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的交战不像薛仁贵和桑熊那么谨慎,没有试探,两人一交手便是杀招,便是势大力沉的攻击。
继续,图巴又杀向了宇文过。
宇文过也挥动凤翅镏金镋杀向了图巴!
“铛铛铛铛……”
数十回合的较量之后,图巴额头已经冒出了冷汗。
因为,他很清楚,眼前这名唐将比他厉害不止一筹,要不是对方作战经验不丰富,自己久经沙场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的积累的话,估计早已死在了这名唐军的手中。而真正让图巴头疼的是,对方这古怪兵器和诡异的招式是在让图巴在交战的时候苦不堪言,图巴什么叫兵器没见过,什么样的招式没有见过,可就是没有见过眼前这名唐将的兵器。
说实话,隋唐之前,很少有人用凤翅镏金镋,这是因为这门兵器很难练习,难以有大成,要达不到大成的境界,还不入长刀使着顺手。这就像马槊的使用一样,骑兵马槊招式也是一门难学的武技,要达不到大成的境界,还不入长刀使着顺手。而在随让,能将凤翅镏金镋使得出神入化的就属隋唐第二勇将宇文成都。除此,倒是没有一个人使用这样的兵器。现在的宇文过是宇文成都的私生子,他自然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才能将凤翅镏金镋使得这般出神入精湛。
又是交战了数十回合,图巴就显得有点体力不支。
“杀——”
宇文过看出了图巴已经体力不支,便催马杀向了图巴。
宇文过的凤翅镏金镋就像开天大斧一般的用了一招力劈华山,狠狠的砍向了图巴,图巴双手举刀相迎,就听见“铛”的一声,凤翅镏金镋压着双刀砍向了图巴的右肩。尽管图巴双手使出大力,努力的用战刀阻挡这势大力沉的一击,可凤翅镏金镋还是一点一点的滑向了他的右肩,眼看自己的右臂就要被砍断。
“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清脆的一声撞击声,图巴就感觉自己双手所持的长刀上没有了压力,图巴一阵惊喜,他举目一望,就见唐军已经收回了凤翅镏金镋,怒视远方一名射箭的吐蕃将领。
原来是对方救了自己一名!图巴心里这样想道!
这时,就听见“啪嗒——啪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辕门出的吐蕃和吐谷浑精骑,还有唐军的幽州铁骑和突厥精骑都看到了大营西北方的大火,还看到了一支黑色的骑兵就像闪电一般的杀向了辕门。
“杀——”
孙贰朗是第一个杀进了辕门的战斗圈。
“杀——”
孙贰朗身后的两千名鹰卫紧紧跟随,杀向了辕门的敌人。
孙贰朗砍翻了一名挡在自己面前的吐谷浑骑兵,便已经看到两放跟桑熊和图巴单挑的薛仁贵和宇文过,他大声吼道,“杀——”
而他的这一声吼,声震如天,给了薛仁贵和宇文过提示,两人知道北王的命令的不许恋战,只要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就行,现在听到孙贰朗的吼声,他俩就知道任务已经完成,两人便舍弃了自己的对手,大吼一声“杀——”
率领自己的部下跟随在鹰卫冲杀开的一条血路上冲出了吐蕃和吐谷浑联军的大营。
黑衣鹰卫的瞬间出现和强悍的战斗力让吐蕃和吐谷浑大军始料不及,没有及时作出反应,而他们的诸将桑熊和图巴也在跟薛仁贵和宇文过的一战中还没有缓过神来,没有下达具体的命令,这就正好给了幽州铁骑和突厥精骑杀出大营的机会。
等到三支精骑杀出了吐蕃和吐谷浑联军的大营,三支骑兵合在一起杀向了辕门出正在跟狼骑营和鬼面骑交战的吐蕃伏兵。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三支骑兵的加入,让跟鬼面骑和狼骑作战的吐蕃精骑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三支精骑杀出的人仰马翻。而趁此机会,鬼面骑和狼骑营也没有恋战,脱离了战场,跟三支精骑一同向凉州城方向撤退!
简简单单的一场反袭营之战,部署精密的反袭营作战计划,到最后会出现这样的结局,禄东赞没有想到,桑熊没有想到,图巴也没有想到。然则,他们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李恪袭营的真实目的,李恪的袭营在计划不是想斩杀自己的大军,他想给自己的大军精神上的打击,让自己的大军没有了攻城的欲望啊!
禄东赞想到这里,心中就发寒!李恪为了一烧毁自己的攻城器械,尽然跟自己打了这样一场复杂的多支骑兵配合的运动战。禄东赞当真的不敢细想,李恪唐军的五支精骑会配合的这么默契,而这五支骑兵的主将尽然会在发现设下埋伏之后想出这么精妙的多支骑兵的配合性攻击战术。
想到这里时,禄东赞不禁有迷茫了!他自语道,“李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他手下的每一名将领都这么强悍,都这么让我们吐蕃和吐谷浑心惊胆战呢?”
可是,没有人回答禄东赞!
“大相——”
正在禄东赞陷入沉思的时候,桑熊和图巴已经回到了禄东赞身边。
“噢——”
禄东赞回过神来向两人问道,“伤亡怎么样?”
“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出来,但今晚的唐军似乎不想跟我们作战,我们的骑兵的损失不大!”
桑熊说道这里,语气悲凉的说道,“只是,攻城器械全部被烧毁,明天我们没法再攻城了!”
“哎!这支唐军骑兵的将领很厉害啊,我差点就对一员唐将给斩杀了!”
图巴唏嘘道,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幸亏,你们吐蕃一员小将救了我,我一定要找到他,好好谢谢他。”
桑熊和禄东赞一惊,他们不是惊讶图巴要谢自己的部将,而是惊讶图巴说自己差点死在一员唐将的手中。图巴的势力禄东赞和桑熊很清楚,桑熊知道图巴的武力跟自己不相上下,唯独图巴少了自己的灵活而多了一份悍勇。可就这样的一员勇将差点被唐军将领所杀……桑熊不敢想,加上跟自己交战,实力比自己强很多的这员唐将薛礼,已经有两名唐军将领这般的强悍。那是否唐军中还有这般将领呢?有的话,还有多少呢?想到跟唐将薛仁贵的一战,桑熊心中又打了一个寒颤。
“唐军任务完成,多放出斥候侦查,让大军去休息吧!”
禄东赞淡淡的说道,“是否跟唐军继续作战,我们明天再议!”
“诺”桑熊和图巴躬身领命,大步离去!
第五百九十三章 退了吗?
快到黎明时分,李恪正在酣睡,就听完门外传来的王中长的禀报声,说大军已经归来,出色是完成了任务,全部烧毁了吐蕃和吐谷浑联军的攻城器械。李恪让王中长下去,他则是继续睡觉。因为,他清楚,对于这样一场任务不是艰巨的作战,以薛仁贵和孙贰朗、哲羽、侯虎、宇文过等人的能力的绝对能够出色的完成的,要是他们连这样的一份平常的任务都完不成,那今后又怎么能够独挑大任呢?
所以,王中长将李恪的意思传达个诸将,说北王殿下正在休息,他什么都没有说时,诸将也没有多做停留,回到自己的军营去休息。
其实,诸将心里也都很清楚,北王很信任他们,才会在这次派出任务作战时将大权放给了他们,让他们可以从容的指挥作战。所以,对于北王的心思,诸将心里也很清楚,只是不想说而已,只在心里默默的记住。自古以来领兵将领往往会遭到主帅的种种制肘,但能向北王殿下放权给自己全力施为人能有几个呢?
第二天,李恪起床,梳洗完毕,他让王中长擂鼓聚将,在将军府大厅开始商议军情。
“咚咚咚……”
的鼓声响起,三响结束时,凉州军营中的诸军将领都悉数到场。
“北王殿下到!”
王中长喊道。
诸将起立,就见李恪在王中长和数名鹰卫的护卫下大步走进了大厅。
“参见殿下!”
“大家不用多礼,坐吧!”
李恪坐在主帅的位置上说道。
诸将看到李恪坐定,这才落座。
“昨晚,你们的任务完成的很出色,让本王很满意。”
李恪淡淡的说道,“今年的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就开始讨论一下这几战的功劳中大家的功劳吧,延族你做下记录,本王想着朝廷也快派人来凉州询问战况了,就让他回长安的时候一起带回长安吧!”
“诺”许敬宗应声说道,他作为军务司马,核查军功的分内之事,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三哥,今年的战争这么快就结束了吗?”
李愔问道。
李恪淡淡一笑道,“要是本王聊的不错的话,今天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就会撤退!”
李恪说的很肯定,而他的判断一向很准确,诸将听完心里便松了一口气。
随即,在李恪的主持下,开始讨论主将和各支骑兵的功劳。
诸将的功劳,讨论完毕之后,李恪需要上报朝廷,让李世民给大家给予嘉奖。而讨论各支骑兵的功劳,这是李恪想给前线的将士们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这份奖励是他自己掏腰包,绝对不是大唐国库出。再说,扑通的士卒,他们的要求不高,不像领兵将领,他们需要的升迁很难,人数有多,而李恪也不能给那么多人升迁。所以,李恪从他们生活的需求上解决,给他们钱财的奖励。
正是因为这样,李恪的赏罚制度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究,黑衣卫各支骑兵才会作战勇猛,才会不怕死的去拼杀。
等到一番讨论结束,已经到了午时。
李恪在将军府为大家准备了午饭,想跟众人一同就餐。
就见一名鹰卫匆匆而来。
“殿下,朝廷圣旨到了!”
鹰卫回道。
“让他们进来吧!”
李恪命令道。
因为,将军府的大厅里在讨论军情,不许任何不适军方的人接近。
所以,即便是朝廷的使者,携带圣旨或者兵部公文的差役,鹰卫同样有资格将他们拦下,经过通报才能容许他们觐见李恪。
鹰卫离开大厅,就见他带进三名内侍和两名千牛卫士。
前来凉州的内侍不是王德,李恪又不是经常在长安待着,对眼前的这名内侍不认识。
“老奴方勇见过北王殿下!”
老内侍向李恪施礼道。
“方公公不用多礼!”
李恪起身走到方勇面前。
方勇展开圣旨,李恪和诸将接旨。
圣旨的内容无非就是对前线将士做了一次褒奖,没有其他的命令。
而圣旨念完,就见一名千牛卫将兵部的公文交给了李恪,李恪拆开公文详细一看,这才淡淡的说道,“方公公你先在凉州休息一天,明天本王就将东西交给你!”
说完,又让鹰卫带着方勇离开了大厅。
看到方勇和千牛卫离开,李恪回到帅位上坐下,这才将兵部的公文递给许敬宗,示意他让诸将传阅。本来这份公文只能让主将看,其他的将领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看。但李恪让大家看,大家自然不敢怠慢。等主将将公文看完,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因为,公文上的内容是让李恪阐述一下对吐蕃和吐谷浑的认识,写一份详细的奏章给兵部。可众人都是心思聪慧之人,自然从这份公文上看出了朝廷现在对待吐蕃和吐谷浑侵犯大唐问题上的态度,那就是不够强硬,有点想息兵求和的意思。
“你们现在就回去仔细想想,晚上给本王一份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李恪命令道。
“诺”诸将应声,离开了大厅。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让自己写心得和体会,这是北王殿下在征求自己等人的意见。所以,诸将一点都不敢马虎大意,出了将军府立刻就回到自己的大营,开始思考和撰写这几次跟吐蕃作战时的心得,和对吐蕃骑兵已经吐蕃人的认识和理解。
等到大厅里只剩下李恪和许敬宗两人,李恪这才说道,“延族,晚上你要辛苦一下,将大家的上书综合整理出一份,你再根据大家的观点和看法写一份书面的条陈给本王。”
“诺”许敬宗躬身领命。
“还有,既然功劳已经讨论出来,你就再替本王写一份给前线将士请功的奏章吧!”
李恪继续命令道。
“微臣明白!”
许敬宗领命道。
下午是时分,李恪正在书房中看书,就见王中长匆匆而来。
“殿下,斥候回报,说吐蕃和吐谷浑撤军了!”
王中长兴奋的说道。
确实,这一个月的仗打的有多艰辛,也就只有参加过守城战的将领和士兵最清楚,面对敌人三十万大军的压力,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所以,吐蕃和吐谷浑的撤军对大唐将士们来说是减轻了压在肩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真的撤兵了?”
李恪放下手中的书问道。
“对,已经撤兵了,军营里没有一个吐蕃或者吐谷浑士族,灶也冷了将近四个时辰。”
王中长回道。
“你下去吧,将这个消息告诉营中的军将们。”
李恪说道,“但是,记住,你要告诉大家,不要太过松溪,时刻保持警戒,斥候也要派出方圆五十里的范围。”
“诺”王中长领命离开。
李恪这才将身体靠在身后的椅子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三十万大军压境,只为了攻下一座城池,面对敌人的三十万凶猛的大军,李恪守在凉州城时也是时常忧心不已。但是,为了给将士们鼓励和大气,他总是将压力隐藏在自己的内心,脸上表现的很淡定和从容。
现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苦战,吐蕃和吐谷浑大军终于退了,李恪这才长长呼出了一口气。……
空旷的原野上,一队队吐蕃和吐谷浑骑兵无精打采的骑在马上向西而行,桑熊和禄东赞并骑而行走在中军的位置。决定今天撤兵,这是禄东赞和桑熊还有图巴三人共同商议的结果!因为,三人都很清楚,自己大军的士气低落,再加上李恪摧毁了所有的攻城器械,以及快到十一月,西北就要进入很冷的冬天,有了这样重重对自己大军不理的因素,三人这才果断的决定撤兵。
“哎——”
骑在战马上,桑熊轻声叹气道。
确实,吐蕃倾二十大军,再加上不是很精锐但也是士气旺盛的十万吐谷浑大军,三十万联军没有攻下一座小小大凉州城,还是损失了那么多兵马,今天就要撤兵,就要离开这块土地,这怎么能不让他伤怀呢?数万的吐蕃勇士可都死在了这块土地上啊!
“桑熊将军,何必叹气呢?”
禄东赞淡淡的说道,“这片土地,迟早是我们吐蕃领土!”
“大相是说,我们跟大唐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桑熊问道。
“我们跟唐军结下了私仇,战争已经不可能结束了!”
禄东赞淡淡的说道,“第一场大战,我们歼灭了唐军十二万精锐;第二场大战,唐军全歼我十五万大军;这第三场大战,我们倾三十万大军,就是没有攻下凉州一座小城,还损失惨重。难道这不是大仇吗?回到吐蕃,大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而在大唐,以李恪的性格,他也绝对不会就这么轻易的善罢甘休的!”
“可大王想再次兴兵攻打大唐,我们还能取胜吗?”
桑熊不解的问道,通过这几次的交战,他深刻的了解到了唐军的强大和李恪的强大,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狂妄,他已经很清楚,以李恪的智谋,想打败大唐很难。
“可都呢!”
禄东赞信心满满的说道,“因为,李恪没多少骑兵可用!”
看到桑熊不解,禄东赞继续说道,“等我们回国,就跟大王说,大军修正一年再战,而我们修正之后呢?李恪自然会乘此机会出兵平定吐谷浑,等到他平定而来吐谷浑,士卒筋疲力尽的时候,正是我们吐蕃大兵攻打大唐的最佳时机。”
“难道,我们要舍弃吐谷浑吗?”
桑熊不解问道。
“难道,你以为现在以我们的能力,能打败唐军吗?”
禄东赞反问道。
桑熊没有回答,他很清楚禄东赞刚才的建议,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到唐军打到最后人困马乏,筋疲力尽的时候,吐蕃就乘虚而入,杀唐军一个措手不及。
可以说禄东赞的建议很好,可作为一个领军将领,不喜欢参与阴谋的将军,他觉得就这样丢弃一个盟友,有点不厚道。
禄东赞看到桑熊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便淡淡的说道,“桑熊将军,这就是战争啊!”
第五百九十四章 情真意切
晚间时分,李恪一个人静静的在书房中思索自己该怎给李世民上书,他才能支持自己继续西征吐蕃,将吐蕃彻底的打残。因为,熟知历史的李恪很清楚,吐蕃在强盛的时,曾经攻下过不少大唐的城池,奴役过不少汉人。历史记载吐蕃在陇西、河西等地强制实行吐蕃化政策。这些沦为亡国奴的唐人被迫剔发易服、穿胡服、学说蕃语、并赭面纹身,吐蕃人对唐人的吐蕃化是去唐化,是从历史传统、民族习惯、语言文字等等方面吐蕃化,这种政策是强行推广的其目的就是把唐人变成吐蕃人,汉人剔发易服的历史开始了……
所以,李恪想自己的有生之年彻底解决掉吐蕃这个毒瘤,不想将这个毒瘤留给自己的子孙,留给大唐未来的子民们,让他们再受吐蕃的欺凌。
想到这里,李恪开始思考怎么样的上书才能让李世民和中枢大臣支持自己的意见继续西征,给在陇右、凉州和河西等地的唐人子孙后代一份安稳的生活环境呢?
书房的烛光在摇曳,李恪静静的思量,同时在等待许敬宗整理的陈条。
半晌,就听见书房外传来就许敬宗跟王中长说话的声音。
“延续,进来吧!”
李恪向门外喊道。
“吱呀——”
的一声,书房的们推开,许敬宗走进了书房。
“殿下,这是微臣综合大家的意见写的陈条。”
许敬宗放下一份卷宗说道,又将一踏纸张放在李恪面前,“殿下,这些都是各军主将的上书!”
“恩!”
李恪点点头,拿起了个军主将的上书,开始认真的翻看。
第一份是孙贰朗的,他的内容的主战!
第二份是薛仁贵的,内容依然的主战,还主动请缨。
第二份是宇文过的,内容还是的主战,还是主动请缨。
第四份是侯虎的,请战!
第五份是哲羽的,依旧是请战,但言辞更加激烈,说他会率领鬼面骑三万将士,杀进逻些,彻底铲除这个野蛮的游牧民族。……
还有不少将领的,李恪也都大致看了几眼,但内容都一样,除了主战,就是请战。
李恪看完这几分大将们写的上书,开始拿起了许敬宗的综合大家意见的陈条。
仔细看完许敬宗的陈条上的内容,李恪心里有了自己的想法。
“延族,你回去吧,本王现在要给父皇上书!”
李恪淡淡的说道。
对于他的字体,李世民很熟悉,而给李世民上书,李恪一向都的亲自执笔,从不假借他人之手。
“微臣告退!”
许敬宗离开了书房。
书房的门关上,李恪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中,开始沉思。
半晌,他摊开纸张开始写道,“父皇,儿臣启奏,吐蕃欲盗朔方,谋划已久、大历以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儿臣闻其吐蕃近岁以来,兵从寝强,西逼大食之弱,北攻回纥之小,东侵南诏之衰,计其分镇之外,战兵在朔方者,三十万之中……所以,大唐跟吐蕃之战不可避免,非战不可,不战则大唐朔方必将在数十年之后沦为吐蕃属地,百姓必将沦为奴隶。战则虽损当下之国力,但能早造福于未来之朔方大唐子民。儿臣请战,还请父皇应容!”
写到这里,李恪停下笔,开始继续思索。
良久,他又继续写道,“儿臣出到朔方,经吐谷浑境内,遇大唐子民,听他们所言曰,凉州未作西戎窟,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法暂蓬勃。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
李恪写到这里,又停顿了一下,继续奋笔疾书!
半晌,这才写到最后的结尾部分,“儿臣愿率领朔方将士,浴血奋战,扬威大唐,还大唐百姓和子子孙孙一个安稳平静的朔方!不败吐蕃,儿臣誓不还朝!”
写完这份奏章,李恪看了几眼,修改了几处觉得不妥的地方,又重新誊抄了一份,签上自己的名字,用上自己印信,密封完毕,这才离开了书房。
第二天,将军府的大厅,诸将就位,静等李恪。
半晌,就见李恪跟方勇两人走进大厅。
诸将给李恪施礼,李恪让大家落座,将方勇让到自己下手的位置上,给他结束了一下最近战况以及吐蕃、吐谷浑联军退兵的消息,方勇在听到吐蕃和吐谷浑大军已经在昨天下午退兵了时心里大喜不已。
嘴上连说北王殿下英勇,智谋无双等客气话,李恪淡淡一笑了之。
随即,李恪将自己的给李世民的上书和给前线请功将士的奏章交给方勇,方勇接过两份东西收好,他看了一下时间,便向李恪躬身行礼辞行,说凉州捷报,他要早已回长安禀报给皇上,李恪没有挽留方勇,而是将他送出了将军府,方勇出了将军府便匆匆的离开了凉州,向长安而去!
等到方勇离开,李恪回到大厅,这才开口说道,“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已经退兵,是继续战,还是要班师回朝,本王现在也不能给你们明确的答复,还要等朝廷和兵部的消息。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依旧要守护好凉州城,不能让敌人有机可乘,大家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属下,你们听清楚了吗?”
“诺”诸将应声道。
“恩!那就散了吧!”
李恪淡淡的说道,“回去之后好好的训练士族,兵器和盔甲方面欠缺的就跟军务司马哪里去取。”
“诺”诸将领命,依次退出了将军府大厅。
诸将一次离开,李恪也独自一个回到了书房,开始翻看大唐、吐蕃、吐谷浑和西域诸国的都在上面的一副大地图。
因为,他相信李世民的明智,肯定会让他自己攻打吐蕃,而对于打下吐蕃李恪也是很有信心。所以,他现在考虑的是,在歼灭了吐谷浑,打下了吐蕃和西域诸国之后呢?大唐该怎么统治这些地方呢?他现在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第五百九十五章 继续,战斗
方勇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赶到了长安城!
长安城,两仪殿内,李世民正跟众臣商议问题,就见王德急匆匆的走进了大殿,脸上还挂着喜悦之情。李世民看到王德的神情,就意识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还没有开口询问,就见王德说道,“皇上,方勇在殿外求见,他还说凉州大捷,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已经退兵了!”
“快传——”
李世民大喜道。
“诺”王德领命,离开!
殿内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魏征等都听到了王德刚才的话,脸上都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和兴奋。
半晌,就见王德领着方勇走进来两仪殿。
“老奴方勇参见皇上!”
方勇向李世民道。
“方勇,快说说朔方的战事,到底怎么样了?”
李世民急切的问道。
“皇上,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已经退兵,只是北王殿下坚守城池一个月,凉州士卒的损失很严重啊!”
方勇说道,“这皇上过目,这是殿下给有功将士请功的奏章和他写的关于对吐蕃和看法的陈条。”
说话之际,方勇递上了两道李恪的奏章,王德接过奏章将奏章恭敬的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将战功的那一份递给房玄龄,自己开始看李恪关于吐蕃看法的陈条。李世民脸色带着淡淡的笑容看李恪的陈条,可是看着看着脸色开始变得阴沉。两仪殿的大臣正在翻阅李恪的那份请功的奏章,看到李世民越来越阴沉的可怕的脸色,他们停止了手上的动作,都将目光移向了李世民手中的李恪的关于吐蕃看法的陈条。
半晌,李世民看完陈条,将陈条递给房玄龄,淡淡的说道,“你们大家也看看吧!”
“诺”房玄龄恭敬的接过,开始认真的阅读陈条,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心情很轻松,可看了几行他的心里就沉沉的,他没有想到北王的陈条的内容会写的这么沉重。
房玄龄看完,将它递给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看完之后没有说话,而是将他递给了萧禹,萧禹玩看递给了魏征,就这样整个两仪殿的大臣看完这份陈条,脸色都开始显得凝重,都沉默不语。
“你们说说!”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但众人都能听到他语气中的愤怒。
这份李恪的陈条不会是假的,这是众所周知的,李恪胆子再大也不敢欺骗李世民。可要真依照陈条上李恪的答复,那吐蕃岂不真的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了吗?对这样贻害子孙的心腹大患,还能姑息养奸吗?
“皇上——继续开战吧!”
侯君集第一个开口说道。
“皇上——继续开战吧!不用和谈了!”
这次主动开口是尽然的房玄龄,这让所有的大臣包括李世民惊讶了片刻,往常的时候,房玄龄都是最后一个开口,今天这是怎么了呢?不过这个问题只有长孙无忌和岑文本两人心里很清楚,那是因为房玄龄很懂皇上的心,他知道皇上已经决定要继续战斗,才会主动开口支持。
“皇上,继续战斗吧!”
萧禹也继续说道。
“皇上,继续战斗吧!”
诸大臣都开口说道。
其实,他们当中还有极个别人都反对继续开战,像长孙无忌等人。可李恪的奏章写的太妙了,将一场跟吐蕃继续作战,写成了要是不战就是将祸害留给子孙,这样的论述怎么能让大家再敢反对呢?要是反对,岂不成了祸害子孙的乱臣贼子了吗?
李世民没有及时开口,他先是将目光扫向了每一个大臣,这才收回目光,起身走向案几,狠狠的一锤砸在书案上,“战——必须战斗到底!”
随即,他向房玄龄继续说道,“拟旨,让李恪继续统领朔方大军坐镇西北,务必要给朕除掉这个祸害和毒瘤。”
说道这里,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继续开口说道,“还有,让京城左右卫五万人立刻赶赴凉州,交由李恪统领!”
“诺”房玄龄和侯君集同时领命。……
凉州城,李恪正在书房开始,就见王中长兴冲冲的走进了书房。
“殿下,好消息啊,好消息啊!”
王中长兴奋的说道。
“什么消息啊!”
李恪淡淡的问道,没有怪罪王中长的轻浮之态。
“殿下,苏将军三战三捷,全灭了禄东赞返回的大军八万人!”
王中长说着将一纸军报递给李恪。
“什么?”
李恪腾的一下起身,接过网中递给自己的军报,开始快速的翻阅。
看完,李恪大声笑道,“苏烈,不愧是我大唐良将啊!”
随即,李恪命令王中长将许敬宗召到自己的书房。
王中长离开不久,许敬宗就来到了李恪的书房。
“你看看这份军报吧!”
李恪对许敬宗说道。
许敬宗拿起桌子上的军报,仔细看完,这才兴奋的说道,“苏将军大捷,这次禄东赞联军的损失很大啊!”
“恩!”
李恪笑道,“延族,你向朝廷上书,给定方和陈其他们请功!”
“诺”许敬宗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