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道-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议论黄大郎自然听不见,到了万家,按照迎亲的规制都使一遍,也不敢巡城招摇,便径直回了本家。将新娘送入洞房后,便去摆宴的食汇街给街坊邻居亲朋好友敬了喜酒,直到差不多未时才回了家。

    不过这还不能消停,还要等晚上行了家礼,两人才能同入洞房,因此黄大郎便招呼着月梅给万春奴送了点心和茶水,又隔着窗子说了几句话后,便去了姚家。

    此时,姚政已然下值回来,听下人说正在书房,黄大郎便径直去了,在房前刚准备开口禀告一声,就听见房里咣当一声,黄大郎便推了门进去,恰好瞧见地上一枚碎裂的镇纸,以及脸色发青的舅父姚政。

    “舅父,这是如何了?”黄大郎当然是不知道姚政为什么要发火的,但他猜测应该是与自己今日纳妾无关,心里倒也不忐忑。

    姚政看了黄大郎一眼,想了想便将桌上一份桑黄纸写的东西递了过来道:“杰儿瞧瞧。”

    黄大郎接过来一看,却是一份朝廷的邸报,抬头倒是没有什么,看到中间也是惊呆了,只见上面写着政和二年(1112年)九月初,蔡相(蔡京)更定官名。更改开封府臣为尹、牧,由是府分六曹,县分六案。改六尚局,建立三卫郎;又更两省之长为左辅、右弼。武将的旧寄禄官名称则改为各种大夫、郎等新寄禄官名称,称武阶官,以太尉为武阶官之首,甚至黄冠道流,也充朝品。

    黄大郎这些时日不但要读张思之老夫子布置的课业《春秋》,也继续看县志府志和舅父积下的朝廷邸报。知道这元丰年间朝廷搞了个官制改革,解决了文臣京官以上的官职名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但其他方面未能涉及,如今这蔡京显然就是钻了个空子,就把这事办了。

    不过黄大郎吃惊的地方,却是:“舅父,这蔡京何时又成了宰相?俺却怎么不知道?”

    姚政咬牙切齿的答道:“乃是五月初官家召复回京辅政,八月中抵京执宰相位。”

    这杭州离东京汴梁约有两千里,水路近三千里,蔡京从杭州回汴梁都要三个月,这黄州离了汴梁陆路也是一千多里,蔡京召复回京这种消息延迟两三个月倒也是正常的,毕竟这蔡京又复出的消息,对很多人而言可不是一个喜事,而是一个噩耗。

    ****

    这几天网络不好,大伙是觉得每天的章节一块更新好,还是上传后台定时更新好?

    留个言瞧瞧,一会还有一章!


第一百二二章 【闹心】

黄大郎一眼将邸报扫完,发现邸报下还有两封信,便继续往下看。

    这两封信上都没有抬头,字体看起来也非常怪异,不过上面的消息却是与前不久传闻的铸夹锡当十钱和黄州的茶榷开襟有关,看这头一封信上称,五月的时候,永嘉知县的虞防上书称:“朝廷昨行当十钱,最富国便民之良法也,所贵推行之得其人而已。前日异议之人,务快一日之私,上欺天听,改为当三,亦误国之一也。望特许兴复,以便上下。”

    结果是官家下诏:“虞防除名勒停,送循州编管。”

    如果不是黄大郎最近都在看姚政往年积下的邸报,只怕会对这封信的内容感到摸不着头脑,实际上这个事情说起来的确非常复杂。简单点说,就是这当十钱最早是蔡京在第一任宰相的任上发明的,结果造成通货膨胀百姓被坑害,于是在蔡京第一次被罢相后,当十钱就被朝廷禁绝。

    这长期以来,古代的百姓多使用小平钱,但在古代发生战争的时候,朝廷就拿出发行虚币大钱的手段,铸造一些一个可以当一百个,或者当一千个的大钱。而蔡京这家伙铸造的当十大钱,不用铜却用铁,且根本无法等值。想想看,用当十的铁钱买个一文钱的饼,对方可能要找给你九个铜钱,然后你用着九个铜钱又买来铁料铸钱,这是不是眨眼间获得几倍的利益?

    结果是,蔡京每一次复出就搞一批当十钱,每次遭罢了相后朝廷就禁绝一批,并且把黑锅给他背,如此往复遭殃的是老百姓,得利的自然是朝廷。所以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这六月里朝廷命诸路铜钱监改铸夹锡钱,强使与铜钱等价行使,拒绝收受者有罚的事情,根子是在这上面。

    这也就是为了迎合蔡京复出,永嘉知县虞防上书请铸当十钱,不过这次官家赵佶认为事不过三再也不敢这么干了,就把上书虞防给撤了职,却架不住这里面的利益,于是改为铸造夹锡钱。

    所谓夹锡钱,就是在铜里面掺价格低廉的锡,铸造出来的钱体积个头不变,却省了很多铜。

    至于第二封信里说的事情,就叫黄大郎原本还算舒缓的眉毛都皱起来,却是传闻这蔡京回到汴梁后,就开始四处活动准备要大改盐酒茶铁税法。而这所谓的“大改”,是准备废黜所有官营盐场、茶场、酒场,以及所有禁榷制度下的产品,其生产、运输、销售都可由民间自定,但唯一的重点就是经营者想要交易盐酒茶,就必须要跟朝廷换领钱引,也即是“以钱买钞(钱引),以钞买盐酒茶。”

    钱引这东西,已经在之前玩崩了好几次,搞得天下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就是朝廷百官也是非常闹心。现如今这又是夹锡钱,又是大改税法,这个事情如果分两面来看的话,这褒的一面就是这蔡京太公忠体国了,太为大宋朝廷着想了,铸钱这等大事自然不会是蔡京自家的作坊来干,所以改铸夹锡钱最大的得利者是谁?

    自然是大宋朝廷啊!

    再来就是改了税法之后,百姓要盐酒茶,就得用真金白银去买官府的钱引,然后就可以用钱引去买盐酒茶了,只不过就是朝廷换了一种收税的办法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呵呵!谁要是这么想,那可就信了他蔡京老贼的鬼了!

    如此看起来,这想要在黄州开茶榷之事,怕是要黄啊!

    姚政看着黄大郎的眉头直拧巴,又看到他两个红肿的耳根,终于想起来今日可是黄大郎娶妾的日子,便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道:“哎呀!舅父也是糊涂了!杰儿此时过来,可是都安排好了?”

    被姚政这么一打断,黄大郎便也放下了心思,将邸报和书信放下后,便道:“正是来请舅父的!”

    姚政便道:“不用了!舅父还要细思此事,你把玉儿带过去行礼就成了。来人,去唤了小姐来。”

    不一会表妹姚玉便来了,却瞧见她双眼红肿,见着姚政目光有些躲闪,步子也是迈得小心,姚政却是当着她的面对黄大郎道:“昨夜玉儿胡闹的事情,舅父也听你舅母说了,这孩子如此胡闹都是舅父管教不严。今日里,舅父已经责罚过了。往后她若再敢胡来,也莫要与人说道,该责罚该打骂自是你黄家的家事,可记下了?”

    黄大郎一听,也不敢忤逆,便答应:“孩儿理会的!”

    姚政又道:“娶妻、纳妾,都是人生大事,也是命中宿缘。这万家小姐虽蒙你两次相救,却因坏了名声才不得不委身下嫁与你做妾,你却万不可委屈了人家。你爹爹二十九岁方才有你,只盼你能早日为黄家开枝散叶,因此这子嗣嫡庶之事,也不需操心!”

    “是!孩儿受教!”黄大郎听得分明,舅父也是通情达理,想着万春奴已经快要十七,过了黄家的门来结了珠胎自然容易,因此便明说黄大郎就算让万春奴先怀上孩儿也是无妨,不用担心嫡出和庶出这个问题。毕竟姚玉才十二岁,还得三年才及笄,总不能让黄大郎三年都不碰万春奴,或是让万春奴三年都不能怀孕吧?

    最后,姚政又对着姚玉道:“玉儿!你与你表哥虽然是早就订下的亲事,可为父这些年来的教导,都叫你当做耳旁风了?为人妻者,最忌为何?乃是善妒、跋扈、狠毒!若你再敢犯下如那昨日之事,为父便叫你表哥写下一纸休书与你,到时是青灯古卷还是一丈白绫,为父都随你,可记下了?”

    姚玉红着眼撇着嘴,颤巍巍起身给姚政行礼道:“父亲,玉儿记下了!”

    又对黄大郎行礼道:“表哥,玉儿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黄大郎忙去扶了,却也不好说什么,不论是他还是舅父姚政,都知道昨儿个的撕扯可不是为了去留仙居做喜郎之事,姚政今日若是真不点破,只怕这事日后也要变作一件闹心的事儿。

    这男人去青楼狎妓在宋代可是正儿八经的夜生活娱乐活动,不但不犯法,还是读书人所特有一种非常有品位的文化活动。这要是一个读书人和一个屠夫都去青楼,哪怕屠夫给出再多的钱,姐儿们怕也只愿与读书人行那好事,叫屠夫还是自己懂事去找那半掩门(暗娼)的泻火才是。

    当然,做喜郎与人关扑这种活动,叫官宦人家看来还是有些不齿的,不过谁叫黄家目前就是这般的层次,便是姚政也不好说什么。

    随后这小两口拜别了姚政,姚玉便跟着黄大郎去了黄家。待到了吉时,黄大郎便牵着万春奴出来,拜了天地高堂和未过门的正室,这才一齐进了洞房。

    ****

    算了,早点送上这一更,不叫大家等待了!

    刚看到有书友说老黄哥这种半穿就等于是开了【困难模式】的全穿,俺深以为然啊!

    大伙儿!这简单模式的全穿小白文,看起来真有意思么?


第一百二三章 【红月】

这北宋时的洞房规矩,倒也不算繁琐,毕竟朱熹生在南宋。

    只说二人入了洞房后,便有万家陪嫁的丫鬟按照规制给两人一项一项的行起了礼来。

    这《东京梦华录之娶妇》内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妇以舍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

    饮了交杯酒,又撒了帐后,待丫鬟们退下,黄大郎便伸手揭了盖头。还好,眼前的良人果然还是自己认识的万春奴,到没有发生奇梦中瞧过的新娘变作他人的事故。

    借着房中红烛光亮,看着脸上扑了粉,额头上贴着凤纹花钿,嘴角边也点了面靥,唇上涂了口脂的万春奴,若是原先有七分美,如今至少九分半,黄大郎不由呆了呆,便玩笑道:“哎呀呀!这位仙女姐姐,可是从天宫下凡而来顶替了俺家的春奴儿啊?”

    万春奴一听,不由好笑又好气,先用衣袖遮了口,便也配合着点头道:“是吔!妾身乃是九天仙女下凡,凡人见了还不跪拜?”

    黄大郎便伸手搂了柳腰,又勾指抬了下巴,凑近了口花花道:“来!且来让俺仔细瞧瞧,到底是也不是?”

    这人若是一搂一抱凑得近了,自然都是血气上涌面红耳赤起来,再说黄大郎早有奇梦中的种种手段,又在昨夜积了实战经验,那还不知如何入巷。再说万春奴家又不是什么诗书传家的人家,也没有弄出个什么绝对或是洞房诗来为难,于是这二人便如干柴遭了烈火,久旱遇了甘霖一般,这便**了起来。

    内中详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未予显示。

    只说约有半个时辰,这初行的**,便也云收雨歇。万春奴招呼一声,两个陪嫁的丫鬟便进了房来,先伺候黄大郎着了便服,又上床帮万春奴整理,最后两人却是举着一张二尺见方的了事帕与黄大郎瞧看,只见上面落梅点点,还有些处子的幽香与血腥子气味。

    黄大郎脸色一红,便扭头道:“与老夫人观去就是!”

    两个丫鬟应了,便自出了门儿,倒是万春奴艰难的挪着下了床,便也福了身子,与黄大郎道:“妾身之躯,今日与君。往后此身皆托与郎君,勿以它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矣!”

    黄大郎倒也知道这话严重,急忙起身扶了,又将她搂在怀中,伸出三指盟誓道:“得春奴儿不弃,乃是俺黄杰之幸,日后若敢见弃,定叫俺受那五雷轰顶之惩,万箭穿身之罚!”

    黄大郎说得快,万春奴想要掩口却来不急,便伸手握了他盟誓的手道:“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二人又温存了一会,便坐了歇息,瞧着桌上的酒菜已冷,万春奴便唤了丫鬟来重新热过,瞧着两个丫鬟脸有喜色,黄大郎倒也想起方才那了事帕的事情,便问其中年纪稍大的那个道:“冷枝儿,可是得了赏?”

    这冷枝儿乃是万春奴的贴身丫鬟,两人同年,且六岁便在一起,是内定的通房丫头。听黄大郎问了,便也开口道:“回姑爷的话,方才老夫人赏了奴和绿萼一人五两银判子,还许了……”

    冷枝儿说道此处便愕了,急忙打住,黄大郎自然是不明白,但看她脸色却也还是想知道,就问绿萼道:“绿萼,老夫人许了什么?”

    绿萼是万春奴来到黄州之后才与她做丫鬟的,今年刚及笄,本就是黄州人士,便笑道:“姑爷,老夫人许了冷枝姐姐和奴奴,若是也见了红,便赏百贯的体己钱儿!”

    冷枝儿面上一红,便推了绿萼一把啐道:“死绿萼,有你什么事儿!今日是小姐的大喜日子,也敢来说!”

    黄大郎见了便笑道:“好好好!莫要打闹,此事日后定不叫你们落空,如今快去热了酒菜来才是正理儿!”

    两个丫鬟听了心中都是暗喜,倒也手脚麻利的取了酒菜去热,不一会便整治好了。

    黄大郎开了后窗,抬头一看月才偏西,也不过三更。正要回头与万春奴调笑几句,想说时间还早,用了宵夜之后还可以再来一发,却恍然间感觉那里不对,回头再看时,这才发现月面竟然暗暗发红,便叫了万春奴来看,果然是红月。

    黄大郎师从朱桃椎六年,医卜星象虽然还没开始学,但神神叨叨的本事多少还是蹭了点儿,知道但凡月染鲜红定是灾祸之征兆,这红月至阴至寒,兆示人间正气弱邪气旺,怨气盛戾气强,一地一域见之有灾,若是天下共见,便会天下动荡。

    一时间,黄大郎心中一动,想起了下午在舅父姚政那里看的邸报和书信,以及蔡京再次复出的消息,不由感慨万千,竟也消了再来一发的心思。

    翌日,万春奴作为新妇,自然早早起身,独力为家人整治了一餐朝食,老倌和姚二娘也不起早去老店盯着,辰时二刻便准时进了花厅。

    还别说,万春奴除了女红刺绣的名声响亮,这下厨的手艺也是不错的。

    今日的朝食,主食是一道黄州传统捞面,配菜是一碟下江肉碎炊饼、一碟醪肉、一道鱼羹、一碟烩蛋、一碟油煸时蔬,还有五色糕饼和五色签菜。

    这老倌和姚二娘,一个是脚店的老板,一个是老板娘,吃食之道自然不会差了,看了看也明白这新媳妇儿也是用了心的,除了这五色糕饼和五色签菜能提前备好,其他都得现做。加上这些菜食的摆制、花样也是规整,便也笑着点头尝了,却很快就收起了笑容。

    一旁正喝着鱼羹下炊饼的黄大郎见了,便笑道:“爹娘可是觉着不对味儿?春奴儿才来,应该还不会用鸡精,便也就没放。”


第一百二四章 【忧恼】

老倌搁下筷子,便拍手道:“是了!这些时日,嘴都让鸡精养叼了,看来以后还是少吃为妙!”

    姚二娘却是摇头道:“若敢不用,看这黄州城里的食客,不砸了老店才怪!”

    黄大郎看一旁不明白情况的万春奴满脸的委屈,便笑着让万春奴坐了,又让月梅去厨房取了鸡精来,然后给万春奴盛了一碗鱼羹,放了鸡精后叫她来尝,自然是让她的眼珠儿险些瞪了出来。

    瞧着万春奴的表情,黄大郎倒也想到自己还真没给岳父家里送过鸡精,便悄声道:“待你回门时,可捎些回去。”

    鸡精这种黑科技黄大郎可是没想过发卖,只是专供自己家的老店和食汇街,想要品尝这美味,自然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用过了朝食,老倌夫妇自然去了老店,黄大郎便领着万春奴回了房。他自然知道,为了这餐朝食,万春奴可是五更就起身了,足足忙了快两个时辰。幸亏他昨夜心有所扰,没有再来一发,不然今早叫万春奴如何起得了身,这便让她上床睡了回笼觉。

    瞧着万春奴气息渐渐平稳,沉沉睡去,黄大郎心中也是饱满的感觉,这感觉该是那叫做“幸福”的东西。

    想了想便来到书房研磨铺纸,这便沉思起来,不久便动笔写下了:“万花争艳,春来迟,娇娥谁人怜惜。窈窕英眉,袭绣衫,不施粉黛花钿。年华似锦,当折直须折。如仙画靥,耗费几多机缘。”

    吾本黄头少年,却得此美眷,月老当酬。生亦有涯,岂相负,但求此生白首。天若有情,却能不笑我,天亦不老。两情相悦,携手合鸣萧瑟。”

    写完之后,又在落款处题字道:壬辰年九月十七,黄杰纳万氏春奴留念,愿执子手,此生不负。

    万春奴这一觉便睡到午后时分,起身抬眼一看,却发现房中无人,倒是床前的桌上铺开了一卷,便起身来瞧,待她读了卷上的词儿,泪珠儿便忍不住垂落下来。

    而此时,黄大郎却是身在姚政的书房,那书桌上又摆放了机封书信,黄大郎也刚看过,不过抬头和落款,以及其中一些字句却是用墨涂了。当然,主要内容和大概的意思还是十分明确,那就是蔡京八月返京后,是如何钻了改制的空子强行改革官名,又是如何整治了许多官员。

    整治官员这事,昨天的邸报书信里倒是没提,说是蔡京还朝后封鲁国公,提举淮西学士苏木献议给蔡京搜取五年来的考试题,进行询问比较,以观向背。这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此时的各地和朝廷学官很多都以时政为题考试,蔡京被贬黜离朝后,学官们也就出题:请问蔡京这个大老虎终于第二次落马了,大家怎么看?

    于是就有三十多人因此获罪,撤职的撤职,贬黜的贬黜。

    然后其他的书信里还提到蔡京回到汴梁以后,又是如何的跋扈嚣张,惩治罢黜曾经看他不顺眼的,以及现在他看人家不顺眼的。不过这些黄大郎可是一点都不关心,他关心的问题就是到底蔡京是不是真的要搞什么盐酒茶的税法改革,而信上的消息显然都是负面的。

    姚政看着坐在一旁眉头紧锁的黄大郎,这孩子回家后的这些时日,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的变化身为舅父他自然看在眼里。或许别人还真不知道黄大郎的师尊是谁,但他却是知道的,再加上黄大郎只是拿出几个方子,就让这黄家老店咸鱼翻身,让食汇街凭空出现,还有那“烟锁池塘柳”的绝对,以及与苏澈对答如流,争名夺利的气势……如今的姚政可是不会小看自己这的半子了。

    等黄大郎放下了书信,姚政便也接过,随手就仍在了一旁的铜盆里,信纸被水侵了之后慢慢融烂,姚政又拿了裁纸随意搅动几下,便彻底的毁尸灭迹。

    随手搁了裁纸,姚政便问:“杰儿,此事你怎么看?”

    “无有看法!”黄大郎摇摇头,想了想道:“说起来,不过是神仙打架,殃及池鱼罢了!蔡京如今得势还朝,整治些人也是常理。更别说要改革税法,我等也是鞭长莫及,想来以舅父的官职身份,且不说上书能不能递到官家面前,就算真递到了官家面前,官家会不会看还是两说。所以,如今只能是静观其变,反正若果出了祸害,也不是俺黄州一家倒霉。”

    姚政听了也是点头,他这个主薄在黄州虽然有分量,但却达不到给官家上密折的层次。再说这黄州知府曹大人既不是蔡京的人,也不是反蔡京的人,所以不可能让他就改革税法的事情去强出头,更别说这家伙想要回汴梁的想法在衙门里也是人尽皆知。

    黄大郎继续安慰道:“舅父倒也不必为此费心,孩儿如今已经寻到能走水路的好手,孩儿的意思,这大路走不通,便走小路好了。”

    姚政却摇头道:“黄州不产盐铁,百姓唯一能够牟利之物便是茶了,若是真改了税法,就算开了这茶榷,怕也不能让民获利啊!叫舅父如何不忧恼?”

    这宋代是历史上著名的“积贫积弱”封建王朝,与契丹(辽)、西夏(党项)、女真(金)烽火不息,财政困难、战马短缺是两大难题,而能拿出去换战马的东西委实不多,茶叶便是其中大头,所以朝廷倍加重视榷茶制度。

    据《宋会要·兵》记载,买马经费的来源是“布、帛、茶、他物充其值”,茶课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宋高宗末年国家财政收入为5940余万贯,茶利占6。4%;宋孝宗时为6530余万贯,茶利占12%,由此可见茶课之丰厚。而由于“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茶成了博马的必需物资。茶的政治属性已远远超过商品属性,故入宋后皇帝、大臣、经济学家都直接参与茶法的制定和修订,而且争论非常激烈,变更也很频繁,使茶法日臻完善。

    北宋建都开封,受契丹、西夏军事威胁,而国家财政主要依靠东南。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开始禁榷东南各省茶叶,于汴京、建安、汉阳等地置榷货务,后调整为六个,“令商人金帛京师,执引诣沿江给茶”,“令民折茶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而下送官及私藏者,没入之”,并禁园户(茶农)“毁败茶树”和卖“伪茶”,官吏私贩者同罪。

    另外,又在淮南设立十三场,在其管辖内的园户隶属于山场,山场是征收茶租、收购茶叶和贩卖茶叶的场所。这样,形成了“天下茶皆禁,唯川峡两广听民自卖,禁其出境”的局面。尔后,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驰禁,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复禁。

    谁想到,不过十年之后,蔡京把当十钱和花石纲都玩过了之后,心思最终打到了盐酒茶上,这就要了卿命!

    ****

    老黄哥最讨厌抄诗党,本章《念奴娇·合鸣》系百分百原创!


第一百二五章 【绿林粉】

感谢“山人自有妙姬”和“梦想从未完成”两位的打赏,今晚三更!

    ****

    不过,听舅父的心思,他还真是忧国忧民,担心这盐酒茶的禁榷真要是被蔡京给玩坏了,老百姓会受到伤害。

    想了想,黄大郎却也笑道:“舅父何须忧恼,且不说今日就算舅父绞尽脑汁也解不开此事,就算明日、后日、大后日,这日日忧恼,也是解不开的!”

    被黄大郎说的一窘,姚政倒也答应道:“舅父理会的,的确轮不到咱们忧恼。”

    黄大郎眼珠儿一转,便道:“舅父,如今还不如想些可行之事,比如说可在黄州开一个猪牛羊市。俺听家中的老账房孔伯说,如今附近的大宗牲畜交易多在鄂州,黄州除了初三、十八两日大集之外,贩售牲畜的客商多选择鄂州落脚,孩儿想着如今城西还有大片空地,何不如圈下新建一个市场,再弄些优惠的花头,将客商们都吸引到黄州来。”

    姚政听了没有感觉意外,反而问道:“每月两集还不足够?新建市场?引来客商容易,可若是牟利不足,却也留他不住啊!你道昔日黄州没有草市么?却是难以维持下去,便也裁撤了!”

    黄大郎只能解释,这虽然与万家达成了协议,用了他家在麻城县内的庄子来搞作坊和养猪场,但进过仔细核算之后,发现至少在三年之内,罐肉的原料是无法自给自足的,再加上这罐肉也不是非得用猪肉这一中,牛羊肉和鸡鸭肉也是可以做罐肉的,以其派人去各地收购,还不如就在黄州建设一个市场,然后发动黄州附近的民户养殖鸡鸭和猪羊,把民间的养殖业慢慢发展起来,就算以后朝廷真要搞什么税改,也不至于波及到改行搞养殖业的民户。

    提到养殖业,还是这几日黄大郎突然想到的,既然万家应承可以敞开了供应谷糠酒糟这类饲料,以其自己下大本钱去搞养殖场,还不如散到民户家中去。这百姓家中本就有养殖的传统,就算是贫家小户也总要养上几只鸡鸭应急,稍好一点的就会养头年猪或者养上几条山羊。还有耕牛虽然官府规定是不能随意宰杀,但牛肉稀少好吃,因此总会有人弄来跌累病老而死的牛,这发展养牛业自然也是很有前景的。

    听了黄大郎的说辞,姚政从眉头紧锁到逐渐展开,最后听黄大郎愿意出一千贯本钱建设市场,而官府只要把城西的空地拿出来就行,并且以后市场的税收也将会是一个大进项,倒也觉得是个好路子,便答应考虑谋划一下。

    这舅侄俩又商量了好一会,黄大郎这才告辞回家。

    然后,无所事事的黄大郎也就和万春奴窝在家里又过了两日没羞没躁的生活,待到了回门之日也才陪着万春奴回了娘家,进一步敲定了庄子的事情。

    万年青这些日子可没闲着,除了原有的庄子和土地之外,他又动了脑筋将万家在黄州各地的田土又归拢了一下,在没花一文钱的情况下,又与人置换了庄子周边的三百多亩田地,最终将庄子的总规模确定在一千九百二十亩,这其中上田四百五十亩,中田五百五十亩,下田八百亩,还有一百二十亩的桑田和林地。

    万年青倒是明白,自家出的田地越大,这四成份子的含金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倒差点是没把黄大郎给吓着。想着如今要进十月,天气也渐渐凉了,再说负责前去东京汴梁开拓市场的苏澈也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总也不能这么拖着。

    黄大郎便于万年青商议,是不是现在就开始平整土地,把养殖场和作坊的架子先搭起来,至于工料钱黄家可以先拿出三千贯来,不过这钱却要算在万家的头上。万年青可不知道黄大郎拿出的这比笔钱是“黑钱”,误以为是黄大郎想要把这笔钱算在万春奴的头上,自然觉得这女婿果真地道,很会做人。

    等到了九月二十一,黄大郎终于结束休假和没羞没臊的日子返回学馆上学的时候,这天道盟在光州的固始县境内,胆大包天的劫了花石纲并且就地捣毁的光辉事迹也在黄州城内传开了。

    而且让黄大郎意外的是,在学馆里眉飞色舞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居然是曹知州家的衙内曹阿宝同学。

    “却说那天道盟的好汉,哇呀呀大叫一声,便使了一双烂银锤迎了上来,与那太师府的供奉双枪蛟盘马大战,双方那是枪来锤挡,锤来枪架,打得是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才堪堪战了一百多个回合,就听好汉虎啸一声,一锤就拍在了双枪蛟的脑门之上,再一锤就打中他的胸口,便叫那双枪蛟当场了帐!”曹阿宝眉飞色舞的说着,好似那茶馆中是说书人,自然让一班小学生都听得痴了,不过倒是有个头顶梳着一撮毛的毛孩子不解问道:“宝哥儿,这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