。

    刘绪辽胜在招架上滴水不漏,绝技纯熟,反攻之间更是精妙非常,让祝振国头疼不已,更是连连遇险。

    两人比斗,却是没有一个人觉得顺意,两人都是打得憋屈。

    这祝振国算是真正见识了这个世界顶尖的打法。比自己这随机应变的打法真要省事得多,要是能有这般纯熟的技法再加上自己的随机应变,绝对是武力再上一层楼,也就是这个世界顶尖高手的行列了。

    刘绪辽却是也真正见识了高手对决的压力,之前比斗也多,却是自己绝技连连,总有一招会得了胜利。却是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出手便被压制,回击又难以奏效。

    要是两人并非比斗,而是搏命,今日大概结局是祝振国重伤,刘绪辽会死亡。祝振国大约就是胜在经验上,便是那南山派掌门袁大野也让祝振国一式奇招砍了脑袋,这刘绪辽算是搏杀新手,大致是会丢命。

    只是今日并非搏命,两人各自憋屈,打起来也是并不华丽好看。

    两人又一次分开,祝振国心力精神消耗得差不多了,这刘绪辽也是心烦意乱出招也开始有些变形了,不似刚才那般纯熟爽利。

    大致是两人心中相通,却是不再战做一团。各自站在对方五六步远。

    倒是刘绪辽先开了口:“倒是小瞧了你这解元公了。”

    “你倒是知道厉害,今日便到此。”祝振国说完已经在收刀,心中真真也是不想打了。也已经有了感悟收获,也知道自己缺乏什么,却是不由想起了沧北派,看来有时间倒是要去一趟沧北派。

    “本来是想来教你武艺的,倒是不能教了,能教的我却是不方便再教你。”这刘绪辽说的意思大概便是,本来心中想到是今日来教这解元公几手实用的对敌技巧,现在看来这实用的对敌变化技巧之道祝振国比自己都强。

    真要教却只能教他自己家传的刘氏刀法,但是这刘氏刀法又不能轻易传授给别人。当然也就是这门户之见了。

    “你这说的都是甚么,教不教的,今日就比到此处,与你比斗一番,你却是还要与我做些事情。”祝振国也没有用心去会意刘绪辽的话中意思,也是祝振国压根都没有想要去学着刘家的绝技,更是知道这门户之见的重要性。心中只把主意打在了沧北派的身上。

    “解元公还有何事?”刘绪辽也收刀入鞘,觉得今日一行不虚,回家倒是要好好苦练一下基本功,争取出刀速度能更快一些,更要多与高手比试,多增加一些对敌经验。

    “今日你便与我进内城去,挨家挨户把信件都送达。”祝振国知道自己对这内城也不熟,即便问了道路只怕也难快速解决问题,如果带上这个熟门熟路的刘绪辽,那便不一样了,只要问到地方,必然是一找一个准。

    “可有什么好处与我?”这刘绪辽也不客气。

    “你还想要什么好处,今日我冒着生命危险陪你打上这几十个回合便是好处,这么大好处还不够?”祝振国上辈子倒是见过不少这么不客气的人,这辈子却是没见过。

    “你这解元公倒是吝啬,便是一顿酒食也不请。”刘绪辽努了努嘴,虽然在埋怨,倒是也没有说不愿意。

    “事情做完了酒食倒是可以考虑。”祝振国回道。

    说完祝振国便回身进房中取信件去了。

    一旁观战的是个伙伴,倒是大多看得真切,也看得懂这场大战之中的细节,却是也得了些感悟。

    倒是一旁的云小怜,一颗心一直随着刘绪辽的刀锋在颤动,刘绪辽刀锋一近祝振国的身,云小怜的心便到了嗓子眼,刀锋退去,这云小怜的心便稍稍往肚子里去了一点。如此这般几十次,倒真真是折磨得云小怜心神疲惫。

 第一百零九章 奉天承运

    第一百零九章奉天承运

    两千里御诏圣旨,一个太监带着两个吏部年轻官员与一队兵丁,沿着官道快马加鞭,从中京紫禁城直奔大江郡沙洲城。

    等到了这圣旨到了沙洲,却只是十五天之后,沿途换马不换人,天黑到得哪里便在哪里休息。可见这承平皇帝是如何命令这趟差事的,宣读圣旨本是好差事,却生生变成了一趟苦旅。

    一行人风尘仆仆,虽着官服,却也是满脸尘土。

    入得沙洲城,直奔郡抚大衙,守门的捕快却是哪里敢拦,一行人直入真堂。

    孙思潮听得禀报,赶忙出来相迎。

    “公公有礼!”倒是孙思潮堂堂一郡之抚,却是先给一个阉人行礼,也算是这大华五百年来的常事。

    “孙大人不需多礼,赶忙叫欧阳正前来接旨。”这太监也是知道这趟差事皇上的看重,要是办不好,回去怕是人头也要落地。

    孙思潮哪里却是一惊,刚才还在琢磨京城来人是干嘛,原来是圣旨来了,还是给欧阳正的,只怕这欧阳大人十几年的学政已经熬过去了。

    赶忙吩咐手下去请欧阳大人。

    欧阳正今日不上班,却是在家休息,正在书房看书,还把自己儿子也押在书房一起看书。

    这欧阳文峰自从少了祝振国,每日也是无聊得紧,唯一还有一个去处便是这东湖宋美仙那里,这恋爱也是谈得长久。

    突然门外传来小厮吵杂之声,一般欧阳正看书,家中下人是没有一个敢来打搅的。

    “老爷老爷。。。”这小厮离得远远就在叫喊,一直喊着走到门口。

    “何事如此惊慌,成何体统。”欧阳正却是一个古板正派之人,万事讲究规矩,这家中下人没有一个不是规规矩矩的。

    “老爷,门口府衙的人来报,说是京中圣旨来了,叫老爷快去接旨。”这小厮在门口听到圣旨二字早就昏了头,这才一路叫喊过来,寻常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圣旨到底长个什么样子,更是听都没有听过,圣旨是什么?圣旨就是皇上说的话,皇上要跟自己老爷说话,哪里还不着急。

    欧阳正一听圣旨,便是整个人都呆住了,这圣旨自己等了十几年,便是自己都知道没有希望了,心中的一点点小小的火苗都熄灭了,今日却是来了。

    心中五味杂陈,更是不知道该悲该喜!

    悲?悲这十几年大好年华?悲这两鬓青丝已成白发?悲那骏马游中京的探花风华?悲那翰林直入内阁的意气风发?悲那天子大怒两手一挥的千里生涯?

    喜?喜这十几年盼得君心回首?喜这一朝还能入京看个究竟?还是喜那早已习惯每日悠闲自得的言笑文雅?

    欧阳正还在那里发愣,却是欧阳文峰先回过神来,心中也是着急,连忙道:“父亲,你还在做甚?快去郡府衙门接圣旨啊。”

    这欧阳文峰却是急中说话不顾分寸,直问自己父亲还在作甚。

    欧阳正却是被自己儿子这一句话唤醒过来,低头用手擦拭了一下那不知道出没出来的眼泪,站直了身躯,抚了一番衣衫,轻言说道:“文峰,随为父同去。”

    欧阳文峰连忙也整理一下衣衫,跟在欧阳正后面直奔郡府衙门。

    “欧阳正接旨。”太监见欧阳正与欧阳文峰已经跪在堂下,还有孙思潮也陪跪一侧,不相干人等已经回避,开口便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江郡学政欧阳正,为官一方,造福学子。。。。。。。。朕感欣慰,又念公正廉明,刚正不阿,酌情擢升,兹升任刑部尚书职,加从一品衔,即日赴任,不得有误,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起来,欧阳正上前接过圣旨,看了看圣旨上的字迹,此时却是已经滴下泪水。

    刑部尚书,从一品,这比欧阳正来这郡衙路上想象的高出太多,本以为入了京城最多也就是在翰林院谋个不错的差事,却是没有到直接变成了一部尚书。不能不说是皇恩浩荡。

    欧阳正不免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一举一动都简在帝心,都受到了皇帝的监察,皇帝还是一直在关心着自己。却是哪里知道,要不是祝振国,这皇帝都忘记了欧阳正到底在哪个郡当学政。

    “欧阳大人,真是恭喜啊!”最先说话的倒是那个太监,说话的意思也是明显,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