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暗氖奔洌孟衷诖筇泼皇裁凑绞拢<毂可惺楹罹簿吐袅艘桓鋈饲楦钽。鹩α瞬⒅萁斓囊蟆

这样,李恪一天没事的时候就跟并州将领们出去打猎,或者在府中蹴鞠长踢球,日子过的很滋润。

李恪的日子过的很舒服,但大唐朝廷的中枢大臣们的日子不清闲,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那个将领没有大功,但要在这些功劳之中核定大小进行封赏,这本就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再加上长孙无忌的太子党里面又不少是这些将领和功臣中的人,这就长孙无忌出了一个难题。

不过核定功劳的不止长孙无忌一个人,还有魏征和王珪等中枢大臣。

而李世民也下令在李恪婚礼之前核定完,他要对这些有功的老臣进行封赏。

所以,经过长孙无忌和王珪、魏征等人的不懈努力,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长孙无忌将一份奏章呈给李世民,内容就是老臣们功劳大小的核定。

李世民看完奏章,基本上没什么意见,就是长孙无忌将自己的排名放在了第五位,这让李世民心里不满,他觉得以长孙无忌的能力,他放在第一都不为过,但长孙无忌很明显的将李靖放在了第一位,李世民也不好意思将这位大唐的军神的排名再下一个名次,再加上李靖这次打败突厥,又立下了大功,李世民也就对李靖排第一位没有了意见,只是将长孙无忌的排名放在了第二的位置。

李世民将批示的奏章下发到了中书省,中书令萧禹看了之后没有意见,就将奏章交给了门下省复查,王珪是这次核定功绩的成员,他自然没有意见,只是对李世民将长孙无忌的排名提到第二有点吃惊,不过他也通过了这份奏章的批示,将奏章交给了尚书省。

尚书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尚书省主要职责就是执行。

所以,核定功绩的消息和排名瞬间在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

而功绩核定,那剩下的自然就是讨论封赏了。

有了功绩的排名,想要制定封赏就简单了不少。

不过李世民对此事还是很慎重,他将所有的中枢大臣召集到两仪殿讨论,经过了三天的反复商议,这才有了最终的封赏结果。

封赏的结果有了,李世民就开始下令召集在外的老臣们,他第一是想让所有的老臣参加李恪和阿史那云的婚礼,第二就是想给这些老臣们进行封赏。

年关将近,李恪的北王府开始置办年货。

单就李恪而言,李世民和杨妃等赏赐的东西就足够了。

但现在李恪的北王府,基本并州一系的将领都住在了府上,李恪很喜欢这种大家在一起的感觉。所以,过年的时候年货就要多置办一些。

至于,年后他跟阿史那云的婚礼,这是礼部和宗正寺负责的事情,他不想插手也不愿意插手。

这几天李恪也不出城打猎了,他就跟并州将领们在府上每天踢球。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李恪在跟苏定方、李孟尝、孙贰朗和陈其、任虎、王中长等人在球场踢球。

李恪和黑衣卫鹰卫一队,队员分别的陈其、王中长和任虎等亲兵,而苏定方和李孟尝还有孙贰朗等并州将领和们一队。

李恪一队身穿黑色比赛服,苏定方一队身穿黄色比赛服。

李恪充当中场,陈其任前锋。

李恪在接到任虎的传球,轻松了过掉了孙贰朗的防守,将球传给了禁区的陈其,陈其一拿球就有两名黄衣服后卫上前防守,而陈其巧妙是过掉了一个后卫,见另一个后卫已经封死了他们的射门角度,他便将球回敲给身后的李恪,李恪突然一个前插,抬脚就是一脚远射,皮球划过一个优美的弧线,钻进了苏定方一队守门员把守的球门。

李恪规定球场上没有身份和登基之分。

所以,他在进球的时候很高兴,绕着球场的边缘缓缓的跑到,而球场边的黑衣鹰卫和鬼面骑士兵们则是高声欢呼。

新蹴鞠在李恪的可以发展下在大唐已经出具规模,已经代替了老蹴鞠。

现在,坊间小孩唯一的娱乐就是踢球。

所以,现在的大唐蹴鞠很兴盛。

看蹴鞠的人也很多。

而且,因为有了李恪的领导,并州军从将军到士兵,基本每个人都会踢球。

所以,鹰卫和鬼面骑的欢呼声倒是发自内心的呼喊,而不是碍于李恪身份的一种表演。

李恪在球场上享受了一番鹰卫和鬼面骑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和呼喊声,这才回到比赛场地,而裁判员杨恩示意苏定方的黄队开始发球。

比赛又开始了!

这次,黄队对李恪和陈其两人的盯防明显加强。

特别是对李恪的盯防,现在已经改成了由苏定方防守,对于苏定方的身体素质和防守能力,李恪是深有体会,所以,他也不敢大意。

而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踢了半柱香时间,黄队的前锋李孟尝突然接到苏定方的长传,轻松了过掉了李恪黑衣对的后卫,将皮球踢进了黑一队的球门。

这样等到上半场结束的时候,两队各尽一球,比分为一比一,暂时踢成了平手。

中场休息的时候,李恪跟苏定方等人聊的很开心,大家这段时间在长安跟在李恪身边的日子过的很滋润,大家说说笑笑道气氛很融洽。

下半场开始,黑一队明显不甘心一比一的平局结果。

由李恪组织,陈其为首,发起了一波进攻潮,但是苏定方的黑一队防守很严密,黑衣卫始终冲不破黄队的防线。

再者,黑衣队能跟陈其搭档的前锋没有,单前锋的攻击能力确实不怎么样。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恪发现了场面出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

他停止了跑动,仔细一看,原来正是自己的兄弟柴哲威和李宗两个人,而且,自己的弟弟李愔也在一旁。

柴哲威和李宗看了一眼李恪,高呼道,“三哥,要不换上我们兄弟,我们齐心合力踢一场?”

“那你们上来吧!”

李恪答应道。

柴哲威和李宗换上了比赛服上场,他们两人走到李恪身边,给李恪施礼,在球场上李恪也没有多问两位是什么时候来长安的。

比赛重新开始,柴哲威充当边前卫,李宗和陈其搭档充当右前锋,陈其移到左路担任左前锋,这样黑衣对在锋线上的攻击强了不止一倍,一方攻势下来,愣是上黑衣队三次洞穿了黄队的球门,让苏定方和李孟尝等人郁闷不已。

全场结束,比分定格在了四比一,黑衣队大胜黄队。

李恪和他的兄弟们踢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

可是,李恪刚和大家坐在场边,饮茶休息,还没有来得及询问柴哲威和李宗是否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也没有询问自己的弟弟李愔是否进宫去探望了杨妃,就见朱童急匆匆的来到了比赛场。

看到朱童,李恪就清楚鹰卫肯定发现了什么新的情报!而他身边的柴哲威也知道朱童有情报要告诉李恪,便要离开了李恪。

李恪倒是不避嫌,没有让众人离开。

这样,李恪身边除了王中长一个人,他的心腹门都在场,而他是方圆十步之位已经被鹰卫层层守住。

“朱童,你慌慌张张是怎么回事?”

李恪询问道道。

“殿下,大事不好了,辩机被杀了!”

朱童第一句话就把李恪给镇住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过年才是王道

辩机死了!

这本是一件不大的事情!可是清楚历史走向的李恪知道高阳公主和辩机之间的故事!所以,他一直在怀疑,高阳公主能够遇到辩机,跟辩机发生一系列的情史,估计可能就是别人设下的一个圈套,而他将这个人确定在了长孙无忌身上,他敢肯只要高阳公主失去了李世民的宠爱,损失的肯定是自己,所以,他才会这么办。

可是,怀疑归怀疑,他一直就没有证据,才会任由辩机活着,只能监视编辑,而没有因为不想让高阳公主跟辩机发生这样的惨剧而除了辩机,他就是想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辩机死了,李恪不觉得这只是一个偶然,他认为这很可能就是人为的谋杀,目的只是想掩饰什么。

想到这里,李恪看了一眼身边疑惑不已的诸将,他淡淡一笑对朱童说道,“辩机死了?那就死了吧!长安县衙自会公断,你派人去盯一下就行!”

“诺”朱童领命离开。

众人见李恪这么一说,也就不在询问原因,他们很清楚李恪心思,便想李恪告辞离开。

李恪看到众人离开,就对留在身边的李愔问道,“你是刚回长安还没有去宫中看望母妃吧?”

“是”李愔答道,经过了这段时间在并州的经历,又跟随柴哲威和李宗去了一趟高丽,他对李恪的态度有了改变,至于到底是什么改变,李愔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只要是李恪说的,他都会无条件的去执行。

“那你现在就进宫去见见父皇跟母妃,有些规矩是不能乱的!”

李恪说道,又对身边的王中长道,“你去安排一下,让鹰卫随行保护他。”

李恪生怕自己的这个弟弟受到什么伤害,才会这么谨慎的部署!

“诺”王中长道。

李愔和王中长离开,李恪和柴哲威和李宗三人来到了书房,侍女在奉上茶水,出看书房,李恪这才问道,“你们这趟高丽之行收获如何啊?”

“三哥,那个——福寿膏太值钱了,高丽人现在简直就是抢疯了!”

李宗兴奋的说道,“这次我们赚了不少钱!”

李恪上次回长安的时候就收集了不少罂粟的种子,回到太原他就让专人负责种植,秋天的时候罂粟收成不错,他命令留下了一部分种子,将其他的罂粟交给圣德言提纯,圣德言不负李恪的期望,终于在罂粟中提出了鸦片,李恪欣喜不已,他随即将它定名为福寿膏。

而自从柴哲威和李宗去了并州,他就让两人组建了一支兵马,目的自然是为了专门倾售鸦片。

所以,当所有的罂粟都被提纯出鸦片之后,李恪在离开并州之际秘密命令柴哲威和李宗将第一批福寿膏开始向高丽倾销。

李恪决定销往高丽是有原因的。因为,高丽遣唐使在上次的皇后中毒案中被斩,副手李思齐立功。所以,副使李思齐回到高丽之后受到了高丽王的赏识,李恪才会让柴哲威和李宗搭上李思齐的这条线。

果然,效果还是很错!李恪看了一眼柴哲威和李宗的表情,心里思付道。

所以,这才有了这一趟的长安之行,两人是刚从高丽回来,回到并州之后发现李恪回了长安,又听说李恪要跟阿史那云结婚,这才连带着李愔一同赶到了长安城。

回到长安,三人就直接来到了王府。

“三哥,福寿膏的利润很大,我们可以大面积种植,将贸易扩展到高丽之外的扶桑和西域等国!”

柴哲威也建议道。

李恪没有向二人询问具体的细节,他们也觉得没必要向李恪汇报,就捡一些主要的跟李恪汇报。

“关于福寿膏,本王想让你们两人负责,还有我会全力支持你们,只有你们负责这件事情我才会放心!”

李恪说道。

李恪的话看似平淡无奇,但柴哲威和李宗却从中听出了浓浓的兄弟情义和信任!

“三哥放心,我们绝对会做好这件事情!”

李宗保证道。

“恩,但你们也别忘了,你们手里的兵马也要时常训练,这支兵马可是你们打开福寿膏销路的重要力量啊!”

李恪建议道。

“三哥放心,我们明白!”

柴哲威说道,李恪让他们两人组建这支兵马,他们两人大概也猜到了李恪的意思。

因为,想要用于战争,柴哲威和李宗觉得就凭他俩的能力,训练出来的兵马李恪也不会瞧得上眼。

所以,两人苦思冥想,还是从李恪的话语中扑捉到一丝信息。

“那你们就先回府吧,你们回长安还没有去自己府上呢,这样不好!有什么事情我们今后再谈!”

李恪说道,他很清楚柴哲威和李宗还有李愔肯定是一回长安就直接来到了自己的北王府。

柴哲威和李宗告辞离开。

李恪这才召来朱童问道,“辩机死的很蹊跷,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什么时候发现的,还有你们一直在监视他,难道之前就没有得到什么预兆吗?”

“殿下,辩机死的很突然,我们的人一直监视他,可是他还是死了!卑职也思量不出,辩机到底是怎么死,不过现在长安县衙可能已经派人去了会昌寺。”

朱童也很郁闷,李恪对辩机很关注,他也派出了鹰卫情报系统的好手去负责监视和侦查,可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辩机会死了,死的这么干脆,死的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让鹰卫发现。

“你现在就去告诉长安县令邓同达,让他将这件案子交给左翼去查,你让鹰卫负责协助左翼!”

李恪淡淡的说道。

长安县令邓同达的他的人,左翼的办案能力李恪也很信任,只要案子交给左翼,就等于变相的让鹰卫介入了其中,李恪觉得没准还真能查出点什么蛛丝马迹来呢。

“诺”朱童领命离开。

对于长安士族和百姓来说,辩机的死跟他们没有半点关系。

对于大唐的朝堂来说,辩机的死更加微不足道。

所以,辩机的死除了给长安县衙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之外,那就是很多衙役不能及时的回家置办年货之外,倒是没有影响到大唐百姓和过节情绪。

对广大的大唐百姓来说,过年才是王道!

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帝和老臣们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下午李恪就将东西收拾妥当,他进宫先给李世民请安,再到杨妃处,跟杨妃聊了一会。

到旁晚时分时,李世民组织的除夕年会就开始了。

大唐朝廷在京的所有官员都在了太极殿跟李世民一同过除夕,不过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毕竟李世民自家也要过节,他这么做只是出于表示帝王跟大臣之间亲密关系。

李恪在宴会上看到了以往见不到的人物,像自己的姑父柴绍、想程咬金等隋唐名将,但让他吃惊的是,他还见到了跟他敌对是李绩,李绩显然已经彻底的倒向了长孙无忌,宴会自始至终他都在长孙无忌一方,看见李恪只是点头行礼,也没有亲自过来问候,可见他跟李恪之间的关系已经势如水火。

但李恪也不在意李绩,他还真对李绩的风骨你怎么赞赏。

历史记载,李绩本身也是李世民的托孤重臣,目的就是想让他为李治牵制长孙无忌,可李绩摄于长孙无忌的势力,公然跟长孙无忌妥协,致使李治完全失去了依靠的心腹大臣,才让长孙无忌牢牢的控制了朝政,而在后来李治想在长孙无忌手里争取权利的过程中,李绩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李治要官,要权利,到这些到手之后他也没有起到牵制长孙无忌的作用。

所以,李恪才会一开始在并州的时候就没有给李绩给面子,他认为对这样的人不必要给什么面子。

宴会很热闹,很多将领在是在外戍守,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就是回家大家也不一定相聚。

所以,很多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的将领,此时会聚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声说话,他们恍然间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战国烽火的年代。

李世民高坐在太极殿的主位上,满面含笑着看着跟随自己的老臣们,他的心里很欣慰,特别的这次给这些老臣们定下了封赏爵位之后,他的心里就更加的畅快了不少。他心里很清楚,当年大唐之所以建国,这些老臣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大唐建国的时候,他只是个秦王,没资格对他们进行封赏,那个时候他就觉得很内疚,直到他登基做了皇帝,他本以为可以好好的封赏他们,可以让他们光宗耀祖了,可是颉利来犯,大唐陷入了为难,他又一次没有完成自己心里的愿望。现在,突厥打败,大唐终于稳定了,老将们的封赏爵位已经定下来了,李世民心里就觉得很踏实。

宴会是很热闹,但热闹至于也不免有些倪端出现。

那就是这些将领们也分成了不同的阵营,特别是以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为主的太子党阵营最大,而剩下的就是李靖为首的一帮沙场老将。

不过李泰身边也聚集了不少人,虽然这些人官职不高,军职不高,但他们人数很多,倒是隐隐有跟长孙无忌相抗衡的趋势。

至于李恪身边,除了几个并州大都督府的将领之外,倒是显得很冷清,即便是岑文本和褚遂良这样的老师级别的人也没有在场,这让众人觉得李恪已经是日暮西山了,他的辉煌已经远去。

李世民倒是对这样的朋党没有制止,再说他没有时间制止。

当初,李恪和李泰还有李承乾三足鼎立的时候,朋党之间的阵营还不是很明显,但李恪一出局,只剩下李承乾和李泰的之后,整个大唐的政治斗争的局势就开始明朗了,大臣们都已经做出了自己最明智的选择,他们也不在想掩饰自己的立场。

淡然,这其中除了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少数的中枢大臣和李靖、柴绍等少数的军中将领,即便的程咬金,心里也隐隐有了想李泰或者李承乾靠拢的想法。

只是,让李恪遗憾的也有,那就是自己的两个兄弟秦怀玉和程怀亮都没有参见宴会。李恪不清楚两人是否已经回到了京城,因为,自从跟两人之间决裂后已经不没怎么注意两个人了,所以,这次也不清楚两人到底的不想跟自己见面才没有出现在宴会呢,还是为了见面尴尬而根本就没有来长安过年呢。

李恪苦笑着摇了摇头,喝了一杯桌前的御酒,将思绪拉回到了眼前。

今晚的宴会是李世民和跟随他东征西讨的老将们的聚会,是李承乾和长孙无忌拉拢军中和地方将领的聚会,是李泰拉帮结拜的宴会,而李恪成了被宴会所遗忘的人。

并州大都督府的将领们也一样,他们现在也被冷落了。

不说李承乾和李泰两人不想拉拢他们,而是他们不敢,也没有能力拉拢!再怎么说李恪戍边为王,整个北方四道都在他的管辖之下,特别的并州大都督府所管辖的河东道和河北道是李恪经营了四年的地方,现在根基已经很牢固,军中将领但凡不忠李恪的早就已经被李恪请回家种地了,李泰和李承乾再怎么笨也不会笨到挖这并州都督府治下的将领。

宴是好宴,酒是好酒!

可是,喝酒的人的心情却不怎么样!

所以,等到李世民宣布宴会结束的时候,李恪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宴会结束,大臣们要回家跟家人团聚过除夕,而李恪等一众皇子们要到甘泉宫陪李世民过除夕。

宴会一结束,李恪就第一个离开了太极殿。

夜晚的风很凉,驱走了李恪身上的酒气,他漫步在前往甘泉宫的御道上,心里感慨万千!

突然之间,他觉得这座宫殿变得有些陌生,他觉得好多以前很熟悉的东西,现在都让他有些看不清它们是真还是假!

物是人非!

确实的物是人非!

离开了就什么都变了!

这里心里很清楚,这不是幻觉,这也不是真实的存在。

其实,在骨子里他还是不想离开长安,即便他清楚潜龙入海总比蛟龙困河要强很多。

但是,这些有很多他熟悉的东西,熟悉的人和熟悉的物!

他有些舍不得而已!

第四百一十九章 腹黑的典型

太极殿的宴会一结束,李世民就回到了甘泉宫。

现在,整个甘泉宫中现在只剩下了李世民一家子了,但人是少了,关系也近了,可这气氛倒是比之太极殿里要冷清很多。

此时,李世民虽然回到了甘泉宫,蛋还没有到场,只有李泰和李承乾还有一众皇子、公主和嫔妃们在场。因为有了李泰和李承乾两个对立的存在,两人即便是面和但心不合,坐在甘泉宫的席位上时,依然有点剑拔弩张的样子。

李恪是第一个出了太极殿向甘泉宫而来的人,只是半路上触景生情走了慢了很多,等他来到甘泉宫的时候发现除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杨妃三人之外,其他人都已就坐。

“恪不胜酒力,倒是来晚了,还请兄长和诸位娘娘赎罪!”

李恪见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自己,便上前请罪似的说道。

其实,以他今日的身份,除了太子李承乾之外,没有跟受的了他的请罪之礼。所以,他这句话明显是跟李承乾说的。

“三哥说的哪里话啊!今晚是除夕,都是自家人,何必这么客气呢!”

李泰倒是第一个开口说道。

对于李恪,即便兄长已经戍边为王,可在李泰心里,他始终也不敢掉以轻心。

如果说,李承乾有今天的地位是长孙无忌一手扶持的话,那么李恪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凭借一己之力拼出来的,李泰很清楚李恪的实力。所以,他倒是没有像其他人那么认为李恪离开了长安断绝了入主东宫的资格自己就没有后顾之忧。

倒是李承乾,看到李恪现在已经被发配到了并州为王,而且又跟突厥公主结婚,这就失去了抢自己太子宝座的资格,他的心里顿时欢畅了很多,说话的时候语气也强硬了不少。

“三弟,既然你知错了,那就下不为例,今天是除夕,就不用再说什么怪不怪罪的问题了!”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

不过他的话里明显带着上位者对下属的一种宽恕之词,让李恪听了之后脸色变了几变,但李恪还是忍住了没有发难,微笑着对李承乾道,“多谢大哥!恪铭记在心!”

随即,他又对李泰点点头,表示了自己的友好态度。

李恪之所以不想跟李承乾争辩,强制压下了自己的心头的怒火,不是说他害怕了李承乾,只是不想在这样气氛融洽的场合公然顶撞李承乾,这会让他在李世民心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影响,再者他告诉向大家请罪,李承乾还没有开口,李泰就主动跟李恪套近乎,这就激怒了李承乾,才会导致他这么不客气的奚落自己。

所以,李恪觉得自己真要跟李承乾发怒,最高兴的还是李泰,受益者依然是李泰。他可不笨,不像李承乾死的让自己给李泰党枪使。

李恪的位置在李泰的下手,李愔就坐在李恪的旁边,他看到自己的亲哥哥受了李承乾语言上的折辱,脸上顿时显现出愤怒的表情目视李承乾,在李愔的心里除了李世民和杨妃,他最亲的人就是李恪,他可不管李承乾是什么太子,让李恪受辱他就看不下去。但李恪将目光盯在了他的脸上,凛冽的眼神刺的李愔不敢跟李恪对视,缓缓的低下了他桀骜不驯的头颅,将自己的愤怒留在了心里。

李恪和李泰还有李承乾兄弟之间早已是针尖对麦芒,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

所以,刚才三人的一番对话,大家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可是就是没有敢说话,即便是李世民的妃子们也不敢得罪这三个人。

李承乾的太子,未来的皇帝,她们自然不敢得罪,李泰有争储之心,没准真能将李承乾拉下马入中东宫,她们也不敢得罪。

至于李恪,北王,真正的北方之王!她们也不敢得罪!

所以,整个甘泉宫的宴会大厅里显得很寂静,大家都说话,只是静静的等待李世民赴宴。

气氛显得异常的沉闷!

“呵呵,大家都到了啊!”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杨妃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李恪还在一个老宫女的怀中看到了小李治。

“儿臣参见父皇!”

“臣妾参见皇上!”

“儿臣参见母妃”“儿臣参见娘娘”众人七嘴八舌的开始向三人施礼。

“大家快起来吧!自家人何须多礼呢!”

李世民淡淡的笑道,他的心情似乎很好,面对众人是丝毫没有皇帝的威严。

“谢父皇——皇上!”

众人这才起身,等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杨妃就坐,众人才敢落座。

在这一世,因为李恪的强势崛起,杨妃在宫中的身份地位也高了很多,只在长孙皇后之下。

“恪儿,婚礼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世民坐定,便将目光投向了李恪。

“回父皇,都在礼部和宗正寺的操办之中!”

李恪巧妙的回答道。

“恩,你年纪不小了,也该成亲了!”

李世民露出了慈父般慈祥的面容,“这样你母妃和朕也就放心让你去并州了!”

李世民说这句话的时候看了一眼杨妃,杨妃跟李世民对视了一眼,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

“多谢父皇的关心!儿臣不孝,让父皇为儿臣的事情操劳了!”

李恪语气哽咽的说道。

“你看你,现在像什么样,你可以朕亲封的北府兵马大总管,北王,可不能这样露出小女子的娇态!”

李世民爽朗的笑道,看到李恪这么孝顺,李世民心里自然很高兴。

李恪的这一举动瞬间就赢得了李世民的欢心,倒是让一旁的李承乾和李泰两人汗颜不已,特别的李承乾,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恪会无耻到这种地步,自己一个男人会露出哭态。

不过李恪才不管李承乾怎么看待自己呢,这招可是当年李治屡试不爽的绝技,既然在李治身份得以验证了可行性,那李恪就不想丢弃!

“你看看你们父子俩,只顾着说话,菜都凉了!”

长孙皇后在一旁笑道。

其实,皇帝用膳,菜能凉吗?这只是长孙皇后想打破李世民和李恪之间谈话而已。

因为,她也看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脸色露出是不满神情,他还真怕这两个人憋不住会在今晚又说错什么话惹李世民不高兴呢!

经过长孙皇后这么一说,李世民也不在只跟李恪交谈了,而是将目光移向了李承乾和李泰,同样也勉励了两人几句,宴会正是开始!

第四百二十章 孙贰朗的烦恼

甘泉宫的宴会结束,李恪便急急匆匆的出了宫,向王府而来。

因为,他知道苏定方、李孟尝和孙贰朗等并州将领还在府中等他过除夕呢!

李恪的车架行走在长安大街上,看着长安百姓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灯笼,以及整个街道两边都装饰的很喜庆气氛,他口中微微叹息了一声。

他的声音中有惆怅,有惋惜,还有一丝的无奈!

离开长安城,他心里放不下的除了杨妃和两个妹妹之外,那就只有一个女子,她就是候若依。

想到候若依,李恪的脸色就会变是煞白。

这是他的痛,他一生的痛!

他觉得是他辜负了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他觉得是他的懦弱才使得自己失去了这样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

紧紧的,李恪握紧了自己腰间的佩剑,他现在有种想杀人的冲动。

要想不被人驱使,就必须做到驱使别人。

所以,他一直在努力,他不断的在跟任何阻拦在他面前的敌人做斗争!

可是,直到今天,他才发现,他虽然身居高位,但面对有些事情的时候,他还是无能无力。

他恨,狠他自己,也狠很多人!

“殿下,到府上了!”

突然,车外传来王中长的声音,打断了李恪的思路。

李恪缓缓的走下马车,这才发现北王府门前苏定方等人早已迎了出来,正在静静的等待自己。

“宫中赴宴,让大家久等了!”

李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微笑着说道。

“末将不敢当!”

苏定方等众人拱手说道。

李恪率先步入了王府大门,众将紧随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