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道-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高丽朝廷想得出这么丢人的事情,也真不怪他们。

    就最近几十年来,高丽一直跟北部的女真部落曷懒甸打着局部战争。大宋大观元年(1107年),当时的高丽王睿宗王俣(俣音YU,“鬼怪”里的王黎不用说该是谐音)任命将军尹瓘、吴延宠为正副元帅,率17万大军,由陆地、水面分五路对曷懒甸发动全面进击。是役虽然斩女真军6000余人,俘虏1000余人,攻破村庄130余座,但高丽军的损伤超乎你的想想…………伤四万、阵亡两万,还走失了一万多。

    后来高丽睿宗王俣挂了之后,外戚李资谦拥立睿宗之子王楷为王,当时王楷仅十四岁,加上意志不坚定且天性柔和,朝政均为王之外祖父李资谦及其党羽拓俊京所把持。而李资谦为图继续巩固自身地位,复将三女与四女进献为王楷之后妃,结党营私,安插亲族与部属担任朝中内外要职,并以权位之便乘机诬陷忠良,铲除异己。

    甚至李资唆使党羽与其奴婢夺人财务,占人土地,引发民情愤慨,民间里巷间流传“十八子(李)将王”,李资谦闻之,遂益生妄想之心,企图谋篡王位。李资谦成为幕后实质上握有权力的统治者,日益作威作福,由于行事过度专擅,致使朝臣义愤填膺,甚至引起王楷的厌恶。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二章 【宋丽友谊路】

    到了王楷四年,也既是如今大宋的道兴元年(1126年)时,王楷的近臣金灿、安甫麟暗中窥知王楷厌恶李资谦的擅权,于是伙同上将军崔卓、吴卓等人密议,在半夜引兵入宫诛杀李资谦的党羽拓俊京之子拓纯与其弟拓俊臣。

    拓俊京得到急报后,连忙也引兵入宫将房屋付之一炬,大火延烧至内殿,王楷紧急徒步逃至后苑避难,才得以逃过一劫。后来王楷甚至准备下令让位与李资谦以结束纷乱,近臣连忙上谏阻止,王楷这才作罢。

    于是李资谦派遣党羽到各地捕杀安甫麟等数十名朝中要员,将王楷软禁在寝所,并先后数次进毒药企图杀害王楷,幸好每次都为王妃用奇智所救。不久后,李资谦与拓俊京之间因为双方各自奴婢间的争执而产生嫌隙,两人关系因此日渐恶化。

    此时,得到王楷密旨的内医崔思全前往说服拓俊京,拓俊京遂痛悔前非,并决心效忠王室。于是,拓俊京奉仁宗之命拘捕李资谦,并将之流配至今之灵光,李资谦数个月后病死于流配地;李资谦的党羽也均被流配至远地,李资谦嫁与王楷之二女也遭到罢黜,但因救急有功,所以仍然特别得到丰厚的赏赐。

    另一方面,拓俊京在勤王有功后,却仗着功勋而日益嚣张跋扈,王楷五年(1127年),被流配至高丽岩堕岛。

    而如今,高丽国内因为刚刚平定外戚李资谦和拓俊京之乱,正趋于平静,可百姓的生活,却因为这连续时间内的内忧外患正趋于不断的恶化。由于这个时期高丽王朝还处于完全的内贸经济,并未通过陆运和海上商贸与周边国家进行经济交流,所以经济的单一性使得整个社会架构的承受力十分的脆弱,如果真的任由大宋跑来修路,并且开出了一天五十文钱高工资,恐怕用不了多久高丽的老百姓就要民变了。

    便也说黄杰耐着性子听这个尹宗夷吹牛,足足让他说了小半个时辰之后,也才没了兴趣,便也故意问了一句道:“尹判事,却不知你家中在开京有些什么产业?”

    尹宗夷倒也谦虚,便也道:“家中世代耕读,并无什么产业,只有千亩祖田,佃与百姓收租。”

    黄杰便也笑着问道:“那尹判事可知道何为‘水陆一体化养殖技术’?”

    尹宗夷当即傻眼,待听得黄杰将这“水陆一体化养殖技术”说了个大概后,差点被惊得合不拢腿……呃!应该是合不上嘴!

    最终,黄杰干脆便也派人将他送去河间府的金玉会会员家中的农庄里打了一个转,结果回来后尹宗夷不单是合不上嘴,也根本合不拢腿,瞧他面红耳赤,满目金光样儿,只怕黄杰一点头,他就要扑上来抱着大腿喊请爸爸了。

    然后,黄杰倒也开诚布公的告诉他,大宋此举不过是效仿“悬金移木”,并不会对高丽朝野造成什么妨害,如果尹宗夷回去促成了此事,那么这“水陆一体化养殖技术”倒也可以跟他好好研究研究。

    不用说,尹宗夷得了如此交代,当即头也不回的屁颠屁颠跑回了高丽,愣是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说服了高丽王,完全同意大宋的全部修路计划。而又过了半月不到,尹宗夷便也领着高丽朝中的尹氏、崔氏、高氏、金氏再次屁颠屁颠的跑到了河北来考察取经,最后黄杰便也以超低的价格将“水陆一体化养殖技术”引进去了高丽。

    话说回来,虽然这一日五十文钱的薪酬在大宋看起来虽然不算什么,但对于明确知道如今高丽物价如何的黄杰,却依旧还是开出这等高薪,却并不是因为黄杰财大气粗或是傻,自然还有一层更深的用意在里面。

    虽然黄杰一早就在跟种师道谋划过“驻韩宋军”这个事情,可由于后续事态发展太过出人意料,以至于至今都尚未得以实施。

    当初,大宋在澶渊之盟前后,不得不收起继承盛唐光荣的雄心,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小心翼翼地维护宋辽之间的和平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基本上放弃了宋初对高丽强化控制的政策,并有意识地疏远高丽,对高丽推行一种“不干涉”的外交政策。即发展大宋与高丽的关系要首先以不损害宋辽关系为前提,既不介入辽国与高丽之间的战争冲突,又对高丽来使热情款待,极尽优礼。

    如此一来,既维护了宋辽之间的安定和平,又为日后发展与高丽关系留有余地,展示了成熟的外交技巧,可渐渐也疏离的高丽对大宋依赖和好感。

    一直到赵佶时代的“联丽制辽”策略被提出,大宋对高丽的关注也才渐渐加强。

    只是,就如今而言,高丽的百姓对大宋的观感,往往都是“传说中的宋国”这么一个概念,而想要把高丽绑上大宋的战车一道对抗金国,这高丽的百姓都搞不定的话,又如何让高丽的朝廷死心塌地跟大宋一条道走到黑呢?

    所以,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黄杰决定将之前与高丽协商所获得的大同江北面的义州和仁州海康(也即是仁川港)两块飞地驻军,以及白翎岛的建设无限期延后,却把修路和从高丽大批量引进雇工的计划大幅度的提高了优先等级。

    在派出黄州建设一千五百工匠和御车、神武各五千人作为修路部队进入高丽的同时,黄杰也发动金玉会的会员开始扩建各地的农工商业设施,以备大量接收来自高丽的廉价劳动力。

    当然了,黄杰并不是准备搞什么血汗工厂或者血汗农场,以如今大宋普遍至少一个壮劳动力每月最少两三贯钱的薪资标准来计,高丽的劳动力当真是太便宜了,平均一个月只要包吃包住再能给个一贯钱,就能让高丽人美上了天。

    所以,这条路算起来还当真是“宋丽友谊路”,而黄杰还当真是准备拿钱砸出个新高丽来。

    不过,也在这时,张邦昌和李邦彦却从会宁府又发来了新消息来,说是赵佶父子在得知朝中如今是郑太后垂帘听政,赵福金为监国长帝姬后,居然又整出幺蛾子,竟然弄出一付什么密诏叫张李二人派信使送回了东京。

    而东京的郑太后和赵福金二人在看了密诏后竟然也不淡定了,居然下旨急诏黄杰回京。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三章 【秦桧来了】

    有关诏黄杰回京一事,一开始群臣都是拒绝的。

    但随着事情越来越大,最终还是李纲出面说服了众臣,派了个张邦昌留在中枢的左司谏前往河北传召黄杰,这个人虽然与黄杰不曾见过,但黄杰却是对他久仰大名,此人便是秦桧了。

    对于秦桧突然找上门来,黄杰自然也是很意外,不过听着秦桧朝着一口带着苏吴口音的汴梁官话,带着满脸的仰慕来拜见自己,黄杰不由还是对他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有关秦桧的生平,黄杰早就叫人打听了清楚,这秦桧本是元祐五年(1090年),生于黄州江边舟中,先居住在常州,后徒居江宁,遂为江宁人。其父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县令。

    这秦桧早年做过私塾教师,靠微薄的学费度日,他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不满意,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政和五年(1115年),二十五岁的秦桧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至于他在近些年表现,倒也有可圈点之处。

    如在道兴元年(1126年)初,秦桧上奏,认为对南犯的金军“不宜示怯,以自处削”。后金军包围京师汴京(今开封),派使索求三镇,秦桧又上书言兵机四事: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不过,对于秦桧的建议,赵桓未予答复,仅是任命秦桧为职方员外郎,不久改为干当公事,隶属张邦昌辖下,秦桧认为此职专为割地求和,有违自己的主张,曾三上奏折请求辞职。

    到了后来,他随张邦昌等一行出使金营谈判,使节团的随员因为在席间当面拿金国的长公主被黄杰拐带南下的事情来说笑,当面嘲笑宗望看不住自己的妹妹,结果被宗望杀了个一干二净,只有他和张邦昌两人被宗望给留了下来。

    后来还听说,宗望在逼迫张邦昌不得之下,便拿他当了“杀鸡儆猴”的“鸡”,弄得他死去活来,后来还是黄杰千里驰援北上勤王之后,宗望在送还假“赵福金”的同时,也把他们两人当成赠品给一道送还了。

    之后,秦桧便也受了张邦昌的重用,官职慢慢升迁,如今也是官居四品的门下省中官。这门下省的属官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以及给事中等,而已如今秦桧不过四十岁的年纪就能任职左司谏一职,当真是前途无量了。

    也说此时,有关郑太后和赵福金不敢决策之事,黄杰早已通过安插在两人身边的女夜鹰知道了原委,也不过就是赵佶、赵桓父子哪怕落得在会宁府坐井观天的下场了也不愿消停,硬是弄出了一个“衣带诏”来,不过对于自己送上门来的秦桧,他的兴趣却是大过了什么破“衣带诏”,待他耐着性子听秦桧将前来传诏的原委说完之后,便也笑吟吟来问道:“本王上次驰援东京时,听闻秦司谏跟随在张相左右,曾在金营之中挥斥方遒,坚贞不屈,本王闻之心生仰慕之心,却是无缘亲近,甚是引为憾事耳!”

    这话说来,秦桧一停顿时脸色慢慢就红了,显得很是窘迫。说起来,眼前的秦桧瞧起来也不过三十中半的年岁,容貌甚是俊美,头发青黑乌亮,胡须也是典型的八字山羊胡,胡须青油油打理得极为细致,不长不短恰好半尺的长度,再加上身形挺拔,当真是风流倜傥,气质甚佳,也难怪他当初仅是二十几岁考得了进士之后,便能很快晋升为太学的学正(类似大学讲师或副教授)。

    而且,瞧他的形象气质这般不错,想来升迁迅速该也与赵佶喜欢在身边收集相貌俊美之人的癖好有些关系。当然了,就眼下所得的情报来看,此时的秦桧还是个响当当、硬铮铮的好男儿,完全没有瞧见一点儿黑化的迹象。

    而根据奇梦中所见,他后来黑化的主要原因,似乎也跟他被俘北去又逃回的这段经历有直接关系。

    对于眼前这么一个还未黑化的秦桧,黄杰还真是有兴趣将他引上一条别样的道路。

    便也说秦桧听见黄杰居然这般当着面如此夸奖,顿时便也脸红起来,忙也道:“郡王谬赞也!微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而已,只可惜位卑而未能分国忧也!”

    黄杰哈哈一笑,便来执了秦桧的手道:“如此说来,本王位高,这般与秦司谏便有些不美了,不若你我互以表字称呼如何?不知秦司谏的表字为何?”

    秦桧听得一惊,连道不敢,可在黄杰的一再询问之下,也才答道:“微臣表字会之,郡王便称会之表字就可,微臣万万不敢僭越。”

    “如此,本王也不强求……且来坐了,与本王饮茶说话!”黄杰也不为难,便执着秦桧之手如了内堂,待坐下奉茶之后,黄杰便也道:“说起来,会之还长本王几岁,在东京时本王亦听闻会之也曾建言赵桓……赵官家,如今本王便也不妨直言,会之以为如今之事该当如何?本王该不该奉诏返京?”

    秦桧自然没想到黄杰会把此事拿出来找他讨论,当真是受宠若惊,同时也知道事关重大,一时间也紧张得无以复加,忙也道:“郡王明鉴,密诏之事微臣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微臣之见……还是速速返京为好!”

    可黄杰却是双手一摊道:“可河北这一大摊子事情,本王当真是无法脱身呐!除非能有一个能够代替本王坐镇河北之人在此照护,否则本王如何敢轻易擅离。”

    秦桧听来有些不解,便也大胆问道:“不知河北有何时须得郡王亲自照护?”

    黄杰便也道:“向北,须得筹备冬季攻势,须得筹建东西两路北伐军,一旦与金国谈判失败,我军必须如闪电一般挥军北上,抢占古北口、渝关等金军入关南下的道路,确保燕东、河北乃至东京不被金军南下侵袭。向东,操练水军,组织事实我大宋军队登陆高丽半岛并驻军的计划,为将来通过海路登陆金国腹地,对金实施奇袭做好准备。向南,还要督导各地县府修葺加固城池的工程,为一旦北上抢占古北口、渝关的作战计划失败后,金军可能的南下劫掠袭扰做好准备。而种老帅的身子最近刚刚有点起色,本王万不敢再来将他劳动,所以如此这些,就是需要本王亲自照护的事情。”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四章 【秦桧入彀】

    听得黄杰将他在河北做得事情大致说来,秦桧在表示震惊之余,也有些困惑和不解。

    当然了,他能考上进士,智力水平当然也是在标准之上的,便也大胆来问道:“郡王所言,向北、向南之事,微臣皆以为都是要务。只是……这向东之事,微臣就有些不解其意了。”

    听得秦桧如此一说,黄杰顿时暗自一笑,当即唤来左右,再次祭出了当初就让种师中、种师道兄弟俩直接入彀的大杀器……黄杰版东域(东亚)地图!

    瞧着地图展开之后,这大宋、高丽和金国的实际地域范围和界线在图上清晰展开,秦桧在一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后,很快就面露狂喜,如同急速灌入了鸡血一般亢奋了起来,很快就指着图上标注着“豆满江口”(图们江)的位置道:“郡王之策,莫非是使大军从此处乘舟而入,杀入金人腹地,直捣黄龙?”

    就如今黄杰这幅图上所标注的信息,豆满江水系乃是自西而来,与黄龙府北部向东而下的混同江有水道相连,所以秦桧也就不难认为黄杰的作战计划,是派遣战船直接从豆满江进入,沿着河道向西直走,直接杀到黄龙府去。

    黄杰却是笑着摇头,用手在地图上笔画了一下道:“此江虽然与那黄龙府前的混同江水道相连,但辽东之地冬日苦寒,春日少雨,秋冬更是冰旱,只有夏末时两江水量充沛时才可行舟,且时日极短,远远不足我军所需。”

    秦桧听来瞪眼,倒也抚须沉思起来,黄杰也不唬他,便也坦言道:“本王的登陆计划,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便是将我军从清州的李家港(也即驴驹河口的军港,因为驴驹听来绕口,刚好当地乃是由一部李姓族人聚居成村落,建设军港的过程中出力也多,便也将其命名为李家港)登船,渡海从高丽的南浦登陆,驻扎在高丽西京附近。第二阶段,一旦时机成熟,我军便沿着西京至元山的‘宋丽友谊路’快速机动至元山登船北上,于豆满江口登陆。第三阶段,便是沿着豆满江北上,直接杀往会宁府,这会宁府才是金国的大都!”

    秦桧听了,也是好生了思考了好一会,这才猛然睁眼拍手道:“秒啊!引而不发,张弛有度,又含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此策果然绝妙!某在中枢时,曾有幸得见一封种老帅所上之书,其中谋略却与郡王之策不约而同,却并非如郡王之策这般……大胆,莫非种老帅之策,也是得了郡王指点?”

    黄杰听来好笑,便也反问:“为何会之以为,是本王指点了种老帅,而不是种老帅指点了本王?”

    秦桧闻言也是一笑,便也指着地图道:“微臣当年在东京时,也称听闻郡王曾在梨园法会上制得一卷东域万国堪舆图,而种老帅近年来南征北战,岂有余力制出这般精细地图,因此,此事缘由在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黄杰听来,顿时对秦桧的智力水平又高看了一眼,便也问道:“既然会之瞧过种老帅的谋划,却来说说何处不足,何处又多?”

    秦桧被问得精神一震,当即闭眼沉思了半柱香的功夫,便也厘清了思路,大胆与黄杰论说了起来。

    先来说在种师道建议里,他认为对高丽政权还应是以遥控为主,可以给高丽人一定的钱财甚至武器装备,而高丽需要付出代价也就是作为牵制,袭扰接壤的金国镇海府、保州(今丹东)、宣州(新义州)和鸭绿江一带。

    当时对于种师道的这份上疏,黄杰当然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对高丽不能光给钱财和装备了事,不但要设法积极驻军,还要谋求几片飞地作为大宋海军的立足点,比如说位于高丽海州以西的白翎岛、木蒲外海的大小黑山岛、还有控制济州海峡的济州岛和对马岛,不论是租借还是索要或强占,都应该想办法拿到手中。

    此外,黄杰着重提到了一个地方,便是如今高丽南京(今首尔)的仁州出海口,由于此时的仁川地区尚且并未建成港口,出海口的位置上只不过是一个千余人口规模的海港小鱼村,但这个地方根据黄杰奇梦所见,乃是整个高丽半岛的命门所在,因此便也在信中写下了“欲得高丽,必取仁州”的字句。

    后来这些意见经过种师道的加工润色,便也提交给了宋廷,由吴敏和李邦彦出面与当时来大宋观礼的朝鲜使者交涉。

    也不知道这两人是如何与高丽人交涉的,最终商谈的结果,居然是大宋以一次性资助高丽钱财二十万缗并三千套步军重甲和相应的兵器、弓弩、箭矢等配件,并每岁再给十万缗“岁赐”的代价,获得了在大同江北面的义州和仁州海康(也即是仁川港)两块飞地驻军,另外更永久割让了白翎岛给大宋。

    至于济州岛和对马岛,经过与高丽商谈之后也才知道,如今的济州岛名为耽罗郡,但该郡为原先耽罗国的王子,也称耽罗太子所掌控,不过由于高丽近些年主要在北部与女真人开怼,因此疏于对耽罗郡的掌控,如今听说已经让海盗给占据了。

    至于对马岛,高丽人直接就称岛上的人全是海盗(倭寇),大宋想要就直去拿了就好。

    只是由于随后的事态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计,因此除了去岁按约给高丽的朝觐使者带回十万缗的钱财作为岁赐之外,其余的条件都未对兑现,便是连答应给高丽的武器装备等等东西都未有兑现,而大宋到现在也未能派兵进驻义州和仁州海康两块飞地,便是连白翎岛上也仅是让之前去往高丽勘探“宋丽友谊路”的探路小队抽空顺道上岛立了两块界碑石。

    毕竟如今跟金国还在对峙期,大宋这边也还不敢轻举妄动让金人感到不快,也只有谈判解决问题的可能完全关闭大门之后,大宋这边也才可以名正言顺的派军进驻高丽跟金国全面开怼。

    而秦桧在现有的基础之上,竟也很快拿出了三条策略来,不由叫黄杰眼前一亮。

    不过,瞧着秦桧神采飞扬夸夸其谈的样子,黄杰更是喜在心中:这秦桧,入彀矣!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五章 【衣带诏】

    待到八月底时,实在耐不住郑太后和赵福金一道又一道催促返京的诏书,黄杰只能把军务再次交给了种师道,便只带了五百亲随连夜返京。

    不过,在返京之前,他却将任命秦桧为河北经略制置副使的诏书用飞递发回东京又转回,然后将修建“宋丽友谊路”的全权交给了他,并且还传书给黄州的赵良嗣,让他派出了两位精修“国关”的得意门生来辅佐秦桧,将整个对高丽的布局全权交给了他。

    这才一身轻松的疾驰返京,千里之途也堪堪用了一十二日,于九月初八抵达了汴梁。

    只是,入得延和殿后,黄杰便也发现,不但吴敏、李纲等人一干人都都在,便是郑太后娘家也来了两人,却是她的大兄和外甥。

    一瞧如此场面,黄杰也犯了嘀咕,神情不由凝重了起来。

    有关赵佶父子的“衣带诏”一事,黄杰从安插在郑太后身边的女夜鹰出得知的消息是:张邦昌与李邦彦在会宁府见着了赵佶父子之后,也才知道虽然在鱼台遇袭时,赵桓虽然把皇太子赵谌带在身边,但在危急关头却让内侍王尉给赵谌变装并护送他出逃,就眼下父子二人所知,金人并未虏得赵谌,而也未从张李二人口中听闻王尉护送到了东京,所以赵佶便寻机取了张邦昌的一块衣襟,写了一封“衣带诏”。

    至于诏书的内容倒也不多,大意就是要郑太后寻一个合适之人冒充赵谌继承帝位!

    所以说,黄杰一开始就认为都这个时候了,赵佶父子还要整幺蛾子,或许他们还天真的认为,只要大宋再立新君,久而久之慢慢的金人就会认为他俩失去了价值,到时候大宋随便给点钱财就能让他们父子返回大宋了。

    说实话,就黄杰根据奇梦所见看来,这等想法的确是天真得无以复加。奇梦中,哪怕宋廷南迁,并且换了几个皇帝,金国也未曾大宋过放还北虏之人,依旧还是把赵佶父子活生生关到死,所以这什么“衣带诏”叫黄杰看起来就是个大笑话。

    不过,虽然黄杰有此看法,却并不代表郑太后和赵福金也能如此看得开,所以才会急迫不已的诏黄杰回来商议。

    便也说黄杰与郑太后等人见礼之后,郑太后便也命人拿来了一个书匣,哭哭啼啼的打开之后,便取了一块好似中衣下摆的衣襟来与黄杰观看,但见上面字迹的颜色已是黑褐色,似乎的确是用人血书写而成,再瞧字体也正是赵佶常用的所谓瘦金,而且瞧着字形笔力,便是血书赵佶也都给写成了银钩铁画一般,自然不会是假的了。

    至于内容,倒也如当初夜鹰传讯无二,言简意赅的用区区三十六个字便交代了寻一个人冒充皇太子赵谌,行新版“狸猫换太子”之计的策略要点。

    黄杰看罢,倒也装作乍然而见的惊讶,便也沉思了起来,待的盏茶功夫,耐不住性子的郑太后便也急急来问道:“我儿以为如何?此计可成否?”

    黄杰听了却是不答,反而向一旁的吴敏、李纲等人问道:“赵谌流落在外之事,可有应对?”

    吴敏和李纲二人对视一眼,还是吴敏来答道:“已派出大理寺、提刑司精干吏员,以捉拿潜逃内侍王尉之名义,赴山东寻查。”

    黄杰听来点点头,便也才来看向郑太后道:“母后又以为如何?”

    郑太后满脸为难,只是道:“本宫一介女流,又能有何成见,便听诸位大臣和我儿拿了主意就是。”

    黄杰当即又来看向吴敏和李纲等人,问道:“诸位之见如何?”

    这一次倒是吴敏略有急切的抢着道:“国祚之事,动辄不可轻易为之,臣以为此计不妥!”

    反倒是李纲眯着眼睛,等吴敏急切的表完了态后,捋着抚须道:“臣却以为此计可行,国岂可一日无君,便是长帝姬监国也不是长久之计,不若依计而行……”

    “且慢!”黄杰也不等他说完,便也打断道:“李相所言不错,的确是国岂可一日无君,而长帝姬监国也的确不是长久之计,只是若这‘狸猫换太子’之事日后败露,何人来担此责?”

    黄杰这话,犹如一把尖刀,顿时就刺进了李纲的胸膛!

    的确,堂堂大宋朝廷,好的是事情不敢,却来研究这等作伪之事,一旦日后败露了,便是天大的丑闻,有损皇家的颜面不说,于赵宋的统治皇权也是极大的打击和动摇,这个责任到底谁人来负,还当真是个大问题。

    吴敏和李纲之辈都不是泛泛之人,想来在接到“衣带诏”并等待黄杰返回东京的这段时间里,也是花了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此事的得失,而黄杰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解决之道也是简单,便是看谁愿意来当这个背锅侠了。

    而眼下,算是郑太后帘下的两大重臣的吴敏和李纲两人,吴敏可是明确反对的,而支持此事的李纲又愿不愿来做这个背锅侠呢?

    瞧着此事,李纲双眼微闭、表情僵硬、口唇微微抖动,将一把尺长的胡须弄得好似筛糠一般,也就知道他从内心之中看起来是拒绝的!

    好半响,李纲终于明白什么叫作茧自缚、作法自毙,这才叹息一声跪下身来,拱手向郑太后道:“臣……臣愿担此责!”

    也在这时,黄杰却是冷哼一声道:“哼哼!李相只怕还是想差了,这不是李相愿意担责的问题!”

    此时这殿中之人的智商,当然都在水平智商,被黄杰这么一点拨,也瞧清了事态的严重性:你现在找个人假扮太子赵谌是个权宜之计的确不错,可日后天长日久的走漏了消息,便是一个天大的丑闻,轻则被民间嘲笑老赵家又玩了一次“狸猫换太子”,重则就会被有心之人质疑赵家承继国祚的血统问题,到时候还真不是某个人主动出来背锅的问题,这是动摇社稷根本的大问题。

    便是郑太后也自己想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作势又要哭诉道:“如此……我儿可有好法子?”

    黄杰想想,便也指着那盛放“衣带诏”的匣子道:“办法自然有,儿臣认为不外有三!”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六章 【明日开战】

    一听黄杰不但有办法,而且还有三个之多,顿时大家都是傻了眼儿,便是跪在地上的李纲都是一脸懵逼的来看黄杰,不知道他的三个办法究竟是什么。

    黄杰也不拿俏,便也道:“其一、便是将此物视为伪作,不予理睬便是!其二、一切待暗中寻回赵谌再做打算。至于这其三……便是积蓄力量,一举踏破金国,迎还二帝便是!”

    听得黄杰的三个办法居然就是这般简单粗暴,在场众人都是傻眼,不过细细想来倒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