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妖才(兔子)-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老师,睿只是直言相告而已,荀老师自从跟随丞相以来,当然是知道丞相有能力平定天下之人。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现在大汉也失其鹿了,为何曹氏不能代之?”

“荀老师屡次谢绝丞相大人的美意,恐怕丞相大人心中早有不悦,荀老师还是好自为之吧。”

“不凡。。。。。。。你。。。。。。。。。好,好,好,老夫今日不想与你再谈了,老夫生是大汉之人,死也是大汉之鬼。丞相若是要逆天而行,老夫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荀彧一甩袖就离开了。

看着怒气冲冲的荀彧,吕睿摇了摇头,也离开了荀彧的书房,出了府邸。往自己的府上而去。荀彧这个脾气和表现都在吕睿的预料之中,荀彧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最多和曹操斗斗气而已。但是司马懿比吕睿早先一步去试探荀彧,司马懿的谋划是什么,吕睿丝毫没有头绪。

吕睿出了荀彧的府邸之后,去许都大牢看望了一下曹丕,就返回自己的府邸了。

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吕睿将自己拜访荀彧的事情告诉了曹节。让曹节告诉卞夫人安心,荀彧会公正地处理曹丕的事情。曹节听后十分高兴,吃了晚膳之后,就去休息了。留下吕睿一人独自在书房。

“侯爷。司马家的情报回来了。”半夜,徐庶来到了吕睿的书房。

“司马家有什么动静?”

“回禀侯爷,司马家的人最近都在拜访大汉的各位世家家主,好像在谋划上表朝廷,让朝廷册封丞相大人为魏王。”徐庶拱了拱手,回禀吕睿。

“司马家想抢先手?”吕睿愣了一下,曹操以曹代汉之心已经不是秘密了,现在曹操手下的人都在为曹操称帝谋划,司马家随波逐流不奇怪,但是这好像与司马懿试探荀彧没有关系,难道司马懿是单独行动?

“侯爷,司马家是大汉有决断力的世家之一,这种时候想抢个先手也是情理之中。”

“对了,司马懿有什么动静?”

“侯爷,司马懿倒是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每日都在丞相府中卯点戍归,勤勤恳恳地工作,深得丞相府众人的夸奖。”

“老实的司马懿?”吕睿愣了一下,司马懿太老实了,这倒让吕睿没有下手的余地了。

“派人盯住司马懿,有任何情报随时向我汇报。”

“诺!”

许都牢房之中,曹丕已经被满宠换到了单人牢房之中。孔融抗议之后,并没有多少人支持,曹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然不会再让曹丕吃苦,虽然单人牢房比较干净,但是曹丕的心仍然十分地低落,牢饭也没有吃几口。

“二公子,有人来看你了。”牢头突然走了过来,将曹丕的牢房打开了。

曹丕刚刚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脸上还带着在普通牢房被犯人抓伤的新痕,缓缓地抬起了头。

“见过二公子!”原来是司马懿与司马惧带着卞夫人亲手做的饭菜与亲手绣的锦衣前来送给曹丕。卞夫人知道曹丕一定不能适应牢房里的生活,所以亲自做了这些,但是又不能亲自拿过来,只有拜托丞相府的两名参军了。

“原来是二位参军啊,没有想到我曹丕沦落至此,除了冲弟与睿哥之外,还有两位参军记得在下。”

“二公子言重了,丞相与夫人都十分挂念公子,只是碍于情面,不能前来牢房看望二公子,夫人知道二公子一定不适应牢房里的生活,所以特意派我二人送来这些食物与衣服,供二公子使用。”司马懿拱了拱手,回答曹丕。

“仲达所言不假,请二公子不要气馁,丞相府的很多人都关心二公子。”司马惧顺着司马懿的话回答曹丕,心中在不停地犯嘀咕,为什么司马懿要和自己来给曹丕送衣服与食物。刚刚明明是卞夫人先找的自己。

“有刺客!”突然,牢房里响起了狱卒的尖叫,有刺客闯入牢房了。

“曹丕在此,杀!”突然曹丕牢房前面的入口涌入了大批的蒙面刺客。

“什么?”曹丕愣了一下,抬头望了一眼,几名刺客已经往曹丕这里冲了。

“仲达,快堵住大门!”司马惧始终是经历过战争的黄巾将领,连忙做出了判断,只有将大门堵死。才有机会逃过一劫。

“啊?恩!”司马懿望着刺客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连忙与司马惧将曹丕牢房里的桌子与椅子都堆到了监牢的门口。

半夜,吕睿的房间之外,徐庶低声地唤了一句。

“侯爷,侯爷,出大事了,你出来一下。”

“哦?”吕睿睡意朦胧,但是听出了是徐庶的声音,如果不是很要紧的事情。徐庶是不会这个时候来打扰自己的。

吕睿轻轻地放下怀中的曹节,披上长袍,出了房间。

“元直,发生什么事了?”

“侯爷,二公子在监狱被刺。”

“什么。子桓怎么样了?”

“二公子没有大碍,只不过丞相府的二位司马参军都受了重伤。昏迷不醒。丞相让侯爷马上去丞相府商议。”徐庶拱了拱手,回禀吕睿。

“快,备车,元直,马上去丞相府。”二位司马参军就是司马懿与司马惧了,司马懿的生死都是没有什么。司马惧可是吕睿放在丞相府的棋子,司马惧出了事情,对吕睿的损失可是不少。

“喊上华佗,让他一起去丞相府。”

“诺!”

吕睿带着华佗与徐庶很快就抵达了丞相府。经过华佗的诊治,司马懿与司马惧都身受重伤,伤了筋骨,不过救治及时,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吕睿听了华佗的话,点了点头,吩咐华佗好好照顾二人。

在华佗诊治二人的时候,吕睿也从满宠的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今夜,突然有大批刺客冲入许都衙门,目标直指曹丕,幸好司马懿与司马惧急中生智,堵住了监牢的大门,挡了一刻钟,不然曹丕三人就要牺牲了。

按满宠的描述,三人的经历是九死一生,要不是满宠今夜在府衙处理公文,处置及时,恐怕现在就是三人的尸体了。

“司马懿的苦肉计?”吕睿一听满宠的描述,脑中就闪出了这是司马懿的计策。用苦肉计获得曹家的感激与曹丕的好感。但是吕睿转念一想,好像又不是很正确。为了用一个苦肉计,司马懿用得着受伤那么重?华佗的诊治可是差点连命都掉了。

“伯宁?”曹操见吕睿来了,将几个重要的谋臣都叫入了书房。

“属下该死,疏于防卫,导致二公子差点。。。。。。。。。”满宠见曹操询问自己,连忙告罪。

“好了,伯宁,本相不是迂腐之人,这些事情不要说了,衙役都死了百余名,就算你再如何防卫都是无用的,只不过本相倒是对于这批人有些兴趣,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手笔,能调动这么多人在许都行刺?”曹操望了满宠一眼,希望从满宠眼中得到答案。

“丞相大人恕罪,这批人,宠找不到任何线索,都是外地人,而且嘴中都有毒药,只要失败,就会服毒自杀。”满宠拱了拱手,一脸愧疚地望着曹操。

“不凡,你有什么看法,会不会是孔融那边的人?”曹操将目光转向了吕睿,要听听吕睿的想法。

“丞相大人,孔融早些时日已经派人在太守府外制造舆论,如今再派人行刺实属不智,睿认为孔融不会是主谋者,而且那么多的刺客,孔融的实力恐怕不够。”吕睿拱了拱手,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孔融既然早些时候已经发动太学生搞运动了,不会再派人去行刺,这摆明就是一招笨棋子,孔融虽然没有什么诊治头脑,但是还不会这么不智。

孔融虽然是世家,但是家族之中并没有这么多的死士,能有这么大的手笔,或许是几个世家联手的结果。

“奉孝,你的看法呢?”

“主公,属下认为此事就是孔融做的,先是派太学生在太守府外闹事,将二公子囚于单人牢房之中,然后派人刺杀,此乃连环之计。”郭嘉不是笨人,见曹操在这个问题上二次发问,就已经猜出曹操的意思了。

“恩,不凡,你还太年轻了,奉孝说得很有道理,你仔细想想。”

“有道理?”吕睿愣了一下,马上又反应过来了,曹操果然是枭雄,想用这个事情做文章,将孔融入罪,一来可以打击刘协的势力,二来可以让曹丕脱罪减少阻力。

“丞相英明,睿也认为孔融有很大的嫌疑,只不过我们没有证据,恐怕。。。。。。。。。”吕睿明白了曹操的想法之后,就开始试探曹操了。因为孔融身份特殊,没有曹操的首肯,谁都不好动孔融。

“不凡以为该如何处置。。。。。。。。。。?”曹操倒是反问了吕睿一句。

“孔融此人时常出言不逊,睿认为应该派人监视孔融,一旦孔融有疏漏,我们可以马上逮捕孔融,将此事扣在孔融的身上。”吕睿拱了拱手回禀曹操。

“好,此事就交给不凡了,还有,子桓在监牢里遇刺,身受重伤,处理子桓的朝议押后至子桓康复为止,众人有何意见?”为了给吕睿时间,也给自己时间,曹操用了一个李代桃僵之计。

“丞相英明!”众人都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当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了。(未完待续。。)

ps:谢谢各位大大的支持!!!!

第六十五章:后发制人

“侯爷,我们的人有重大发现,孔融此次难逃罪责了。”徐庶拿着一份情报,急匆匆地来找吕睿。

“元直,不要着急,慢慢说,孔融到底犯了什么事了?”吕睿在院子里观赏着池塘的鱼儿,示意徐庶将情报呈上来。

“侯爷,这是从孔融诗会上搜集到的孔融随意之笔,这里有一份竹简是孔融亲笔写的。”徐庶将竹简呈上给吕睿。

吕睿接过竹简望了一些,空白的竹简上只刻有一段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侯爷这是孔融在诗会上与朋友讨论亲子关系之时所发的言论,此言论实属大逆不道啊!”徐庶拱了拱手,回禀吕睿。

徐庶说得没有错,在东汉末年,孝廉时代,说到父母,一般都是大大赞扬的,例如这个诗词会,有人提出了亲子关系的问题,一般人肯定都大肆赞扬父母给予亲子生命的恩德,还有子女要孝敬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这是主旋律,但是孔融没有遵循主旋律,还搞了一个逆袭。

“孔文举真是太放荡了,将父子母子之情比如畜生还不如,虽说可能是狂言,但是确实是一把好武器,一把攻击孔融的武器。”按吕睿的观点,孔融的话语太放肆了,就算是放在现代也会被人攻击。

孔融的话语将父母于子女的生育之举,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举动。

按照孔融的思维。父亲对孩子有恩德吗?没有恩德,孩子只不过是父亲一时发情,射到了洞中的产物。母亲对孩子有恩德吗?没有恩德,母亲就像一个将孩子困住的瓶子一样,到了时间,孩子出生,就和母亲没有关系了,说白了,母亲就是一个瓶子而已。

这种言论就算是放到现代也一定会受到众人的抨击,何况是在汉代。这样的言论足以诛杀全族了。

“侯爷所言甚是。孔文举将君臣父子之道比之如此,实在是畜生不如,只要我们借此发挥,孔文举命不久矣。”

“恩。此事证据确凿吗?”

“请侯爷放心。有人证。有物证,又是孔融之言,而且孔融此言多次出现。众多证据面前不容孔融抵赖。”

“元直啊,孔融借太学生围住许都太守府,我们也可以试试,将此事告知天下的百姓,不,只要许都的百姓就可以了,元直,你想想,孔融会有什么下场。”孔融借舆论来压制曹操,吕睿也可以借舆论来压制孔融。

“侯爷英明,属下明白怎么做了。”

“好,过几日就是下月的朝会了,元直,三天时间,将此事传遍全城,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吧。”

“请侯爷放心,属下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徐庶拱了拱手,就退了下去,有了吕睿的命令,徐庶只要将此事弄得满城风雨就够了。

“恩!”吕睿点了点头,继续拿着鱼饲料喂鱼了。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的时间就过去了,这三天,孔融的言论已经传遍了许都内外,大家都对于孔融这种言论感到愤慨,私底下都对孔融恨之入骨,一些贵妇对于孔融的言论更是激愤,将自己比成一个瓶子,这是多大的羞辱,大家都在吹枕边风,让自己的丈夫去找孔融理论。

许都城内满城风雨,大家的视线都被转移到了孔融的事件,对于曹丕的事件就淡忘了许多。孔融此时还不知道许都城内的议论,一大早,穿好了朝服就去上朝了,今日是曹丕公审的日子。

孔融的前脚刚刚离开府邸,吕睿就带人抄了孔融的家。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卿家请起,今日有何本奏?”刘协也换了一身新衣,今日是公审曹丕的日子,曹操压制自己这么久,他的儿子终于犯了一个大错,让自己有发威的时候了。

“臣启陛下,五品中郎将曹丕在随丞相南征之时,奉命驻守水军大营,夜里被敌军突袭,曹丕居然下令不得营救伤病,独自带着军士突围,此乃大罪,请陛下明察。”孔融第一个站了出来,上表刘协,状告曹丕的罪责。

“哦?孔卿家,此事可曾调查清楚?曹卿家可是丞相大人的爱子,在许都也颇有名声,岂会做出这种无情无义之事?”刘协轻哼了一声,似乎对于孔融上表之事颇有怒气,不肯相信。

“回禀陛下,臣下有证人可以证明此事,请陛下允许下臣宣证人上殿。”孔融自信满满地回答刘协,为了今日的朝会,孔融准备了很多东西。

“准奏!”刘协压住了心中的兴奋之情,抬了抬手,示意孔融可以让证人上殿了。

“陛下,陛下,请陛下为我们这些苦命的妇孺做主啊!”刘协一准许证人上殿,十多名妇人就带着各自的孩子衣裳褴褛地跪在了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开始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

这些人都是曹操带去南征的士兵的家属,有荆州人也有许都人。他们的丈夫都是跟随曹操南征孙权的士兵,在桂林郡之战中战死,死因都是重伤过度,曹丕见死不救。

妇人的泪水,加上孩童天真的双眼往往都是最厉害的杀人武器。不少大臣听了妇人与孩子的描述之后都不禁落下了泪水。剧情是很感人的,自己的丈夫为国家效力多年,南征北讨也立下了一些战功,没有想到最后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中,反而死在了自己人的见死不救。

这些动人的描述不仅刘协的人义愤填膺,就连曹操阵营中的一些忠贞之士也表现出了愤慨,对于曹丕的军令感到不满。

“哼!”曹操见到孔融的表演。冷笑了一声。这么多年孔融终于学会了一些招数,懂得找证据,收人心来对付自己了,但是这些伎俩在曹操面前就像私塾的幼童一样,毫无杀伤力。

“曹卿家?孔大人所言之事可否属实?曹卿家为何不救受伤的士卒?”刘协点了点头,又望了曹丕一眼,原告说完了,总该给被告一个机会。

“回禀陛下,孔大人大部分所言都是实情,只不过当时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若是末将不作出如此决策。恐怕南征大军全部会死于水寨之中。”曹丕拱了拱手,承认了自己下军令的事情,但是认为自己是审时度势,并没有过错。

“回禀陛下。臣下有事禀奏。”张辽拱了拱手站了出来。

“恩。张将军有何要事?”

“回禀陛下。曹将军所言不假,当时军情紧急,从战后来看。若是我军当初救援伤兵,浪费了时间恐怕征南大军会全军覆没,请陛下明察。”在曹操的示意下,张辽站了出来,这不单单是因为曹操的原因,张辽自己也想将实情禀报。

“荒谬,张将军你乃征讨四方的宿将,火攻围营往往只是困住了大部分的营寨,不可能没有逃生之路。曹丕此人,心思恶毒,一些只是被小火灼伤跌落水中的士卒,曹丕都不相救,此乃草菅人命,并不是什么军情紧急。”

“孔某不才,也曾带领军队抵抗黄巾贼,湖面之上,大火围营的事情也常有发生,但是孔某不会将自己的士兵弃之不顾。殿上有不少领兵的将军,难道以你们的领兵经验,不知道火攻围营应该如何突围吗?为何连一名落入水中,尚能游弋的士兵都不能救出?此事是不是太过荒唐?”孔融高谈阔论,开始质问殿内上的群臣。

“张将军,梁将军,黄将军,楚将军,你们认为孔大人之言是否属实?”刘协听了孔融的话,就开始随机点名了几位将军,有刘协的人,也有曹操的人,都是一些有作战经验的将军。

“回禀陛下,臣认为孔大人所言有理,曹将军此令有不妥之处。”几名将军都给出了基本一样的回答,孔融这次说得有道理,自己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不救士兵实属不该,而且大火围营并不是绝地,曹丕的处理方法有不妥之处。

“恩!”刘协点了点头,心中暗喜,连曹操的人都没有反驳的余地了,看来刘协与孔融此次是占了大理了。

“曹丞相,诸位大人所言,好像曹将军确有大罪,不知曹丞相以为此事。。。。。。。。。?”刘协正坐龙椅,向曹操发问。

“回禀陛下,臣乃罪臣曹丕之父,按理应该避嫌,此事臣不敢多发言论,请陛下明察,乾坤独断。”曹操拱了拱手,回禀刘协。

舒畅啊,心情无比的舒畅!这是曹操作为大汉丞相以来第一次如此服软的表态,对于自己的儿子将要被处罚,曹操居然只能是干瞪眼,不能有任何的反驳之言。

刘协想了一会,这也是曹操这个奸臣应该有的表现,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奸雄,在自己的利益面前,连亲子都会出卖。

“恩,众位卿家,你们还有什么看法?”虽然曹操表态是无奈,但是群臣的表态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曹操一方的群臣,没有绝对优势的表决,刘协就难以动曹丕分毫。

“回禀陛下,圣人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乃国家立国之本,无百姓则无君,无君则无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是天纲伦常。。。。。。。。。。。”孔融开始发挥大儒的本事了,引经论典,将曹丕的罪名落实,罪大恶极,万死不能恕罪。

此时,谁都没有注意到,殿内外一名戎装将军正在冷笑地望着孔融,真是白痴,白痴到了极点。此人正是吕睿,吕睿抄了孔融的家之后,又做了一些安排,就来到了皇宫,但是并没有让人禀报,而是看看孔融的表演。

“回禀陛下,古之明君用贤臣,远小人,曹丕之心恶毒比之小人有国之而无不及,请陛下处死曹丕以安百姓之心。”孔融终于讲累了,最后给刘协一个建议。将曹丕处死,以安民心。

“这。。。。。。。。。?”刘协愣了一下,孔融的建议是杀死曹丕,能杀死曹操的儿子当然是好的,但是群臣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刘协想了一会,决定试探一下群臣的看法。

“孔大人建议处死曹将军,众位卿家有何看法?曹将军是否该被处死?”

“臣附议,曹丕此举有违天道,请陛下杀之以安民心。”刘协的人立马站出来附议。曹丕的罪太大了。如果此次对于曹丕网开一面了,那么军心就有可能不稳,士卒的生命都不重视,如何能安定天下。士兵也是一条人命。刘协的人抓住这个死理。就要将曹丕治罪。

曹操的人则一反常态。并没多少人站出来反对。虽然大家支持曹操,但是不一定认为曹操所有的决议就是对的,特别是曹丕这样的言论。是触犯了人伦道德的,这不涉及政治派别,所以曹操的人并没有反对。

支持曹操是一码事,坚持个人的道德又是一码事。

“臣认为曹丕虽有大罪,但是此军令依然救出了部分军士,请陛下看在这份功劳之上,免曹丕之死罪,另择重罚。”一些经历了桂林之战的将领自然站出来为曹丕辩解,但是这部分力量很弱小,基本听不见声音。

刘协看到这个场景,心中那个乐啊,从来没有这么多群臣支持自己,连曹操的人都不支持曹丕了,可见此次曹丕之死是避免不了了。

“曹公公,可以进去禀报了。”看到刘协的样子,吕睿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是,侯爷!”曹公公拱了拱手,就向大殿之内走去。

“启禀陛下,车骑将军吕睿求见!”曹公公拱了拱手,向刘协禀报。自从南征之后,吕睿的官位又进了一级,大汉车骑将军,正二品,假节,职责是拱卫京师。

“车骑将军?”刘协听了曹公公的禀报,愣了一下,望了望群臣,这时候才发现今天吕睿并不在朝班之内。

吕睿?孔融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愣,一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曹丕公审这么重大的事情吕睿居然消失了一段时间,难道是在谋划什么?

“宣车骑将军进来。”刘协定了定心神,曹丕此事已经都这样了,连曹操大部分的臣子都不支持曹丕,吕睿也应该无计可施了。

“臣吕睿见过陛,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吕将军请起,吕将军乃是先帝旧臣,侍奉三代君王,不必多礼。”经过多年的磨练,刘协已经是名成熟的帝王了,若不是局势所迫,很有可能是为明君。

从汉灵帝算起,加上刘协的短命哥哥,吕睿确实是三朝重臣,从封侯开始,吕睿就开始计算官龄了。

“谢陛下!”吕睿拱了拱手,退到了一边。

“不知吕将军有何要事?为何朝议也会迟到?”刘协已经掌握了一些帝王的技巧,对于什么事情可以发怒,什么事情忍让都有了分寸。

吕睿心中叹了一口气,要是曹操奉天子的时候刘协就有如此智慧,恐怕曹操也就只能是个能臣了。

“回禀陛下,臣下新领车骑将军,拱卫京师,未敢有怠慢。今日校尉禀报城内发生的一事,涉及京师安危,臣不敢怠慢,带兵前去处理,请陛下明察。”

“哦?何事?居然让车骑将军亲自去处理?”刘协愣了一下,难道许都之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回禀陛下,许都百姓今晨抄了孔融大人的府邸,睿不得已去安抚百姓,请陛下明察。”吕睿拱了拱手,回禀刘协。

“什么?”刘协听了吕睿的话愣了一下,群臣也愣了一下。吕睿的用词大家都听见了,许都百姓抄了孔融的家,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百姓居然敢抄朝廷大员的家,这是什么世道?

“车骑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孔融瞪着吕睿,吕睿这当然是胡说八道了,百姓敢抄自己的家?肯定是吕睿搞的鬼。

“什么意思?孔大人,你自己说过的话不会不记得吧?这句话可是孔大人所言?”吕睿将竹简扔给了孔融。

“陛下,臣下有要事禀奏!”随后吕睿将孔融的言论告诉了刘协,同时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让孔融无法反驳。

群臣听到了吕睿的上奏,也开始窃窃私语了,孔融的这份罪不必曹丕的小,从某种意义来说,孔融比曹丕更加该死。一时间,群臣都开始议论吕睿禀奏的事宜了。

杨彪听了吕睿的禀奏之后,皱起了双眉。吕睿出手,杨彪并不奇怪,曹操不会不救自己的儿子,但是随着吕睿的描述,杨彪知道大事不妙了,吕睿后发制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抓住了大汉律法的弱点,孔融这次不仅搞不死曹丕,反而会把自己给搭进去。

“一个可怕的对手!”杨彪抬头望了望吕睿,眼神复杂。以前吕睿是曹操的养子,政治上有天分,加上机遇成为了一个年轻的重臣,但是杨彪一直以一个后辈来看待吕睿,毕竟吕睿大部分事情都是在曹操的授意之下所为。

但是这次有所不同,杨彪知道曹操不方便出面,已经将此事交给吕睿负责了,曹操并未指点吕睿什么,那么大汉律法的漏洞就是吕睿自己找出的,这份政治力,几乎可以和曹操向媲美了。(未完待续。。)

ps:谢谢各位大大的支持,大家可以猜猜大汉律法的漏洞是什么。喜欢历史的研究一下了。

第六十六章:局势逆转

“臣启奏陛下,孔大人此言论实乃不忠不义之言论,许都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身为孔子之后,居然行此言论,请陛下明察!”吕睿拱了拱手,向刘协一拜。

“孔大人,此言论。。。。。。。?”刘协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吕睿居然会来这一手,后发制人,将刚才攻击曹丕的孔融变成了批判之人。

“回禀陛下,此言论确实出自融之言语,只不过此融与诸位友人议论亲子之情而已。吕睿此言实属无事生非,混淆视听,请陛下不必理会。陛下,臣下认为此事可以搁置再论,曹丕之事应该才是今日朝议的主题。”孔融立马站出来反驳吕睿,不要用一招转移视线就想不处置曹丕。

“好,孔大人,既然你要处置曹将军那么请问孔大人,曹将军到底犯了大汉的哪一条律法,应该被问责?若无违法,孔大人的处置依据又是什么?”吕睿微微一笑,既然孔融讲曹丕,自己就和他讲曹丕。

杨彪一听吕睿发问,就知道吕睿抓住了曹丕问题的核心。孔融败局已定了。大汉的律法才能是处置曹丕的依据。

中国各朝各代的律法都有差别之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遇不明,问经典!通俗的**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激起了众怒,众人认为他违法的时候,官府就要处理了。

但是古代的法律是不完善的,很多事情处理的依据法度不严。或者有违道德情理,这时候为了处置罪犯,朝廷官员喜欢用的方法就是查古代的经典,圣人之言,用圣人之言给犯人定罪,这也是古代司法的一个有力补充。

遇不明,问经典是出自于汉代的司法习惯,创始人就是大汉能吏张汤了。大家都知道汉武帝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其实董仲舒并没有这么大的作用,汉武帝时代的人也不怎么买账。所以儒术推行得很慢。直到张汤的出现。

张汤是廷尉,每日都是在处理案件,当然遇到了不少棘手的案子,而这些案子在大汉律法之中有难以找到判案的依据。这时候张汤就会用儒家的经典来作为判案的标尺。

最著名的就是张汤审杀母案!张汤治下有一名老王头。老王头有钱。娶了一房年轻的媳妇。但是媳妇不守妇道,与姘夫害死了老王头。老王头儿子不服,杀死了继母。

按照大汉的律法。亲生母亲不在了,继母就是亲生母亲。所以老王头的儿子应该被处斩首,犯了杀母之罪。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不公平,可惜大汉律法里面没有相关的解释。

张汤就想到了用经典来判案。根据儒家言论:母不仁,杀夫,子报仇,不罪!这一条理论来判处老王头儿子无罪。经过这样的审判,儒家才被大汉所接受,成为了正统的学说。以后遇不明,问经典就是古代判案的惯例了。

“这。。。。。。。。。。?”被吕睿一问,孔融愣住了。确实曹丕没有触犯大汉的任何一条律法,大汉的律法没有这样规定,将帅不可以牺牲士卒的生命,也没人将帅见死不救将获罪的律法。这是一个空白!

相反的,刘秀当年曾言:将在外,遇紧急之事,可不从君命。这是刘秀说过的话,被史官记录下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曹丕不仅没有罪而且还有功,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